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把三个女儿许配给汉献帝?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汉献帝好幸福啊~w_w~

  楼上某曹黑乱引典故瞎类比咱家不想多说,但是点赞的好歹看看清楚,某人所引《史记》典故和曹操嫁女于献帝之事除了都有三个女的之外毫无相似之处好伐?

  曹操嫁三女于献帝的原因:

  一是三个女儿对曹操来说不算什么,从他的儿子数量咱就能略知一二。

  二是为了监视和控制,如果要找一个能够无死角地配合朝廷近侍一起监视皇帝的角色,那么朝夕相处的夫人显然就是这个人选。而且这个夫人不管皇帝想不想跟她生儿子,肯定是不敢有所亏待的。案例:孝庄帝元子攸的尔朱皇后,孝静帝元善见的高皇后,废帝元钦的宇文皇后。

  三者送多个夫人是为了提供些备胎,增加自己在后宫中势力的稳固性。这个除了曹操之外还有其他实例,就是北魏冯太后一股脑儿给孝文帝元宏送了四个冯熙的女儿,分析冯太后的动机,很容易推及曹操的动机。

  所以曹操为何送了仨,虽然有点夸张了,但是并不算太出格。

  至于楼上某人的解读,我觉得那曹操或许只能用蛇精病晚期来形容。

  ---------------------------------

  前后两次回复的分界线

  ---------------------------------

  依旧,先上原文。

  《史记·周本纪》:共王游於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

  典故的内涵:为人当慎贪,否则匹夫怀璧,天将祸之。之所以这样说应该与西周宗法社会等级森严有关,讲究什么等级的人用什么等级的东西。

  这条典故的重点是劝谏个人不要僭越贪婪,重点根本不在亡国。

  再回头看曹操献女于献帝一事,大内义兴将两件事强行类比,那么您至少需要证明三点:

  1.献帝的位阶比曹操低,所以以他的天子之尊,不堪承受魏公的三个女儿。

  而小丑这个词,在《史记·周本纪》这条记载里,就是小人,地位低下的人的意思。

  國語.周語中:「怨在小醜,猶不可堪,而況在侈卿乎?其何以待之。」

  至于你原答案里以恶意地口吻揣摩曹操视献帝为“小丑”时对小丑显而易见的古今异义没有注意到而产生的恶意误解,我想你自己心里也明白。

  2.曹操献三女于天子,是故意凑足三这个数以一种迷信的方式祝愿汉室快点灭亡。

  曹操这人本就是汉代谶纬风气和今文经学的叛逆者。

  (1)据《述志令》,他自称不信天命: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2)他治下的汉末朝廷,无灾异罢三公之事。

  (3)曹操治下又禁谶纬。据《常林传》注引《魏略·清介传》:

  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锺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

  (4)曹操早年为济南相,即禁断淫祀,很早就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

  据《武帝纪》: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注引《魏书》: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於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5)曹操造魏代汉的过程中,并不制造祥瑞来为自己受命增加合法性,而同样的事在同期的吴蜀、后世的禅代和自立中屡见不鲜。曹丕在利用符命完成代汉之后,曹魏政权也再不玩这套,这一方面是当时客观存在的对东汉今文经学风潮的反叛思潮,另一方面与当权者父子一脉相承的思想倾向也有很大关系。

  以上几点可以明显看出曹操此人对迷信之事的不屑。从曹操本人的立场来看,他建安后期一直致力于造魏代汉的实质性行动,并没有采用这种与巫蛊压胜之法无异之事诅咒汉室灭亡的必要和动机。

  大内义兴童鞋拍脑立论,请至少拿出历史上存在过的借用《周本纪》“女三为粲”这条典故来诅咒国家灭亡的实例。实话说,曹氏连篡汉过程中都不屑过多假借符命为自己受命的合法性进行维护和宣扬(曹操封魏公魏王,加九锡时无符命记载,曹丕代汉时虽有符命现世,但是他的代汉诏书中却并不提符命。),更罔论诅咒这种下三滥手段呢?3.真要应《周本纪》的典故行诅咒之事,直接找民间三个美女献与献帝就足以咒汉室灭亡,为何要赔上自己三女这样大的代价?《周本纪》中密康公所留也不过是三个来历不明碰巧来投的女子而已。

  两件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毫无相似之处的, @大内义兴

  ,你到底有基本的逻辑吗?

