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女十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现代美女篇1

  【关键词】古代美女;现代美女;区别

  现代人很多都喜欢看古装剧,而且古装剧里面往往最大的亮点就是古代形形的美女了。那么有没有人仔细的比较过古代的美女和现代的美女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有人认为,古代美女就是“柳叶弯眉,樱桃小嘴”“一白遮三丑”,说的不无道理,但是,真的就只有这么简单吗?

  让我们首先从历史的资料中来分析。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楚俑就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敷粉、画眉以及胭脂的使用,所以化妆绝对不是现代女性才有的专利,甚至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民间就已经开始使用化妆品了。而且古代的化妆品大多数都是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再加上香料香精制成的,这点就跟我们现代琳琅满目的有很重大的区别。我们现代的化妆品大部分都是植物制剂加上化学物品,甚至于很多标榜纯天然的化妆品里面也不乏化学成分。

  另外,古代的女性地位和现代女性的地位很不一样,古代的女性由于社会地位底下以及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多位妻妾共事一夫,所以在这种互相争宠的条件下,造就了女性本身想要拥有更多的优势,就必须要非常的注重容颜之美,由此看来其实古代的女性比现在女性更注重妆容之美,更注重化妆对本身气质的衬托。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古代女性妆容是否美丽,大多是由他们的男人来评判的,所以,古代女性的妆容风格其实是更符合古代男性的审美观的。这一点就跟现代的妆容有很大区别,现代的很多妆容出了追求美之外,还在追求个性,与众不同,追求风格,追求女性自身对美的理解,所以,这一点也是古今女性对化妆的认识层面的不同。

  再从妆面本身来说,古代的妆面和现代的妆面也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的妆面虽然也有很多种,但是总体来说,妆面还是倾向于自然美,在此基础上再有很多风格上的以及颜色上的变化。而古代的妆面则形式感要更强一些。《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意思就是把眉毛画的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的画眉,在当时非常流行。宋朝晏几道《六幺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说的也是远山眉。《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在这种翠眉流行的时代画黑色的眉毛反而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们把这种画黑眉的妆面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到“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再次,从古今女性用的化妆品来看,现代女性常用的化妆品有粉底,眉笔,眼线笔,睫毛膏,口红腮红等,而古代妇女最常用的化妆品为妆粉、黛粉、和胭脂。首先,妆粉,古代妇女所用的妆粉主要是用米粉做的,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状或做成固体的形状,用的时候涂在脸上,可以使皮肤看起来很白皙,但是有一点就是铅是有毒的,可见为了追求美白的效果,就算对皮肤有伤害,古代的妇女也在所不惜啊。所以也应了那句话“一白遮三丑。”所以在古代,皮肤白皙是对女性妆面是否美丽的第一个评判标准。而在现代,美丽的肤色则不仅仅是越白越好看,在欧洲,很多女性都去美黑,让自己皮肤变成小麦色,这样看起来有一种健康的美。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发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就高达两百万两。对于敷粉的方法,清初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欲增其美。”其次是黛粉。在战国时期,没有特定的画眉毛的材料,女人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以此来画眉。而后来则出现了一种藏青色的矿物,古代称其为“黛”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然后加水调和再涂在眉毛上。在电视剧《甄传》当中就出现过对于黛的描述,非常珍贵的“螺子黛”还有宫人画眉用的“青黛”和“铜黛”。而现代的眉毛刻画大多是用的眉笔,眉粉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

  这是从眉毛的形式上来说。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胭脂的风格。胭脂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可以用作“口脂”也可以与妆粉调和后当作腮红使用。古代的口红为口脂,口脂大多呈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所以在古代非常受女性的青睐。《唐诗-百官志》中记载:“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的象牙筒来盛放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高的地位。而口脂的化妆方法在古代最流行的应该就是“樱桃小嘴”了,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而妆面的风格呢,每个朝代都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妆面,唐朝元和年后,出现了“啼妆”“泪妆”就是把妆画的像在啼哭一样,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非常丑的一种妆面,然而在古代被称为“时世妆”。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诗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到“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其实现代很多妆面中也会用到。而现代的唇膏的颜色则是琳琅满目的,非常多的红色,有冷红色,暖红色,甚至还有黑色和蓝色等。

  那么除去这些,古代妆面和现代妆面区别最大的两点就是古代妆容中花钿和鹅黄的广泛运用。“花钿”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杂五形书》中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有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处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故称此妆为“梅花妆”或者“寿阳妆”。“鹅黄”又称鸭黄,是在额间涂抹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唐朝鹅黄盛行时,温庭钧在诗中吟出“鹅黄无限夕阳山”之句。至宋代时鹅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砺歌约: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应出古代妇女喜欢鹅黄的情景。

  现代美女篇2

  三八妇女节赞美女性的诗歌:

  生命来自于大海,

  然而你,却不仅仅拥有

  大海一般的胸襟。

  每天,经历着波涛、浪涌和潮汐,

  却用似水的柔情和千娇百媚,

  弹奏出人世间

  叹为观止的诗情画意。

  你是三月里河面上吹来的风,

  绽开了千枝万朵的蓓蕾,

  让杨柳枝儿在水面上摇曳,

  把一片晶莹的阳光揉碎,

  让整个世界都在为你陶醉!

  你是阳春三月轻纱一般的晨雾,

  眉宇含情、秀目凝翠,

  用自己那特有的绰约风姿,

  给世界增添一份,

  难以描绘的神韵。

  你用不离不弃的坚贞,

  为婚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藩篱;,

  你用不辞艰辛的劳累,

  播种着永远无怨无悔的爱情;

  你用那份无微不至的细腻,

  为生活涂抹上一层温馨的甜蜜;

  你用女性宽容博大的胸怀

  让人间处处充满着母爱的光辉。

  构筑起一个个家庭靓丽的风景,

  收获着人生无比丰硕的稻穗。

  让和谐们成双成对,

  让世界充满欢歌笑语。

  你是天空中漂浮的一片祥云,

  你是大地上不可缺少的甘霖,

  你是掌控家庭之舟前进的双桨,

  你是冬天里驱赶严寒的温暖棉衣。

  清晨,是你用炊烟熏香每一个黎明,

  夜晚,是你用爱抚催眠婴儿入睡,

  是你用等待为爱人照亮回家的路,

  是你用那纤细的温情,

  为丈夫洗去白日里奔波的疲惫。

  所以,今天在你神圣的节日里,

  我要大声地向你说一句:

  现代美女篇3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众多作家的笔下,女性的诸多优点被不断提起,秀外慧中、温婉可人、自强自立、隐忍坚韧等,这些类似圣母般的华彩倩影,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也向世界展露了中国女性的东方大美。

  关键词 :东方女性;中国文学;女性意识;女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36-03

  在中国,女性真正获得了民主自由、享受男女平等是从新文化运动的五四。五四运动后中国白话小说雨后春笋般的突飞猛增,用现代的语言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抒写现代人的生活也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家的份内工作。于是反映新风气的小说不断涌现。新女性也成了小说中的必要情节,作家们不惜笔墨为我们描画了一个个丰姿绰约、楚楚动人、知书达理的中国新女性。

  一、秀外慧中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家中,最早蜚声中外的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是一部中国女性的小百科。姚木兰就是林语堂精心打造的一个中国式奇女子,在她的身上最大化地体现了中国女性的秀外慧中之美。姚木兰外表美丽端庄,比外表更美丽的是宽阔的心胸。战争来临,木兰失去了女儿和好友曼娘,立夫被捕,儿子加入战争洪流,丈夫出轨,这一系列磨难使她心力交瘁,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她一边思考,一边进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容面对。经过这一番打击和苦痛挣扎,木兰对自由的理解已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生活琐碎上,她的思想得到升华,她开始重新审视生命,从而使心灵渐渐得到解放。

  木兰是儒道结合的典范,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她始终以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姿态享受生活,接受挑战的同时,能够深刻认识生命的真谛,以博大的胸襟容纳万千打击,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加入逃难的人群,还在途中主动帮产妇接生,收养了3个孩子。为了让“中国人的血统一定要传下去”,她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战争带给她无限伤痛,她却加入战争,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木兰从人身到心灵实现了彻底的自由,这一切在于她能思考,有宽广的胸怀。她的美丽不只是漂亮脸蛋,更是比脸蛋还美丽的内心。

