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传奇| 细太小传:糊涂一生却得善终的“瞌睡虫”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引言:

  曾祖之后,我就开始了细太小传的更新,在与友人闲聊时提及此事,他追问“曾祖之后,你不是现要讲你曾奶奶的吗?怎么直接跳了过去讲你细太了?”说起这话我就心酸不已,这也是我为什么致力于撰写祖辈小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要给父系家族的女眷撰写小传,更要写母系家族的小传,尤其是那些被淹没在男性光辉事迹下的女性背影,我要为她们正名,为她们立传,向后人展示她们虽悲惨凄凉却坚韧顽强的一生,从来都不输给自家的男人,甚至比男人还要伟大的一生!

  作为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都很清楚被依附在男性社会中的女人,不仅在古代难以留下只言片语,时至今日,在我们这些农村乡下,虽大多数人未明言宣告自己对女性的社会偏见,但从小长于斯地的我却是深有体会,被有意无意地风俗偏见所裹挟着女人们,生时再有贤惠之名那都是被冠以某某家的真有福气,得了一个贤惠持家的好媳妇,死后也不过是依附在夫家家谱下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某氏、生卒年和墓地朝向,冷冰冰的三言两语,便草定了她的一生。

  话不扯远,咱说回细太。我小时候很喜欢一部动画片《小糊涂神》,对小糊涂神家族中的那三个大糊涂神做的糊涂事儿,一直都笑得合不拢嘴,至今仍能完整的唱出它的片头曲“叮叮叮,叮叮叮,遇到了麻烦念段经。嘟嘟嘟,嘟嘟嘟,关键的时刻犯糊涂。金糊涂啊银呀银糊涂,比不上咱家老糊涂,老糊涂!”因为祖上也有这样一位糊里糊涂的“瞌睡虫”——我的细太爹(曾祖之弟,名廷俱,后文称细太),不过这主要是动画形象,并不是很贴近生活,直到后来看了港剧《搜神传》,晏喜那个“瞌睡虫”的形象才真正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细太的形象也多了一些生动的参考。

  俗语都说“傻人有傻福”,可纵观古今,真的傻人能有几个享到傻福并被传世宣扬的?那些被冠以“傻人有傻福”的,其实大多数并不是真的蠢笨无知,反而多是时势所逼出来的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唯熬到出头之日或得旁人破开迷局时方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人并不傻,不仅活得比一般人通透,还比一般人更有处世智慧,典型的如唐宣宗李忱,又或是愚不可及的宁武子和荀攸等。

  言归正题。

  瞌睡虫,一个老人留下的晚年残照

  对于细太的人生经历,老爸并没有从他自己的口中得到只言片语的讲述印证,都是年少时通过旁人之口和祖孙相处的悠长岁月中得知一二。所以对细太的生平事迹,尤其他的青壮年事,我们一无所知。他是否也有与太爹一般意气风发的光辉事迹,他是否从一开始就被人称作“瞌睡虫”和“书呆子”,我们无从知晓,只能通过他年老后留下的少之又少的事迹稍作了解他本人。

  曾有人对我爸说,你细太其实是读圣贤书读傻了的。的确,他读的书比我太爹还多,满腹经纶却最终只沦为一无是处、靠兄长庇护大半生的“书呆子”,怎不令人唏嘘?但他应也不算是完全地不懂谋生的人,太爹和太奶前后脚离世后,他也曾带着两个侄儿——我爹和我三爹,走家串户地帮人剃头,让他们学会了可以生活下去的一技之长。

  老爸并不清楚在太爹被冤杀的事件中,细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不清楚太奶带着孤儿寡母生活无依时他有没有伸以援手,他只知道从他记事起,妻子去世无后的细太就跟着我爹老爸他们一大家子挤在一栋两间不足三十平的土砖破瓦房中一起生活着,而彼时全家早都被打成地主阶级的后代,举家艰难度日,就连老爸都是从小被人叫着“小地主“长大的。

