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墙(最美乡村墙画100幅)
本文目录一览: 1、RAV4荣放带我探访古陶名村灰城子,感受千年的陶文化神韵 2、什么是美丽乡村建设? 3、“美丽乡村建设”写作素材有关句子32例 4、顺义乡村就是这么美! 5、村子里的包工头 6、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振兴战略
自驾荣放快乐游,边走边看边分享,这次自驾游我们来到了山东孔孟之乡的邹城市的灰城子,它是一个拥有一千五百年“陶文化”历史的古村。?灰城子,位于山东邹城市大束镇东南方向,坐落在鸿山之侧,沙河之畔,村庄因村东的灰城子遗址而得名。灰城子遗址位于灰城子村东部,面积约5000平方米。据传商、周时期东夷部族虺王,在此建立城池,俗称为虺王城。经考古发现,该遗址曾出土烧制的陶器,并有制陶作坊遗迹。在遗址断崖上暴露有灰层、夯土,商周时期古代陶片及汉代砖瓦,其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约1500余年~~
来到陶文化古村口,就能看到一座仿古建筑的村名碑,上面写着灰城子三个金色的篆体大字~~
在村口这儿,还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头的杨水渠,由于这里地处丘陵地带,过去人们往高处的农田灌溉,都是靠这种扬水设施,现在都有电动高压泵了,这种建筑很少见了~~
在村口碑的对面一棵枝丫秃兀的皂角树下,摆方着几个造型吗美观的陶罐花坛,显示出这里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特色“陶文化”!
通往灰城子的大路~~
走进灰城子,映入眼帘的是布局整齐的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许多白墙上都嵌入优美陶器装饰品,突出了这里“陶文化”特色风光。
灰城驿站处,这里春夏季欣赏各种花木最好的地方,但因为这季节花儿都已凋谢了,我们就不做停留了,继续去灰城子遗址处的乐陶广场去玩吧~~
来到了乐陶广场,这里也是灰城子遗址发现处,为了开发和保护村里的古陶文化,灰城子因地制宜,在这里建起了乐陶广场,修筑了文化墙,搭建了解陶艺、欣赏陶品、体验制陶的“乐陶园”。
古陶器展示文化墙~~
仿古建的烧陶窑炉~~
在乐陶广场的文化墙上设置了经典的陶器器型、古窑模型,从制作陶器所需的70余道工序中提炼出重要的八道工序绘制成壁画,使曾经断层的传统文化能够回归到灰城子村中。
在乐陶广场中央,是一个立有三个巨型古陶罐造型的雕塑。
广场北面是灰城子的陶艺馆,分为了3部分,分别是展览室、体验室、制陶室。陶艺馆主要是展示一些古人使用的陶器器型的仿制品,向前来参观旅游的市民介绍灰城子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广场边上的小河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水上小桥似弯月,好似一幅江南小镇的风景画,若是春夏季这里还是鲜花簇簇,景色更美!
这个陶坊里,可以让游人体验一些体验陶器拉坯、造型、上釉的过程,游人可以在陶艺师的帮助下来此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制陶室主要是对造型好的陶器进行简单烧制。
陶坊的院子里一个可爱的猫咪,在怯怯地观察着我们,好玩~~
乐陶广场风景~~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一千五百多年“陶文化”历史的古村,这里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后天小资,这里只有淳朴民风,漫漫时光~~
在这里你可以穿街走巷,轻抚一座座千年古陶器,可以踏上乐陶广场,欣赏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和各种仿古陶器展览,抑或看小桥流水,细叹美丽乡村的古韵……
在灰城子的陶文化中心广场及周边游览完毕,我们也该驾车返回了~~~本次自驾荣放游山东千年的“陶文化”古村分享结束,老铁们下次见[嘻嘻]~~
问题一:美丽乡村的概念是什么? ”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符合当前的世情、国情。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问题二:美丽乡村建设谁是主体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2012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把农村集中建房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按照“一年抓示范、两年出成效、三年全覆盖”的思路,坚持点线面一体、产城园结合、挂帮督兼施,启动13个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沿河农村集中建房试点覆盖7个乡镇7万余人,规划面积76万平方米,首期规划容纳2600户1.1万人,整合配套项目140多个,启动建房980户3950人,已搬迁入住445户1780人,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有效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为贫困山区实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改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统筹集中建设
培育后续产业
“点、线、面”一体,统筹合理推进。沿河农村集中建房按照“尊重群众意愿、规划先行、集中建设、彰显特色”原则,做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权属、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分摊成本、统一供地建设“五个统一”,实现“点、线、面”的最佳结合,促进农村集中建房有序推进。
点上布局,打造特色典型。集中建房突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生态良好、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理念,在充分挖掘民族民俗内涵、体现优势产业特色、彰显地域文化个性的基础上,编制13个集中建房试点建设规划,确定不同的建筑风貌和建设标准,做到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建设。
线上联动,实现城乡统筹。沿河按照“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农村集中建房点为基础”的发展方针,统筹推进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建房工作,促进分散居住群众向建房点集中,实现点与点串联、线与线连接、城与城互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打造独具民族特色、彰显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
面上铺开,打造美丽乡村。在试点基础上,全面铺开全县22个乡镇农村集中建房,把建房点建设成布局优美、环境优美、生活优美、生态良好的“四在农家?武陵名村”,打造成“配套城镇化、环境园林式、生活幸福家”的农村新型社区。
创新模式,推进有力。全县按照“分宅自建、分宅统建、垫资统建”等方式,加快推进集中建房进度。“分宅自建”即统一规划、设计、平场,群众以成本价自购宅基地,按统一标准自建房屋;“分宅统建”即群众购宅基地后,自筹建房资金,由村委会组织按标准图纸集中统一建房;“垫资统建”即以招商引资或企业垫资方式先统一建房,再由群众筹集资金购买房屋。
“产、城、园”结合,夯实发展基础。沿河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用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增收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把农村建房与城镇发展、产业支撑、园区建设等有机结合,统筹集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后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围绕“建生态新村”,明确创建标准。沿河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基础先行、生活配套”的原则,用建设生态的理念打造美丽乡村,用打造美丽乡村的方式来建设生态,向建房点集中公共配套设施,明确了实施一个广场(市场)、一个活动室(村级活动室、远教室、计生室、卫生室、图书室“五室合一”)、一套健身设备、一个主导产业(加工企业)、一组文化墙、一支文艺队伍、一个绿化长廊、一套音响设备的“八个一”生态新村建设标准,做到庭院美化、房屋亮化、整体绿化和生态优化。同时,采取由村集体或村民自治方式协调解决集中建房区用地权属流转和调配问题,并按照建新拆旧、占补平衡原则,对入住集中建房点群众的宅基地与集中建房土地进行置换,节约出的用地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进入县土地储备中心统一管理。
围绕“办利民之事”,强化项目配套。沿河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
问题三:美丽乡村建设好不好? 当然好了,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啊
问题四: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是什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015年5月27日发布。该标准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 在村庄建设方面,标准规定了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标准规定了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要求,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并设定了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卫生公厕拥有率等11项量化指标。 同时,标准还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 田世宏认为,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问题五:什么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应该是直接建设的
