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所有都依靠的是先天遗传还是有的后天智商有所改变?
为什么有的人你一跟Ta相处就觉得她很笨,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而有的人特聪明,不管什么问题一说就明白?
智商高低和先天基因有关,但是随着年龄越大,和基因的关系就越小。
Nature杂志在2012年发表的一个研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家对2000多人进行了多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11岁的时候,智商一半决定于基因。在这些人65岁以上的时候,心理学家再次测试了他们的智商,结果发现有的人本来智商变高了,也有的人智商变低了。基因和环境因素会互相作用,到了七十岁,基因只能决定1/4的智商和智力退化速度。
所以即使是小时候最聪明的人,如果在成长和成年没有过对大脑有益的生活模式,也可能变成庸人。
参考文献:
Ian J. Deary et al.,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stability and change inintelligence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 NATURE | VOL 482 | 9 FEBRUARY 2012
想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在公众号“酷炫脑” 搜索关键词:记忆,抑郁,强迫症,上瘾,睡眠,衰老,意识,专注力,发育,冥想,精神病,迷幻药,智商,情商
智商高低主要是先天遗传。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高智商的人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学校,工作后收入也可能更高。智商不够有些知识是难以理解的,人与人的智力差距其实挺大的(可自行百度正态分布)。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微乎其微”体现在:极恶劣的环境能抑制智力的发展,比如脱离人类社会由动物带大的狼孩猪孩都智力低下,但再优越的环境却不能拔高智力,因智力的高低早就写在了基因中。这个国外科学家早就做过研究。高智商都是筛选出来的,不是培训出来的!从小到大我们身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大多只是更聪明些而已。他比你成绩好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比你更勤奋努力。
智商就是 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某种意义上智商就像电脑的硬件如CPU,一个智商高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很复杂的事情。就像奔腾级、迅驰级的CPU能够运转windowXP这样的大型软件,而386、486只能运转DOS之类的小型软件一样。 我们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知识外,会花大量时间在智商训练方面。学数学来锻炼数字计算、空间想像、逻辑推理能力,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锻炼词汇、记忆能力。高考,可以说就是对人们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大检阅。 由于考试是限时进行的,对人们短时间记忆、处砀丛有畔⒌哪芰σ?蟊冉细摺K?愿咧巧痰娜嗽诳际允碧乇鹫急阋恕N颐嵌加姓庋?母惺埽?绻?桓鋈擞懈龊眉切允侨么蠹曳浅O勰降氖虑椤R蛭?蟛糠挚际钥疾榈哪谌萦幸淮蟛糠侄际切枰?卫渭亲〉亩?鳌K?远杂诳忌?此担?且淞?檬歉叻值幕? H绻?辛撕玫募切裕?玫脑怂隳芰Γ?玫挠镅阅芰Γ?绻?阍儆霉σ恍┑幕埃?忌虾么笱Р辉诨跋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商的用处到此为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高智商的用途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极少数领域需要高智商。比如棋类运动就相对来说比较需要高智商。但是,他们对智商的需要也不是不着边际的。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测试,国内最好的棋手之一常昊的智商是138,有世界围棋第一人之称的李昌镐智商是139,他们的智商属于优秀水平,但没有达到天才级水平(一般认为,智商大于140属于天才)。看来,即使最需要动脑筋的棋类运动对于智商的要求也就是够用即可,并非高到离谱。 还有一个领域好像特别需要高智商,就是科学研究。但是,我相信这个领域对智商的要求不会高得离谱,起码不会超过棋类运动员所需要的智商。那么,从事科学研究有没有一个智商要求的底线呢? 这个问题好像没有定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说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说过:“搞数学无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近代“控制论”奠基人,大数学家维纳在自传中说,和他幼年同时被称为神童的三四个人,由于不勤奋上进,以及其他条件等多种关系,长大后都无所作为;相反,有些人幼年时表现平凡,但由于后来的勤奋和环境的熏陶,最终成为科技史上的伟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这样的研究,就是列出各行各业所需智商的底线。我想,真有这样的底线的话,棋类运动员应该要求最高,可能没有优秀以上的水平不行。而搞科学研究的人呢?我想中等水平就可以了。 那么,在这两大领域之外情况如何呢?我想绝大多数行业对智商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达到及格水平即可。 先说说政治这个行业,在美国当总统就不太需要高智商,比如小布什就经常被嘲笑智商低。美国宾州罗文斯坦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他的智商是91。老布什只比他略高,为98。 智商91和98是什么概念呢?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了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高达105。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0。也就是说,小布什和老布什的智商要比至少一半中国人和至少一半美国人都要低。就是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照样能当上总统,能获得很高的支持率。可见在美国,起码在政治领域,对高智商似乎并不迷信,人们更多看重的是政治家的个人魅力。 说完政治界我们再看看经济界。我们看到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小学文化的,美国富豪也有小学文化的,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很多大学生都听说过新东方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老俞的智商也不是很出众,当年他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 也许我们看看世界巨富巴菲特的谈话,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球200名亿万富翁中,沃伦·巴菲特列第三。当记者问:“你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的?”巴菲特答道: 我怎样走到这一步说起来也很简单。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我相信你们听到这一点一定很高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慧和才能看作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呢?这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就如我说过的,这里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在大家既往的观念里,智力高代表小孩说话早、聪明伶俐、能自己解决问题、记忆力好、听话、反应快、逻辑思维敏锐。
