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说《罗生门》,去看看那些人性的自圆其说
人们只想忘掉坏的东西,而去相信那些捏造的好的东西。
文【Cythria】
内容简介:
故事由三人在罗生门边躲雨而展开。此三人是僧人、樵夫和庶民。樵夫自言自语:真是看不懂、看不懂。在庶民的再三追问下,樵夫讲了如下一件事:三天前樵夫进山去砍柴,在山里看到在一把女人用的木梳傍有一具武士尸体。樵夫赶紧到衙门去报官。差役抓住了杀死武士的强盗。在公堂上强盗承认见武士妻子美貌,强暴了她。由于武士妻子坚决要他俩决斗,在决斗了23回后,他杀死了武士。强盗想以此夸耀自己的武艺高强。武士妻子却说,她受强盗侮辱扑到武士身上哭诉,昏了过去,手中短刀误杀了武士。这时公堂上让女巫把武士的灵魂招来审问,武士说,他妻子唆使强盗杀他,他十分羞耻,拿起短刀自杀的。樵夫还说,其实他看到强盗与武士两人的决斗,开始由于没有讲,其实两人的武艺很平常不像强盗所吹嘘的那样,是强盗砍死了武士。正在三人谈至尾声时忽然听到婴儿哭声,庶民找到了被遗弃的婴儿,想剥那弃婴的衣服,被阻止后,樵夫说,我已有六个孩子,不在乎养第七个孩子,让我领养吧,僧人把孩子给了砍柴人。雨过天晴,夕阳照着樵夫离去的背影。
故事结构及人物分析:
影片围绕着强奸、偷窃和可能由强盗对武士和他的妻子作恶而引起的杀人等事件展开。这是一部多视点、多叙事线索的影片。
首先要提的便是这部影片的框架,在纠察使署见证者与参与者出庭作证,以及每个参与者在森林的经历的再现这是小说中原有的两个线索。而串联整部电影的大的框架——在罗生门的讲述则是导演后来加上去的。而这个框架在整部电影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在构成框架的动作中的三个参与者代表了一系列的道德兴趣。那个极力想要相信(他最终确实是相信了)一切人都是善良的僧人处于一端,而那个一贯是犬儒主义的庶民(有时是智慧的,有时是大彻大悟的)处于另一端;那樵夫则处于两者之间的某处。三人之中,庶民的立场最坚定,僧人和樵夫的立场则是摇摆不定的。正是这两人的不稳定性引起了讲故事,樵夫与僧人讲故事讲给庶民听,希望庶民能够解释自己的疑惑,没有这种不稳定就缺少讲故事的依据。第二,在罗生门通过对一次经验的复杂重述而获得更新的思想。罗生门下的场景一共出现了五次,将讲述的事实分成了四小块,每一块的情景再现都让人对于事件认知越来越丰富,同时了解的越多反而更加匪夷所思。而罗生门场景中三个人的讨论则是他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事件的看法。僧人表现出的是对人类本性的质疑。而庶民表现出的是大彻大悟,他说撒谎是人的本性,仁慈也许只是一种伪装,人们想忘掉真实的坏东西,而去相信捏造的好的东西,因为这样更容易些。这样的层层递进将叙事的紧张性与思考冷静性相结合,同样也使观众对于人性与道德的认识不断的深入。第三,这一构成框架在视觉表现上也有着一个同样重要的动机。那就是在罗生门下发生的每一个段落里,都必然包含了这样一个镜头,即在罗生门高高的城楼下的三人小小的身影。这一镜头或是从挂在城楼上的那块匾摇下来,或是干脆直接体现为一个大俯角的远景镜头。这些镜头似乎说明了:当罗生门,这座废弃了的城门,这一被废弃了的道德准则的象征,最终成为片中恢复道德准则的处所时,那些多多少少丧失了行为准则的凡人在它面前必定是渺小的。
其次再来看看剧中人物,我们可以把人物分为两个三人组--事件中的参与者(强盗、武士、妻子)为一组,叙述中的道德参与者(樵夫、僧人、庶民)为另一组。西方“面具与脸的思想”认为客观现实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必须把主观真实也考虑在内。这一概念的必然结果就是独特的个人身分的概念。这部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阶级以及价值观,这决定着他们对现实、暴行、震动、凌辱以及这些事情的道德面貌的性质都会有着不同的主观着色,由于中心事件的各种版本都来源于各叙述者的形象的经验(有可能是他们所看见的,或者仅仅是想象的)因此也可以看出真实的相对性。
