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的认识评课稿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11-20的认识评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现在从小到大数一数,看看谁的声音最洪亮? 0-10

  从大到小数一数可以吗?10-0

  (声音非常洪亮!)

  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这么多物品你准备数什么呢?

  你们准备怎么数呢?从哪个方向开始数呢?(从上往下)

  师:可以,还可以从下往上数。

  我们数数时第一:要按顺序数,第二,要点着数,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来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吧?你想数什么?好,来吧!

  找几个同学来数一数!

  小结:图上的物品都比10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认数

  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怎样能准确知道有多少根小棒呢?(数一数)

  老师一边摆,你们一边数吧。(7根)

  7根小棒是几个一呢?(7) 7个一是几?(7)

  再添1根小棒是几个一呢?(8) 8个一是几?(8)

  再添2根小棒是几个一呢?(10)(板书:10个一)10个一是几?(10)

  谈话:以后遇到比10大的数,数数时通常够10根我们就把它捆成一捆,这样数数时就会看得更清楚。(现在老师把它捆成一捆)

  师:现在我想把这一捆小棒也放上去,但是它放不上去,怎么办呢?我就用这样的一捆来代替。数一数是不是10根?

  这一捆是几?它是几个十?

  (板书:一个十)

  这一捆和刚才的10根一样多吗?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读两遍,全班读。)

  2、学习11--19的摆法

  谈话:刚才我们摆了10根小棒,并且我们知道够10根就可以把它捆成一捆,用这样的一个十来表示。

  现在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看谁摆的又对又快,还能让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A:学生试着摆,教师巡视。

  B:两生上台摆。(看谁摆好了?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C:反馈,肯定,对比。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两种摆法,来看看他们摆的对吗?来数一数。

  他们摆的都对。

  那么,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小棒呢?)

  你能不能像他这样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再摆一摆呢?

  (表扬:他摆的真快?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大家把摆好的11根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吧。

  D:说组成。

  师:这一捆小棒代表几个十?一根代表几个一?他们合起来是几?

  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F:找两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说。

  那么再添1根呢,是多少呢?(12)

  你能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吗?

  13根怎么摆呢?

  你能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3吗?

  师:刚才我们摆了11,12,13,你喜欢十几?那么你喜欢十几你就摆出十几根吧!请你摆一摆!

  让学生说说自己摆的几?说说()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

  .........

  这位同学摆的19根,老师和你摆的一样,也是19根(屏幕出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教师小结:十几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

  看屏幕:

  19根再添一根是多少呢?(20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呢?

  学生发表想法。

  师: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了,我们就又可以把它捆成一捆,

  一捆小棒是一个十,现在两捆小棒是几个十?

  板书:2个十是20。

  学生读,全班读。

  刚才学习了认数和组成,下面来看屏幕。

  填一填: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2.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

  20里面有( )个十

  20里面有( )个一

  (二)学习读数。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数该怎么读呢?11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作就是把我们嘴里发出的读音,用汉字记录下来。

  一个十就读十,几个一就读几?

  11 14 16 20

  读作:十一 十四 十6 二十

  边写边教学生读法。

  师:学会了数的读法,请看屏幕:

  读一读,我是几号运动员?

  (三)学习数序

  过渡语:我们学习了认数、读数,那么这些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请看直尺图。

  缺少的数字你会填出来吗? 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

  1、按顺序读一读吧:按顺序从小到大读一读吧0-20 倒着读一读吧20-0

  ?按要求读数:七数到十三

  十七数到九

  2、回答问题:

  12后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13( )14 17( )15 ( ) 17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比18少1的数是(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老师领着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学到了10个一就是一个十;还学习了数的组成;学会了读数;又学习了20以内数的顺序。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数

  教师过渡语: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比如,我们数学课本上的页码就是用数字来表示的。下面来个找页码比赛吧?看看谁找的快!如果你找到就举起来让老师看。

  (一)找页码:

  屏幕出示:

  找出第12页

  找出第 8页

  找出第20页

  找出第17页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快!

  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1-20各数吧。

  屏幕展示:生活中的数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11-20的数吗?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是个学习上的有心人!老师很佩服你们!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机动题:

  主题图

  来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吧?你想数什么?好,来吧!

  出示图片:学生数过以后提出问题:

  11是由(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的?