  木兰的母亲信仰儒家文化,拥有东方传统女性该有的一切美德。而木兰也决没有因为父亲的鼓励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摩登的现代小姐,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采取兼容并蓄的做法,不仅思想开放,在母亲的教导下更是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勤俭持家,谦谦有礼,俨然是一个时髦活泼、超凡脱俗的大家闺秀模样。她不仅会做女红,她绣的鞋连曼娘都比不上,而且还会做一手好菜,曾老太太只喜欢木兰熬的花生粥,入口即化。母亲给了木兰传统妇德的生活智慧,使她在嫁入曾家的生活顺风顺水,她游刃有余的扮演着各种角色,是丈夫心爱的妻子,公婆的孝顺儿媳,曾府的管家少奶奶,曾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喜欢她。

  木兰虽然敬仰父亲,但也孝顺母亲,她听从母亲的谆谆教导,使她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收放有度,适可而止。但母亲那种“世俗的智慧”对木兰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母亲那传统保守的“正派思想”束缚了木兰个性的发展,在她追求自己所想的道路上畏手畏脚,委曲求全。

  木兰在与荪亚结婚前就与立夫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然而她却甘愿遵从父母之命无怨无悔的嫁给荪亚,并安心踏实的和荪亚过起了属于他们的小日子,做起了曾家人见人爱的三少奶奶。当木兰知道妹妹莫愁也喜欢着立夫,并且要嫁给立夫的时候,她对妹妹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之情,而是大方的送上真挚祝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妹妹指点迷津。木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宁愿相信命运的安排,也不愿争强好斗。尤其面对身边的亲人,她更是给予宽容谅解和支持,木兰顾全大局,有成人之美的君子风度,所以她一个人的牺牲成全了妹妹的爱情,也照顾了立夫,保护了荪亚对她的一片痴心,还回报了父母的养育之情。木兰宽容无私,端庄大方,完美的大家闺秀光芒在她身上闪耀。但很明显木兰的苛求完美限制了她自由意识的发展,毁了她追求自由的理想。她内心的矛盾成了她挣脱封建牢笼的羁绊,因此注定她要顾此失彼,瞻前顾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东方“以善为美”的传统观念使作者在塑造木兰形象时,赋予她善解人意、顾全大局的优良品格。所以她理所当然的把母亲教给她的世俗智慧学得样样精通,对公公排斥西洋文化报以理解的态度,心甘情愿的撮合自己心爱的男人和妹妹结婚等等,木兰的选择被东方读者看来是和谐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被大家认同。

  二、温婉自强

  对于女性来说,女性的本质就是集女儿、妻子、母性角色三位于一体,而其中的母性是女性最原始、最自然的属性。“原始的、神话的、永恒的、基本的母性贯穿着女性命运的始终,也正是女性的母性,使女性的链条绵延,女性也形成了‘代’的延续。”女性使人类延续,这是女性的伟大之处。在文本中,王琦瑶的母性在女儿、妻子角色淡化的背景下显得更为突出。在《长恨歌》中,王安忆借外婆之口阐述了她对母性的认识,外婆的“生儿育女”的观点是对王琦瑶做“金丝雀”的人生选择做出反思。因此,在文本的第二部中,作者让王琦瑶生下了女儿微微,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女人。王琦瑶的未婚先育,是为当时的社会习俗所轻视、遭周围人非议的。康明逊在探望王琦瑶母女时,王琦瑶的母亲骂自己的女儿:“给你脸你不要脸。所以才说自作自贱,这‘贱’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母女间这次激烈的争吵实际上是王琦瑶正面反传统礼俗的一次对抗。母亲离去留下的红纸包,里面“装了二百块钱,还有一个金锁片”。这代表母亲承认了这个外孙女的存在,这次争吵王琦瑶的胜利,有力的对抗了世俗观念对单身女人的性爱界定,包含着精神自主的内蕴。

  王琦瑶的母性意识不仅体现在生养了女儿,也体现在曾经在她生活中出现过的男性身上。母性让她变的坚强勇敢,虽然那些男人获得满足后离开了王琦瑶,但她对他们很宽容没有恨,这是母性力量让她变得如此勇敢坚强。王琦瑶也因此获得了重生。王安忆处处写男女的情爱,但态度始终都是温和的。她本着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写,没有偏激的直斥男性一无是处来写女性的伟大。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王琦瑶虽然在女性观念上还有种种不足,但最为可贵的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男女是平等的,他们应该自然平等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女人和男人一样应该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爱情、婚姻与家庭中,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可以一样去付出、去索取。王琦瑶在情爱方面作为一个女人是明朗而突出的,她为爱辛苦奔走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没有做一个好的妻子或母亲,但仍是最纯粹的女人。王琦瑶的一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摒弃传统女性文化中的软弱性、惰性因素,女性只有打破自我的枷锁才能真正自由。

  三、隐忍坚韧

  小说《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寄居娘家,她带回的所有积蓄被其兄嫂耗尽后,遭到了兄嫂的冷眼和排挤。正在其心力交瘁之时,她邂逅了同父异母的妹妹的相亲对象——归国华侨富商范柳原。在白流苏和范柳原的这场爱情当中,二人小心谨慎的周旋着。然而在一种偶然的大变动下,白柳二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似乎是《传奇》中唯一一部结局还算完美的小说,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言:“到处是传奇,可不见得有那么圆满的收场。”但恰恰是白流苏的小心翼翼、收放自如,最终成就了她一直所追求的安稳和幸福。

  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是承载苦难的圣母,莫言在小说中明确指出:女人们没有人格自由和把握命运的主动权,更是丈夫的附庸。上官鲁氏在这样的时代里却嫁给了一个一无是处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这是她的第一不幸。她为了讨好婆婆和丈夫,还得到处寻找优秀的男人借种,这可能是她的无奈之举,也可能是她主动反抗,无论是什么都说明其人生的不幸。

  她备受各种舆论和自身罪恶感的折磨,最终在上帝那里才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上官鲁氏还是个活脱脱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伟大慈母,当生活的重担和生存的急迫同时加在她身上,她选择顽强的生活。在战争的年代,饥饿的年代里,她默默地为了子女奔波付出,并给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让他们茁壮成长。她坚信:“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的活。”在她的眼里,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无论她是土匪的女儿还是国民党的儿子,只要交给她,她都会把他们抚养成人。

  在抗战的日子里,为了孩子们的生命,她宁可走回硝烟弥漫的东北乡,在解放时期里,她可以不顾一切闯入牢房救她的孩子们,在十年贫困时期中,她甘心把胃当做粮食口袋,只为能让孩子们吃上饭……母亲以她的善良和宽厚以及对死亡的无所畏惧生存下来,她怀着对上帝的感恩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世间充满了磨难,但母亲用无私的爱来回报残酷的现实。母亲是爱和生命的化身,也是一位伟大而真实的母亲。她含辛茹苦的抚育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并视孩子为生命。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人是宇宙中最珍贵的物种,生命的传承和沿袭是人类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母亲对生命怀着一种崇敬之情,以平凡的身份推动生命的发展。她用爱和生命去化解一切苦难,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四、委婉含蓄的女性抒写

  在男权话语空间中,女性只是一个被欣赏者或被描绘对象,仅有的几位女性作家很少有不依附于男性思维创作的。当代的女性作家们做出了反驳,她们开始重拾对女性自身欲望的言说。文革以后最先恢复性别意识的文学审视的女作家是张洁。而对性别意识,特别是女性的性意识作为文学的关注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安忆的“三恋”将性意识作为一个核心话题,被提上文学的议事日程。性意识不再只停留在精神层面,身体在这里又重新找到立足之地。

