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复旦教师梁永安的「爱情课」?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是个难题,有人通过上课找寻答案。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熟悉小说和电影的世界,在一次课堂上,学生的恋爱故事提醒了他,他将文艺作品中“爱情”这一母题提纯,用爱情课贯穿教学。  这两年,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梁永安将爱情课从复旦学堂搬到互联网上,制作了《梁老师的爱情课》等节目,反响热烈。  “我们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恋爱,都没有真正地达到爱情的那个成熟度,然后把它约定为爱情,然后去进行。今天城市里很多人吃的都是假芒果,吃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速生品。”  “在这个世界上,初恋是特别重要的。今天在大学生活里面,很多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当作一种体验。因为初恋的成功率现在太低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后面肯定不是跟这个人,就把初恋给一下子瓦解掉了。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问题。要认识它的意义。”  梁永安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正处在转型时代,承受着现实压力,正在通往自由的路上。另一方面,爱情在当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本质。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的肉身承受着时代问题的种种捶打,希冀在爱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答案。以下是《冰点周刊》与梁永安的对话。  冰点周刊:怎么想到在网络上开设《梁老师的爱情课》?  梁永安:当时和制作单位交流,他们说能不能找一个当下年轻人最焦虑、最有时代特征的话题。我觉得谈恋爱这个事情跟以往大不相同。  在择偶上,当代青年在文明变化中可以释放大量选择的可能性。以前,生活方式的模式普遍比较雷同,现在到了转换的初期。爱情问题,是测量年轻人精神品质、生存质量和自由度的最集中的一个标准。它跟其他逻辑不一样,其他逻辑归根到底是得失逻辑。  在幼儿园表现好不好,老师给你奖励还是批评;刻苦学习为了有好成绩、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毕业拼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的身份。这里面都是得失在起作用。但得失在爱情面前就失灵了,钱、地位不能换来那种瞬间被打开的、共振的、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喜悦感。  所以今天我们青年获得一定的自由后,最有指标性的,是能不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很多人一生好像谈了几场恋爱,其实谈的是婚姻。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话复旦“爱情课”教师梁永安

  原出处: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1/11-10/9605950.shtml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是个难题,有人通过上课找寻答案。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熟悉小说和电影的世界,在一次课堂上,学生的恋爱故事提醒了他,他将文艺作品中“爱情”这一母题提纯,用爱情课贯穿教学。

  这两年,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梁永安将爱情课从复旦学堂搬到互联网上,制作了《梁老师的爱情课》等节目,反响热烈。

  “我们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恋爱,都没有真正地达到爱情的那个成熟度,然后把它约定为爱情,然后去进行。今天城市里很多人吃的都是假芒果,吃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速生品。”

  “在这个世界上,初恋是特别重要的。今天在大学生活里面,很多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当作一种体验。因为初恋的成功率现在太低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后面肯定不是跟这个人,就把初恋给一下子瓦解掉了。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问题。要认识它的意义。”

  梁永安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正处在转型时代,承受着现实压力,正在通往自由的路上。另一方面,爱情在当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本质。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的肉身承受着时代问题的种种捶打,希冀在爱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答案。以下是《冰点周刊》与梁永安的对话。

  冰点周刊:怎么想到在网络上开设《梁老师的爱情课》?

  梁永安:当时和制作单位交流,他们说能不能找一个当下年轻人最焦虑、最有时代特征的话题。我觉得谈恋爱这个事情跟以往大不相同。

  在择偶上,当代青年在文明变化中可以释放大量选择的可能性。以前,生活方式的模式普遍比较雷同,现在到了转换的初期。爱情问题,是测量年轻人精神品质、生存质量和自由度的最集中的一个标准。它跟其他逻辑不一样,其他逻辑归根到底是得失逻辑。

  在幼儿园表现好不好,老师给你奖励还是批评;刻苦学习为了有好成绩、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毕业拼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的身份。这里面都是得失在起作用。但得失在爱情面前就失灵了,钱、地位不能换来那种瞬间被打开的、共振的、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喜悦感。

  所以今天我们青年获得一定的自由后,最有指标性的,是能不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很多人一生好像谈了几场恋爱,其实谈的是婚姻。

  冰点周刊:爱情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什么变化?

