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筑风格 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魅力,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厚重的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一)住房式样

  民居式样有今古之分。福建至今仍保留为数众多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明清民居有四三开间,六五开间,个别有十(,为隔墙)的。一般纵深二间,前后两坡水,以瓦盖顶,中为厅,两侧为官房。大宅则深院高墙,天井、厢房,回廊,几进相连。明朝建筑多为单层木结构,少数为砖石木结构的楼房。清代则多为单层或双层木结构。清末民初,土木结构的房屋为民居建筑主流。据旧志记载,闽中部“屋多木建,墙以砖、泥筑之。规模普通为上下三厅,左右辅以厢房,间有构层楼者”。(民国《明溪县志》卷11《礼俗志》),有些二层楼房,在厝两旁筑土墙,墙高于厝,檐存墙内,俗称“火墙厝”。另有土筑“四倒水”式二三层楼房;还有筑土为,顶覆厚瓦,前后撇如人字的“人字撇”建筑。旧时官绅人家的宅居一般有三进,福州人称“三落透后”。在福州南后街著名的“三坊七巷”中,这类明清以来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 fjcul.com

  老式民居,讲究对称平面结构,从样式到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其形制按地区划分有以下几类。

  福州一带,最常见的房屋格局为一字排开,似龙状,俗称“一条龙”。小型者为三开间排成一列,正厅两厢各有卧房,俗称“正身”(即厢房),加盖的厢房称为“护龙”。大宅正厅前有一片庭院,称为“埕”,埕多红砖铺地,既可晒谷,又便于出入活动。还有六开间的,有二个大厅,分前厅、后厅,两边也为厢房。

  闽南一带,盛行“围龙”房屋建筑。中为正厅,屋顶最高,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屋背稍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叫“护龙”(又称“伸手”);两旁各增筑一间,称“五间起”;如需要还可增筑厢房,与正房构成“”字形半围房屋,中留空地,叫“埕”,为曝晒器物之用。从中庭看去,整个房子蜿蜓围着像一条龙,故称“围龙”。人称闽南三合院的建筑形态,其护龙可作厨房间,也可作仓库、猪舍、牛舍等。围龙建筑中,泉州一带有“三房走廊”、“四房走廊”、“合楼”、“五房丁廊”(也称“五间张”)和“八字丁字廊”等样式;厦门一带有五阁、七阁、七字形、一字形、竹竿形、六路(俗称“六壁厝”)和大九阁等样式。漳、泉、厦等地城镇,临街的住房多为“骑楼式”建筑。尤以厦门的骑楼最称著,在福建民居中独具一格。其特色为“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惧风也,人可行走。墙角则置碎瓷碗、碎瓦片,堆积高尺许,防穿窬也。富贵家率用兽头筒瓦。”(清·道光《厦门志》卷15《风土记》)这类建筑的好处在于能遮阳避雨,宛如北京颐和园及苏州花园中的长廊。与闽南地区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相适应,骑楼前店后居,上宅下市,反映其最初设计者的匠心。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闽南的旧式民宅,一般为一进一厅二落,富者可达三进。泉州一带至今仍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大厝。清中叶,南安石井海商郑远锦所建中宪“大夫第”多至五进,两旁护厝,并附建梳妆楼、演武厅等,整个建筑群多达112间,极为壮观。泉州后城有一片清末民初的古民屋,这些老厝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格局,乃悬山式(歇山式)五脊二落水的建筑,屋前有石铺的大庭,入门为宽敞的石庭院。横排三开张、五开张、七开张,纵深二进、三进或五进,每进同天井隔开与回廊相接,两侧回廊外是长列厢房(“护厝”),厢房之外有伙房、柴草间和储藏室。有的大户屋后还有一列雅致的梳妆楼。庭院后有花木、假山、亭阁、花园,宛如殿字,每座面积在600~1000多平方米之间,居室多的达100多间。

