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42.8% 的未成年人因玩手机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如今防沉迷成效如何?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11月5日,据伽马数据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85.8%未成年用户在游戏中受防沉迷系统限制,这说明近九成孩子在玩游戏因防沉迷受阻,如何评价当下防沉迷的成效?报告中还显示未成年人防沉迷挑战中,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信息,家长还能为了孩子健康生活做些什么?

  此前,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封面新闻

  对于这个数据我没有什么新的看法。

  在政策下来之前,企鹅的防沉迷系统就已经证明了这个手法的有效性。可以说,所谓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不是“政策下了两个月我们来观察效果”,而是“这东西有效果所以可以搞政策”。

  接下来要说的内容,看各位是想听点轻松愉悦的还是不轻松的。

  选轻松愉悦,那么我会说“早该管管了”;“中国游戏行业未来的用户群没了,游戏业要完”;“这样的产业还谈文化出海,笑嘻了”;“早晚有一天你们也变成未成年人”,然后您直接关了这回答就完了。

  选不轻松愉悦,那就接着向下读吧。

  未成年游戏防沉迷,到底是针对哪部分用户的?

  大而化之的说是“未成年人”,但这等于根本没说。

  东部沿海那些天天上课外班的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长,对这个系统是无感的。

  都卷成这德行了,还用得着这系统么?

  有朋友可能会问,现在这不是双减了么?课外班不都死了么?还卷个啥?

  别笑,就算双减的力度大到超乎我想象,就算K12被真的铁拳政策干到一片白地,就算公立学校那边又开始给老师以别的形式层层加码,东部沿海的“教育之卷”也没轻松多少。只不过未来的卷更在于监护人的上心程度,而非无脑掏钱上补习就能卷的起来了。

  那么,这系统是针对谁的呢?

  送女儿去上钢琴私教的时候,在那栋商住两用楼里经常能看到一个和女儿年龄差不多大的小男孩,这孩子似乎是和老人住在一起。过去,他总是端着个手机在操作着什么,最近,他变成拿个篮球在宽敞的走廊里玩球了。

  去门口超市拿快递的时候,老板有一对十岁年龄上下的双胞胎。过去,这两个人总是拿着老板的手机搞着某山寨级别制作的游戏,老板拿手机输个快递码偶尔还会发生几句不愉快,最近,这两个孩子在超市里看不到了,老板表示和朋友去外面玩了。

  不,我不是说这个系统是专门针对这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无力教育”的未成年人的,这依旧只是表象。

  我想说的是——这个系统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提醒这些家长“不要把手机随便交到孩子手里”,以及给予了这些家长一个能便捷控制孩子玩游戏的路径。

  这个系统的直接作用对象或许是孩子,但根本作用对象是家长。还记得通知里是怎么说的吗?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主语是网络游戏企业,也就是说网络游戏企业要尽这个责任,而不是“未成年人就不应该在这些时间之外玩游戏”。

  如果这一层想不明白,建议回到上面轻松愉悦的结论。

  实际上,如果你有孩子,或者切身体验了双减过程,那么你一定能看出,今年基于教育方面的所有手段总结到一起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用各种政策帮你们解决掉外部压力(干死K12,公立私立统一招生,学校在课业减负的同时多搞托管),把控制按钮交到你们手里(游戏实名),然后就别天天赖这个赖那个了,自由竞争,到时间50%分流各凭本事,谁也别怨谁。

  我做学生时盼望的日本的学校生活,的确以一种扭曲的方式降临到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

  说到这,这篇回答也就可以结束了,其实大部分都不是在谈游戏政策,而是在谈这一两年的教育变迁。

  因为这事,的确和游戏本身没啥关系。

上一篇:《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下一篇:研习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