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世图“进阶书系”已出版目录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原标题:书单 | 世图“进阶书系”已出版目录

  2月24日(周五)13:45-14:25,我们将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D厅二楼中国出版集团展区第二活动区举办“大学怎么学 研究怎么做”暨世图“进阶书系”新书发布会,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晓分享“进阶书系”系列精品图书,帮助大学生及科研工作者更高效更讲究方法地开展研究工作。今天就带大家先来了解即将亮相活动的这套“进阶书系”。

  已出版5种

  世图“进阶书系”

  

  本书系旨在帮助大学本科生转变学习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基本技巧;帮助硕士生、博士生训练学术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以及本学科独特的研究与写作方法;帮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级研究者提升开展科研和撰写并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的能力。本书系既有适合不同学科的基础性、普适性方法论图书,也将深入重点学科出版学科性方法论著作;既有介绍新理论的专著,也有纯实操性的指南。本书系将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探索,在品种数量、内容质量、装帧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国内最有学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方法论图书品牌。

  部分图书 点击书名 即可购买

  

  《大学怎么学:高层次阅读、写作与思辨训练》

  作者: 〔英〕加文·费尔贝恩

  内容简介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并不容易,你要做些什么才能在大学阶段取得成功?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写作是展示自我的工具,思辨是发展独立思维的基石。但是,在大学里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该写些什么、怎么写?论文里应该展现出怎样的逻辑,如何培养这种逻辑思维?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那么,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

  《大学怎么学:高层次阅读、写作与思辨训练》第一部分引入了“SQ3R”阅读法,探讨了如何通过阅读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第二部分帮助读者解决如何开始写作、如何避免抄袭以及如何构建文风等学术写作中常遇到的重点问题,并帮助读者提高英语写作中词汇、标点、语法使用等基础写作能力;第三部分带领读者提高思辨能力,分析了如何更为有效地展开论证,从而说服读者采纳你的观点。

  本书语言平实风趣,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可以帮助你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高质量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业进步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职业机遇。

  作者简介

  加文·费尔贝恩(Gavin J. Fairbairn),英国利兹城市大学伦理学与语言学荣誉退休教授,在教育学和实用伦理学方面有广泛的著述。

  克里斯托弗·温奇(Christopher Winch),伦敦国王学院教育哲学教授,曾任伦敦国王学院教育与专业研究部主任,在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方面有广泛的著述。

  本书目录

  (滑动查看)

  前 言 / 01

  引 言 阅读与写作,交谈与思考 / 09

  第一部分 阅读:知识的源泉

  第一章 寻找文意有诀窍 / 003

  第二章 文化素养不可少 / 012

  第三章 厘清思路再阅读 / 018

  第四章 “换挡”阅读 / 031

  第五章 SQ3R 阅读法 / 044

  第六章 好记性也需要“烂笔头”/ 051

  第二部分 写作:表达的工具

  第七章 写作到底为了什么? / 060

  第八章 写作应该从何下手? / 075

  第九章 细节决定成败:标点、拼写与语法 / 116

  第十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引用与参考 / 176

  第十一章 纵横诗笔见高情:塑造文体风格 / 267

  第三部分 思辨:说服的艺术

  第十二章 影响他人的想法 / 341

  第十三章 不同种类的论证 / 366

  第十四章 分辨各种论证需要“火眼金睛”/ 400

  参考答案 / 417

  致 谢 / 455

  参考文献 / 457

  

  《案例研究的艺术 : 好的故事、好的分析、好的报告》

  作者:〔美〕罗伯特·E·斯塔克

  译者:赵丽霞

  定价:58元

  内容简介

  《案例研究的艺术 : 好的故事、好的分析、好的报告》作者罗伯特·斯塔克是案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本书是案例研究理论分析方面的经典之作,借鉴自然主义、整体论、民族志、现象学和传记学研究方法,探索了质性的案例研究方法。

  在本书中,斯塔克首先界定了何为案例,按照他的分类标准确定了案例的类型,阐述了案例选择并做出推论的问题;其次,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揭示了质性研究的本质;接着阐述了收集、分析和解读资料的过程,区分了定性和定量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结论,界定了“自然推论”的概念,阐述了五种案例研究者的角色和进行三角验证的目标和策略;最后,作者分享了自己常用的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作者还以哈珀学校案例研究报告为基础,讲解了案例研究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本书还在每个章节末尾设计了研讨班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方法和新观念。

  本书以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风格,成为确立社会科学案例研究分析框架的里程碑著作,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寻求更全面地理解案例研究方法的学者阅读。作者将中小学的真实案例用于大学和研究生案例研究方法课程,说明案例的选择、分析、阐释和报告撰写,对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都有借鉴意义。此外,因为案例研究日益成为评估战略的一部分,社会服务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也会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罗伯特·E. 斯塔克(Robert E. Stake),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育学荣休教授、教学研究与课程评价中心主任。自1963年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以来,斯塔克教授始终致力于教育项目评价工作。他采用质性研究视角,特别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来呈现评价研究过程中的复杂性。他曾获得美国评价协会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纪念奖,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主席嘉许奖(Presidential Citation Award)。他还著有《多案例研究分析》( Multiple Case Study Analysis )、《质性研究:过程与原理》(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ing How Things Work )。

