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1、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但是近年来高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功利化、机械化,心理关系的疏离冷漠、伦理关系的失范却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追根溯源,高等教育的技术理性主义倾向、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到位是造成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重构大学师生关系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关键词:大学,师生关系,功利化,教育理念,教师责任一、当前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一)教育关系的功利化、机械化教育关系的功利化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偏向技术性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方法偏重

  2、于应用性的方法体系。市场经济发展诱发了教育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教育目标简化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简而言之,即只“教书”,不“育人”。教育关系的机械化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和教学方法的僵化。教师在教学中,只“搬运”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扩展1;教学方法不灵活,以讲授法为主要方法,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功利性动机过多。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以获得文凭为主,以求找到好工作、取得高收入,忽略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直接性、短期性,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易受社会因素的干扰,学习缺乏稳定性、持久性2。(二)心理

  3、关系的疏离、冷漠1.心理关系的疏离大学师生心理关系的疏离的主要表现是师生课堂交流不充分,课下交流不积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上课即来,下课即走”,师生课下交流的机会更少,而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也不高。根据笔者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约68%的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联系方式;而86%的学生基本没有跟教师在课余时间交流的机会。2.心理关系的冷漠心理关系的冷漠表现为师生相互没有吸引力,互相不关注,不关心,不信任。是种“课堂是师生,课下是路人”的相处方式。教师对学生采取消极的、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教师不表扬也不鼓励;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也不批评,不教育。学生有困难,不愿意

  4、求助教师,甚至会刻意回避教师的帮助。据笔者调查,大学生中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的占到72.5%,认为很冷淡的学生也占到14%。邓显波在2010年的师生关系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很密切”的学生仅占4.0%,认为“较密切”的学生占17.2%,认为“较冷淡”的学生却59.6%,而认为“很冷淡”的学生占19.1%3。可见,较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校的师生关系是较冷淡的,甚至是很冷淡的。(三)伦理关系的失范1.师生伦理关系缺乏规范在当前高校中,师生伦理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既没有传统师生关系“师尊而爱生”“亲其道而信其师”的和谐状态,也不具备尊重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的特征,表现

  5、出一种功利、冷漠甚至对立的伦理关系,而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多起高校师生冲突事件也反映了当下师生伦理关系冷漠、对立的现状。2.师生伦理关系道德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师生伦理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由于师生关系的疏远、冷漠,教师只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缺乏对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阻碍了“育人”的进程。二、当前大学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专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主义倾向专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主义”取向,使师生成为完成某种教学目标或者考试目标的手段与工具,师生的正常交往愈来愈趋于技术化、机械化和工具化,而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本真的、非功利的精神与心灵的

  6、沟通,从而使“教学变成技术性职业、教师是技术人员、知识的传授者和单向度的人”4。虽然师生之间存在教育交往,但是这种教育仅仅以技术性的、工具的目标导向,导致作为完整生命个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精神沟通的可能性降低,教师无法激发起教学的热情,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二)落后的教育理念:知识本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由于高等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导致在教育实践中仍旧以知识授受为中心,并止于知识授受,片面迎合知识经济,导致教育中人性的失落;认识性任务压倒发展性任务和教育性任务成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任务5;教学过程偏向间接经验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参与、体验和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盛行“灌输法”;以书面考试作为学生主

  7、要的考评工具,难以检测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状况。知识本位倾向导致教师、学生的主体性日趋萎缩,师生关系的功利、机械、冷漠也就在所难免。(三)高校教师责任实现:困境重重当前两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当前高校教师责任实现。从主观方面讲,大学教师的责任意识受到了来自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冲突的挑战。一些教师在工作生活压力下,对自身的价值认识产生了偏差,教育仅仅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不再是一个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实现共同进步的过程;在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冲击下,教师也缺乏对学生人文教育的足够重视。从客观方面讲,高校教师业绩考核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使得教师难以履行其教学责任,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降低,对学

  8、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三、大学师生关系的重构(一)树立新的师生伦理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引导着大学发展的方向和学校领导者的管理。重构当代大学师生关系,贯彻“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理念是前提。新型师生关系具备“人格平等”“民主交流”“彼此关爱”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在相处中应相互尊重;在交流中跳出“师令必行,师禁必止”的陈旧模式;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彼此信任,坦诚交流;师生之间彼此关爱,真正地关注对方、理解对方,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同时,教师以身作则,以行动影响学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为人处世的教益,真正地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以学生

  9、为本,从实践上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大学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职能。人才培养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还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的公民。大学在实践中应该以人才培养为重心,而不能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凌驾于基本目标之上。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培养“工匠式人才”的现状,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教育中“人”的回归。(三)加强师生交往,实现师生的充分沟通、理解师生交往是重构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的前提,加强师生交往既要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沟通,又要深化师生课下

  10、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能动地发展;学生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改变机械僵化的师生教育关系,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师生的课下交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大学应该努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课下交往,搭建师生交往的平台,为师生交往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教师要主动适应网络交往的方式,对学生关注的升学、就业、情感、心理等问题进行引导,及时教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三是学生应该主动与教师联系沟通,从沟通中寻找答案,为自己的学业人生导航。高校教师除了担负着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基本责任,还担负着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道德行为和魅力,去引导和感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以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参考文献:1张忠华,赵明星.现代大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8):1-3.2张小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和原因分析j.

上一篇:真实故事:女大要避父!福建一桩荒唐的家庭人伦悲剧
下一篇:武则天的是极有个性,不甘平庸的,她想在皇帝面前表现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