问题六:美丽乡村建设从哪些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结合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美丽乡村规划应着眼村镇、村庄产业发展,对其进行统筹科学规划,不能简单确定休闲农业规划的具体发展内容。在区域一体的情况下,把休闲农业规划的内作为村镇、村庄的有效支撑点是可以的,中农富通城乡专家认为休闲农业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应该是一体化统筹考虑,一村一景,一村一赏,一村一产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方式。
问题七: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文化站、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长,让乡村产业强起来、设施多起来、环境好起来,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一村一个规划。要根据乡村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个规划能落地、可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引导乡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向农民推荐节地建筑户型,实现乡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减少占用非农建设用地数量,实现乡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乡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格禁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规划要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美丽乡村规划变成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愿望。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和积极吸收农民的意见,让农民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策、自己建设、自己管理,推动美丽乡村规划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5、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民居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切实改变乡村民居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设模式,确保乡村特色民居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和建设质量稳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村不见新貌的怪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
问题八:“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什么 在全面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延伸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既促进城乡生活互动互补,又保持农村元素和乡村特色,真正做到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杜绝千村一面等现象发生?对此,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国良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幸福安居、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 支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在幸福安居方面,倪国良说:“说一千、道一万,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就是农民的幸福安居,如果不突出和强调农民的幸福安居,就谈不上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的幸福安居,谁最有发言权?结论当然是农民最有发言权。以幸福安居为宗旨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让最有发言权的农民参与进来,一切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因此,只有把这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保护生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杜绝土地浪费、规划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及不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等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处理好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到这点呢?
“美丽乡村建设要高扬生态文化理念,充分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乃至对整个生物圈的尊重。”倪国良解释道。
倪国良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当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一方面尽量保持乡土风格的原貌,不为自我表现而设计,而为自然而设计;另一方面,让人工景观更自然丰富而又有变化,在尺度、功能等方面更具亲和力,人与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
此外,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
美丽乡村建设应当注重保护民俗,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倪国良解释道:“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有着巨大有形和无形影响力的民俗。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环境。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原有的熟悉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此外,倪国良认为,美丽乡村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美。
“传统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粗放模式,难以集约化、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发展效益高、前景广、可持续的高效‘都市农业’。”倪国良补充道,“也应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某些传统,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集中设置生活服务区,减少占用多余用地;设置集中排污点、垃圾回收点、污水处理净化点,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能源减少高负荷、高排放的化学能源,利用植物的净化与分解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等。”
“生态美包含整体美、共生美、动态美三个基本原则。注重生态美就是要求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融、平衡适应、循环往复之美。可以这样讲,远近闻名的古村落每一个都是生态美的典范。”倪国良说,“21世纪,注重‘生态’与‘美’的统一性,有助于树立顺应自然、着眼于人类长远生存发展的思维观念,从而形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吸引众多城市游客的重要旅游项目,是诸多乡村发展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举措。那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如何发展乡村休闲游呢?
对此,倪国良认为,乡村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是有区别的,是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旅游活动,因此,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旅......
