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怎么吃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一 快餐食品业是否会成为人类

  又一个“烟草工业”

  1.纪录片《给我最大号》

  2004年5月中旬,见证美式快餐危害健康的纪录片《给我最大号》在美国上映,该片获得了200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的提名。《给我最大号》记录了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的饮食故事,他强迫自己一天三餐只吃麦当劳出售的食品,并在连续坚持30天之后向大家展示他的“成果”。纪录片让美国人民亲眼目睹了美式快餐对健康的危害!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有3位医生(心脏内科、消化内科、营养科)进行监督,并不断检查他的健康状态。

  实验规则如下:

  (1)摩根·斯普尔洛克只吃麦当劳销售的食物与饮料;

  (2)不买加大套餐或者大号汉堡与饮料,除非服务员主动提出;

  (3)麦当劳提供的菜单中的每种食物都至少吃一次。

  在摄片之前,斯普尔洛克身高1.9米、体重不到84公斤,身体非常健康,所有的指标检查都正常。实验进行两周后,发现其肝脏受到严重损伤,三周后,又发现心脏功能发生异常,为此医生建议他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但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遭到斯普尔洛克的拒绝。一个月后实验完全结束,此时斯普尔洛克不仅肝脏呈现中毒反应,胸口闷痛,血压大幅度升高,胆固醇上升了65%,而且体重增加了11公斤。体检结束后,进行监督的医生明确指出:长期食用美式快餐等“垃圾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永久性伤害!该影片在美国上映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使得美国人民认识到了长期食用美式快餐对健康的危害!

  2.敢于同“洋快餐”叫板的中国人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先生曾连续三年向全国政协大会递交提案,主张《将“洋快餐”赶出国门》。这个敢与“洋快餐”叫板的中华第一人,其封杀“洋快餐”的提案来源于一个中国小女孩经常吃“洋快餐”之后的变化。那个女孩子原本是一个健康、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但是“洋快餐”针对少年儿童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诱使小姑娘频频光顾餐厅,最终掉进了阴险的“温柔陷阱”,成了消费“洋快餐”的受害者!

  有一段时间,“洋快餐”的促销手法是,如果消费了足够金额的快餐食品,就送给顾客一个腕带,而当积累了足够数量的腕带后,就可以换一块“洋快餐”的手表。小姑娘太喜欢那块手表了,于是就使劲地吃“洋快餐”,拼命地攒腕带。整整一个月,小姑娘天天光顾“洋快餐”店,实在吃不下的时候,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吃。无论什么时候吃完,她都会用稚嫩的声音询问:“阿姨,手表送完了吗?”有一天,小女孩终于攒够了腕带,换来了“洋快餐”的手表,但她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健康!小姑娘不仅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更可怕的是,原来人们眼中那位健康、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已经再也看不到了!只有短短一个月,小女孩的体重骤增了十几斤,已经成了肥胖病的患者!

  张皎委员指出:我并没有单纯地说“洋快餐”到底是好是坏,“叫板”只是针对“洋快餐”对中国青少年消费观的不良诱导,以及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危害。长期消费“洋快餐”的儿童发育大大提前,调查中发现,有些孩子一周要吃好几次美式炸鸡,这些成为“洋快餐”老顾客的儿童,由于摄取了过多的激素和肉类,引起了肥胖和性早熟。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新的发现:高温烹饪(煎、烤、烘、焙)加工的食物——“洋快餐”的炸薯条和炸薯片中,含有很高的致癌毒素——丙烯酰胺。也就是说西方的饮食方式和高温烹饪方法确实对健康存在潜在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为什么不把事实真相告诉消费者呢?

  张皎委员明确提出,应该尽早将这类垃圾食品清扫出中国市场,尽管受高额利润驱使或其他利害关系制约,会遇到很大阻力,但正如发达国家的烟草业因市场越来越小,就转嫁到发展中国家一样,如果我们正视“洋快餐”对中国人民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伤害,就应当尽快制定法规,限制“洋快餐”的发展,引导百姓采纳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方式和膳食结构,以减少儿童肥胖、性早熟,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饮食直接相关的疾病。此外,在宣传与舆论导向方面也应广而告之,并制定强制性法规,规定经营企业必须在醒目位置张贴告示——“此类食品不利于健康”,就像必须在香烟包装盒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一样,提醒消费者。

  3.洋快餐是“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长期走俏国外市场的三明治和汉堡包,近年来在我国也火了起来,不少人争相品尝,增添了几分潇洒。然而,你知道这两种食品的来历吗?