  私人化写作所表达的女性母题是类似的,从性出发来观照女性自我和他者,所拥有的是更为隐秘的张力。林白与陈染的相似处在于一种绝对的女性意识表达和对女性身体的高度关注。身体是性意识的一种委婉语,一种文学性的表达。身体一词的含义是指女性的“性”,特指“性”,不会有人将写女性的面孔和表情也归于“身体”的范围。男女性别的迥异,更深刻的是意识领域的不同,新时代女性的自觉与觉醒从性别意识甚至到性意识开始,利用身体的突围为女性彼时的缺场到此时的出场重振旗鼓。林白在作品《说吧,房间》中率真地创作,没有缺失女性的天性,对在性与爱中女性独特的自我体验进行剖析。如冰心所说:纵然所写的是臆话,是疯言,是无理由的,然而充满了“真”。小说中对丈夫男性躯体入侵的不满、出轨的轻视;对女友荒唐性生活的厌恶到同情,淋漓尽致的描绘了一个女性自我成长的历程。对男性如同动物般可笑的性行为的排斥,更加认可女性的美丽,她们的性也是相对洁净、高级的审美发现。林白曾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嫁给自己。”所以林白对于女性的描写不仅打破了性的禁忌,同时以一种反叛的姿态拒绝历史对女性真实生命的异化与掩埋。小说中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呼天抢地,完全是女性内心中的一种真实的诉说,女性是真正的主角,有自己的价值观与尊严,包括对最基本“性”的追求。

  陈染是中国文坛最先进入身体写作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以诗意化的笔触表达年轻女性对自己的性及身体的感受,这种表达突破了女性自身身体的道德忌讳,将张洁等人所开拓的当代文学的女性立场从纯粹的精神层面置换到物质层面。《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的中年寡妇黛二与拗拗有相似的个性,她最喜欢冥想,喜欢禁忌的事物,毫无顾忌地与邻里一个单身男子幽会,追求感官上的满足。陈染为代表的一代女性作家意识进一步自觉,她们注重从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出发,表现女性与社会、女性与他人、女性自身以及女性与自然诸方面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女性作为与男性平起平坐的一份子,在这些作家的笔下都成了人间圣母,她们的诸多优秀品质既升华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大美。这不仅是中国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世界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洪子城.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现代美女篇4

  在美国专利局尘封的一份1941年的“保密通信专利”中就有关于这架钢琴的构造描述,它的拥有者之一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作曲家乔治?安塔尔(George Antheil),而另一位就是好莱坞历史上号称最美丽的绝世女星海蒂?拉玛(Hedy Lamarr)。当时的“保密通信”即扩频通信技术(Spread Spectrum),如今我们使用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CDMA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海蒂成为这一技术的思想先驱,因而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移动通信之母”。

  谜一样的女人

  “比我聪明的都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没我聪明。”这句话并非出自海蒂之口,却成了她一生的真实写照。海蒂是上世纪最不可思议的女人,她的价值远远超过斯芬克斯之谜。在黑白片占据银幕的时代,她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费雯?丽(Vivien Leigh)也因长得像她而倍感自豪。不仅如此,她又兼具严谨的科学头脑,发明了对于现代人类通信极为重要的“扩频技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科学家”。

  1985年,美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扩频技术基础上,悄悄地研发出了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这家公司就是高通,如今它已是进入全球500强的大公司,凭借手中持有的CDMA专利,她成为了全世界数十亿3G用户的收税官,然而它的理论来源的发明者海蒂却差点被人遗忘。“人们通常都想不到电影明星有什么头脑,但她确实有。”高通公司联合创始人安东尼奥(Antonio Franklin)说。

  全球通讯技术行业著名工程师、分析师戴夫?莫克(Dave Mock)在2005年出版的传记《高通方程式》中,以这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个美丽的天才人物:“只要你使用过移动电话,你就有必要了解并感谢她。要知道,这位性感女明星为全球无线通讯技术所做出的贡献至今无人能及。”

  2000年,海蒂去世。3年后,波音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宣传纪念这位科技女性,其中毫不涉及她的演艺事业。2005年,德语国家举行了第一届发明者节,以纪念海蒂的92岁诞辰。所有的这一切,仿佛在印证她的另一句妙语:“电影往往限于某一地区和时代,而技术是永恒的。”

  光影中的花瓶

  我的脸成为了我的不幸,它是摘不掉的面具,我必须一边诅咒,一边忍受它。

  ――海蒂?拉玛

  在海蒂的绝大部分演艺生涯中,她只是由商业电影成功塑造的典型“花瓶”。

  近代电影工业巨头好莱坞曾肆无忌惮地使用“最美丽”的标签,来形容红极一时的漂亮女星。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艾娃?加德纳(Ava Gardner)、卡洛尔?兰迪斯(Carole Landis)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等同时代的女星们都“承受”过这样的评价,海蒂也难逃这个标签的追随。然而不同于上面这些人先后被奥斯卡(The Oscars)封后的光彩结局,海蒂终其一生也没有出演过一部经典作品。她在那个时代被宣传为“最美丽的女人”,仅此而已。

  海蒂的美貌在她来到好莱坞之前,就已经闻名电影界了。尽管出生在1914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且父亲是个犹太银行家,家境富庶,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海蒂却并没有和音乐或者商业挂上钩,她出人意料地迷上了表演。

  十几岁时,海蒂已经出落得像个仙女一般。天生丽质的她,意外地获得了去柏林一所著名表演学院学习的机会,便从此踏入了演艺圈。最初她只能在电影圈做一些场记的工作,然后不久,凭着无以伦比的外表和强烈的表演欲,16岁的海蒂就迎来了她的第一部电影《街上的钱》,而当时她使用的演员名字还是海德维希?爱娃?玛丽亚?基斯勒(Hedwig Eva Maria Kiesler)。

  1932年,一家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公司邀请18岁的海蒂担当《神魂颠倒》(Ecstacy)的女主角,并承诺将这部电影推向国际市场,唯一的条件是她必须出镜。她答应了。第二年,《神魂颠倒》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映,海蒂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出镜的明星。在该片中她绝美的面容和奔跑在树林中的曼妙身体,在震惊观众之余也带来了铺天盖地的非议。

  这部电影也为海蒂带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婚姻。奥地利军火商弗利兹?曼德尔(Fritz Mandl)在看完《神魂颠倒》化欲望为行动,迎娶了海蒂。然而这是一次失败的婚姻。海蒂除了感到备受束缚,不能再从事自己的表演事业之外,更不满弗利兹和纳粹的贸易勾结,终于在1937年独自逃到巴黎。在巴黎生活了一阵子后,她又游走到伦敦,也就在这时她遇见了米高梅(MGM)电影集团三巨头之一的路易?梅耶(Louis B Mayer)。在梅耶的引荐下,她成功进入好莱坞,与米高梅签定了一份拍摄合同,并获得了一个后来她一直沿用的艺名海蒂?拉玛――名字来源于无声影片时期的一位大美女芭芭拉?拉玛(Barbara Lamarr)。

  1938年,海蒂?拉玛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电影《海角游魂》(Algiers)中。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其中塑造的优雅的黑发美女形象打破了由金发女人统治银幕的惯例。

  进入好莱坞后,海蒂先后与诸如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等男星合作了25部戏,然而这些电影大都不怎么考验海蒂的演技,因而没有一部成为后来的经典。

  在好莱坞的海蒂依然惊艳,然而福兮祸所伏,她的演艺事业却再难有寸进。究其原因,还是她太富于魅力的容貌。只需要搔首弄姿便可以为片商们带来滚滚财源,海蒂自然得不到多少需要演技的表演机会。米高梅公司甚至认为海蒂太漂亮而不能饰演普通的角色,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她可以出现在商场扮演一个收银员的角色,或者以那些不被疼爱、不被注意的平民阶层的形象出现。观众只会在电影中注视她漂亮的脸而忽略其他东西。

  美貌限制了海蒂的戏路发展,自然也让她与跻身一流女星的成就 失之交臂。1942年,海蒂与英国演员约翰?洛德(John Loder)结婚。之后,她错过了《煤气灯下》(Gaslight)和《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这两部经典影片的角色,她的花瓶形象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以海蒂的智慧,她自然明白问题所在,也曾通过媒体,向观众和制片人发牢骚:“任何女孩都能够变得迷人,你所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站在那儿并且看起来很蠢(Any girl can be glamorous. All you have to do is stand still and look stupid.)”这句话后来在美国娱乐圈经常被引用。

