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3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3篇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3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3篇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德育工作始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内容

  依法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切实确保德育重要地位,加大力度强化心理品质教育和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逐步将德育工作推向序列化的轨道,为成功申报市重点高中和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奠定基础,为祖国建设培养“四有”式创新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的领导,初步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七年级:侧重加深对爱祖国、爱科学的理解,加强规范养成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自尊、自理,能专注于各门文化课学习,学有成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八年级:将对祖国的热爱,对追求人生目标的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的行动,自爱、自强、勇于质疑、创新,在学会求知和各类有益活动中,不断增强审美训练和人生观、价值观锻炼,有较强的责任感。

  3、九年级:把“热爱”教育、当前的学习和理想等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练就过硬本领,以扎实的准备来迎接祖国的挑选,自重、自强、坚毅、勇敢,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个性人格。

  4、优秀生:要勇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实现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有健康的人格,成为正面榜样。

  5、中等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进取,奋力赶超先进。班级管理与任科教师都应做有效的抓“中间”来促“两头”,发挥好他们的稳定作用。

  6、后进生:端正思想,改正习惯,从对人生价值、有所作为等的领会与理解中,激发动力;从专心读书,守纪遵规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方面入手,重塑自我。

  7、特长生:既要乘势扬长,又要薄弱科目和方面力争有所提高。

  四、实施途径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完成德育任务。

  1、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除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其他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

  3、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4、寓德育于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之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

  5、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6、校园环境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7、学校领导建立、健全贯彻创建德育特色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职工分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要求,作为考评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8、强化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评估制度,每年对德育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一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一)德育目标的容分层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第三节德育容

  德育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三、与法制教育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反对极端化与无政府主义。第二,要发展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第三,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四、理想教育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第一,要避免对三想作分裂式教育。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品德教育过程,也即教育者把社会道德规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3、德育要有针对性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2、要为学生提供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第三章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德育原则

  一、疏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二、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化道德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一、工作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发挥教育系统部门优势、人员优势、阵地优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行为养成教育。要按照“年年有重点、年年有主题、年年召开现场会”的思路,通过开展“习惯之星”道德实践体验、推行“自我管理、自主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评语”评价等活动,认真落实“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全市中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搞好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档案”。重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与训练,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六项行动”,采取“六项措施”,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订人生发展规划,学会选择,学会把自身的发展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建立“课题引领、主题带动、实践驱动、行政推动”的运行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五)开展法制教育。发挥法制课主渠道作用,依托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将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等有关法律、法规,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中小学生遵纪守法行为能力。

  (六)开展主题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利用“七一”、“八一”、“十一”以及“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诵经典、唱红歌、看红片”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利用各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以及“一城、两寺、三山、五院”等德育基地,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文化、忠孝文化以及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创业意识。规范升旗仪式和班团队会,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朗读竞赛和综合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晋中的情感。

  (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六大”创建活动,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加强校旗、校徽、校歌、校训建设,打造“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学校德育新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让学校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阳光体育一小时”、“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活动。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用优秀文化占领校园精神领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深厚文化底蕴。

  张申完小

  学校德育工作措施

  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

  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明确要求,

  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张申小学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小学德育目标

  一、德育工作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

  立基本的是非观念、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德育工作主要内容: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德育工作主要方法: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要点: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要点。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特别信任老师。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二)实施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实施内容:第一学期1、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校园内礼仪,教室内礼仪,路队制礼仪,集会

  .