  “三明治”原系英国侯爵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是个爱耍弄纸牌的达官显贵。他玩纸牌一旦高兴吃饭时间也不停止,而随便叫仆人将餐厅里的佳肴、腊肠等夹在两片面包之间,一面吃、一面继续玩纸牌。后来,这种面包夹肉的吃法传入民间,就是现在被称为“三明治”的快餐。

  汉堡包是流行最广、销售量最大的快餐食品。相传汉堡包问世于19世纪。一天,从纽约来的一位厨师在农业展览会上制售食品,猪肉用光了,不得已用碎牛肉代替,结果却大受食客欢迎。由于这次农业展览会是在德国汉堡举行的,所以这种快餐食品就被命名为“汉堡包”。正宗的汉堡包是把一个芝麻面包一剖两半,中间夹块牛肉饼,外加两片番茄及适量奶酪。有些国家还有在汉堡包里夹上洋葱、蒜或番茄酱的吃法;日本东京人则喜欢在汉堡包里夹上一块鸡肉饼;还有些国家有在汉堡包里夹块鱼肉、浇上酱油或芝麻甜汁食用的习惯。

  以美式快餐为代表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高胆固醇、高盐、高糖和高调料的膳食,热量过高,造成消费者营养严重失衡!科学的营养标准是食物热量的58%来自碳水化合物,30%来自脂肪,12%来自蛋白质。这是人类食物理想的构成比。另外还要求低钠(每天1.1~3.3克钠,相当于3~8克氯化钠),低精制糖和高膳食纤维(每天20~30克)。按此标准衡量,可以发现以汉堡包为代表的快餐食品具有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钠)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的特点。“洋快餐”都是用精制面粉和精制白糖做成的。小麦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加工过程中丢失许多。长期吃快餐的人缺乏维生素、必需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易患结肠癌。美国每年结肠癌发病病例约8万名,与长期摄入低纤维饮食有关。

  据《快餐国家》一书估算,如果一日三餐全吃“洋快餐”,从食物摄取的脂肪约有160克,可提供1440千卡的热量,占总热量的48%。众所周知,高热量食物易使人肥胖。如果一日三餐全吃“洋快餐”,摄取的总热量可达3005千卡,高于中年男子全天所需热量值(2700千卡),以及中年女子全天所需的热量值(2000千卡);所以西方将“洋快餐”称为“能量炸弹”也就不足为怪了!营养学中有个专门术语叫“脂肪热比”——就是指脂肪占食物提供总热量的百分比,脂肪热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健康。食物脂肪热比的正常标准为20%~30%,但“洋快餐”的脂肪热比远远超过正常标准。如三明治的脂肪热比为52%,奶油为90%,冰淇淋为53%。由于“洋快餐”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之为“垃圾食品”!

  4.“洋快餐”是从美国模仿到的最糟糕的东西

  二战后在崇尚速度和效率的美国,快餐业迅速崛起,20世纪末美国快餐厅有12.8万家,占全美餐饮业的42.6%。1970年,美国快餐业销售额仅6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1340亿美元。

  2001年在美国出版的揭露“洋快餐”的专著——《快餐国家》(Fast Food Nation)一书详细介绍了美式快餐成功的神话。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快餐文化最初伴随美国西部的开发、高速公路网的延展、大工业化农业的发展,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1979年,麦当劳公司发明了无骨麦乐鸡(McNuggets),一改过去逢年过节才能吃鸡、而且过程繁琐的缺点。麦当劳在该产品推出后,迅速成为美国第二大鸡肉买家,仅次于专门销售炸鸡的肯德基。1987年,美国禽肉消费量首次超过了牛肉和猪肉,近年占肉类消费总量的44.2%,居于首位。当前,快餐文化已经成了美国文化的代表,美国人均约90%的食品开支花在购买加工食品上。在美国,看似简单的“吃什么”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博弈。快餐食品的低价完全不反映真实成本,因为它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以及使用廉价劳工的成本都外在化,转而由整个社会来承担。长期消费快餐造成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公共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美国公共医疗和保险体系不堪重负。1980年,美国约1/4的成年人体重超标,而现在美国人口中的31.5%约6000万人是大胖子,其中1/4属于肥胖病范畴,5岁以下的儿童有10%体重超重。2005年,美国农业部副部长透露:美国24~74岁的成年人中,有65%体重超重,其中半数为肥胖病患者。

