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是艺术还是烂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步之遥》,姜文导演的第五部电影作品。

  开篇马走日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面的台词,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有争议的电影时总会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来自这里,说明姜文早就明白这部电影的评价会很复杂。

  《一步之遥》是姜文六部电影里最复杂的一部,加上姜文自己一共是九个编剧,他们不是那种开会的方式,也不是分工合作,他们是每个人轮流过一遍,把别人写的本子再改一次。姜文自己说相当于把十部电影一起拍了,所以要搞清楚并不容易。

  我们先走一遍主线故事情节,顺带着把模仿和致敬说一下,这当然很考验记忆力,就是先记下来,不管他为什么这么拍,不然肯定会看不下去,完了之后再分几个方向梳理。

  第一个场景就是模仿《教父》,并非一般的致敬,而是非常刻意的模仿。

  武七少爷其实就是偷了他老爸武大帅的一笔军费,不多,估计能买下大半个上海,他想把这钱洗一洗,变成自己的,败家子和卖国贼都写在脸上了。

  马走日和项飞田这两个名字来自象棋的术语,意思很明显,他们都是小人物,是这个社会棋局里面的棋子。两个混蛋胆子也是够大,装模作样的竟然就把武七少爷的事情就给接下来了。

  操办“花域大选”的过程被武六拍成了电影,这一段致敬了默片时代,有好几个镜头类似卓别林的《大独裁者》。

  “花域大选”按原来的剧本是叫“花国大选”,历史上确有其事,参选的条件就是上海接过客的妓女,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改成了选美大赛,而且这部电影被修改了300多个镜头。

  “花域大选”是一次盛大的全球活动,搞得像奥运会一样,主题却是一个妓女的选秀比赛,讽刺意味非常浓厚,显然也被修改削弱了很多。

  原本两个选手的名字“青龙”“白虎”都不能过审,被改成了“青卢”和“白狐”,我始终不能明白,这个敏感点在哪里?

  百老汇专业舞者的表演精彩绝伦,当然也算是致敬了好莱坞歌舞片,就是太多,都看忘了剧情。

  两个主持人,一个是维持治安的公职人员,一个是“公众姿势确定人”,也就是“公知”,鼓吹着泡沫,说着相声,就把能买大半个上海的钱给花出去了。

  为什么完颜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就抵消了“左青龙,右白虎” 的专业表演?这个难道不熟悉吗?好多综艺节目,总有那么几个专业的人才意外落选,而明显傻缺的某个选手却可以一次次的复活。大众就喜欢这种“打感情牌”,而背后是就有人在操控,完颜英就是内定的花魁.

  给完颜颁奖的是清末名妓“赛金花”,传说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跑了,是赛金花与联军统帅交涉,保护了很多北京城的老百姓。京城人对赛金花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都城,被列强蹂躏的时候,竟然是被一个妓女拯救了,我不知道这是在讽刺谁!

  完颜英说起来是满清的贵族,其实也是个妓女,听说过有成名的妓女卖“初夜权”的吗?怕观众不能理解,台词直接说了,她就是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回”,这句台词来自法国超现实主义先驱布洛东的诗句,但放在这个环境下就很不正经。

  把国学经典和超现实艺术搅和在一起,就是这部电影的整体气质。

  选秀搞完了,完颜走上了人生巅峰,她也疯狂地爱上了马走日,甚至以死相逼,要和他结婚。马走日难以应付完颜,就给她抽了大烟,出门飙车兜风。超大的月亮可能是致敬了老电影《月球旅行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片。背景音乐却是京剧梅派唱腔《贵妃醉酒》。毒驾和酒驾一起来,不翻车才怪! 完颜摔死了,马走日一害怕就跑了,跑去找武七的姐姐武六。

