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秒杀章子怡,郝蕾,希望你永远都不火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来源:艺非凡(ID:efifan)郝蕾。 一个提到名字,就让人觉得可惜的演员。“她是用灵魂在表演”,导演孟京辉这样评价她。 “她是中国最被低估的女演员之一”,影评人这样形容她。 听起来,好像是一声叹息? 不全是。 它更像一种“退却”,退出人潮,走向喧嚣;有点含蓄,有点隐秘。 不可否认的是,郝蕾是一个天生的演员。 她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娄烨“永远的女一号”。包揽四项影后的周冬雨视她为三大偶像之一,尽管自家偶像到现在也只拿过一座金马女配。果然,招来骂名。有人拿她和各大影后并举,她并不买账: “我是一只鹰,你不要老让我去排队,大雁才排队呢。”几年前和易立竞的一期访谈中,她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我希望自己是可以代表这个时代的演员。” 她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 因为真实,因为“反常”。 01. 信奉本能 最近一期《十三邀》,郝蕾作为采访嘉宾,有点“反常”。 全程顾不上表情管理,大大方方坦白舆论对她的猜测。 从记事起就几乎没哭过的她,第一次在表演以外掉眼泪。 情到深处想聊点细节,被许知远暖心制止:“我们私下聊”。 信息量太大,一向淡定的观众瞬间坐不住了:“在一起!” 看得出来,这期《十三邀》,甲乙双方都是前所未有的真诚,充满思索。 但也不得不说,郝蕾身上这股罕见的“脆弱感”确实迷人。 从少女,到母亲,她交出的每一张答卷,都掷地有声。 在殿堂级话剧《恋爱的犀牛》里,郝蕾饰演的明明,脆弱、深情、神经质。面对马路的爱意瞬间汹涌,又瞬间熄灭,这样“反常”的明明,如今再找不出第二人。 《春潮》中被生活逼到尽头的母亲,单一个对准面皮掐烟的动作,已经让人无比绝望。 有影评人给出最高赞誉:“现实中的溺水感,被郝蕾诠释出来了。” 她当然已经证明了自己——无论话剧电影,可张可驰,极尽真实。 所以这次面对访谈镜头,她毫不客套: “我觉得大部分人不真实。”影射谁呢?同行。 访谈中,她上来就表演了一段——女演员红毯前后的秘密。 有一次在红毯后台,她碰到了前一晚一起喝酒聊天的女演员。 跑上去亲切地打招呼,没想到对方装不熟,给了她这样一个表情—— 一段简单的表演,一语道破行业的现状。 在这个原本就迷你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更爱自己塑造起来的某个形象,某个概念。 但那些更真实、更向内走的东西呢?那些生命的表达呢? 模式化,对于郝蕾来说是可怕的: “演员你要不真实怎么演呢?” 敢说出这句话,郝蕾不是没有底气。 入戏自燃,一场戏拍47条,最后崩溃到几乎要掏空自己的戏疯子,她演绎的生命,早已超越戏剧本身。 据说,娄烨第一次找郝蕾拍《颐和园》时,因为考虑到电影中有裸露镜头,郝蕾拒绝了。 原因是:她怕失去爱情。可偏就因为这个理由,娄烨决定非她不用: “为什么找郝蕾?因为她是400多个女演员中唯一拒绝这个角色的,并且她拒绝的理由是怕失去爱情。这是余虹(女主名字)能说出来的话,所以我一定要让她演。” 最后电影上映,所有人都说:这是郝蕾,至今最好的作品。 可结果是,她掉进余虹的热烈和绝望里,一度走不出来。 对表演,她随时做好准备: 真正好的表演,不是说我要做出什么样子。 可能我什么都没做,可我的内心是充盈的。 或许是因为这句话足够真诚,许知远紧接着追问: “你觉得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 她淡淡一笑:“内心绝对敞开。” 在参加《我就是演员》的综艺节目中,郝蕾一度因为“太敢说”被骂上热搜。 在看完女团成员金子涵的戏后,直接扔下一句: “我觉得你还是回去唱跳吧,你不是做好演员的材料。” 郝蕾的真实,吓到过很多人。她质疑“炸裂式”的演技,认定表演不该浮于表面。这个曾经大放豪言“要做教科书里的女演员”,她有自己的信仰。 哪怕是20年前《少年天子》里,那场平平无奇的对手戏,观众都会热血沸腾地怒打五星。 “没有像疯子一样的表达,却让人莫名胆寒。”我表演痛,因为真的痛过;我表演疯狂,因为我与绝望同步过。 郝蕾的每部戏,都是动了真情的…… 演员动真情有多难得,郝蕾不是不清楚。 曾经看完电影《七月与安生》,她丝毫不吝啬对周冬雨的赞美: “这个小姑娘,已经完全知道表演是怎么一回事了。”她太明白,在如今急躁混杂的圈子里,若还有演员愿意“动真情”。 这太少,也太难。 