  《快餐国家》一书的作者Schlosser指出,美国人在快餐上的花费已经高于投资教育、电脑或购买新车所用的支出。2.2亿美国人每年要吃掉约340亿个汉堡包,如把它们排列起来,可以环绕地球4周。快餐店占美国全部餐馆营业额的40%,平均每人每年在快餐店花费约200美元。2000年,美国因饮食不当死亡的人数是死于传染病人数的5倍,约有11.2万名未成年人死于肥胖症。美国的律师、营养学家、医学专家和公众一致认为,快餐业应该对美国公众的健康状况承担重要的责任!食品安全问题一步一步在演化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诱人的漂亮包装下面,加工食品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食品商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花费巨资投入广告和公关活动,特别是将目标投向少年儿童,诱发其冲动型购买。美国政府对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的高额补贴,使得少数食品托拉斯控制着美国农业。对转基因食品的标注和限制规定,也因为这些食品大公司的层层阻挠,从未像欧盟和日本那样进入立法程序,更遑论在现实中得以贯彻了。《快餐国家》一书的出版,引发了美国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快餐文化的深刻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Sapala尖锐地指出:“快餐食品业是否会成为人类又一个‘烟草工业’?”这一质疑已经引起美国媒体和美国人民的深刻思考。美联社报道:1986年,4~12岁的黑人孩子中有8%体重超标,有10%的西班牙裔孩子脂肪过多,8%的白人孩子是小胖墩儿;到1998年,这些数字分别达到了22%、22%和12%,美国肥胖儿童增长速度惊人。专家指出:“一个3岁的肥胖孩子,往往经常喝果汁饮料,而且每星期要吃5次肯德基、麦当劳。”

  当“洋快餐”在家乡举步维艰、在全球各国都受到抵制的时候,却在中国受到消费者和个别营养专业人士的吹捧,个别所谓“营养专家”甚至在电视和媒体上为“洋快餐”代言!“洋快餐”还制造了欺骗人民群众的谎言——“世界上没有不平衡的食品,只有不平衡的饮食习惯!”2005年1月,《华盛顿邮报》刊载了彼得·古德曼撰写的《快餐咬了中国文化一口》,文章指出:对28个国家1.44万名成年人调查发现,在中国41%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而在美国为35%。媒体披露:麦当劳在中国的105个城市中,有600多家分店;“洋快餐”炸鸡店则在中国拥有2000家分店。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约有两亿人体重超重,600万人肥胖。‘洋快餐’消费日益增多,是造成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越来越多的首要原因。”2002年2月15日,埃菲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中国传统深受西方风尚冲击”指出:“从战国时代以来的数千年中,中国的古老传统一直得以保存,但现在却仿佛屈服于不可抗拒的西方生活方式。……从美国那里,中国模仿到的最糟糕的东西是‘洋快餐’!”

  2008年1月4日,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营养系主任大卫·赫柏教授到北京,出席他所著的《多彩膳食》一书发行仪式时指出:“全球都发现中国的营养状况在恶化!居民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美式快餐等大量进入中国。中国人摄入的蔬菜、水果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健康!”

  大卫·赫柏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在营养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水果、蔬菜和大豆为基础的膳食,给世界树立了健康的饮食方式和健康膳食的典范。他大声疾呼“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十分健康!”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著名的康奈尔—牛津—中国营养项目研究,证明中国居民的传统膳食远比西方膳食好得多。那时,虽然中美两国蛋白质摄入总量近似,但蛋白质来源差异很大。当时在美国超过70%的蛋白质来自不包括鱼类的动物性食物,而中国只有7%。

  在过去短短十几年里,中国饮食习惯迅速“西化”。1989年至1993年完成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摄取高脂膳食的成人比例已从22.8%上升到66.6%,在饮食嗜好上,高肉食、高脂、高糖和高能量的食物越来越流行,导致肥胖和超重人数显著增加。由于向高脂、高肉食的膳食结构转变,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不断减少,加之体力活动不足,诱发了很多营养健康问题。

  古人云“食以善人,食亦杀人”,食物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的食物其营养素成分含量各异。由于食品制作的工艺不同,食品的化学成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合理地选择食物才可以百般裨益。

  200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做了一个报告,题目叫“食品安全——无国界的全球性话题”。大家现在关心的往往是食品的急性安全,就是所谓食物中毒。实际上食品对健康最重要的影响却是它的慢性安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北京市有这么多胖孩子吗?什么时候开始的?1987年以后,“洋快餐”来了以后,我们的肥胖孩子开始越来越多。

  虽然东西方饮食文化不同,但快餐食品以其服务快捷征服了中国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洋快餐”的促销手段都是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经常出入“洋快餐”店的大多数是儿童,各色甜食在引诱着儿童,简单的游乐设施、成套的小礼物、各种“优惠券”,也在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由于儿童消化系统稚嫩,饮食习惯可塑性强,所以“洋快餐”对少年儿童影响最为严重!以北京为例,2001年个别区县小学4年级和初中2年级的学生,肥胖率就达到26%和28%,新生儿肥胖率超过20%。现在北京少年儿童肥胖率已高达40%,“洋快餐”制造的饮食误区,对健康贻害无穷!近年来,参加北京市举办减肥夏令营的孩子,个个都是脑满肠肥的小胖墩儿,这些少年儿童的智力和健康素质严重下降。

  伴随着“洋快餐”把它的触角伸向中国的中、小城市,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7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人数增加了28倍!青少年肥胖患者的比例已逼近美国。2007年,两家著名的“洋快餐”店为了保证利润,除了提高价格以外,还开始了每天24小时不间断营业!