  闽南沿海地区,缺乏木材,却富产花岗岩(花岗岩的形成与历史上地质构造变迁有关,民间有“沉南京、浮福建”的说法),所以民居以砖石或石结构为主。泉州地区的惠安、晋江等地,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墙均用条石砌成,一间房约需14~16层条石,石缝旧以泥填充,现用水泥替代。

  闽西一带住房样式也很丰富,且历史建筑风格的房屋保存良好,堪称福建民居的“橱窗”。既有三开间的古建筑,又有“八间头”的普通居室。所谓“三开间”,中一间为明间和门,左右各一间为“塾”。门外有屏,谓“萧墙”(即照墙);门内为庭,即院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堂居前,东西两墙称“序”,堂靠庭院的一边有两柱,称“东、西楹”。堂前有阶,号东、西阶。室在堂后,要入室必先过堂,可证“登堂入室”的成语。门与堂之间,还有“闰”(今称“二门”),闰门以内乃主人起居之处。后称内宅为“闰”,又称“寝门”,专指女子住处。这类建筑连城、永定尚可见到。如连城庙前镇芷溪的杨、黄氏,新泉乡张氏,城关吴、谢氏的大宅。所谓“八间头”,乃普通民居,有二厅四间两厢房,中为天井。“屋不逾三堂、五间、七架”(民国《永定县志》卷21《礼俗志》)是闽西建筑的基本形式,各地富家的“三栋厅”和几披横屋都是“八间头”的扩展。如上杭中都乡的“存耕堂”,整座房子有9厅8天井,160间大小房室。闽西一带的建筑材料大多为木或砖木结构的,也有土木结构的建筑。 福建文化

  闽北、闽西北等地的旧式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结构较规范,大门进去为下栋,中有天井,两侧为二间或四间厢房,天井两旁设二三步台阶至上栋,中有大厅堂,两旁各有两间正房,后阁两边为厨房,富家地面铺砖或三合土,一般人家为泥地面,卧室多铺地板。这类建筑,房前屋后的附设建筑禁忌颇多。将乐俗谚称“前怕牛栏,后怕仓”,即房前不能建牛栏,屋后不可置粮仓,因此仓库多建于房屋两侧。一些单双层土木房还建有阁楼,权作贮物、贮粮仓库。

  闽北一带旧为人文荟萃之地,保留不少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宅第,即“三厅九栋”式瓦房。其天井、走廊、檐阶一般为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铺地,每幢四周以陶砖或泥土筑造风火墙。在第三进的大厅上方正中设神龛,置姓氏昭穆祖先。在泰宁县城关胜利二街福尚巷的“尚书第”,俗称“五福堂”,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住宅,占地达5220多平方米(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坐西向东,主体五幢,一字排列,连铺房共120余间,为砖石木结构,每幢都是三进厅堂,尚书第周围还保留一批明代建筑群。此外,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的古民居群也很有特色,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当地茶商在此模仿苏杭、广州建筑式样,大兴土木,造房屋70余栋,布局严谨,现仍存50余栋。这批民居,四周系风火砖墙,墙帽造型优美,房屋建筑格局统一。有大门、门楼、前厅、大厅、后厅、书楼、香阁等,每栋均为三进,大厅堂用扛梁造法,柱头挑出二支斗拱,斗拱镌有花鸟饰案,还有旗杆、拴马柱及“大夫第”牌匾。细砖雕砌的门楼,镂空雕花的木梁,精美的缕窗,典雅的廊檐,令人叹赏。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闽东一带传统民居结构多是一厅(可隔作前后厅)、左右厢房(可隔为四间,称“四屋”,也有六屋、八屋),在霞浦崇儒等地,房两侧还建有旁舍,用于养猪、放杂物;该县沙江等沿海地区,一般不建旁舍,因旁舍难以抵御大风侵袭。