她感叹影坛如今再难有史可、东方闻樱这样娇艳、盛放如牡丹的演员。 感叹大众审美的低幼与浅显。 又感叹有人入行几十年,一只脚还在戏门外: “他们还是认为演员是‘演’。” 这是一场关于“真实”的对谈吗?这只是一个看见艺术被市场化的理想主义者,终于谈到了“本能”和“理想”。人生走到40大关,有了成绩,也会被名利所缚,站在这个终极问题的关口, 她惋惜的是,有人被欲望和假象捆绑得甘之如饴。 在演员这个行业,人人习惯用“流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金钱来衡量职业。 以上,郝蕾看到了,可她无能为力,只是发出一声嗟叹: 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真东西”,退到边缘,直至消失不见…… 郝蕾,和许知远一样,没放弃追问“价值”和“意义”的可能性。 他们太明白,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 此刻,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17岁的夏天,女孩手里高举的火把,依然熊熊燃烧着。 02. 真实一点,也轻松一点 本期《十三邀》,不论是对许知远,还是对郝蕾,似乎都是“第一次”。 一向热衷于追问的许知远,第一次支支吾吾自揭短处: “我觉得我的本能,全都被知识给盖住了。” 在毫不掩饰本能的郝蕾面前,他曾经那一套“咄咄逼人”的语言体系,被击得粉碎。 粉丝不留情面:老许露怯了。 而一向理性,闭口不谈私事的郝蕾,第一次罕见地提到家庭,令场面一度“失控”。 采访中,她提到童年经历: 3岁之前没见过父亲,15岁离开家出来拍戏,一个人挤在车厢和车厢中间,坐在行李箱上奔赴远方。 父女之间的疏离感,蔓延至她的整个人生。 郝蕾在经历第二次离婚后,生活走入低谷,她对父亲说: “爸爸,我想要一个拥抱……”这个拥抱,她等了四十年。 父亲没伸手,却把她推得更远: “拥抱有什么用!”他大吼。 没有夸张,更没有诗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生命里,至今都不敢承受的伤痛。 而采访的几天前,郝蕾以同样的方式,“报了仇”。 父亲体检查出肝占位,可能是恶性肿瘤。她心疼,可残酷的话语脱口而出: “医生说了,不会是百分百(良性)。” 说完这句话,郝蕾哭了:“我像他对我一样残忍。” 亲情互相纠缠,也互相折磨。 郝蕾在《春潮》里,有一段经典独角戏。 女儿郭建波下班回家后,被“憎恨”的女儿,再一次经历了母亲的羞辱。她伸出手掌,朝着旁边的仙人球,用力往下按。 下一秒,十指涌血,郭建波面无表情。 这段关系出现在电影里,也同样映射在郝蕾与父亲的人生里。 父亲强势,女儿反抗。 这样的亲情关系网,出现在中国太多的传统家庭伦理中: 父母拒绝沟通,以伤害的方式表达爱。 他“爱”你,但这种爱不容置疑。 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有一个著名观点:“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语境放在这里,重点不只是“母亲”。孩子对至亲之人的反抗,也带着对方的印记。 这场充满信息量的访谈,是两个原本极度理性的人,破防式的谈话。 就像郝蕾说的:“真实一点,活得也轻松一点。” 访谈接近尾声,她有醉态。可面对镜头,她完全敞开。 “老许,你都没问我。别人问我,我是不会说的。” 嘉宾自我兜底,这是历史第一次,也是郝蕾的第一次。 那一刻我们好像有点理解了她说的那句—— “内心的绝对敞开”究竟代表着什么。 在现实面前,任谁都难有盔甲。 那种从伤口里涌出的无力,没有在抓你,没有在挠你,反而一点点刺你的心。 有点遗憾,有点盲目,有点偏激。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郝蕾骨子里的“纯粹”,不是未经世俗污染的纯白; 是经历苦难,生出更大的苦难之后,依然单纯且坚韧。 她似乎在重证另一种“流量”。 永远持续,永远动人,永不凋谢。 但,绝对真实。 参考资料:《十三邀》郝蕾《易见》郝蕾《我就是演员》《橘子电影》郝蕾

  欢迎加入星尚社群大家庭!

  无论是时尚、娱乐、

  生活、美食这里统统有求必应,

  备注你的需求让星尚君带你入群??

  

  看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悉尼星尚??

上一篇:第四代算近亲结婚吗
下一篇:《死侍3》海量新剧照,这个画面我们期待好久!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