  太爹去世时,我爹才八岁,三爹才四岁,三年后带着5个娃凄惨度日的太奶,最终也在贫寒交加中于一九五五年腊月小年的当天日暮时分倒下了就再没醒来。彼时早已世态炎凉,连一个能帮她收棺堆坟的人都没有,老爸说太奶就像八七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离世那样,也是用一张破草席卷起来后被抬出去后随便找地儿埋了的。爹那时才十一岁,正是少不经事的年纪,等到后来4个兄弟吃着百家饭,庆幸地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能有余力祭奠父母时,却已经连自己亲娘的坟堆都找不到了,细太也只依稀记得大致的方位。每年的祭祖上坟我们都是细太所辨认的大致方位处盲烧,直到零几年清明的时候,老爸老妈为家中去世的五个老人(太爹、太奶、细太、爹和奶)都竖了墓碑,才将太奶的生年忌辰同刻在太爹的墓碑上,以供后辈们一起祭奠。细太的坟墓离太爹的并不远,每年老爸带着我和小弟去给祖辈们上坟时,也从没忘记给这个陪伴了他很常一段时间的老人烧纸上香,并告诫我们“千岁的火,万年的灯,逢年过节,莫忘祭奠先人“。

  家族传奇老爸曾笑道,“瞌睡虫”可以说是细太货真价实的晚年写照,不论什么条件下他都能睡着。给他讲太爹的光辉事迹时说不了几句就睡着了是常态,坐着能睡着,站着也能睡着,有时走路也能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甚至于在桌上吃饭,饭吃到一半,口里含着饭菜也睡着了。

  而对于细太“书呆子”形象的解释,老爸并没有讲述太多关于细太读书读傻了的事,而是总拿他这绰号来对我说教,他在家做事时若喊我搭把手而我没有及时回应,而是在那里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时,他就会骂我,没事儿总抱着书干嘛?家里有农活儿要帮忙也不知道搭把手,别跟你细太一样读书读多了,读成了书呆子,除了读书啥都不会!当然,最后都是骂也挨了,忙我也帮好了,却还是要被他数落半天,他最看不惯我在家看书且动不动一坐就是大半天的,那是他就会骂要看书回学校看去,家里还有很多农活儿要做,哪来的闲工夫让你读书!你光看书不写不做有什么用,你要把书中的东西用出来啊,你只进不出跟光说不练,有什么区别?不还是死读书,读死书,跟个书呆子一样!我只能默默地合上书,然后在晚上的日记里给他记上一笔:自己不喜欢读书就看不惯别人读书,岂有此理!

  细太也并不是整日都糊里糊涂、瞌睡连天的,老爸曾解释说那是因为早些年的不让睡觉的批斗,让他从来都没能睡个安稳踏实或睡充足了的觉,所以他到老了才跟一般的老人不一样,细太好像用他的余生去补觉了。

  老爸还说他印象最深的,是细太偶尔流露出的看似毫无道理的没来头的却最终一一应验了的疯言谶语,与我奶奶对宗族家人的谶言不同,他的话只映照那时的时事政局却半点不说自家的。当年,他们从村口喇叭里听到前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康生离世的消息时,我爸说,细太半响没说话,然后就叹了口气说了句没来由的话:“猪没糠,猪也活不长,猪死毛落,国不将国!”虽说现在的我们可以顺利地根据字面上的提示从而揭晓答案,但放在当时,谁听谁懵逼。当然细太也不敢跟老爸点破,说破了就要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他再也承受不起了,老爸再三追问,他都闭口不言,一字也不说。后来,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先后离世,老爸才悟到了他话里的意思,跑去跟细太验证,细太只是欣慰地笑而不语,跟他说当初太奶和我爹他们孤儿寡母的被赶出祖宅时,祖传的书籍其实被他偷偷私藏了不少,其中还有一本家里不外传的《麻衣相术》,要是能传给你多好,你人聪明记性好又机灵,你肯定能学会的,要是学会了该有多好!但老爸说,人生没有以如果和假设的开始,已经失去的那些再旧事重提只会越发的遗憾和心痛。

  糊涂的“瞌睡虫”细太貌似是我们小家中比较高寿并得到了善终的人,他生于宣统辛亥年,逝于一九八六年,享年七十五岁。他亲眼目睹过自己的家人被乡亲们各种欺负压迫却无能为力,但也见证了那些伤害他家人的人的凄惨下场。他一生都处在宗室亲族们外怂内横的窝里斗漩涡中,却也欣慰地看到了孙辈的老爸果断搬离了纷争不断的是非之地,找到了适合教养后辈和居家独处的好住处,并终于盖起了一栋自家的一百多平的三大间的黄泥砖瓦房,再也不用一大家子全窝在不足三十平,堆放满破铜烂铁的家具后连两个人照面都转不开身的空间里,苟延残喘!