  旧时,福建一些贫困山区还建有杉皮茅草屋。闽北一些依山傍溪的村居还有不少“高脚厝”,高脚厝为二层木楼房,下层以若干杉木柱为支架形如高脚,既可防洪,又可避虫蛇,下层往往用竹篱圈围,四面透风。闽中、闽北一些畲族小村,还有全用毛竹构建的房子,俗称“竹寮”,屋面用半片竹筒并列铺成,凹凸相连,行其上嘎吱作响,很有情趣。

  旧式民居,围墙多用泥或三合土夯筑,房内隔墙()用芦苇插编与泥混合,富家用砖石砌成围墙,用木板做房间隔。有的还建有“风火墙”(也称“封火墙”、“马头墙”),即在房屋左右两端用泥砖筑成高墙,以防火御风。福州一带的“封火墙”,墙基由碎石或条石相叠砌,中以土夯筑,上以薄砖空叠,俗称“挂斗”,外先涂土,再抹灰。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各地民居的外墙建筑,最有特色的要数晋江安海镇几处明末清初建造的大厝外墙,及福清东瀚乡万安寨的厝墙。这种墙,民间虽也称“土墙”,却用了大量砖瓦石料;其叠瓦筑墙工艺堪称一绝,应称“瓦墙”更贴切些。整面墙壁,或上层为砖瓦结构,下为土料,或全用砖瓦砌就。构筑方法和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在竖直的条石中间隔堆砌着砖瓦碎片,有的连住宅门框部件和柱珠上也用各种规格的砖瓦。安海大厝的墙壁,据考是清初安海人历乱后重返故土再建家园时的发明。他们因地制宜,利用遍地废弃的瓦砾砖片及石料筑墙建厝,既清理了废墟,又节省了费用,加上建筑师们巧妙的技艺,创造了这种经久耐用而又整齐美观的碎砖瓦墙。

  福建民居的厕所,大多与主建筑分离。闽北、闽西一带多与猪栏一体而筑,挖坑埋桶缸,桶缸上置二块木踏板即成简易厕所。闽南沿海地区,旧时农家多在房前屋后建厕,坑口一半用土坯、杂石砌墙围困,设蹲位,只供男子使用,另一半露天裸外,臭气熏天,很不卫生。永泰县同安乡张家大厝的厕所,别具一格。它与厝宅连为一体,十余个粪桶东向一字排开,足有一人高,置于高大的木支架下,上有瓦盖,纵向用若干木分隔,一户一厕严格区别,颇有讲究。近年农村一些地方实行厕改,填旧厕坑,建公厕。晋江金井镇石圳村,全部实现公厕化。 www.fjcul.com

  1949年后,民居样式一度无多大变化。至7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盖新房者增多,样式也日趋多样。特别是新式楼房大大增加,一般有2至3层,个别高达5层以上,天井和厢房减少,门窗加大,重视采光和通风,讲究实用美观。闽南侨乡中,拔地而起一座座西式洋楼。反传统、反对称,追求新奇和个性的建筑风格成为时尚。除砖、石、水泥等普通建材外,钢筋混凝土材料运用于民居建筑。一些有特色的宅屋群体业已出现。福鼎县城关一带居民,近年所盖新房很有规则。一般由数家人并联而建排屋排楼,房的型制、规格划一,两户之间共有一壁,仅一相隔,整个建筑形如长屋,各家比邻而居。这类建筑省料省工,又美观实用。

  (二)房顶及其厌胜物

  福建民居屋顶的式样主要有歇山式、硬山式、庑殿式和平顶式几种。最常见的是歇山式。

  歇山式 由4个倾斜的屋面,1个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垂直的三角形墙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其顶面向两侧倾斜呈人形,故福州俗语称“人字撇”。屋檐较宽,屋内部的梁柱与人字屋顶相适应,呈形支撑,更为牢固。歇山式屋顶通常为“马背式”,呈弧形;旧时富家还建有“燕尾式”屋顶(又称“双龙昂首”、“喜燕尾”、“燕仔尾”),整体呈船形,两端翘然欲飞,很有气势。燕尾式飞檐多为一重,莆田等地也有二重的,俗称“公银角”。 fjcul.com

