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秀华因追星李健上热搜,年过30的成年人就没有追星自由了?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今日话题

  字数:2200阅读时间:5min

  对于成年人的追星来说,她喜欢的明星所表达的,也正是她认同并且想表达的。当我们在pick某一个明星的时候,不仅是对他个人或者作品的认可,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体现。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30+的熟龄群体为何也追星。

  ▼

  

  (李健。IC photo / 图)

  近日,诗人余秀华因为追星李健,与评论区的杠精对撕而上了热搜。

  之前因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走红的她,出生于1976年,今年已经44岁了。作为一个有名且并不年轻的追星族,余秀华早在2015年,便在微博对歌手李健表示了欣赏,至今也已有五六年时间。她还曾在今年初立下flag,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为李健写十首诗。

  其实说到追星,很多网友的认知是年轻人才追星。这些年轻人的范围大概在15-30岁,其核心范围在18-25岁左右。但实际上,余秀华这样的熟龄群体并不是孤例。

  熟龄群体一样爱追星

  在媒体的调查报道中,借由《镇魂》而火的朱一龙就深受很多已婚妇女的热爱。

  据受访的粉丝薄荷说,在她加入的朱一龙粉丝群里,像她这样第一次追星的“已婚已育妇女”,还很不少。而这位薄荷女士也早已经是两个娃的妈。薄荷表示,自己以前也从不追星,甚至还有些看不上追星,觉得那是心智不全的小孩子的游戏。如今粉上之后,却觉得找到了很多新的乐趣。

  此外,在熟龄群体的朋友圈里也同样可以经常看到很多熟龄人群的追星实录。

  今年6月,作为一代华语音乐天王,周杰伦宣布入驻某视频平台。此消息一出,在当天的朋友圈就刷屏了,孩子已经上小学、30+的资深销售经理susan在朋友圈兴奋地转发了该消息并配上了非常激动的表情。而在周杰伦后续发布新歌mojito的时候,Susan也在朋友圈发文道:“新歌太好听了!永远的天王,太棒了!……”

  可见,当下的追星已经跨越了年龄和代际,成为一种跨年龄层的现象。而除了年龄层的变化,早期和现在追星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国内第一批追星族诞生在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追星年龄层相对偏小,以初中生高中生为主,他们追星的行为特点主要是购买明星的音乐卡带、CD、海报、杂志报纸等物品。后来随着演出市场的开放,港台或欧美明星也会在很多地方开演唱会,此时粉丝们便蜂拥而至,以一睹明星真容为荣。那时,在一些相对内陆的中小城市,红遍大中华区的四大天王等的演唱会,甚至呈现出万人空巷、舟车停摆的奇观。

  而随着在千禧后,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以及网络各种社区、社群和流媒体的崛起,追星又有了各种新的方式。买专辑已经不再局限于实体形式,而是可以在各大音乐平台购买VIP会员或者数字专辑,在这些音乐专辑之外,还有明星周边诸如日历、笔记本、衣服等产品可以购买。近些年来,随着明星们纷纷关注慈善事业,在应援明星的部分,跟着明星做公益也逐渐流行。

  自己喜欢的爱豆也不仅仅出现在电视或综艺节目中,他们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在微博、脸书等上面可以与粉丝互动;微博超话、百度贴吧等地区,更是粉丝们灌水和交友的地方。在这些灌水区,有人会创作与偶像相关的同人文,也有因为粉某一个明星而为其组CP并继续成为CP粉的;“今天过年,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这是我在泰山看到的风景,分享给你看……”还会有很多粉丝在微博超话写下自己的日常并艾特明星查看。同时,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的兴起,剪辑制作与明星相关的短视频,也成为新型追星方式,有些UP主甚至因为这样的二次创作,也同样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为被追随的对象。

  

  (余秀华。IC photo / 图)

  熟龄群体的追星心理

  那么,熟龄追星以及这些追星行为有着怎么的心理机制呢?

  在纪录片《三日为期》系列第六集——《偶像与粉丝共栖的养成剧场》,揭示了熟龄群体与明星之间的互动、共栖关系。

  已经33岁的尼斯是企业高管,喜欢追星和洛丽塔的裙子,在她看来,偶像是和她一起成长的朋友,“有些人注定就是打辅助的”,追星让她觉得在工作中可以更坦然地面对竞争,面对升职加薪。而一位已经60岁的日本男粉丝,已经参与了80多次GNZ48的公演,每次都是专门从日本坐飞机赶过来。这次在广州的表演,他表示自己已经连续三天打卡,因为喜欢女团成员的年轻可爱,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不觉得累。

  可以发现,熟龄群体的追星一方面是将追星、追爱豆视为自己的爱好,周末去看公演就像爬山钓鱼旅行一样,是一种娱乐放松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熟龄粉丝与偶像间开始建立起某种“朋友属性”,他们从明星的个人性格或属性中找到自己认同并推崇的部分,在强化自我认知的同时,甚或会扬长避短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这也印证了美国德锐大学的麦卡琴教授与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的莫尔特比教授在对追星行为进行了界定与测量之后,所得出的追星是一种 “拟社会关系”的定义。并且,随着追星方式的演化和互动性的增强,这种“拟社会关系”还在由弱走强。

  此外,如果关注欧美地区的明星还会发现,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的滚石乐队依然在演出;近八十岁的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2020年发布了长达17分钟的新歌;出生于40年代,斩获过5座奥斯卡小金人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依然在担纲着女主角……这些已经耄耄老年的歌手、演员同样拥有着众多的阿姨粉、叔叔粉以及奶奶爷爷粉,很多中老年粉丝甚至会拖家带口来观看演出。

  这或许恰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成年人的追星来说,她喜欢的明星所表达的,也正是她认同并且想表达的。而这也如经验主义哲学论所阐述的,我们的经验影响着我们判断和选择,当我们在pick某一个明星的时候,不仅是对他个人或者作品的认可,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体现。

  所以,追星的那个你,或许追的也正是自己。

  ▼

上一篇:莆田鞋纯原一般多少钱-酷似“黑豹”!全新黑紫AJ2首度曝光!
下一篇:《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网络时代品格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