庶民是一个典型的犬懦主义者(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是要不得的。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庶民来到罗生门躲雨,感觉到冷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拔栅栏上的木板当柴烧,这个动作的设置其实给他后来去抢小孩子衣服的行为做铺垫的,在他看来,人活在世上就是自私的,每个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罪恶,就像小孩的父母只图自己的快乐而抛弃了孩子,而坚持正义的樵夫因为私藏了值钱的匕首而隐瞒部分事实显得那么可笑,在他看来反而小人在世上活得更好。庶民在听故事时,了解到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僧人则是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而庶民却是大彻大悟般的说撒谎是人的本性,我不在乎他们是不是撒谎,我只在乎这个故事有趣就行了,他似乎看透了人性,但却因为看透而更加觉得自己的“小人”行径,更那些“罪恶”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大事。
妻子,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是按她的身份所规定的方式来行动的:她勇敢的反抗过强盗,并且没有要求要跟强盗走。同时由于她非常清楚她所蒙受的侮辱自然会给她丈夫带来耻辱,她宁愿甚至是迫切地希望死去,而不愿承受因为玷污了丈夫的名誉而感到的痛苦。在她回忆的一个片段中摄像用了几个正反切镜头与主观镜头表现了这样的情绪。在她要求武士杀了自己时,武士并没有接过匕首,而是神情冷漠而又轻蔑的看着她。武士眼神的特写镜头与妻子的反应镜头反复切换,最后看到妻子为了躲避武士的眼神左右摇摆(摇镜头拍摄)而且歇斯底里地发出“不要啊,不要啊”的声音,将妻子被侮辱后又被丈夫抛弃的痛苦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自己既是一个忠诚的妻子(竭尽全力抵抗那一情欲的进攻),又是一个忠诚的武士的妻子(她甚至在她的震动尚未消除以前就首先想到,他的丈夫由于她遭人强奸而受到羞辱)。
武士也同样受到他的等级要求的束缚。按他的故事,他的妻子是打算和强盗逃走的,并且要强盗杀死自己的丈夫作为先决条件。在他看来,他妻子的卑鄙行为甚至使他的敌手震惊,以至只要有他武士一句话,那强盗也愿意把那女人杀死。然而这并符合一个武士的性格。并且在一开始由于自己的贪婪而被诱入陷阱最后还由不光彩地败在了强盗的手下,蒙受了羞辱,这一系列行为是越出了他的武士行为规范之外的。他将自己描绘成作为他那一等级的成员所必须表现出来的荣誉和行为举止的楷模;他始终没有和他的妻子和解(因为她未能用自杀来补救她所遭受的羞辱),并且平静地进行了剖腹自杀。
强盗,他有发动事件的行动自由。他的一切行为都由情欲控制,所有的叙事者都同意他的性格的这一方面——兽性。他自己对事件的重述中,他一方面对他那汗流浃背的、抓臭虫的恶魔般的天性毫不讳言,但依然强调他的英雄身份的见证。确实,在他讲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对武士身份的羡慕。例如,强盗有意坚持他是在一场公平决斗中打倒武士的,而且他赞扬武士居然能够和他交手二十三剑,并指出其他人都超不过二十下。这一点点信息是强盗用来把自己抬高到武士等级的水平,因为这一信息表明他是在公平的战斗中打倒了一名武士。强盗也把自己渲染上浪漫的、英勇的和解放了的色彩。如他的描述中妻子本来是反抗的,但是在后来妻子再被强吻的过程中渐渐的由反抗到享受(如画面中出现的那只抚摸上强盗被的手,以及阳光下那只迷离的眼睛),他以此来炫耀自己的魅力,并且他以自己是大名鼎鼎的多襄丸而自豪。此外他把自己描绘成是敏感的和有美感的(通过他声称他在那妻子的品质中所最欣赏的东西,亦即“她是一个仙女”和“我欣赏她的精神”)。
樵夫,刚开始他的陈述并不完整,最后在庶民的多次要求下,他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真相,他对那三个参与行动的人的描述对这三个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按他的说法,那妻子是狡猾(她鼓动两个男人为了自己而决斗),两个男人都是胆小鬼(在他描述的画面中两个男人一直都僵持着不敢接近对方),是欺侮女人的懦夫。而樵夫之所以隐瞒真相是由于自己拿了那把匕首,所以那个樵夫所要声明的是,由于他抵销了他人的声明,于是相形之下他并不是那么坏。
