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生小孩?
在《蛙》这本小说里面,通过描述“我”的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几十年来的乡村生育史,又揭露了那段时间以及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现象。
中国大陆的计划生育,已经实行了有三十多年,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在执行这项“基本国策”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件。
尽管计划生育如此严苛,很多人还是会铤而走险,生个一儿半女来。
在小说里面,写了四段关于生育的故事。前面三段生育失败,只有最后一段成功了,虽然过程充满荒诞离奇。
第一段,村民张拳,生了三个女孩。而且家里已经三代单传,不想到他这里绝后,拼死也要生个儿子。
第二段,“我”的老婆生了第一胎,但是还是想生第二个。她的想法是,“我”的几个兄弟都生了儿子,就“我”没有,也希望生个儿子。如果是女儿也行,两个女儿可以互相依靠。
第三段,村民陈鼻,只生了一个女儿,老婆王胆怀孕7个月。家里五代单传,,估计也是想生一个儿子。
第四段,“我”的第二任妻子小狮子,不能生育。生一个孩子是她的梦想。
当然书里还描写了许多到娘娘庙求子的普通民众,还有到代孕医院想方设法生孩子的达官贵人们。
02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生孩子?
在小说里面,有人生孩子主要是想生男孩,为了传宗接代。
有人是为了不让孩子孤单,互相有个依靠。
有人则自己都说不明白,就是想生,是他们的梦想。
哪怕你去当面调查他们,为什么要生孩子,估计也答不出来真正的原因来。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没有为什么。
如果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才能发现答案。比如说,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或者,人口太多会有什么问题?
03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地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法》在总则第一条这样写道: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计划生育法》一开始就明确了计划生育的目的。
再来看看生育政策历年的变化:
2015年10月29日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4年12月15日 呼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013年11月15日 宣布了单独二胎政策
2011年11月25日 全面放开双独二胎政策
1982年12月4日 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1980年9月 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
1979年1月 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
1978年 国家机构和运作模式建立
1973年 计划生育资金投入增加
1971年 计划生育工作开始
1963年10月,开始研究计划生育问题
1957年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
1957年,原北大校长马寅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著名文章《新人口论》,力主控制生育。
《新人口论》应该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或者说是源头。
《新人口论》里面究竟写了什么?
04
《新人口论》是制定中国人口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里面的一些内容挺有意思的。
《新人口论》中指出:
人口多资金少,是中国的一个很突出的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有几个。
一是人口与资金积累的矛盾。1956年的国民收入当中,消费占了79%,积累占了21%。消费多了,积累就会变少,这一点无可厚非。
二是人口与农业、农民有矛盾。当时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有1300万,工业只能安置100万,另外的1200万只能留在农村。这样会引起农民的怨念和不满。这一点就比较奇怪了,农民自己生的孩子,怎么会对自己不满呢?
三是人口与工业、就业和生活的矛盾。《新人口论》的意思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就需要生活资料的增长必须比人口增长快,人口多就会限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人口与科学研究的矛盾。
要控制人口,不让人口的增殖拖住科学研究的后腿。
意思是人口太多限制了工业水平的提高,进而限制了科研发展。这一点就有些牵强了,要这样推论的话,可能所有的问题跟人口有关系了。
五是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人多了,质量就会下降吗?这个还真不一定。
在《新人口论》里面,感觉结论还是比较模糊,也比较有中国特色。还是找不到中国人喜欢生孩子的原因。
05
有《新人口论》,那么,有没有旧的人口论呢?有的,那就是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出版于1798年。
这是一本充满争议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的世界人口理论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1985年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大会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以99.8%的赞成票,通过了再版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决议。
在当时的主要国家还是很认可这本书的理论的。现在,这本书在中国还可以买到。
《人口原理》从两个不变法则出发。
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蛙》描绘了1953年至1957年,“我”所在的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妇女们争先恐后地怀孕、生产。
可是到了1960年,却变成了饥饿年代,甚至有小孩吃煤来填饱肚子。
1962年,“我”所在的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在饱食地瓜两个月后,村子里的年轻女人几乎都怀了孕。
人的生活变好了,物质丰富了,家庭富裕了,就想多生小孩。
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因为财产私有制使人们不致因纵欲而生殖过多的子女。它是发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制度。
如果说财产私有制控制了人口增长,那么财产公有制是否助长了人口增长呢?可能会。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采用的就是公有制。人民公社时期,所有的财产都是公有的。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的财产也是没有厘清。
那么,中国人喜欢生小孩就再也自然不过了。在以前的农村,家里人口少,连吵架打架都争不过别人,更不用说争取其他资源了。
06
那么,到这里我们是否已经弄明白中国人喜欢生孩子的原因?
首先,中国人喜欢生孩子有经济上的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为多生孩子提供了物质基础。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有财产制度的影响。财产公有制促使中国人多生孩子,因为越更多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随着财产逐渐私有化,人们生孩子变得更加理性。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
以上两点还不能解释全部的问题,毕竟《人口原理》是英国人写的,而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
还有一点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传宗接代的思想。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
其中的孝,提倡子女孝敬父母。现在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那么多老人,有很大的问题。
而其中的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没有了兄弟姐妹,哪还有这种情?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生育应该也有促进作用的。
中国人喜欢生孩子,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受到财产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也给了促进的动力。
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大家都来帮忙总结一下吧。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作者:阅悦生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