  二 “洋快餐”无法承受的真相

  1.“洋快餐”与肥胖的关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周围的肥胖者越来越多。20年前,人们还友好地称发胖为“发福”,现在肥胖却成了人类的流行病。医学界将其归为营养失调症,列入病理学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因饮食不当而加入肥胖者行列。人体内脂肪分为组织脂肪和贮藏脂肪两类,为了保证机体应激的需要,脂肪一般都储藏在皮下和腹部。肥胖者的共性是腰围变大,这是由于日常活动中人体的腹部肌群很少参与运动,而脂肪堆积又会抑制体内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积累速度加快,出现肥胖者更胖的结果。《中国青年报》以“肥胖已成为中国公害”为题的文章指出:我国20岁以上人口中,体重超重者不低于2.4亿人,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很多欧洲国家,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肥胖,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更为严重。荷兰肥胖病人的医疗费用每年超过5亿美元,鹿特丹市政府对公务员的调查显示,肥胖者请长期病假的人要比正常人多一倍,体重超重引起的背痛是最常见的理由,肌肉与骨骼的健康问题也普遍存在。为此欧盟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肥胖客户的健康保险费上调。

  肥胖可诱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胆结石,肥胖人群患糖尿病、肝硬化、脑卒中的死亡率为正常者的5倍、4倍和3倍。长期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导致血脂调节功能失常,脂质和胆固醇沉积、血管内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最终诱发心肌梗死与脑卒中。肥胖可诱发100多种疾病,因此“一胖百病缠”之说并不夸张。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10%,就会危害健康,长期超过正常体重的15%,可减寿约11年。倘若一味追求美食,大量摄取高热量食品,那么就难免会“腰带长、寿命短”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人步入肥胖的行列呢?

  一些专家认为,贫困和教育缺乏是造成肥胖的原因,这是东欧国家的肥胖原因;而在西欧,暴饮暴食和缺乏运动则是造成肥胖的导火线。耶鲁大学调查报告指出,在电视黄金时段中,约40%的广告是有关食品和饮料的,人们不可能抵制这些令人发胖的食品的诱惑。

  在西方,贫穷的人反而肥胖!2004年3月14日,《纽约时报》题为“所有的‘进步’都在渐渐危害生命”的文章指出:由于美国社会底层的穷人大量食用“垃圾食品”:双料三明治、鸡肉汉堡包、特大比萨饼、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等,使他们成为美国最容易发胖的人群。美国国民普遍肥胖的现实,反映出西方社会的“进步”具有深刻的内在矛盾性。

  2004年11月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刊载了迈克尔·勒莫尼克撰写的《我们为什么变得这么胖?》一文指出:“25年前,联合国估计约40%的亚洲人慢性营养不良,该数字现在降至16%。伴随经济发展,亚洲饮食结构迅速‘西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泰国的肉类消费增加了一倍;脂肪和糖的摄入量也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美式‘洋快餐’在亚洲各国泛滥。”

  美式快餐犹如炸弹爆炸一样,辐射到全球各个角落,“洋快餐”无孔不入,其触角伸到了偏远的南太平洋群岛,像一阵旋风,刮遍了各个群岛国家,其走俏的程度使经营者喜不自禁,现在棕榈树下满是大嚼汉堡包的人。该国《岛国商务》杂志上刊登读者来信说,西萨摩亚、斐济和其他岛国的食物结构本来是科学的,但如今居民中的异常肥胖者却数目众多,专家和公众普遍认为这和进食“洋快餐”有关。

  人类的生理状况与5万年前是类似的,但城市化的急剧发展使体力活动减少,没有足够的运动去燃烧脂肪,导致肥胖者激增!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我们可能低估了体重超重对中国的影响。”因为在西方,体质指数(BMI指数)达到25以上为超重,达到30以上为肥胖,而亚洲人达到23就是超重,达到25以上为肥胖。

