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大全11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涉及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诸要素。结合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我院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IT类人才培养质量。

  1新模式内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人才为定位和目标,以100%通过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50%以上通过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为专业特色,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的考试,它将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与国际接轨,报考不限学历与资历条件),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各用人单位可以从考试合格者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即学生参加该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相应职称资格:初级资格为助理工程师级别,中级资格为工程师级别,高级资格为高级工程师级别。

  我院IT类专业的特色是把初职称资格证作为合格毕业生的条件;以中级职称资格证带动各门课程的学习,以50%以上的学生能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证作

  为努力的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了这一点,就使学生掌握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工作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模式实施的意义

  2.1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接轨”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的考试,是到目前为止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实施得非常成熟的岗位或职称证书,该项考试已于国际接轨,国外IT行业认可,设三个级别层次,共有20种岗位资格考试,高级资格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中级资格包括: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初级资格包括: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1]。这些“以考代评”的专业职称考试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必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使我们的“产品”走出学校就能上岗,缩短了学生的适应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项目(20070337);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7CE01,2008AE01)。

  作者简介:吴定雪(197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高教研究。

  2.2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据了解,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证书纳入培养方案且由学校组织具体实施的院校很少。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的考试内容与IT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必须通过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证书。所以,如能有效实施该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众多的就业者中脱颖而出。从我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岗位来看,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较好,起薪在2000~3000元;其余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有的很难就业。

  2.3提高学生起点,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将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各用人单位可以从考试合格者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即学生参加该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相应职称资格:初级资格为助理工程师级别,中级资格为工程师级别,高级资格为高级工程师级别。 按照国家计算机系列职称考试规定,大学本科毕业一年后才能获得助理工程师,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需在实际工作岗位工作5年以及达到用人单位另外规定的条件后方可参评工程师职称。如果学生在校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比大学本科毕业后参评助理工程师的时间要提前两年;在校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比大学本科毕业后参评工程师的时间要提前5年,大大缩短学生的入职年限。

  3模式实践

  3.1构建教学计划核心课程

  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为保证该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选择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分别作为三个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依据,设计该专业教学计划中核心课程体系,将初、中级水平(职称)考试内容嵌入式及课程化。

  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的原则,设置平台――模块――课程组三级指标课程体系。前两年按计算机类一级学科打通培养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全校性公共必修课、通选课和学科基础课,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科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课程并据此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级指标中设四个平台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计算机学科基础核心平台、各专业主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二级指标(四个平台课程体系下)中设五个模块化课程: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通选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等;三级指标中设四个专业方向课程组等。在构筑该课程体系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常规教学中的软件工程课程只是在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科专业大四学生的选修课程,但在我院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软件工程课程是作为这几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的;二是将计算机专业英语纳入了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参加此项考试和阅读IT技术文章非常有利,我院对此高度重视和关注。

  3.2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 深化改革,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将实验课程按内容分段、分级,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提高型实验、课程设计、IT企业实习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七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加强其实践能力的训练。其次,独立设置实验课,整合实验教学内容[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改变过去实验课主要限于验证理论、单纯掌握操作技术、“照方抓药”的做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其三,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自主实验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实验等活动场所。

  (2) 加强建设,夯实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自2006年以来,我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3]。我院相继与中软国际、四川华迪等公司和企业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建立了校院两级实验室、大学生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共计30多个,这些基地每年能够容纳近200余名本专科学生进驻实习,完全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瓶颈问题,形成了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对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了解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加强管理,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和能力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一是突出选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确保综合训练的要求。二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指导工作。三是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实施院、校二级答辩、审核制度,修订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形成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按6:3:1的比例,评定最终成绩的制度和考核体系,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4) 搭建平台,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空间。以探索工学结合[4]为突破口,首先让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单位实际项目开发过程当中,然后将实际项目开发流程和实现过程带到课堂分组实践,建立以实际项目为主导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来熏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与实际开发项目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和职业性。我院在2006年建立了黄冈师范学院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学生在该基地进行公司化管理和训练,为地方相关部门开发一些管理软件,如:黄冈网校、黄冈师范学院校友网、黄冈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系统等,项目教学完全按IT公司工程项目运作,由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负责管理和指导,设立项目开发部,项目经理、项目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全部由学生组成,由我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项目完成后聘请企业专家对该项目的质量和功能等进行考评,最后该项目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展示,接受学院的全体学生的的质疑和Bug寻找的挑战[5]。

  3.3加强师资培养

  为了深入实施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院早在2005年初就开始了师资贮备,主要的措施和手段有:一是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实施“讲师+X工程师”双师型工程,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取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一种资格,到2006年底3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了上述规定;二是从2006年初开始,我院每年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如中软国际、东软集团、华为等IT企业参与项目开发达一月之余;三是专人负责辅导学生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级别的考试工作。

  4模式改革的成绩及问题与不足

  4.1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

  通过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一些成绩。

  (1) 近几年的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中我院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攀升。在2009年5月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一本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系统分析师”级资格(水平)考试。据统计,在开考的十余年间,湖北省全省获得该资格的在校本科生不足3人。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10人中有204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7%,有38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19%;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163人中有160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8%,有42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26%;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138人中有136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8%,有41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30%。

  (2) 极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从我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岗位来看,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较好,起薪在2000~3000元;其余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有的很难就业。

  (3) 大学生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学生参与项目训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初步统计,学生已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

  (4)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不错成绩。我院连续两年参加的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不俗成绩。我院学生在2008年取得了C、Java语言程序设计组10项国家三等奖,16项优秀奖;2009年取得了C、Java语言程序设计组3项国家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在2007、2008、2009年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荣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4.2问题与不足

  (1) 对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足。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计划中根据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要求构建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的归属性质以及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认识不一,存在一定的异议,为此对某些

  教学任务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束缚,以及长时间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片面地认为学生质量主要看理论知识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

  (3) 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还有待加强。随着我院新专业的设置、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量越来越大,而教学基础设施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给实践教学开展带来许多困难。以上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5结语

  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开展计算机本科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迫切的现实需要。希望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圣明,褚华.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与培训指南(2009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SWEBOK. 2007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EB/OL]. [2009-10-10]. .