  本书目录

  (滑动查看)

  引言 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 独特的案例

  内生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案例的性质、多案例研究

  案例选择 :选择哈珀学校、代表性

  做出推论:小推论和大推论、特殊性

  重视诠释:预期性问题、观察、推断

  研讨班:选择案例的标准

  第二章 研究问题

  概念结构:在背景中看问题

  陈述论题:推动研究的组织和报告

  论题式问题的变化:逐步聚焦、主位论题和客位论题

  话题式信息问题:全美数学教师协会课程标准相关论题

  需要编码资料的问题:弗兰德的互动分析法、计算机编码

  研讨班:对一次“田野调查”的观察

  第三章 质性研究的本质

  体验式理解:历史、狄尔泰的指引、解释和理解、深描

  作为方法的诠释:推断

  质性研究的其他特征:量表和片段、模式、叙事

  质性研究的不足:主观性、成本

  研讨班:多少有些特别的特征

  第四章 收集资料

  组织资料收集:《科学教育中的案例研究》观察指南、 核对表、资料来源 进入和许可:保密性、终止田野调查、道德

  观 察:比尔·洛夫的课、日志、录音录像

  背景描述:替代性经验

  访 谈:代理观察者、试点、立刻动笔

  文献回顾:寻找与论题相关的资料

  研讨班:对访谈的观察者进行访谈

  第五章 分析和诠释

  分类汇总还是直接诠释:《思想之狐》、设计

  对应关系和模式:编码和确定论题、拉里·埃克的艺术课、 筛选

  自然推论:将案例读者群体作为推论基础、替代性经验

  研讨班:分析墨西哥城教室里的观察

  第六章 案例研究者的角色

  作为教师的案例研究者:预测读者需求

  作为倡导者的案例研究者:乔纳森·科佐尔、研究者的价值观

  作为评估者的案例研究者:质量和效率

  作为传记作者的案例研究者:生命史

  作为诠释者的案例研究者:勒内·马格利特和他的画作

  建构主义:三种现实、理性主义—建构主义观点

  相对性:情境性、其他角色选择、道德

  研讨班:角色对田野调查的影响

  第七章 三角验证

  验 证:结果效度、导航

  三角验证的目标:没有争议的描述、三角验证的必要性

  三角验证的策略:诺曼·邓津、坎贝尔和菲斯克的研究方法

  成员核验:弗里先生的反馈

  研讨班:学校董事会成员角色扮演

  第八章 撰写报告

  构思报告:列出提纲、分配篇幅

  读 者:经验读者和理想读者、替代性经验

  讲故事:时序、范·马宁的故事

  花 絮:叙事性欺诈、伯班克实地考察

  研讨班:评估一份手稿的核对清单

  第九章 反 思

  第十章 哈珀学校

  学校和社区

  学校改进

  地方学校委员会

  对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影子研究

  其他论题

  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写作: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撰写的方法与准则》

  内容简介

  《文献综述写作: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撰写的方法与准则》是美国上百所大学论文指导课程教材,是一本讲授文献综述写作方法的完全指南。作者何塞·L·加尔万曾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院长。在39年学术生涯中,他总结出一套多步骤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文献综述写作中。

  本书内容分为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初稿撰写、综述终稿准备四个部分。从对原始文献的分类开始,详细讲授了浏览电子资源、选择检索主题和文章的步骤;分析定量和定性文献、整理笔记的技巧;准备写作、撰写初稿、使文章连贯的方法;以及吸纳反馈意见、编辑完善初稿、准备参考文献列表的准则。此外,作者还提供了11个文献综述写作范例供读者模仿学习。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作为学期论文的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撰写期刊论文和基金资助申请报告的研究者,以及讲授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师和指导论文写作的导师。

  对于要求撰写学期论文的大学生,本书可为他们提供详细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如何综合已有研究报告,写出一篇观点独到、结构紧凑的文章。

  对于开始撰写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生,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他们可以从本书中汲取冷静和逻辑,大大减轻焦虑感。

  对于撰写期刊论文和申请基金资助的文献综述者,本书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需的文献综述的概貌和关键部分。

  对于讲授学术写作课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大学教师,本书是最佳教材。

  以下特点使得本书在教授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的教科书中独树一帜: 组 织结构遵循写作过程中系统而自然的步骤。 侧重撰写针对原始研究的批判性综述。 基于定义了 21 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数字环境。 按照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的顺序组织各种步骤和准则,并用大量学术期刊实例进行说明。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套有助于顺利完成文献综述的特定技巧。

  作者简介

  何塞·L. 加尔万 (Jose L. Galvan),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名誉教授。他的学术生涯跨越39年,曾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院长、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等职,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等院校担任过重要职务。他还积极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中国、埃及、阿根廷、韩国、日本、古巴、越南等国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其研究项目获得来自美国教育部、富布赖特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其他一些机构总额超过 1000万美元的资助。