  2.“洋快餐”对中国少年儿童的危害

  200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学术会议”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我国四大城市少年儿童食用快餐频度和肥胖率关系的分析”。对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四城市城区及近郊区4~16岁的9356个儿童少年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身高、体重等资料。发现城市少年儿童中每月不食用“洋快餐”、食用“洋快餐”少于1次和多于1次的比例分别为20.3%、62.5%和17.2%,而与之相应的少年儿童肥胖率依次为10.5%、12.0%和13.4%。每月食用“洋快餐”超过1次的少年儿童,肥胖率显著高于不吃“洋快餐”的孩子,其肥胖的危险性是不吃“洋快餐”的1.282倍。很明显,经常食用“洋快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于不吃“洋快餐”的少年儿童!所以,经常食用“洋快餐”是影响儿童肥胖的独立因素。

  这些年来少年儿童肥胖率的迅速上升突出显示了生活方式、环境、饮食因素在肥胖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高脂、高能量密度的膳食、低体力活动和越来越多的静息式生活方式(如长时间看电视等)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我国城市少年儿童中90%以上食用过“洋快餐”,而“洋快餐”食用次数的增加,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

  儿童性早熟也与过量食用肉类有关,据报道: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每月都要接待不少带孩子来治疗性早熟的家长,这些孩子五六岁就变声或乳房发育,出现生理性月经。家长感到既可怕又不可思议。医学上将男性儿童10岁以前,女性儿童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称为性早熟。有一位母亲找到内分泌科主任,告知她不到6岁的儿子已出现第二性征,母亲说平时十分注意,从不给孩子盲目进补,连吃药都很小心。但当医生询问她儿子的日常饮食时,发现这个孩子特别爱吃“炸鸡”,天天不离,究其原因,很可能就出在偏食上!一些家长认为吃肉就有营养,“洋快餐”肉量大、儿童容易接受,长期过量食用,肯定会对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人千万不要忘记,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来哄抢,枪炮加鸦片无所不用,让我们的先辈沦为“东亚病夫”。经过百年的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现在没有人敢轻易地欺负我们了,但是由于忽视“饮食文化的侵略”,在一次次消费“洋快餐”的过程中,伤害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

  3.“洋快餐”的错误导向使肉类消费剧增

  在“洋快餐”诱导下,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严重“西化”。1988~1998年中国肉食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达46公斤/年,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量的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之首。根据2005年初国家商务部提供的信息:目前中国居民猪肉人均占有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达到33公斤/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肉类中,牛、羊、禽肉占37%,农村人均消费的肉类中,牛、羊、禽肉占21.5%。

  肉食消费的增加似乎标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单纯以肉类消费来评价营养状况却是短视的,因为从生态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过量肉食危及民族生存!众所周知,生产一斤猪肉和禽类需投入5倍和3倍的粮食,一亩地产的草用来养牛,能生产1磅动物蛋白质;而种黄豆可生产17磅优质植物蛋白;吃肉比豆类需要的土地多16倍。家畜养殖业的耗水量是种植蔬菜、谷类用水量的8倍,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不亚于工业污染。

  西方的“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生态食物链,人类传统的农牧业自然养殖,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进行喂养,饲料是植物性食物,如粮食、牧草、蔬菜等。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为了达到快速生产肉类的目的,想尽办法提高养殖速度,办法都是从饲料入手。一是在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以达到刺激生长与抗病的目的;二是将宰杀后牛羊的骨骼、内脏、血液等制成添加剂,与鱼粉等动物蛋白质混合,做成配合饲料饲养牲畜和家禽。中国农民家养的土鸡或“柴鸡”平均寿命是2年,成熟期在120天以上,而“洋快餐”用的鸡,饲养38~42天,体重就达到3公斤,宰杀后就出现在洋快餐店的餐桌上了。

  2006年1月1日,欧盟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开始执行。欧盟禁止在所有的家畜、家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美国《时代》周刊披露:美国农场主每年为饲养牛、猪和家禽投入的抗生素数量,接近美国全国抗生素年产量的一半。中国的情况与之类似。因此“95%的食品安全问题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论断,是每个人应当牢牢铭记的!2006年5月29日,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和环境局发布报告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年造成13000荷兰人因患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而死亡;肥胖每年使8000荷兰人因患心脏病和癌症死亡。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与吸烟一样严重!荷兰大多数严重疾病和死亡病例都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这使荷兰人平均预期寿命缩短1.2年。而增加鱼、水果、蔬菜的食用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可以挽救许多生命。”目前1600万荷兰人中约75%的人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推荐量,但年人均肉类消费达83~85公斤,比推荐量高50%。肥胖症使荷兰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0.8年。如果荷兰成年人体重降低3公斤,能够使因肥胖引起的疾病降低25%!欧洲食品安全局局长科特尔说:这份报告将成为分析食品和饮食结构风险时的主要参考文件。因为仅仅保证食品安全是不够的,世界各国政府应当鼓励健康的饮食结构,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三 关注食品的慢性安全