  然后就是武六正式登场,马走日和武六是有过交情的,他这次是想求武六的妈覃老师帮他洗脱罪名,他知道这个家是覃老师说了算。

  在大帅府,马走日去上厕所,无意间遇到了即将被“马办”的项飞田,这个镜头是致敬了《低俗小说》中的黑老大被爆菊。“马办”的意思就是项飞田很快就会被野马爆菊。当然是因为武七偷了军费的事情,钱是洗了,但也都花完了。

  马走日为救项飞田展示了自己的广场舞特长,让大帅摸到地了,但他真正的目的是逗得大帅笑了。人都不容易,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如履薄冰,开心笑一笑都很难得。大帅一高兴就让马走日说他的心愿,马走日不敢贪多,选择救了发小项飞田,他自己要命的事反而没说。项飞田回家才发现马走日成了通缉犯,他没想感恩帮一帮马走日,反而是借着追捕马走日一路立功受奖,爬上了高位。

  马走日潜逃两年杳无音讯,两年以后,再次出现是因为王天王,王天王编排的戏剧《枪毙马狗日》演出非常火爆。马走日原本就是个江湖骗子,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就是不能容忍侮辱完颜,行贿不成,威胁无效,竟然蠢到冲上舞台殴打王天王,然后就被抓了。

  武六正在拍电影《枪毙马走日》,前面从“花域大选”到完颜死亡的现场她都拍了,可马走日为什么杀完颜?怎么杀的?人证物证全没有!武六想了个奇招,让马走日自己演自己。条件是拍完之后再偷梁换柱,把他给放了。

  马走日也是一根筋,如果配合拍摄就肯定是认了罪,虽然能活命,但生不如死,又不堪王天王现场羞辱,马走日再次暴走,持刀疯狂追砍王天王,拍摄失败。

  那武六的电影该如何收场呢?王天王献策,“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婴儿的脸,慈祥;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光屁股的女人,流氓”,只要把马走日那张狰狞的脸和完颜的尸体剪辑在一起,那就是马走日在杀完颜,他这个说的就是电影蒙太奇的理论。

  而武六不同意,她追求的是真实度,或者是演员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演,又或者纯粹是不想冤枉人。

  王天王又一精彩对白:“枪毙马走日是观众的呼声,你总不能让观众也闭嘴吧”,是不是想到了现在的网络暴力?

  群众通常都是缺乏理智的,他们并不清楚真相,但人多势众,舆论一旦形成,当权者为了维稳,往往就会找个替罪羊。马走日杀没杀人都不重要了,他必须得死,枪毙马走日不是枪毙一个人,而是枪毙民愤。

  武七和项飞田一拍即合,枪毙马走日是赢得民心成为英雄的大好机会。他们背地里操控报纸媒体,鼓动爱国学生游行,一定要枪毙马走日,而且要引渡回中国地界枪毙。

  局势已成,武大帅不得不枪毙马走日,武六当然反对,她妈覃老师就教育女儿认清事实。

  在武大帅迎娶小老婆的婚礼上,武大帅和武六合唱了一曲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祝酒歌》,这一段显得莫名其妙。有可能寓意在歌词里面,“诚挚的爱情更宝贵”,武六不知怎么的就爱上了可怜的马走日,大约是因为马走日是唯一一个天真浪漫,不向世界妥协的人。

  武六到牢房里去救马走日,原本有一段音乐,探戈舞曲《一步之遥》,这就是片名的由来。这个曲子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绝对不陌生,《闻香识女人》、《辛德勒名单》和《真实的谎言》都有这段经典的舞曲。名字《Por una Cabeza》来自西班牙赛马的术语 “差一个马头”,就是说输得有点遗憾,多用来比喻男女之间错失的爱情。姜文原本的设计是武六和马走日跳着探戈舞走出牢房,后来放弃了那个镜头,但片名《一步之遥》还是保留了。

  武六救出了马走日,开车逃跑,武大帅和覃老师就在后面追。车从晚上开到了白天,从城市到了郊外,背景是福建土楼,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来了个大风车,从意境上我们很容易想到“唐?吉坷德”,马走日和武六就像是唐?吉坷德冲击大风车一样,做着没用的挣扎。

  漫山遍野的善男信女芸芸众生,都来看马走日这个神经病说着胡话,人群里藏着枪手,每当他说到不该说的话,枪声就响了,这世道说真话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马走日非死不可,终于是死了。

  前面说的只是一个主线故事,但实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要不怎么说是十部电影一起拍了呢?