  梅丽莎 ·C. 加尔万(Melisa C. Galvan),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助理教授。

  本书目录

  (滑动查看)

  前 言

  读者对象

  本版创新

  教师须知

  特别致谢

  致 谢

  第一部分 文献检索管理

  第 1 章 撰写学术文献综述:概论

  1.1原始文献来源简介

  1.1.1 实证研究报告

  1.1.2 理论文章

  1.1.3 文献综述文章

  1.1.4 个案报告

  1.1.5 关于专业实践和标准的报告

  1.2 写作过程

  1.2.1 找到你的“作者的声音”:为特定目的而撰写

  1.2.2 为学期论文撰写文献综述性文章

  1.2.3 为学位论文撰写文献综述部分

  1.2.4 为研究文章撰写文献综述部分

  1.3 本书的各个部分

  1.3.1 第一部分 文献检索管理

  1.3.2 第二部分 分析相关文献

  1.3.3 第三部分 撰写文献综述初稿

  1.3.4 第四部分 编辑和准备文献综述终稿

  本章活动

  第 2 章 学会在你的大学图书馆里浏览电子资源

  2.1 第一步:在你的机构与大学图书馆之间建立正式关系

  2.2 第二步:设置联机登录信息和 / 或代理服务器

  2.3 第三步:查询大学图书馆文献讲习班的情况

  2.4 第四步:选择一个最适合你需求的搜索引擎

  2.5 第五步:熟悉在线数据库的功能

  2.6 第六步:尝试“高级检索”功能

  2.7 第七步:确定一组主题关键词来定位你的信息来源

  2.8 第八步:了解如何获取你选中的文章

  2.9 第九步:确定对你的研究领域有用的其他数据库

  2.10 第十步:在其他数据库中重复检索过程

  本章活动

  第 3 章 为你的综述选择一个主题

  3.1 第一步:界定你的总主题

  3.2 第二步:熟悉你选择的在线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3.3 第三步:用一个通用关键词开始检索,然后限制输出

  3.4 第四步:如果初步检索结果过多,应缩小主题范围

  3.5 第五步:如有必要,扩大你的文献列表

  3.6 第六步:考虑检索未发表的研究

  3.7 第七步:从最新的研究开始,然后回溯

  3.8 第八步:查询关于你的主题的理论文章

  3.9 第九步:查询综述文章

  3.11 第十一步:收集你计划在综述中包含的来源

  3.12 第十二步:写下主题说明的初稿

  3.13 第十三步:进一步缩小你的主题范围

  3.14 第十四步:向你的指导教师或导师征求反馈意见

  本章活动

  第 4 章 开始选择相关的文章

  4.1 第一步:浏览文章以了解每一篇文章的概况

  4.2 第二步:根据你对文章的预读,把它们按类别分组

  4.3 第三步:如果存在空白点,要进行更集中的文献检索

  4.4 第四步:在阅读文章之前做好准备

  4.5 第五步:创建一个电子表格或表格来汇编你的笔记

  4.6 第六步:在汇编笔记时保持灵活性

  4.7 第七步:复制作者原话时要格外小心

  本章活动

  第二部分 分析相关文献

  第 5 章 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5.1 准则一:寻找文献中关键术语的明确定义

  5.2 准则二:在文献综述开始时寻找关键的统计数据

  5.3 准则三:特别留意关于你的主题的综述文章

  5.4 准则四:记下简短但重要的引语,可以在综述中非常谨慎地使用它们

  5.5 准则五:寻找方法上的价值

  5.6 准则六:寻找方法上的缺陷

  5.7 准则七:区分论断和证据

  5.9 准则九:找出文献中的空白点

  5.11 准则十一:注意每篇文章与你所选主题的相关程度

  5.12 准则十二:评估你的参考文献列表,以确定其有效性和覆盖面

  本章活动

  第 6 章 分析定量研究文献

  6.1 准则一:注意一项研究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

  6.2 准则二:注意一项研究是实验的还是非实验的

  6.3 准则三:在实验中,注意参与者是否被随机分配到治疗条件中

  6.4 准则四:注意在非实验性研究中考察因果关系的问题

  6.5 准则五:考虑测量的重测信度

  6.6 准则六:考虑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6.7 准则七:考虑测量的效度

  6.8 准则八:考虑一项测量是否适用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6.9 准则九:注意不同研究中变量的测量方式不同