  所谓“食品慢性安全”,是指食品对各种慢性疾病和人体健康与寿命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如下:

  ·食品对某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食品对某些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

  ·食品对人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继“洋快餐”麦当劳前掌门人坎塔卢波心脏病猝死后,2004年5月5日,刚四十多岁的CEO查利·贝尔又接受了肠癌手术。麦当劳公司承认他们两位的确经常大量食用快餐食品,特别是出身贫苦的贝尔从15岁开始就在“洋快餐”打工,汉堡包和炸薯条是他日常的工作餐。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与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合作,以1个病人与3个健康人的比例,两地各选择1200人进行生活习惯的统计分析,发现加州华人居民大肠癌、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浙江人。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患大肠癌的危险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2006年底,在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市召开了“亚太裔健康论坛”,会议披露:移民美国的华人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糖尿病的发病率比中国居民高出了5倍。

  1.高温烹饪产生致癌物质“丙毒”

  在丧失天然食品属性的“洋快餐”中,重要的维生素、抗氧化物质都损失殆尽,取代它们的是形形色色的化学添加剂。食品中的添加剂与环境和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协同,削弱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然后医生再用副作用很强的化学合成药物来进行治疗。在崇尚“药片文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不断地重复着。

  “洋快餐”曾声称,其“鸡肉产品都经过170℃以上的高温烹制”,科学研究证明,烹饪温度超过120℃,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就会产生天然副产品“丙烯酰胺”。瑞典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品,经过烧、烤、油炸后会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于2002年4月24日公布的结果表明,汉堡包、炸薯条、炸鸡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全球25位顶尖科学家为此在日内瓦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人类正遭受“丙毒”的严重威胁,而这种物质大量存在于“洋快餐”中!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召开专家会议讨论对策,以油炸土豆为日常零食的英国、法国、美国等纷纷进行检测,结果都得出肯定的结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于2004年3月24日公布了对750种食品的检验结果,再度证实炸薯条、炸薯片、爆玉米花及饼干中“丙烯酰胺”含量最高。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也证明,从炸薯片中能检验出高浓度的、被认为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提供了从24个国家收集的食品中所测丙烯酰胺的平均值。每公斤煮土豆里仅69微克,而每公斤炸薯条中却含5312微克“丙烯酰胺”,每公斤炸薯片中有4080微克。所以炸薯条、炸薯片这些食品是绝对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吃的!难怪一则西方媒体的漫画,在汉堡包、热狗、炸薯条、冰淇淋等“洋快餐”旁边赫然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一样多!”

  2005年8月27日《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加州首席检察官比尔·洛克耶对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温狄在内的9个快餐连锁店提起了诉讼。因为快餐公司违反了加州法律(65号动议),该条款要求人们在接触已知致癌物质或者有毒化学物质时,应预先得到警告。检察长办公室称,之所以要对炸薯条和炸薯片起诉,是因为这些食品比其他食物中含的“丙烯酰胺”更多。首席检察官要求:快餐公司必须在炸薯片和炸薯条的外包装上注明,该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并且标明其含量。

  据美国《公共健康》杂志披露:从1974年到1997年间,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九个西方国家的调查发现,大脑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的死亡率增长了两倍。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食物中的农药污染和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加工食品似乎是毒性的主要元凶,因为在被研究的10个国家中,只有日本人大脑疾病死亡率没有增加。原因是日本人大量食用天然食物,他们的饮食结构比西方人健康。而当日本公民移居到西方国家、开始大量食用丧失天然属性的加工食品、特别是美式快餐后,发病率就超过日本国内的整体发病率。

  2.“洋快餐”具有“成瘾性”

  2003年1月29日,伦敦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洋快餐”具有成瘾性!华盛顿大学内分泌学家迈克尔·施瓦茨教授研究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等美式快餐可以引起体内激素的变化,使食用者、特别是少年儿童上瘾,难以控制进食量。因为人体内的激素“瘦素”(hormone leptin)控制着饮食行为,为什么小孩吃了一次“洋快餐”就想吃第二次,原因就是“洋快餐”干扰影响“瘦素”正常发挥作用。文章指出:“快餐生物效应的发现具有爆炸性的意义,发胖的原因不能归结为肥胖者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由于“洋快餐”的销售策略是以儿童为促销对象,广大家长又对此缺乏警惕,近10年来,我国少年儿童的肥胖人数翻了两番。毫无疑问,经常食用“洋快餐”,饮食结构不平衡,是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欧洲,许多家长都不许孩子吃美式快餐,喝可乐。因为一顿快餐能提供一天需要的热量和脂肪,伴随着体重增加,对瘦素的抵抗不断增强,机体是通过瘦素对大脑发出信号,协调饮食行为,其与刺激食欲的脑肽类物质甘丙肽(galanin)关系密切。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只要吃过一次“洋快餐”,就跟上了瘾一样,天天闹着要吃!不少家长抱怨说:“孩子吃了‘洋快餐’以后,都变成‘肉食动物’了,一顿不吃肉都不行!”