  梁永安:前一个时代是艰苦的时代,生存是第一位的。那时讲一针一线、共同承担的恩情亲情。现在90后这一代,在恩情亲情之前,应该有夫妻之间自然的爱情,可以说我们现在是更接近于爱情本质的一种发展。

  以前家庭的孩子多,幸福感是过年穿新衣就蹦蹦跳跳。现在大家对幸福感的要求更高,有人的自由、人的现代性。

  农业文明,前后十年都没什么变化,人和人之间的共同性特别强,生命观一样,容易走到一起。到了工业时代,人比以前有文化了,但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批量化,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太多。你看上世纪50年代的那些爱情,很多女孩子都喜欢技术员。我记得有个小话剧,一个女孩在公园长椅上等恋人,约了晚上7点,小伙子9点多才来,来的时候不停搓着手。原来是机床有个齿轮坏了,要紧急处理。小伙子满身油污跑来,姑娘一听马上开心笑了,觉得他很上进。

  今天就不一样了。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有十几个,在职场上他有一个专业,他可能还喜欢弹吉他,也可能是个文青。人的身份很丰富,人和人的对应就变得大不一样。

  人们现在面对的是自己到底是谁、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我觉得现代人到了40岁,还比不上农业社会15岁的人稳定。当然再过十几二十年,社会处于稳定的中长期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会更被社会理解。现在90后、00后正好赶上踏入实验区,对于这一代人,遇到真爱就是一个概率问题。他遇到很好的真爱,但自己不认识,因为他要对付更复杂的现实,比如选择事业、惦记着跳槽。

  冰点周刊:您怎么看待单身现象?

  梁永安: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3岁是个坎儿,一般要结婚了,婚姻是第一位的。90年代之后就不同了,现在结婚年龄都到30岁。女孩不再简简单单地服务于家庭事务。我觉得一定要摆脱一个定性,就是按照农业社会的婚姻观去定时间段,定义这个人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为什么现在的人难结婚,不是身上有陈旧的东西需要整改,而是对生活有新的期待,新的精神要求、文化要求,这代表未来。如果现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都是前辈一样的东西,那国家肯定没有未来。

  我们现在的一个缺陷是整个社会的公共空间比较小,还要加班996。像西方有各种俱乐部,我在美国的时候,一到周末,2万多台哈雷摩托聚集在附近的小镇。公共空间少,找到朋友的机会就相对少。

  另外还有加班文化,从道义上看,19世纪工人们被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来经过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才争取到8小时工作制。为什么是8小时,超过8小时后,一个人除了吃饭,还要有社会交往,需要听音乐看电影。年轻人需要谈情说爱、尝试新东西,不能把这个时间剥夺掉。

  我们上一代人认为加班很正常,都是那么奋斗过来的。中管高管在公司里干到很晚,年轻人在他手下不敢走。新的时代进步,人的生活结构、生活质量里,文化艺术的含量越来越多。要不然尽管钱挣得多了,生活结构还是像以往那样,实际上就取消了社会进步的意义。当然,现在国际竞争都很激烈,国家需要人作出超额的努力,来实现相对优势。

  冰点周刊:请教您一个古老的问题,爱情是怎么发生的?

  梁永安:我觉得不同时代,爱情的名字都不一样,不同的地域传统都不一样。比如工业时代之前,爱情就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气息,比如古希腊时期的一个女子,看到很善于辩论的男子可能会觉得很有魅力。每个时代都有参照人群,跟周边人相比,这是自然的时代。

  工业革命时代不一样了,女性原来是从这个门到那个门,就在家族里面。现在她受了教育,可以去做老师、财务或是她心心念念的事情,她对男子的欣赏可能看重知识的含量,眼神里有没有带给人新鲜感,不是那种复制性的、简单的类比。

  在今天的时代,更不一样。文化圈层在大大分化,很重视个性发展,人们更关注彼此有没有创造力、行动力。更讲内心,我能不能到你的心里走一趟。

  你表面很光亮,内心可能也很坎坷,你的坎坷我能不能体会。我们有的学生从小成绩很好,爸爸妈妈特别努力培养,去最好的学校,在旁边租个房子陪着,旁人觉得很幸福,得到了这么大的关爱。其实真正去了解,就发现他很痛苦,因为他不断换学校,从来没有真正长期的朋友,内心里很艰难。