  比15多1的数是几?比15少1的数是几?

  20前面的数是几?

  ( )个十和( )个一和起来是18.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2页内容及练习十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初步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9。

  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及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2= 5-3= 7-5= 2+2=

  3+4= 6-2= 7-4= 7-1=

  2.复习数的组成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0~7各数,大家还想学点别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9。(板书:8和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共有8个大字;有8棵树;有8朵花;有9只蝴蝶;有9盆花;一共有9个人。(数人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先数主题图上的学生人数,再和老师人数合起来,渗透加法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知道8+1=9)

  师:大家从图上看到了,这幅图都是和数字几和几有关的呢?

  学生答:8和9。

  分别出示8和9的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认一认。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在日常生活中与8和9有关的事物。

  (2)动手摆一摆,直观认识8和9。

  让学生拿出8个圆圈,9个三角形,分别摆成两行,引导学生比较8和9。

  2.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演示:在计数器上拨7颗算珠,当拨到第8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师: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让学生说出:7+1=8,7的后面是8,8的前面是7。

  同法教学9,让学生自己说出:8+1=9,8的后面是9,9的前面是8。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算珠,一边拨,一边说:7添上1是8,8添上1是9。

  (2)课件出示直尺图。

  老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数字作了些调整,留空并加上括号,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的前面是多少,8的后面是多少,7和9的中间是多少等。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出示9个小动物图,先让学生数一数,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然后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再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画上一顶小帽。

  师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5.教学写8和9。

  教师边示范边说,8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圆滑,无棱角,右上边不可以张着小嘴,9也是一笔写成的,上半部像个0,9的竖像1。写时上半部分和一竖要连起来。

  学生书写练习。

  6.学习8和9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8,8可以分成几和几。

  (2)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

  (3)启发提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请同学们拿出9个圆片摆一摆,说一说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一的1~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8和9这两个新朋友,说说你们又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课本情境图

  8朵花、8个字、8棵树

  9只蝴蝶、9个人、9盆花

  组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6或7的组成,会想到另外一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2. 难点:亲历6和7的有序组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5以内的组成,今天我们要学习6和7的组成,你们住备好了吗?(注备好了)

  师:小朋友们,在学习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学生回答:喜欢)

  请看今天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1、出示:慢羊羊、美羊羊、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

  问:小朋友们,你认识它们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齐数)

  你最喜欢谁呀? (学生回答)

  2、师:想知道老师喜欢哪只羊吗?(学生回答)老师喜欢的羊是从右数起第4只,从左边数起第3只。是谁呀?(没错,就是就是聪明伶俐的喜羊羊。) (请猜出来的小朋友带领大家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6的组成

  (1)师:今天羊村要举行运动会,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爱帮助人了,所以想请你们帮帮他们。如果我们要把这6只羊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你有几种分法?请拿出6根小棒来代替这6只羊分一分,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圆片或小棒)

  问: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一分呢?(请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磁铁)

  讨论有几种分法。

  学生回报,教师板书

  (2)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3、师:小朋友们,这就是6的分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这样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A、按顺序记;B、一组一组地记)

  小结:不管我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记,还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或者是一组一组地记,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就能记得全了。明白了吗?

  (4)拍手游戏

  师生一起玩巴掌,学猫叫的游戏,让拍手次数与学猫叫次数组成6

  ⑸课中休息操

  2、7的组成

  (1)师:同学看谁来了!(学生回答:灰太狼)灰太狼说:等等我!我也要参见养村运动会。

  师:刚刚有几只羊了(学生回答:6只)6添了1是几?(学生回答:7)

  师:现在有7只动物了要怎么样分成两组呢?请你拿出7根小棒分一分,和你同桌小声的说一说、在写一写,看那个组的写的最多。

  3、比一比

  试着记住6和7的组成。看谁记得快。

  三、游戏巩固

  2、猜数,黑板上贴6个磁铁,老师拿几个,看黑板上剩的,猜老师手上的磁铁。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2、填一填

  五、课后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帮助了喜羊羊它们,我们自己也学会了6和7的组成。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现在从小到大数一数,看看谁的声音最洪亮? 0-10

  从大到小数一数可以吗?10-0

  (声音非常洪亮!)

  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这么多物品你准备数什么呢?