1、推动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
2、广泛开展村史编撰和文化墙建设,把村史乡情、名人乡贤等通过村史馆、文化墙进行展示,努力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3、在村居规划上体现风貌美。在村容村貌上体现整洁美。在乡村氛围上体现内涵美。
4、培育“三爱五讲”新型农民(爱党、爱国、爱家乡,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建设“四美”家园(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
5、只有把群众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的“面子”同步推进,才能在优美的环境中培育出群众身边的、活生生的正能量。
6、以点带面、以面推点,次第开花、春色满园。
7、突出“建”,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突出“治”,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突出“防”,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
8、在统筹上坚持“四个纳入”,即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在自觉践行“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实现了“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另一方面,在推动上实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布局,对所辖苏木乡镇、嘎查村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捷、生活环境优美的要求分类推进,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二是统一功能设计,按照“三个美起来”的总目标,聚焦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发展、社会保障、基层组织“五位一体”,确定“综合性”功能定位,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统一落实责任,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启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倒排工期,压实责任。
9、“十个一”建设(每个村配备一名宣传委员,成立一个道德评议会、一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评选一批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农民,提炼一套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建设一个小舞台、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个道德讲堂,开展一项“勤俭持家、致富圆梦”主题活动)。
10、乡风文明“五提倡、五反对”(提倡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酗酒赌博;提倡孝老爱亲,反对薄养厚葬;提倡村邻和睦,反对邻里纠纷)。
11、在充分尊重和保护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尽量“不砍树、不填塘、不占田、不拆房”,从点、线、面推进,抓好居民点、自然村和风情小镇建设。
12、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思路,发挥文明生态村的优势和特色,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3、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古今乡贤为榜样,以文化乐园为阵地,移风易俗倡文明、破除陋习树新风,让田野乡村劲吹文明风。
14、把乡贤“请出来”。成立四级乡贤组织,挖掘“古土”乡贤,传颂“古圣贤”典故;寻找“在土”乡贤,讲好“新乡贤”故事;请回“离土”乡贤,引导他们反哺桑梓。二是把乡贤“展出来”。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在县城设立“乡贤文化展示厅”、在乡镇设立“乡贤文化广场”、在乡村设立“乡贤文化长廊”、在学校设立“乡贤文化墙”等,把“乡贤故事”印在墙上、刻在心上。三是把乡贤“传开来”。组织开展乡贤文化“四进”活动:进厅堂,突出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涵养重德家风;进课堂,突出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培育崇文学风;进讲堂,突出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清明政风;进礼堂,突出广大群众这个最大公约数,淳化质朴民风,切实让乡贤文化润泽乡间邻里。
15、大力推进以“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为主体的农民文化乐园试点,达到“建成一个乐园、传承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的目标。
16、让“建起来”的文化乐园“转起来”,让农民群众“乐起来”。
17、把群众“请进门”服务,把文化“送上门”服务,把图书“敞开门”服务。
18、广范围“评”。全方位“赞”。多途径“帮”。
19、集中治理“零容忍”。村规民约“硬约束”。良俗引导“自觉行”。
20、“一个主题行动”美化人居环境。“十大最美人物”树立价值导向。“百个最美家庭”带动家风建设。“千名草根乡贤”引领农村风气。“万名骨干志愿者”助力乡村发展。
21、组织“最美”系列评选,用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22、发现“最美人物”。褒扬“善行义举”。倡导“好人好报”。
23、以家风促校风。以家风淳乡风。以家风净行风。以家风正党风。
24、让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让乡贤事迹垂范乡里。让乡贤力量造福乡邻。
25、增强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增强乡贤文化的带动力。增强宗祠文化的吸引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凝聚力。
26、因地制宜兴产业。因需施策强家业。因势利导促创业。
27、村庄创建只是塑造了一个个“盆景”,让盆景移苗入地、变成花园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28、村庄当“主角”,“标准化”树起美丽标尺。政府抓“主导”,“一体化”筑起美丽网络。群众是“主体”,“内涵化”塑造美丽心灵。
29、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加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
30、“一评”就是评选文明家庭,“二立”就是立标立榜,“三育”就是家训育人、村规育民、文化育村。
31、“典型评树”促文明。“乡风传承”润文明。“道德锤炼”育文明。“协调发展”树文明。
32、文明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
顺义乡村景美、人美、村庄美,美得文化底蕴浓厚,美得各具特色。
