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我国什么时候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规划)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内容导航: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什么为重点战略方向我国什么时候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规划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介绍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21修正)
降碳。
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党中央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降碳”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源的手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5日晚间,人民日报公布“十三五”规划10个重点,分别为: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去除GDP考核“紧 箍咒”,全面打响“呼吸保卫战”……“十二五”期间,中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严格措 施,为发展构筑起“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科学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各部门间建立起协调、共生的网络化系统,使物质、能源、信息在这个系统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进一步加大我村新农村建设力度,提升我村生态文明水平,按照上级部门创建生态文明村相关要求,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在我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我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开展。
二、创建规划
1、坚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原则。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生态文明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农村良好生态环境。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我村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3、坚持“村委宣传、村民主动”原则。村委要加大宣传,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创建积极性,增强主动创建意识。
三、创建任务
健身场所建设工程: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室外文体休闲场所。
道路硬化工程:下坑到龙坑机耕路建造、锡坑自然村农户家门口道路硬化
村庄绿化工程:在村主干道两侧植树,在农户门前屋后栽树。 整体美化净化工程:对全村进行卫生清理整治,建立保洁队伍,建立卫生长效机制,确保我村干净整洁。
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文化进村活动,组建秧歌队、乒乓球队、老年健身队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建措施
1、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了解争创生态文明村的意义,讨论并通过创建实施方案。
2、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争创生态文明村的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3、统筹安排,制定出创建任务完成进度表,保证按时完成。
4、制定完善补助措施,激发村民积极性。
5、选好施工队,做到工程质量达标。
6、定期召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讨论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完善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月):制定创建规划阶段
主要工作: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标、意义和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2、在广
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方案。
第二阶段(8-9月):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1、组织发动村民依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村道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洁工作。2、组织村民广泛讨论制定文明公约,开展文明户评比工作。
第三阶段(**月):巩固提高自查阶段
主要工作:1、对照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查漏补缺,继续提高创建水平。2、联系县文明办对村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初评。
第四阶段(**月):考核验收阶段
主要工作:巩固提高创建成果,迎接市级生态文明村考核组考核。
中共建林村支部委员会
建林村村民委员会
20**年6月28日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二
创建许昌市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村创建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文明村创建工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村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二、创建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作为创建重要手段和载体,形成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优美的良性发展格局。
2、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原则。文明村创建活动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建设,要以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公路沿线为重点,率先建成一批产业效应明显的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小康农宅建设聚居区。
3、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文明村。
4、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村民主动”原则。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创建积极性,增强主动创建意识。加强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合力。
三、目标任务
在不断拓展创建内容、探索创建方式、积累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达到市级文明村创建标准,使尹庄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跻身全办发展前列,为全办精神文明创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创建任务,达到市级文明村考核验收指标。
2、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达到“六有”条件:即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布局,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有文明淳朴的村风,有和谐、民主、安定的社会秩序。
4、实施“三改”(改厨、改圈、改厕)和“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气)工程,达到硬化、净化、气化、整齐化效果。清除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五乱”现象。
5、配套建设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场所和设施。
(二)指标体系
1、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无“五乱”现象,达到“六化”效果,生态环境良好。
2、饮用水源:村民饮用水卫生、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65%以上,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饮用水源净化。
3、道路建设:村庄主干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人口聚居区有照明路灯。
4、住宅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村民住房整齐美观实用,无乱搭乱占乱建现象,庭院整洁,院落美化。
5、改厨效果:厨房干净整洁、沼气化。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
6、垃圾处理:村内建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由专人负责,日产日清,全天保洁,统一处置。
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禽畜圈养,人畜分离,规模化养殖场选址合理,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到位,不造成环境污染。
8、绿化美化:主干道全部进行硬化绿化,村前村后、屋前屋后绿化覆盖率达到30%。
9、文化宣传基础设施:有群众公共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有综合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和各种科普栏、公开栏、宣传栏,以及固定宣传牌和版面。
**、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民主,民风淳朴文明,治安环境良好。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创建规划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组织有关人员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创建文明村的经验。2、充分利用村内板报、广播
等广泛宣传创建文明村的目标、意义和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3、依靠市、办规划建设部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文明村建设规划方案。4、做好村民的思想发动工作,统一村民的思想,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组织发动村民依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从改路、改水、改厕入手,加强农村硬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村道建设和村中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把文明村建设与美化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2、通过村内板报、广播等宣传报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激励先进,督促后进。3、结合实际组织村民广泛讨论制定文明公约,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管理,保持优美的创建环境。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总结经验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对照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查漏补缺,继续提高创建水平。2、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考核和总结。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创建市级文明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群众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高度重视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进创建工
作稳步实施。
(二)结合创建内容,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市级文明村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从促进优化本村产业发展、强化基础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提升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争取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城建等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促进文明村建设,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创建标准和要求,建立经验交流、监督检查、通报评比等制度,要认真对照创建工作方案,查找各自工作差距和不足,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村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现代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镇20**年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全镇工作大局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求真务实为基本要求,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整洁、生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重点
