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213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 ?????????????????2023-02-13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3-02-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曹雪涛副主任会见澳门科技大学代表团

  2023-02-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月9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在京会见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谭广亨一行。

  曹雪涛听取澳门科技大学整合校内各医学单位设立医学部相关情况,并就澳门科技大学及医学部未来发展提出工作建议。他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愿一如既往积极支持澳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期待澳门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发挥澳门特色及国际化优势,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谭广亨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发展历程及医学部未来规划,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期待继续与内地对口机构密切交流学习,为祖国为澳门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委港澳台办、医政司、科教司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会见。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94/202302/73071184a7f546dca483688d01754475

  返回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召开病原微生物国家标准株评价与应用研讨会

  2023-02-1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302/t20230210_263694.html

  返回目录>>

  “用我们的知识和毅力把援外医疗事业做得更好”

  2023-0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全市疾控系统慢病防控工作回归再启航——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圆满完成2023年慢病工作培训

  2023-02-10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保障2023年全市疾控系统慢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抢时间早开工,于2023年2月9日举办全市2023年疾控系统慢病工作培训会,全力推进新一年度业务工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刘峰、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晓新参会并讲话,全市16区及经开区疾控中心主管领导、慢病科/所长及业务骨干共110余人全程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首先由北京市卫健委疾控处刘峰同志讲话,结合目前开展慢病防控工作的政策环境,刘峰对全市慢病防控工作提出三点要求,要充分认识压力和挑战,把握住当前发展机遇,加紧推进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和健康北京2030规划;要发挥好专业机构和队伍的优势作用,加强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纵向协同衔接;针对2023年慢病防控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务必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随后,北京市疾控中心贺晓新副主任对各区同仁3年抗疫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全市慢病工作进行了指示。贺主任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慢病防控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未来必将大有可为;同时,对慢病防控的工作框架和工作模式提出了设想,希望与会同仁融合市区两级工作经验、借鉴兄弟省市优秀成果,对现有工作进行梳理,着力优化并探索北京慢病防控新机制。

  董忠所长从队伍建设到工作推进对未来的慢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要放开视野,打开思路,加强队伍的稳定和素质建设;加强示范区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力保障2023年度重点工作的完成,最后,董忠所长以“回归、奋进!”为题激励大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崭新阶段的慢病防控工作中。随后,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多位同志分别对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基于RE-AIM框架对自我管理和同伴支持工作效果评估、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等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培训,并强调了工作重点和时间安排。

  2023年慢病工作培训会圆满结束,各区将进一步梳理工作内容、明确工作任务,扎实而稳健地投入到2023年度慢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为全市慢病防控工作再创辉煌。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article/75259/2023/2/1676011957690.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新冠病毒进化研究有了新视角

  2023-02-13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和瑞士科学家在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提交论文称,他们利用已经公开的数百万个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其进化情况开展了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为了存活必须处于特定状态且能耐受变化的基因位点。这一发现有助科学家开发出靶向新冠病毒某些蛋白的新型药物。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生长情况,他们有可能识别出一些对病毒生长有利的病毒核糖核酸(RNA)单个碱基字母的突变。这些碱基字母与构成病毒基因主干的四个碱基有关,但这些单字母突变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突变的一小部分。

  新冠病毒每个RNA单字母可能平均突变了15000次。数以百万计新冠病毒测序样本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评估这些自然实验结果的方法。

  在最新研究中,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数百万个已公开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首先统计了已知所有单字母突变均为中性的位点发生突变的频率,因为这不会导致蛋白质序列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得到的结果会指出在不影响病毒适应性的情况下,任何位点发生突变的频率。然后,他们将每个位点观察到的突变数量与预期数量进行比较,并将结果映射到新冠病毒所有蛋白上,以揭示病毒要生存并传播,哪些位点必须处于特定状态,哪些位点可以耐受变化。

  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靶向新冠病毒某些蛋白的新型药物,这些蛋白通常不易通过变异来逃避现有药物的攻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3/c14739-32622561.html

  返回目录>>

  郝海平委员:用创新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2023-02-13 ???科技日报

  如何探索有组织科研创新模式,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如何优化学院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布局?如何深化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深造率……2月9日,站在中国药科大学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交流会现场,该校校长郝海平向师生们抛出学校今年14个攻坚克难专项行动的思路。

  “我们要一起携手,共闯深水区、无人区,拿出‘看得见、说得出、师生认’的亮点成果,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这是郝海平履新校长一职半年多后,试图带领这所药学高等学府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也是他当选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建言献策的思索方向。

  “建议国家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加大力度推行有组织的科研,集聚全国力量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组建学科交叉的国家级科学中心,建立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联动、长期稳定支持的机制,同时激励社会资本在早期介入,促进更多原创新药的产生。”今年,郝海平计划将“开展有组织科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

  在约20年的科研时光里,郝海平只做了一件事:弄清药物和代谢物在体内如何发挥作用,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为新药研发开辟蓝海。接受记者采访前,他还在与团队探讨,如何针对新冠等病毒感染,筛选广谱抗病毒药物,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在药学领域的长期耕耘,让他对制约药学发展的瓶颈越发关注。在深入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调研后,他发现药学相关基础研究的布局比较分散,科学问题不够聚焦,研究的问题部分不是“真问题”,成果大多是以发表论文为终点。

  “现在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是拼盘式的,大家各干各的。各部委、各省市也都有自己的研发计划,量大而分散。”在郝海平看来,尽管这种科技资源分配体系的覆盖面广、受益人群多,但也会让科研人员疲于应对,不利于整合创新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如果能自上而下地梳理出每个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和迫切的社会需求,集中国家的人财物,给予足够长的时间联合攻关,将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也能保持科研人员的定力,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长期专注于一个研究项目,不必再为申请项目、填各种表格、走流程耗费精力。”郝海平说。

  如何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还需要迈过另一道坎。郝海平在调研医药企业时发现,很多看起来不乏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市场面前缺乏吸引力。

  “不少制药企业对药物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心存畏惧,如果短期看不到收益,他们是不愿意投入资金研发。药企更愿意选择研发风险低的药物,毕竟,跟踪创新的成本低、风险低。”郝海平建议,在一些还不被市场看好但国家有重大需求的研究领域,可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填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中间空白地带,从而加速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带动企业和资本跟进。

  “人类要攻克各种疑难杂症,就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不断集成人类的科学智慧,通过各种新药的发明创造,提升全人类的健康,这是药学人责无旁贷的使命。”郝海平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3/c14739-32622557.html

  返回目录>>

  Molecular Cancer:科学家最新揭示了由环状RNA ZKSCAN1编码的

  一种新多肽可以有效抑制肝癌

  2023-02-11 ???生物谷

  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病例的75%-85%,在人类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因此存活率很低。与此同时,治疗肝癌的方法也是有限的。索拉非尼是治疗肝癌10年来唯一的一线治疗药物,因为它可以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