随着慢慢长大,相应的成绩也更好,能顺利考入哈佛牛津、清华北大,成为科学家、政客...能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拥有体面的生活。
人类从“猴子”进化到如今的形态,相比于其他动物,我们体质羸弱,拥有发达的大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物种几乎唯一的优势。所以,智力的高低简直就是一个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古往今来,大家都希望通过一种方法能准确测出自己的智力,刷新在自然界的存在感。
对智力的测量,得到的打分叫“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或者智商(IQ),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智商的测量是怎么来的?
最早尝试对智力进行测量的是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他受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智力是可以遗传的,应该让聪明的人多生孩子,这样他们孩子也会聪明,让愚蠢的人少生孩子。
他的这种想法在Dean看来让人瑟瑟发抖,感觉像我这样资质愚钝的人,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但不可否认他提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对智力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达尔文表弟的抛砖引玉,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试量表很快由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发明,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智力发育迟滞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实际问题。
因为当时法国政府规定所有的小孩子都必须上学,可是有些小孩子之前根本就没有上过学,老师就想知道哪些孩子需要特殊照顾,为了祖国的花朵,老师也是操碎了心。于是就“三顾茅庐”找到了比奈和西蒙,希望他们设计了一个包含30个测验项目的量表,便于测量儿童的记忆、语言和理解等能力。
世界上第一个以智力的G因素作为测量目标,用年龄作为智力测量单位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因此而诞生。
说到G因素,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斯皮尔曼首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他发现一个数学成绩好的人,物理成绩一般也不会差,而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语言能力也可能会比较强。
他认为这些能力测试中都有一个因素----G,才会导致能力测试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然而,只有一个G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历史和政治的相关性会比历史和数学要高。
所以,在斯皮尔曼“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的学生Raymond B. Cattell就认为必然存在两种G在影响智商,分别是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其作用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流体智力的发展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后岁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很少受社会文化、专业、个人教育等限制。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晶体智力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受后天教育、社会经验的影响。作用在于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如词汇、审美等能力。
后来这个量表漂洋过海辗转来到了美国,被一个叫特尔曼(L. M. Terman)的人重新修改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该修订本对每个测题的实施程序及评分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并第一次将智商(IQ)概念运用到智力测验中。
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X100
比如你6岁,你的心理年龄也是6岁,所以你的IQ就是100。
你的妹妹4岁,她的心理年龄是5岁,所以她的IQ就是125。
可惜的是,这个测试现在已经停用了,尽管它在小孩子的测试中显得很好用,可在成年人中就不适用了,因为人的智力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线性增长,反而在老年时会有所下降。
我们现在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智力测试系统,是韦氏智力测验。
它是由美国医学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于1949年开始主持编制的系列智力测验量表,并于1981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等根据中国的国情主持修订。
与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使用的比率智商不同,韦氏智商测试的智商结果是以离差智商来表示的。这个就很好的克服了计算成人智商的困难,因为你的智商始终是和你的同龄人在比较。
离差智商:IQ=100+15Z=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人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平均分数,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通俗来说就是,你在和其他的同龄人的智商测试中,排名前14%,那你的智商是115分,如果是排名前2.2%,智商就是130。
因此,你的智商其实始终在与你同龄的人作比较,对智商更科学的解读也就仅限于“你比世界上百分之多少的人聪明/笨”,或者甚至是“你的在智商测试中的表现比世界上百分之多少的人好/差”。
最后,Dean特意挑选了一些看起来有些奇(弱)怪(智)的测试题:
数字广度测试——这是一个测试短时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测试。
测试时,会给你读一串数字,例如5-7-3-9-6-2-6-9,然后要求你重复出来,然后再给你读一串数字,例如5-8-0-2-8-9-2-6,这个就没刚才那么容易了,你需要倒着背出来。
当你能完美地完成这个测试,将会获得称号“倒背如流”。
再来看另一个测试题
给你6张图片,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看图说话”?