如今的顺义乡村格外让人神往。远望去,浅山依依,绿水潺潺,成行的树木与农田浑然成景;走近看,大街小巷绿树掩映繁花盛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乡间小道洁净通畅;底蕴浓厚的乡村文化述说着“乡愁”,村域产业焕发着新的生机,农民幸福的笑容里传达着真挚问候。
景美
舞彩浅山秋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顺义区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舞彩浅山”特色 旅游 品牌,目前已成为人们休闲 旅游 健身的一个好去处。将车停靠在木林镇茶棚村舞彩浅山停车场,顺着山势,沿着步道,便将游人引入浅山深处。这里有满山的灌木、遍地的野花、水榭亭台、芦苇荡、木栈道、独木桥……春夏时节的浅山,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秋天的浅山层林尽染,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冬天的浅山银装素裹,安静美好。大自然在这里画出“青山一脉舞彩绸”的美丽画卷。
浅山脚下,茶棚村还有一大片花田,春季种植油菜花、秋季种植向日葵,形成了千亩花海景观。花田设有三处双层观景台,让人们可以将美丽景色尽收眼底。金灿灿的花海与绿意盎然的山体构成的美景,每年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绿水绕城郭,清风拂面来。顺义区水系丰富,流经很多村庄,为顺义乡村增添了不少灵气。近年来,顺义区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小微水体治理、农村治污工程等,不断改善百姓身边的水环境,努力构筑人水和谐的宜居新家园。在张镇无名河畔,村庄、树木、河流相映成景。以前,沿线村庄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无名河,为改善村居环境,张镇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埋设玻璃钢污水收集罐等措施,集中整治无名河沿线小散排污口或雨污合流口,切实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内原先脏乱臭的小沟、小渠、小池塘,如今逐渐明亮了起来,变成美丽乡村的“微景观”,成为一道道百姓身边有灵气、有生机的“风景线”。
顺义是现代农业大区,来到顺义乡村,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田园景象,让居民可以体验一种野趣,回味一份乡愁。春耕时节,在赵全营镇万亩示范方的田野里,冬小麦绿油油的一片,为大地披上绿衣,喷灌机来回运转浇灌着麦田。夏收来临,田野里又是一幅风吹麦田千层浪的景象,现代化的小麦收割机、打捆机、码垛机等机械在田间来回运作。
一年四季,顺义乡村的田间地头里果蔬飘香。这得益于近些年顺义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 科技 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各项举措。顺义区通过建设提升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园区、农业品牌,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农事节庆活动等方式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休闲 旅游 等新业态;通过“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建立“农业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业 科技 示范基地”的 科技 入户模式;通过实施农业互联网、数字菜田等信息化项目,不断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如今,一辆辆运输车将樱桃、西瓜、番茄等瓜果蔬菜运往市场,送到市民餐桌上,农民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一年四季的丰收美景,让农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让人流连。
村美
畅通的道路、怡人的路旁风景、点缀在村庄的精致景观和休闲场所……顺义农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讲究,村容村貌大变样。
石家营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穿梭在北石槽镇的乡村间,绿色时刻萦绕在身边。北石槽镇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进行绿化、造林,将一处处小微绿地与村庄紧紧相连,把绿色送到百姓家门口。从怀寺路右拐进入北武路,路两侧的地块内种满了各种树木,野花点缀其中,迎风起舞。“村子被绿树包围,便多了份宁静,也有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村民刘开艳说。目前,北石槽镇16个村均为市级“生态文明村”,北石槽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绿色成为北石槽镇那一抹最动人的色彩。
绿树红花掩映庭院,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顺义的乡村,让人心旷神怡。
人美
建设舒适宜居、和谐淳朴的美丽乡村,离不开村风、民风、家风的良好建设。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区的道路上,顺义的乡村间也刮起了文明之风,奏响了人美、家和、积极向上的幸福旋律。
燕华营村村民不定期清扫无名烈士纪念园。
为了促进村民关系和谐,形成和美、幸福的乡村景象,有些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别具特色的管理机制。马坡镇石家营村设立“婆媳澡堂”,为年轻人搭建孝老爱亲的平台,儿媳妇陪婆婆、儿子陪父亲、孙子陪爷爷、孙女陪奶奶、家里没有老人陪着邻居,通过洗澡拉近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该村还通过设立精神文明奖、老人操心费,打造“家”文化乡情村史陈列室,制作《和谐石家营》村歌等举措,营造和谐文明的村风。此外,南彩镇河北村的“孝老爱亲好榜样”、高丽营镇一村的“五个十佳评选”、北石槽镇的“最美北石槽人评选”等活动,以及各村绘制的文化墙、建设的村史馆等,都在春风化雨中酝酿着好家风、好村风,家庭的和谐之道、夫妻的和睦之美、孝老的天伦之乐等幸福故事时时都在顺义上演。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正常生活,各村的党员、网格员、村干部以及普通村民,有夫妻,有婆媳,更有全家人齐上阵……从大雪纷飞的冬天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值守人员一直坚守在村口;网格员化身“跑腿员”,为居家观察人员采买生活所需;还有一批可爱的村民、党员,义务讲解防疫知识,为防疫值守人员义务理发……
美不仅体现在人的外貌,更源于人的内心。一个个善良、勇敢、不断进取的种子在顺义大地上生根发芽。
文化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顺义区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文化让顺义乡村焕发新生机。
市民来到前鲁各庄村体验插秧。
