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陆的综艺娱乐相比,台湾综艺娱乐产业是否在走下坡路?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背后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严格说来,不只是台湾综艺越来越不行,而是台湾电视整体的影响力都在下滑。大家想想,是不是已经几年没看过台湾的偶像剧了?是不是当下最火的明星也已经不是港台的艺人了?要知道,当年《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武则天》(潘迎紫版)、《包青天》以及琼瑶剧、《流星花园》为首的偶像剧都是一时的霸屏之作。现如今,虽然台湾市场还是有《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这些优秀的电视剧,但其竞争力已经很难出台湾;倒是大陆的《甄嬛传》、《琅琊榜》一次次在台湾掀起热潮。

  一、经济原因

  1、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辐射是普遍的规律。台湾地区的GDP从1990年占大陆的43.8%(1700亿美元:3878亿美元)到2018年占大陆的4.4%(5894亿美元:134074亿美元),其走向跟台湾电视在大陆影响力的走向是基本吻合的。(同样,扩散开来看,香港也有类似的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并非直接取自图中结论)

  以电视节目、电影、流行歌曲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和商业经济有着天然的、毋庸讳言的默契,或者说,他们本就是商业的一部分。大陆与港台经济地位的逆转,导致了流行文化传播方向的转向,而21世纪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是使这种传播大大加速。

  综艺节目其娱乐化的特质,更是迎合了人们物质生活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台综的兴起如是、大陆的兴起亦如是。

  2、除了经济因素引发的传播趋势,经济优势带来的制作投入也使得两岸内容制作上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虽然投入和质量间未必是正相关关系,但大陆电视环境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制作上精耕细作、对各类题材的试错尝试,都让大陆节目在各方面抛离对岸。

  二、环境原因

  1、台湾综艺节目的兴起得益于第四台的开放,也最终被开放得混乱的电视市场反噬。老三台时期,台湾综艺类节目基本集中在“ 歌、剧、舞”这些类型,资源集中、用户集中,可算是台综的“雏形阶段”;随着民营电视台的开放,台湾电视台多到100多台,综艺类型也逐渐开拓到益智、访谈、户外、美食等多个领域。也正是这个时候,台综的影响力走出台湾。

  

  但问题也显而易见,电视台增多了,但观众、赞助厂商、赞助费不会凭空增多,竞争会激发斗志,但过度的、恶性的竞争会引发问题。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就拥挤的电视市场,大陆综艺、日韩综艺也开始侵蚀台综在本土战场的空间。

  2、和大陆厂商蜂拥赞助综艺节目不同(节目冠名、广告植入),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直到2012年才放宽台综的赞助招商。在此之前, 节目中不被允许提及厂商名称,品牌LOGO和产品都需要打马赛克,字幕中也不能出现品牌和产品;商品不能单一出现,广告商宣传自己不仅秒数有限制,还要宣传竞争对手的产品……电视台还有编审负责审核。一旦违反,轻则罚款,更严重的可能还有停播的危险。即便放开,也依然有着各种限制:比如不影响节目独立制作、不鼓励民主购买、不得过分凸显商品、不得超过节目播送总时间的5%、画面不得好过荧幕1/4等。少了这个最主要的制作费来源,更凸显了台综收入上的捉襟见肘。

  3、当优爱腾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成为目前大陆综艺的重要生产者时,台湾在互联网产业的选择上更重视硬件、芯片、代工等制造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大陆猛甩了几条街。台湾没有产生优酷、爱奇艺、抖音这类互联网视频平台,也让台综少了一条新时期更快的跑道,不仅没法反哺本土的制作团队,新兴的直播和短视频更直接蚕食了本该是台综忠实观众的年轻群体。

  三、自身问题

  1、当然,最后还是要从台综自身上找原因。台综从起源开始,经过短暂的试探,经由张菲、猪哥亮、高凌风、倪敏然这批有着浓浓秀场风格的艺人发扬过大。这批经历过红包场、牛肉场的艺人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草根个性,开启了台综长达三十年的繁荣景象。比他们晚一辈的吴宗宪,虽是歌手出身,但却靠着2千场校园演唱会的主持历练、无人能及的临场反应以及更贴合年轻人特点的主持特点, 在主持领域成就一代天王,也可算是最后一位台湾综艺天王。

  天王主持人光大了台湾综艺,但也使得台综基本上呈现主持人大于平台、大于制作团队的特点,也注定了主持人的离开对一个节目的影响基本是毁灭性的。更大的隐患是,当观众有一天不喜欢这个主持人了呢?曾经的三王一后,除了瓜哥和宪哥还要带状节目开,菲哥从2011年《综艺大哥大》停播后,一度六年没有固定节目;2018年新开了一档,也仅仅8个月就收了;被李敖称作台湾除了自己唯一一个红了50年的小燕姐(到今天已超过60年),2012年后除了《SS小燕之夜》,少有节目能过一年的。

  2、台湾综艺的鼎盛时期,也是台湾电视环境竞争开始激烈的时期,各个制作团队为了争夺观众,无所不用其极,打色情擦边球、恶搞恶整艺人、粗制滥造、跟风抄袭......香港电影“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评价,放在台湾综艺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台综几乎涉及了每一个综艺门类,但也几乎把每一个门类都做到俗而又俗,最终劣币驱逐了良币。歌唱节目的“毒舌”评论、访谈节目的“隐私”窥视都从台综开始。

  

  如今随着经济趋势的下滑,台湾综艺的制作费水平还停留在十年前,一方面优秀的艺人大多北上淘金、或者转向戏剧电影,另一方面,制作团队只能多制作棚内的、类访谈节目。其实单看《康熙来了》就知道了,十年前,上《康熙》的是刘德华、周杰伦,到后来,每天看的就是小甜甜、赵哥了。

  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也眼看他楼塌了。台湾综艺,再加上香港电影,都在鼎盛时期簌忽下滑,由影响华人圈、甚至全亚洲的文化链顶端,成为囿于一隅的地区文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目前看似繁荣的大陆综艺和电影,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思考。

  以上。

上一篇:关于“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的汇报
下一篇:原创网剧《罚罪》:你以为的扫黑剧,其实只是一部伦理片,小蝌蚪找爸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