  [3] Tony Greening.21世纪计算机教育[M]. 麦中凡,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李发伸.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C]//教育部中外校长论坛领导小组. 中外校长论坛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7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8[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Pattern of Multi-level Computer Professional Credentials

  WU Ding-xue, FAN Wen-ping, FANG Yuan, CHEN Xiao-lin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2)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申报职称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德艺风,自觉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照章纳税(附纳税情况)。在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技人员近三年内)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并通过专业技术资格注册。

  取得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三年内)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伪造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3、违法乱纪受处罚的,视情节轻重延迟2-3年申报,直至取消。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助理工艺美术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3)中专学历,取得工艺美术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业绩成果比较突出的。

  (4)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工艺美术员满4年,任期内有业绩成果。

  (5)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业绩突出,并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任职年限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师;专业工作年限达不到上述要求,业绩突出,符合下列破格条件四条以上者,任职年限也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美术师;越级申报助理工艺师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其中第①②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市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②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陶瓷实训基地等组织的(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现场手工制陶大赛近3年内连续3次一等奖获得者;

  ③独立创作作品获市(县)级以上专业评奖一等奖以上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

  ④在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作品捐赠等活动中,被市(县)级以上专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本人作品1件以上;

  ⑤获市(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的技能操作比赛三等奖以上;

  ⑥对国家财政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的;

  ⑦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科技工作者;

  ⑧宜兴市级政府以上部门表彰的(综合)先进工作者;

  ⑨市职称办组织的2012年工艺美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总分前15名获得者;

  以上符合第(5)款破格申报人员还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专家组的单独技艺考核,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70%;任职年限提前一年申报者专业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达不到第(5)款所规定要求的,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50%。

  2、工艺美术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艺美术员资格。

  (2)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3、鼓励地方职称人员过渡到全民职称,地方职称过渡到全民初级职称必须具备下列相关条件之一:

  (1)对具有规定学历(中专),获得本系列地方职称助级职称满1年或地方员级职称满4年的人员,可申报评审全民助级职称;

  (2)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2年以上,助级职称3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全民初级职称;

  (3)对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6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合格,任职期间业绩成果突出的,可申报晋升全民助级职称。

  (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

  工艺美术系列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申报职称,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凡考试合格取得证书人员可根据职称报评条件,在申报相应级别职称时,视作学历不破格,合格证三年有效。

  培训考试的组织实施、培训报名、收费标准等要求按宜职办〔2006〕3号文件执行。

  二、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员可向所在单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按文件要求提供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材料。

  (二)所在单位应严格按有关文件要求对个人申报材料进行查验、核实,并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公示后无异议的,经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市职称管理部门。

  (四)根据评审委员会的管理权限,由市职称部门组织行业组对所有报评对象的获奖材料进行查验和技艺考核。经市职称部门审定后提交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年限的计算问题

  1、任职资格的起算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由各级评委会通过评审后,经批准组建该评委会的职称工作部门批准发文之日起算。

  2、专业技术资格年限(职龄)的计算: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龄”从签订聘约,被聘任之日开始计算。今年,关于任职年限的截止时间是2011年12月31日。

  3、专业工作时间的计算:

  专业工作时间是指开始从事本专业工作至上年底(2011年12月31日)累计工作时间(中间间断时间应扣除)。

  4、本专业的概念:

  本文所指本专业是指陶瓷工艺美术方向的专业。

  (二)送审材料问题

  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规范化是保证评审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各有关镇(部门)、单位上报的推荐评审材料均要按《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中级资格条件(附录)》的有关规定办理。做到手续完备,材料证明俱全(毕业证书、原资格证书等证件必须提供原件)。

  在审核申报材料过程中,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对照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审核,防止弄虚作假,防止错、漏现象,确保送审材料真实可靠。

  四、时序安排

  1、4月5日至4月20日,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培训报名;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3)

  (一)申报人员身份专职从事园林专业技术工作,且与企业确定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凡在园林企业兼职的人员按原渠道申报,不予受理。证明材料:职称申报人员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社会保险机构出具的该企业为申报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转评资历条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转评(以下简称转评)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更,且变更前后的专业属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或同一系列不同专业岗位),重新申报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转评助理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1年以上。

  2.转评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2年以上。

  3.转评高级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3年以上。

  4(三)政治思想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热爱园林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资历条件

  1.申报高级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博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1年。

  (2)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6年。

  2.申报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2年。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4)

  作者简介:崔海军(1979-),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高职教育研究。

  刘荣红(1979-),女,江苏海安人,大学本科,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高职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政府导向、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880075)、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企业导师”之“双师”模式实践与研究(登记号:GYE39)。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了“访问工程师”项目,制定了访问工程师实施办法。但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项目获得的收益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导致企业参与“访问工程师”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在“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如何依托项目服务企业的方式和途径,确保“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内涵分析

  (一)访问工程师的主动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访问工程师作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桥梁,并且在企业现场实践。因此,访问工程师应积极主动,结合生产实践和企业情况,利用学校资源和个人才智主动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创造效益,让企业欢迎和接受。这种服务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高职院校的访问工程师是实现企业服务的重要主体。

  (二)高职院校的配合

  访问工程师在企业开展企业服务,仅靠个人力量其服务能力极其有限。高职院校作为派出组织,要为服务提供硬件资源、财政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帮助。高职院校应积极配合在企业的访问工程师,开展有成效的企业服务,保证为企业服务的质量。

  (三)合作企业的获利

  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生产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访问工程师要让企业欢迎和接受,就要在项目实施期间让企业得到利益。因此,在访问工程师项目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的企业服务一定要让企业从中获利,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这种服务要以企业的获利作为要求和目标。