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是张堪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前鲁各庄村规划先行,明确了“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的发展定位,成立了北京箭杆河边专业合作社,恢复种植水稻200余亩。同时,该村将前鲁鸭场改造为张堪农耕文化园,其中以钟楼、太守府、农耕学堂、农耕园、稻田等场景还原的手法,展现顺义农耕文化悠久的 历史 ;并通过打造水稻插秧节、水稻收割节、油菜花节、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在传统农耕习俗的基础上增添更多文化性、趣味性与参与感,让传统节日文化、北方水稻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以不同形式得以完美演绎,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 娱乐 需求。“稻田是童年的记忆,是现在的乡愁。想通过一些努力把父辈的种植经验和农耕文化传承下来。”北京箭杆河边农业 科技 发展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晓辉说。
在杨镇的乡村,有一群非遗传承人和传统的老手艺人,弘扬着传统文化,坚持与执着。柳编、压花葫芦和毛猴、龙灯会、骨雕、曾庄大鼓等多项非遗文化,在杨镇都有人在默默地坚守着。胡井良是杨镇张家务村村民,同时他也是一名柳编高手,传统柳编的手艺已伴随他走过了大半辈子。“做柳编的材料是柳条,编织簸箕、巴斗这类农用品,另外还需要竹子和尼龙线这两种辅料。冬天和春天风干物燥,如果不保湿,柳条就会干裂断掉,那就编不成了,所以得提前将柳条浸泡一晚。”胡井良说。柳编的活儿是个苦差事,常年蹲下身子干活,再加上用尼龙线、牛筋线勒紧柳条需要较大的力气,胡井良的手有很多裂纹。尽管现在柳编利润极低,胡井良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事业。他说要把这种民间手艺坚持到自己不能动的那一天。
近些年,张镇灶王文化节办得有声有色。每年,灶王文化节通过一系列不同模块的精彩活动,呈现“来顺义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成为过年期间周边市民游玩的好去处。在这里,市民除了可以欣赏到多样的民间技艺绝活,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灶王爷与灶王奶奶的系列文创衍生品,既有灶王爷、灶王奶奶酒,还有灶王爷新春大礼包、顺心顺意灶王十二生肖钥匙扣等特色年味儿商品。
特色美
顺义乡村美得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盛开的油菜花与浅山相映成景。
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观光休闲农业既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也让该村产业完美转型升级。目前,北郎中村已建成中草药园、花木中心、森林氧吧、农耕园等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园区,开展的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名优花卉展览、文化传播等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中草药园里种植有上百种中草药,游客参观学习之余,还可以购买中草药盆栽等衍生品,体验耕种、手工研制草药等活动。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既带动村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增加村民收益。”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副总经理刘雪利说。在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各色的鲜切菊映入眼帘。“我们建立了智能化花卉物流配送中心、二维码产品溯源系统,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精品花卉和高档花卉,通过 科技 手段、利用高校资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刘雪利说。北郎中村已经举办了两届迎春花展,今年春节期间的花展以蝴蝶兰为主,将园艺、 情感 、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北郎中“一村一品”的建设成果。
龙湾屯镇柳庄户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村庄。该村拥有多个 旅游 景点功能区,包括葫芦艺术庄园、欧菲堡酒庄、分享收获农场等,游客可体验火绘葫芦制作过程,采摘有机蔬菜,品尝欧菲堡酒庄特色菜肴,在乡村的慢时光中体验休闲时光。在该村发展多年的企业已经跟村民们产生了感情。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村里都会举办包粽子、赠书等纪念活动,今年因为疫情,没办法举办活动,而分享收获农场却仍心系村里的百姓,在今年端午节期间,农场为该村村民送去了芹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共计0.4吨。“感谢父老乡亲对农场的支持,让我们在这个北京最美乡村站稳了脚。祝他们幸福安康。”农场工作人员感激道。
“各美其美”推动顺义农村地区“美美与共”,让美丽乡村连线成片。
村子里的包工头甘肃是中国的几何中心,河西走廊是中国的版图中心,河里走廊里的山丹军马场以及和她遥望的冷龙岭,那是祁连之心。
我出生在祁连之心的西面一点,北面是龙首山,南面是瞭高山,两山之间是一片北高南低的平原,山丹县城就是坐落在这一片平原之中的一个小绿洲。从县城沿312国道向西3公里就是山丹火车站,火车站再往西1公里就是我的老家槐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在村庄的北面交会之后奔向新疆,我们从小就是听着蒸汽机车的咆哮之声长大的。
老家的交通在当时的中国算是很好了。东到兰州国道畅通,西至新疆一马平川,北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日可达,向南翻过祁连山可达青海。关键是距离村子不到二里路的火车站,能坐上直接通往北京、上海的火车。
我就是在1992年,坐火车去湖南长沙上中专,到了学校和来自全国六省的同学聊天,才知道火车从村边通过是件很牛很牛的事,40年前中国通火车的县凤毛鳞角。好多的人没见过火车,据说有人见了火车后大吃一惊:这家伙趴着这么长,站起来得有多高哩。小时候,老听父亲讲:如果没有包产到户,大家都吃不饱。关于我三四岁时的记忆,我能记得就是“包产到户”村里分树。当时父亲是包产到户后第一任生产队队长,领着村里一群人统计那些长在村头村尾的大树,村里有人和我开玩笑:娃子,你看见前面那颗大树了吗?你先跑过去抱住,那颗树就是你家的了。那时不知是玩笑,立即撒丫子上气不接下气跑过去,死死的抱住了那棵树。好多年之后,我都认为我抱紧的那颗树就是我家的。
小时候,村里人都说我父亲在大集体的时候特别懒。父亲读过三年书,算是个识字人,最早给集体放羊,结婚以后给村集体开过钢磨(就是电动磨面机)。可“包产”一“到户”,父亲像变了一个人。除了种地,农闲的时候驾着骡马车下乡做粮食买卖,后来和大大(伯伯)合伙买了手扶拖拉机跑运输,后来承包了村里的石灰窑烧石灰,后来有自建了两座石灰窑。我自上初中以后,暑假都是在自家的石灰窑给父亲打工。
父亲石灰窑上的活都是分工序包给别人的。山上的炸石头,承包给二队的志杰叔;拉石头到窑厂,按车结算;把石头装进窑也是包给五队的王叔;烧窑、拉煤、出渣也是承包;石灰烧好后出窑就是我们一家人自己动手了,因为生石灰出窑后遇空气中的水分会分解为熟石灰,出窑时机要根据石灰的销售情况来定。我们兄弟姊妹3个,两个大学一个中专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父亲烧石头烧出来。我小时候参与过父亲石灰窑上的算账,除了石灰成品的装车费其他都很简单。因为都是按窑承包,父亲把钱给领头的人,人家按出勤工日分钱。成品装卸因为时间根据客户需要,时间不定无法承包,所以是按零工计算的。我小的时候想不通,问父亲:“咱有活干,自己干就行了,为啥还要花钱雇人干?”
父亲说:“你一个人能把一整窑的石灰出完吗?”