  与米高梅的合约期满后,海蒂曾创办了一家制片公司,但也以失败告终。直到40多岁时,海蒂以最后一部电影――《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也是她的代表作,正式告别了在银幕圈的光影岁月。

  被遗忘的杰作

  对于海蒂来说,美貌不仅限制了她的演艺生涯,也限制了她人生的很多方面。她曾经这样说,“我的脸成为了我的不幸,它是摘不掉的面具,我必须一边诅咒,一边忍受它。”在被人称赞的外表之下,她的很多才能与智慧都埋没了,其中最让人遗憾的就是“扩频技术”所遭受的冷落。

  美国联合通讯社曾报道说,尽管她(海蒂)不曾因为表演而获得一项奥斯卡奖,但她至少应该获得由联邦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贡献奖,因为它无偿采用了她的一项专利。这项专利如今静静地躺在名为“保密通信系统”的文件里,专利号“2,292,387”,申请时间是1941年6月10日。

  回溯这项发明的故事,要从海蒂第一段失败的婚姻说起。1933年海蒂因出演《神魂颠倒》而成为军火商弗利兹?曼德尔的妻子。弗利兹是个没立场的贪财之人。1934年她弗利兹为了巴结纳粹政府,向德国军方推销军火。弗利兹最初的主要产品是战车、军舰装甲和普通榴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对飞行控制系统产生了兴趣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海蒂的容貌是弗利兹讨好纳粹高层的法宝,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海蒂在跟随丈夫取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余,竟然也详细地了解了丈夫的工作。

  其实受过良好教育的海蒂早在十几岁时就修习过通信方面的课程,这时她不但能够完全理解弗利兹的研究,而且因此获取了军事保密通信领域的众多前沿思想。

  1938年,海蒂逃到伦敦,以远离她失败的婚姻和众多的纳粹“朋友”,顺便也把纳粹无线通信方面的“ 军事机密”带到了盟国。1940年,海蒂在好莱坞结识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乔治?安塞尔(George Antheil),安塞尔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先锋派作曲界的顶尖人物之一,创作并演奏了《飞机奏鸣曲》《爵士奏鸣曲》《机器之死》等曲目,名噪一时。1933年安塞尔开始为好莱坞进行电影音乐创作,并开始了对人体内分泌的研究。

  起初,海蒂只是把安塞尔看作腺体专家,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她的胸部变得更大。后来,两人的话题从腺体转到武器。海蒂向乔治提起一个秘密通讯系统(Secret Communications System)的想法,想要研发出能够抵挡敌军电波干扰或防窃听的军事通讯系统。在战时,军事通讯的保密与否几乎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败。于是,一心想要对德作战有所贡献的乔治便很积极地配合海蒂进行这项研究。

  一天,海蒂和乔治坐在一架钢琴前,乔治在演奏,海蒂跟随着他按下一些琴键,忽然她说,“你看,我们在用声音对话,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音调。”受这个灵感启发,两人决定从钢琴入手来展开研究。

  作为音乐家的安塞尔对钢琴的构造更为熟悉,他提出,可以借鉴自动钢琴的做法来实现“跳频”,开发出一个能够自动编译密码的设备的模型。自动钢琴很像老式计算机,通过读入编好码的打孔纸来演奏。

  靠着两人的智慧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帮助,他们完成了这项研究,并且在1942年8月得到了专利。这就是“扩频通讯技术”。专利说明描述了一种引导鱼雷的通信方法:被发射方(飞机)和接收方(鱼雷)所采用载波频率同步的编号,是由一种类似自动钢琴音乐筒的装置控制,该装置有一个独特的由88个可能的阶梯组成的序列。通过在每个频率上仅发送整个信息的一小部分,鱼雷能受到控制。敌人干扰通信的企图通常一次只能使一条信道失去作用,而在其他信道上的信息足以保证鱼雷做出必要的方向矫正,以击中目标。

  当时,没有多少人认为可以将音乐装置放进鱼雷。他们将这项专利送给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二战有帮助。可是美国军方完全不把他们的研究当一回事,甚至认为海蒂如果想要帮助美国,还不如多利用她的美貌和明星地位帮助政府多卖一些公债。不久,海蒂和安泰尔又回归了各自的艺术圈。而扩频技术则沉入了故纸堆。

  表面上她和乔治的伟大发明,一直处于被冷冻的状态。然而,美国政府一直悄悄地想把这个专利用于制导武器的研究。但在二战中,美国从未将之用于进攻纳粹军舰。人们所能知道的对它最早的应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海军提供给霍夫曼无线电公司一份专利,让它生产用于遥控飞机的无线电。不过,发明者的名字被从文件中抹去,给出的信息处于极度保密状态。霍夫曼公司的技术人员完全不知道,这项专利是一个女演员和一个音乐家创造的。

  最终,霍夫曼公司完成了这一扩频通信设备。在此基础上,军方研发了许多产品,其中包括一架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扩频”以隐蔽通信的形式在军舰之间形成了一条封闭的信息链。

  冷战结束后,美军解除了对“扩频”技术的管制,允许其商业化。这项技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并发展出了成熟的CDMA技术,引领了手机、卫星通讯、无线网络的信息时代。

  1997年,当2G、3G、wifi等名词开始被大众所熟悉时,美国科学界才想起了已经83岁高龄的海蒂,电子前沿基金(EFF)授予她先锋奖,这一奖项对她在无线通信方面的贡献给予了承认。但此时,她的专利已经失效,所以她终生未能因此而获得任何利益。

  放浪形骸的一生

  在海蒂的一生中,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她6次失败的婚姻。多次提过的弗利兹?曼德尔是海蒂的第一任丈夫。弗利兹在看过海蒂的《神魂颠倒》之后,便对她着迷不已。一年之后,在一次舞会上,他与海蒂一见钟情。3个月后,他们闪电结婚。

  为了让妻子不再被别人观赏,弗利兹不惜一掷千金,拼命收集《神魂颠倒》的拷贝。而且禁止妻子再涉足电影业,也不让妻子随便外出,这让海蒂非常痛苦。她后来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的我像一个奴隶,我们在意大利的时候,如果没有他在身边,我甚至都不能去游泳。”

  虽然弗利兹和海蒂一样,都是奥地利犹太人,但他支持纳粹。而海蒂坚决反对纳粹,于是他们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37年的一天,海蒂陪同丈夫出席晚宴,中途她以身体不适为由退席。然后用迷昏了随从侍女,跳出盥洗室的窗户,乘当天的火车连夜逃到了法国,结束了她与弗利兹的婚姻。

  后来,海蒂先后与作家吉恩?马基、英国演员约翰?洛德、乐队指挥欧内斯特?斯托弗、石油商人霍华德?李、律师刘易斯?鲍尔斯结婚。她的一儿一女,都是与约翰?洛德所生。

  中年以后的海蒂对其几次失败的婚姻充满感慨,她说:“我决不能再嫁给一个在我面前老是自惭形秽的男人了。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男人可以做我的丈夫,同时不会自觉微贱。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微贱男人。”但她似乎最终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最优秀的微贱男人。

  海蒂领养的儿子安托尼?洛德(Anthony Loder)写了一个简短的剧本,内容是关于他亲身所见的母亲的生活。剧本里写道,海蒂和乔治都没有因为“扩频”专利而获得任何官方奖励,她的生活过得很简单,有时候也很拮据,必须有计划地消费。安托尼说:“她被遗忘了,但她为上一代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她让很多男人为她坠入爱河。而年轻一代则因为她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创造性工作而获益。”

  海蒂曾说过,“也许我的婚姻问题,是许多女人面临的共同问题,那就是既想得到关爱,又想得到自由的矛盾。”或许这是对她放浪形骸的感情经历最贴切的总结。

  海蒂不仅出演了世界上第一部露点电影,还在1966年出版了第一本自曝隐私的自传(Ecstasy and Me),因此饱受人们的非议,而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哪怕是她的亲人。晚年的海蒂是孤独的。她独自一人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公寓中,只有朋友和早年崇拜她的忠实粉丝们会定期去看望她。