  在过去的几年里,外科手术方法和系统的药物治疗已经开发出来。例如,舒尼替尼和布列凡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批准作为索拉非尼的补充药物。然而,肝癌患者的总体存活率仍然很低,肝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早期诊断标记物和基于机制的治疗方法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polypeptide encoded by the circular RNA ZKSCAN1 suppresses HCC via degradation of mTOR”的文章,该研究结果表明,一种新的由CircZKSCAN1编码的多肽在PI3K/AKT/mTOR通路上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并通过mTOR的泛素化而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这些发现表明,CircZKSaa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HSA_CIRC_0001727(CircZKSCAN1)是一种通过海绵吞噬microRNA而与肿瘤相关的CircRNA。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CircZKSCAN1在肝脏中编码一种分泌肽(CircZKSaa)。本研究旨在阐明CircZKSaa在肝细胞癌进展调控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研究者对CircRNA图谱数据(RNA-seq数据GSE143233和GSE140202)进行了重新分析,并选择CircZKSCAN1进行进一步研究。质谱学、多聚体分离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等一系列实验表明,CircZKSCAN1编码CircZKSaa。

  研究者通过对CircZKSaa裸鼠体内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成瘤性的检测,探讨CircZKSaa的功能。从机制上讲,通过免疫沉淀分析、质谱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证实了肝癌组织中CircZKSaa和mTOR之间的关系。

  受体工作特性(ROC)分析表明,CircZKSCAN1编码的分泌肽CircZKSaa可能是肝细胞癌组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者发现CircZKSaa抑制了肝癌的进展,并使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增敏。

  从机制上讲,研究者发现CircZKSCAN1在肝癌中对microRNA的海绵作用很弱,而CircZKSaa的过表达促进了FBXW7与哺乳动物靶标雷帕霉素(MTOR)的相互作用,促进了mTOR的泛素化,从而抑制了PI3K/AKT/mTOR通路。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在索拉非尼处理的肝癌细胞中cicZKSCAN1的高表达受QKI-5的调控。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CircZKSCAN1编码了一种新的多肽-CircZKSaa,该多肽在索拉非尼处理后被QKI-5上调,从而增加了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过表达CircZKSaa通过FBXW7介导的mTOR降解抑制肝癌细胞系的增殖。综上所述,CircZKSaa可能作为一种可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用于肝癌的治疗。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33ee59021d4.html

  返回目录>>

  欧盟批准「非奈利酮」扩展适应症,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

  慢性肾脏病的更广泛人群

  2023-02-10 ???拜耳

  2023年2月10日,拜耳宣布欧盟委员会批准扩展可申达?(非奈利酮片)在欧盟的说明书,以包括III期FIGARO-DKD研究的心血管获益结果。该研究表明,非奈利酮降低了1-4期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非奈利酮(10mg或20mg)是一种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其适应症已扩展涵盖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目前适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伴白蛋白尿)成人患者。

  关键性的III期FIGARO-DKD研究结果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FIGARO-DKD研究在大约7400名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考察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在标准疗法基础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IGARO-DKD研究的正向数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成年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哥本哈根Steno糖尿病中心并发症研究负责人Peter Rossing教授说:“慢性肾脏病患者面临心血管事件增加风险。由于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无声无息,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由医生定期监测肾脏病的早期迹象,一旦确诊就应该进行全面治疗,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与慢性肾脏病进展和心血管损伤相关,可能是由代谢、血液动力学或炎症和纤维化因素驱动。非奈利酮选择性地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阻止其过度激活的有害影响,提供了另一种可选作用通路。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首席医学官Michael Devoy博士说:“即使血糖和血压控制得很好,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病进展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很高。非奈利酮解决了其他疗法无法解决的一个跟疾病进展相关的关键因素,并为医生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途径,保护患者免受进一步的肾脏损害和发生心血管事件。鉴于关键的III期临床研究证明非奈利酮对各种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均有益处,本次适应症扩展支持该药也适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

  基于FIDELIO-DKD III期研究的正向结果,非奈利酮于2023年2月由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3期和4期,伴白蛋白尿)。此次欧盟批准扩展适应症是基于在13000多名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开展的III期FIDELIO-DKD和FIGARO-DKD研究。

  关于可申达?(非奈利酮片)

  可申达?(非奈利酮片)是一种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可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造成的有害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被认为会通过靶器官的炎症和纤维化而导致慢性肾病进展和心血管受损。

  基于FIDELIO-DKD III期研究的正向结果,非奈利酮于2021年7月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2022年2月在欧盟获批,2022年6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2022年9月,拜耳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非奈利酮更新说明书,纳入FIGARO-DKD III期研究中的心血管获益结果。2023年2月,根据FIGARO-DKD III期研究结果,非奈利酮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扩展说明书,纳入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患者群体。基于FIDELIO-DKD和FIGARO-DKD这两项关键性III期研究的正向结果,非奈利酮于2022年3月获得了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的批准。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已经批准或正在审评该药的上市申请。

  非奈利酮的 III 期研究计划FINEOVATE目前包括5个具体项目,分别是FIDELIO-DKD、FIGARO-DKD、FINEARTS-HF、FIND-CKD和FIONA,还包括CONFIDENCE II期研究。

  非奈利酮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III期临床项目纳入了全球13,000多名患者,该项目包括两个研究FIDELIO-DKD和FIGARO-DKD,旨在评价在接受标准治疗基础上,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相比在肾脏和心血管方面的获益。

  预先设定的汇总分析FIDELITY(包括FIDELIO-DKD和FIGARO-DKD)在各种疾病程度的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考察非奈利酮在降低慢性肾脏病进展以及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深入了解患者所处的慢性肾脏病阶段[基于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基线风险类别]和非奈利酮对心血管复合终点和肾脏病特定终点影响之间的关系。

  关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病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致死性疾病,病情进展隐秘且不可预测,很多症状一旦发现就已经处于晚期。慢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肾病。即使按照指南进行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也处于慢性肾病进展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中。据估计,慢性肾病大约影响全球超过1. 9亿2型糖尿病患者。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存活。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是单独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3倍。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d08e5913567.html

  返回目录>>

  《自然》:刷新认知!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中的微生物不是随机分布的,

  而是高度组织化的

  2023-02-10 ???奇点糕

  肿瘤微生物组,仍在持续引发着人们的关注!