  6.10 准则十:注意参与者是如何被抽样的

  6.11 准则十一:记录参与者的人口统计信息

  6.12 准则十二:注意差异的实际大小,而不仅仅是统计上的显著性

  6.13 准则十三:假设所有定量研究都是有缺陷的

  6.14 结论

  本章活动

  第 7 章 分析定性研究文献

  7.1 准则一:注意一项研究是由个人还是由研究团队开展的

  7.2 准则二:当有研究团队时,留意最初是否独立进行数据分析

  7.3 准则三:注意是否征求了外部专家的意见

  7.4 准则四:注意是否就数据的解释征求了参与者的意见

  7.5 准则五:注意研究者使用的是立意样本还是方便样本

  7.6 准则六:注意是否说明了参与者的人口统计数据

  7.7 准则七:考虑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说明是否足够详细

  7.8 准则八:注意定性研究者讨论定量问题时是否提供了数量

  7.9 结论

  本章活动

  第 8 章 通过将分析结果分组来整理笔记

  8.1 准则一:考虑建立一个定义表

  8.2 准则二:考虑建立一个研究方法表

  8.3 准则三:考虑在方法表中纳入研究结果摘要

  8.4 准则四:当关于某个主题的文献很多时,建立一个

  标准来确定要在一个表中总结哪些文献

  8.5 准则五:当关于某个主题的文献很多时,可以考虑

  构建两个或多个表来总结

  8.6 准则六:在文献综述中仅为复杂材料提供表格

  8.7 准则七:讨论文献综述中的每个表格

  8.8 准则八:给每张表格设定一个序号和一个说明性标题

  8.9 准则九:表格跨页拆分时插入“(续)”

  本章活动

  第三部分 撰写文献综述初稿

  第 9 章 对趋势和模式进行综合:准备写作

  9.1 准则一:在开始写作之前,考虑你的目的和文风

  9.2 准则二:考虑如何重新组合笔记

  9.3 准则三:创建一个主题大纲来勾勒你的论点

  9.4 准则四:根据你的论点重新整理笔记

  9.5 准则五:在每个标题中注明不同研究的差异

  9.6 准则六:在每个标题中寻找明显的空白点或需要进行更多研究的领域

  9.7 准则七:简要说明相关理论

  9.8 准则八:讨论各个研究如何与理论相关并推进理论

  9.9 准则九:定期进行总结,并在综述结束前再次进行

  总结

  9.10 准则十:提出结论和启示

  9.11 准则十一:在综述接近尾声时提出未来研究的具体

  方向

  9.12 准则十二:用分析细节充实你的大纲

  本章活动

  第 10 章 初稿撰写指南

  10.1 准则一:从确定宽泛的问题领域开始,但要避免空泛的陈述

  10.2 准则二:在综述的开头,指出为什么被综述的主题是重要的

  10.3 准则三:区分研究结果和其他信息来源

  10.4 准则四:指出为什么某些研究是重要的

  10.5 准则五:如果你在综述一个主题的发展历程,在说明时间框架时要具体

  10.6 准则六:若引用经典或里程碑式的研究,请说明理由

  10.7 准则七:如果重复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请提及并说明重复的结果

  10.8 准则八:讨论关于你的主题的其他文献综述

  10.9 准则九:阐述你选择不讨论某个特定问题的理由

  10.10 准则十:为研究的空白点提供理由

  10.11 准则十一:避免冗长、泛泛的参考文献列表

  10.12 准则十二:如果以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或差异很大,请分别引用

  10.13 准则十三:推测先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10.14 准则十四:在学位论文或期刊文章的综述部分引用所有相关参考文献

