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胖?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1
手机版

  欧美国家基于白人作为主体的国情,对于超重的定义是指BMI大于或等于25,肥胖是指BMI大于或等于30。 亚洲人的腹部更容易堆积脂肪,肥胖的危害性更大,所以标准与欧美白人并不相同。中国所采用的标准是 BMI大于或等于24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

  美国大码艺人拍摄MV(图:壹图网)▼

  

  提到肥胖,大家最先想到的毫无疑问是美国。如今,美国有将近70%的人超重或肥胖。 不过,美国人也并非天生这么胖,体重失控大概是 近30年来的事。 美国的肥胖率从1990年的12%,增长到2000年的30.5%,进一步又增长到2017-2018年的 42.4%。严重肥胖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4.7%增加到9.2%。仅在2008年,肥胖给美国增加的医疗负担便高达1470亿美元。

  变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近几十年间,美国食品工业过于发达。高糖高脂的食物在美国本就深受喜爱,不齁不正宗、把糖当水嗑、近乎于生吞各种酱的行为大行其道, 再加上发达的食品工业,使得获得这种不健康食品的成本降低。例如常见于零食中的添加脂肪,自1950年代消费量猛增了约三分之二。

  美国一餐厅免费为350磅以上的顾客提供食物

  如果吃不完,还会得到“护士”的温柔小拳拳

  (图:壹图网)▼

  

  同时, 美国人的体重分布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族裔特征,中部与南部州肥胖率明显高于东北部与西部地区。黑人成年人肥胖率高达49.6%,西班牙裔与白人肥胖率在40%以上,只有亚洲人的肥胖率较低,仅有17.4%。而且,肥胖率与收入整体上负相关,即越穷越胖。

  既然都已经这么穷了,不如吃吃喝喝潇潇洒洒▼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这几年社交媒体上大火的生活方式博主真的让健康观念深入人心,还是美国人已经“胖到头了”。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 美国的体重进入了平台期,似乎停止了继续膨胀。

  男性平均体重重了20磅,女性平均体重轻了20磅

  总体倒是没啥改变▼

  

  然而世界的肥胖之路才刚刚开始,自1975年以来, 全球肥胖人数增加了近两倍。如今,大约有39%的成年人超重,13%的成年人肥胖。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80万人的死亡与肥胖症相关。

  这种极度肥胖也伴随着很多并发症

  需要专业医生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图:壹图网)▼

  

  英语国家尤其胖

  虽然肥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但是英语国家肥胖问题普遍严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包揽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肥胖人口。而且这些国家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人类日益膨胀的规律。

  一些比较富态的国家▼

  

  肥胖的前提固然是充足的食物供应和民众生活相对富裕。经合组织(OECD)这样的富国俱乐部的国民,固然体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生活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人均GDP和平均体重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强了。

  英国成年人64%在超重线以上,28%的人在肥胖线以上,10%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实属西欧国家“第一胖”,但是英国的经济并非西欧第一强。 欧洲其它富裕国家人口超重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意大利为46%、瑞士为42%、荷兰为47%,比英国低出将近20%个百分点。

  虽然经济不强,但是能吃啊

  (图:壹图网)▼

  

  可见,除了基本经济水平外,饮食文化也是重要因素。但英国人沉迷吃饭,并非因为英国菜太好吃,恰恰相反,英国饮食是南欧国家广为嘲笑的话题。

  基础原因,英国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农业;历史原因,英国过早城市化、工业化,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工人既缺乏时间,也缺少条件发展厨艺,自制简餐和街头快餐是最常见的食物。综合起来,英国实在缺少美食传统。

  最常见的食物应该就是 炸鱼&薯条了

  (图:壹图网)▼

  

  英国的午餐相对简单,一个三明治就可以解决。表面上看这样摄入的热量较少,英国人应该更瘦才对。 但是正餐不好好吃,就导致饿得快,下午就成了吃零食的时间。

  英国经典的三明治大都比较简单

  图中被当做游戏道具的就是一种-黄瓜三明治

  (图:壹图网)▼

  

  零食通常高盐、高糖、高脂、饱腹感很弱,而且容易成瘾,这才是全民发胖的关键元凶。2016年英国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零食,高于荷兰的625克,远高于意大利的192克。众所周知,只吃零食不喝饮料的肥宅是不合格的肥宅。英国人确实很喜欢含糖饮料,2020年人均消耗78升。相比之下,荷兰为61升、瑞士58升、意大利仅为34升。

  有些人是行为艺术,有些人是真的胖..