  在海蒂的晚年生活中,由于在自己钟爱的演艺事业上未获得成功,自己的发明也一直未被认可,婚姻又几经失败,郁郁不得志的她,开始养成了一些奇怪的习惯,比如偷窃商店,虽然她并不缺乏财富。1966年,她就因在商店顺手牵羊而被拘留。1991年,年近八旬的她再次因同类问题被拘留,被判监外察看一年。

  2000年1月19日,86岁的海蒂被发现死在家中的床上。警方认为她是在睡梦中死去的,对着她床头的电视还开着。她的律师说:“对于我来说,海蒂一直是最完美的电影明星,她走路时总是昂着头,她非常漂亮,即使年老时也是那么美。”

  海蒂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发明的好奇心,她回忆说,“我对一切都感兴趣。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大约四岁的时候,我记得父亲手腕戴着一块金表,我常常追着他问:这是怎么工作的?指针为什么能转一圈?”作为扩频技术的第一发明者,海蒂具有一位科学家所具备的社会责任心,仅从她与乔治?安塞尔把专利无偿提供给战时的美国政府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和她亲近的人,在与她漫不经心的交谈里,时常能捕捉到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例如她说的下面这段话:

  现代美女篇5

      美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除了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有突出的建树,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考虑到美国属于移民国家的特性,在多文化交流和冲突下,美国女性文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风格独特、独树一帜的女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在美国本土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从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来看,美国女性文学的大发展,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后诞生的又一种新文化。所以,对当地美国女性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女性文学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对于了解美国文化很有必要。

      二、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分类

      经过了解发现,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都是具有移民背景的女性作家,按照移民背景分类,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亚裔作家创作的美国女性文学。在美国女性文学的创作队伍中,亚裔作家是重要的创作力量,其中华裔作家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及东方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女性文学的创作质量,使美国女性文学在整体水平上有较大的提升。目前亚裔作家最杰出的要属华裔获奖作家汤婷婷、唐恩美和印度裔女作家巴拉蒂·玛克姬等人。这几位知名作家创作的作品不但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奖项,同时推动了美国文学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文学更加多元化。

      2、黑人女作家创作的美国女性文学。从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看,黑人女作家是重要的创作力量。基于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黑人女作家的数量较少,并且创作的作品主要以关注美国文化发展和种族歧视有关,同时也细致的刻画了美国社会黑人群体生活的人生百态,对研究美国黑人发展史和美国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前来看,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作品形式多样,教堂作品、诗歌、小说、访谈等形式都有涉猎,内容丰富。

      3、拉丁裔作家创作的美国女性文学。拉丁裔移民是美国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拉丁裔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上与美国本土的文化相容性更强,因此拉丁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所产生的意义是比较积极的。目前来看,拉丁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在内容选取上多种多样,在创作题材上也十分多样,由此造就了拉丁裔女性文学创作成为了美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分支。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拉丁裔作家的创作特点,掌握拉丁裔作家女性文学的特点。

      三、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所具有的特点分析

      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地位来看,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所取得的成功,主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成功,也可以认为是多种移民文化相互促进的结果。所以,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带有深深的移民文化的烙印,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所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体现。从目前美国女性文学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女性作家来看,美国女性文学的成功作家来自多个民族多个领域,所创作的小说也分属多个流派,对美国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中体现的移民文化较为突出,因此美国女性文学也可以看作是多种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区别。

      2、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作品中,不乏一些倡导女权运动的作品。考虑到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新时期女性对自身地位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并开始争取自身权益,积极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基于这一考虑,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对促进女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女性不但通过文学作品提高了自身地位,还促进了女权运动取得积极效果。

      3、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美国女性始终处于受歧视和排挤的状态,美国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呼唤女性觉醒,诸多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融入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并通过文学作品开始宣扬女权运动,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最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四、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对美国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悄然崛起的美国当代女性文学沿袭了18 世纪以来美国女性文学的创作传统, 打破了传统文学体裁之间的界限, 并对一些过去并未被当作文学创作取向的新的论题和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描绘女性的生活经历、重新估价女性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姐妹等角色的价值以及展示当代美国社会男女关系和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女作家们都对美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 社会已经进入21 世纪, 美国女作家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她们的文学成就必将使她们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并将作为世界文坛的一部分而得到认可。

      女性文学已经进入美国主流文学, 成为美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由于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学创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由男作家统领天下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 加入了作家的行列。像她们的男同胞们一样, 美国女作家在观察美国社会、体验美国生活的同时也拿起笔来把她们观察到的现象和体验过的生活描述下来。在她们的作品中, 有关种族、文化与自然、性别与历史、经济与传媒等等问题都有涉及。不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看, 女性文学都不比男性作家的作品逊色。女性文学不但拥有大量读者, 而且已经进入美国学术界, 成为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目前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来看,女性文学由于选取的视角比较独特,全面反映了美国当代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美国的价值观,对促进美国文化发展,倡导美国式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美女篇6

  一、注重写实。现代仕女画在写实主义造型原则下,对画面真实感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人物造型建立在严格的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仕女所处的背景是一定时空下的环境,这种环境体现出一定的焦点透视原则和一定的光影影响,与传统的仕女画构图有了根本性区别。如画家何家英创作的《米脂婆姨》,陈逸鸣创作的《花开季节》,王沂东创作的《洞房里的新娘》,谢楚余创作的《少女》,都是写实主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写实主义作品依然是当前艺术创作的主流,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艺术手法都是可以发展和完善的。

  二、追求完美。现代仕女画从构图美、装饰美的理念出发,把仕女置于诗一般的环境中,天人合一。在人物塑造中,把西方女性“三围”美的理念融入绘画的造型中,传统仕女画的“三白法”已被脸部凹凸渲染所替代,无论工笔或写意仕女,都精心刻画仕女的眼神、脸形,发型、身姿等重要造型要点。国画从以墨线为主转化为色墨并重,色彩代墨;骨法用笔的效果虽在,但线条已被弱化,已被融入到块面中去。仕女画的色彩不仅注意冷暖的变化,还注意到明暗变化、冷色的合理使用,更加丰富了仕女画的色彩。人物画家王美芳创作的《出浴》,画一位贵妇人刚刚出浴的美态,其身旁有香炉、浴盆、屏风等配景。人物表情泰然自若,环境雅静而又扣主题,可谓人美、环境美,是一幅典型的唯美主义绘画。画家白伯华创作的《采莲曲》,一叶小舟泛于荷塘碧波之上,船尾承载着一筐刚采摘的莲蓬,船上美女怡情于天水之间,整幅画给人一种荷塘美,美女更美的感触。

  三、风格多样。传统仕女画的表现题材是风花雪月的贵族情趣和古代历史戏曲甚至神话故事,形式主要以工笔为主。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新颖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的发展,都对现代仕女画的风格样式产生影响,催生现代仕女画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画家丁绍光的工笔重彩画,仕女高度夸张,景物美化变形,既体现西方审美价值理念,也有敦煌壁画的金碧辉煌。如其《孔雀之舞》,傣家少女身子长,脖颈长,舞姿优美潇洒,配景的芭蕉树变成了一把把芭蕉扇,整幅画给人一种浪漫的诗情。人物画家戴敦邦的意笔仕女画,人物造型有着唐朝的风格,衣服着色偏冷却有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从其创作的《石头记》系列仕女,便能看出其仕女画的一贯风格。人物画家黄胄的仕女画以速写的方法入画,在严格写生的基础上塑造仕女形象,其创作的《海风细雨》,惠安女形象别具风姿。

  四、题材广泛。传统中国仕女画由于长期笼罩在封建社会的文化氛围下,表现题材仅限于宫廷仕女、传说故事中的女性,“四美图”“八美图”“百美图”几乎涵盖了仕女画的全部题材。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仕女画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现少数民族、外国女性等题材,以及不同职业女性的题材。画家叶浅予、杨之光以表现戏剧舞蹈女性而著名。而画家黄胄、蒋采萍善于塑造边疆和台湾少数民族女性。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近年来画坛中还涌现了表现时尚美少女和美女的题材。画家袁运生便是以表现美女出名的艺术家。