  硬山顶 形态与歇山顶相近,为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屋檐较小,明清以后一直盛行于闽南、闽西、福州等地区。因屋檐较窄,故边缘多用“响片”砌成一行。邵武民居屋檐下最末的瓦梢用雕花的陶制片,下面有陶制的鹤身(表示白鹤能避雨),门楼屋檐顶上还有“纱帽”或“鳖鱼”等图案以镇邪。落水檐用陶制,不易腐烂,上下两层低檐间设有“雨挡”。

  庑殿式 由4个倾斜的屋面,1条正脊(平脊)和4条斜脊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屋面略呈弯曲。屋檐更为窄小,这种结构的屋顶较结实,可御海边的大风。

  在山区,歇山式屋顶多用杉木或松杂木为顶椽,上覆黑瓦(旧时有用树皮或茅草),较轻薄。沿海地区则覆以红瓦,较厚重,部分还有黄、绿色琉璃瓦。

  平顶式 70年代起民间多新盖多层“平顶式”楼房,以水泥或石板为顶盖。为了隔热,闽南一带石质平屋顶上还建有“拱”,拱上再铺上石板,成为台阁,既可遮阳避雨,又可成第二层走廊。福州一带的水泥平顶屋,常用砖块竖列成规则的行距、上面再覆盖扁红砖或水泥板,形成隔热层。

  厌胜物 由于旧式房屋多为木构建筑,最怕火灾,因此民间希望能有神物镇之,于是在一些建筑的屋顶上设置“兽头”。“兽头”乃屋脊两端安置的陶制怪物,又称鸱或鸱吻。据说此物是海中之鱼。有龙一样的尾,猫头鹰一样的头,能激浪降雨,人们置它于屋顶,是为永镇火灾。如今兽头仅做为屋顶的装饰品和吉祥物。福州地区的古式民居上,到处可见“兽头”形象。闽南一些屋顶,放置有骑猛兽的武士,用以“镇邪驱鬼”,其寓意应是“兽头”的延伸。此外,闽南习俗,民居建筑为防工匠“做寇”,常在屋脊中部置“五宝瓶”之类吉祥物,瓶内置五谷、毛笔、钱币、铜镜等。五谷为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毛笔祝人文荟萃,文化昌明;钱币祈财源广进;铜镜则用以驱邪镇妖。 www.fjcul.com

  (三)门窗和烟囱

  门有大门、厅门、房门、侧门、后门之分,旧时住房多有几道门。福州地区土结构的大屋有三道门,第一道为大门,二、三道为屏风门。大门平时不开,只在家中办婚丧喜庆等大事或迎接地位高贵的客人时才开启,平常则从屏风门旁的侧门进出。

  老式门多为上下有轴的木门。无论大门、房门均颇为笨重,大门由门框、门楣组成,若建门楼则加瓦盖,门楣上有2~4个“门纂”,下段门坎,门坎两端设石制门枕,坎内部分凿“门盏”。前有院落和围墙的宅院,大门设在院前与主建筑的厅口相对。一般大门为两扇,用门闩合拢。闽西连城一带,大门有上下两道门闩,上门闩内外可自由开关,而下门闩只有屋内人才能开关,设计十分巧妙。除大门外一般房门多为单扇,较矮也较窄。闽南等地门框、门楣多用石条做成。