以制定科学规划、整治村容镇貌、完善公共设施、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倡导文明新风尚为创建的主要内容,精心谋划、分类指导,联片创建、整体推进,形成一批文明新亮点,带动整个文明村镇建设。
三、目标任务
全面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把创建文明村镇与小城镇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创建两个生态文明村(青龙村已初步形成、方场村也正在建设推进之中),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文明户、五好家庭,发挥它们的辐射力和带动能力,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明程度提高。
四、工作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在创建文明村镇过程中实施的各项工作切实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引导在佛子山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主体。 第二,政府、社会共同推动原则。创建文明村镇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要分解到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群众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的年度目标和日常工作中,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推动的整体合力。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各有侧重,体现分层、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
第三,持之以恒原则。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实施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常抓不懈。对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要抓住不放,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抓一件,成一件,直到真正抓出成效,力戒形式主义。
第四,工作创新原则。创建文明村镇各阶段各项活动的推进,我们要突出工作内容、活动载体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做到常抓常新,保证其良性运行,务求实效。
第五,软件、硬件相结合原则。在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在硬件建设中要注重人性化的设施建设,注重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促进硬件建设。
五、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创建宣传教育。使全镇上下形成浓烈的创建氛
围,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推进广大村(居)民“说文明话、走文明路、行文明车、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是抓好镇区交通秩序管理。强化村(居)民交通意识,堵疏结合,重点在车辆停放、规范交通秩序等方面要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在镇区开展以消除卫生死角、清除暴露性垃圾为重点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各类卫生普及活动,教育市民尊重科学,掌握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创造良好卫生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四是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在提高城镇建设速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树立城镇形象; 五是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以及文明班组、文明家庭、文明楼组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六是开展创建平安和谐佛子山活动。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
七是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引导全镇干部群众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新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六、主要措施
创建文明村镇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事关我镇发展全局。各村(居)各部
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载体,聚集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促使创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建立创建组织。镇党委、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决策范围,摆上议事日程,调整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樊勇同志任组长,纪委书记沈骏宇同志任副组长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切实担负起文明镇创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全镇上下形成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各村(居)、各单位各部门要自觉把文明镇创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创建思想,树立创建信心,不断提高广大村(居)民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加入到文明镇创建工作的行列。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职责,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点。根据全镇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各村(居)及各单位负责人对
本村、本单位创建工作要主动抓好抓实。
四是强化检查督查。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对照目标要求,狠抓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要确保按照进度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同时各村(居)、各单位要保证必要的创建经费的投入,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五是形成工作合力。全镇各单位、各部门要服从大局,目标一致,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要自觉服从镇创建领导小组和本单位(村)工作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严明纪律,严格考核,把创建工作考核与全镇软环境建设考核、与全镇年度综合考核、与各单位(村)年度目标考核、与年度各类评先创优工作结合起来。对创建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而拖创建后腿,影响创建工作进度的单位和个人,加强教育、限期整改;对任务完成不好、造成考核失分后果的,追究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责任。
七、具体做法
文明村镇创建采取打好基础、全力推进、全面达标的方式进行,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规划,打好基础
规划是文明村镇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抓紧编制和完善建设规划设计,坚决做到不编制规划不审批用地,不完善
规划不准许再建新房。规划建设管理监察中队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协调,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我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集镇规划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合理配套公共设施,科学布局管网系统。村庄规划建设要以各村新农村规划修编成果为龙头,原则上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坚持适当集中的原则,形成适度规模。对规划中需要拆除的房屋一律予以拆除,不得留用。
第二阶段:综合整治,全面推进
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的力度,确保村镇面貌有新的变化,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卫生环境整治继续以“三清”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卫生保洁和日常管理制度,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治安环境整治以开展“法治进村”、“法治进家”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村民依法办事水平,营造平安和谐新农村。交通环境整治以改善交通条件为目的,全面抓好“村村通”建设的扫尾工作,力求推进“组组通”工程。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全面达标
第三阶段是文明村镇建设的决胜阶段,我们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创评“文
明信用农户”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好精神文明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动员和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我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一定能够更上一个新台阶。
到循环利用。
猜你喜欢:
1. 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 2017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3. 2017年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
4. 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
5.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6. 2017年绿化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介绍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问题。
“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这是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对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次把绿色化纳入现代化推进战略中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但和此前的文件相比,此次《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把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
《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表示,《意见》除第一次明确把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外,还明确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末端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而是把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源头转变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杨春平说。
除此之外,《意见》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四项主要任务,宣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系统提出十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重点。
此次《意见》中,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个建设相融合。在关于与经济建设融合上,杨春平说,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的主阵地,《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在各个领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对存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改造,对增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构建。
“也就是说,今后的项目也好、规划也好,都要从源头上有生态文明的设计,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本上缓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杨春平说。
目前为止,我国将5个省整体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他52个地级、县级以及跨流域、跨区域的地区纳入了第一批先行示范区。