  现代美女篇7

  [关键词]物质载体 社会符号消费 行业消费 “性征”消费

  美女有她的自然的物质载体。她首先必须具备恰当的比例:胸围、腰围、臀围的国际标准,头、颈、肩、四肢比例的完美组合,五官比例与皮肤质量的无可挑剔,这是美女的最基本物理条件。身体的物理重量、长度、形体曲线轮廓、肤色共同诠释着美女的外在体貌,并作为文明装饰如服装、首饰、化装品的填充物和支架,最终成为一件美丽而奢侈的包装作品,美女的视觉感官图像得以呈现。在父权制的古代社会,女人的身体有时具有宗教的象征意味。素有以保守著称的中世纪传统英国女子的高领、长袖服饰;在现代社会,一些具有宗教习俗的国家,女人的身体与服饰着装带有某些禁忌。然而,当下的社会已经跨入空前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多元化时代,成熟女性们步入时下“文明”社会并对“规范美女”的标准模仿,她们的身体的装饰以及内在的修炼,已经成为鲜明的社会符号,而少了中世纪那种保守的禁忌意味。

  现代美女对身体包装的消费最终是社会符号的消费。现代社会是一个对美女符号空前消费的时代。我们的社会体系支持并建构着生产美女和支撑美女消费的符号体系。社会精英们(通常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他们在社会分配中,占有丰富的资源)、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医师、营养师、瑜伽师等,构成了美女符号顾问的词群;高档服饰会所、首饰店、美容院、健身会所、医疗所等,成为生产美女的社会系列行业的词群;媒体更是美女符号的传播推波助澜工具,负责以最快速度把美女展示在大众视野。这些顾问、机构、传播工具、大众和美女,共同完成了美女消费和美女符号的被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奇观:美女与产生美女符号体系行业机构的互相依存。与此同时,消费会创造群体区隔,划分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美女符号的消费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人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对美女符号的消费直接渗透到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做为大众的消费群体,无意识中又顺应了精英阶层的时尚与潮流,模仿并消费着大众美女符号,例如对具有美女符号的影视、杂志等消费。美女在建构自身符号的同时付出了物质代价后,同时获取了大众对消费美女符号付出的物质代价,完成了交换过程。于是,美女具备了构建美女标准的原动力。为了达到此目的,现代美女对身体的装备和维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观念、行为已渗透到社会的核心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尚。她们在极端呵护身体的同时,一扫中世纪身体的宗教禁忌的阴霾,显示出现代女性的张扬。露肩装、吊带衫、透明装、肚兜、内衣外穿,早已风靡全球!露脐衫、紧身衣、低腰紧身裤、迷你裙,成为现今时髦女性的普遍装束,令观赏者心神颤栗。

  美女“性征”的消费是美女符号消费的核心层面。“性”一直是千百年来津津乐道的话题。性感、丰满、野性、凹凸有致等,是围绕美女的性征而展开的词群。在这里,弗洛伊德的里比多(性的能量)的绽放大行其道,任何一个美女的形象,哪怕是美女的附带装饰,都能吸引社会的眼球。因此,社会行业在生产美女的同时,附带营造出美女对身体性征的张扬,成为社会消费文明体系产生的完美迷人产品。古时中国美女的“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和“冲观一怒为红颜”的典故,以及西方古希腊为美人海伦而展开的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显然是政治借口),勾勒出古代美女的巨大的魅力。在商品促销中,许多促销商喜欢把商品与美女扯上关系,似乎消费了这些商品,便消费了美女,满足了消费者的幻想。

  美女作为其可重复使用的自然资源,在女权运动中得到了张扬和独立,并拥有了某些操控的力量。美女的魅力已成为最具特色的社会符号。在当下社会,美女本身就是稀缺资源。除上帝赐予她们曼妙的物质身体外,后天的维护也是一掷千金。理所当然,美女们的消费和消费美女的群体构成了当下时髦的眼球经济。

  美女还有一套与其相关的社会场所消费符码。时尚酒吧、星级饭店、名牌服装、昂贵首饰、名牌化妆品、名车、高档商场、健身会所、别墅等,是美女的环境符码。在这些场所,她们完全有理由高呼她们的女权主义,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现代社会美女意识形态的建构,冲破了中世纪神学、宗教及道德伦理的规则体系,她们无比的呵护着自己的身体。文明社会愈是发达,社会的规训系统就愈完备,身体成为首当其冲的物质实验载体,合法的、隐性的、温柔的暴力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现代美女们面临现代消费文明的种种负面因素,身心难规避消费游戏规则的“约束”。作为生产美女的精密而严整的社会机制,除却顺从,无从逃避!美丽的代价在消费中除了只能选择社会机制提供的外在条件外,美女们从物质的消费得到的暂时填补了现代美女的内心虚无。

  现代美女篇8

  一、人物图案的发展

  人物绘画在古文明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会运用兽毛做成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动植物纹样,那时的人形图案虽简单朴素,却反映了那时期人们的渔猎、采集等劳动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形图案已成为粉彩艺术中的人物绘画的特别门类。

  追述陶瓷与宣纸的比较,陶器图案早于宣纸绘画,因而仕女画首先应当出现在陶器上。人物画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画科,妇女形象的描绘是一个重要部分。西汉刘向著《烈女传》,画家为之配图,乃为专门仕女画传世开端。无论如何,陶瓷绘画尤其陶画肯定早于宣纸、帛画。据常见陶瓷绘画,宋代已有人物瓷画,而清代人物尤其仕女画已至鼎盛时期,画工精细,以五彩、粉彩居多,色彩艳丽。传承至今,画风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粉彩人物与国画的渊源

  粉彩仕女图系人物画的一种,受中国画的影响最深,有瓷上国画之称。仕女图指古典绘画中表现妇女生活题材的作品。现泛指用古典仕女画手法描绘妇女形象的绘画形式。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等都是仕女画样式的经典。《洛神赋图》迄今现存摹本已弥足珍贵。许多陶艺家至今还在模仿或根据其意再创作。佛教题材无论是唐三彩雕塑,还是绘画均流于世俗化发展的倾向。仙女体态丰腴,容貌端丽,观音菩萨是佛教之神,但她的形象却如富门姬妾、妖艳如歌女,在唐代敦煌壁画中尤见一斑,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将神佛形象寄托现实生活希冀,体现了信仰者的想象力。仕女形象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时代特征及手法相结合应用。作为当今的粉彩人物绘画工作者,在创作表现仕女题材的作品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阅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习各朝代中国画艺术特色,解百姓生活习俗,学古代文学、诗词,从中获取绘画创作史料素材,如以上文化素养融你一身时,运用成熟的技艺,才能创作出有说服力的粉彩人物绘画作品。

  三、人物绘画中的“美”

  “美”是一切艺术表现手段的基石,粉彩人物绘画当然也不例外,粉彩人物绘画是“美”的接力棒,它即继承了前人的陶艺风格,又在前人的风格基础上有创造,使画面更美,含意更深,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物作品,反应的是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以及政治经济。由此形成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审美标准。“美女”是人类对女性的一种赞美称呼,是表现美的最佳素材。而不同时期“美”的差异性就很大,如就有“环肥燕瘦”之说,唐代与清代女性美的特征也不一样。敦煌壁画上天女的手丰腴多姿,而清代杨柳青年画上的仕女却十指尖尖如笋。自古以来传统的仕女图脸部尤以“眼”、“眉”、“唇”表现至为重要,“凤眼”、“柳眉”、“樱桃小口”方为美。发髻、服饰在各朝代风格迥异,仕女图中以深色发髻衬白肤为俊美,这足以说明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审美理念。因此陶瓷艺术在创作美的同时,首先离不开探索美在历史的应用,并认真审美。陶瓷仕女画题材虽来源于历史典故,终究还是源于生活。陶瓷写意画中,仕女的想象描写也特别,受空间制约,仕女往往被省略去嘴唇等,而仅仅以发髻与简单勾勒眼神为主。这种仕女创作方法,往往给欣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取到了以少胜多的作用。东方传统女性清丽含蓄委婉、深沉内在,情感表达而柔绵,秀行妙语,嫣然一笑是仕女画的美妙之处,这种美是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是传统审美观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再现,是人文思想对女性夸张的表现方式,更是古典女性“美”达到极至。故而对美女有“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千金一巧笑,百万两鬓姝”赞美之说。仕女画也就形成了委婉含蓄、深沉文雅、曲折内向的传统绘画特征,因而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含蓄、庄重、恬静的美。因此女性的“美”足以使许多艺术家在前人的步伐上,造就更多丰富多彩的陶瓷仕女绘画作品。