后来我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都有时间的要求,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多人的协作才能完成。小时候经历的这些,估计跟我后来成为一名包工头是有些关系的。
父亲是在家门口讨生活。前面说过,老家的交通情况相对四通八达,父辈中有些胆子大的,就开始坐着火车东奔西走,和那些南来北往的外地人相互交流,捕捉信息做些互通有无的生意。其中有一部分机缘巧合到了新疆和青海,那里人烟稀少,好多建设项目需要建筑工人,于是我们村里的第一批包工头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包工头基本上和我父亲的年纪相仿,生于五十年代,上过两三年学。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人,唯一的特长就是不怕吃苦,不惜力气。那个年代,能够找到一个凭力气挣钱的差使,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一开始三三两两自己拼命干,后来活太多干不过来,就回到老家找人来干,那些讲义气、为人大方、有所担当的人逐渐成了大家公认的包工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如何成长为一个包工头?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村里的路叔和毛叔是最早出去打工的人,他俩在青海包下了一段砌石头的活,毛叔干了半年,挣了1000多块,81年的1000多块啊,据说当时一名人民老师的月工资不到40块。由于剩下的活难度大基本就是些骨头了,加上天气冷了,毛叔就算账回家了。路叔觉得回去后也是闲着,坚持把剩下的骨头也啃下了。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毛叔继续在寻找这样的机会,而路叔在回家过年之前就已经和甲方商量好了第二年的活。就这样,路叔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包工头之路。所以我觉的能吃苦而且能够保持本色的坚持吃苦,是成为八十年代包工头的首要要求。
但仅仅能吃苦还不够。能够持续不断的接上活是包工头能不能发展下去的关键。我初中毕业后去湖南读中专,与路叔并不认识,只是听父亲说路叔为人豪爽大方,与人和善。我知道的情况是由于接到的活很多,他的很多亲戚就成了他的领工。这些人中脑子灵光的、懂些施工技术的,就成为“二包工头”,也就是路叔把包到的活再包给他,自己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据说每到年关,路叔用来送礼的羊羔都得拉好几汽车。过年的时候,路叔家里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路叔的二层小楼建于八十年代末,是村子里唯一的楼房,而当时的县城也只有县政府和邮电局是楼房。远远的看上去,路叔的房子在村子里一片土砖房的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在我读中专的那几年里,路叔在靠近国道的一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水泥厂,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成为了厂里的一名化验员。老家北面的龙首山盛产石灰石,水泥行业是县里的支柱产业,办水泥厂所需的技术、人才等资源对路叔来说都是现成的。
说实话,在老家的包工头里面,为最佩服的还是路叔,在农民包工头里面,我觉得路叔是最具企业家精神的。我有时想,路叔为什么不办一家建筑公司呢?或许也可以像碧桂园的杨国强一样持续创业,成为甘肃甚至全国的知名房企。后来我当了包工头我才知道,有时候你所做的选择其实是和你所拥有的资源和见识相匹配的。95年之后,由于招投标制度的推行,施工资质对路叔承接工程估计是个门槛,长期的在外漂泊估计路叔也厌倦了,他选择了回家二次创业。
路叔的二次创业应该是成功的。他成了我们村里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他的企业解决了村里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是那句话:在家门口,有个能持续挣钱的地方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我的伯伯一家两台车为水泥厂拉石头,尽管很辛苦但毕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假期的清晨我总能在家门口看见骑车的黄叔,他退伍后成了水泥厂的保安:我的小学老师,一位教学多年的民办老师,由于学历原因无法转正,前几年也在路叔的水泥厂工作……
水泥厂步入正规以后,路叔还没有退休。路叔在山丹马场附近的六坝滩上承包了几千亩地,种植各种果树还有各种农作物。据说种植的每个工序路叔都是不辞苦劳,就像当年当包工头是一样,领着工人亲历亲为。我有一次碰到路叔负责水泥厂业务的儿子文哥,文哥说种植业投入大产出少,辛苦一年还不够给工人发工资的。母亲说,她有一次看到路婶在街上组织人售买自产的杏子,人老了很多。
我觉得路叔不简单。他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是刻在骨头里的。尽管当了包工头有了钱,但艰苦朴素的习惯没有改也改不了。他们会一直劳作下去,只要力所能及他们会工作到无能为力。一个人碰上个偶然的机会,当个包工头容易;那个年代,当上包工头之后能赚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赚了钱的包工头,在猛然开放、野蛮生长的九十年代把握好自己就有些难度了。像路叔这样,能把握好财富保持初心实属难能可贵;能够回乡二次创业,我觉得路叔已完成了从一个包工头到企业家的转变;上了岁数后不忘初心,像褚时健一样选择扎根农业,这已经不是赚钱的问题了,老人家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念。由于各种原因,第一代包工头中成为大企业家的不多,但我们应该像路叔这样的第一代包工头们致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和先行者。
把握和运用财富是一种能力。豪德哥也是我们村里的包工头,他比我大大概十岁,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和我小叔走的很近,因此我与他是见过几面的。他的故事很有些传奇色彩。
豪德哥在村西住,虽然他岁数和我小叔差不多,但按村里的辈分应该叫哥,他和小叔一样,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那个年代,初中学习好的就考中师当老师考农校当干事(负责乡镇事物的公务员),有城市户口(非农业户口)还可以考技校进厂矿当工人,极个别家里条件好的且父母有些见识的孩子才会上高中考大学,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按村里老者的说法,考上大学的孩子祖坟上不但青烟袅袅,而且坟地藏珑卧虎。那个时候的教育从初中开始就选拔,但由于大家的条件都差不多,父母极少干预孩子的学习。教学完全是除了学校的事,家里没有复习资料也请不起家教,课后的辅导就是帮家里干农活。
在家务农的很多人和我小叔叔一样,在家务农又不甘于一辈子在家务农。父亲十四岁时爷爷去世,当时叔叔还不满3岁,父亲有时更像是叔叔的父亲。叔叔在县城和别人学着做生意,倒卖过服装、火柴,但基本上没有赚到什么钱。豪德哥和我叔叔差不多,时不时的出去闯世界,但时不时的又回到村子里,除了回来时穿着和村里人不一样之外,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豪德哥确实还是和叔叔不一样。他的父亲是公路养护段的职工,每天骑着自行车到火车站旁边的养护段上班。有个春节前,豪德哥家门前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卸下四五辆HT125摩托车。大木头箱子很沉,废了半天劲才卸下来。即便是现在,你见过有人卖摩托一次买四五辆的吗?快过年了,村里的人基本都在,这件事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原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养护段的有些维修项目允许对外承包。豪德哥弟兄四个,他父亲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老伴早亡。养护段上领导考虑到他家的困难,就把段上的部分项目按段里核定的成本价承包给了豪德哥。这一承包豪德哥就发了,年底结算后,豪德哥就给每个弟兄买了一辆宏达125摩托车。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豪德哥的父亲并不是以权谋私,他就是养护段一个普通员工,豪德哥也没有偷工减料做什么豆腐渣工程。豪德哥赚到的是国有单位与个体户之间的效率差异所形成的劳动力价格差。