  你们准备怎么数呢?从哪个方向开始数呢?(从上往下)

  师:可以,还可以从下往上数。

  我们数数时第一:要按顺序数,第二,要点着数,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来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吧?你想数什么?好,来吧!

  找几个同学来数一数!

  小结:图上的物品都比10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认数

  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怎样能准确知道有多少根小棒呢?(数一数)

  老师一边摆,你们一边数吧。(7根)

  7根小棒是几个一呢?(7) 7个一是几?(7)

  再添1根小棒是几个一呢?(8) 8个一是几?(8)

  再添2根小棒是几个一呢?(10)(板书:10个一)10个一是几?(10)

  谈话:以后遇到比10大的数,数数时通常够10根我们就把它捆成一捆,这样数数时就会看得更清楚。(现在老师把它捆成一捆)

  师:现在我想把这一捆小棒也放上去,但是它放不上去,怎么办呢?我就用这样的一捆来代替。数一数是不是10根?

  这一捆是几?它是几个十?

  (板书:一个十)

  这一捆和刚才的10根一样多吗?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读两遍,全班读。)

  2、学习11--19的摆法

  谈话:刚才我们摆了10根小棒,并且我们知道够10根就可以把它捆成一捆,用这样的一个十来表示。

  现在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看谁摆的又对又快,还能让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A:学生试着摆,教师巡视。

  B:两生上台摆。(看谁摆好了?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C:反馈,肯定,对比。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两种摆法,来看看他们摆的对吗?来数一数。

  他们摆的都对。

  那么,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小棒呢?)

  你能不能像他这样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再摆一摆呢?

  (表扬:他摆的真快?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大家把摆好的11根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吧。

  D:说组成。

  师:这一捆小棒代表几个十?一根代表几个一?他们合起来是几?

  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F:找两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说。

  那么再添1根呢,是多少呢?(12)

  你能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吗?

  13根怎么摆呢?

  你能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3吗?

  师:刚才我们摆了11,12,13,你喜欢十几?那么你喜欢十几你就摆出十几根吧!请你摆一摆!

  让学生说说自己摆的几?说说()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

  .........

  这位同学摆的19根,老师和你摆的一样,也是19根(屏幕出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教师小结:十几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

  看屏幕:

  19根再添一根是多少呢?(20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呢?

  学生发表想法。

  师: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了,我们就又可以把它捆成一捆,

  一捆小棒是一个十,现在两捆小棒是几个十?

  板书:2个十是20。

  学生读,全班读。

  刚才学习了认数和组成,下面来看屏幕。

  填一填: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2.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

  20里面有( )个十

  20里面有( )个一

  (二)学习读数。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数该怎么读呢?11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作就是把我们嘴里发出的读音,用汉字记录下来。

  一个十就读十,几个一就读几?

  11 14 16 20

  读作:十一 十四 十6 二十

  边写边教学生读法。

  师:学会了数的读法,请看屏幕:

  读一读,我是几号运动员?

  (三)学习数序

  过渡语:我们学习了认数、读数,那么这些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请看直尺图。

  缺少的数字你会填出来吗? 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

  1、按顺序读一读吧:按顺序从小到大读一读吧0-20 倒着读一读吧20-0

  ?按要求读数:七数到十三

  十七数到九

  2、回答问题:

  12后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13( )14 17( )15 ( ) 17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比18少1的数是(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老师领着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学到了10个一就是一个十;还学习了数的组成;学会了读数;又学习了20以内数的顺序。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数

  教师过渡语: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比如,我们数学课本上的页码就是用数字来表示的。下面来个找页码比赛吧?看看谁找的快!如果你找到就举起来让老师看。

  (一)找页码:

  屏幕出示:

  找出第12页

  找出第 8页

  找出第20页

  找出第17页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快!

  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1-20各数吧。

  屏幕展示:生活中的数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11-20的数吗?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是个学习上的有心人!老师很佩服你们!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机动题:

  主题图

  来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吧?你想数什么?好,来吧!

  出示图片:学生数过以后提出问题:

  11是由(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的?

  比15多1的数是几?比15少1的数是几?

  20前面的数是几?

  ( )个十和( )个一和起来是18.