  10.15 准则十五:在文献综述部分强调你研究的必要性

  本章活动

  第 11 章 使文章连贯的准则

  11.1 准则一:如果综述篇幅很长,要在综述开头提供一个概述

  11.2 准则二:在综述开头明确说明涵盖或不涵盖哪些内容

  11.3 准则三:在综述之初明确你的观点

  11.4 准则四:追求文章清晰连贯并避免注释化表述

  11.5 准则五:使用子标题,尤其是在长篇综述中

  11.6 准则六:使用过渡词来帮助追踪你的论点

  11.7 准则七:如果你的主题跨越两个或多个学科,考虑分别综述每个学科的研究

  11.8 准则八:在综述结束时写出结论

  11.9 准则九:检查论证过程的连贯性

  本章活动

  第四部分 编辑和准备文献综述的终稿

  第 12 章 编辑文章和采纳反馈意见的准则

  12.1 准则一:读者永远是对的

  12.2 准则二:获取指导教师对内容的评论

  12.3 准则三:首先集中精力评论你的想法

  12.4 准则四:通过澄清来调和相互矛盾的反馈意见

  12.5 准则五:使有关格式的意见与格式手册相协调

  12.6 准则六:为意见反馈和修改过程留出足够的时间

  12.7 准则七:将你的初稿与主题大纲相比较

  12.8 准则八:检查你的综述结构的平行性

  12.9 准则九:避免过度使用直接引语,尤其是长引语

  12.10 准则十:避免对反复出现的词语使用同义词

  12.11 准则十一:首次使用首字母缩略词时要使用全称,

  并避免过多使用首字母缩略词

  12.12 准则十二:避免使用缩写形式—使用缩写形式在正式

  学术写作中是不恰当的

  12.13 准则十三:使用创造的词语时应加引号

  12.14 准则十四:避免使用俚语、口语和习语

  12.15 准则十五:括号里的内容使用拉丁文缩写,其他地方则使用英文翻译

  12.16 准则十六:检查你的初稿是否符合一般写作习惯

  12.17 准则十七:为综述拟定一个简明的说明性标题

  12.18 准则十八:力争使文稿对读者友好

  12.19 准则十九:确保你已经在引号中附上和 / 或引用了所有

  不是你自己的文字和想法

  12.20 准则二十:注意避免剽窃

  12.21 准则二十一:如有需要则寻求帮助

  本章活动

  第 13 章 准备参考文献列表

  13.1 准则一:考虑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来帮助管理参考文献的细节

  13.2 准则二:将参考文献列表置于综述末尾的“参考文献”大标题下

  13.3 准则三:参考文献列表应仅包含文献综述中引用过的文献

  13.4 准则四:按作者姓氏字母的顺序排列参考文献

  13.5 准则五:所有条目间都要采用双倍行距

  13.6 准则六:对第二行及之后的行使用悬挂缩进

  13.7 准则七:学习如何使用文字处理程序设置悬挂缩进

  13.8 准则八:标注期刊标题及其卷号时使用斜体字

  13.9 准则九:要特别注意大写字母

  13.10 准则十: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

  13.11 准则十一:不要画蛇添足,如添加页码缩略语

  13.12 准则十二:通过在线数据库获取的期刊文章应按

  印刷品的形式进行引用

  13.13 准则十三:在文献信息中提供在线出版物的日期和网址

  13.14 准则十四:根据格式手册设置书籍的参考文献格式

  13.15 准则十五:如果使用在线文献管理工具,确保生成的引文格式正确

  13.16 准则十六:对照综述正文中的引文,仔细检查参考文献列表

  13.17 结论

  本章活动

  附录 A 完善终稿的综合性自我编辑检查表

  遵守编辑和改稿的写作程序

  主题的重要性或意义

  结构和其他全局考虑

  导言的有效性

  引用文献的时效性和相关性

  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论证路径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结论的有效性

  引文和参考文献的准确性

  文稿的格式和整体准确性

  格式及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语法准确性

  为非英语母语人士和有严重写作困难的学生提供的额外编辑步骤

  指导教师建议的更多准则

  附录 B 文献综述范例

  范例 1

  范例 2

  范例 3

  范例 4

  范例 5

  范例 6

  范例 7

  范例 8

  范例 9

  范例 10

  范例 11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定价:88元

  内容简介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是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首版于 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 1300 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本书案例丰富,讲述清晰、生动、具体,经验与教训并举,被誉为“社会学调查接地气的和具有操作性的书”。

  作者简介

  潘绥铭,退休前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从事性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自1985年开始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性方面的社会调查,主持过数十次性社会学的定量调查,其中包括四次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1998年以来开展地下性产业的定性调查。出版专著 20余部、论文数百篇,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化”等基本概念,并提出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建构视角”。主持撰写《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2011)。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现任所长。从事性/别与身体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医学社会学研究。自1999年起开展地下性产业的实地研究,并长期关注对研究过程的研究。在方法领域,出版《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2018)、《我在现场》(合著,2017)、《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2011),及相关方法学论文十余篇。

  王东,社会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研究,承担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2011)。

  本书目录

  (滑动查看)

  第二版序言/ 01

  第一版序言/ 05

  定量调查方法的本土论述/001

  第一章 “社会学调查”与“元假设”的提出/ 005

  第一节 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概念的提出与操作化/ 007

  一、两种调查的区分/ 007

  二、为什么曾经没有社会学,却一直有社会调查/ 008

  三、提出“社会学调查”概念的理由/ 009

  四、笔者的选择与反思/ 012

  第二节 “元假设”:调查问卷的灵魂/ 014

  一、调查一个现象就是提出一个“元假设”/ 014

  二、提出元假设,首先需要“确立两极”/ 018

  三、元假设:写上一个,就是排除许多/ 019

  四、调查内容的元假设,可能成为一种诱导/ 020

  五、光谱式思维是一切调查的基础/ 022

  六、元假设的四步逻辑操作/ 023

  七、“元假设”概念的学术意义/ 025

  第二章 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 029

  第一节 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 030

  一、背景: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030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032

  三、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033

  四、为被访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034

  第二节 社会学问卷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 036

  一、我究竟要说明什么/ 036

  二、这是一个问题吗/ 037

  三、笔者的选择/ 039

  四、容易出现的失误/ 041

  五、笔者的反思/ 043

  六、确定选题的策略考虑/ 044

  七、清晰地表述调查的目标/ 045

  第三节 理论应用:社会学问卷调查之本/ 047

  一、理论之必要/ 047

  二、理论的本土筛选/ 049

  三、挑选理论的操作/ 052

  四、应用理论其实是一种改造/ 055

  第四节 设置相关假设:社会学问卷之魂/ 056

  一、社会学调查问卷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五种假设/ 056

  二、防止单向的相关假设/ 059

  三、提出否定的相关假设/ 060

  四、重视潜含的相关假设/ 061

  五、没有相关假设就不是社会学调查/ 061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本土思考/ 063

