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拍流感,为什么韩国片看起来比美国片爽?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武汉加油

  因武汉的这场疫情,很多过去的同题材灾难片显得很应景。

  武汉封城那天,朋友圈里就有人冷嘲热讽的呵呵:

  韩国电影《流感》里的领导们也是这么干的!

  我当时不记得是否看过这部片,但是总觉得他话里有话。

  封城后紧接着就是各个省市的一级戒备,大家开始发现事情已经比想象的要严重了。最主要这个“不能上班”我非常痛苦!(真的!),随后就见证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型魔幻主义现场:

  口罩供不应求,漫天涨价;买不到酒精的已经开始去搞伏特加了;超市的辣椒酱、方便面被抢购一空,白菜涨到了几十块钱;双黄连一夜间成了既板蓝根后的又一网红被全民疯抢;一帮股盲开始乱入股市抄底医药类股票;主流媒体自己都开始发“谣言”,更别提这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谣言”了;香港废青护士开始罢工;ZF开始YZ不和谐的声音·····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会发现韩国那部《流感》拍的真是太单纯太戏剧了,单纯的也就只是给小孩子们看看爽而已。而当初那部豆瓣评分只有6.6分(最近被刷到6.8)的美国电影《传染病》更像是个写实主义的预告片。

  武汉加油

  韩国的《流感》于2013年上映,我找来看的时候才回忆起大学时早就看过了。

  那段时间疯狂的迷恋韩国的电影,觉得他们敢拍我们不拍的事,敢说我们不敢说的话,看了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仗剑走天涯,做一个屠龙少年。总得一个字就是爽。

  就像这部通篇都在黑“上层”领导草菅人命,决策愚蠢,病毒压不住了,居然想靠“屠城”来禁止病毒扩散。

  顺便还不忘再黑一下一切都是美帝主义的指使——我们总统可是眉清目秀的大好人,都是被迫于万恶美帝的威胁!

  所有的矛盾都归咎在“组织上”无能和暴政以及帝国主义指手画脚的干政,这可不就是“孩子们”最爱看的东西吗。

  最后还会有韩剧特有的煽情泪目戏,大型灾难片最后都会有这么一个柔弱孩童的形象来唤醒所有人心中的“善”,再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心痛落泪。即便我知道整部电影都是毫无逻辑也毫无科学依据的“瞎编”的,也还是忍受不了这一幕(先哭一会):

  人们往往就是喜欢美化后的故事胜于复杂的真相,电影结尾,小女孩带着从始至终的“善”和全片唯一一位冒险获得抗体的人阻止了这场动用了导弹的屠杀:

  美帝妥协了,屠杀终止了,全市人民获救了,一部具有完美结局的有头有尾的感人故事落幕了。

  一部基于“猪流感病毒”上的超现实夸张灾难大片而已,小人物从始至终的善、大人物从始至终的“冷酷的理性”和“权力的高贵”、以及最后还有“国家都研制不出的药物,小人物随随便便一针就成功了的”主角魔幻光环都是这类电影的中心思想。

  在和平时代我们当做饭后消遣看看此类片子,流几滴眼泪,感叹男主角的又帅又善良的品质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在我们国家真真儿的在经历一场传染病的时候,人们真的把电影当现实,把矛盾和解决方法都建立在电影里演的那些东西的基础上,未免太简单了。

  武汉加油

  相比之下美帝(听起来咋这么耳熟?)的这部低分《传染病》可谓是把现在我们正经历的一切都几乎丝毫无差的“预言”了出来:

  病毒起源:蝙蝠宿主

  人类砍伐森林导致蝙蝠失去了栖息地——蝙蝠寄居在养猪场——导致猪食用它们掉落的食物感染病毒——厨师处理生猪后未作消毒处理和跨国女高管握手拍照致其感染上病毒。

  

  病毒传染途径:呼吸道飞沫、表面接触

  片中的病毒在香港的一个赌场爆发(确定不是黑中国?),紧接着,公交、学校、电梯,携带者将病毒在公共场合通过各种接触活动扩散。

  

  电梯按键、门把手、饮水机、都会成为传播媒介:

  疫情爆发临近感恩节,zf不敢轻易下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正如中国人春节一定要回家、登门拜访一样,片中的病毒也伴随着感恩节跟着一群归家或者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们而在人群中扩散。

  而在这种大型节日之前,只是一两起病例还不足以让政府有决心通知民众:

  在搞清这个病毒传播力到底如何之前之前突然限制人们活动不太现实,

  发病症状是发烧、干咳、喉咙痛:

  病毒潜伏期大概在10天左右:

  快递盒子里的病毒不用担心,很久以前接触病人也不用担心···

  政府控制疫情的首要措施就是——隔离

  病毒是新型变种,且一直在变异:

  医疗设备严重紧缺,需要社会募捐:

  医生、公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

  因此丧命的人们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当然,也有废青护士闹罢工:

  民众中有大量不相信ZF的人存在:

  政府开始启动强制性隔离:

  超市的货物被哄抢:

  捐赠物资也要通过红十字会:

  美国红十字会有没有一笔烂账就不知道了。

  被闷在家里的小年轻儿也很烦躁:

  无良媒体趁机炒药品赚钱:

  药店开始排队乃至哄抢美国版“双黄连”:

  

  武汉加油

  美国这部《传染病》可谓是大型现实主义了,惟一的夸张可能就是病毒的致死率和传播面广,其他的所有情节,作为正于疫情搏斗的我们看起来都蜜汁熟悉。

  可惜这部电影在和平时期看起来让人觉得很繁冗——他想表达太多东西以至于让人一直搞不清主角是谁,这部2011年的片被评了6.6分也是冤。

  影片的大牌很多,但是出来一个死一个让我很迷,直到最后我才发现主角原来算是马特达蒙,但是这个主角在这里面未免太惨了,一上来就是他老婆出轨了:

  完了他直到他老婆死了被调查跟谁在一起过才知道这事儿···

  全世界都在家自主隔离了,他那个早恋发春的女儿还拼了命了要跟男友私会:

  还能怎么办呢,人都死了,最后只好是原谅她:

  我也不太懂这个男主角老婆出轨这个支线有啥意义,

  是想告诫我们出轨都没有好下场吗???

  电影把所有我们想到的想不到的场景都演绎了一遍,除了以上罗列的暂时我们接触到的东西。

  后面还有科研人员用自身实验疫苗、政府官员占用公共资源、高官偷偷让自己家人先走、造谣的媒体er被逮捕又被保释、香港接待人员绑架美国研究者就为了提前拿到“解药”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影片最后,倒是没有韩剧那种让人热血澎湃阖家大团圆的结局,而是引申出一个让我思考很久的问题:

  疫苗研发出来后,先给谁打呢?高官?公职人员?孩子?还是“更有用”的人?

  特效药制作出来后,先给谁用呢?在省级医院的人?还是在直辖市医院的人?

  他们都等不起啊。

  影片用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方法:抽签生日号,按生日号来排序接种。

  即便这样,也还是有人会不满,也还是会有“黑幕”。

  一场疫情之下,折射太多人性了。

上一篇:《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二部可能在5年后,敖丙将再次反叛?
下一篇:深度解读《卧虎藏龙》:李安那柄青冥剑,终究还是给了玉娇龙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