  (四)校企双方的共赢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不仅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利益,而且高职院校在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访问工程师,提高了其生产实践、科研及专业服务能力,同时拓展了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加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深度。因此,高职院校的这种服务实现了校企双赢,是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二、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背景下服务企业的途径

  (一)丰富和扩展高职院校教育内涵,为企业进行专业相关教育和培训

  高职院校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应充分借助项目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改革和创新教育内涵,拓展教学对象和内容。这样既实现了为企业服务,获得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又丰富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涵,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力。

  1.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访问工程师实施期间,应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积极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和企业洽谈、联系,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为企业量身定“教”,并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这样,高职院校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支持,成为企业优质员工培养基地,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招工和用工问题,而且拓展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2.协助企业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在企业访问实践期间,应主动融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协助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收集资料,编制企业培训标准、教材,并参与培训。这样,一方面帮助企业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访问工程师和企业新进员工建立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为访问工程师访问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人脉支持,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3.组织企业员工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许多生产企业主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企业员工有职业资格资质要求,需要员工参与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而企业员工由于长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看书和理解;同时执业资格考试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而生产一线的企业人员长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只是精通和熟悉某一方面知识,导致企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另外,许多企业员工都有学历提升的需要,企业也有对雇用农民工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求。因此,访问工程师可针对所在企业执业资格考试情况、企业工人学历提升教育需求及农民工职业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帮助企业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展高职教育服务内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升企业的内在实力,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带来利益和好处。

  4.指导企业员工职称论文撰写和发表

  企业技术人员都有晋升职称的需要,而工程职称评审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需要相关专业论文。由于企业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相关知识理论及论文撰写方法和技巧相对欠缺。因此,企业人员尽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但往往难以总结、提高和升华,难以将工程的实践转化成理论成果,形成研究论文。我们的访问工程师在企业可以调研企业人员职称晋升和论文撰写、发表情况,开展论文撰写专题讲座,给他们讲解论文的选题方法、论文的格式、结构形式、文字的运用以及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巧等方面,帮助和指导企业员工完成职称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服务企业员工,让企业员工从内心里接受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的到来。

  5.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企业领域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而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除了“引进来”途径,结合中国大多数企业实际情况,更多的应该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文化,抓好企业内部员工的继续教育。而企业职工的学习、继续教育和进一步提高需要丰富且最新的学习资源及相关信息。访问工程师可以作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联系沟通桥梁,将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向访问企业开放,并根据企业特色和企业员工继续学习需要,增加企业特色馆藏资源,帮助企业解决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匮乏等情况。同时,为了便于企业员工使用图书馆相关资源,应针对企业员工开展文献检索、网络资源使用方法及相关知识的讲座。这样,通过服务企业,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走进企业,而且吸引企业和企业员工走进高职院校,真正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二)加强和创新产研结合,帮助企业技术研究和科研开发

  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不能仅仅作为参观者或旁观者拍摄照片、拷贝资料。访问工程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加强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让自己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科研开发,成为企业欢迎和需要的对象。

  1.在企业兼职、担任技术顾问,协助企业管理及技术难题攻关

  高职院校教师可借助访问工程师项目,在企业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承担一定的工作业务,帮助企业解决某些技术问题,使自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企业的一员,和企业相融合,既实现了为企业服务,又得到了生产实践的锻炼。另外,访问工程师还可以协助、参与企业管理,在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设备技术改造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案,供企业参考和抉择。

  2.为企业整理生产实践资料及档案资料

  企业要对生产实践后的实践资料与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总结、验收和归档。比如土建工程,需要对项目各个阶段工程资料进行整理交有关单位验收和归档,作为土建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我们的访问工程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整理能力,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资料管理及整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在管理和整理资料过程中,对整个工程实践有总体的掌握,为以后的专业教学改革准备第一手的生产实践资料。

  3.校企合作,协助企业申报科技攻关课题

  高职院校老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经验以及课题申报技巧,但缺乏实践经历和实践案例,难以寻找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点,而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实践案例以及许多值得提炼、总结和升华的研究点,但缺乏研究经验、方法和技巧。因此,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后,应注意细心观察生产实践和收集相关实践资料,加以总结,和企业技术人员研讨形成研究课题,向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科技攻关课题。这样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研究,使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4.帮助企业提炼、建设企业文化,利用学院媒介为企业宣传

  高职院校里面聚集着专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求学、求知的当代大学生,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由于高职院校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文化带着很强的专业性、职业性、开放性以及融合性,和企业、行业有许多内在联系,对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老师长期生活在校园的专业文化氛围中,擅长文化提炼和建设。因此,高职院校的访问工程师可以和学院的宣传部门联系,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并利用高职院校的院报、学报、网站等学校媒介为企业宣传,扩大影响力,服务企业。比如笔者在班级报纸《市政工程简报》开辟“合作企业”专栏,在学校院报及系部报纸进行“校企合作”专题报道,介绍企业及其文化特色,既宣传了企业,又让同学们认识到企业内在特色和特征,实现校企双赢。

  (三)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互动和交流

  深化校企合作,就需要打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使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技术及人力得以互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在服务高职院校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企业,真正地形成校企一体化和校企双赢局面。

  1.校企人员互动,相互兼职,相互聘岗,开放资格考试途径和门槛

  高职院校的老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走进企业,就是促进校企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访问工程师项目制度,比如,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寒、暑假及周末时间,应系统规划,让教师和企业能够系统地融合,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并为企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创造机会和途径,让企业技术人员如访问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及企业的一些专家等,能够到学校兼职,给他们相应的岗位并发聘岗证书,给予津贴和补贴。这样,学校和企业之间人员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相互聘岗和兼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开放资格考试途径和门槛,企业技术人员可以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教师可以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共同提高和促进,形成“校企一体”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和技术队伍。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参与和组织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主体之一。高职院校要借助访问工程师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比如给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授聘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证书、教学团队成员证书、荣誉证书及其他奖励、激励措施,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平台,使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得到学术价值的实现,从而具有成就感和满意度,增加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人翁意识。