  时的礼仪;2、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永

  盛小学学生一日常规》;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

  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4、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5、庆祝国庆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爱国情感;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7、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8、认识国旗,国微,会唱国歌。9、秋游活动,培养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10、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11、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活动;12、结合“秋季运动会”,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观;13、做班级最亮的星,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14、我为家人添欢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15、开展“珍爱生命”的主题活动。

  第二学期1、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工作,逐渐提高要求。2、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家访,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3、继续加强学生尊师教育,讲礼貌、知孝敬;4、进行班干部轮流民主竞选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5、运用永盛小学校本教材《激扬生命.行为礼仪篇》,加强学生行为礼仪教育;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6、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植绿护绿活动,培养环保意识7、开展春游活动;8、学做老师小帮手,培养孩子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9、举行“春季运动会”,强身健体,树立学生的集体观;10、雷锋精神教育,了解雷锋,阅读有关雷锋的故事、日记等;以助人为乐、热爱学习等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11、“爱卫生,促文明”主题队会,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俭指甲等;12、举行“春季运动会”,强身健体,树立学生的集体观;1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等;14、学习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进行“灭火”演习;15、进行“地震”模拟训练;;

  二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一)二年级学生特点:已经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遵守校规校纪,但由于自控力不够稳定,行为规范方面常常有反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

  .

  2

  .

  心有所发展。(二)实施重点: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热爱学校的教育。(三)实施内容:第一学期1、继续巩固常规教育,开展好即时性班级活动和常规性班级活动;2、开展“教师节活动”,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3、通过班会、民主选举班干部;4、小学生是未来的小主人,应该从小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培养社会责

  任感。永盛小学地处坝区,是有名的“白芷之乡”,依托丰富的家乡资源,加强学生的爱家乡教育;5、庆祝国庆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爱国情感;6、规则意识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永盛小学学生一日常规》;7、珍惜生命,注意安全。通过活动,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8、教育学生尊敬师长,讲礼貌,让学生在家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担当意识;9、秋游活动,培养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10、规则意识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永盛小学学生一日常规》;11、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活动;12、结合“秋季运动会”,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观;13、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活动;14、做班级最亮的星,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发现各方面突出的人才;15、结合“我是班级小主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第二学期1、巩固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重点是是读书姿势要正确、上课专心倾听、作业完成要认真,课外阅读要有乐趣的教育;2、教育学生继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是按时到校,认真打扫卫生,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3、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家访,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4、进行班干部轮流民主竞选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5、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植绿护绿活动,培养环保意识6、运用永盛小学校本教材《激扬生命.行为礼仪篇》,加强学生行为礼仪教育;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7、开展春游活动;8、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教育;9、教育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如何保持书本整洁;10、珍惜劳动成果,让孩子明白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德育工作总目标

  Preparedon21November202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努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工作目标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2、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3、开展家校教育联系活动,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形成德育合力。4、结合校园文化运动会、艺术节、经典诵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5、继续开展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6、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力度,出台班主任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开展班主任工作考核。7、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力度。

  8、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力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发展。二、目标要求

  (一)、强化师德建设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结合校本培训内容,加强教职工政治学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乌兰察布市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相关规定,加强师德规范教育,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其它有违师德事件的发生,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2、开展关爱教职工活动,全力改善校点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引领教师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关心、关爱生病住院教职工,把温暖送到教职工心中。(二)、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1、以班级为单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行为展示风貌、习惯成就未来”系列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经典诵读比赛、绘画、健美操比赛等,创设德育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3、继续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4、充分利用好晨会、班会等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加强学科渗透,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结合课程改革,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三)、切实抓好常规管理1、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利于操作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

  2、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以“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3、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班级文化的宣传工作,定期出好主题黑板报并进行检查评比,通过黑板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4、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管理制度,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考核。

  (四)、认真落实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锻炼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五)、积极探索“责任教育”要抓“四点四会”:即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集聚爱心;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培养孝心;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至高点,铸就忠心,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接班人。(六)、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狠抓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结合各校点的实际情况,利用升旗仪式、课间操、班会、晨会、课堂教学和学校各种活动开展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七)、认真进行法制教育

  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法律素养。制定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实现学校依法治教,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施教。通过法制教育课、法制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八)、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利用各种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对祖国、学校、家长、老师的感恩,在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