  爱情的核心点,要明白对方的生命价值。我觉得一个人最好的价值就是给这个世界做点新事、添点东西。他的创造力在哪儿,你很清楚,很感恩,互相珍惜对方内在的生命价值,就不会在那种小打小闹的小格局里面折腾,不会陷在“你又没给我买礼物啦”那种无聊的消耗。

  英国的布朗宁夫人,15岁骑马摔了下来,瘫痪在床,面容枯黄,但是热爱文学,写了很多诗歌。布朗宁当时是一个英俊的青年,以前读过她的书,最后终于激动地见面了,满眼放光。别人眼里看到的可能就是个病恹恹的女人,布朗宁却跟她求了婚。布朗宁夫人觉得惭愧,认为自己是一把破琴,配不上他。人家的表达还是那么一往情深,最后这两人走到了一起。没想到结婚以后,精神一振,瘫痪的人能走路了,后来越走越好,跟正常人一样,写了很多爱情十四行诗。

  欣赏彼此的价值,眼前有光,这个世界就变单纯了。两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建立起两个人的世界,别人有再多东西都无法替代。

  现在人们有个大误区,以为婚姻走在一起是看存量,他的履历、他的收入,以为那是未来的保障。其实那些东西很容易被消耗掉,还是应该有彼此最依赖、最欣赏的价值内核。

  冰点周刊:文学里的爱情,哪些让您印象深刻?

  梁永安:我喜欢《走出非洲》。女主人公凯伦为了得到男爵夫人的称号,跟一个男人去了肯尼亚。男人觉得他们之间是一场买卖,谁也不欠谁,到了肯尼亚到处寻花问柳。凯伦本来以为自己找到新的落点,跑到肯尼亚才发现自己越发悲苦了,一下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种植园。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英国男人丹尼斯。

  丹尼斯本来在伦敦过得很好,但是厌恶现代社会里物质的关系,跑到肯尼亚来,这里是大自然的天下,野象、野牛群……他还带着凯伦坐飞机上天,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这里面最感动的是,两个男女看到了共同的世界。后来丹尼斯开始犹豫,怕丧失自由。最后才意识到自由之上,还有更幸福的事。两人终于走到一起。没想到丹尼斯飞机失事。

  虽然飞机坠毁了,但爱情没有消失。凯伦最后离开肯尼亚,来的时候火车装了很多东西,她认为都是必需品,豪华的镜子、各种艺术品。她走的时候才明白,爱情不需要那么多,生活不需要那么多,只带了丹尼斯留下的几本书。她觉得尽管失去了一切,但她获得了时间,这是爱情的感觉。

  冰点周刊:您在现实中见过的高质量爱情是什么样的?

  梁永安:时代不一样,我以前在歌舞团的时候,一个女孩,小提琴手,北京人,在镜子前练功,天色晚了,团长走到她旁边说,“你的基本功特别好”。她说“我的对象比我好得多”。他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现在在乡下劳动。团长听了,在旁边没吭声。后来过了三个星期,她的对象被调来了。

  两个人在乐队里并排坐着,互相的眼神有艺术的单纯性,我看了真的非常感动,尤其在那个时代,很美。

  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有很好的爱情。丽江虎跳峡口,有一个纳西族小伙子,23岁,做民宿。一个30岁的日本女人来旅行,看到他的天真、灵气,一下子就爱上了。两个人最终结了婚,女人拿了家里的钱,把民宿扩大一倍。两个人放下杂念,可以在任何地方在一起。你遇到一个相合的人的概率本身就不高,你再拿条件一框,基本就没了。

  冰点周刊:您怎么看市面上纷繁的交友App?