  3.开展试验研究服务、技术咨询,形成校企技术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访问工程师应该搭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桥梁,推动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技术服务平台或技术服务研究室之类的机构,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为相关企业、行业开展试验研究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及产品包装、加工服务等等。通过服务,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创收,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企业的技术技改项目服务,将服务企业的项目工作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之中,直接把企业项目转化为实训教学项目,达到培养学生、锻炼教师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服务企业的目的。

  (四)高职院校应配套政策、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学校应配套相应的政策、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比如高职院校设置企业导师兼职职位及相应的职称,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与地方政府合作,由政府牵引,举办校企合作专题年会,奖励和回馈合作企业;院校领导重视企业服务,给予财政制度支持,解决校企合作后顾之忧;报地方政府备案,给企业挂牌“学生实训基地”“访问工程师基地”等等。这样,通过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使服务正规化、持续化,让企业放心、安心。

  参考文献:

  [1]朱方鸣.高职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4):60~61

  [2]蔡晓双,李汾娟.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访问工程师项目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4):57~59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5)

  职称,也就是专业技术职务,是对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高低进行的评价。高校职称评聘制度既关系到高校教师的成长,也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推进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寻求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改革道路,更好的发挥职称评聘制度的积极作用,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1]

  一、当前高校职称评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岗位职数的困扰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岗位编制数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核定的,其依据是财政经费的来源,而非学校的办学规模、层次以及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有一些高校的岗位数依旧是十多年前核定的,已经不能适应现今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自身用人自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用人机制,挫伤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2.重科研轻教学

  科研和教学都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高校在日益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平稳运行,获得和谐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在高校的职称评聘工作中,各级部门大都向科研方面倾斜,注重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者著作的等级以及数量,却轻视了实际的教学工作量以及效果。这种倾斜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搞科研上,为了到处奔波,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无心教学,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与职称评聘制度最初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2]

  3.重数量轻质量

  职称评审制度中片面的把论文的数量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对其质量的评判又没有确定的标准,导致有些人钻制度的空子,找关系、走捷径在一些日益商业化、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论文审核要求的学术期刊上出高额版面费,甚至出现找、剽窃、抄袭等弄虚作假的丑闻,引发了高校学术的诚信危机。

  4.重评审轻聘任

  由于我国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人们长期受其影响,对聘任制的认识存在不足,对聘任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对评审的重视程度,甚至出现以评代聘的现象。在高校职称评聘的过程中重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在取得任职资格之前,认真努力工作,不辞辛劳,甘于奉献。一旦取得相应的资格,学习就实行聘任,兑现待遇,而不是按照实际的业绩以及能力进行竞聘,并且没有任何的约束。但是,一些人一旦获得相应的职务,特别是高级职务之后,就会缺乏竞争的意识,对待工作态度消极、不思进取。这种重评审轻聘任的职称评聘制度,导致聘任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对教师进行督促。

  二、对高校职称评聘制度进行改革的对策

  1.科学设岗,按岗聘任

  科学设岗是高校进行岗位聘任和管理的基础,是岗位设置的关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在保证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基础之上,给予高校更多的用人自,发挥其自我调节的作用。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岗位进行精心设计,并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福利待遇等。

  高校按照自身发展需要对岗位聘任制度进行制定,按照岗位对教师进行聘用,按照教师的能力对岗位进行分配,相关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真正的建立起科学的用人制度,将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的考核评价与岗位的聘用以及其收入待遇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促进对教师的管理工作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切实转变,实现岗位聘任制。

  2.加大教学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而教学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大教学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增加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等的比重,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尝试着创造性的对高校职称评聘制度进行改革,为教学名师等教使教学与科研同样受重视,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所付出的劳动都同样可以得到尊重并获得同等价值的报酬。2009年江西理工大学就尝试了“双轨制”的职称评聘体系,为注重教学质量的教师提供了晋升职称的途径,开创了我国高校“只有课上的好,也能评教授”的先河。

  3.淡化“数量”强化“质量”

  淡化对科研数量的片面追求,强化对科研质量的评定,侧重对学术论文先进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的评议,增加同行业专家对科研成果评价的权重,是高校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关键。对于论文质量的评定方法,可以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摒弃过去单纯以论文篇数或者级别进行评定的做法,而是更加注重论文是否被引用、被谁引用、引用后如何应用等能够反映论文质量的具体评价标准。其中的引用率包含相关网站上的转载、摘编、被同行引用或者被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等。采用淡化“数量”强化“质量”的论文评审制度,不仅能够遏制学术腐败之风,而且能够为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打好基础,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4.评聘分离,动态管理

  “评”是依据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对教师的职称进行评定,“聘”是依据岗位职责、学校工作需要、具体的经费承受能力对教师的待遇问题进行解决。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必须是评聘分离的,职称的评审不能和岗位、待遇等挂钩。在教师被评聘之后还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保证考核工作的规范与科学,打破“一聘定终身”的现象。聘后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高校要用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激发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3]

  三、 结语

  随着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职称评聘制度也需要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其潜能,优化高校教师的师资队伍,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6)

  以豫西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调查为基点,从关注和关心思政课教师的角度,调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本研究涉及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和医药院校三类具有代表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调查对象,自行编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问卷》,该问卷设计有30个题目,包含3个一级因子,(教师课堂教学的体验,教师职业发展的体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问卷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技术[1]。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率95%。

  一、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现状及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思政课教师总体测评平均分较低,最低分也较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对自我能否完成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推测和判断也较低。从三项一级因子的得分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自我效能感测评的平均得分最低,接近比较不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对自我认可度低,对教学工作信心度不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得分为28.3分,接近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虽然对目前的教学缺乏成就感,但是对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信心和好的期待。