  近日,由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Christopher D. Johnston和Susan Bullman领衔的团队,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发挥的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对口腔鳞癌(OSCC)和结直肠癌(CRC)样本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这些微生物在肿瘤组织内并非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呈现出高度组织化结构。进一步研究也表明,这些组织化分布的微生物与肿瘤侵袭以及免疫抑制密切相关,这为将来可能的药物研发与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微生物空间分布与肿瘤发展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我们对肿瘤微生物组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自然》上[1]。

  肿瘤不单单由肿瘤细胞组成,在肿瘤内部及肿瘤周围,存在着大量非肿瘤细胞及组织,它们共同组成了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

  在TME中,包括细菌、真菌等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组成了肿瘤微生物组。此前的研究已经在至少33种主要的癌症类型中观察到了微生物群落的存在[2],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免疫逃逸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3]。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们首先对来自11名CRC患者的44块组织(每名患者4块组织)进行了16S rRNA测序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4名肿瘤患者的样本有着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组成,而剩余的大多数患者(7人)的样本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微生物组成异质性。这也表明,这些患者肿瘤中微生物的分布存在着空间异质性。

  在此前的研究中,受限于研究技术,人们对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产生的实际影响一直未能有深入了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方法上的改良。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RNA scope-FISH的技术,从原理上讲,该技术利用上述测序分析识别出的微生物特征性转录本序列作为特定微生物的分子标识符(UMI),随后通过设计互补的荧光探针,就可以实现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及其载量的简单量化。

  不同OSCC肿瘤中细菌种属的数量从1种到42种不等(中位数为8),主要优势菌属为小单孢菌(Parvimonas)、不解糖嗜胨菌(Peptoniphilus)以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不同CRC肿瘤中的细菌种属数量则从1种到31种不等(中位数为2),主要优势菌属为梭杆菌属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

  另外,不同种属的细菌在肿瘤组织中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共定位,这也说明TME中的不同微生物之间可能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接下来,为了确定这些呈高度组织化分布的细菌对TME的功能是否有实际作用,研究人员又用到了一种叫做GeoMx DSP的技术,该技术可通过抗原-抗体结合以及寡核苷酸测序分析实现多靶点的空间原位共分析。

  在这里,研究人员使用CD45等蛋白作为肿瘤TME中免疫细胞的识别靶标,使用PanCK、SMA等作为上皮细胞的识别靶标。通过对相同肿瘤中有细菌(Bac+)和无细菌(Bac-)区域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Bac+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特征,例如,CD4和CD8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免疫抑制分子如CTLA-4、ARG1以及CD66b则发生了显著富集。

  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对于TME的影响与其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进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又从细菌与细胞间相互作用方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RNA scope FISH的结果表明,细菌可能粘附于细胞的表面,也可能进入到细胞内部,这种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影响。

  另外,他们还应用了INVADE-seq来分析细菌对宿主细胞转录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细胞常常会与不同种属的细菌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梭杆菌与密螺旋体常常与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v1细胞簇相关。

  另外,分析结果还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宿主细胞转录组的变化。例如,上皮细胞簇3被鉴定为癌细胞群,在被细菌感染后,该类细胞中EMT、缺氧以及干扰素响应等,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均发生了上调。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对细菌引发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进行了探究,在这里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一种叫做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的口腔细菌上。

  上面的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不仅与ORCC这样的口腔肿瘤相关,与CRC这样的胃肠道肿瘤也有着密切联系,因而研究人员猜想这种细菌可能对TME免疫特征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

  具体实验中,通过3D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分别构建了受到(F. nucleatum+)和未受到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感染的CRC细胞球状体,再将这些球状体嵌入到均匀分布有中性粒细胞的基质中进行共培养。通过活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持续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在含有具核梭杆菌的CRC球状体中,中性粒细胞的移动速度较低,且容易形成簇状结构。

  此前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对于肿瘤微环境的塑造有着多方面的作用[4]。

  一方面,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分泌趋化因子如CCL2、CCL17等来招募调节性T细胞(Treg),而Treg又可以通过抑制其它炎性T细胞(如CD8+T细胞)群来促进肿瘤生长。

  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也能通过向T细胞呈递抗原,刺激适应性免疫反应和IFN-γ的生产来抑制肿瘤生长。

  总之,联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具核梭杆菌可能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运动模式,进而对肿瘤局部微环境的特征产生影响。

  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含有具核梭杆菌的CRC球状体边缘常常会以单细胞形式发生脱落,脱落下来的单细胞会带着具核梭杆菌向基质中迁移,而不含有具核梭杆菌的CRC球状体则往往不会有单细胞脱落,而是以整体的形式缓慢向周围基质入侵。这表明,具核梭杆菌的存在不仅加速了癌细胞的侵袭,也改变了受感染细胞的运动模式。

  转录组分析表明,这种改变主要与负责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转移以及细胞粘附的信号通路的上调以及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和p53信号通路的下调相关。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应用空间转录组学等先进的分析技术,对两种肿瘤类型中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明。其中,对具核梭杆菌这种口腔细菌促癌作用的深入探索也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癌症的认识。

  希望将来针对更多癌种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肿瘤微生物组,以及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癌症治疗靶点。

  返回目录>>

  贺建奎和他的DMD研究会走向何方?

  2023-02-13 ???科技日报

  2月11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过去近5年,贺建奎出现在“生物技术治理共同体研讨会——回望未来:CRISPR与社会价值”学术会议线下会场。他在报告中提起自己最近在做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编辑治疗药物研发,声称将募集5000万慈善捐款进行DMD基因编辑研究,会有伦理委员会的指导。

  这次会议是中英美学者自2021年组织的“生物技术治理共同体”(BioGovernance Commons)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由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办。据了解,约85人参加了会议,参会者来自13个国家。

  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后,聊天框就不断出现对贺建奎的提问,问题主要关于生物技术伦理和DMD研究。

  “贺博士,你对于法律禁止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有何评价?”

  “贺博士,我们想听到比科学更多的东西。在你开始新研究前,会考虑什么议题?当发现研究可能面临伦理问题时,你会寻求谁的帮助?”

  “贺博士,你有潜在考虑未来尝试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吗?你对于各种伦理问题有何理解,你对前景有何预估?”

  ……

  贺建奎说:“请发邮件。”对于所有抛向他的问题,他并不愿意作公开直接回应。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遗传学家罗宾·洛弗尔-贝吉(Robin Lovell-Badge)离开会议前对主持人和嘉宾说:我必须离开了,非常遗憾我们没能从贺建奎那里得到任何回答。

  会议主办方向记者展示了给贺建奎的会议邀请信。信中写道:关于中国的生命伦理共同体和科学共同体如何建立更好工作联系、全球政策和科学对话如何帮助公众建立对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自信和信任,我们希望展开开放并坦诚的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瑞鹏告诉记者,相比会议邀请函中请贺建奎分享的内容,“他完全讲了另一套。”

  “2个小时的会议,我们给了他40分钟时间,一个非常充分的时间去聊他对科研伦理的思考,但他只说了25分钟,讲了最为基本的科普的知识,很轻描淡写地讲了他的一些想法。”会议主办方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任张悦悦会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如果他不谈过去,至少应该谈谈现在和未来。特别是DMD要进入临床试验,他总要有一些关于科研伦理方面的思考吧?如果没有,那对于患者的诚意是有欠缺的,科研计划是有偏颇的。”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曹薇薇在会议讨论环节中提出:“在过去,不可否认,贺博士触犯了法律也没有通过伦理审查。当下的科学环境,我们需要合作,参与到国际规则当中去。如果您的实验室想要可持续发展,您如何应对现在国内外都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伦理审查呢?”