  第一节 常见的误解/ 064

  一、非专业人员的误解/ 064

  二、初学者的误解/ 065

  三、凑题,问卷设计的大忌/ 066

  第二节 设置“开放题”是一种失误/ 067

  一、笔者的主要理由/ 067

  二、慎用“其他”选项半开放题讨论/ 070

  三、严格限用“原因提问”/ 073

  第三节 反思“观念调查”/ 076

  一、观念调查不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 076

  二、观念调查的问卷设计的原则/ 077

  三、操作建议/ 080

  第四节 不许事后假设,慎用二手资料来统计/ 086

  一、社会学调查,绝不允许“事后假设”/ 086

  二、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界限/ 088

  第四章 随机抽样的本土应用/ 091

  第一节 以社会科学为主体,发展随机抽样/ 092

  一、抽样终端:从“单独个人”走向“社会基本单位”/ 092

  二、抽样框:从追求代表性走向力争信息无限丰富/ 094

  三、代表性:从“抽象人”走向“社会人”/ 096

  四、代表什么?从“总体”走向“整体”/ 097

  五、小结与引申/ 098

  第二节 “居住区”的抽样实践/ 099

  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099

  二、“居住区”:中国的抽样基本单位/ 101

  第三节 抽取调查样本的本土方式/ 103

  一、调查点的核实与落实/ 103

  二、在册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04

  三、流动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07

  四、把大学也作为“居住区”来抽样/ 108

  五、农村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11

  六、新尝试:调查到20%的校外少年/ 111

  第四节 居住区指标:设计问卷时把个体复归到社会中去/ 113

  一、概述/ 113

  二、技术上的意义/ 114

  三、理论价值/ 115

  第五节 网上调查是误导/ 117

  一、捷径往往是失误/ 117

  二、网站调查样本的社会阶层分布严重偏离实况/ 118

  三、样本偏差带来的认知谬误/ 120

  四、网站调查兴旺及其恶果的社会文化原因/ 121

  五、网站调查的非科学性/ 122

  六、发展建议/ 124

  第五章 调查实施过程的展现与分析/ 127

  第一节 调查前的准备/ 128

  一、确定调查周期/ 128

  二、准备现场使用的各类记录表格/ 129

  三、弹性安排调查进度/ 129

  四、“委托调查”的利弊得失/ 130

  第二节 调查团队的组建/ 131

  一、课题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贯彻始终/ 131

  二、调查员的选择/ 132

  三、调查组长至关重要/ 133

  第三节 本土的难点:进入现场/ 134

  一、是否借助行政权力/ 134

  二、调查组住在哪里/ 135

  三、先去哪里/ 135

  四、落实“访谈室”/ 136

  五、进入现场之后的全方位沟通/ 137

  第四节 访谈/ 139

  一、访谈现场的准备与维护/ 139

  二、调查员的操作规程/ 140

  三、调查员的当场解答/ 141

  四、调查组长的操作规程/ 142

  第五节 调查的管理/ 143

  一、调查员的使用/ 143

  二、调查的财务/ 146

  第六章 问卷调查操作方法的自荐/ 153

  第一节 邀约被调查者:调查本土化的尝试/ 154

  一、操作过程/ 154

  二、给被调查者的邀约信/ 156

  三、提高邀约成功率的策略/ 157

  四、邀约式调查的适用性/ 158

  第二节 千方百计防止“假数真算”/ 159

  一、如何打消中国人的普遍顾虑/ 159

  二、化解顾虑的操作经验/ 161

  第三节 请使用笔记本电脑来调查/ 163

  一、文化优势/ 163

  二、技术优势/ 167

  三、局限性/ 168

  四、新发展:现场动员+手机填答/ 170

  第四节 多种应答率的设计与学术意义/ 171

  一、“应答缺失率体系”/ 171

  二、学术意义/ 172

  三、解决之道/ 173

  第七章 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 175

  一、生活环境的控制:添加对于调查点的全面考察/ 177

  二、调查情境的控制:激发主体的充分呈现/ 178

  三、数据质性的控制:收集“主体的构建表现”/ 181

  中篇 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185

  第八章 定性调查概述/ 187

  第一节 文献回顾的体会/ 189

  一、社会学的文献/ 189

  二、人类学的经验/ 191

  第二节 重视调查过程的展现和反思/ 193

  第三节 定性调查的初始考虑/ 194

  一、在比较中认识定性调查/ 194

  二、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 197

  第九章 定性调查新解/ 199

  第一节 “求同法” “求异法”与“个案法”的不同性质/ 200

  一、“求同法”,其实只是开放的问卷/ 201

  二、从“求同法”走向“求异法”/ 204

  三、“求全法”是定性调查的最高境界/ 208

  四、层次划分的学术意义/ 211

  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人数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 213