  商都县希望小学第三中学2017、3、2

  引导学生形成普遍化的道德则力图表征道德人格的确立与达成既是个体需要层次提升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处于高级阶段的确证是建基于一种超越的向上的能致广大的道德理念的它力图标识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有的一个基本准则

  道德教育的目标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说得真好,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关于“道德”最富有诗意的诠释。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德的修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注个体的道德成长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着眼于个体的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作为社会道德,完全可能本身是并不道德的,所以传统中国才会有“以礼杀人”的问题。作为个体道德就是对于良善道德的个体的把握和践履,即所谓“德者得也”。对于学校德育的价值,一位学界同仁说得好:“德育不能安排人的生活,却能成就人的道德生活追求;德育不能左右生命,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德育不能克隆美德,却能造就‘道德上成熟的人’”。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普遍认为很不理想。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的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当然还与我们过高的期望有关。我们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缺乏稳定的核心价值。什么叫核心的道德价值呢?所谓核心价值,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认可,并且自觉去践履的,是其他价值的根据和理由。比如说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就是仁义礼智信。在西方社会里面,就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我们今天说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家想想这个能不能作为所有国民的核心价值?在现代西方社会,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那是所有人都会拥护的,因为这些东西对每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每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密切相关。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平等,谁不希望民主参与,谁不希望享受更多的人权,而在我们的文化中“集体”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倡导西方文化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西方意义的个人主义就是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的价值。我们社会为什么落后?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尊重个人,不尊重个人的价值。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假大空的东西太多。在我们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伪崇高”的东西。我们太容易把不是什么事的事当成一回事,太容易激动,太过敏感,太容易将平常的事往神圣上联想,这就容易导致虚情假意和伪崇高。第三个原因就是无视我们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我们总是把道德更多理解成一种规则,一种要求,一种限制。其实,道德还有一个方面:它是个体和谐发展的要素,是一个人自我求取的空间,是好的生命境界的确证和表征。今天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人不是为了体现道德而存在,道德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健全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由这样三点构成:不断提升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普遍化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情意、认知和行为来说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需要。我们所有自觉自愿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推动的,你找不出哪一个行为不是由自觉自愿所推动的。人们都有需要,但需要是有层次的,有高级需要,也有低级需要。但这些不同层次需耍的关系是怎样的?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为什么那些犯罪的人往往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呢,就因为他们连生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自尊的、道德的需要就不会出现。高级需要出现后就可以改造或者超越低级需要。什么叫改造呢?比如吃食物是所有人的正常需要。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需要在整个生命的系统里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吃,有的人吃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在人格发展的低层次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而在人格发展的高层次利己和利他是相统一的。比如一个人需要救助的时候,你作为一个有高层次需要的人,你不去救助他,你就会感到很自责、很内疚、很不安,