杨春平介绍说,这些先行示范地区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将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作为各地区的主要任务。同时,先行示范地区着力探索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据了解,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组织申报工作即将展开。
十三五规划将专门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在每次规划编制时,都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很多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杨春平还表示,“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思路,要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且建设目标中也会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还有专门的一篇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否面临调整?针对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晓玲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管理的任务非常重,未来将重点在几个方面逐步改进,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住耕地红线、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用地政策怎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等,而这些工作有些已经开始推进。
“无论生态建设的重大工程也,好还是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这些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都要落在土地利用上,怎么调整土地利用?再比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休闲业等等,这些都会落在土地上。未来的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不会是全国一刀切的,会有差别化,从区域、从产业各个方面都会有差别。”张晓玲说。
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国家整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土地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未来也面临着《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土地利用标准的完善,如何降低地耗,定额指标如何合理确定,还有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补偿机制等等。
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具体细则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设计
目标设计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定性目标设计,重点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法规、体制、机制、政策)。二是定量目标设计,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要做好“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开始转向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可能在6%-8%的区间中运行,甚至某些年份有可能跌到6%以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对生态文明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第二,经济结构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经济结构变化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化工业阶段正从粗放发展的上半场转入精细发展的下半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二是区域结构的变化。新型城镇化正在推进,人口逐步向区位条件较高的地区聚集。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快速推进,“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实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总体在缩小。三是贸易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步上升,加工贸易产品比重下降,中国产品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国际污染转移问题有所缓解。
第三,人口和生产要素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已减缓了,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需要转为城市的常住户口,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都会产生影响。从生产要素来看,过去我们主要利用一般性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进入新常态阶段后将更多地依靠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等高级要素,实施创新驱动。这种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
第四,资源环境呈现新的态势。从资源能源的消费来看,我国多年来已形成了对资源能源大规模消费的依赖,同时环境已接近承载力极限。在“十三五”期间,各地的资源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会发生什么新变化需要做深入研究。
第五,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习在APEC会议上已向国际社会正式承诺,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同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些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对“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计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第六,制度环境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今后要逐步建立二十多项生态文明制度。这些新的环境保护制度的推出,都意味着环境保护的投入要增加,压力要增加。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十三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分为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两大部分。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与环境产权制度。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所有自然资源都要明晰产权主体,以避免形成“公地悲剧”;环境产权制度,环境也需要明确产权,以免造成破坏;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使用资源必须付出成本。二是交易制度。如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开展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等。三是价格形成制度,资源产品、环境产品的价格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定价应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制度建设。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通过如下四个方面的制度发挥作用。
第一,激励制度。具体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相关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二,约束制度。具体包括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重要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制度、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红线制度、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强制性保险责任制度等。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党中央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社会、人和谐发展这一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前提是珍惜和保护自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和谐共生,要求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耗方式,着眼于引导人们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自身对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渔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一种正处在上升和发展中的新文明,是人类在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之上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凸显,表明人类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
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越来越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首先,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又相对匮乏,从而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我国人均可耕种土地为 1.43 亩,仅为全球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淡水人均量仅为全球人均量的四分之一;木材人均储量仅是全球人均量的八分之一;石油人均储量仅为全球人均储量的十分之一;天然气人均量为全球人均量的 4.5%;煤储量人均也仅为全球人均量的一半。其次,我国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例如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只有25%-40%;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三分之一,比发达国家低百分之十;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五分之一。第三,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一些矿产已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例如,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已经不能自给,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分别为:石油54.8%、铁矿石53.6%、精炼铝52.9%、精炼铜69%、钾盐52.4%。到2020年,有25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极为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集中出现,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680亿吨,居世界第一;我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 3/5 受到污染,有 90%的城市河段污染严重;淡水湖泊绝大多数呈富营养化状态。二氧化硫年排放量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处于较严重的污染程度。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历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已占地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累计贮存量近135亿吨,产生大量有害的寄生生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二次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大陆占到16个。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开始阻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废”造成的污染成为一些地方人们身体生病、职业病甚至疑难怪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每年约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支气管炎;3.6亿中国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中科院测算的数据表明,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