  梁永安:我觉得那个东西跟爱情没关系,它就是交友、社交,就像欧洲社会,中世纪之后的女孩子十几岁就学习跳舞、各种礼仪。那时候也有婚恋的需求,但还是严格保持社交的规范。它不能定义成一个情感谈恋爱的方式,脑子里清清楚楚把它定义为社交方式。

  线上线下大不一样。线上人们都挑好听的,表达自己特别美好的东西,脑子里经过选择才会写出去,哪怕有图像,也是表情控制、形象控制。面对面就不一样了,人的脸上44块肌肉,微表情里有很多东西,说到什么是真的眼里有光,或是礼节性的回应,都是信息。

  比如一个人说他喜欢旅行,喜欢旅行有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地理旅行,渴望看到大自然;有的是比较重视人文历史古往今来;有的是比较欢乐、喜欢吃;有的人想表达自己去远方的情怀。面对面,从他说话的语气、语调、神色,能在心里面形成一个判断。面对面的时候,它有一个很强烈的特点就是说的语言和潜语言,有的东西是无言的,不是说的,面对面就能感受到。网上你可能就会缺失关于这个人更深层、更真实的东西。

  谈恋爱还是个自然人的行为。除非在线上有积极错觉,线下见面把它放大了,得到了惊喜。

  冰点周刊:一些婚姻走到最后,双方无话可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梁永安:这种婚姻主要是社会惯性传统促成的,觉得对方各方面条件都可以,就结婚了。这种婚姻的一个特点是没细节,生活是程序化的。根据内在的、外部的规定动作活着。

  我记得在上海的医院里,看到一个女人生了个男孩,丈夫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婆看着他那么高兴,也觉得高兴。然后丈夫说,因为打麻将输了很多钱,答应麻友,如果生男孩就把孩子给他当还账。后来医院都看不下去了,打了110,警察来了。男的丝毫没有真情。

  真爱里,两个人做什么都有点情趣,有心情为生活添置新的东西,比如一起做饭,互相搞怪嘲笑,有一种乐趣在,婚姻里有股劲儿。过去的岁月很好,往后也是种依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

  人间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

  一个正能量老教授,至少为当代物欲横流中的年轻男女提供了一个看待爱情的视角。

  这太好了。因为早年偶像剧的泛滥已经让很多人曲解了爱情和浪漫。

  罗翔说:爱情不是一种感觉,是恒久的委身,彼此尊重,彼此牺牲,彼此成就。

  希望当代年轻人也这样想。

  

  社交媒体上,扭曲的爱情观念;现实情况下,不好的爱情结局。

  好像都在告诉你,远离爱情,靠近爱情注定不幸。

  梁永安老师说:现在是一个单身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这是一个历史的趋势。

  因为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为了生活漂泊,因此越来越多人独居。

  一是经济发展使我们个体维持自己的独立生存不再成为问题。

  与古时候相比,人们必须团结起来劳作,才可能能活下去。

  而现在一个外卖就能解决存活问题,我又何必辛辛苦苦开展一段爱情呢?

  爱情的出现好像并没有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每天都要提心吊胆。

  梁永安老师也明白这种情况,特意写下《梁永安的爱情课》,告诉大家,如何谈恋爱?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

  然后才会看到另外一个相似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理解、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地匮乏、特别地急迫,认定别人是自己的救星。

  一旦把恋爱挑明了的话,爱情的程序化立刻就开始了,送花,请吃饭,一起做什么事情,总之是人为建构出一种生活的模式。

  有时候其实还不是爱情,但是已经被建构为爱情了。

  今天的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恋爱,都没有达到爱情真正的成熟度,但却把它约定为爱情,然后去执行。

  梁永安老师认为,这种被催熟的爱情,根本不是爱情。

  我们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对对方好。

  按照我们在爱情片中看到的模式,人为去构建爱情的程序。

  然而这种程序只是一种程序,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很多人在上一段感情中,要么很快就开始一段感情,希望新的一个人,能够拯救自己。

  殊不知依然走进了爱情的陷阱,这样希望别人能够给自己幸福的想法,一样会让自己变得不幸福。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能过得充实,不期待爱情的出现,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是自己要遇到自己相似的那个人,就一定能够彼此理解与鼓舞,这才是真正爱情出现的样子。

  在今天的社会中,各种孤独我们都要去品尝,孤独的体验会越来越丰富。

  一个人用什么生活支撑自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就是用什么东西来相伴人生。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隧道阶段,孤独就是你的隧道阶段,就看你能不能把它走通。

  当你走通过一次隧道以后,再面临新生活的黑暗区的时候,心里面就会有一种力量去穿越它。

  从这个意义上说,失恋的孤独给人带来的唤醒,给人带来的生活的锐气和追寻新生活的力量,其实是非常强大的。

  没有失恋的孤独的话,人永远不可能体会到这一点。

  你试过为了一个人奋不顾身吗?