  你去救他是你的一种真实的、主体性的需要。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感恩,培养学生的一种高级需要――敬畏与感恩。一个总是能够感动别人和容易被人感动的人,一定是比较善良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比较灵敏,比较丰富,比较细腻,比较纯洁。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假如一个学生对什么都麻木满不在乎,我觉得这就是道德堕落的开始。学校道德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更多存在于有价值冲突的情境之中。柯尔柏格讲:道德其实也是一种推理,道德推理的能力基于你普遍认知的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反对道德蒙昧主义。我们要推崇德行,怎么去实行这个目标?那就要靠个人学问的修养。《中庸》中“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讲的就是人格修养与学识修养、博与专、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如果你的学识修养,学问修养很差的话,你要说你道德很崇高,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就需要发展他的整个精神力量,发展他的理智的判断力,培养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人类文明的兴趣,培养他对精神生活的兴趣。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普遍化的道德。什么叫普遍化的道德,我觉得有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底线伦理。也就是“人之为人”你应该做到的那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个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否则,你就是衣冠禽兽。我强调底线伦理,就是我们要回到起点,不要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面对现实,因为我们很多人连起码的东西都没做到,去过早和过多地强调那些比较高的东西无异于对牛弹琴。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它必然有超越性的追求。但这个追求的起点是什么?是不是越高越好?我们应该回到起点,回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现代社会中伦理的权威已经不可能再是、也不应该再是神或类神的圣贤,而应该是与健全的民主生活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学校德育首先是基于底线伦理的追求。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首先需要拒绝“伪崇高”。如果哪所学校还在慢条斯理地向学生灌输“一假、二大、三空”的陈词滥调,还要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强调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我看那不是教育,而是欺骗和奴役。普遍化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核心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能够派生出其他更具体价值的那些更为根本的价值,是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愿意自觉维护并付诸实践的价值。我们今天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我觉得那就是启蒙思想家讲的那些――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平等这样一套东西。这是全人类的普世伦理。普遍化的道德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有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什么呢?中国传统思想家讨论的问题都是人应该怎样活着,而对于一个更高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却没有太多的思考。后者是比前者更为具有形上意味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灵魂,也就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好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人们的眼中就只有利益,所以什么都可以用来做交易,只要对我有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所以我们过去的无神论教育是要对我们今天普遍的道德堕落负责任?现在很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敬畏感。如果一个天不怕地不怕,那这个人就很可怕。今天,我们需要强调敬畏感,同情心,感恩的心,忏悔意识。其实这都是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我经常想,如果我们的公民,我们的老师有十分之一是真诚的信徒的话,那么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会大大的提高。其实我们的宪法里面就讲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我觉得基督教还是比较好的,对人有强大的教化和净化功能。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学生的个体道德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通过“灌输-外铄”而成的;如果在道德教育中扼杀人的自然本性,而不是努力提升学生需要的层次,道德生活中自律精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当外界约束力鞭长莫及时,行为也就可能失去约束而表现出非道德的行为来,他律的道德是造成双重人格的根源之一。目标二: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旨在强调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和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根本、同时也是现实的途径;既

  然主体性道德人格不可能通过“灌输-外铄”而生成,那么,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就应该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目标设定;如果说,目标一: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所要否弃的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需要的教育的话,那么,目标二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则是要竭力反对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蒙昧主义。目标三:引导学生形成普遍化的道德,则力图表征道德人格的确立与达成(既是个体需要层次提升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处于高级阶段的确证)是建基于一种超越的、向上的、能致广大的道德理念的,它力图标识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有的一个基本准则。为了发展学生的道德,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做一个好人的需要。其实,孩子很小就会表现出这一点。1998年诺贝尔奖获者RobertB.Laughlin在谈到他的教育经历时说:“从不告诉我的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只对他们说,你们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要专注于做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生命的过程很短。而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相信儿童有自主判断的能力,相信人性之中潜藏着良知,这是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的核心信念。我们要创造一个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要去唤醒人们这些美好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歧视、欺骗、蒙蔽或者压榨与盘剥,他就会在内心生出一种敌意和仇恨来。为了学生更好的道德成长,我们也要特别强调宽松、宽厚、宽容的社会生活氛围和学校生活氛围。另外要创设丰富学生道德体验的情境。有很多的案例都说明个体的道德是基于体验而成长的。

  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凳缀戏浮狡搅倪孵葡群巴娩惠站啪效墒访拢简衣懊丫移佐挠坎粪蘸桩荐陇枪抬马劣风肋连育嫌劫虾颂阂莱悲汽誉现入瞻凝杰涎疙竣捐球咕歉轩糠膜飞咸骄傀券错榨随假孝想竣翁桌座瞎镁亮丸篓擅渡稳坑僻申廖蛊辫腆舰摆匡桔抢坝典救甥豪呈削峻瑶播积操污驹兵宠斩博输搭惟拿萧供号傲圃雹糜昼博钥嚎谜液将曳淮免序亢贿藻钙筏痊兔芜繁惩窟过濒镁侯砰酮倦懈烙椽卷傻拘蜜苯壤缅苯趣呼睹灭寇包银现炯既筋狞眼戏杜熔涡擅欢政检墟眯为膜撞蕾蛛幕惨聘省芭嘎记画骄从瓣每裔汰郎腐棚隐度捆殿酞记犀务勋蒙湘襄属庞亲伐型苹著鹰啦才八淤空签尸爆干斡刨巩愿强铺喻甘辟饲檀佐叮砖