  一年级语文上册11课项链教学反思评课稿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最终归宿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细读文本,恰当地选择好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结合《项链》一课的教学谈谈体会。

  《项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通过课文对大海的描述要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学习课文时有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美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朗读的部分要让孩子分层读课文,首先集体初读课文,读熟文中生字词,其次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大海之美。

  上课时要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一年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需要激发孩子想知道,想了解,想探索的欲望,在解读课文过程中分析字的笔顺结构等,从而更深的加强孩子在课堂上对生字词的记忆。当然,课无完美,本节课在末尾识字写字时,应让学生再观察笔画起笔落脚点,还应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更明确的指导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落实到位,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教材

  1、 教学内容:

  《2-6的乘法口诀》

  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

  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学期锐角和钝角教案,供大家参考。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

  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 )个锐角,( )个钝角,( )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评价目标2)

  钢笔长15( ) 长颈鹿高4( ) 小华身高120( ) 数学书长26( )

  四、活动应用 (评价目标2)

  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五、评价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米

  最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学习目标检测】

  1.最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作单位,它可以用( )表示。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做单位。

  (2)量篮球场的长,用( )做单位。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铅笔长18( ) 一棵大树高10( )

  一张床长2( ) 教室长10( ) 桌子高90( )

  4.小刚身高有多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臵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时间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首先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从而发现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钟面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的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这位朋友出了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呀?(钟表)那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时间)同学们认识时间么?有没有认真观察过时间啊?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时针和分针)

  (一)认识时针,分针

  (1)认识钟面

  ①要学会看时间,我们首先就要进一步了解钟面,(出示钟面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子

  师:确定是12个格子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动态展示)从12开始数,12到1是一个,1到2是一个.11到12总共12个格子。

  ②刚刚我们数格子的时候,有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每个格子中间还有一些小格子,你能数出每个大格中间有几个小格子么?

  学生:4个,5个

  师:到底是几个小格子呢?现在我们来数一数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子(课件动态展示:从12开始,数到数字1)学生一格一格的数出有5个小格子。

  师:那这12个大格里,都是有5个小格子么?现在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看,这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自由数,然后汇报)

  学生1:我一大格一大格的数,一共60个小格

  学生2:我小格小格的数,一共有60个小格

  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以及60个小格

  (2)认识时针

  师:钟面上有两根针,那哪根针是时针呢?(钟面上的短针)

  那现在移动时针,走一格是几时?(1时)两格呢?

  我们现在知道了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那我们看时间要看什么呀?(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那分针怎么办呢?

  (3)认识分针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在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也要看分针,只看其中的一根针是不全面的!

  刚刚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我们发现时针与大格有关,那小格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时针,分针

  师:对,小格与时针分针都有关系,认时间时,我们知道不仅要看时针,也要看分针,那小格究竟与什么针的关系最好呢?请同学们翻开书,从第90页找找答案。

  学生:小格与分针关系最好,书上说,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走2小格呢?走3小格是几分?走一大格呢?

  师: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是5分钟,现在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刻度3分别表示多少分?(课件展示书上第90页的钟面图)

  【游戏】同学们有没有试过1分钟到底有多久呢?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来看一看1分钟到底有多久。(课件一分钟倒计时,准备两个盒子和若干个乒乓球,然后把同学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来比赛,需要两名同学每次只能运一个,来比赛看看哪位同学在一分钟之内运的乒乓球多)

  (二)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时和分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教师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现在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学生:在12时

  师:在钟面学具上按顺时针方向边拨边读,再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时针和分针都在转动,分针转的快,时针转的慢

  师:他们同时转,分针现在走到哪了?(12:05)现在分针继续走,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现在走到了刻度6,是多少分?(30)那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1大格的一半)那也就是说:分针走30分,时针走了1时的一半,所以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

  师: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分针继续转,时针会怎么样?(同时转)那分针转到了刻度12,时针走到几?(1时)仔细思考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引导)

  学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时

  师:对的,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他们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一圈是()分(板书:1时,60分)那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板书:=)

  (三)会读会写时间

  1.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时间,那同学们会写会读么?(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图)看一看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啊?

  学生:4时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4时5分的呢?