这个要重点说一下,有的人对包工头有误解的原因跟不了解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当时,一方面国有机制下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是论资排辈下的大锅饭,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干,工人价格极为低廉。在国营单位同样的事情交给自己的员工做,耗时费工难管而且质量一般。若交给社会上的包工头,干得快花钱少好管理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包工头就成了高效率的代名词,国企算好的成本折半后对外承包,包工头还可以赚到钱。豪德哥第一次承包工程,虽然没什么管理经验,但那时工人老实肯干,加上豪德哥自己和兄弟们又亲历亲为,拿出了干自家农活的精神来干工程,豪德哥的第一个工程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有时候捷径未必就是正途。曾国藩说,少年时经不得顺境。太过顺利的开始往往孕育着坎坎坷坷的今后。如果这个机会是你费劲争取来的,你会珍惜也会把握,而且会想尽办法让这种状态持续。但如果这个机会来的突然的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个机会我们要慎重的去考虑一下。这个世界上买彩票中百万奖金的机率很小,但中了巨奖后结局好的不多。为什么?我觉得有时若省去了必要的过程,结果就不好说了。豪德哥后来的发展一直让我唏嘘不已。
赚了钱的豪德哥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庄稼地里了。养护段外包的工程时有时没有,豪德哥非常想念那些赚大钱的日子,那些日子短暂、忙碌、刺激。他开始四处找项目,最远到了新疆。下面的讲述均来自村里人,可能有所夸大,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从新疆回来时豪德哥带回来一个女秘书,各位别想多了,是名副其实的秘书。冬休时豪德哥的秘书住在家里,豪德嫂还得给这位员工做饭。据说豪德哥做通了豪德嫂的工作,说在外承揽项目,秘书是标配,没有得话人家会觉得你实力不够。豪德嫂的亲戚也跟着豪德哥挣钱,他们都证明秘书确实是负责抄抄写写的秘书。豪德嫂也看到电视里,大老板的秘书确实都是女同志。以我对豪德哥得了解,我觉得他好面子,也觉得女秘书是大包工头的标配。
新疆的活似乎进行的并不顺利。从豪德哥给我叔叔带的礼物就能看出来。刚去新疆揽到工程时,回来时的豪德哥西装革履,给我叔叔送了一把从乌鲁木齐大巴扎买的俄罗斯短剑,剑柄非常漂亮,父亲不让叔叔拿,说那是闯祸的东西。我有一次偷偷拿出来到学校里去炫耀了一次,回来后屁股差点开了花。第二年回来时豪德哥没有如约给叔叔带回俄罗斯望远镜。再后来,豪德哥回没回来叔叔也不知道了。
据说豪德哥在新疆揽到的工程没挣到什么钱,豪德哥出手大方,好多人围着他,都说有门路给豪德哥介绍工程。吃吃喝喝都是小事,关键是当时上有很多工程骗子,说有能力揽到活,以方方面面需要打点为由向豪德哥要钱。人在着急的时候就会失去判断力,抱着“梦想万一实现”的侥幸,豪德哥先前靠些运气赚到的钱,渐渐在自己组织的酒场上努力花完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到了地处汇聚成了湖海,但人走到高处就只剩下不胜的苦寒了。赚过快钱的人总是怀念那些赚快钱的时光。豪德哥开始到处借钱,借到后转手给别人,想殊死一搏的找个工程,干完后衣锦还乡,重回到以前的荣光。然而,钱这个东西,你越是拼了命的想得到它,它却离你更远了。再到后来,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借钱给豪德哥了。他就算是有工程也没人跟他干了,用现在的话说,豪德哥的人设彻底崩塌了。
几年后,豪德哥回到了农村。不到四十的他,略有些谢顶,神情落寞,有时候到村里小卖铺打个麻将。农村就是这样,你可以走的很干脆,走了你也可以不再回来。但如果你回来,农村会以最大的包容去接纳你。大家回避你那时的辉煌也不再说你如今的凄惶,生活重回以前的平静。后来回家听叔叔说,豪德哥得了一种罕见的病,没过几年就没了。值得欣慰的是,豪德哥的儿子学习很好,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985院校的娃。孩子上学的钱基本上是爷爷给的,爷爷在公路养护段退休,工资挺高。一代人又一代人,都在奔向好日子的路上不断努力着。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村子很不简单。这个村子分别在1989年和2001年,该村村党支部先后两次受到中组部表彰,被树立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个村子叫芦堡村,这个村子是一个闻名全省的富裕村。2000年初,全村集体积累已增加到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了100万元,村上拥有“沙漠公主”、“奥迪”等中高档小轿车的农户达50多户,100万元以上的致富能人50多人,还有几个千万元以上的富翁。这在南方可能不足为奇,但在整体落后的河西走廊腹地出现这样一个村子,绝对是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产生的?芦堡的发展之路,就是包工头的创业之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看到了希望,在贫穷和干旱的逼迫中决定冒险到西部创业。于是,60多名村民踏上赴青海油田“淘金”的征途,由此拉开了山丹县劳务大军“走西口”的序幕。
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八十年代初,村集体资金已增加到了30多万元,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这笔村集体资金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最终的结论是:开展二次创业。由此,这笔资金成了兴办砖厂、亚麻厂等企业的前期投入资金,开辟了创业的“芦堡之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全村拥有青海砖厂、亚麻厂、麻屑板厂和村砖厂4家集体企业。500多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每年带来600万元的收入。留守的中年人、妇女在村办企业亚麻厂、麻屑板厂和砖厂务工,成为既上班又种地的“两栖”农民。在人均4600多元的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七成以上。
我有一个表哥就是这个村的,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包工头。他成长的历程比较的励志,名副其实的从奴隶到将军。表哥是家里的长子,初中毕业后就加入到了村里的建工队。表哥从工地上的小工做起,提灰、送转、搭架子,勤快的表哥很快得到了砌砖师傅的赏识,很有眼色的、善于琢磨的他到建工队不到一年就成长为了砌砖大工,工资收入已经是小工的3倍了。
我小时候随母亲去姨妈家时,表哥刚从青海回来。大大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大大的手,母亲拉着他粗造的打手问:“工地上苦不苦?累不累?能吃饱吗?”