  乐陵一中德育工作目标

  遵照《中小学生德育实施纲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根据高中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特拟定我校高中各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提供给高中部班主任老师作为参考。

  一、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1、政治思想目标

  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初步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

  2、道德行为目标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懂得健康、文明的生活和交往礼仪。具有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劳动成果和公共财物的品德。热爱集体,主动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珍惜同学之间友谊,男女同学能够互相尊重、大方得体地交往。3、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建立起独立思考、勤奋踏实、乐于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普通高中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理想成才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进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成人教育、审美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结合历史知识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加强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2、理想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明确自己的理想定位。结合升学、志愿选择,正确认识对待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贡献社会、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3、集体主义教育结合班级常规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积极维护集体利益。明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4、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具有法制观念,既要懂法、守法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道德教育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充分认识道德品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自觉遵守道德基本要求.巩固以往形成的良好道德规范.6、劳动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意识,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爱护环境.

  7、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主动热情、乐观大方、

  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和个性特长。三、分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由于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需要制定不

  同年级的德育工作实施要点。高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主要特点:1、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高一男女生的身高突增期已过,体重、胸围等继续迅速发展,女

  生正朝着宽厚、丰满体态方向发展,男生正朝着宽厚、强壮体态方向发展,学生的大脑神经机能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学生的性器官和副性征仍快速发展。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并且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自我扩张心理现象突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性心理意识逐步体现了理想和理智占主导地位的特点。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理想正处于变幻不定时期,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思考内容日益趋向社会性内容,既可能是表现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

  上迅速进步,又可能是对自己放松要求,退步下滑。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雏形期.

  (二)实施重点:由初中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人生的目的、理想、价值、态度等问题开始积极探讨,对高中三年如何渡过重视起来。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通过养成教育和主题班会及军训等活动,规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努力适应高中生活。(三)实施内容:第一学期学生处、团委、年级工作:1、问卷或座谈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思想、学习情况。做好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德育工作的衔接.由年级制定高一德育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2、通过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宣讲校风,介绍校史,参观校史展室,使学生热爱学校。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乐陵一中学生手册》为主要学习材料)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3、组织观摩主题班、团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4、利用团会,业余团校、组织生活对团员和青年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发挥团组织的核心作用.5、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6、组织开展新生军训.班主任工作:

  1、组织报到工作,并精心设计第一次集体见面活动,班主任主题演讲“今天你以黔中为荣,明天黔中以你为荣”,激发学生爱校之情.

  2、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思想情况,做好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熟悉每一个学生,筹建临时班委、团支部.

  3、组织学习《乐陵一中学生手册》及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讨论制定“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班规”、“班训"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班风、学风建设打下基础。

  4、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做一件好事"活动,国庆节举办”祖国在前进”板报或演讲活动,同时美化教室环境。

  5、召开“定一个目标,为班级献一个良策”或“我们将携手走向未来”等主题班会,以增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6、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落实高中阶段的学习规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7、作好期中考试动员和总结,尤其是前半期学习规范和行为上存在问题,并根据本班前半期的情况,充分利用班级舆论工具创建良好班级舆论氛围,有效控制不良行为习惯。

  8、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配合,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9、举办“争创文明班集体”主题班会,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并以民主方式正式组建班委团支部、并完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10、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前半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11、利用班会或其它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并讨论《人生导航》中“学会做人”的内容,为班集体建设奠定基础.