  过去福州地区一些居民,喜在大门挂八卦或阴阳五行图,用以象征风水宝地。门楣正中挂一面小镜子或悬一个箩筐,中间放一把剪刀或悬一红条,写上“福”、“禧”等吉语或符咒;镜子周围绘有八卦,俗称“照妖镜”,迷信者以为此镜可将别人家的“煞”气挡回,故称“挡煞”。今福州鼓楼区“三牧坊”巷中仍可见高悬的门镜。除悬镜外,沙县习俗有在大门口悬挂“弯把锯”,以示驱除百邪。闽南龙海等地民居厅门上有安置“牛担”为架,象征兴旺有力,万事敢当;有的人家门上挂龙眼叶、新竹筷,以呈祥瑞。在石码,则于门前挂一竹编“格子扇”,上画一桃形“福”字,并在竹格上方写诸如“颖川”、“西河”等宅主姓氏郡望。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在正门前筑“照墙”(或称照壁、影壁)也很普遍。照墙一般设于大门之内迎门处,多为单独建筑。意在遮蔽视线,不使外人内窥。还有保护自家风水和辟邪消灾的含义。它分基座与壁身两部分。壁身多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绘画,或书“福”字。福清龙田、高山、东瀚等乡镇,居民喜将“福”字倒写于照墙上,以取“福到”之祥。

  旧式民宅开窗较少,多为一室一窗。农村中窗式通常为二层翻窗。闽西、闽北一带翻窗窄小,外用纸糊,内为木结构,夏天可用木棍将内窗撑起以透光通气。翻窗多用蝴蝶扣,不太安全。在永定还有“牛夹窗”、“五柱窗”、“半栏窗”几种窗式。牛夹窗外窗开口很小,只有中间一根横木条交叉成棚栏状。半栏窗是在窗口一半处,用横木条将其分隔,上截漏空,下段用五根短竖条做成棚栏状。长汀一些农家还设计“铜钱式”窗,外圆形内方孔,象征招财进宝。闽北一带多为格子窗,内窗以小木条为扣,旋转开合。在闽南有以细条石为窗棂的。以上各式窗采光性均较差,故民间有“明房暗室”之说(即厅亮室暗)。为增加房间亮度,常要在房顶破壁开一方“天窗”(俗称“漏窗”),以泄光线。如今新建民房开窗较科学,多安玻璃,采光透气均好;窗框除木质外,还有用铁质和铝合金等材料。窗拴(插销)多为铁拉拴,安全可靠。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民间开门、开窗时颇有讲究。福州一带旧时要依“门金”开门窗框架和尺寸,门金书于纸上,为“财、义、官、本”和“痛、病、死、绝”8字,好坏各4字,相互配搭组合成一定顺序。财门的宽度、长度为1.8寸的倍数;大门门框尺寸以“义”、“官”为好,称为“官门”、“义门”。卧室的门框、窗框尺寸以“财”、“本”为佳。在永定,人们造房之前必先向工匠问明尺寸,双方商定后才可建造门窗。当地人旧时开房门以1尺8寸为吉,1尺9寸为生门,2尺2寸为孤寡,2尺3寸为小吉,2尺4寸为大吉,2尺1寸为牢狱,2尺5寸为绝门,2尺6寸为平耕田麦熟,2尺7寸为口舌门。旧时如房主对工匠招待不周,工匠会故意使坏,在门、窗的尺寸上嵌入“病、痛、死、绝”的规格,以诅咒暗算房主。此外,闽南人安门窗除择日烧香拜土地公外,还要在门楣两旁各压一块红布条。装好门,要在大门槛前摆一些“果合”,并烧香。

  各地开门、窗还有些禁忌。忌直对街巷,若不能避,则应在直对街巷的风口处墙上写“泰山石敢当”(或刻碑石立于路口),也有立石狮子以镇邪气。大门忌与别户大门正对,要错位而建;也不能正对河流、桥梁以及下坡处。在福鼎,宅门忌建在同一侧,要左右相错,以防穿堂风冲掉“风水”。 www.fjcul.com

  烟囱,民国后才在本省民居中广泛使用。土木结构房子的烟囱一般是“冲天式”,高出屋顶1米多。闽北的烟囱用土坯垒成,上圆下方,闽西连城的烟囱呈竹节状,以圆形土坯烧制成管,层叠而上,愈高愈细,周围用竹篾圈住,非常精巧。闽东霞浦有一种“暗烟囱”,是将灶墙砌空,作为烟道,直通屋顶。闽南惠安一带烟囱很有特色,用砖砌起,从与锅台连接处起垒成阶梯状。每一阶当地人称“节”,一般烟囱有9节或10节,多者至十三四节。按当地人“兴旺衰微”的循环说,9、13为兴,10、14为旺,皆为吉数。