  (二)学生的表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学成就感的影响三项得分中教师的分值较低。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数量是多维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控性难度加大。另外,一些学生表现出对专业课更高的重视度,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漠视,如“小悦悦事件”等,学生的这些表现都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成就感和教学满足感偏低,体验不到该课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愉悦感。

  (三)思政课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

  在教师职业发展体验维度,其中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得分最低。思政课教学的目前存在着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高要求与现实环境满足缺位的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潮冲击和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外部环境都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和职业预期缺乏应有的信心,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合理性,对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倦怠[2]。思政课教师大多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提升,地方高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相对也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的教师理论自信还有待提升。

  (四)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成就感存在显著差异

  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成就感低于理工科院校,理工科院校低于师范院校。不同职称教师职业成就感存在差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种职称级别中,助教最低,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助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方面的得分都低于其他职称教师。不同学历教师职业成就感也存在差异性。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的对策

  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缺失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势在必行。其一,从教师个人来说,首先,教师改变观念,坚定信念,坚守阵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静下心来,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在自己的一方沃土潜心耕耘,用理论的魅力和坚定的信仰来照耀前行的路。其次,拓展平台,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艰巨的挑战,要求教师更要从理论素养上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再次,改进方法,改变现状,改善环境。思政课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改变旧方法,以改革来促发展,让思政课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后,关注学生,关注自身,在与学生良性互动确立教学的双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诉求。其二,从学校来说,首先,重视思政课教学,在学时和实践教学上予以重视和保证,不能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次,要为思政课教师搭建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因为教学目标特殊性及知识体系更新的高要求性,导致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进修机会。再次,加强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和学生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学生测评体系的重要指标。复次,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多开展相应的活动,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如理论知识竞赛,理论学习和讨论,讲课比赛,讲课录像展示,组内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最后,关注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差异性,进行有针对地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如多关注女教师和助教的发展诉求和现实境遇。为低职称、低学历的教师创造职称评定的机会,请一些有经验教师指导科研,教学等,多渠道帮助和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3]。其三,从学生来说,尊师重教,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教学中成就感的缺失,幸福指数的偏低,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表现有关,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改善教学效果,学生是关键。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生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与教师及时的反馈沟通。再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将思政课教学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真正内化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作者:张丽娜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01-06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生命的成长要以这个专业准则为基础,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水平,最终形成并实现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理想。我国即将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外在的直接功能是成为幼儿园教师准入、职业规范的标准,内在功能则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1〕所谓专业自觉,是指教师自觉地把专业活动作为反思对象,明确自身专业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与发展趋势,审视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地进行意义的追寻和责任的担当。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专业自觉,追求专业成长,他就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可感,能够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表现为对专业的认同、敬畏,对专业责任、专业内在精神的担当和追求。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群体形成的独特性,特别是其面临的独特境遇,使其群体特征表现为专业困顿、专业麻木、专业无助。如何由专业茫然到专业觉醒并走向专业自觉是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标准》的深层价值就在于此。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沉睡与专业自觉的呼唤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历史上看,幼儿园主要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保教工作的专业性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延安保育院到建国后为机关、厂矿、事业单位自己建立的幼儿园,主要功能是解除本单位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这时的幼儿园教师以家属群体为主,主要满足于对幼儿的看护,其专业性处于沉睡状态。本世纪初开始的单位福利社会化将幼儿园推向了社会,幼儿园教师随之陷入专业茫然和专业无助状态。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水平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对专业性的认识是与社会对学前教育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一段时期以来,公众对学前教育是否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一度产生了怀疑,幼儿园教师也对自己是否具有与中小学教师一样的地位产生了质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形象、专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这既反映了社会和公众对幼儿园教师形象的认识与把握,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集体的专业自觉水平。以下几种情况正折射出中国情境下,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水平(秦金亮,2012)。

  1.关于专业声誉:幼儿园阿姨

  幼儿园阿姨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称谓,在一般人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帮小朋友抹鼻涕、擦屁股、哄他玩的孩子王。幼儿园就是托儿的场所,幼儿园教师就如同家庭保姆,只要照看好孩子,别出事就行。这反映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育特征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保育特性,而幼儿园的教育特征还难以被体现和认识。

  2.关于专业形象:多才多艺的美女

  在领导眼里,幼儿园教师就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她们要在各种节日里和有领导出席的重要活动中表演。在领导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充当各类场面、面子工程、彩头事项、甚至是堂会文化的表演者。幼儿园教师真正的专业性被遮蔽了。

  3.关于专业性:其他教师都可以代替

  我国过去的教师资格认定中,特别是部分地区在教师资格审核的实施操作中,大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中学教师,中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超编就只能回家做专职妈妈了。这尽管有些调侃的味道,但“幼儿园教师谁都可以做”的观念在目前社会还是很盛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4.关于专业地位:“小中高”的职称称谓

  “小中高”本是对小学教师中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称谓,是小学教师中的最高技术职称,它同时又成为目前幼儿园教师中最高技术职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小学一样具有独立学段的幼儿园却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只能走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也只能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得到晋升。更有意思的是,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晋升时还得“借”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道”。透过教师职称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事实上还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换言之,幼儿园教师还没有真正被看成是专业技术人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不具有独立性和合法性。

  5.关于专业培养:工具性认知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71-04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多重任务,不断攀升的职业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许多教师工作缺乏激情、成就感低落、幸福感下降,职业发展遭遇困境或危机。这种状况会影响到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因而,教师的职业韧性日益受到关注。