  一、问题的提出/ 213

  二、信息饱和原则/ 215

  三、最大差异选择/ 218

  四、最大差异法的实践认知来源/ 222

  五、代表性:不是有没有,而是究竟代表什么/ 223

  第三节 光谱式思维/ 225

  一、根基命题/ 226

  二、具体要求/ 226

  三、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深入/ 228

  第十章 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 231

  第一节 理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233

  一、理论准备:笔者的教训/ 233

  二、文献检索:平时的阅读与积淀/ 236

  第二节 设计之源/ 239

  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与理论倾向/ 239

  二、不是设计要开放,而是要开放地去设计/ 242

  第三节 提出好的问题,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244

  一、何为“研究问题”/ 244

  二、问题意识:理论性与本土性的考虑/ 246

  三、提出问题的实例及教训/ 250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设计/ 252

  一、研究内容的确定/ 252

  二、访谈提纲的利弊/ 253

  第十一章 社区考察:研究情境中的“人”/ 257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社区考察/ 258

  一、学术意义/ 259

  二、为什么要采用它:“地下性产业”调查的案例/ 262

  三、操作方法的独特之处/ 263

  四、多时空点的社区考察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265

  第二节 在社区考察中进行“观察”/ 267

  一、定时定点的监测与统计:对于规模、经营情况的观察/ 267

  二、对于社区环境的观察/ 270

  三、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察/ 272

  第十二章 相处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 277

  第一节 “进入”/ 279

  一、“踩点”/ 279

  二、“入住”/ 281

  三、“环顾”/ 285

  四、“接触”/ 287

  五、进入方式的总结与分析/ 300

  第二节 “切入”/ 302

  一、关键人物与关键时刻/ 302

  二、消除对方的疑虑/ 303

  三、平等交换/ 305

  四、将心比心/ 307

  五、要“脸皮厚”/ 308

  六、处理好微妙关系/ 309

  七、研究的距离/ 310

  八、“切入”的讨论/ 310

  第三节 耳闻、聊天、体验:共景、共述、共情的递进/ 311

  一、主体呈现的三个层次/ 311

  二、共景:要询问,更要旁听/ 313

  三、共述:不是访问,而是聊天/ 318

  四、共情:体验与感悟/ 323

  五、三种方法的意义:实践“主体构建”的视角/ 326

  第十三章 深度访谈:“深”在何处/ 329

  第一节 不同的层次及其意义/ 331

  一、就访谈的深度而言/ 331

  二、就访谈的情境而言/ 333

  第二节 访谈是共同讨论,而不是一问一答/ 334

  一、共同讨论的两大意义/ 334

  二、深度访谈的若干实施策略/ 337

  三、不会追问,就不是深度访谈/ 342

  第三节 访谈的“套路”与可能的拓展/ 344

  一、从一个访谈片段看叙述套路/ 344

  二、“套路”的界定/ 346

  三、跳出“访谈”的应对策略/ 347

  第四节 需要被研究的研究者/ 349

  一、社会性别,举足轻重/ 349

  二、研究者的外在条件:身份与年龄/ 354

  三、研究者的内在动力:性格、魅力与处世能力/ 355

  四、小结:“深度”的关键词/ 357

  第十四章 座谈会调查法/ 359

  第一节 清源与正名/ 360

  第二节 座谈会的元假设:为了求同还是求异/ 361

  一、求同法的座谈会只能误导自己/ 361

  二、求同法的极端:求证法/ 362

  三、座谈会应该是“多向求异法”/ 362

  第三节 座谈会的基本要求/ 363

  一、话题的适应性/ 363

  二、参加者的选择/ 365

  三、主持,就是激发讨论/ 365

  第四节 特点与要点/ 366

  第五节 座谈会中的权势关系/ 368

  第十五章 现场记录与持续分析/ 369

  第一节 录音还是笔记/ 370

  一、录音/ 370

  二、做笔记/ 373

  第二节 现场分析/ 376

  第三节 综合整理与备忘录撰写/ 379

  一、资料文件夹的形成/ 379

  二、备忘录的撰写/ 385

  三、联系比较与立体分析/ 390

  第四节 定性研究的质量判定/ 395

  一、理论的认识/ 395

  二、过程的考察/ 396

  下篇 论方法的探讨/ 397

  第十六章 主体建构论/ 399

  第一节 本土调查实践的产物/ 400

  一、基本的表述/ 401

  二、理论来源/ 403

  三、认知原则与价值导向/ 404

  四、学术意义/ 405

  五、问卷调查更需要贯彻主体建构论/ 407

  第二节 理解对方的生活逻辑/ 408

  第三节 主体建构论中的“性”/ 412

  一、社会性别是主体建构/ 412

  二、最根本的主体建构:性是什么/ 413

  三、反对“生物因素取消论”/ 415

  第十七章 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光谱式理解/ 417

  第一节 何谓真实?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不分伯仲/ 418

  第二节 失误:定量调查的结果,以定性资料来补充/ 429

  第三节 社会学调查方法是一个光谱/ 432

  第四节 走向整合:过程控制的方法论意义/ 434

  第十八章 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437

  第一节 研究为什么需要伦理/ 438

  一、问题的提出/ 438

  二、研究伦理:从道德到方法论/ 440

  三、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 443

  第二节 研究伦理的操作/ 447

  一、方法论探讨之例/ 447

  二、研究伦理的刚性贯彻/ 450

  三、高于伦理原则的道义责任/ 452

  四、讨论:伦理的自觉源于主体建构视角的确立/ 454

  参考文献/ 455

  