  我的好朋友小豪试过,他之前的一段感情,开始地很快,小豪也非常投入这段感情。

  小豪认为自己很喜欢小芳,愿意为小芳付出一切。

  于是他们开始同居,规划以后的生活,但是草率地开始,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小豪发现小芳对他总有保留,小豪觉得心理很难受。

  但是小芳认为谈恋爱就是谈恋爱,不能加太多未来的规划。

  最后他们在一次争吵中,小芳搬了出去,小豪也没有挽留。

  小豪依然住在充满他们回忆的房子里,只不过他会经常找我喝酒。

  我问他:为什么不搬出来,重新开始。

  小豪说:其实回忆这种东西,不管在哪里,都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

  这次爱情,我奋不顾身,我也不遗憾。

  我也希望我走出来,面对完失恋的孤独后,会有一个人告诉我,该走出来了。

  看到他眼神的坚定,我也不劝他。

  其实孤独有时候也能够让我们对生活更加渴望,我们会努力变得更好,一个人变得强大。

  我相信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失恋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1.爱情可以慢一点,草率地开始,必然遗憾地结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切都变得很快,各种社交 APP 的出现,人们可以很轻易开始一段感情。

  在多巴胺的促使下,“陌生人效应”的影响下,我们总以为自己在短时间内疚完全了解对方;

  实际上我们根本不了解彼此,只是在想象中美化了对方,于是早早开始一段感情,也早早结束一段感情。

  其实我们本来就可以慢一点,了解彼此,给对方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了解自己的想法,了解对方的想法。

  谨慎地开始,收获正确的果实。

  2.独立的自我,在爱情中,同样重要。

  我们总想着会有一个人将自己从生活中的泥潭拉出来,然后自己就可以依靠他。

  殊不知这样的爱情,根本不是爱情,这只是另外一个坑。

  在爱情中,需要你们彼此独立,偶尔的理解。

  毕竟一个人不会是另外一个人的坐骑,拖着另外一个人向走。

  你能做的是,拥有独立的自我,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爱的人分享自己的爱好,相互支持。

  这样你们才能走得更远。

  3.相信爱情,也相信缘分,同时相信自己幸运

  在《还是觉得你最好》电影中,喵喵说了这么一句台词:

  相信就是命运,不相信就是缘分。

  当你遇到真正的爱情,相信那就是命中注定,你们早该在一起;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是你们的缘分,排除万难,让你们在一起;

  所以相信自己的幸运,也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你经历过错误的爱情,失恋的孤独后,你已经有足够的幸运,

  拥有一段真正的爱情。

  永远不要丧失爱的能力,这是梁永安老师告诉我们的。

  普通人和高层次人才的爱情观一样吗?爱情这门课你能做到,不挂科吗?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爱情总是有着太多的希冀。更有“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爱是一种能力,即使目前爱的能力欠缺,但经过学习之后,一定会有所改善。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梁永安老师的《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真的算是恋爱的经典教材,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这本书选取了十本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每部作品提取了爱情的必备元素,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爱情观,给我们以建议和指导。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苔丝》这本书中所讲的关于爱情的理论。

  《苔丝》中相爱可能始于颜值,但一定要忠于内心,亚雷爱的是苔丝的身体,所以注定没好结果。漂亮、美丽、好看的苔丝,被克莱尔1/4的爱情宣言,弄得毫无招架之力。但克莱尔把苔丝的“不贞”,归结于她自己本身的错误。在婚姻的外皮下,让她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一个“骗子”。

  经历单纯的克莱尔,不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也使他掉入了偏见的黑暗中。一位在书中存活了超短时长真正的“汉子”的劝慰下,克莱尔恍然醒悟。但生活的重担已把苔丝折磨的不成样子。

  最终以杀人犯的苔丝享受了与克莱真正的“爱的一夜”之后,走向了绞刑。作者哈代,这部现实主义批判性作品正是通过一位美好女性的毁灭,来呼吁女性的平等与觉醒。也让我们思考颜值与身体的局限以及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涉猎广泛 这本书主要写了十本名著的爱情观,但其中的内容却远非这十本。甚至从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及思想,都有涉猎。 ●三观正 这本书并非单纯的说教,并非单纯的灌鸡汤,而是从关系入手,分析名著中不成熟的爱情的模样,而后基于真正爱情的指导,非常官方,非常靠谱!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无法忽略颜值与身体。成熟的恋爱,是平等的爱。而不只是以自己的索取为目标。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爱是相互供养,而非单方面的付出。通过解读名著,理解恋爱婚姻家庭的本质与核心。跟随作者去看一看吧!

