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2023年4月21日上午,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办的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古埃及的艺术与生活”在重庆大学A区博雅书院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蒲慕州教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周胤副教授主持,博雅学院数十位师生参与了讲座。

  主讲人蒲慕州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攻埃及学。研究专长为古代埃及史、中国古代宗教社会史,及比较古代史,是少数能够同时从事埃及学与汉学研究的中国学者,近年来亦致力于比较古代史的研究,近作Daily Life in Ancient China于2018年由剑桥大学出版。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历史大势、古埃及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中体现的古埃及日常生活。

  讲座开始,蒲慕州教授首先从宏观角度勾勒出古埃及朝代更替与外族侵略的历史,从中见出古埃及一治一乱、循环发展的历史大势。接下来,蒲教授就古代艺术的含义进行了辨析。不同于现代艺术重视个体性与创造性,古代的“art”一词指工艺,由工匠承担,注重实用性和公共性,且往往服务于宗教目的。蒲教授以古埃及墓葬中的绘画和雕像为例,介绍了古埃及艺术的三个特质:格式化、符号化和散视原则。格式化,表现为规整和重复。符号化,指某些主题成为象征的符号,如眼睛——与古埃及奥赛里斯神话关联——代表正义战胜邪恶和生命的完整性。散视原则,指观察者的视角可以平行地上下移动,具体表现为实物的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在绘画中不断交替,以呈现观念上的完整表达。蒲教授指出,在既定格式下,古埃及艺术有一定的审美自由度和创造力,如对色彩、线条、比例的发挥,在古埃及特定时期呈现出反叛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写实观念。

  蒲教授认为,艺术是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反映,这一点可与中国汉代画像砖进行类比,如从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可以解读出墓主人的生活状态与宗教背景等信息。整场讲座,蒲教授通过翔实的艺术材料铺开了古埃及人的生活图景,而记载古埃及文明的历史材料,也是思考中国文明存续与发展的有益借鉴。

  周胤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史学研究需要跨文化视野,蒲教授的古埃及艺术与生活研究,对学者思考研究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深具启发。随后,博雅学院师生与蒲教授就宗教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古埃及艺术范式所蕴含的社会意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撰文:孟妙炯

  审核:周胤、冯茜

上一篇:如何看待 42.8% 的未成年人因玩手机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如今防沉迷成效如何?
下一篇:第76回 辛苗叟公门方便 小和尚还俗养亲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