  四、仕女图与文学艺术的渊源

  仕女图它再现的是东方女性特征。传统的女性角色不仅在文艺、雕塑等艺术领域中常运用,尤其是在文学领域里运用的最广,在陶瓷雕塑、绘画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当今诸多陶艺家汲取传统文学艺术精华,在文学艺术创作表现中以一种新的风貌、内涵再现出来。如:古典著名文学有《红楼梦》、《西厢记》等以歌颂女子为代表的典著,典著成了陶瓷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应而画家们把这些文学典故再现到陶瓷上,使欣赏者能直观地理解文学经典,使其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

  五、情感是创作的要素

  陶瓷绘画艺术作品成功与否,与作者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除艺术家个体因素如“艺术修养、文学修养、艺术技能、思想观”等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必须在仕女题材陶瓷艺术作品中,融和陶瓷艺术家强烈、丰富的情感,展现作品内蕴的历史与当代社会影响与意义。作品的成功取决于生活形象与思想感情生动、新颖、独创。如总是百女一姿,千人一面,势必让观赏者赏画杂淡无味。故仕女题材艺术创作除画家刻意兼顾到仕女外在“形”的美之外,还必须捕捉、表现出作品内含的“神”,这个“神”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及丰富的社会阅历。

  仕女画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属人物画种,它具有绘画艺术中所有的共性。虽然因历史上种种原因或因画家表达思想情感形式迥异,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陶瓷仕女画形式,但成功的仕女画作品宗旨是统一的,那就是通过陶瓷作品表现美,传达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如果仅仅表面上凭借瓷板、瓷瓶展示给观众的是艳俗与奢华空洞的娇美,以及画家卑劣的品质,肤浅的学养,狭隘的胸襟,那无论瓷质如何细腻,画工如何精巧,那只是画工之物,成品绝无价值。

  梦是人对事物的情感反应,即使是做一个美梦或噩梦,醒来或许就是创作素材。做艺术和做梦差不多,艺术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可以让你一脚从现实中逃离出来,迈一步跨到另一个世界里边去。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某天忽然让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美丽的世界里有许多让人心仪的美丽的女子。但她们成了仙,朝我缓缓走来时,让我好生惊喜!仕女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走到花园美景中,拿着诗经在细心阅读。虽一人也不孤单,有假山蒲草相伴,那古装的女子想必进入钟情阶段,我倒愿她是在读《西厢记》,她那么出神入化,想必是在诗书里面寻找爱情的火花,让我浮想翩翩,虽然是一个梦,但美梦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成就了这幅《仕女品诗》。

  现代美女篇9

  在《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就多达1268个。汉语词汇里面的同根词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与之相比了。在如此浩大的玉词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多数,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人们在描写女性的时候特别喜欢用玉作为比拟物呢?这中间反映出人们怎样的审美心理?玉与女性之美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呢?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句诗是李白《南都行》中的佳句,此处用“玉色”比喻女子貌美。用“玉”象征美貌的用例,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以《诗经》为契机,人们沿用以玉比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词汇。这些词语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笛赋》中曰:“赤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吕氏春秋·贵直》中记载:“惠公即位二年,暴慢,身好玉女。”这里的“玉貌”“玉女”都用借代的手法,代称美貌的女子。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中也有类似记载:“灵帝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戟,摇漾於渠中。”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用“玉”代指的绝代佳人,似乎毫无尊严和人格而言,处于一种被欣赏、把玩的附庸地位。

  当然,也有单纯用“玉”形容女子貌美的诗句。晋代的陆机就有:“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的绝妙佳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是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诗仙李白也有“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的“玉容”“玉脸”“玉面”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到了唐宋时期,形容女子像玉一样美好的词语大量出现。如:“玉人”“玉仙”“玉姝”“玉童”“玉润”“玉颊”“玉蛾”“玉奴”“玉芙蓉”“玉儿”“玉真”“玉京人”。这些丰富的词语大多产生于文人墨客的笔下,从这些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中,可感受到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古人辨玉的标准,在陈性《玉纪》中概括为“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敛含蓄,温文尔雅,刚柔一体的女子方达到至美的境界。这样,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形神相合。语言经过长久的积淀,充分反映了这种思维。

  到了元明清时期,出现在戏曲中以玉比貌的词语也不少。如:元朝张鸣善的“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中的“玉天仙”;班惟志套曲中的“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蝴蝶梦儿醒”里的“玉卿”;王仲元套曲中的“把一固玉臂婵娟,闪在瑶台月底”中的“玉臂婵娟”;还有“玉娉婷”“玉靥”“玉盂”“玉簪”都指女子貌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以玉为词根的词来指美女呢?这与玉在中国社会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地位相关。在长久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逐步地对玉的审美变化中,似乎能够悟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集团气质。

  玉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正如清朝俞樾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中所言:“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比貌”是众多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辜鸿名曾指出:“一个民族中的女性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中国人对美女的认同或期望,是温文尔雅,轻柔悠然,内敛含蓄。如《世说新语·贤嫒》中形容两位女子之美:“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而玉质之坚洁,玉色之温润,真玉之难求,美玉之赏心悦目,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享受,与美貌女子带给人们的心理美感相得益彰。在这种审美的趋同下,产生了丰富的以玉比拟女子美貌的词语。

  青莲两瓣开 玉荀双尖跷

  “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是明朝玉磬《清江引·蒲靴》中的诗句。此处用“玉荀”指女子经过缠足后的小脚,这在当时被喻为最美。小脚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审视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尺度。唐朝杜牧《咏袜》中有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蒲松龄《聊斋志异·织女》中也有:“隐约画廉前,三寸凌波玉荀尖”的词句。人们用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去欣赏这种残缺美。“玉钩”“玉弓”也指该含义。见于元代吴昌龄的套曲《端正好·美妓》“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以及明代徐霖在《绣襦记·逑叶良俦》中的:“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都用“玉钩”再现女子的玲珑俊俏和美丽无比。“玉弓”见于清代汪懋麟的《姑苏竞渡曲》:“欲识真珠裙带动,凌波一对玉弓来。”

  人们不仅用“玉”比喻女子的小脚。女性的肢体、身材、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被赋予玉的含义,用来表达人们对女子的赞美、欣赏和倾慕。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骨、玉体等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这些词语全面展示了女子的静态美。形容女子动态之美的词也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亭”“玉精神”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

  还有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全方位地用玉比拟女子,体现其审美标准。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具体之美,粉妆玉琢;抽象之美,瑶环瑜珥;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流泪,是抛珠滚玉;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滑玉洁,守身如玉;出身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玉与女子被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连在一起。经过历史长长地积淀,产生了丰富的玉词语。当我们运用和赏析这些词语时,一方面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暴露了中国社会里,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而中国社会重男轻女之观念,实自殷代即已有之。”《韩非子》里有这样详细记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这种杀女婴恶俗,在商代开始流行。即认为生女不嘉不吉,杀而求吉理所当然。当“玉荀”“玉钩”“玉弓”所代表的审美标准走向另一个极端时,它已成为迫害和约制女性的一个枷锁。

  现代美女篇10

  关键词:民国;商业广告;月份牌;女性形象

  一个时代有其自己的特有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形式。民国时期的女性形象和民国时期的审美文化的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它在整个中国女性的形象的研究中扮演着联合传承的作用。民国时期作为女性形象成功的从传统型中分离出来,开启了女性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新纪元。民国女性作为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的美丽景观,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如民国时期的一代名媛:陆小曼、林微阴、张爱玲等。中华民国的女性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更是在视觉形象上,都不再是传统的女人。而这些新的视觉形象中的女性完全是在一个新的城市商业文化发展起来的。新现代时尚、妆容、服饰等,她们接受新观念的影响,从封建家庭中走出来并成为职业女性。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出现在商业艺术“月份牌广告”“摄影镜头”媒体屏幕中,女性身体符号的新形象,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基于对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传统社会女性向新女性形象转型的脉络,并为女性形象的参照提供了一个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商业广告时代背景