  这依旧是会议中没有得到回音的一个问题。

  其他三位报告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世辉,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苏莉、谢尚县,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育经验,提到要加强生命伦理交流、宣传和安全教育。

  记者会后向贺建奎发邮件询问不愿回答的考虑,以及对科研伦理问题的思考。他让记者联系其负责媒体对接的合伙人。

  雷瑞鹏在会议讨论阶段介绍了我国自2019年以来在科技伦理治理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建设,以及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伦理和治理问题的重要学术讨论及成果。会议结束前,她以自己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为例,介绍了“框架”一词的内在含义。“框”意味着约束和规范,“架”意味着支撑和依托。她强调,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稳致远是比弯道超车更睿智的新兴科技发展路径。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MgYDPpno

  返回目录>>

  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2023-02-13 ???科技日报

  I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损伤所致,至今无法治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及合作团队近期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两篇论文,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中证明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媒体解读认为:这种新疗法未来有望治愈I型糖尿病。

  2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对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进行了专访,解读这项未来可能治愈I型糖尿病研究的始末。

  全新方式制作“种子细胞”

  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技术——iPS技术。通过转基因过表达转录因子的方式,iPS技术能够逆转人成体细胞分化的命运,将其被重新塑造为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关键“种子细胞”,如果人们能够像“农业制种”一样获得这种“种子细胞”,将解决再生医学面临的细胞来源问题。

  邓宏魁团队很早就开始探索获得“种子细胞”的路径与诺奖成果不同。他们在科研探索时选择了“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利用化学小分子将人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在获取“种子细胞”的攀登中,为什么转录因子诱导法是“南坡”而小分子诱导法是“北坡”呢?

  世界上的小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而转录因子的组合则少很多。诱导用小分子的寻找堪比大海捞针,最开始的几年间,邓宏魁教授团队一直在上万种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进行尝试。

  他的想法来自大自然:“蝾螈、蚯蚓这些低等动物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它们细胞命运的改变来自外源刺激,小分子诱导是模拟外源刺激改变细胞命运的自然路径。所以我们认为小分子诱导法会是比‘转录因子诱导法’更好的途径。”小分子的优点显而易见,稳定、简单、自由穿透细胞,这些是一项基础研究最终得以落地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科研目标是建立一个将来能真正应用的、效果更好的、全新的方法。”邓宏魁说。

  2022年,邓宏魁研究组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安全、简单、易于调控和标准化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技术,“种子细胞”的“制种”技术实现了操作的简便灵活以及调控的可逆可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

  利用新的种子细胞,完成“仿真”治疗

  要完成I型糖尿病的整个治疗,需要三个关键步骤:一是“种子细胞”制备,二是把它分化成胰岛细胞,三是将胰岛细胞供给患者。

  20个春秋以来,邓宏魁研究组对基础研究的坚持和续接,让团队在整个流程的三个阶段都实现了原创性突破。

  在博士攻读期间,邓宏魁便开始研究I型糖尿病,他回忆:“当时试图弄清楚为什么人体免疫系统会异常攻击自身的胰岛细胞,尽管没有完全的答案,但临床的迫切需求促使我要寻找治愈它的办法。”

  2005年,邓宏魁研究组率先采用模拟胰腺体内发育分步定向诱导分化的策略,并于2007年初步建立了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腺β细胞的技术方案,为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

  在长期努力下,研究者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接下来要做的是高效地将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联合天津医科大学沈中阳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教授等团队对这一难题开展了多年的合作研究。”邓宏魁说。

  医学领域里胰岛移植的传统方法是将捐献胰岛细胞植入患者肝脏,研究者只需按照现有疗法把捐献细胞替换为分化得到的胰岛细胞。但是,“植入肝脏后的胰岛细胞会因为即刻性炎症反应而大量死亡。”邓宏魁说。

  科研是为了寻找能真正应用的、效果更好的方法!这个信念让邓宏魁团队决定尝试新的移植策略。

  团队最终找到了更佳的移植部位——腹直肌前鞘,使得手术更安全、易行,没有出血和凝血风险。不只如此,新方案可支持移植细胞早期存活和功能长期维持。数据还表明新方法下的胰岛素标志物分泌水平提升5倍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患者需要植入的外源细胞更少,安全性更高。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上的成功并没有让研究的“征途”告一段落。“未来还要解决免疫排异的问题,比如对种子细胞进行修饰后,避免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细胞产生排异反应。”邓宏魁说,这样患者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明显的排异反应。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3/c14739-32622564.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平急转换

  2023-02-13 ???光明日报

  当前,农村地区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如何在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的同时,继续做好农村重点人群包保联系?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前段时期,包保联系服务农村的老幼病残孕等五类重点人群,起到了“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的关口前移作用。接下来,要持续推进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责任落实,指导各地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做好平急转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抓好农村五类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生产生活服务等工作。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组建以来,我们会同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送了一些急缺的诊疗仪器和药品。”毛德智指出,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下一步将按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都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统一部署,一体推进,尽快补齐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薄弱的短板。

  毛德智介绍,春节过后,包保联系服务重点人群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会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各地要动态掌握优化包保联系的服务机制,把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等包保联系服务的工作做细做实,让重点人群真正能够‘见医、见药、见干部’,能够得到及时帮助。”

  针对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等公共卫生服务难度较大的地方,毛德智表示,将继续指导各地持续做好“三区一岛”的疫情监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推动各地将防疫药品和医疗物资继续向“三区一岛”倾斜,适度提高医疗物资储备的富余量。

  “我们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包保联系服务的方式。比如湖北五峰县针对山区的特点,开展邻里互助式的包保联系服务,做到了‘早看炊烟午看门、晚看灯火多关心’,这个做法务实管用。”毛德智解释,“早看炊烟”就是早上看看邻里之间特别是独居的老人家里有没有生火做饭,“午看门”就是看看中午有没有开门,家里人有没有活动,“晚看灯火”就是晚上的时候看看家里有没有亮灯等情况,这是当地比较务实管用的一些做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3/c14739-32622573.html

  返回目录>>

  “阳康”后如何科学运动?专家来支招

  2023-02-12 ???人民网

  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先选择步行,强度在基础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次,不要觉得累就可以了,一般是十分钟到半小时,量力而行。

  适度合理的运动是提升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阳康”后不少人心有疑虑,转阴后是否可以恢复运动?如何锻炼比较好?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沈玉芹分享相关知识。

  沈玉芹表示,感染新冠康复后,有的人担心运动会引起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直小心翼翼避免运动。其实不然,新冠之后,可以做一些合理的运动。

  为什么“阳康”之后,会心跳加速、出汗?沈玉芹表示,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了影响,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如果“阳康”之后一直躺着不动,反而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非常不利,而且可能会导致血栓增加或肌肉无力。所以,我们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运动。

  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呢?沈玉芹说,首先,不要让自己觉得累。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先选择步行,比如有氧运动,强度可以在基础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次,不要觉得累就可以了,一般是十分钟到半小时,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比如爬山,跑步,打球等。