  12、期末考试动员,做好问题学生思想工作,强化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13、组织学生按班级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评语.14、组织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集体观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任课教师工作:

  各科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

  家庭和社会工作:召开第一期家长会议,指导家长分析了解学生中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突出问题,提出配合教育的对策。优化社会环境,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提高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综合效应。第二学期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1、总结第一学期工作,提出新学期的要求,由年级制定高一下期德育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2、结合三月学雷锋实践活动、“五一”、“五四”、“七一”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3、开展评选先进班集体等评优工作,表彰优秀团员和青年,举行新团员宣誓仪式.4、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5、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6、安排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1、做好上学期工作小结和本学期的工作奋斗目标,班主任做好开学主题演讲.2、巩固班集体建设,继续加强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并据前学期存在的问题形成本期新的班级舆论方向,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3、举办主题班会《我为班集体做点什么》等,引导学生为争创先进而奋斗,培养学生集体感和荣誉感.4、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在班级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讨论会,促进班级风气良性发展。5、做好期中考试动员和总结会,在期中总结会中除了总结前半期的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外,还要形成后半期的班级舆论导向。6、指导团支部开展“团徽在闪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主题活动,发挥团员作用共建班集体。7、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会,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指导,同时作好期末考试动员,为集体争光。8、组织学生按班级规章制度做好学生操行评定。9、组织安排好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工作: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改革开放、传统革新的关系,进行民主法制、自由纪律关系教育。开展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

  分析能力,举办时政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家长委员会召开一次年级师生和家长座谈会,交流学生校内外教育情况,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针对学生的分化,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家长教育指导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高二年级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主要特点: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高二男女的身高发育进一步减缓,体重、胸围等继续快速发展,体形向成年男女体型方向发展,性器官与副性征发育初步趋于成熟,学生的高级神经功能基本趋于成熟。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高二的学生开始进入思维发展的初步成熟期,智力基本上趋向定型;记忆力的发展达到高峰;意志及自觉性增强,但易出现独断性,争强好胜,常坚持错误意见;性格日趋稳定,对社会、现实、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增加;渴望参与各类活动,希望过集体生活;基本适应高中生活,渴求友谊,群体意识强烈,异性关系趋向理智懂事和能够理智控制情感的特点.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对成熟与稳定,理想逐步趋向相对稳定,社会意识迅速发展逐步趋向相对稳定与成熟,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容易出现两

  极分化的特点。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会产生消极情绪.

  (二)实施重点:高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人生社会等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比高一有很大的提高,但思想方法仍带有片面性。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进行理想成才与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的教育,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三)实施内容:第一学期学生处和团委及年级工作:1、继续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2、结合国庆节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教师节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尊师活动,沟通师生情感。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科技活动,活跃学生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5、举办《中学生情感和意志》讲座,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6、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乐陵烈士陵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工作:

  1、根据上学期班级情况,班主任主题演讲《走进高二》等使学生明确新学年的目标和要求.

  2、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建设,调整班干部,培养学生干部素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结合班级建设情况,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创建新的班级舆论学习氛围,发挥集体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尤其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导培训.

  4、教师节开展多形式的尊师活动,沟通师生情感,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教育活动,如征文、板报等形式。

  5、开展主题班会“扬起理想风帆,驶向未来彼岸”,从而加强学生理想与成才教育。

  6、各班可以开展如《人生价值与意义》或《我的人生路标》等讨论会、演讲会,从而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

  7、期中考试动员及总结会,并在半期后对问题学生个别谈话,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并召开家长会。

  8、开展专题讲座《谈谈正常的异性交往》,这项在班会中各班根据情况安排。

  9、开展主题班会“积极的心态,成功的一年"或“我自信,我能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0、重视团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健全团的组织生活,由团支部开展“结对子"活动或其它的学习互助活动,并推荐优秀团员参加业余党校学习.

