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撒贝宁有时候也很“油腻”,为什么我却不讨厌他?
原标题:撒贝宁有时候也很“油腻”,为什么我却不讨厌他?
撒贝宁心里永远都有一杆秤,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节目或者综艺上讲段子,耍贱卖萌,只是撒贝宁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中餐厅》还是《极挑》抑或是其他的综艺节目,总有一些过份活泼或者放飞自我的明星,本来想靠真性情圈一波粉的,没想到却“翻车”被扣上了“油腻”的帽子。但是《明星大侦探》里搞怪不断,还爱“开车”的撒贝宁,却没有因此“人设崩塌”,反而有一种反差萌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撒贝宁走入大家视野的节目应该是1999年的《今日说法》,那时候他刚被保送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还是一个大男孩。也正是因为身上的这种青春朝气的劲头,让原本严肃甚至灰暗的法治节目变得正能量起来。
而人通常都有一种膜拜“权威”的心理,称为“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人们总认为权威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
我要呈现的价值观,是美好、干净、温暖——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看得到的文化内涵
接受采访的时候,撒贝宁说第一期节目就录了两个多月,非常不顺利。
“每次跟嘉宾交流时,我一定会忘词。因为我一直在留意灯光师、录影师和导播等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我很怕他们发出不满的啧啧声,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他创造纪录的录节目时长是20个小时吃掉了几盒喉糖,每一盒大概几十片,靠那个支撑着,不然嗓子到最后一点声音没有,完全说不出话。
每个看起来成功得毫不费力的人,背后都十分努力。
“北大也还可以”是小撒的“狂言”之一,当时他在舞台上故作惆怅,“很多人都是主动北漂,而我是被迫北漂的。北大当时发来录取通知书,去的话太远,不去的话,北大......说到这儿他欠欠地眯起眼,“也还可以”。
这成为一个笑谈,实际上小撒在《鲁豫有约》里说:“那天下午三点多,我在老师办公室收到的录取通知书,走回教室的时候真的哭了,眼泪洒了一整个楼梯!”
撒贝宁的家庭条件其实挺不错的,但是他打小跟着爸妈南漂,生活不稳定。8岁时,就转了2次学。没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不是在适应环境,就是在去适应环境的路上。就像被人放逐一样,容易被人排挤,没安全感。这样的成长环境原本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是自卑而敏感的,幸好,他的父母给了他一个有爱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小撒回忆说,尽管那时候经常换地方,不如意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不会在家里发脾气、砸东西或者打孩子,这种从容的力量让他没有继续往自闭方向走,反而变乐观。
何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完美诠释了这种坚持与努力之间的意义:
"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小撒用自己的努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正是这种努力成就了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自己,用坚毅和底蕴给所有的观众传达自己的信念:世界美好,你值得去经历一番。
多元的互联网传播契机
他是一个多面的人,能控住严肃的法治节目,能平衡好意见纷呈的公开课节目,在网络搞笑综艺里同样有的放矢。
在《深夜麻辣烫》那个案件里,欧小妹说出“难道我想过上好日子有错吗”这句话的时候,现场的整体气氛其实快要被跑偏了——有泪点但忽视了正确价值观。这时候撒贝宁就开口了,大概意思是“想过好生活、想有体面的工作没有错,但你选的路有问题。你在埋怨社会不公的时候,依然有人坚持正义……他撑起了节目的高地,也深谙娱乐的精髓是寓教于乐。
就是这种全能型发展的性格,能够让他在年轻受众中,在多元化的传播时代如鱼得水。这个时代不缺少让人发笑的节目,也不缺少严肃正能量的内容,缺少的是能在贴近生活让人内心充满阳光、直视苦难后能重新出发的节目。
撒贝宁说自己有两面,一面是内在韵律的热带雨林,一面是空荡荡的原野。在人群中他会融入,会表现得有人文关怀,有分寸,有气场,平衡自由与舒服的氛围;一旦退出人群之后,他就将重心回到自己身上,自我放逐,不设限。
撒贝宁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会看自己的节目,因为觉得主持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希望之前的情绪影响后面的工作,希望每一次站在台上的时候都把自己清零,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面对全新的开始。
在撒贝宁身上你会知道,自己才是那个1,才华、光环、机遇统统是0。把自己放在前面,想清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无限放大自己的人生,否则一切都是0。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贾静雯47岁,事业多面性:商业资源接连不断,还是第一任制片人
下一篇:癸卯兔年春天:八路军后代凭吊抗日古战场(2)平型关大捷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