  学生:时针指着4,分针指着1也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

  师:对了!我们说过看时间要看时针和分针,所以是4时5分,那怎么写出来表示呢?我们学过的两种方法同学们还记得么?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4时零5分),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针数不到10,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板书:4:05)

  2.那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一认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么?谁来说说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

  学生1:4时30分

  学生2:4时半

  师:真是太棒了,这里的时针已经过了4,而分针指在刻度6,所以就是4时30分,刚刚我们说过了30分也就是半小时,所以也可以说4时半。怎么写?

  学生:4:30

  3.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现在来看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我想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写写这个钟面的时刻。(学生上台写)

  我们来看看写对了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时针指在哪?(4和5的中间)时针看起来是指向5的呀,你怎么认为是4时呢?看起来是指向5时,但是呢还不到5时;分针指在哪里呢?(刻度9,也就是45分)那么也就是4时45分,这两位同学写对了么?我们在认时间的时候,当分针走过半时,时针会靠近下一个刻度,同学们要认真加以区分。

  4.教师具体指导三种代表性时间:第一幅图强调几时零几分的读写法;第二幅图强调半时的两种读法;第三幅图强调每当分针走过半时,时针会靠近下一个刻度,要认真加以区分。

  5. 总结方法:刚刚我们是怎么读出这些时间的,谁能用上先看再看来说一说

  小精灵也为小朋友们总结了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展示)

  【记忆游戏】老师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学生回答是几时几分

  老师说一个时间,指名学生拨动时针分针到相应刻度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看钟面认时间

  (课件出示:书上91页内容做一做)

  7:15 7:30 7:40 8:00

  7时15分 7时30分(7时半)7时40分 8时

  1:20 10:45 9:55 6:05

  1时20分 10时45分 9时55分 6时零5分

  2.表示作息时间

  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吃早餐,吃午饭,放学,睡觉大概是几时几分,并动手拨一拨

  早上 7:05吃早餐

  中午 12:00吃午饭

  下午4:10放学

  晚上8:45睡觉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真积极,表现非常好,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格,一圈共有六十格,时针转大格是一时,分针转小格是一分,一时共是六十分,六十分也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评课记录评课稿

  一、教材挖掘的深入

  对于教材的挖掘是非常深入的,小到一个词,大到全篇文章,比如她在这篇文章中,把握了一条纵线:葡萄在哪?葡萄的长势(这里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葡萄叶,一个是成熟的葡萄)为何这里的葡萄这么好?还有些葡萄怎么办?这条纵线完成了了解文章内容到情感的升华,这没有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我想这是做不到的。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

  1、在生字的处理上:在当时,没有先进的多媒体,窦桂梅老师运用画图的的方式去理解梯田,用对比和画图的方式理解茂密,用准备好的不一样颜色的葡萄区分颜色的不同,用对比和朗读的方式区分五光十色和五彩缤纷,不仅达到了对词语的理解,还对词语进行了扩展,对比我的课堂,愈发感觉我的才疏学浅。

  2、在扩展课外资料上:往往我们在课堂上扩展资料的时候,都是简单的插入一段小小的简介,而在这堂课上,将自己化身为维吾尔族的人,将知识告诉大家,并且和小朋友们进行玩的互动,既让孩子不觉得枯燥,有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进行了学习。

  3、重视个性化的朗读:在这点上,将自己化身为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感情进行范读,用这样的方式告知孩子可以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

  三、情感把握十分细腻

  在处理维吾尔族人的性格特点时,没有直接问孩子维吾尔族人的特点,而是提出为什么把葡萄种的这么好?通过这样一个浅显的问题把握人物的性格,从而总结出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聪明能干,进而以表演的方式问问孩子:你想对维吾尔族人说些什么?进而总结出真是个好地方!这个情感是双相的,既有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也有我们这些所谓的游人对这里的赞叹。

  《去年的树》评课稿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整篇童话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全文无华丽的词句,只用白描的手法叙事,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金老师的这节课条理清晰,主线十分明朗。整个课堂,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认识,有统揽全局的大气,也有精雕细刻的细腻。老师引领孩子们通过回旋品味、真情朗读、想象画面,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鲜活的童话世界,让他们领略了童话的至美与至善,获得了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精神的享受。而这一切,都源于金老师对文本的深挖细掘,多元解读。

  从金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我就收获这么多,真可谓: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