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确实发现智商高的人,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成绩好(关联度50%)[1]、收入高(关联度23%)[2]、工作职位更加好[3]、更加健康和长寿[4]、更加少犯罪(罪犯比一般人平均低8个点的IQ)[5]。
我们来看一看大数据研究下的学习成就和工作成就的智商鄙视链,你有没有拉你小伙伴的后腿?
门萨:聪明人的聚居地
现在,通过韦氏智力测试的大数据统计,成年人的平均智商约为100,如果能超过140即可被视为天才。《生活大爆炸》中傲娇的物理学家谢耳朵Sheldon智商高达187,而史蒂芬霍金的智商则为160。
在我们普通人不能触及的某个领域,有着一些专为聪明人而存在的高智商俱乐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当属门萨(MENSA)了。因为相比于其他俱乐部而言,吾等屁民至少能自费290元尝试感受一下与天才们不可逾越的鸿沟。
门萨(MENSA),全称是“门萨国际高智商组织”,这个机构是在1946年由两名自认为聪明异常的年轻人(罗兰德·贝里尔和兰斯·韦林)突发奇想而成立的。他们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智商相近的人们能够有一个坐下来平等交流的平台。看来又没有吾等凡人什么事了。
门萨的会员没有性别、种族、阶层、职业的限制,但唯一门槛却超高:你必须是个超级聪明的人才能加入其中。什么叫超级聪明呢?
答案是,你的智商必须达到130以上,即全球人群智商的TOP 2%。(这个标准在全世界共有的30多个高智商组织中是最低的。)换而言之,全世界剩余98%的人都因为“太笨”丧失了资格。
所以,在入会前,需要进行统一的测试,试卷一般有30题,通过测试后,你每年需要上缴70刀的会费,为你的高智商上个税。如今,门萨已经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聚集了10万多高智商的会员。
这种高智商的神秘感和疏离感,让Dean知道世界上至少有10万人可以如诸葛孔明一样碾压我。
前些日子爆红网络的复旦门萨女神就曾让天才两字一下子贴近了Dean的脑门。1992年出生的张安琪,不仅是5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老师;大二时,她已成为国家认证翻译、中国译协会员。这位门萨会员现在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Ph.D。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智力测试的新纪元
今天,我们已经承认,智力确实是一种真实存在,并且和身高体重一样,可以测量的东西。但传统心理学的测量方式的短板也愈加明显。
那些表现形式比较具体的智力,比如创造力,我们产生崭新的,有价值的想法的能力,该如何测量?它是以怎样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传统的智力测量,是无法测量这些的。所以我们开始渐渐深挖我们身体深层次的秘密。
尽管人类复杂性状研究的一个世纪以来,基因和环境对人类智商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和特定性质仍然存在争议。但哪怕以凡人的智慧也能达成共识的是,智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
早在18世纪,第一个对智力进行测量的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受到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就尝试从遗传的角度来剖析智力,并提出了“优生学”的概念。而对智商的遗传秘密的追寻,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几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大发展,影响智力的基因被大量发掘出来。
2015年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文章,研究者通过对14万双胞胎的分析得出,智商的遗传力大概是50%。也就是说一个人有多聪明是50%遗传决定的。
2017年一篇关于智力的研究文章,78308人的基因组里寻找“智商”基因,共找到40个新的与智力相关的基因。研究者们发现的这些基因的功能都主要集中在大脑组织,参与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
今年,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神经基因组学和认知功能中心的Jeanne E. Savage等人通过对近27万人进行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1016个与智力相关的基因。预计未来能找到的智力相关基因会更多。
更为有(Kong)趣(Bu)的是,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现在已经能对一个人的智商和相关的考试能力进行相当准确的预测。上个月,来自于欧美的一项大型联合研究团队,分析了110万个人的基因组数据,发现这些基因组数据可以很好地判断一个人未来能上大学的概率。
如上图所示,基因预测智商最高的那些人(分值5),他们最终上大学的比例是最低一组(分值1)的人的5倍!
