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最精彩一场戏,质子集体弑父,背后隐藏五大阴谋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有人说《封神第一部》里怎么有那么多“父亲和儿子”的戏码,感觉像一部伦理片。

  能看到这一层就证明没白看,不光是这部电影,包括真实历史以及《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的主题其实都包含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君臣、父子的关系。

  《封神三部曲》要把武王伐纣这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从父子关系入手要比从纣王调侃女娲入手更有逻辑性也更贴近历史。

  因此,在《封神第一部》中出现了多个父子组合,殷寿殷郊、姬昌伯邑考、姬昌姬发、姬昌雷震子,当然还有苏护和苏全孝。

  而在这些父子组合中,剧情最惨烈、冲突最剧烈、戏份最炸裂的一场戏,应该就是“质子集体弑父”。

  一、剧情背景

  历史上,纣王有三位重要大臣分别叫鬼侯、鄂侯和西伯昌,鬼侯之女嫁给了纣王,因为反对纣王荒淫导致被杀,鬼侯则被剁成肉酱,鄂侯犯颜直谏被做成肉干,西伯昌也就是姬昌被囚。崇侯虎确实有这个人名,但他是武丁的战将,和纣王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小说《封神演义》根据历史做了改编,鬼侯改编成了东伯侯姜桓楚,鄂侯改编成了南伯侯鄂崇禹,崇侯虎则穿越一下变成了北伯侯,西伯昌则是西伯侯姬昌,每个人都管着两百小诸侯,而四大伯侯里地位最高就是姜桓楚,他的女儿嫁给了纣王,也就是姜王后。

  纣王受妲己蛊惑杀了姜王后,他担心姜桓楚造反,于是召集四大伯侯到朝歌开会,又设计杀了姜桓楚,鄂崇禹为了救姜桓楚也被杀,崇侯虎则趁机构陷姬昌导致西伯侯被囚。

  姜桓楚被杀后,他的儿子姜文焕起兵造反,打了很多年都没打到朝歌。鄂崇禹的儿子鄂顺也造反,同样磨磨蹭蹭没有进展,崇侯虎和儿子崇应彪则被弟弟崇黑虎给黑了,送给了姬昌。

  姬昌的儿子姬发伐纣时,姜文焕和鄂顺都前来会师,在朝歌附近和纣王交战,鄂顺被纣王所杀,姜文焕则打伤纣王。

  到了电影《封神第一部》里,四大伯侯的四个儿子姜文焕、姬发、鄂顺和崇应彪都是殷商质子旅军官,在朝歌接受殷寿训练八年,对殷寿非常崇拜。此外,姜王后也从姜桓楚的女儿改编成了妹妹。

  殷寿利用妲己妖术弑父杀兄后登基引发天谴,而四大伯侯则应召前来朝歌开会。

  路上,西伯侯姬昌在姜子牙建议下和其他三位伯侯秘密集会,商讨推翻殷寿立殷郊为王以消除天谴,结果事情败露,四大伯侯被质子旅抓到朝歌,之后就发生了“质子集体弑父”这一场大戏。

  二、质子集体弑父细节分析

  “质子集体弑父”这场戏的过程相当炸裂,电影院里很多观众都被无比残酷的场景惊呆了,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殷寿杀人的理由很充分

  虽然殷寿是《封神第一部》里的大反派,姬昌和其他三位伯侯都不是反派,看起来似乎四大伯侯很冤,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殷寿杀四大伯侯的理由其实很充分。

  首先,四大伯侯确实密谋叛乱了。姜子牙提出推翻殷寿扶持殷郊,鄂崇禹当即表示同意,姬昌则通过算卦侧面支持,这就等于默认了姜子牙的提议,等同于谋反。

  其次,姬发是殷商皇家侍卫,他发现四大伯侯密谋造反跳出来阻止,除了姬昌外,其他三大伯侯都拔剑要杀姬发,这种行为直接坐实了他们想造反然后杀人灭口,而且要杀的还是皇家侍卫。

  关键是,当时殷商正遭受天谴,殷寿已经承诺献祭自己消除天谴,这时候四大伯侯想推翻殷寿扶持殷郊,不仅会阻止殷寿献祭自己,还会加重天谴。

  所以,当姬昌被释放后,殷商百姓朝他扔菜叶子和瓦罐所表达的愤怒也就可以理解了,至少当时殷寿还代表着表面上的正义,四大伯侯密谋造反确实是死罪。

  2、四大伯侯的人设

  东伯侯姜桓楚否认自己参与谋反,理由为他妹妹王后外甥太子,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他有点儿像《康熙王朝》里的索额图,原则上讲扶持殷郊登基对姜桓楚的利益更大,而且姜子牙给四大伯侯的建议也是推翻殷寿支持殷郊,所以,姜桓楚看起来并不算很冤。

  西伯侯姬昌同样不算太冤,毕竟他用卦象否定了殷寿,从理论上来讲也属于犯上作乱,当时只有上天知道殷寿弑父杀兄的真相,普通人只知道是殷启弑父,而殷寿则是为民献祭自己的大英雄。

  南伯侯鄂崇禹的人设改动很小,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里,他都是犯颜直谏导致被杀,也就是脾气比较直气性也比较大,直接挑战殷寿的结果只能是死。