  (四)室内布置

  旧时,普通民居大厅正面设神龛,供奉观音、土地公诸神,墙上挂神像或书画、财寿图(闽南人喜在中厅挂天公灯一盏)。大厅正面靠墙处安置长方桌,闽南一带称“贴案”或“供案桌”(福州称横案桌),摆香炉、花瓶、时钟、佛龛、祖先灵牌等物,案正中上方悬彩画大镜。案前置方形大桌,俗称“八仙桌”,富家桌前垂挂刺绣桌布俗称“桌裙”,桌两旁排列方形靠桌椅或圆凳。

  客厅两侧的房间为卧室,房中一般有床、橱、桌、椅、洗脸盆架5大件。其中床(也称“卧榻”)的布置最有讲究。漳州等地旧时床前横一踏脚的长方凳,俗称“脚椅”、“踏板”作脱履登床之用。富豪之家的床更为精致,上有“承尘”(即床的木顶架),前有透雕花楣,中有箱架、柜、下有踏斗,三面围屏(俗谓“遮风”),各有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镂空花鸟图案,中层为镂空人物故事,下层为彩绘花鸟人物。普通百姓的床较简陋,甚至有以两条凳搭上木板为铺者。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民间安床有许多忌讳。床不能正对门口,不能与镜子相对;还忌正对中脊檩及天顶镜,以避压人之讳。闽南人称睡时身体与梁栋交叉为“挑梁”,认为会闹穷,出现凶兆,因此床一般应安在脊梁后,与尾椽保持平行。龙海一带,安床位置还须“顺檐”,即床沿与屋檐平行。若两者相交成直角,称“逆檐”或“担檐”;遇此要在床上方支架上放一支扁担,谓将房檐“挑”起,同时床四脚下要垫上四块小石子,以免房屋受“压迫”,否则俗谓有难以翻身的不祥。惠安人忌床对橱柜,因橱柜有口,与棺材类似。永定旧俗,当家人卧室内的床铺至少有一头要靠墙,否则便是“两头空”,会“背运”,家道无成。各地铺木床均忌双数,尤忌“四”和“六”两数(因“四”与“死”谐音,而“六”则是钉棺材的板数),故床板一般用五块或七块,至于床不与镜相对,据说是为避免夫妻不和及惊吓小孩。

  卧室中橱多置衣物,分上下两层,上层双扇,内分数层,中间以左右各一小屉隔开,下层为柜,开双扇小门,两侧各有小屉。桌称“琴桌”,椅称“琴椅”,均整面直腿,讲究者夹角处有镂空花饰。脸盆架也是必备之物。闽南一带盆架可作三层,上有花框镶镜,中有小屉放盥洗用品,下为盆支架。当然普通人家未必五件齐全,卧室中能有一箱一橱已属不错。有的人家卧室内还置马桶、便盆。

  福建文化

  厨房,古称“灶脚”,也称“灶间”,其主要设施是一方炊灶。灶间一般在厅后或大厝“护龙”处。福州习俗,如在厅内让人一眼看见炉灶,视为不吉。民间砌灶要择日选向,以凌晨为良辰,以西、南方向为佳,忌向东或向北。福州俗称“朝南有得噉(食),朝西有得啃,朝北朝东都是空。”闽南人“东”与“空”谐音,称“向东,米缸空空”(龙海)。建灶礼仪较繁。永定人打砖起灶要择时,完工后要择吉时烧火,还要杀公鸡,焚香点烛敬礼,燃放鞭炮,送红包给师傅,表示红红顺顺;还要放5枚硬币压灶;表示财源自五方至。烧火起新灶时,一般要炒糯谷5次,意为银树开花;起火用生杉树叶,喻意家境快发;炉灶方位须避“人影”映入锅中,谓人免受煎熬之苦。砌灶应在一日内完工,一月后,办灶头满月,宴亲友,安灶君。闽西一带亲戚要送圆炮1串,天地2响炮20个,谷3升或5升、布1块。