  随着西方殖民侵略的加剧,现代中国打开了民国商业广告的大门,同时促进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现代艺术交织的特殊形态。在1840年之前,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在这之后,中国被打开了,这也自然经济的解体更加快速,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地域文化。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成为中国首先开展制造业和商业的中心,开启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城市文明转化。在此期间,承接中国远洋的应用程序式广告,使得中国的广告意识觉醒。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得到一席之地,中国开始研究并运用现代广告,所以当时的广告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商业广告的形式在民国时期的载体已经非常丰富,除了月份牌插画以外,还包括报纸、书刊、车身、电影广播等,而且是各显神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月份牌广告,它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双重性特征。时代中的历史和文化深深的刻印在一个时代的广告中。著名艺术家马鸿增曾评论道“月份牌广告对我国的历史、商业,绘画、影视等这些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一方面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商人为了达到广告宣传,更好地抢断中国消费市场,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采用了传统的年画与中国传统商品图片的形式印刷品广告;另一方面,当地民族工商业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在追求资本。

  随着抵制外货在中的宣传,月份牌广告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其商品中有类似于“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文字出现。英美烟草公司雇佣许多广告设计大师,不时有新产品产生和促进销售的精彩广告。为了使得国家经济更好的发展,他们与外国厂商做了激烈的对抗并且反对外国的侵略,留下了中国烟草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月份牌广告形式深受国人喜爱,通过独特的绘画让民间传统文化的故事主题深深植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是中国民族艺术中的美妙艺术品。月份牌广告把西方先进的艺术手法与外资公司引进西方商业哲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利用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跃然成为中国传统广告中的精品。因此,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尤其是月份牌光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文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广告形式。其实,在此期间,女性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产物,它阐释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进行的。月份牌广告(以“杭氏”为代例)集中表现了作为都市女性形象的两大特点:一是功利性。功利性是商业广告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首先,在民国商业广告主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时尚的摩登女郎的美女图像,这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环境,以刺激人们的消费隐性消费欲。然后,女性一方面是直接消费品,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异化和社会消费对象的双重身份。二是开放性。广告中的美丽的曲线,风艳迷人。这类具有高度煽动性和诱惑性的作品,不仅是商业广告的需要,也颠覆了传统的美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二、女性形象分述

  首先,在民国时期现代社会商业化的形势下,努力完成了女性角色定位。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被动地卷入殖民现代化的进程。二现代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消费方式的商业化。作为消费方式的重要环节,商业广告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一种社会商业化的现代性。在19世纪30年代早期的月份牌广告中,上海这一时尚之都处处有给“女性形象”的文化符号。带有女性形象的文化消费品大量在上海各个店铺中随处可见。月份牌上的广告为香烟、服装、药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商品和商店服务。西方画的技巧融入到中国传统风景画、花鸟画中,所组合的画面中的女性形象面带微笑,红润的嘴唇和美丽的洁白牙齿健康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圆润、摩登、甜美的形象,这与唐代美丽丰满和宋代的柔美迷人以及清代的含蓄婉约都是迥然不同的。面对绚丽多彩的月份牌广告画中全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传统女性形象

  传统女性形象在大众审美中仍展有主导地位,她们体态端庄、面容平静,无一处不体现了人们内心对女性形象的向往。尽管月份牌中的女性形象是性感、时尚的,但这种性感仍在人们可以适应的范围之内,贤良淑德仍依然是世人评价的主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仍然以慈母的形象为主,旨在给人形成一种家庭和谐、温暖、浪漫的感觉,这也是商家为达到促销宗旨的目的之一。

  2.新女性形象

  由于旧中国的女性受封建压迫,几千年来,她们一直担负着“三从四德”的束缚,这也捆绑了女性身心。在“五四”运动之前,女子不要说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求得人格上的独立,就是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也是一种奢侈。广告画中的女性所大胆表现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和背叛宣言,也是民国时期,相应当时席卷欧美的女性解放运动的一种展示和缩影。根据资料,以郑曼陀先生在20年代后期为大厂烟草公司商业绘画《杨贵妃出浴图》是中国首幅月份牌广告。

  3.单一的性感型女性形象

  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20至30年代的中国,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中时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上海由于当时富足的城市发展进程,成为了当时的时尚之都。民国时期的上海风格是在时尚的年轻女性中诞生的。华丽的化妆、时尚的鞋子和饰品,及其最重要的——向公众展示其自信的面貌,是其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在月份牌广告后期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她们的共同特点是:时髦的卷发和浓郁的彩妆时尚,大方的面容微笑以及神情、华丽多彩的西式或中西结合,程度高、高跟鞋、精致的珠宝。被称为“摩登女郎”的这样一群时尚的女性,从其中的生产水平分析上海月份牌广告的明星和外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很多相似的关系。时髦的年轻女性以其优美的姿态,不仅出现在当时的月份牌广告中,还在传媒,文学与电影中,以“双栈”的形式共同解读时尚青年女性的内涵。

  三、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

  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嬗变,不仅反映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月份牌”广告中展示的女性,其更深刻的是社会思潮的反映。在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的转变中,形成了新的个性、价值、人生观和审美观念,新的视觉接受方式等等。在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象”与“意”的语言,情感从中完全展现出来,成为时代的经典。在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继续这一经典,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审美形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民国女性形象在“月份牌”广告中通过统一的服装,饰品,模式,在女性的优雅和独立中寻求知识和自信的相对平衡,构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但也反映了情感语言在民国时期服饰中的表现,独立、自由、简单、自然、健康、知性、摩登、时尚等。简单概括如下:1.崇尚自然健康;2.提倡简约美观;3.追求时尚性感。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月份牌广告对于这场女性解放运动的反应也呈现出多方面。如反应女性缠足的革命,表现就极为深刻。在月份牌广告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顺应民心的时代潮流。还有知识型的女性受到了公众的认可。当然,虽然女性在民国时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由于社会的局限性,相夫教子仍是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贤良淑德依旧是当时女性主要的评价标准。

  四、女性形象的启示与影响

  商业广告在民国时代的变化,在中西方的碰撞,新旧交替中通过创建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路径来构建新的标识。商业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引起消费欲望,促成商品的购买。同时,也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1920年代末的女性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无论从外观,生活方式和精神都是过去的颠覆,她们变得更漂亮。摩登,性感的旗袍配以卷发红唇,高跟鞋,这都是一个时代成为永久的记忆的原因。月份牌的广告评价,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广告在月份牌的变化。反映了女性性别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是广告在月份牌的影响下,社会舆论的女性性别气质的看法的转变。从女性性别制度水平上研究月份牌的影响评估广告,主要原因是这一现象是从宏观的角度统一成性别体系的。然后,在月份牌的影响下商业广告影响着社会对女性性别气质态度的改变,从这个评价上来看,是因为性别气质的方式表示是基于生理特性。女性形象的演变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其演化过程和妇女解放运动期间的民国是密切相关的。

  民国时期的女性每进化一个过程都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因此,可以说女性形象目睹了民国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引导了女性解放运动,女性在民国时期从外在上表现了当时女性的塑造与林黛玉“病态美”是截然不同的。把微笑留在老上海月份牌中的大部分女性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曲线美,和那些在传统的中国画的仕女是完全不一样的。随着社会转型的结果是,民国时期审美价值的变化反映了女性主义解放的历史潮流,并最终体现了其所表达的精神、人格自由和人性的回归。这是一场追求两性平等的性别革命。1906年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女子运动,俨然成了女性解放的重要象征。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是一个巨大的前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月份牌的出现,也有利于推动这场旷日持久的女性解放运动。商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形象,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一个丰厚的资料,再现了20世初女性运动的变革历程。

  参考文献:

  [1]王晶.民国上海电影女明星服饰形象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黄玉涛.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探析——以香烟广告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秦瑶.女性形象在月份牌与当代平面广告中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8.

上一篇:杨颖片酬降到1000万!6年前一语成谶,如今活成了一个“笑话”
下一篇:61岁女星吴琼喜拍婚纱照!小15岁老公年轻帅气,夫妻感情幸福温馨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