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期【专家视点】郭跃辉┃让学习真正发生——从张敏老师执教《项脊轩志》说开
作者简介
郭跃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如何实现“言”与“文”的统一,如何实现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有效贯通,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串讲文意,着重于知识传授呢,还是通过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讨论,这关系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从教学的本质上讲,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以解读文本为中心,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作用下,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微言大义,真正积累了文言阅读的经验,真正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才意味着真正学习的发生。学习了张敏老师的《项脊轩志》课例,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学习发生的机理与过程。
一、在“生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引导
读书,贵有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意味着他对文本有了深入而独到的理解。本节课是以“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来概述本文内容并组织课堂教学的。这组数字及其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尤其是围绕“三个女人”,学生进行了“老妪忆母、祖母期待、夫妻永别”的概括。按照社会习俗,三个女人的排列是“祖母—母亲—妻子”,这是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但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归有光却先写了母亲后写了祖母,学生便产生了认知冲突。当学生“生疑”时,有的教师迫不及待地给出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释疑”。而张敏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力争用“大家说说”这样直白简洁的引导语,营造一种自我学习与同伴学习相结合的氛围。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慢”的艺术,这是真正引导学生的“学”,这是真正的“教”。
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的认知再一次出现了冲突,主要表现在对“长号”的理解上。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作者两种不同的哭泣行为,“长号不自禁”与上文的“余泣”,并请学生比较其不同之处。一个学生认为“长号”的原因有二:一是家道衰落,二是有负祖母重托而遗憾。“生21”则结合写作背景以及自己的心理认知规律提出异议。这其实是课堂教学宝贵的“生长点”。普通教师急于作出判断,给出答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则是抓住“异议”,以此促进真正学习的发生。张敏老师还是那句“大家怎么看”,这又是不紧不慢地启发学生思考。日本的佐藤学教授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钟启泉 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生疑”,教师的“导疑”,同伴的“释疑”,都是在促进真正学习的发生。面对学生的“疑”,教师也要像张敏老师那样,不急于作答,而是进行适时引导,激发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是一种让学习发生的有效手段。
二、在学习障碍产生时,搭建有效的支架
对于文中与祖母相关片段,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赏析。有的学生抓住“吾儿”的称呼,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有的从“竟日默默在此”中读出了作者的孤独与勤奋;有的还从这些片段中读到了祖母对“我”的关心、担心、赞许。不过,这些理解都局限于人物本身,没有从更广阔的社会、家族等层面理解。在“生16”提到“振兴家族”的理解时,教师适时补充了相关的背景知识。此时,背景知识不再是课堂伊始教师“介绍作者与背景”的陈旧套路,而是成为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必要支架。正因为教师搭建了这样的“知识支架”,学生的目光才从人物个体转向了家族背景,这也为学生结合古代文化传统理解“象笏”的重要意象打开了思路。
此后,学生围绕“长号”的问题理解文本,能够各抒己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其实涉及作者写作的心理状态。学生不论是从自身的想法推测归有光的写作心理,还是从归有光的人生经历来推测,抑或是从文章的意脉入手进行分析,都显得“证据不足”。这些理解虽有依据,但又不是那么令人信服。提出异议的学生,似乎陷入了莫衷一是的状态,学习的效果是“能明白一些”。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当然可以用“大家的理解都很有个性”之类的泛泛表扬来结束讨论。但张敏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支架,即“母文本支架”。所谓“母文本”就是教材文本所在的原生文本,具体到本文,就是教材编者删去的“蜀清守丹穴”一段。教师在学生的理解不能再进一步时,不失时机地引入这个“母文本支架”,可谓是雪中送炭。这个支架,犹如活血化瘀的灵丹妙药,学生的思维障碍一下子被冲开了。接下来学生结合蜀清和诸葛亮的事例,来推测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并且再一次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长号”和“泣”之间的差异,最终彻底打通了本文的意脉,实现了文本筋脉的贯通。而提出“异议”的学生也能够结合文中“诸父异爨”以及“篱”变“墙”的细节来理解归有光的矛盾心理,从而达到了“现在明白了”的理想的学习状态。
三、在“愿闻其详”的课堂话语中,实现有效的倾听
张敏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说“愿闻其详”这句话。仔细分析,四个字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闻”,就是听,用教育学术语表达就是“倾听”。倾听,不仅是一种教学艺术,同时也是促进学习发生的有效手段。一般可能认为,教师只有用语言或其他手段去“教”,学生才能真正学习。这固然不错,但有时候,教师“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倾听,也能够促进学习。佐藤学教授认为,“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核心活动。他说:“作为‘匠人’的教师,倾听儿童的声音、倾听教材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这是提升自身工作最重要的途径。”[《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8、36页]纵观整节课,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倾听学生的疑问、回答、讨论甚至争论,少量的时间用于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而“愿闻其详”的“愿闻”,表达的正是一种倾听的意愿。
当然,教师不是无动于衷的听众,倾听的目的在于有效的点拨。“其详”就是这种点拨的具体体现。当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或者思路不清时,教师的“愿闻其详”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本身,理清思路,进行有效的对话。像这样的“愿闻其详”,在本节课中还表现在“能否仔细说说”“这个片断还有其他细节没有”“除了语言描写,还有其他描写没有”“能谈得详细些吗”等课堂话语上。这些话语其实建立在教师倾听的基础之上,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习发生的作用。同时,这些话语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得整节课成为了浑然的整体。
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已无异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论是进行有效引导、搭建学习支架,还是课堂倾听,其最终旨归都是学生的“学”。这就是“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张敏老师这节课,也给我们观察学生学习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
长按扫码
关注我们
咱们的语文课
分享语文的精彩
编辑部主任:李仁甫
副主任:周友喜
主 编:丁雪松 侯传涔 程国斌
编 委:邱利群 陈玉蓉 刘苏梅 陈海峰
吉红艳 戴静蓉 戈浩卓 仇玲丽
张春华 蔡兆霞 沈一凡 李少卿
李宗洲 沈 金 曾江保
本期制作:吉红艳
投稿邮箱:scyw2019@126.com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