  福建民间多为土灶或砖灶。一般有2至3个口,永定等地还有单灶、双灶之分。单灶仅一个口,由90块砖砌成,双灶有两个烧火口,由120块砖砌成。

  灶忌种种,各地不一。霞浦人忌在灶上写“火”字。福州人忌灶口向水缸,因五行中“水”是克“火”的;还忌灶口朝房门,认为会将财气卷走。安溪人忌在砌灶时,将铁器等放入灶中,怕铁封灶,或认为灶有铁质,家中养猪难大。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一)住房式样 民居式样有今古之分。福建至今仍保留为数众多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明清民居有四三开间,六 五开间,个别有十 ( ,为隔墙)的。一般纵深二间,前后两坡水,以瓦盖顶,中为厅,两侧为官房。大宅则深院高墙,天井、厢房,回廊,几进相连。明朝建筑 除灶台外,灶间陈设还有米缸、水缸等,闽北山民常在灶台上方由屋顶悬吊绳钩(多为木钩),吊着竹篮、腊肉等。

  旧时日用器具不外木竹、陶瓷、铁器三大类,少数富家则有铜、锡、藤质器具。木器有床、柜、橱、桌、椅、板凳、桶、盆、蒸笼、锅盖等。竹器有椅、筛、席、帘、箩筐、大小篮子等。陶器有罐、坛、缸、钵等;瓷器有碗、碟、盘、瓯、壶等;铁器有刀、斧、剪、钳、铲等。在器具使用上差异悬殊。一般百姓用板凳床、木脸盆、陶茶壶等,且木质器具多为各种粗质木料所制。富家则用贵重的樟、楠、花榈精制,并加油漆,用大的屏风床、铁架床或藤盘床。用铜壶、铜盆、锡壶、锡瓶、锡甑、藤椅、藤箱,备极考究。旧时室内照明多用煤油灯、桐油灯、马灯、松明或火篾(用竹篾浸塘中,一二月后取出晒干即可燃点)。近代以后少数城市有用电和电器。

  本世纪50年代,室内布置变化不大。格局如前,许多民居大厅正面墙壁上方多贴毛泽东主席像。家具也偏重经济实用,与旧时无异。五六十年代后照明大有改观,电灯和自来水逐渐进入千家万户。70年代起,省内家具品种增多,样式也趋精巧雅观。出现中山床、高低床、封板床、捷克式衣柜、玩具橱、沙发椅等家具。摆设中增添了缝纫机、电唱机、收音机及电风扇、铝锅等家用五金电器。塑料制品也很盛行。80年代后,一般民居大厅正面多置彩画,厅中置方桌、圆桌,讲究者加沙发、茶几。卧室中旧时的帖案、长方桌已少见,代之以组合家具。如沙发床、席梦思床垫、梳妆台、食品柜、衣柜、办公桌(俗称“写字台”)、书架、矮柜等,各自既可独立,又可巧妙组合,式样、质料和色彩各从所好,日趋多样。城乡居室中多有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录像机、电饭锅、空调机、音响等较现代化家用电器。厨具也大大改革,除部分山区和农村仍用柴灶外,大都改用煤灶,煤气、液化气炉具。照明灯具更是五花八门,有吊灯、壁灯、台灯、床头灯、角灯、调光灯等,各种地砖、涂料、壁挂、墙纸、地毯等作为新型居室装饰物广泛用于居室布置中。沿海地区农村,新式民居大多有了卫生间和盥洗室。总之,当代室内布置日益体现现代化、电器化、舒适化的特点,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更注重装饰性。 福建文化