表哥只是笑笑。姨父慢条斯理地说:“苦也是他自己找的。”
姨父是一名老中医生,治疗消化系统的方子药到病除,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原想表哥跟他学医,悬壶济世。可表哥经常和村里那些在工地的年轻人交流,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呆在家里背那些让人头昏脑胀的药方,想想都无聊。面对表哥突然长大的叛逆,稳重、豁达的姨父表示无能为力的无奈与支持。
谁也没有想到,在建筑队上砌砖的表哥砌出了名堂。他首先学会了看工程图纸。有一次施工员放线有误,致使表哥砌了一下午的墙被拆了,从那以后,表哥砌墙之前非要自己看图纸,复核无误后才开始干。从简单的平面图,到更为复杂的结构图、剖面图,再到整体的水暖电施工图,表哥很快从一名砌砖的师傅变成了一名得力的施工员。
当上施工员后的表哥,继续表现着他在建筑行业的天赋。刚开始他能准确估计砌体所需的砂浆和砖块数量,后来他能准确计算每层所用的钢筋和混泥土数量,再后来整栋楼的所用的材料他都能随口说出,工程干完后大概用了多少工人、都是什么工种、什么时间进场他都了做了详细记录。这样成竹在胸的技术员谁不喜欢呢?经过几个工地,表哥已经从一名出色的技术员蜕变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建筑项目工长。
工地上的工长基本就是整个工地的施工现场的组织者了。从材料计划到施工器具配备,从工人安排到成本控制,表哥显示出了超凡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建设单位的领导喜欢这样一位砌砖师傅出身的、做事踏实可靠的工长。从工长到包工头,有的人花了一辈子时间,有人只需要一顿酒的功夫。92年我考上中专时,表哥已经是芦堡出色的包工头了,应该属于他们村里统计的百万以上的致富能人了。
非常可惜,在房屋建筑上自学成才的表哥,有专业天赋的他在挖到第一桶金后,没能跟上后来建筑市场的发展,在2000年后收工回到了县城,买了城里最早的商品楼房,给儿子买了车在县城跑出租。和表哥同时期的包工头,有的回乡创业,开砖厂、开石材场、搞规模农业,还有的搞地产开发,包工头群体是小县城的精英群体。
个人觉得更可惜的是芦堡村的那些村办集体企业,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由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在新世纪开始后不到五年时间渐渐消失在市场化的硝烟里。
笔者前不久,走进位奇镇芦堡村,一条条水泥街道干净整洁、一盏盏新式路灯巍然挺立、一排排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给人美的享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广场更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芦堡村作为山丹县创建的首个全国文明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特别重注挖掘乡土文化元素,不仅收集了很多村民闲置的旧农具、老家具,还把之前用过的旧涝池重新改造,这样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又展现了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还打造了一处群众农闲时可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看到广场上成列的好多老物件,就能想起我们年轻时候的好多事情,看着它们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情,很形象也很有意义,孩子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长辈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当年的创业者、在芦堡村生活了60多年的张天文老人说,看着村子越来越好,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还能起到美化村子的作用,很是开心。我突然间想起那一句:只有时代的某某某,根本不存在谁谁谁的时代。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河南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优势也有挑战,结合河南省实际,探索推进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创建“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第二,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的过度消耗,直接导致农村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这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创建“美丽乡村”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打破城乡二元对立体制和机制、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担负着天下粮仓、国人厨房、中原崛起、富民强省以及辐射周边的重任。抓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对河南省乃至全国意义重大。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新时代河南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还是中国姓氏的主要起源地。河南不仅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美丽的山水胜景,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河南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河南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特点,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第三,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近年来发展较快,稳中向好,正处于蓄势崛起、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第四,河南自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进行了许多成功探索。先后出台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指南》、《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荐申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但是,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粪污治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村容村貌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一些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投入还不足;一些基层党建工作滞后导致引领带动不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须提高;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各主体之间的系统协调、创新发展及其主动性有待加强;有关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协同管理机制有待完备;依靠教育和新科技应用的推广体系亟待建立健全;相关智库建设水平和相关政策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时代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河南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路径
1.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宣传引导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投入保障和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化农村资源要素,汇聚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各乡镇、村也要对照创建标准,查找自身差距,确定创建目标,压实创建责任,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及培训计划,对美丽乡村创建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培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创建活动,逐步消除“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确保创建工作没有“局外人”,没有“门外汉”。可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宣传面,经常性地表扬先进典型,及时通报批评个别村民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逐步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引导村民将思想内化为实践行动。
2.按照“乡风文明”要求,塑造乡村新风貌
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保护乡村社会价值和情感记忆,让“乡愁”成为离开乡村的人最美的守望,成为没来过乡村的人最美的畅想。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传播乡风文明,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以丰富活动载体为重点,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促进村民“形成好风气”。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组织、村集体的归属感、认同感,逐渐形成“文明和谐、友爱诚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环境
一是抓好以道路网络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尽快推进乡村道路与主干道路联接,实现村道、乡道与县道、省道及国道相互联通,完善乡村道路网络,把路修到农民的家门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坚持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等的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三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时,经济发展必须让位于生态保护,在绿水青山下搞生态农业,守住“生态美”这块阵地。兰考县近年来开创的“特色廊道建设工程”引人注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过村路段附属设施,建设“文化墙”,打造文化走廊;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清零”行动,清障、清脏,打造清洁街道;结合“路田分家”整治,沿路两侧植草栽树,打造绿色走廊。
4.以三产融合催生乡村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秉承大农业理念,把新技术、新业态引进乡村,全面开发农业复合功能。同时,也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以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单个品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具体来讲,一是瞄准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全新市场空间,围绕粮油、蔬菜、茶叶等重点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二是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形成以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四是提升农业的文化、科技、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价值,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努力实现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
5.依靠科技创新,鼓励多方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是关键。第一,加强农村教育科技的投入。除了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和优秀师资引进以外,还要加强对成年农民的教育培训投入。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完善高层次人才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河南省内优质丰富的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权威智库等创新资源平台,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突破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工程技术瓶颈。第三,建立合作交流共享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方略,定期到省外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的地方去学习考察,将有益可行的经验成果推广创新,同时也把本省数年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建立起经验分享、合作交流的平台,提升河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领域的话语权和示范作用。
6.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体制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等,资金需求量极大。各地应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多元投入机制,以政府为主导,投入适当经费,组织企业积极参与、适当收益,敦促村民少量收费,设置生态公益岗位,探索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建设机制。
【焦作大学王明英郑广华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C56)的阶段性成果】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