  (图:壹图网)▼

  

  英国人一方面零食吃得多,一方面水果蔬菜吃得少。2020年英国平均每人食用的果蔬仅为101千克、荷兰为113千克、瑞士108千克、意大利高达160千克。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200千克。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英国人想不胖可太难了。

  培养吃蔬菜的习惯,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图:壹图网)▼

  

  据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 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不论成人或是儿童,英国人运动量都低于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平。

  对于超重人士来说,不恰当的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自重大了后,运动真是肉眼可见的艰难

  (图:壹图网)▼

  

  运动量不足很大程度上源自英国的传统艺能——工作。英国是欧洲工作最努力的国家之一,工作时长比较长。

  如今欧美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站在机器前,进行高强度劳动 ;更普遍的工作形式是坐在办公桌前用电脑办公,更具弹性的工作时间反而被零食所填补。换句话说, 过劳肥是信息化时代久坐不动+吃零食吃出来的工伤。

  忙的时候废寝忘食,闲的时候对付一口

  (图:壹图网)▼

  

  同时,也正因为工作时间较长,英国人普遍没时间自己做午饭,何况还有外卖小哥。今天的英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中心城市可以点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外卖,无疑会进一步拉低自己做饭的比例。

  虽然没咱们的外卖小哥送得快

  但好歹能送到手里,况且三明治也不怕凉...

  (图:壹图网)▼

  

  不同民族的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上述问题绝不仅仅限于英国, 除了已经胖起来的发达国家外,新兴市场也正在体重上加紧直追。

  发展中国家的肥胖趋势

  曾经被视为高收入症状的超重和肥胖症, 如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呈上升趋势,在大城市中尤为明显。2019年,超重或肥胖的5岁以下儿童几乎有一半生活在亚洲。即使在不时发生粮食短缺的非洲,自2000年以来,5岁以下超重儿童的数量也增加了近24%。

  生活条件好了,人也愈发“富态”了

  (图:壹图网)▼

  

  发展中国家里, 超重趋势最引人关注的毫无疑问是中国。

  自明清以来,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带来人口膨胀的同时,也导致了耕地资源的高度紧张。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 人口虽然变多了,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却愈发困苦。在农业时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动辄引发大饥荒,肥胖绝对是属于少数人的甜蜜负担。

  热量爆炸热量爆炸!!!

  (我刚才就不该吃炸鸡薯条四件套)

  (图:图虫创意)▼

  

  中国人普遍日渐发福,是最近30年发生的事。30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增长了2.5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成年人去除肥胖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整体来看,中国超重或肥胖的人数超过了50%,这还是报告发布以来的头一次。

  梦回不回大唐不知道,身形倒是回去了

  (图:i舞光拾色/图虫创意)▼

  

  同时,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 中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位列全球第一。

  肥胖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女性肥胖率远高于男性。但是近些年来, 中国男性的超重、肥胖率在不断上升,整体上与女性肥胖率接近。儿童和青少年中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甚至高于女生。其实从日常生活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女性的身材焦虑远高于男性,更重视保持身材。

  A4腰,锁骨养鱼,低于标准的S码...

  无一不在提醒着女性-胖就是原罪

  

  此外,近些年农村收入不断提高,这直接体现在了饮食,进而体现在体重上。 超重、肥胖率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国农村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大概也是中国缩小城乡差距成就的一个缩影。

  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越穷越胖不同, 中国整体上依旧处在越富越胖的阶段, 可以说这侧面体现了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特别是在我国男性中,收入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超重肥胖率同样越高。而女性则不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超重肥胖率反而会更低, 可以说中国女性的身材管理意识值得男性学习。

  锻炼起来吧朋友们 (注意安全)

  (图:一叶孤舟06/图虫)▼

  

  调研可能有偏差,报道可能有偏见,但是身体状态不会骗人。肥胖率极其真实地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差距与文化风尚。 如何应对肥胖,可能会成为各个国家越来越头疼的问题。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欢迎加入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社群,入圈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务:

  温馨提示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 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这里能且不限于:“行业交流、报告交流、信息交流、寻求合作等......”

  免责声明:文章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或未标注来源,部分文章报告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删除

上一篇:4000元校服费?校方回应…
下一篇:原创杨玉环为与老公享受鱼水之欢,用了一样东西,致自己终身不孕!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