     作品名称:福建土楼民居建筑结构特点    设计单位:    作品地点:福建

   

      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四十六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结构特点 

      振成楼的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外环楼墙是当地取材的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每10公分厚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楼高19米。内外三环共有208个房间。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配4付楼梯,按八卦方位设计,乾巽艮坤卦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坎震况离卦方位为住房,各配楼梯,概设门户,户闭自成院落,卦门开连成整体,卦与卦之间设防火隔墙,建造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具有卦门开即连成一体,卦门闭则自成小单元。

  福建土楼——振成楼

      楼中楼是二层建筑的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柱脚、木刻门面,有琉璃瓦当和窗户,二楼走廊栏杆是铸铁铸成有梅兰菊竹为图案的栏杆,紧连着全楼中的中心大厅——楼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场所,作议事厅、宴客厅,并可兼做戏台。楼上观戏台上中间比两旁高6寸,中间为客人座位、两旁为主人座位,意味着客人比主人高一等,这也是客家好客的象征。大厅墙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其中有当时总统黎元洪为楼主人的题匾“里党观型”、“义行可风”、“义声载道”等。大厅宽敞明亮、舒适宜人。其中有4根怀抱不过,两丈余高的花岗岩大石柱拔地支撑,实为县内外所罕见。在当时的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机械化的情况下,是如何运来的?又如何竖立起来的呢?现在仍然引起许多人的惊叹! 

   土楼王子——楼中楼

     大厅非常壮丽堂皇,天井中有两个小型的花圃作点缀,更显雅致。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楼设有三道大门,为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门板厚20cm,配用0.5cm的钢板加固而成,门内墙中埋有30cm方型门栓。大门一关,门栓一栓,楼内妇孺老幼则可高枕无忧了。 

      平时楼内居民皆从左右两侧门出入,东方住户走地门,西方住户走人门,而天门则长年关闭,抑或要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等重大节日才启开。但一般客人来则一定要开中门迎接,但有一规矩,一般客人开外环楼大门而内环环楼则不能开,从内环两侧门进入,内外两道大门齐开时,则要七品以上的要员来到才启开,是最隆重的欢迎仪式。

  福建土楼——土圆楼

      土圆楼有抗地震功能,据永定县志记载,1940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县内发生强烈地震,倒塌不少方型土楼,而所有圆型土楼则安然无恙,而南溪村有一只土圆楼“环极楼”的大墙当时被震开尺余宽的裂缝,地震后又自行复合,现尚有一裂缝为证。有人说这不是神话吗?不,是有科学道理的,因所有土楼的墙体都是设计向内倾斜,自身有“向心力”。圆形土楼可防风,因外形为孤形,风压力不大。振成楼的独特设计可防止火灾,因卦与卦间有隔火墙,万一失火,只能烧一卦,不会蔓延。现后厅有两卦在1929年被人放火,现在重修的痕迹是保存下来的土楼可防火的历史见证。土楼还可防盗,盗贼进入土楼后,八卦门如果关闭,盗贼是难以逃脱的。楼外顶墙处每卦设有了望台,作为土楼里面军事防御设施。厨房煮饭时火烟是从每间厨房中间墙中预设计好的烟囱直上瓦面冒出的。

  福建土楼——土圆楼

      很多游人认为早在90年前,在这深山密林之中能这样搞出具有排污等环保意识的土楼是不可思议的。该楼设计不但有建造有抗地震、防风、防盗和防火之特点,更有冬暖夏凉之功效。1990年8月3日,日本青少年对外友好理事长森田勇浩先生在振成楼居住,体验土楼生活,临走前留下了评价:在土楼中畅眠一宿,又品尝了热情主人制作的乡间佳肴,快乐之极。 

      198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曾同北京的天坛模型一起送往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被认为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上一篇:【一周新书推荐】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这是我的奋斗也是你的奋斗
下一篇:历史名人神话传说故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