  而且根据更早的史料,曹操送与天子的只有二女。

  《御览》卷一三七注引张璠《汉记》曰:曹操入其二女於宫,为贵人,诬伏氏为乱,使御史大夫郗虑仗节收后。后被发徒跣,走而执上手曰:"不能复相活耶!"上大惊,号哭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暴虐,岂有此乎!"左右莫不流涕,遂杀后也。

  注引《续汉书》曰:孝献曹后,丞相魏王操女也,名宪。建安十八年,上纳操二女宪、节於后宫,皆以为贵人。明年,伏后薨,宪为皇后。二十年,献帝禅位於魏,宪拜山阳公夫人。

  咱家对版本不太熟悉,姑且揣测一下成书更晚的《后汉书》不知取材何处记载称曹操送三女于帝,为了弥缝实际上只有两个女儿有记载的这个矛盾,只好补称另一女“待年于国”,又为了让曹节的形象更为高大上,强行让献帝皇后从曹宪变成了曹节。

  从这两条史料,恐怕能得出曹操实际送给献帝的确实只有两个女儿,那么大内义兴的神级YY到底还价值几分,自己看吧。

  顺带,《后汉书》章怀注、王先谦《后汉书集解》都没有引《周本纪》作为《后汉书·献穆皇后传》的注释,李贤东宫和王先谦这样饱读经史,谙熟典故的儒生都很遗憾地没能产生这样的联想,曹操没能想到他当年完全出于其他目的的行事被一千八百年后的历史发明家如此解读也并不稀奇。

  ------------------------------------------以下为大内义兴答复-----------------------------------------

  什么才叫监视和控制?

  旧五代史太祖纪:是时,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二百余人,帝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这才叫监视和控制。送三个女儿过去给汉献帝当老婆用来监视和控制,什么时候被汉献帝策反了都不知道,当然曹皇后已经被策反了,还立下了曹魏不长久的死亡FLAG。

  ------------------------------------------以上为大内义兴答复-----------------------------------------

  在傀儡天子的近侍中派遣耳目监控皇帝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说是必备待遇,其实你大可不必转进如风引什么《旧五代史》,直接拿华歆、郑袤、司马骏之类的例子都可以,比比皆是,这和送女儿与皇帝都是监视,并无矛盾。

  咱可不觉得曹节骂一句老天不会保佑你们就是立什么死亡FLAG,也不觉得曹皇后背叛了曹操。为毛?

  1.一般史书里这种死亡FLAG,后面都会出现“有识者以为……”“君子是以知……”之类的句式,读史料比较多的自能体会,这句话恐怕一般人都只能解读为曹皇后对于曹丕几次来要玉玺一事很怨念地骂了一句。

  2.即使是建安后期曹操称公称王遭遇朝中很大的阻力,最后几年企图推翻曹操的政变阴谋迭出的时候,也没有曹节参与反叛势力,企图对曹操或曹丕不利的迹象。所以,曹节并不是曹操政治上的敌人。

  这本是最合情合理的选择,为了帮助理解我举一个《周书·宣帝杨皇后传》的例子:

  及大渐,刘昉、郑译等因矫诏以后父受遗辅政。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之。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行禅代,愤惋逾甚。隋文帝既不能谴责,内甚愧之。

  杨丽华本人对于杨坚成为佞幸小人刘昉、郑译矫诏的受益者而权倾朝廷的现状是非常乐见且倾向于去维持的,但是一旦禅代,自己的地位也要随之降低,所以她可以接受杨坚权倾朝廷,也不会真的胳膊肘往外拐,但是进行到最后一步时,她还是会有些不满的。

  而献帝身边是曹操的女儿为皇后和妃嫔,比起献帝身边是其他人为皇后妃嫔,对献帝而言是完全一样的吗?对献帝是没有牵制的吗?看看魏末豪杰争相将自己女儿嫁与元氏帝王,答案昭然若揭了吧。难不成曹操嫁女,与尔朱荣、宇文泰、高欢嫁女的性质就该有所不同吗?这样猜测至少要有理由吧。