这些参与者从他们的等级与身份地位出发自认为是英勇高尚的,他们声称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吻合他们特殊的作用和职责的;他们满足了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期待。他们希望通过坚持责任与义务的坚定精神和复原来压倒情欲的胜利。所以他们的描述或是真实或是想象,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讲故事的人要抬高自己形象的迫切愿望。到底谁是凶手,证词的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但是在我看来找出凶手并不是这部作品的主旨,它只是揭露了人自私自利的本质,通过一件极端的事情(杀人案)造成戏剧冲突,表现每个人在此次事件上的不同立场:樵夫:怕说清楚了,惹上官司,而且他可能拿了那把值钱的短刀,而未作为证据充公;强盗: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怕辱了大名,而认定自己杀人。这一点,由他描述的决斗场面可以看出;女人:为了转移自己被辱的事实和杀人或促使杀人的可能性;武士: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或被杀的耻辱。其实,作出这样的解释,可能是对的,也许是错的,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在作出这样的判断与分析的同时,说不定自己也掉进了黑泽明的陷阱之中,我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判断,我们的利益(应该说是大部分自认为是善良人种的普遍的社会道德观)就在于同情弱者,讨伐凶手,那谁是真正的凶手呢?我们的判断其实也正在引导(或是误导)别人,作出判断。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都是以我为中心,趋利避害地去思考问题,甚至有人怀着这种目的去引导其他人做出判断,进而形成一种所谓的舆论力量。这是一种手段,我不谈手段,只谈影片所暗示的这种阴暗的人性,这也是影片最想要告诉我们的。
自然环境的象征与配合及拍摄技巧:
这部影片也特别能够适当的利用周围的环境,在日本影片中,自然界本身经常被描绘为作为关联域和人格化的。比如说罗生门的那场暴雨,罗生门是人的地方,乌压压的天气与这场暴雨使得罗生门显得更加的庄严与肃穆,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樵夫、僧人与庶民是因为这场雨聚在一起,讨论着扑朔迷离的案情与深奥的人性,雨成了他们相遇的契机。同时这场暴雨一直在下,多景别的镜头让我们看见,这场雨似乎要把非常萧条的京都冲洗的一干二净的暴雨所显示出来的豪壮气势。这似乎也在暗示着对与人类心灵的冲刷。
在表现强盗犯罪动机的时候,影片也是借由一阵“风”将他与武士夫妇连接起来的。在这个片段中,武士夫妻入画,强盗本是躺在树根上休息,他睁开眼看着他们。她的面纱是合起来的。什么也看不见。武士看见躺在那里的人,迟疑了一下。在两个交换镜头中,他们互相注视着,试图估量对方。强盗搔搔大腿,又闭上眼,仿佛要睡去。武士决定继续前行。接着吹来一阵微风。强盗在法庭院子里谈到这阵风的重要性:“突然我感到凉风拂面。是的,要不然他就不会被杀。”现在他感到凉风吹动了他的头发,他睁开眼睛看。他所看的镜头是从她的双足开始的,那双足挂在马的一侧。然后摄影机上摇,看见那阵微风掀开了她的面纱。这是美丽的真砂。切回到强盗:他睁大了眼睛。然后又是对真砂逗人的一瞥,强盗挪动了身子。微风吹动树叶的阴影仿佛在挑逗他。从他后面拍摄的一个中景镜头,在摇的过程中捕捉住那匹马和那对夫妻正经过那躺在地下的人;他拱起身来凝视着他们的背景。现在我们看见他单独一人:他做出了某种决定,然后把摆在他两条小腿之间的那把剑更往上拉。就这样,他似乎在说,“命运”通过风的媒介打扰了他的睡眠,以使他得以瞥见一个难以形容的美人,于是他被迫采取行动。