  “此外,呼吸训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比如缩重呼吸和腹式呼吸,还有借助于其他器械的一些呼吸,不仅能增加改善肺通气,还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沈玉芹说。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212/22/HTDLNS4800388051.html

  返回目录>>

  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2023-0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返回目录>>

  甘肃出台办法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

  2023-0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返回目录>>

  河北取消京津“异地就医备案”观察

  2023-02-11 ???新华社

  因血液疾病导致左腿严重病变,河北邢台市民李秀格老人半年内已经三赴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每次就医之前,她的女儿都会花近半小时进行异地就医网上备案。让她们高兴的是,从2月10日起,去北京看病不用再备案了。

  2月10日起,河北省实施医保新规,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这意味着,河北参保人员在京津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可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免备案直接结算。过去,如果河北参保人员到异地就医不备案,要全额垫付医疗费用,不备案产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不能报销。

  记者了解到,我国实施异地就医备案制度初期,参保人员不仅需提供医院转诊手续以及个人暂住证和工作证等材料,而且必须到医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备案手续。2019年,河北探索实施“零跑腿、不见面”的异地就医网上备案,取消一切不必要证明材料,参保人员仅凭社保卡、身份证即可在网上自主备案,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2021年,河北提出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而今年取消京津就医备案手续,河北参保人员京津冀就医“无异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实施“免备案”后,河北参保人员可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京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治疗并直接结算。记者从河北省医保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底,北京、天津分别有760家、436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业务,3228家北京医疗机构和1143家天津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可直接结算。

  李秀格老人2月底要去北京进行第四次治疗,让她期待的是,到时不仅报销费用有望提高,而且,由于河北将对异地就医人员执行就医地医保目录,老人治病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药品种类、医疗项目也更多了。

  “过去,河北对转诊转院等临时外出人员异地就医,一般降低10%报销比例。”河北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郑东花说,2月10日起,河北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参保人员在京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将可享受河北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待遇。

  此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门诊慢特病从2022年开始试点实施免备案直接结算。长住天津的河北省临城县石城乡村民米爱华已切实享受到便利。米爱华是一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周需要做一次透析,“1月19日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做透析花了460元,直接报销了318.78元。这样直接报销实在太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免备案”落地实施,河北各市医保部门已发布相关落地实施文件,明确待遇调整政策,并将信息系统中关于放开备案限制和调整待遇政策等功能调试到位。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逐步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不断推进。2022年7月发布的《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三地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探索取消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门诊备案手续,推进部分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和同事同标,优化管理服务。

  “河北实施京津就医免备案制度,将可以更好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京津冀三地群众异地工作、养老和就医提供更大便利。”河北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喜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1/c14739-32621843.html

  返回目录>>

  相关病例激增!中疾控:近期注意该病毒

  2023-02-13 ???光明网

  近期,全国新冠感染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专家提醒,冬春季节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除了新冠病毒,一些其他病原体也会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如流感病毒及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要做好防治。

  近日,HRSV病毒引起全球关注,相关儿童病例在欧美国家激增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疾病防治知识问答,介绍HRSV病毒有关权威知识。

  什么是HRSV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健康传播中心公布信息显示,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H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H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

  HRSV感染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对于儿童来说,要关注来自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冲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HRSV,但H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HRSV病毒如何传播?

  在传播途径方面,有症状的HRSV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播病毒,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一是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

  二是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感染HRSV后引起重症的几率高吗?

  哪些人群更易引起重症?

  首先要注意,感染过HRSV也不能形成永久免疫,之后还可能多次感染。 它是婴幼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全球每年约有3310万例5岁以下儿童H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发病例,其中约10%需要住院治疗,约2%-5%住院患儿死亡。低龄儿童以及60岁以上老人感染后更易发生重症。

  感染HRSV后出现哪些症状需立即就医?

  HRSV感染后除了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如:心血管系统受累可以出现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中枢呼吸暂停、癫痫、脑炎等;另外,极少数病例可出现低体温、皮疹、血小板减少和结膜炎等。

  宝宝如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加快,咳嗽、喘息,并伴有烦躁不安或喂养困难,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感染HRSV之后如何治疗?

  可在家自行用药吗?、

  儿童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等,这个时期是可以在家观察的,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退热药物、感冒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如果小朋友出现下呼吸道症状或者其他严重表现,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发热>3天、咳嗽加重、喘息,甚至面色难看、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喂养困难、惊厥等 ,需要及时就医、不可在家治疗。

  HRSV病毒在我国流行情况如何?

  我国为全球HRSV流行高发国家之一。 研究显示,2009-2019年间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构成中:流感病毒,HRSV和人鼻病毒是在全人群中检出率位居前三的病毒性病原体,构成比分别为28.5%,16.8%和16.7%;而在儿童中, HRSV是病毒性病原体中检出最高的病毒,检出率达25.7%,远高于流感(14.2%);在学龄期儿童(8.1%)以及成人(4.5%)中检出率逐渐下降;在老年人中检出率稍有所上升(7.4%)。

  如何预防HRSV感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表示,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要注意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N1nIKd7h

  返回目录>>

  国外推进适老化改造一瞥

  2023-0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返回目录>>

  美国本次流感季有100多名儿童死亡 是上一次两倍多

  2023-02-13 ???海外网

  海外网2月13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2月10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本次流感季共报告106例儿童流感死亡病例,是上一次流感季的两倍多。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儿童死亡率最高的一次流感季。大多数死亡的儿童都没有接种疫苗。

  报道称,此前的两次流感季,由于美国社会采取了戴口罩和隔离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减缓了流感病毒的传播。而本次流感季提前到来,加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导致不如前两次流感季温和。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N2K8y5NB

  返回目录>>

  美医学杂志报告:长期空气污染,增加人们患抑郁症风险

  2023-02-1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空气污染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还会影响心理健康。《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篇最新研究报告表明,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下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会更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美国医保系统中2005年至2016年、890多万参保人员的健康数据以及所处地区环境状况,得出了以上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污染,这三种污染物即便浓度较低,也会增加人们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上述研究报告联合作者、哈佛大学研究员邱新业(音译)表示,这说明空气污染物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安全阈值,必须努力消除空气污染或尽可能降低污染。邱新业还表示,气候变暖会加剧臭氧污染,而研究显示,臭氧污染对人们罹患抑郁症的影响要大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污染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分析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同时面临社会压力与恶劣空气环境有关。此外,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长期暴露于二氧化氮污染中,老年后患抑郁症的几率会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脆弱,容易受空气污染影响,而且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危害更严重。抑郁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此前有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诱发炎症,造成身体细胞损伤。还有研究表明,一些空气污染物可能导致机体释放有害物质,破坏人体的“血脑屏障”机制。“血脑屏障”机制遭破坏后,有害物质会通过血液进入大脑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抑郁和焦虑。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LwzVZVJG

  返回目录>>

  世卫组织紧急医疗援助物资已抵叙

  2023-02-13 ???北京青年报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紧急救援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思11日在土耳其表示,土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是该地区一个世纪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灾害。同日,亚美尼亚和土耳其重开陆路口岸,以方便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联合国将呼吁进行3个月的筹款赈灾