  我是30年的老电影迷,在电影院居然跟丢了,光顾着跟彩蛋,完了之后一琢磨,诶,这电影说了个啥?后来补看《一步之遥》是带着一种猎奇和探索的态度,就是说很想把它搞清楚。

  姜文很欣赏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就是故意让观众出戏,姜文电影很多地方好像都在提醒观众,这里有戏,该琢磨一下。但观众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这种强迫的思考,就像片中的武七,特别讨厌别人纠正他。

  人们普遍喜欢糖衣炮弹,讨厌醍醐灌顶。所以《一步之遥》确定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所谓“好电影”,它是一部先锋实验式的作品。

  然后我们再展开说一下,看姜文还塞进去了哪些东西。

  首先,主线故事架构是有原型的,来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阎瑞生案”。民国时期的大上海,好赌成性的大学生阎瑞生,欠下了巨额赌债。他借了富二代朋友的豪车,诱骗上海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出台,劫财杀人抛尸荒野。这个案件曾轰动一时,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是中国最早的故事长片,姜文是又一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

  马走日的主线故事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抗争。马走日原本以为自己是个无赖,突然发现自己还不是那么坏,与那个肮脏的社会相比,马走日算是一个纯洁的大孩子。他没有完颜的单纯,没有武七的丧心病狂,没有项飞田的老奸巨猾,没有王天王的厚颜无耻,更没有覃老师的运筹帷幄,他就是个小混混,他觉得自己配不上武六的垂爱。

  “To be, or not to be”,文学的翻译是“生存或者死亡”,而马走日翻译为“是这么着,还是那么着”,马走日是一步一步把自己给选死了,只因为他不够坏。

  说直白一点,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北洋时期东方魔都的那种魔性。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上海,表面是灯红酒绿冠冕堂皇,内里却是黑暗腐朽污秽不堪。

  但是太过繁复的形式感,冲淡了主题,如果只关注主线故事走向,肯定会看不下去,因为电影的每个段落,都裹挟了很多其它的东西。

  电影被称作第7艺术,传统的六种艺术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电影可以涵盖传统的6大艺术,当然也能包括戏剧。比如《让子弹飞》,张麻子的队伍进了鹅城之后,基本就是一部舞台剧了。

  《一步之遥》整个都能看作是一部戏剧,包含了6大经典艺术的荒诞戏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隐喻和讽刺。还有两个戏中戏,一个是王天王的话剧《枪毙马狗日》,另一个就是武六的电影《枪毙马走日》。

  武六的电影《枪毙马走日》,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支线,如果能跟上这一条线,你就不会觉得《一步之遥》无聊烦闷,反而会觉得意犹未尽。

  这部电影唯一一个正面角色就是武六,而武六是个拍电影的,她立志成为中国的卢米埃尔,就是指的发明电影的卢米埃尔兄弟。整个社会都肮脏黑暗,只有这个拍电影的纯洁无瑕,姜文这是在夸自己呢!