  这种实际上虽然可能没做什么特别让人发指的事,事实上确实对霸府之主的篡代之业有帮助的人,大把地存在,而且真到行禅代的时候,他们受到自己内心道德上的谴责,往往还要说两句或者哭一下排遣一下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典型案例:王祥,司马孚。(读过仇鹿鸣《魏晋之际》那书的应该对“不夷不惠”这个词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对曹节这人的评价。)

  而立场站东汉这边的《后汉书》特别强调曹皇后这件事上支持献帝,也无可厚非。

  曹节自己内心有几分想帮父亲有几分想帮丈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嫁给献帝,对曹操篡汉确实有一定帮助。这就是曹操为什么要嫁女于献帝的理由。

  ------------------------------------------以下为大内义兴答复-----------------------------------------

  第三个,提供备胎,增加后宫稳固性,拿冯太后给孝文帝送了4个冯熙的女儿举例?

  的确,由于鲜卑族的北魏实行的子贵母死制度,毕竟孝文帝的生母就是这么死的。为了提供备胎,增加后宫稳固性,冯太后让兄长冯熙给了孝文帝4个女儿,一旦某个女儿因为子贵母死而挂了,还有其她3个姐妹可以帮衬着。

  而名义上的奶奶,给名义上的孙子塞了四个名义上的姑姑。当然,有张嫣嫁给舅舅汉惠帝的例子在,也不算太奇葩。

  拿冯太后给孝文帝送了4个冯熙的女儿来举例有些搞笑。

  一个东汉是汉人政权,而东汉开始研究儒家经典,是经学大盛的时代。另一个北魏怎么说也是鲜卑政权,婚姻的胡风影响了后来的隋唐两朝,冯太后给孝文帝送了4个冯熙的女儿真是算不了什么。

  ------------------------------------------以上为大内义兴答复-----------------------------------------

  在下真心的,不建议大内义兴童鞋在我本家这边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了。看你乱引子贵母死强行YY,替我孝文和冯太后心疼一秒钟。至于大内义兴童鞋是如何强奸史料的:

  1.子贵母死仅针对嗣子之母,请告诉我元恂出生后常被“文明太后抚视之,常置左右”是什么意思?

  2.北魏冯氏想要通过控制后宫维持他们家族长盛不衰,需要靠太子为冯氏亲生吗?

  3.异辈婚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4.送4个女儿和胡风有什么关系?

  请大内义兴童鞋务必答复,我期待你的新版神脑补。

  在下写这么多,其实不是写给大内义兴看的,因为我对他并不抱希望。我是写给本楼给大内义兴及给他点赞的22位童鞋之外的人看的,这么长且有理有据,不知能否得个最佳答案?

  最后吧,按照大内义兴的逻辑给大家讲个笑话:

  《晋书·杜皇后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京兆人,镇南将军预之曾孙也。……后少有姿色,然长犹无齿,有来求婚者辄中止。及帝纳采之日,一夜齿尽生。……先是,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考虑到织女夫君叫牛郎,这条可以作为东晋门阀士族们恶意黑牛晋的YY娱乐梗使用,但是本人不为YY负任何责任,笑~

  -------------------------------------

  以下是第三次回复

  -------------------------------------

  对于一个需要你来证明曹操是在用送三个女儿诅咒献帝亡国的立论,本是不需要我提供反证的,但我很仁慈地提供了反证,谁主张谁举证,你的论证都没有,强行质疑我的反证有意义吗?

  至于曹操是否有必要用这种你脑补出的堪称下作的手段,在我看来是根本没必要的。

  我楼里评论有位妹子 @sheereen Deng

  说得很好,我就全文摘录一下:

  王晓毅先生对此事的观点是,曹操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而像绝大多数古代中国人一样,对神仙亦采取实用态度,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有病则信,病愈则不信,天旱则信,风调雨顺则不信。例如,当爱子曹冲夭折后,曹操痛哭流涕以至失去了理智,一定要为曹冲完成冥婚。先向邴原早亡的女儿“欲求合葬”,邴原指出这是不符合训典的迷信行为,并严词拒绝。曹操仍不罢休,转而“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作为我个人来说,在曹冲一事上的不理智,也是曹老板可爱的地方,日蚀是由日月相交相分而形成的,山崩是发生在土质朽坏的时候,这一切都是运数所决定罢了。然而百姓终究还是免不了要感到惊奇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那日所禀受的资质虽然称得上是高明,然而最终却摆脱不了卑下污浊的牵累,那高山本来居于安稳的常态,结果却遭到崩坏的祸患的缘故吗?一个人即使有使天回转使日倒行的伟力,也不能使体内将死的生命再度振起;然而脑补曹老板咒死汉献帝是对曹老板的极大侮辱……

  最后是我本家的问题。

  -------------------------------------------------------------------------

  简单一点,元恂他母亲好像也死了,然后4个冯家女儿,下场先不说,都有儿子没有?连儿子都没有,就是想子贵母死,也只能遗憾地用不到了。

  ------------------------------------------------------------------------

  没错,四个都没儿子,这数据库样本已经够大了,是否至少能说明,冯太后对于要四个冯妹子生儿子这一点,兴趣不大吧?如果对四个冯妹子都根本没有必须给孝文帝生猴子的硬性要求,那还需要考虑什么子贵母死的问题?

  逻辑呢?你后面回复的时候,能否不要抽你自己前面立论的脸?

  对于某些可能会给某人掉友好度的疑似谩骂,为了我自己的友好度,我就不回应了。我今晚还挺闲的,你可以继续发表神论。

  昨天关于曹操不信天命之事漏说了一点点,今天补上。

  @大内义兴

  脑补那么多,说曹操诅咒献帝要亡国,因为有“女三为粲”的典故。

  看来伏波将军马援也是要诅咒汉明帝亡国了,竟然嫁三个女儿给明帝刘庄。不妨请解释一下马援的行为的本义,而且马援的例子在曹操前头,是不是马援诅咒东汉亡国呢?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曰:"我必为此女称臣。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乃上书曰:"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刘聪纳刘殷三女三女被晋书喷是因为他们都姓刘,而不是所谓的三女为粲。

  是时,刘聪纳刘殷三女,并为其后。天戒若曰,聪既自称刘姓,三后又俱刘氏,逆骨肉之纲,成人伦之则。陨肉诸妖,其眚亦大。俄而刘氏死,哭声自绝矣。

  曹操权势滔天不假,有称帝的心思也不错,但是毕竟要明面上对皇帝尊敬,起码面子上过得去。这种赤裸裸的亡国诅咒是一个臣子做的事吗?其恶略程度比弑后要严重千百倍。送三女入宮的原因很多人也说了,从政治方面来说曹操送三女给献帝无非是最大程度减少外戚的存在而已,建安十八年曹操刚刚被献帝封为魏公,于此之时,伏皇后事未发,曹操进三女有对献帝封公回报的意味。而且东汉自古就有外戚掌权的惯例,女儿嫁给天子,曹操就可以以外戚的身份控制朝政,同时可以增加曹操政权的合法性。汉献帝被曹操幽禁在许昌,故后妃和外戚就成了汉献帝唯一能信赖与利用的资源。而这些人,尤其是外戚,是和汉献帝荣损一体的裙带集团,即使他们弃献帝而投靠曹操, 操也未必信得过他们。鉴于此,他们是最渴望通过政变而改变自身境遇的群体。建安十九年, 伏后与父伏完密谋图操之事“露泄,操追大怒, 遂逼帝废后……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 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 ‘不能复相活邪’ ? 帝曰: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 顾谓虑曰: ‘郗公,天下宁有时邪’ ? 遂将后下暴室, 以幽崩。所生二皇子, 皆酖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曹操在坚决镇压反对派的同时, 也很讲究政治手腕的平衡运用, 绝不釆取单向而极端的措施。建安十七年( 212) ,操使献帝封其三子为王, 许靖在蜀闻之, 曰: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 许靖一语道破了曹操使用两手策略的用心。翌年, 曹操又“进三女宪、 节、 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 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 並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 明年,立节为皇后”。 曹操进献三女的这份“厚礼” 既可对献帝起到了一定的安抚作用, 又可以减少舆论压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而曹操三女入宫, 又无疑加强了对汉献帝的监控, 同时也分化瓦解了汉献帝最可信赖和依恃的后宫与外戚资源,这就打破了汉献帝的最后一道防线。——朱子彦《曹魏代汉前的政治运作》