  一、概念界定

  职业韧性(Career Resili-ence),又称职业弹性,它最早由London在其论文《职业动机理论》中提出。在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中,职业韧性是一种个体特质,其含义为“在不乐观的环境中个体对职业破裂的反抗”[1]。Collard等认为职业韧性是职业自我依赖的结果,而职业自我依赖是指终身承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致力于积极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活和积极学习[2]。Ginny则认为,职业韧性是在持续变动的职业环境下保持可雇佣性的一种能力[3]。国内研究者李焕荣等认为,职业韧性是个体积极应对职业变更或职业变更倾向所带来的压力而拥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和能力的总和[4]。职业韧性是一种动态、有延展性、可开发的心理能力或心理优势[5]。综合观点,本研究中将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界定为:教师在自身职业发展中面对各种职业压力或逆境时做出积极的调整和适应,且具有较强的从逆境中恢复并反弹至良好心理和工作状态的能力。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来自广东省6所普通高校中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56.89%。在问卷发放过程中,考虑了学科专业的不同分布,以确保本次调查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其中,男性290人,女性222人;已婚449人,未婚63人;学历结构为本科20人,硕士57人,博士及在读435人;职称分布为助教34人,讲师245人,副教授135人,教授98人;年龄构成为30岁以下101人,31~45岁269人,46岁以上142人;担任院/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等职务的86人,未担任任何职务的426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曹科岩等编制的《高校教师职业韧性问卷》对教师职业韧性进行测量。该问卷共计16个题目,包括职业愿景、持续学习、灵活应对、自我效能等4个因素,采用Likert5点量尺计分,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其中,职业愿景是指教师善于给自己设定有效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等;持续学习是指教师通过进修、访学或研讨等途径不断提高自我,更新知识技能等;灵活应对是指教师乐于接受新的任务、不会担心学校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等;自我效能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对职业发展中带来的变化能够从容应对等。各因素及总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5、0.79、0.76、0.72、0.86。背景变量问卷包括教师的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称及职务等。

  (三)施测程序

  正式调查问卷由各高校人事部门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协助完成,主要采用现场调查、委托施测或电子邮件三种形式。在调查对象填答问卷之前,研究者分别对其进行施测程序和指导语的相关说明,同时告知被试,调查结果完全保密,仅用于科学研究。

  (四)数据处理

  全部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问卷填答质量进行废卷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

  (一)高校教师职业韧性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高校教师职业韧性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在3分(中值)以上。其中,平均分最高的维度是持续学习,最低的维度是灵活应对,排序依次为:持续学习>职业愿景>自我效能>灵活应对。

  (二)高校教师职业韧性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

  性别对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影响。T检验的结果表明:男教师与女教师在职业韧性总体及职业愿景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见表2。

  婚姻对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影响。T检验的结果表明:已婚教师与未婚教师在职业韧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见表3。

  年龄对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影响。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在职业韧性总体及各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见表4。经事后比较分析发现,31~45岁教师的职业韧性显著高于46岁以上的教师,而30岁以下教师的职业韧性最低,但其在职业愿景维度上得分却高于46岁以上的教师。

  职务对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影响。T检验的结果表明:担任院/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等职务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在职业韧性总体及职业愿景、自我效能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且都达到显著水平,见表5。

  职称对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影响。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职称教师在职业韧性总体以及灵活应对、自我效能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且都达到显著水平,见表6。经事后比较分析发现,高级职称教师的职业韧性显著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而中级与初级职称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分析

  (一)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韧性发展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在持续学习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得职业成功,高校教师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来不断地汲取新知,更新技能,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内外环境对自身职业带来的危机感。而高校教师职业韧性在灵活应对维度上得分略高于3分,这可能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相对于企业员工、医务工作者、警察、公务员等群体,高校教师除有寒暑假外,在工作时间上实行非坐班制,薪酬待遇稳定,这些无不让其他行业从业者所羡慕,而这种宽松舒适的工作条件则会导致高校教师应对工作变化的韧性减弱。

  (二)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男教师在职业韧性总分及职业愿景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这验证了London等的推论[6]。从心理特征来看,男教师倾向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具有果断、顽强、勇敢等心理品质,属于“理智型”;女教师倾向于解决简单的、规范化的问题,当面对困难或挫折时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属于“情感型”[7]。因此,男教师在工作中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应对力要明显优于女教师。另外,男性在工作中通常会被期望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以及获取更高的职业成就。这使得男教师在工作中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发展目标,以便实现职业成功。

  已婚教师职业韧性显著高于未婚教师。该结果与Greeff等提出的观点遥相呼应,即家人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可以使个体在压力或挫折面前变得更加坚强[8]。良好的婚姻状况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韧性,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压力时,可以从家人那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消极情绪和负面行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就年龄因素来看,31~45岁教师的职业韧性高于46岁以上的教师,而46岁以上教师的职业韧性则高于30岁以下的教师。根据著名职业管理学家萨伯的生涯发展理论,25~30岁为尝试期,31~45岁为建立期,46岁以上则为维持期。31~45岁的教师正处于晋升和职称评聘的关键时期,因此干劲十足,勇于挑战教学科研上的难题,经验日渐丰富,阅历业绩优良,这一阶段也是教师事业上的黄金时期。46岁以上的教师事业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维持既有的成就与社会地位,但随着工龄的增加,其教学理念、工作方式等被固化,灵活性、适应性等逐渐被削弱。30岁以下的教师刚步入职场,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接踵而来,内心又倾向于寻求职业及生活上的稳定,因而其职业韧性亟待提高。

  职务与教师职业韧性数据表明,担任院/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等职务教师的职业韧性显著高于普通教师。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愿景和自我效能维度上。这可能是由于担任院/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等职务的教师多是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骨干或精英,他们有着扎实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科研成果突出,自身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同时,在院/系工作或学科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因而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较好。

  职称与教师职业韧性数据表明,高级职称教师职业韧性高于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而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特别是在灵活应对和自我效能维度上。究其原因可能是,中级、初级职称教师大都处于成长的适应和发展阶段,平时主要从事一些教学或科研辅助工作,工作较单一且相对固定,解决的问题相对容易些[9];而高级职称教师经历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实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大多是前沿性和复杂性问题,其应对能力较强,因而,对于工作中的突况能从容应对,在困难面前呈现良好的职业韧性。

  五、结论

  高校教师职业韧性总体及其四个维度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男性教师职业韧性高于女性教师,已婚教师职业韧性高于未婚教师,31~45岁教师的职业韧性高于46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担任院/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等职务教师的职业韧性高于普通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职业韧性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

  参考文献:

  [1]李霞,谢晋宇,张伶.职业韧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7):1027-1036.