  马走日走进武六的房间突然来了一段闪回,从叙事的功能上是介绍他们俩之前的关系,聊天的过程就致敬了很多老电影,比如《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都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

  这一段镜头非常的超现实,满地金黄的据说是玉米渣,背景一会在天上飞,一会在海里游。别的都可以批评,但姜文电影的镜头美感必须要赞。

  王天王戏份虽然不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代表的是攀附权贵、迎合大众的媒体人。这些人无所谓事情的真相,只要观众喜欢,能赚钱,故事编得越下流越好。

  王天王的精彩台词,“电影就是全世界人都能看懂的艺术”,基本的意思就是,只有模式化、简单化才是面向世界的好电影。

  姜文显然不能同意“王天王”对电影的态度,他借着马走日的大刀说了,让他姜文放弃个性,胡编乱造迎合大众,他宁愿被枪毙。这里,戏里戏外就串了。

  《一步之遥》上映之后,罕见地出现了很多电影界的名人出来炮轰姜文,离经叛道者被孤立是必然的。

  后来武六的电影拍摄失败,王天王说“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婴儿的脸,慈祥;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光屁股的女人,流氓”,这个说的就是“库里肖夫实验”,是蒙太奇理论,电影史上的一大革命性进步。

  而且他们还聊出个“金葱花奖”,男的给金葱女的给金花。现实很多电影节都喜欢搞个金字头,柏林电影节叫金熊奖,威尼斯电影节是金狮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还有奥斯卡小金人。《一步之遥》当年是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武六这一条线几乎致敬了整个世界电影发展史,我们前面的主线情节里说了很多致敬的桥段,这里就不再重复。不是说致敬多电影就好对不对,关键还是要看整体表达了什么。

  王天王和武六这两个人一个对比,你就知道姜文要说什么了。

  王天王的理论是模式化、简单化,他懂得迎合大众,火得是一塌糊涂。而武六没学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她的电影失败了。不是她不想拍好,而是权力和舆论都不支持真诚的艺术,认真你就输了。

  电影最后逃亡的段落,那个山顶大风车,其实就呼应了武六电影片场的背景板。这是一个奇幻的梦境,戏中戏拍摄现场的背景板,成了主线故事的最后落脚点,假作真时真亦假,所以看到最后我都不确定到底哪条线才是主线。

  姜文借着戏中戏这一条线,讲述了他对于电影的理念,痛恨一切虚假的迎合大众的庸俗电影,武六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是姜文他自己。

  马走日就是守住了底线,想说点真话,他就必须得死。

  姜文就是丢不掉个性,老想搞个艺术电影,他就必然还是个小众导演。

  而且他清楚地知道,大众和相关部门喜欢的是“王天王”。

  姜文也不是不明白,搞《让子弹飞》那么个简单的东西,观众就能高潮,还能自己给你加戏,如果搞复杂了,一定是太阳照常歇菜,但他偏偏要吃力不讨好,这就是他执着的地方。

  武六的妈覃老师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她掌控着大帅,掌控着整个大家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覃这个字作为姓氏一般都念做(qin),不知道电影里面为什么都念(qi),可能也是修改的原因,字幕和声音没对上。

  覃老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她教育女儿的话,和现如今的择偶理论完全吻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嫁人嫁的是势力和钞票。

  覃老师喊出的《天演论》是本什么书?甲午海战失败后,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原来是一本生物科学著作,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中国人引申到了民族危亡上面,影响巨大。《天演论》1897年出版,1898年就发生了“戊戌变法”。

  其实“物竞天择”在人文层面,比 “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能高深到哪里去呢?

  后来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海外见了世面。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覃老师代表的是崇拜西学的知识分子,她控制着武大帅。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家,通常都是在某种理念的推动下做事情,家庭伦理和国家政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覃老师教育女儿嫁人嫁的是势力和钞票,她为老公谋划政治婚姻,娶法国小老婆是为了中法国际关系,她是一个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者。

  姜文演过大太监李莲英,还演过《宋家皇朝》里的宋家父亲,对女人改变政治格局是非常清楚的。覃老师覃赛男这个人物稍加改编,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马走日、项飞田和完颜英,这三个人都是满清贵族,而且还是同乡发小。在那个满清政府分崩离析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是如何在乱世中摸爬滚打,都混到大上海成了台面上的人物,其实也有很多故事可以挖。如果从三个人小时候拍起,可以是类似《末代皇帝》的贵族子弟版,也可以拍成一部类似《美国往事》的时代格局大片,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恨情仇,结合时代的变迁,应该很有看头。

  再加上武七少爷那个败家子,支线故事绝对非常精彩。话说文章演的这个武七,和他之前扮演的少帅张学良有一比,张学良少年时也是个混子。

  《一步之遥》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这个片名直译“消失的子弹”,可以看作是《让子弹飞》的续集,意思就是说子弹没打着,白打了,革命没有取得成效,社会依然肮脏稀烂!