  格里菲思当天在视察土南部地震重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市时说,震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土耳其派遣了应急救援队,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联合国将于12日或13日发布一项明确计划,呼吁进行为期3个月的筹款赈灾行动,为土耳其和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格里菲思说,此类规模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二阶段的工作重心通常在医疗方面。“我们非常担心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卫生医疗问题。”

  土耳其医学协会11日发表声明提醒地震后警惕传染病流行。声明说,地震导致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损坏,将增加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11日晚说,此次地震在土已造成22327人死亡、80278人受伤。据土媒体报道,死亡人数仍在上升,救援人员当天在废墟中仅找到少数幸存者,10个受灾省份的搜救工作已开始转向废墟清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日在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说,目前在土各国搜救人员超过16万人。此次地震的破坏程度是1999年8月土中西部地震的3倍。他宣布,大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安排将持续至今年暑期,其间所有公立大学学生宿舍都预留给灾民临时居住。

  亚美尼亚和土耳其重开口岸运送人道物资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11日报道,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的边境关卡数十年来首次开放。一支装载亚美尼亚援助食品、药品和饮用水的车队当天顺利通过关卡,前往土东南部阿德亚曼省。

  亚美尼亚外交部发言人胡纳扬同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亚美尼亚通过与土耳其的陆路口岸向土运送了一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世卫30多吨医疗援助物资已抵叙利亚

  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是此次地震灾区之一,记者在当地一处被地震破坏严重的居民区看到,一些受损严重、随时面临倒塌危险的建筑正在被拆除,以保护附近地区及周边路过的居民。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强烈地震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向叙利亚受地震影响地区提供紧急援助,但当地人道局势仍面临巨大挑战。

  什波利亚里奇表示,阿勒颇等叙利亚受灾地区已经历多年危机,基础设施和当地民众生活本就脆弱,此次地震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她说,战争期间当地民用基础设施就已经大规模损毁,地震又造成许多刚刚重建的房屋垮塌,目前身处临时避难设施里的民众尚不知何时能够回家。她强调,当地民众需要取暖物资、食物、饮用水等,尤其是医疗救助。

  据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乘飞机抵达阿勒颇省首府阿勒颇市,将在叙利亚卫生部长和阿勒颇省省长陪同下走访当地医院和避难点。谭德塞在机场说,30多吨紧急医疗援助物资随他一同抵达,世卫组织将继续提供这类援助,12日将有超过30吨物资运抵。

  据叙利亚政府和救援机构方面消息,叙境内死亡人数已超过3500人。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MWyjj7Pw

  返回目录>>

  “狗狗医生”来了!四川成都将治疗犬只运用于心理治疗

  2023-02-11 ???新华社

  “狗狗医生”来了!2月9日下午,四川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医生”。它们是两只可爱的狗狗,分别叫“李大宝”和“雪糕”。它们将参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情绪障碍病房创新开展的动物辅助团体治疗。

  “这两只‘狗狗医生’经过近半年的‘试岗’后,今天正式‘上岗’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情绪障碍中心负责人陈佳佳介绍,参与动物辅助团体治疗的狗狗经过了严格的考试后才能“上岗”。此前,狗狗们的主要工作是探访敬老院、孤儿院等。

  陈佳佳告诉记者,动物辅助疗法是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通过动物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心理治疗目标的顺利实现。动物辅助疗法在治疗抑郁症、孤独症等方面疗效较好。

  陈佳佳说,在动物辅助治疗中,通过和动物互动,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因此,治疗一般会先设置一些与狗狗的互动环节,让患者慢慢卸下心中防备。

  虽然动物能使人暂时卸下防备,但要想真正达到心灵治愈的目的,还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持续治疗。“动物只是媒介,治疗过程中的很多因素都需要医生把握。”陈佳佳说,在进行动物辅助团体治疗前,医院会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参与的患者,主要选择愿意亲近动物但内心抵触与外界交流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团体治疗一般限制在1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动物辅助团体治疗还会融入叙事团体、绘画团体的方式,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画出自己的图画,进一步鼓励患者表达自我。在动物辅助团体治疗中,心理医生、护士等会穿插着坐在患者中间,及时回应和鼓励患者的每一次自我分享,让患者觉得自己“被看见”“被接纳”。

  “可以说,动物辅助团体治疗是一个持续完整的流程,除了‘狗狗医生’参与外,更需要心理医生们的整体把控。”陈佳佳说。

  据悉,下一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将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际效果反馈,动态调整治疗频次,帮助更多患者走出心灵孤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11/c14739-32621842.html

  返回目录>>

  不难受就坚决不吃药?小心血压会飙升!

  2023-02-12 ???极目新闻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存在服药不规律的情况,会导致血压波动大,血压忽高忽低,进而导致心脑血管调节异常,诱发高血压急症。

  因为害怕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采取“不难受不吃药”的办法来控制血压,近日,一男子突然头痛,好在就医及时,没有生命危险。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规律服用药物。

  60岁的熊先生(化姓)患高血压多年,他认为降压药具有依赖性,一旦服用就必须终生服用,对药物治疗一直抱着抵触情绪,平时基本不吃降压药,总是等到因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后才吃药,症状一好转就马上停药。9日凌晨,熊先生又一次觉得头晕、头痛,到中午不仅症状没有缓解,头晕到天旋地转,还产生剧烈头痛,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一量血压已经高达180/110mmHg。好在就医还算及时,否则有可能诱发高血压急症,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治疗高血压很忌讳断断续续,这样会导致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加。”接诊的主治医师童露表示,像熊先生这样不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的情况,在临床上经常可见,这些患者把降压药当“止痛药”用,平时不吃药,有症状才吃药,症状一消失又马上停药,其实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童露表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存在服药不规律的情况,会导致血压波动大,血压忽高忽低,进而导致心脑血管调节异常,易诱发高血压急症,比如脑细胞水肿、颅内压高、急性左心衰等高血压危象和急症,引起剧烈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烦躁等症状。突然停药,还有可能出现血压骤升,导致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意外。

  “正确做法是规律服用药物,当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后,寻找一个维持量长期坚持服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降压药,但不可以停服降压药。”童露提醒,高血压的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压,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只有把血压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护心、脑、肾等脏器少受损害。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212/22/HTDLFLUB0038804V.html

  返回目录>>

  干眼症真的是“绝症”吗?眼科医生详解

  2023-02-12 ???人民网

  干眼症一旦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会引发眼球疼痛,甚至前额胀痛,强光照射或者风吹的时候就会流泪不止。

  在近日的热播剧《狂飙》剧情中,主角称自己得了“绝症”,而诊断书上赫然写着“干眼症”,幽默桥段一时引起很多网友热议。

  干眼症真的是难以根治的“绝症”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预防干眼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为广大网友分享相关知识。

  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很难根治,只能靠日常保养加以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干眼症确实可以称为‘绝症’。”陶勇表示。

  那么,什么是干眼症?陶勇介绍,首先要了解眼睛是怎么样保持不干的。在眼球的表面,常年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液体,叫做泪膜。大家平时眨眼就像是汽车雨刮器一样,均匀地在眼球表面刷一遍,分布泪膜来保持湿润。

  “泪膜只有 A4纸的1/10那么薄,构造非常精密,分为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三层。最里面的黏蛋白层就像刷墙的腻子一样挂在眼球表面,水液层则均匀地附着在这层腻子表面。而脂质层则像一层油花盖住水液层,防止水分快速蒸发,这样就构成了稳定的泪膜。”陶勇说,这三层里面的任何一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眼干。

  诱发干眼症的因素有哪些?