  说到建房,老爸还为此吐槽道,他是八五年在凤形冲这里建的这第一栋土砖房,那个时候我们老土砖房下的宅基地,只有一半面积是不长粮食的沙土地,另外一半全是实麻古土的半边山,全靠他跟爹、三爹一手一脚的挖出来的,他们光挖树根就装了一拖拉机,堆放的柴火烧过了一个年!而且做屋的时候,几个长辈们除了自家的亲爹外,老爸的立父(家谱上过立到无后的长辈名下,以绵延家族,续其香火的晚辈,一般称为嗣子,我们老家话称该长辈为立老子,即书面语中的立父,我们家习惯称其为三爹,后文都将以三爹称呼)三爹搬树的时候把脚砸伤了,细太年纪大也落了一身病,一直在老屋的床上躺着。然后亲老子也因为建屋的活儿太累搞得心烦意乱地天天骂他,他不仅要给亲爹顺气,还得天天给受伤的三爹和生病卧床的细太送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硬是憋着一口气跟自己行数(老爸拜师学了泥工,一个祖师传下来的按照辈分排开的师傅师叔与师兄弟们,被统称为行数)叔伯弟兄们把自家的房子给拉扯起来,不仅建了起来,还执意要用大石头做了一米高的墙脚防止土砖受潮经受不住风雨的侵蚀。为此,又没少挨爹的骂,说他没钱逞什么能耐,但等房子真的建好了后,他住进新家后就没再多说半句。

  细太有没有住到老爸做的新房里面,我不得而知,老爸也没说,被骂多了的我也没再多嘴。据老爸说,三爹当时是被立在细太的名下的,要为其送终的,但谱中貌似未见记载。而三爹也未婚无后,所以他自己也被亲爹过继为三爹的嗣子,最后细太的余生都是老爸在尽着赡养的义务,死后亦是老爸将其安葬在赵家冲离太爹不远的地方,让经历过半个多世纪风雨的两兄弟,终于可以死后团聚安息。

  小时候逢年过节的去山上祭祀,我们嫌太爹和细太的坟墓路远和山路不好走,想要偷懒的时候,老爸就开骂,自家的先人自个儿不去祭拜,那要你们这些后人干啥?想享受祖辈们的阴德庇佑,却连这个点儿苦都吃不了,像什么话!后来每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我们一个长辈们都没敢落下,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给送过去。再后来因为国家退耕还林很多山地全都荒芜、到处杂草丛生,一点小火星都容易引发山火,故每年乡镇政府都用车载大喇叭在路上不停歇地宣传着防火烧山、禁止明火祭祀的政策后,我们也变换了思路,改送电子灯或假花,给这些祖辈先人们一些慰藉,昭示后世子孙对家族香火承嗣的传承,从未敢忘却。

  结语:

  诸与此类的关于细太的谶言,老爸说他听过不少,也给我讲过一些,但现下的我却只记得这一件,若是老爸还在世能听到我读小传给他听的话,那我对细太的形象肯定写得更丰满充实些。

  只是,诚如前言,唯有人生没有后悔药,遗憾的事可以补救,失去了的生命就再没重生的可能。当下诸多网站上漫天飘飞的重生小说,看看就可以了,别太当真。

  而流传在坊间的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转世重生的故事,作为猎奇可以了解,但不能迷信,更没必要非要用科学死杠,毕竟如我摘抄的陈志良老师的《荒野的沙沙声,与先人论道》书中笔记所载,无知才是常态,认为一切是可知的是人类的傲慢无知。学的越多,了解这世界越多,你越发自觉无知,以无知求有知,才是我们传承思想文化的方式方法,对于出传统的家族伦理亦是如此。

  通过对祖辈们的口口相传的传奇经历的梳理,传递他们各自人生经历中的所思所想所言,这些言论和事迹就构成了一个家族的基本家风和文化传承的框架,不要去纠结这是否科学合理,毕竟传承早就与其相互交融、不可分割。我们读到的史书典籍中就有很多诸与此类的描述,更不用说短书小传里的那些奇闻异事就更多了。

  文末

  照例给自己做个宣传,关注三王为姓公众号,每晚七点,准时开聊!除每周三准时讲述一段家族父辈们的传奇故事外,还会每周分享影视书评、读书笔记、职场技能、生活随记、散文杂谈与健康美食推荐,还时不时一本正经的写写词赋,用心写,用脑改,与诸君一起安静的读读闲书,诗意的品品生活。

上一篇:福建高考难度系数是今年难还是去年难,今年高考难度怎么样
下一篇:【入门指南】2022年完整的 Python人工智能入门指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