  另外从婚姻习俗来说就是受到两汉共事一夫的媵娣習俗的影響,汉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浓厚的原始状态的婚姻习俗,并且影响到亲属节后、家族制度和社会制度。

  泪痕大师真幽默:寒门嫁女会让曹操处于舆论被动,豪门嫁女会让曹操有巨大隐患,所以曹操只能自己嫁女补缺。213年曹操嫁女,曹操就能穿越时间看到明年皇后空缺。曹操嫁女是补缺

  问题是: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时,伏皇后还在位吧?《后汉书·皇后纪》: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進三女宪、节、华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后汉书·皇后纪》:至十九年(214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

  哪怕是《三国志·武帝纪》也是如此记载。(建安十八年)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建安十九年)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曹操),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大师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不甚了解,张口就认定了“曹操嫁三女”时“汉献帝的皇后出现了空缺”。

  所以我说,大师喜欢张口就来一套理论,根本不顾事实,很客观吧?

  同时,大师举曹操爷孙三代的例子……

  大师,你自己再仔细看看书好吗。看到“曹氏自好立贱”,就以为是爷孙三代躺枪?

  曹丕是这样的人吗?一个甄后,一个郭后,都是家世二千石的出身。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裴注引《魏書》曰: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諡敬侯。

  所以,原文重点是:河内虞氏的嘴炮打到卞太后身上(卞太后出身倡家),才作死了的。

  多说一句,河内虞氏在后汉三国史书记载,我也查不到出了什么名人,可能她这个嘴炮也是建立在【怼毛后老爹是“典虞车工”出身】的优越感之上。

  看下《武帝纪》记载顺序,也应该知道,曹操献三女给汉献帝,是自己得魏公之后,回报汉献帝的一种礼节表示。

  至于次年的“伏寿谤书案”,是解读成“曹操诬陷”,还是“确有其事”。就我个人观点,以史书记载来看,还没有任何记载能提供证据指向“曹操诬陷”吧。

  所以,本年曹操献三女,是礼节回报。

  要说有什么政治意味,也只能是继续加强巩固自己的权臣地位,仅此而已。

  实际上政治意义也不大,曹操已经登上了魏公,次年,天子在伏后被抓时哭诉“我亦不知命在何时”,许都汉廷早就成了曹操的面子工程。

  大师太有意思了,我在原答文引用都贴了裴注引《魏书》的内容:(郭后)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諡敬侯。

  稍微对汉代官职有所了解的人也应该知道,太守是二千石的高官吧?

  大师口口声声嘲讽质疑是抬杠,自己在引文删掉《魏书》内容,装不知道,又嘲讽郭后是“出身卑微”,“郭氏祖上连官都算不上,只是吏罢了”。

  真是槽点满满。我退一步说:

  就算不谈《魏书》的“南郡太守”,陈寿原文“长吏”两个字,大师却只提到后面的“吏”,装作看不到“长”,这种断章取义的本事,是真把读者当傻子吧?

  大师又口口声声说河内虞氏是“一个非常有身份的女人”(见前图),请大师举个例子啊,从两汉到魏晋,河内虞氏出了什么人物啊?反正我是没查到啊。

  大师判断河内虞氏非常有身份,难道仅仅是因为她会开嘴炮?

  谢 @佛曰不可说 邀。

  泪痕大仙的历史发明高潮真是一波接着一波,连曹家仨闺女啥时候嫁给汉献帝都没闹清楚就跑来扯淡,即便是大忽悠的敬业精神都欠奉,奈何奈何。

  按基本法,要谈汉献帝的后宫问题,起码得翻翻《后汉书·皇后纪》罢?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弒,明年,立节为皇后。

  一目了然,曹家闺女进宫时伏皇后还活蹦乱跳,什么曹操进女是填补皇后空缺,简直是笑掉大牙。讨论历史问题,连事件发生的基本时序都没闹明白,主人公死活都能搞错,当个地摊历史学家都不合格,遑论其他?