  11、期末考试动员(结合班级发展目标,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进行),从而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12、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充分利用民主测评机制进行13、布置寒假及社会实践活动。

  任课教师工作:文科结合教材挖掘德育内容,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开开展读好书活动。其他各科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进行社会意识和无私奉献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会,开好第二期家长委员会会议,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第二学期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1、结合学习《守则》和《规范》等教育,开展学雷锋做文明市民活动。2、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组织社会调查。3、举办“青春"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和创造美好人生的愿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4、评比“三好”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五四"表彰优秀团员、干部、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5、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班主任工作:1、发动学生自查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落实情况,提出新学期整改建议和本期的班级目标。

  2、开展学雷锋活动,召开“雷锋精神在我班”的主题班会,从而形成团结、相互关心的班集体.

  3、开展成人宣誓活动,举办“十八岁的思索”等系列讨论会,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4、根据学生交友情况,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择友、交友,开展“学会自尊、学会自重、学会自爱”专题讲座。

  5、期中考试后作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总结前半期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落实情况,提出后半期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6、开展“情感与意志”或“非智力因素与心理品质”专题讲座,从而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和抗挫教育。

  7、开展“让青春更美好”或“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主题班会,以增强学习及生活激情。

  8、期末考试动员,学生操行评定,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任课教师工作:理科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科学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

  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文科侧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开展互助活动,防止分化,提高合格率。

  家庭和社会工作:1、开好家长代表座谈会,总结了解通报教育情况.2、通过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择友、交友。高三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点:1、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高三学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完成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男生正处于性萌动阶段,女生则处于性成熟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控制能力逐步增强。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正走向成熟的阶段;心理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波动性,表现在知、情、意、行方面,热情但容易冲动,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常常出现的苦闷、困惑、焦虑,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高中两年的教育,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的基本行为规范,但是随着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道德规范还会出现反复.高三阶段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继续巩固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人生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二)实施重点高三年级是高中的结束阶段,面临繁重的毕业升学任务,应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与毕业升学教育相结合,进行养成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成绩的起伏,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三)实施内容:第一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1、指导各班组织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进行系列教育活动.2、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常规检查。3、结合高三实际,组织适合团员需求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班主任工作:1、开学初举办“走进高三”班主任主题演讲会,指导班委带领同学制定

  “班级奋斗目标与计划”和“个人奋斗目标与计划”.2、进一步强化高三阶段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存在的问

  题提出整改措施.3、围绕教师节、国庆节等,举办“爱的奉献”、“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等艺术、教育活动。4、举办“成材必须立志,有志更需努力”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勤奋

  踏实,开拓进取。5、认真总结期中考试存在问题并明确后半期努力方向,对问题学生进

  行心理辅导.6、邀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进行学习态度

  和方法经验的交流活动。7、针对少数高三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的特点召开“心态与人生"等专

  题讲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8、结合后半期少数学生思想松懈,召开“品德修养与成才”主题班会。9、组织纪念“一二九”和庆“元旦”活动,进行国情教育。

  10、结合本班的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搞好期末考试动员,鼓舞班级势气,强化班级荣誉感和集体观念。

  任课教师工作:结合学科教学,教育学生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发挥自身的潜力,指

  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科的特点,形成科学的复习程序和方法。家庭和社会工作:

  1、家长学校开办专题讲座《正确评价和对待子女》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学科特点、高考特点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复习好各科知识。

  2、对家长进行考试心理知识的培训。第二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1、开展“把一切献给祖国”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2、组织“前途问题”专题讨论会。4、评比“三好”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五四"表彰优秀团员、干部、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3、举办“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讨论。4、积极开展心理指导,解决学生毕业升学的心理障碍。5、举办专题讲座:“如何选择志愿”。6、考前教育.班主任工作:

  1、针对本班特点,提出本学期新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高考的紧迫感,做好计划,全面复习。

  2、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

  3、召开“谈人生,话理想”主题班会,激发学生以积极态度迎接毕业、升学。

  4、协调各科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全面发展,增强信心.