  《学术写作如何讲好故事:成功驾驭写作和发表的技巧》

  作者:〔美〕蒂莫西· G. 波洛克(Timothy G. Pollock)

  定价:68元

  内容简介

  如何让一篇学术成果丰硕的文章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思想?这是每个写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掌握好的写作技巧和习惯,是学术成功的关键。每一篇文章都要讲一个事情,有效运用故事讲述技巧,既可以提高学者表达学术见解的能力,也可以扩大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学术写作如何讲好故事:成功驾驭写作和发表的技巧》借鉴了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中讲故事的工具和技巧,帮助学者提高其学术作品的清晰度、呈现力和流畅性。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如何运用讲故事的技巧,第二部分为应对写作与发表流程的技巧。作者首先介绍了讲故事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其次把讲故事和写文章联系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其在文章的引言、理论和假设、方法和结果以及讨论部分的应用;最后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合著和评议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在撰写基金申请、研究陈述和求职信时如何使用讲故事的方法。

  作者简介

  蒂莫西·G.波洛克(Timothy G. Pollock),就职于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是哈斯拉姆商学院管理和创业系主任兼特聘教授,曾任《美国管理学会学报》副主编,获得过多项杰出评论员奖,并在管理学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

  本书目录

  (滑动查看)

  引言 像讲故事者那样思考

  第一部分:如何运用讲故事的技巧

  第一章 构建故事

  戏剧性结构:弗赖塔格金字塔

  确定角色:主角、配角、龙套角色

  情节:人物在情境中的互动

  主题和线索:故事的方向与具体路径

  第二章 四个讲故事的工具

  人情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态和节奏:讲故事的动作及速度

  讲述和展示:让抽象的概念变生动的语言技巧

  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使你的写作娓娓道来

  第三章 故事的组成部分:词语、句子和段落

  清晰的写作:严谨而有格调

  学术写作的五种病态:臃肿、藏头、句肥、猜测、浮夸

  主动写作:使用有能量的主动语态

  写作的“声音”:理解文本,感染读者

  文体和语法的注意事项:二十五条独家分享

  第四章 铺垫:引言、标题和摘要

  引言:回答三组问题

  标题和摘要:吸引读者进入文章

  第五章 上升动作:理论和假设

  有说服力的理论:五种发展理论的工具

  明确的概念界定:确保所谈为同一事物

  清晰连贯的假设: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性质

  构建理论和假设:一些经验性建议

  第六章 高潮和下降动作:方法和结果

  四种效度类型: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建构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

  三角困境:不可避免的设计缺陷

  方法部分:目的、挑战和结构

  结果部分:目的、挑战和结构

  第七章 结局:讨论部分

  目的:宣告一段旅程的结束

  四种典型缺陷:重述结果、漫无边际、过度讨论、肤浅的解释

  理论贡献:兑现引言中的承诺

  其他贡献和影响:表明研究的重要性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承认研究的不足处

  结论: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结束故事

  结构:传统与独特相结合

  第八章 定性文章、理论文章和书籍章节的差异

  3.书籍章节与期刊文章

  第二部分:应对写作与发表流程的技巧

  第九章 写作过程

  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六种写作活动

  提高写作效率:三种策略和若干具体方法

  第十章 合著相关

  合著利与弊:如何引导利大于弊

  四种合作关系类型:平权的、功利的、辅导的、指导的

  两种合著机制:传递论文、同时合著

  合著团队管理:如何创造积极的合著经验

  第十一章 应对评议

  最大挑战:做好情绪管理

  初次投稿:资深编辑的一般经验法则

  修改和重投:成功概率从10%增加到50%

  第十二章 其他类型的写作

  基金申请:增加获得资助的概率

  研究陈述:陈述你的学术身份

  求职信:宣传自我的关键工具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

  加群送福利!!!

  加入【世图科普】交流群,

  (加群请备注:世图科普)

  这里有最新的世图科普艺术大众的

  新书发布资讯、福利赠书活动,

  现在扫码加入

  就有机会获得

  世图科普艺术大众经典好书!

  ▼

  相关荐读

  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1. 豆瓣9.4!社会学调查领域经典著作《论方法》再版上市

  2.盘点 | 2022年度不可错过的大众新书

  扫码购书

  您可在以下我社官方自营店购买我社图书。由左至右可滑动查看店铺二维码,顺序依次是京东世图北京公司自营店、当当世图北京公司自营店、有赞世图北京的小店、淘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拼多多世界图书出版旗舰店,读者可自行扫码购买。

  ▼更多好书 请移步网上商城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即刻逃亡第一季
下一篇:原创37岁,妈妈们眼中的“大龄剩女”:剩女们在坚持些什么?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