  3.氢化油(即人造黄油)的出现是人类食物历史上最大的灾难!

  餐桌上的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历史。2007年,欧洲饮食杂志《Waitrose Food illustrated》为了庆祝该杂志第100期的出版,邀请了欧洲各国名厨、美食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挑选出100个食物经典和10个食物灾难时刻。结果1869年发明的氢化油(即人造黄油),被认为是最大的灾难性事件!

  “氢化油”是将普通植物油用工业方法加氢、饱和,成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由于不容易氧化(不会出现哈喇味),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宜人的口感,特别是能延长货架期,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含反式脂肪酸的各种西式奶油蛋糕,巧克力派、蛋黄派、苹果派、草莓派,威夫饼干,巧克力、蛋挞等食品充斥市场。凡是包装上标注有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不同名称的都无一例外地含有反式脂肪酸。咖啡伴侣中也含有氢化油,冰淇淋中也大量使用氢化棕榈油生产的植脂末。总之,凡是用“氢化油”生产的食品均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都对反式脂肪酸实施了强制性控制!纽约市已经颁布了禁止餐馆销售含人造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法案,成为第一个禁售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美国城市。纽约共有2.46万家餐馆,该项禁令的通过,在全美产生了“连锁效应”。因为人造反式脂肪酸被美式餐饮业广泛应用,所以美国政府发布的健康饮食指南呼吁民众尽可能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统计,美国人平均每年从食品中摄入2.1千克反式脂肪酸。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推测,美国每年有3万个死亡病例与摄入反式脂肪酸有关。

  4.我们周围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品中几乎不存在,前些年,美国最大的氢化油公司在苏州合资,建立了规模非常大的“氢化油”工厂,所以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全面进入了各地的西式饼屋、蛋糕店、冰淇淋店,甚至许多餐馆。国内市场大量食品配料表中有“由‘植物奶油’或‘植物黄油’精制而成”的字样。而“植物奶油”和“植物黄油”就是“氢化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甚至高达38%。事实上,无论在商标上怎么更换词汇,都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绝大部分西式糕饼店用的都是“氢化油”!

  2008年出版的第8期国际学术杂志Journal of Food Science上公布了对中国国内大众食用的近百种西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出售的西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绝对不容忽视!孩子们经常食用的各种蛋黄派、苹果派、草莓派和威夫饼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竟然达到了其脂肪总含量的25%以上!

  5.“反式脂肪酸”的三宗罪

  “反式脂肪酸”是动脉硬化的诱因之一

  起酥油、人造黄油、色拉油、西式奶油蛋糕、“洋快餐”的油炸食品、带包装的烤制食品中均含反式脂肪酸,其同饱和脂肪酸一样,也会增加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被认为是引发胆固醇水平升高和动脉硬化的诱因之一。更可怕的是,它会使得有助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胆固醇(HDL)减少,却使容易导致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LDL)增加。长期食用反式脂肪酸会导致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反式脂肪酸比平常所说的猪肉等肉类和动物脂肪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对心脏的危害更大!

  东西方传统膳食结构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国民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膳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而伴随“洋快餐”的泛滥,国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

  “反式脂肪酸”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智力

  程昭寰教授在2004年11月6日《中国食品报》上介绍加拿大的研究结果——“洋快餐”会损害少年儿童正在发育的神经通道,并对其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大脑中大约60%的固体物质是脂肪,它们是由人类从食物中所摄入的脂肪转化而来。各种食用油中最糟糕的就是“氢化油”!因为“氢化油”中含有被称为垃圾脂肪的“反式脂肪酸”,其被摄入后,会直接进入大脑细胞,一般的天然脂肪吸收后七天就能够代谢排出体外,然而反式脂肪酸需要51天才能被分解代谢、排出体外,因此更容易取代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四烯酸(EPA)、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A)等优质脂肪酸的位置,扰乱思维过程,使孩子智力下降,变得笨而迟钝。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少年儿童的智力!