  [2]Collard B, Epperheimer J W,Saign D. Career Resilience in a Changing Workplace[M]. Columbus, OH: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1996.

  [3]Ginny H. Building Career Resilience:Should Employers Get Involved?[J].Human Resource, 2007(12):14-15.

  [4]李焕荣,曾华.职业弹性的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J].经济管理,2010(5):172-179.

  [5]Fred Luthans,著.心理资本[M].李超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London M, Noe R A. London’s Career Motivation Theory: An Update on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J].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7(1):61-80.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本科高职;实训师资;探析

  从历史看,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办学定位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适应的。但从长远看,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如何提升与本科高职相适应的实训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一流的实训师资队伍作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特殊作用,探讨这支队伍的建设要求及一系列可行性措施,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应适度发展本科层次教育

  (一)中国发展本科高职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将是社会的必然趋势。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不是一个教育层次;其次,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三,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和广大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高职本科教育的主要特征

  强调“能力本位”的本科高职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果我国普通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大专层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那么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培养的则是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兼备的技术工程师。

  (三)中国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主体

  目前,中国举办高职本科的主体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由办学特色鲜明、行业背景厚重的高职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试点班,二是由部分示范性高职专科升格为高职本科,三是由办学条件好的优秀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四是由地方优势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2]。这些都是对我国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新探索,并增强了高等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在发展本科高职背景下,目前实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提出要发展本科高职,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在本科高职建设中的重要性。很多院校都把大批资金用于实训室装修、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而几乎没有任何资金用在实训教师的培养上,结果出现一些实训室有先进的设备,却缺少使用先进技术的人才,缺少能驾御本科高职学生实训课程指导的教师。

  (二)实训师资缺乏

  调查发现,各高职院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的,他们缺乏真实的企业实践;另一个方面,虽然各院校从企业引进了一部分技术业务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但这部分员工普遍缺乏教育理论背景,在教育、教学技能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综上所述,实训教师数量根本达不到所需要求。

  (三)学历偏低待遇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据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21.28%,大专及以下占5.32%。学历的整体提升是当前本科高职实训师资建设面临的难点;长期以来,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的辅助教学单位,实训教师的劳动强度与被认可的工作量之间存在着不相称的问题,造成与专任教师在收入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职称结构不合理

  职称较高的教师多年来从事理论教学的较多,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由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担任,或由有经验的老师带队主持,几名青年教师辅助配合完成。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能吃苦,但综合比较起来教学经验不足。实训师资队伍的职称状况与专任教师队伍的差距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职称的差异,实质上是教学水平的差异。

  (五)职称评聘存在空缺

  建国以来,我国对高等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系列(含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新兴领域,特别是实训教师没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单列职称系列,使得实训教师资格和水平无相应评定标准,造成职称无法科学评定,岗位难以准确聘任,应有待遇无法落实。

  三、本科高职发展中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一)对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

  1.构建“双师型”实训师资要求。本科高职建设中,对实训教师的要求实际上应该是多年来一直提倡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应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职称证书,另一方面还应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并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这类实训教师应具备教学基本能力、职业岗位专门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的教师数量和职称分布要求。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实践表明,较为合理的职称分布应该是教授3%、副教授27%、讲师70%。显然,合理的教师数量和正态的职称分布,能够以老带新,老中青相结合,增强活力,保证高职的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3.符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要求。诚然,学历高并不意味着能力强,但高学历者在瞬息万变的知识中,养成了一种宝贵的自我学习能力——以知识为本,拥有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我国现有的本科以下的教育中是很难养成的,因此针对特殊的实训教师岗位,必须至少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

  4.实效平衡技能等级结构要求。实训教学不只限于技能教学,技术应用也占有相当比例。由于当前高技能人才比较难于获得,许多学历较高但技能等级不高的教师也承担了相当数量的实践教学,因此,在考虑实践教学教师技能结构时,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一般而言,初、中、高级实践教学教师的比例以2:3:5较为适宜。

  5.落实专兼结合队伍建设要求。专职实训教师有利于学校实训教学的稳定,而保持一支有较高质量和适当数量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能够较好地将社会技术最新成果、教学方法及时引进到教学中。这部分教师通过教学培训及锻炼后,能够比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不空谈原理,不照本宣科,往往使学生感到实训知识“管用”,特别能够很好地互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建立合适的实训师资建设制度

  1.建立高效的人才引进制度。鉴于我国目前人事、劳动两条线的用人机制制约着高职院校师资引进,高职院校应多变通、突破障碍,为企业一线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开绿灯”、想办法。对于不能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退休人员,可聘为学校兼职教师。同时,也应对企业引进过来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使之能够胜任本科高职的实训教学工作。

  2.建立稳定的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师资引进只能作为一种解燃眉之急的辅助和暂时手段,师资培养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本科高职建设中,应从制度上保证实训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建立实训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实训教师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制度,至少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3.建立实训教师管理、考核制度。本科高职应建立严格的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做到按需设岗,灵活使用,严格考核。可根据实训教师教学特点确定出实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的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逐项评分,综合评定,依此建立人员流动与淘汰机制,优劳优酬,合理调配与使用实训教师资源。 转贴于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可设立一定数量的奖励基金,对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突出的实训师资实施奖励;可由业内专家对实训师资的教学能力、职业实训能力进行评估打分,对分数较高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外出进修、学习交流等方面给以倾斜。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一些优秀的实训师资团队(个人)提供专项科研经费,鼓励他们在实训教学、专业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