  陶勇说,诱发干眼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泪液分泌不足,或者睑板腺分泌的油脂不足,泪液蒸发太快。

  “除了这类眼内的干扰因素以外,诱发干眼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昼夜颠倒。”陶勇说,人体生物钟默认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白天眼睛睁着,会分泌比较多的泪液,帮助湿润眼睛。而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闭着,泪液的分泌就会比较少,否则眼泪就打湿枕头了。而一旦长期昼夜颠倒,眼睛就不知道应该分泌多少泪液,就会出现功能紊乱,导致泪膜分泌失常,诱发干眼症。

  滴眼药水能否治好干眼症?

  “在干眼不太严重的时候,休息一下,滴一些人工泪液似乎又可以看清东西了,大家就容易掉以轻心。”陶勇强调,其实干眼症一旦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会引发眼球疼痛,甚至前额胀痛,强光照射或者风吹的时候就会流泪不止。患者情绪非常焦躁,眼睛睁不开,什么都干不了。

  陶勇总结,干眼症其实就是泪膜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外部手段只能帮助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所以一定要在早期引起重视,及时改掉坏习惯,必要时去正规医院检查,不要乱用眼药水,避免越来越严重。

  最后,陶勇送上防治口诀:

  干眼疼痛真可恨,昼夜颠倒是祸根。

  网红药水不治本,杜绝熬夜戒辣辛。

  少盯屏幕多闭眼,热敷按摩齐上阵。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212/22/HTDLQUNE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调整饮食门道多,教你呵护消化系统健康

  2023-02-12 ???人民日报海外版

  预防消化道疾病应注意清淡饮食,从低盐、低脂、低糖三个方面做好膳食调整。

  亲朋好友聚会频繁,餐桌上美味佳肴诱惑不断。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更要关注消化系统的健康。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健康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何玉琦教授,为您解读消化系统健康的注意事项。

  调整饮食正当时

  正如不少网友的调侃——“每逢佳节胖三斤,消化疾病要当心”。春节长假刚过,消化内科成了患者前来就诊的热门科室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化道疾病多数是吃出来的。”何玉琦提醒,春节期间由于饮食中大鱼大肉明显增多、蔬菜摄入较少,易导致消化道疾病高发,节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护消化系统健康。

  具体应如何调整饮食?“要少食多餐,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青菜,主食和肉类适量即可,注意要清淡少盐少油腻。”何玉琦提醒,要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例如蛋黄、鱼子、肥肉含胆固醇较多,高胆固醇人群不宜食用。同时,不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少喝酒、浓茶、咖啡,晚餐避免油腻。

  良好的饮食习惯究竟有多重要?专家介绍,有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成年人总死亡人数中,约有1000多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而其中70岁以下的人群就有500万例,“这个数字大约占全球成年人总死亡人数的22%,已经接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何玉琦说。

  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有哪些?“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速度较快,喜食辛辣、油腻、甜食、过烫或生冷食物,长期大量饮酒等。”何玉琦说,预防消化道疾病应注意清淡饮食,从低盐、低脂、低糖三个方面做好膳食调整;保证新鲜果蔬的足量摄入,注意饮食多样性;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油炸、油煎、烧烤等烹饪方式做出的食物味道虽好,却不健康,应多选择更为柔和的烹饪方式,例如蒸、煮等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还不产生有害物质。

  早诊早治勿拖延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吞咽,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这就是上消化道,然后经由空肠、回肠、结直肠,最终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肝脏、胆囊、胰腺这些消化道腔外的器官也参与了消化过程。”何玉琦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食管反流、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疾病、肠道疾病等。此外,消化道肿瘤有很多种,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公众较为关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研究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排名前五位中,除了排在第一位的肺癌,剩下4类都是消化系统癌症——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为什么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排名如此靠前?

  “消化道肿瘤与饮食有着非常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作用导致了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何玉琦说,遗传因素是消化道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同一家庭内的成员一般是共同进食的,如果一定程度上是饮食导致了肿瘤的发生,那么家庭内其他成员也更容易发病。

  相关研究显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专家介绍,1990—2019年中国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变化的分析显示,2019年15—49岁年龄组人群中,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相比1990年上升。“这可能与饮酒、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肥胖、久坐以及缺乏身体活动等有关。”何玉琦说,临床研究发现,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由于绝大部分的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当出现吞咽困难、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肿瘤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从发生到发展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这就给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创造了条件。如何尽早发现消化道疾病?如何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水平?

  “对患者而言,首先要关注消化道肿瘤的一些常见症状,例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部不适或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等,如有以上不适要及时就医。此外,高危人群应该注意定期进行消化内镜筛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何玉琦介绍,由于消化道肿瘤包括数种疾病,其高危人群也有差异。例如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有食管癌家族史、有食管癌前病变等,而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结肠癌的好发人群包括饮食中以红肉(牛羊肉)为主、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大便长期不规律(包括便秘或者腹泻)的人群、长期久坐人群。但是,这些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都与年龄相关,例如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人群,而胃癌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人群。

  用好筛查“金标准”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水平。”何玉琦说,2018年,我国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正式。早癌的诊治需要发挥基层医院的作用,通过深入带教、指导和培训等,提高消化内镜医师的基本功,运用新技术提高早癌诊治水平。与此同时,提高病理科医师的诊断水平至关重要,应加强内镜与病理密切协同,开展消化道早癌MDT(多学科会诊)工作,从而做到共同进步。此外,需要加强健康科普宣传教育,不断宣传早癌筛查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早筛理念。

  消化道肿瘤常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有哪些?专家介绍,常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可分为无创和有创。常见的无创检查手段主要包括化验检查(血、粪便等)、碳13呼气试验、胶囊内镜以及B超、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创检查主要包括胃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其中,胃肠镜是尽早发现消化道疾病最精准的检查方法,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也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在疾病早诊和预防方面,胃肠镜检查的作用不可小觑。、

  提到胃肠镜检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受、恐惧,甚至逃避、拒绝检查。胃肠镜检查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吗?