  反式脂肪酸还会阻碍必需脂肪酸转化为脑细胞的脂肪(GLA、DHA),以及对大脑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前列腺素。喜欢吃炸鸡腿、炸薯条的人普遍缺乏健康需要的OMEGA-3脂肪酸,却摄入了过量的“垃圾脂肪”,一份炸鸡或炸薯条就含有8克反式脂肪。美国出版的《百年谎言》一书中写道:如果你想亲眼目睹人造黄油在体内产生的效果,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人造黄油——“氢化油”在桌子上放几个月,你会发现它不仅不会发霉,甚至连蟑螂和老鼠都不会去碰它。

  反式脂肪酸是妇女不孕症的隐形杀手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可导致妇女患不孕症的几率达到70%以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报道:哈佛大学对1.85万准备怀孕的妇女调查发现,438人因无法排卵而不易受孕。如果希望怀孕的妇女每天所摄入的食物总热量中有2%,即4克反式脂肪酸,那么其因排卵减少造成不孕的几率会增加70%。而要达到这一数量(4克反式脂肪酸),1包炸薯条或炸薯片就足够了。

  6.“苏丹红事件”牵涉的是社会道德问题!

  苏丹红一号是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料,是汽油、鞋油、地板蜡中的添加剂,欧盟严禁在食品中使用。2003年起,输入英国的所有辣椒粉必须有检验证。事件源于某意大利公司在2005年1月28日发现英国市场上出售的“优质食品”武斯特辣酱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并于2月7日通知了英国负责监管食品安全的机构英国食品标准局(FSA)。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出全球食物安全警告,宣布有359种食品受到“苏丹红”污染;一周后公布的被污染食品数量达到419种。包括麦当劳的沙拉酱,肯德基的炸鸡翅,必胜客(比萨饼),香肠,牛排酱,某些调味品、零食和预制食品。这些食品因含苏丹红一号必须回收。这是英国政府自发生疯牛病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回收行动,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恐慌。

  2005年2月下旬,中国开展了为期20天左右的对食品的全面抽检,从辣椒酱、辣椒油、辣萝卜、酱菜、腐乳中分别检出了苏丹红。“民以食为天,食以净为本”,诸多食品加工黑幕被揭穿以后,人们对违禁食品添加剂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但令人奇怪的是:英国对含苏丹红的食品撤柜处理近一个月,3月初在中国的供应商亨氏被检查出其产品中含苏丹红以后,跨国公司肯德基的发言人还信誓旦旦地称自己购进的调料没有问题。但3月16日傍晚却在上海宣布:在3月15日的检查中,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烤鸡翅和烤鸡腿堡调料发现含苏丹红一号,表示对供应商提供含违禁调料的行为“非常遗憾”,宣布停售相关食品。跨国公司上述“明知故犯”、“前后矛盾”的行为,使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苏丹红事件”实质上牵涉的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道德问题!

  7.病毒也可能害人发胖

  2000年5月,总部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欧洲肥胖症研究委员会公布了印度科学家尼赫尔·胡然赫与美国科学家埃特金逊的研究报告,指出威胁人类的肥胖症可能与肥胖病毒有关。大约12年前,印度一所机械化养鸡场发生大批肉鸡死亡的事件,科学家尼赫尔在调查这一事件时,发现死亡的鸡都极为肥胖,他从死鸡体内分离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SMAM-1。将该病毒给健康的鸡注射3个星期后,鸡腹部的脂肪增加了60%;6个星期后鸡身上的脂肪就增至正常鸡的两倍。这使他联想到人类的肥胖症是否也与肥胖病毒有关呢?于是,他又同科学家埃特金逊教授一起,从和SMAM-1同类的50多种人类病毒入手,在人体内寻找导致肥胖的病毒抗体。结果发现有一种叫Ad-36(adenovirus-36)的病毒,其产生的抗体明显有别于其他抗体。将该病毒给健康的鸡注射,三周后鸡腹部脂肪增加了60%;在大鼠和猴子身上做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他们又从313名肥胖症患者,以及92名体瘦的人身上抽取血液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在100名肥胖症患者的血中检出了Ad-36病毒抗体,而在92名瘦人中只发现4名呈阳性。科学家由此指出:威胁人类的肥胖症可能是由肥胖病毒所致。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肥胖症杂志》上。

  200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Ad-36腺病毒可能是造成人类肥胖的原因之一!上面谈到的这种常见的、导致呼吸道和眼睛发炎的、名为Ad-36的腺病毒,其不仅具有传染性,也是造成人类肥胖的原因之一。该中心助理教授杜兰达说,最新的研究发现,该病毒会诱使人类干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

上一篇:新闻字幕条图片
下一篇:2023清明节活动总结(精选16篇)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