  既然连最基本的史实都一窍不通,剩下洋洋洒洒东拉西扯无非俩字——

  扯淡。

  仨字——

  瞎扯淡。

  四个字——

  扯JB淡。

  顺带一说,所谓的曹氏好立贱无非是虞妃吐槽毛后而已,具体到曹丕皇后们的出身,是不是所谓的“贱人”,瞅瞅《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即一目了然。捎带,泪痕大仙更惊悚的发明是:

  且看原文: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祖世长吏。魏书曰: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谥敬侯。

  阿弥陀佛,能把【长吏】理解成小吏,这份功夫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和不识之无相去几希?更有意思的是,史料紧跟着便给出了郭女王老爸的任职,泪痕大仙引用时居然视而不见。那么无非俩推断:

  或者,泪痕大仙不认字,读不懂什么叫父永,官至南郡太守。

  抑或,泪痕大仙认字,但存心隐瞒史料,把读者,尤其是泪粉当作傻瓜哄骗。

  蠢还是坏,总归是要居一样的。鉴于动作如此粗糙,个人以为还是认定为二者兼备更为客观,笑。

  回到本题。

  必须注意曹操进三女的历史背景:(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

  易言之,是曹操称公建国,走出了代汉的第一步。这一事件的严重程度从股肱之臣荀彧竭力反对,不惜以死抗争即可看出。可以想见,拥汉派必然处于巨大的震惊之中。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搁大白话叫打一下还得给个枣吃。既然曹操并未做好立即与汉室摊牌的准备,在踏出建国的一大步之后,适当缓和双方关系显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具体到措施上,便是前脚立社稷,后脚进三女,这是很明显的政治姿态。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给汉献帝吃定心丸。双方有姻亲关系作保障,即便日后天命有常,神器更易,献帝作为曹家的女婿还是能恰饭的嘛。

  至于这三位是不是带有监视献帝一类的额外任务,那便不得而知了。个人以为,鉴于献帝已经被控制成了木偶,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

  至于为啥一口气送出三女,恐怕还要归功于人妻曹强悍的生殖能力:武皇帝二十五男

  单单儿子便将近一个排,女儿即便打个对折也很可观了。在医疗条件有限,生死无常的古代,多送几个备胎也在数中。

  顺带一说,史料还拖了一句:少者待年于国。

  易言之,仨姑娘小的还未成年,需要待年入宫。丧病如此,我是很怀疑老曹的女儿数量溢出了,估计看得上眼的家族结了个遍,干脆让汉献帝收装包圆,多多益善为是。

  不赞成@越石赋扶风 回答中举例马援嫁三女给汉明帝部分。(对事不对人)

  马援没有嫁三个女儿给汉明帝,所以举例他来说曹操嫁三女并不合适。

  1、马援并不知道自己女儿嫁给了太子,因为他早死了。

  2、汉明帝后宫只有一个姓马的妃嫔。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乃上书曰:"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马援死后,马家失势被权贵侵辱,其中就有和马家有婚约的窦家。马援的侄儿马严见此气愤难当,于是告诉马援的夫人,让和窦家解除婚约,打算把马援的女儿送进掖庭再兴马家。之后,马严便上书请求此事,其中说到“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也就是说,听说太子和诸侯王还没有正妻。接着说到马援有三个女儿,老大十五、老二十四、最小的十三,皆品貌出众。希望派人下来查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如果有希望可以选入掖庭,这样马援在黄泉之下得知也会欣慰。然后,刘秀选了马援的小女儿,给太子刘庄当太子妃,也就是后来的明德马皇后。

  所以三个女儿,也只选了小女儿进掖庭,刘秀也不可能让马援三个女儿都当太子妃或者王妃。何况也不是马援作主嫁的,是他侄儿请求刘秀选一个给太子或者诸侯王当正妻,能再兴马家。决定权在刘秀,不在马家,和曹操不可相提并论。

上一篇:【D705百度网盘下载】三星D705百度网盘11.53.1免费下载
下一篇:kehuipz888.com网址Pagerank查询,免费提供在网页中显示keh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