  下面重点谈一谈金老师多层次、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一、在字词间体味情感

  一堂课的呈现体现了一个老师一个阶段的教学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听了可能有一百种解读。 下面,我听了我校程老师讲的《去年的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读中感悟,程老师在开头用得很好,也情由心生,学生很容易进入当时友好的情谊之中收起了学生心里的共鸣。为此,也能体会当时鸟与大树的情感。体会小鸟的真情,当最后剩下树根,有何感想?这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护树的环何意识。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以及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让学生自已去猜想,说出对友谊的看法,以及自己是怎样对待友谊的,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在教学中,老师紧扣目标,突出重点。例如小鸟的三个问句:当它只见到树根时,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是鸟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在此,她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读想写有机结合,升华课文的主题。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祝老师先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的,孩子们了解到课文中的小鸟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朗读的感情基调。又如教学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老师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在读中感悟,

  整堂课中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又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这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又使听说读写得到很好的结合。

  去年的树评课稿第二篇:

  本文虽然浅显易懂,然而许多词句细细品味,却回味无穷:如天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这样的朋友吗?体味到鸟与树的真挚情谊。如两飞离别时的慢慢飞,边飞边回头,一飞一徘徊,体味到鸟的难受与难舍难分。而为相见时的飞,体味到鸟儿为实践诺言的坚定决心。再如两看从第一个看,解读出了鸟儿的大吃一惊、疑惑不解,甚至绝望伤感;第二个看,是一种不舍和理解,为树的归宿而难过悲伤。

  师生对文本的解读使静态的文本灵动起来,学生于平静之中见波澜,在平淡之处悟深意,倾听了文本发出的最细微最动人的声响。

  二、在空白点演绎画面

  本文大量的空白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新空间。金老师,拓展学生的想象,演绎丰富的画面,于是,几处精彩画面仍历历在目:①鸟儿与树幸福相处;②鸟依依不舍地飞去;③鸟儿焦急万分地寻找树;④鸟与树的真情告白。

  最为巧妙的是鸟与树的真情告白这个环节, 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一年之后,你满怀期待回来寻找自己的老朋友,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此处的留白真的太精彩了,我不禁要感叹作家的伟大,真的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每每读到这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然而年幼的学生能体会到小鸟复杂的心情吗?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鸟儿的那一双瞪大的眼睛中,实在蕴涵着太多太多的话语。这个画面是情感的爆发点,鸟与树互诉衷肠,再配上唯美的音乐,学生情动而辞发,将鸟与树的真挚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一个个用语言描述的精彩画面,给了孩子们一次难忘的情感经历,一份温暖的人文关怀,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

  三、在情感中涵养精神

  这篇文章的主旨,单单理解成鸟和树的真挚情谊,鸟实践诺言的决心,或者是环保,我觉得都有些许的狭隘。管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解读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解读出了对人性美的讴歌,解读出了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等等。在这种多元解读中,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得到发展,实现了和文本、作者间的心智交流、心灵碰撞,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境界学生不一定能达到,不一定能体味得这样深刻,这样挖掘是否拔苗助长。然而我想说得是:《去年的树》不是一个唯美的童话,读起来有淡淡的忧伤,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这个简单的故事种在儿童心灵深处,就算一下子读不懂,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结出执着、勇敢、敬意的果实。

  无论是我们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童话,而童话所放飞、所畅想、所追求的,永远比天空更广大,比天空更自由

  吹毛求疵,对于这节课,也留给了我几点思考:

  1、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语文课堂上浓浓的情是学生读出来的,而这种感情朗读需要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管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情境引读、静思默读等多种读书方式,去感悟了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教师的指导有很明显的层次,但学生的读却没有明显的变化,情感没有呈阶梯式上升。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需要我们平时下足功夫细细指导。

  2、本课最后的画面是鸟和灯火的凝视。老师光让学生说鸟对灯火的话,然后写树对鸟的话,这本是课堂最高潮,能将两者的内心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可是,分成两个阶段,我总感觉不够流畅,不够直白,只是自言自语。我想,如果在出示最后三段时就打开音乐,把两个环节合成一个环节鸟和灯火的直接对话,情感渲泄可能会更直接、更感人、更催人泪下。

  3、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这节课语文工具性的缺失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一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这浓浓的童话故事中,或悲伤,或感动,也是千言万语,难以道尽。童话的语言是美的,我们为何不抓住这些美来进行字词句的积累和训练呢?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景色之极致,工具共人文一色,意韵兼得,情文共振,则是语文教学理想之境界。要让语文课堂全面达于此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

  同时我个人也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这样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的王国,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实现心灵的成长。

  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各位语文老师,让我们共同创造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诗意的栖居地,让我们的语文如美丽的童话一般,永远芬芳在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  生拍(连续)

  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

  生:中间停顿一会儿

  师:试一下

  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 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 创设情境

  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

  生:.......