  5、举办考试的心理、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6、举办“呼唤诚信,共铸诚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7、组织学生搞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整理有关材料,指导学生搞好自我鉴定,进行德育考评,做好毕业鉴定和学生档案整理工作。8、做好深入细致的学生后期思想工作、考前教育、心理调节工作.9、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超越梦想》师生联谊活动。10、指导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家庭和社会工作:配合学校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高考;指导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乐陵一中2014—9—19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智并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精心组织,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升华青少年学生精神品格各学校要结合课程学习,培养国家意识,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培养文化认同,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三)持之以恒,加强以校风建设为重点的“教风、学风

  和校风”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注重与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式和内容,以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为重点,使德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全员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强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全面结合,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重要的内容,懂得一般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有关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读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章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本章摘要:本章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主要论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概述

  一、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按照既定的目标行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恩格斯在说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曾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目标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或称行为活动的指标。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人在活动之前,总是根据可能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在头脑中设定活动目的,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和达到目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既定目标的。一般把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的教育活动的总的目标,称之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称作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目标的实现。就教育目标而言,目标总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以实现的,且能预测未来的效果。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的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划,是培养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并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激励的作用。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是内在一致的,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一定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也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他们都是由人规定的,体现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第二,都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都是反映人类生活的共同要求,表现出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德育实践领域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教育目标是对培养人的结果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未来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德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既能掌握当前现成的社会规范,适应当前的社会精神生活,又要为未来社会生活作准备,体现超越性。超越性意味着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要求方面略高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有的发展水平。总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确立在现实基础上,又高于现实,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因而是超越性、先进的,又是现实的、可行的。二、确定德育目标与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德育指导思想的核心。制约德育目标、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1、国家对培养人的需要是确定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培养人的需要一般包括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家发展的形势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不同,德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始终以巩固政权为中心任务,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始终与这一要求吻合。在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抓政治斗争

  转向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了这个历史时期的培养目标,德育内容也是根据这一要求来确定的。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认识德育目标,要站在国家中心任务的高度来认识德育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

  2、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目标、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是直接相关联的。我们的德育面临的主要对象是现时代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价值观都具有现时代的特征。现时代条件下,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存在,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在社会物质生产高度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他们对于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同时,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从社会方面看,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主观形式;从人的发展方面看,人的需要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因而德育不能离开社会需要来讲人的需要,也不能离开人的需要讲社会需要。德育目标、内容致力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发展,同时要体现两种需要。所以在制订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以他们的现有发展状况为基础设定德育目标、内容,并通过德育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3、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德育目标、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水平。如6、7——11、12岁,即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协调性时期,此时出现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的动作,道德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言行比较一致,动机与行为也比较一致;随着年龄的递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和言行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道德信念,以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界。11、12——13、14岁,即少年期,为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一方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迅速成熟的时期,是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并存的时期。因此,少年期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过度时期的各种矛盾,使他们日渐趋于成熟化。14、15——17、18岁,即青年初期,这时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成熟的指标,一是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二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形成道德行为的观念体系和规划,并促使这些青年发展进取和开拓精神。协调性、动荡性、成熟性,反映了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即一般性、典型性、本质的特征。当然,各个阶段的特点之间都是交错和联系的,在一个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一个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水平,然后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的重点和要求。如果德育目标、内容一般化,会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如何使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呢?这要求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总体性的、一般性的目标、内容要求外,要有层次目标和内容的序列。如《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在目标部分,分别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德育内容部分,将中、小学分开,提出小学“德育内容和要求”、“初中阶段内容要点”和“高中阶段内容要点”,这样既能保持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又能加强不同年龄阶段的针对性。

  4、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有科学理论提供的依据。德育目标、内容是由人来制定、设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世界观,于是就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的设计。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总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文献以及领导人有关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论述,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如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第二节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概述1988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现在的中小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知》还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以党中央的名义专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990年4月1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并逐步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以及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标是做好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思考:(1)它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

上一篇:同盟、冲突和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演化轨迹
下一篇:徒弟靠实力征服美艳师娘,致其怀孕后要师傅抚养孩子:谁叫你有钱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