  姜文的后三部电影被合称为“北洋三部曲”,所谓的北洋时期,大致指的是1912年——1928年。北洋这个名字的来源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掌握军政大权的袁世凯临阵倒戈,逼迫皇帝退位,自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然后就是皇帝轮流做,经历了16年的军阀内战,大总统和临时皇帝换了好几轮,到1928年张学良投靠蒋介石,宣布东北易帜,全国才表面统一,但各路军阀依然是貌合神离。

  《让子弹飞》表现的是北洋时期的小地方,《一步之遥》表现的就是北洋时期的大都市,全都一片黑暗,你再看后边《邪不压正》,日本人能打进来那是必然的。时代背景这条线本身就能拍成一部史诗级的大片。我一直觉得奇怪,中国几千年历史,史诗题材多如牛毛,但实际能称得上史诗级的电影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还有争议,相当魔幻。

  十年前曾经流行“民国热”,不知道跟姜文创作北洋三部曲是不是有关联。民国是一个神奇的年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台面上的人当然可以混得生风水起,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要说民国有多好,那显然是罔顾事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年代,丧权辱国,民不聊生都还能吹,简直不可思议。可是现在居然还出现了吹文革的,也是一帮吃饱了撑的,没挨过打的混子。

  虽然《一步之遥》经历了相关部门大刀阔斧的削剪,但还是能看出很多讽刺和隐喻。而且好多地方都感觉能和现在的某些事情联系上,搞得像借古喻今。当年《一步之遥》上映之后,思聪公子曾经发微博吐槽,被覃老师的扮演者洪晃反唇相讥,思聪骂《一步之遥》?他就是武七原型啊。他老爸的万达影业投资了《一步之遥》,他吐槽就相当于拆台,跟武七偷了他爸办军校的钱是一个道理。出品方之一的索尼影业公司也参战,说思聪公子看懂了,电影是在嘲讽暴发户。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不可能在电影里面故意制造一些有政治倾向的隐喻,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但对武七的这种嘲讽则是多多益善,看着舒服还不单调。如果要走这个方向,《一步之遥》可以发挥的玄学比《让子弹飞》多几倍。

  我不能说《一步之遥》有多好,但我也不能说它是个烂片,它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影,一次看明白的都是神人。

  姜文电影其实大部分都是面向大众的,他拍的大众几乎都是同一种印象。

  《让子弹飞》里面跪习惯了站不起来的人。

  《一步之遥》里那些看戏的观众。

  《邪不压正》里面给朱潜龙拍手叫好的群众。

  《鬼子来了》那些看杀头的闲人。

  《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沙漠狂欢的人们。

  《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打群架的孩子。

  姜文的电影一如既往的就是在拍着这些人,如果有希望,那希望一定在无产者身上。他并不鄙视这些人,而是希望这些人能从镜子中间认出自己。但姜文曾经被一些人认为,是个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者,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现在好像又完全反过来了,因为《让子弹飞》的火爆,姜文又成了革命小将的精神领袖。

  姜文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姜文绝对是中国最具话题性的导演,每一次总能站在风口浪尖,犹如大海边的一块顽石,任你风浪滔天,犹自岿然不动,坚守着自己的电影理想。

上一篇:智能化生产大势所趋,A2白墨烫画打印机为何更受欢迎?
下一篇:中班戏剧主题:不一样的卡梅拉(陆金茹)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