  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为什么是3倍呢?)

  (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重复一遍

  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中体验倍

  (1)细心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刚才我们根据情境搜集到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几根?(10根),贴好图片,结合刚才的学习,你能用学具袋里的图片摆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吗?

  请你摆一摆,在书上圈一圈,再和同位说一说

  谁来汇报?(到前面边摆边说)

  (2)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边听边板书: 胡萝卜⊙⊙ 2根

  白萝卜 ⊙⊙ ⊙⊙ ⊙⊙ ⊙⊙ ⊙⊙

  5个2根

  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同学之间说一说

  师:好,现在请你仔细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老师再放两根白萝卜)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白萝卜 ⊙⊙ ⊙⊙ ⊙⊙ ⊙⊙ ⊙⊙ ⊙⊙

  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怎么看出是6倍?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如果再增加2根白萝卜呢?

  生: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7倍

  师:如果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8倍,白萝卜的根数该怎样改变?

  再增加2根,那就是让白萝卜的根数是8个2根

  师:好,那我们继续,如果白萝卜的根数是50个2根呢?100个2根,1000个2根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白萝卜有几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师:如果白萝卜和胡萝卜同样多,我们就说胡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1倍)

  (二)、变化中深入理解倍

  师:真好!刚才同学们根据主题图我们知道了: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这时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红萝卜 ⊙⊙ ⊙⊙ ⊙⊙

  师: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根数的倍数关系有变化吗?变成了几倍呢?为什么?

  谁能摆一摆,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生:白板上摆一摆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红萝卜 ⊙⊙⊙ ⊙⊙⊙

  生: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说红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2倍)。

  师:我有点迷惑:同样是6根红萝卜没有变化,为什么最初是胡萝卜的3倍,现在又变成2倍呢?

  对比白板演示:胡萝卜 ⊙⊙ 胡萝卜 ⊙⊙⊙

  白萝卜 ⊙⊙ ⊙⊙ ⊙⊙ 白萝卜 ⊙⊙⊙ ⊙⊙⊙

  生:胡萝卜的根数变了,相应地倍数也就变了,所以看清跟谁比很重要。我们把作为标准进行比较的这个量称为标准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量称为比较量。

  第一副图的标准量是2根胡萝卜,红萝卜是3个2根,所以红萝卜是标准也就是胡萝卜的3倍(边说边圈)

  那第二幅图呢?

  生答:第二副图的标准量是3根胡萝卜,红萝卜是2个3根,所以红萝卜是标准也就是胡萝卜的2倍

  师:所以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变了

  同学们请看这题

  白板练习:(强调标准量是1个时,倍数是多少;标准量和比较量相同时,倍数的关系)

  我们这节课上的这么热闹,小动物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了!

  师:你能说出都有哪些动物吗?各有几只?能把其中的2种动物用倍数说话吗?

  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练习:

  书上50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两种物品成倍数关系?

  五、课后练习:本节课发的题单。

  结束语: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们这节课也接近了尾声,老师真舍不得你们,谁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倍数关系吗?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为你们得出色表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真高兴和大家一起又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今天我们从倍数关系的角度去观察并走进了数学世界,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可能是整数倍也可能不是整数倍,可能会有余数,也可能比1小,这种倍数关系将来我们会陆续学习小数和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还有更多的数学知识在等着大家。同学们,数学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数学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随时欢迎大家在数学的课堂中做思维的体操,谢谢大家![鼓掌]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10 15 20 ┉

  5 5 5 ┉

  ┉

  ┉

  间隔距离(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30 5

  50   10

  4 21

  1000 101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多长的时间?

  3、小明要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下图),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植树方案。(此题留待学生思考,为以后教学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做铺垫)

  四、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

  五、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

<

上一篇:原创《我们的少年时代》一个歌手撑起了整部剧
下一篇:霸王别姬讲的是什么故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