  梁永安老师在呼吁大家,要让爱情恢复从前的那份“纯粹”。

  1. 初恋在消失

  在梁老师看来,初恋应当是美好而投入的。

  “人生往往是因为初恋而美好,有了初恋,对生活的定义也会不一样。以前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可能就是成绩很好,有一份好工作,或者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经历了初恋之后,你才发现生活是另外一回事,美好的定义变了。”

  但现在,人们对于初恋的美好的感觉,正逐渐消失,而投入的程度,也不如从前了。

  “在今天的大学里面,很多人是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一种体验。因为初恋的成功率太低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观念,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以后不一定是跟这个人在一起,就先试试嘛。”

  所以,在梁老师的眼里,“初恋”的概念,已然被瓦解了。

  2. 年轻人在焦虑地等待爱情

  好的爱情应当是随遇而安,而现在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寻找,刻意地“制造”爱情,就好像单身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这种不适感可能是由于社会的变迁造成的。

  “在传统社会里是没有等待这个问题的,男孩十五六岁结婚,女孩十三四岁结婚,等于还没成人就在一起了。今天跟以往不一样,我们从十几岁开始基本上就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变化。尽管是在学校,也是一个社会人了,然后就开始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游荡、成长。”

  可以说,等待爱情的焦虑,是我们的时代特有的一个现象。而这样的焦虑,可能会促使年轻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进入爱情。

  3. 好的爱情,是先做对了事,再遇到对的人

  在梁老师看来,在焦虑中匆匆地进入爱情,并不是最好的情况,最好的情况是先让自己成熟,然后等待爱情自然发生。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然后才会看到另外一个相似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理解、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地匮乏、特别地急迫,认定别人是自己的救星。”

  一个人如果把幸福托付在他人的身上,那么他永远得不到幸福。所以,想要真正地接近幸福,就必须具备等待的能力,在爱情面前,不要着急,先让自己成熟了,幸福就不远了。

  “其实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找到一件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跟自己在情感上、精神上是特别契合的。”

  在很多情况下,先找到那件事情是最重要的,把那件事情找到了,然后在那件事情里边遇到对的人。比如说两人都喜欢电影、喜欢艺术、喜欢探索,两人会在这条路上相遇,一起走。

  如果顺序颠倒了,忙着找到对的人,而对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根本就云里雾里,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在生活里面产生巨大的迷茫感,导致巨大的丧失。

  4.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前任?

  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前任、分手、复合,很大程度上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因造成的。在草率中开始的爱情,往往也会在遗憾中结束。

  “年轻的阶段,叫做“蘑菇时期”——你刚毕业,没有社会身份,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资源,你就像一个蘑菇,处在阴暗的地方,随便怎么生长,长得起来你就很优秀,长不起来就溃败。”

  可以说,虽然年轻人在法律上已经是成人了,但是在心智上距离成熟还相去甚远,他们身上还有许多的可能性,或者说,不确定性。

  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人,也不知道怎样的人适合自己,因为他们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特别容易找到与自己不适合的伴侣,或者一开始是合适的,相处了一两年后,双方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有了变化,逐渐就变成不合适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情感上的不成熟:

  年轻人正好处于恋爱的季节,但正好又处在蘑菇时期,这个时候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很多不恰当的期待,想要得到来自别人的关怀与爱,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给到对方,就容易吵架分手,变成彼此的前任。

  最后,纯粹的爱情究竟是什么,在读完梁老师的书后,我觉得成熟的爱情,就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以上

  我是 @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咨询问题可加v:hongsangemo

上一篇:童年趣事作文
下一篇:名侦探柯南的名人名言57条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