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调动优秀科学技术人员、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数万亿计的经济力量发展环境保护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扭转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我国素质偏低的庞大人口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在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现在能用于农耕的土地仅剩下300多万平方公里。石漠化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漠化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蔓延。我国年土壤流失总量达50亿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50年后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黄河流域后感叹地说,“黄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危机、沙漠化、气候异常、土壤酸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环境中存在的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增加,比如突然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突变的局部性气候等等。我国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通观人类史,无论是从渔业文明过度到农业文明,还是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其发展进程都是由其社会矛盾(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所推动。然而,一种文明发展积累的社会矛盾不可能在该同一文明形态内解决,而只能由超越旧文明模式的新的文明形态内得到解决,这已经由人类历史进程所证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从世情、国情出发,以转变发展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建立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发展环保、绿色技术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为基本途径。
1.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说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依靠,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国际社会保护生态以及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趋势,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观点,转变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适度节制的物质消费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
2.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一是宣传生态美好愿景。十八大报告为全中国人民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结合这个美好愿景,弘扬环境生态文化,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打造全民关心、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是倡导环境友好伦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环境伦理观,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要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让人们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强化生态责任意识。运用各种手段和传媒,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通过学校教育长期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庭影响社会。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媒体舆论监督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对典型违法事例抓住不放、深入剖析、长期跟踪、连续报导。
3.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一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二是完善相关政治保障条件。从国家层面,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绿色考核制度,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和环评结果整合到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此外,要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分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各有特色的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业和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改造,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有效发展循环经济。
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规范生产和消费行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并制订统一、完善的“自然资源保护法”,还要在各种经济法规中突出、强调环保型生态经济。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应抓紧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从政策上千方百计向生态环境倾斜。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森林面积由23.9亿亩增加到29.3亿亩,人工林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一。这是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27亿多亩林地确权到户分不开的。当绿化荒山不仅是每年植树节机关单位的一种例行活动,而与绿化者个人和家庭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和我国城乡潜在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改善环境的巨大力量。二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体系,制定科学、严格的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培养一批专业、合格的执法队伍,促使执法手段有效、长效。严惩和杜绝一切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凡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并促其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此外,还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
5. 发展环保技术和绿色技术。生态文明要求物质生产采用高效、低耗、环保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发回收再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资源化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开发绿色环保技术,促使废物最小化,实现生态安全生产。研究表明,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能源利用效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可减少约400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排放约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排放约4000万吨。如果这些方面的技术实现突破,将极大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6. 与国际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清洁的空气、温暖的阳光、繁荣的自然世界是人类共存共荣的必要基础。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全世界、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人类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全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解决公共的环境问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参与建立全球和区域合作机制,制定共同行动目标,加强沟通对话和交流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增进民生福祉,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形态,其建设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第三条 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二)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三)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改善生态循环系统服务能力,为公众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福利;
(四)坚持生态优先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区域分异与整体优化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履行下列职责:
(一)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社会管理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关标准体系;
(三)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五)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
(六)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产业扶持政策;
(七)实施国家、省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八)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统筹推进全市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九)其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职责。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林业、海洋发展、水利、农业农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业与信息化、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区、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开发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负责区内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市、区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第五条 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举报投诉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六条 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科学合理地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规模、结构与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落实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的综合效益。第八条 优化提升厦门本岛,降低建设容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第九条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岛外城乡建设与工业协调发展,推动重大园区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第十条 开展全市生态系统本底调查,查清光、热、水、气、土壤、岩石、矿产、地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指标。建立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系统以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人工要素的数量、布局和功能的数据档案。第十一条 依托背山面海的自然格局,建设陆域森林生态屏障和沿海海洋生态屏障;构建沿河流、山体和交通干线的生态廊道,连接森林生态屏障与海洋生态屏障,建设厦门山海区域生态格局。第三章 划定生态控制线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划定生态控制线,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生态控制线的具体划设和管理协调工作。
生态环境、市政园林、林业、海洋发展、水利、农业农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态控制线的相关管理工作。第十三条 生态控制线包含生态公益林地、永久基本农田、水系、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需要进行严格保护控制的区域。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详细内容...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