  (三)构建新型的实训教师职称系列

  1.职称系列级别设置。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可设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实训讲师、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为初级职称,实训讲师为中级职称,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为高级职称。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应该设立教员职称。因为高职院校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的多是实际教学及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而他们普遍学历低,所以设立实训教员的职称可以解决相当部分教师的实际心理问题,对于稳定实训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2.专业系列归类设置。实训教师专业应该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紧贴职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专业系列的车工、铣工、磨工、木工、钳工、电工、电焊工等技术系列设置,应转变为高职院校所设的专业,如机械、电子电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烹饪、工商管理、园林、广告制作、建筑工程等专业,进行进一步归类设置。

  3.申报评审条件设置。实训教员技术职称的评定条件:一般应具备相应行业的技术认证证书,并且实训教学效果优良。实训教员以上技术职称的评定条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与高校理论课教师职称的学历、年资条件相近,以达到同类教师之间的平衡;二是应该注重体现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水平要求;三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年限,以保证实训教师自身必要的实践积淀。同时,三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还必须综合考虑设置。

  4.职务(职称)评定条件设置。一是专业资格,即从实训教师的准人条件人手,包括学历、身体条件、岗位考核三方面;二是应用技术能力,即从事某项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其具体衡量标准是技术水平等级证书;三是教学质量,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评价方法可有多样性,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即可;四是教学效果,其衡量可以借鉴学生评教法,根据量表酌情评定,得出一个量化的评价。

  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师资建设的案例分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起就开始试办3个四年制本科高职专业,2011年,深圳综合教育改革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准。方案中提出:探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对中国的高职教育乃至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都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8]。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以下简称汽车学院)为例,随着发展本科高职的需要,汽车学院从各种渠道引进了14名实训教师。其中实训正副教授各1人、实训讲师(高级技师)3人、实训助理教师(技师)5人、实训教员4人,全部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经过多年的努力,汽车学院已打造出一支“双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结构)型的实训团队。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一)制定个性化方案、实施师资发展战略

  汽车学院根据每一位实训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其中取得实效的做法有:

  1.对来自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要求他们获得本科或相当于本科以上的学历;对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则要求他们获得高级工以上的技能证书。

  2.给予实训教师一定的专业时间到企业调研、培训或参与企业生产,向学院汇报企业状况、人才需求。

  3.实行指导教师制,由具有较丰富职教经验的老教师1对1指导新引进实训教师。

  4.实行培养成效与年度奖励相挂钩制,将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纳入年度人事考核方案,形成实训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动力和压力。

  (二)引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实训教学人才

  通过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实训教学人才,使汽车学院内部产生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汽车学院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校企交流等方式,先后从企业引进了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实训教师10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理念传授、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实训课程的工学结合内涵。

  (三)注重技术能手效应,培养技术型实训教师队伍

  通过出台技术能手奖励政策和组织实训教师参加各种技术竞赛机制,凡有实训教师技术竞赛赛事,学院在竞赛指导、赛前训练、参与竞赛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的倾斜。开发实训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实训教师素质,在全院营造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这在实训师资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就使得实训教师乐学爱教,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学技术、当能手、考技师成为实训教师们追求的时尚。

  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0)

  学生评教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环节中,学生评教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学生评教已经在评教方式、评教内容、评教结果应用等方面有了大量研究和改进,目前有比较稳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时很多研究着眼于学生评教效度和信度上,对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进行深刻探讨。

  一、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

  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很多,课程的难易程度、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课程的重要性等都会影响学分的打分,这些作为课程本身具有的客观因素而存在。教师作为学生评教的客体,其本身的各种特征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打分。有的教师讲课风趣幽默,引经据典,知识构成广阔能得到较高的评分,有的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指引,这些老师可能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相反的,如果教师一味死板教书,对学生不闻不问,那么得分是低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特征会有更多差异性,如性别、职称、学历、年龄、教龄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打分。现有对评教结果的统计分析大部分只给出笼统的结论,没有对教师的特征做出更多的分类讨论。

  二、高职教师的群体特征

  高职院校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因此对教师的培养有自己的要求,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也具有双师素质,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的特征。我们依照高职院校注重的教师特征对学生评教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的企业工作时间,是否具有双师素质,学生辅导员经历这五个大类群体特征是否对学生满意度有影响,据此对学生评教做出基于高职教师群体特征的分析和讨论。

  三、高职教师群体特征与学生评教结果的关系

  企业工作经历是高职教师的一个很大的群体特征,从评教结果发现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较,具有中短期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更让学生满意,而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并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表明: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帮助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能给予学生更多更细更具体的指导,因此获得学生的好评。长期企业工作经历并不具有更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长期企业环境使教师的思维模式固化,他们或许具有更高的技术能力和实践水平,但是在教导学生的方式上有待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指教师获得教师一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如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等,双师素质的教师更让学生满意。进一步调查了解表明:双师素质教师除了拥有教师系列职称外还有着行业相关的职称,如工程师、药师、经济师等,这些职称作为教师素质的补充,是对教师社会身份的肯定,让教师们有更多的自信,在教学上更游刃有余,尤其对实践环节的把握更到位。

  职称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最直接体现,从评教结果中发现除了助教的满意度比较低之外,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学生满意度并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调查了解表明:助教一般都比较年轻,有些刚从学校毕业踏上教师岗位,因此经验上比较欠缺,需要更多时间历练。而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职称不再是决定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学历是教师受教育的阶段,也是教师素质的特征,从评教结果发现教师的学历对学生的满意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很多高职学校的专任教师在工作初期会有学生辅导员的经历,这是高职学校教师的群体特征之一,从评教结果发现教师的学生辅导员经历对学生满意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可知,高职学校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双师素质特征都对学生满意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职称、学历、学生辅导员经历这些特征与学生满意度关联性不大。因此,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发展这块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同时鼓励教师在取得教师系列职称的同时加强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职称认证。教师言传身教于学生,需要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讲究合理适度的教学方式,以此教导学生。与之相对应的,学生会给予教师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哲.高校学生评

上一篇:孩子有这6个现象,就是肚子里有蛔虫了,家长千万别大意! 亲子育儿和早教文章
下一篇:是不是每个成年人 都是得在孤独中成长?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