  相对来说,北伯侯崇侯虎的人设比起小说来改动最大,在小说中他是妥妥反派,电影里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没算卦也没叫嚣,跟着其他三位伯侯吃瓜落。

  3、四质子的人设

  上文说了,四大伯侯的谋反罪名至少从表面上是成立的,殷寿杀死他们也不算过分,但他选择了由四大伯侯的亲儿子来执行死刑,这才是整段戏如此炸裂的根源所在。

  四位质子在这场大戏之中则展示了各自不同的鲜明人设。

  北伯侯之子崇应彪是第一个动手的,而他爹崇侯虎恰恰是四大伯侯里那个打酱油的,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得崇应彪人性之恶,这也就意味着,在之后的剧情里,原著小说崇侯虎身上的恶都将集中到崇应彪身上,让他成为姬发的直接对立面。

  南伯侯让儿子鄂顺赶紧动手,爷俩至少保住一个的想法很明显,鄂顺却选择了当场反击,试图刺杀殷寿,却被殷寿反杀,鄂崇禹也随即被杀。

  鄂顺的做法虽然让这个角色快速杀青,但在一定程度上和原著小说结局相吻合,都是被纣王杀死。当然,鄂崇禹和鄂顺爷俩的人设在这场大戏中也达到了统一,有其父必有其子。

  东伯侯姜桓楚选择了自杀,自己扑在儿子的剑上,这样做无疑是牺牲自己保全了亲儿子的性命,姜文焕被动之下完成了弑父。

  这里网友提出过问题,父亲姜桓楚和姑姑姜王后先后死于非命,为什么姜文焕依然被殷寿重用?直接导致他最后放走了姬发。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子,殷寿对外公布的是姜桓楚谋反被杀,姜王后自杀谢罪,作为亲手弑父的姜文焕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殷商的功臣,所以殷寿暂时不会动他,《封神第一部》这种改编的逻辑是没问题的。

  唯一没有弑父的是西伯侯之子姬发,他以“保全谋反证据”为名保下了姬昌,这又有点儿像《雍正王朝》雍正留下曾静。

  这个桥段说明姬发虽然被殷寿影响但他依然保有父子之情,而且他对殷寿也有所怀疑,这一点姬昌后来点破了。同时也证明姬发有勇有谋还能忍,人设立刻比其他三位质子高了一层。

  三、背后五大阴谋

  面对德高望重的四大伯侯,即使他们密谋造反,殷寿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惩戒之后放回,显得自己宽容。另一个则是公开行刑。

  为什么殷寿选择让四个质子亲手弑父?除了电影场面比较炸裂之外,其背后同样有一定逻辑,也就是殷寿的阴谋。

  1、震慑诸侯

  殷启弑父,殷寿即位,殷商遭遇天谴,不光四大伯侯质疑殷寿,其他天下诸侯同样也会有人质疑,而这些诸侯都有质子在朝歌。

  质子弑父,足以震慑其他八百诸侯,让他们不敢质疑,八百诸侯不敢说话,其他人就更不敢提出质疑了。

  2、泄私愤

  西伯侯姬昌算卦,殷寿将死于血亲之手,他的父亲和哥哥已经死了,就剩下一个儿子殷郊和他的血缘关系最近,姬昌无异于说将来殷郊会杀了殷寿,这句话刺激到了殷寿,他让质子弑父也是在泄私愤,看看谁死于血亲之手。

  3、绑定质子

  四个质子都是殷寿亲手调教的高级军官,足以镇守一方诸侯,殷寿不仅给他们洗脑,逼他们亲手弑父也会让这几个优秀的质子彻底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不会有二心。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鄂顺当场反击,姜文焕隐忍之后反击,姬发干脆直接杀了殷寿,这从侧面也证明殷寿对质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4、挑起诸侯内乱

  四大伯侯每一个周围都有二百小诸侯,每一个都不是善茬,小说《封神演义》里姜文焕和鄂顺就带领一帮小诸侯造反了,更别说姬发了。

  殷寿让质子弑父之后继任伯侯之位,可以挑起质子家族内乱,留在老家的长子不服的话自然会和质子对抗,这样殷寿就会坐享渔翁之利。

  5、蔑视天谴,对抗上天

  为什么殷商会被天谴?殷寿心知肚明,弑父杀兄是谁干的,他知道,上天也知道,他知道上天知道。

  有人说殷寿让质子弑父是为了分担天谴,这不对,四大伯侯也是殷商天下,遭受天谴都是一样的。

  殷寿之所以让质子弑父,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权力和手段赤裸裸蔑视天谴,同时也对上天的惩罚表示反抗,你因为我弑父杀兄就搞天谴,那我就多弄几个弑父惨案给你看看。

  敢于和上天对抗,这也是为什么殷寿会得到一部分观众同情的原因,质子弑父不仅能够体现殷寿悖逆人伦的一面,同时也能体现他蔑视上天的一面,这样一来,殷寿这个《封神三部曲》最大反派的人设就非常鲜明、丰满且立体了。

上一篇:日光曲笔趣阁
下一篇:美体 |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筛选,没有教育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