  “胃镜检查时因镜身通过咽部引起咽反射,会引起恶心、咳嗽等反应,但检查前一般会口服局麻药来麻醉咽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适。”何玉琦说,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充气使肠腔扩张,患者会感觉腹胀,而这些不适感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耐受。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目前的胃肠镜镜身较细、柔软,再加上内镜医生的熟练操作,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

  专家介绍,胃肠镜检查主要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一些有症状人群、高危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及体检发现异常的人群等。“如果难以克服内心的恐惧,经过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何玉琦说,无痛胃肠镜是在普通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患者可在毫无知觉中完成胃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可迅速苏醒,“一些患者说,感觉做无痛胃肠镜就像‘睡了一觉’,大大减少了传统检查带来的不适感。”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212/22/HTDLKHHG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多地“捐精”倡议背后:捐献通过率到底是多少?

  2023-02-13 ???成都商报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人类精子库陆续向社会发出“捐精”倡议书的话题备受舆论关注。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从2月9日至今,已有包括云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多省市对外发布“捐精”倡议书。

  “捐精倡议发出,的确引来不少年轻人咨询,这两天电话都快打爆了。”陕西省人类精子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打电话咨询捐精的人增加了很多,陕西省人类精子库微信公众号一度处于粉丝“暴增”状态。

  一化工从业者选择“冻精”

  告知女方后多次相亲失败

  根据北京市人类精子库官网介绍,精子库主要应用于提供生殖保险、利于人类优生、为部分男性不孕患者提供有效手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2018年10月,时年27岁的陈先生在家乡济南为自己冷冻了精子。彼时从事化学品化验工作已有1年多的他,担心自己会因工作原因罹患弱精症。为了不影响未来的生育,他在家人支持下来到当地人类精子库,提前冷冻了自己的精子。

  陈先生选择的冷冻精子,医学上又称自精保存,指预先将精液取出体外,经处理后冷冻保存于精子库的液氮中(-196℃),等需要时取出复苏后使用,使申请保存者有可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技术)而得到自己的后代。

  按照国家卫健委对自精保存者的条件设定,出于“生殖保险”目的的人群有权提前冷冻精子。这部分人群包括两类。一是需保存精子以备将来生育者;二是男性在其接受致畸剂量的射线、药品、有毒物质、绝育手术之前,以及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需保存精子准备将来生育等情况下要求保存精液。

  不过,至今陈先生依旧没能走入婚姻。相亲过程中,每当他告诉女方自己从事的行业可能影响生育,并提前冷冻精子的事情后,对方大多会表示介意。“我希望大家能对冷冻精子有更科学的认知,其实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大学生捐精通过率仅20%?

  精子库人员:

  通过率在70%以上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建立首个精子库后,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已从451家增加到539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从23家增加到27家。精子库在我国的诞生已走过40多个年头,但至今无论是捐献精子还是冷冻精子,于大众而言依旧是一件“谈之色变”的新鲜事。

  陕西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陕西省人类精子库只能完成一次捐精流程,不能重复捐精。“捐精前会签署隐私协议,我们也会严格做检测,不会出现近亲风险,也不会出现隐私泄露。”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大学生的捐精通过率仅有20%。对此,陕西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如果捐精自愿者遵守我们给定的注意事项有备而来,根据我们的统计,大学生捐献者通过率可达到70-80%。”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N8Lw8H9j

  返回目录>>

  “四小时睡眠法”科学吗?睡眠医学科医生回应

  2023-02-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12日电(韦香惠)近日,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直播节目中再度谈及自己的“四小时睡眠法”,引发热议。此前,他就曾公开建议大家少睡,称能睡6个小时最好,4个小时就是完美。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这并不是科学的睡眠方法,且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张朝阳再谈“四小时睡眠法”

  据媒体报道,9日,张朝阳在直播中谈到自己的睡眠习惯时称:“要是想深度睡眠、很快入睡的话,首先得把睡眠时间缩短,你就得睡4个小时,不能睡7个小时。形成一个规律之后,就能逐渐逐渐快速入眠”。

  他还表示:“每次睡觉的长度不要超过3个小时,就两个半小时。因为我睡得少,就不可能睡不着觉,我秒睡。”他认为,晚上11点、12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在12点到凌晨3点这个时间深度睡一觉,后面就不用再睡了。

  而对于这样睡眠后叫醒自己的方法,张朝阳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在节目中介绍,要把闹钟或者手机定铃声放到离自己大概8米开外,通过起来去关掉的过程来让自己“绝对醒”,2个小时后再睡一觉。他比喻这个过程就像跳水一样,每次跳水的高度就相当于有一定的疲劳度。“使得你从那个高度跳,跳水能跳得比较深。”

  2020年,张朝阳也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自称每天只睡四小时,每两个小时之间会间隔完全清醒的一个小时。他认为,经常睡不好觉的原因是我们睡完三小时之后,后边的3-4个小时是在噩梦中度过,起来以后就会特别难受。他建议大家少睡,能睡6个小时最好,如果能睡4个小时就是完美。

  专家:绝大多数成年人睡眠时长需7-8小时

  “从医学健康的角度,这是不太科学的。”对于网传的张朝阳“四小时睡眠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范滕滕对中新网说道。

  范滕滕介绍,绝大多数成年人需要的平均睡眠时长在7到8小时左右。“确实有极少部分人群属于短睡眠时长(睡眠需求仅为4小时)人群,但这是个例,可能1000个人当中都不一定会有一位这样的‘特殊个体’。”

  对于张朝阳的叫醒方式,范滕滕表示这是一种自我睡眠剥夺。“这不是我们自然节奏下的睡眠模式。我们人体健康的生物钟应该是规律的作息时间,定点上床,定点起床。这样我们的生物钟也保持适度节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张朝阳所提到的叫醒后2个小时再睡的做法,范滕滕也表示从医学角度不太赞成。他介绍,医学上通常把睡眠分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每晚两个阶段会交替循环。“这是大自然生物节律的体现,不应该人为打破。”

  范滕滕称,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又分成N1期、N2期和N3期。其中N3期即慢波睡眠期,通常也被认为这是深睡眠。“深睡眠的比例要适中,并不是越多越好。”

  他还表示,夜里做梦大多会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期。这个时期如果被叫醒,往往会认为自己在做梦。快速动眼睡眠期会帮助我们完成对白天学习知识的记忆巩固,对大脑认知功能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或导致多种躯体和心理疾病

  “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很多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就会找上门来。”范滕滕介绍,既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老年痴呆症患病率也会显著上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会造成大脑认知功能受损。

  范滕滕长期从事睡眠医学临床一线工作,发现近年来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出现失眠的比例有升高趋势。

  他对此表示,失眠人群也不要对睡眠过分在意,这样反而会使身体焦虑,建议大家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定点上床,定点起床,即使节假日也不要有特别大的作息时间变动。

  此外,他表示,白天进行慢跑、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也会帮助夜间入睡,但睡前2小时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这个时段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反而难以入眠。同时,睡前半个小时应远离电子产品。因为手机屏幕散发的蓝光会抑制大脑内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物质。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gMSxnrZL7

  返回目录>>

上一篇:原创安以轩这次玩砸了,开衩裙性感不起来,一身五颜六色的有些奇怪!
下一篇:艳星蓝燕从出演三级片到投拍三级片,内幕如此惊人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