所以,未来测智商的手段,很可能是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医生给宝宝抽点血,去测一下基因序列,孩子的IQ就估算出来了。
如果真是这样,摆在家长面前的两个问题:
1、你会让孩子参加这样的基因检测吗?
2、你想不想知道后天改善孩子IQ的方法?毕竟遗传只能决定IQ的50%!
参考文献:
1、 Neisser, Ulrich; Boodoo, Gwyneth; Bouchard, Thomas J.; Boykin, A. Wade; Brody, Nathan; Ceci, Stephen J.; Halpern, Diane F.; Loehlin, John C.; Perloff, Robert; Sternberg, Robert J.; Urbina, Susana (1996). "Intelligence: Knowns and unknowns" (PDF).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 (2): 77–101. doi:10.1037/0003-066x.51.2.77. ISSN 0003-066X. Retrieved 9 October 2014.
2、Strenze, Tarmo (2007). "Intelligence and socioeconomic succes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PDF). Intelligence. 35 (5): 401–426. doi:10.1016/j.intell.2006.09.004. ISSN 0160-2896. The correlation with income is considerably lower, perhaps even disappointingly low, being about the average of the previous meta-analytic estimates (.15 by Bowles et al., 2001; and .27 by Ng et al., 2005).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other predictor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not doing any better in predicting incom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financial success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by any variable. This claim is further corroborated by the meta-analysis of Ng et al. (2005) where the best predictor of salary was educational level with a correlation of only .29.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correlation of .23 is about the size of the average meta-analytic result in psychology (Hemphill, 2003) and cannot, therefore, be treated as insignificant.
3、Schmidt, F. L. & Hunter, J. General mental ability inthe world of work: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and jobperformance. J. Pers. Soc. Psychol. 86, 162–173. (2004).
4、Gottfredson, Linda S.; Deary, Ian J. (2016-06-22). "Intelligence Predicts Health and Longevity, but Wh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 (1): 1–4. doi:10.1111/j.0963-7214.2004.01301001.x.
5、 Handbook of Crime Correlates; Lee Ellis, Kevin M. Beaver, John Wright; 2009; Academic Press
测智商的方式是考试,考试的依据是标准答案,而标准答案其实就是一段段数字、文字信息。
智商其真实指代的对象其实是感官记忆的维持能力,或者直接叫回忆能力也行。
推理其实就是回忆的另一种称呼。人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本不存在的概念不在认知体系内,可以被定义吗。比如最开始的人的概念?
一个学生做不出来某道理科题,只和他脑子里想象、重现的视觉画面的准确度有关。
当然前提是,这个人脑子里先得有相关的有着前后顺序关系的视觉画面记忆。
而学习的本质就是,按照顺序记住这些视觉画面,并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回忆起来这些感官记忆。
所以,能够在做题时在脑子里维持,即反复重现视觉记忆,那就会被本人描述为推理。
而回忆的,也就是推理的准不准,那是由现实决定的。
所以,智商最高的人,其实就是能获取所有真实信息的人。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所谓的教学实际上是可以被外部持续性的感官刺激所代替的。
反正一样是在重现视觉记忆,为什么在脑子里重现叫知识,从外面播放视频就叫庸俗的情趣呢?
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实现视频动画的即时生成,那么现在书本上教授的所有静态知识将变得毫无意义,即学生没必要再去记忆文字信息。
而高考考高分的关键技巧:题海,其实就是一种反复强化记忆和大量搜寻关联信息数据的方式。
由此可见,智商=有效信息的完整度。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