这段影片仅仅用了几个基本镜头、与强奸有关的双方的几个静态镜头、几个把他们从视觉上联系起来的重要的移动镜头和摇镜头,黑泽明就为他的影片的令人激动的动作方向找到了动因。还值得指出的是,那强盗在讲自己的故事时所做的选择;例如,他在那阵风上做文章,仿佛他把自己的行为摆在命运的门槛上。这就是在概括他攻击的动机,也就是说,一旦瞥见那捕获物,他就像任何人一样必须得到它。如果这阵风光顾了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那么他的故事实质上会是一样的。此外,至此他有心让我们相信,他无意杀死那个丈夫。正如他所说的,在强奸之后,他很高兴能完成他的事情而不需要去杀死那个武士。这个故事把他和所有的男人归为一类。光影的效果也是在影片中经常运用到的。强盗和女人接吻这一简单动作,就分了十四个镜头,有节奏地组接在一起。这些镜头所以能够给人以强烈印象,是因为镜头之间反复穿插了太阳的特写镜头。真砂看着太阳遭到蹂躏,当她被耀眼的光芒照得视觉模糊的时候,摄影机调转镜头,把多襄丸满脊背的汗珠--同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拍得宛如钻石一样美丽。并且,让真砂的手爱抚着那满是汗珠的脊背,暗示她处于心醉神迷的境界。打斗与杀戮等等犯罪都是在太阳下进行得。
罪也好,恶也好,一般都以为表现于微暗的黑夜最合适,而周围的气氛则是阴森而郁闷的。但是罗生门却将情节设置为面对着太阳犯罪,面对着太阳达到从犯罪中获得愉悦的极致,仿佛是将人性赤裸裸的曝光在太阳下,为了让人们正视自己的欲望、要求、罪恶感的本来面目,而置身于狂风、暴雨和烈日之中,这可以说是纯粹的自我探索。
摄影技术表现得最好的一段我觉得是樵夫穿过树林的那段。可以说在那个年代能够在树林中拍出如此精致的移动镜头与跟镜头画面实在是一个创举。从穿过树林的开始镜头到他停下来,看见树枝上挂着一顶女人的帽子为止,所有的镜头全是运动的,亦即摄影机本身的移动,而即使是在摄影机不动的时候,它也是在随着运动的被摄体摇摄。给樵夫的镜头的景别与方位是多点的,有特写与中近景的交替,也有广角的仰拍致使造成两层树梢的不同运动速度,加上透过交织的树枝看到穿过树林的耀眼的斑驳阳光,更显眼花缭乱。此外,镜头的交叉剪辑使我们失去了方位。樵夫的走向最初是从左至右横过画框的运动,但不久就改变了。镜头有时随着他横移,有时跟在他后面,有时又在前面引导着他;我们曾一度从一个很低的角度看见他矗立在我们面前,他跨过一条小河上的一座木桩桥。这些急促的行走动作自始至极有节奏的木管乐的音乐伴奏,他起到了配合物理运动,突出及酝酿情感运动的作用。这穿过树林的那段路程的效果旨在给我们造成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我们期待着发生很多事情,我们茫然无措;只有那强烈而闪烁的阳光在引导我们。然而走向何处?这一段落的第二个镜头是跟在樵夫背后,距他背着的那把闪闪发光的斧子很近,很大,这增添了一种不祥的情调,使人产生一丝恐惧感。
最后提到一点,便是在纠察使署对于每个证人的拍摄机位。这个机位的设置可以说是导演的独具匠心,因为通过这个机位,导演就回避了向我们表现法官的必要性,并且法官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都不存在。此外,镜头的摆法——人物显得是在直接向着我们(即观众)讲故事--似乎是要求观众来判断这些迥然不同的见证的可靠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察看每个证人所看的方向,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视线都稍偏离于常人的视线,也许是越过了我们,因此也就越过了审判本身。这一处理,再联系上法官的缺席,创作者的用心一目了然,即我们非但无从判断谁的证词是可靠的,且同时也无需作出这一判断,而这后一点恰是该片的主题所要求的。在樵夫和僧人提供证词时,使用的均为一个很简单的固定机位、固定景别的镜头;而在强盗、妻子和武士的灵媒提供证词时,则出现了多机位、多景别。
这样,该片就从视觉上首先强化了这三人对这一事件的主观感情色彩。后来,我们将看到僧人和樵夫全都坐在背景目击者的位置上。这是用来交代他们确实听见了所有的证词。同时也是在交代一个重要的线索,及当武士说自己自杀时的匕首,被一个人拔出来的时候,正好切换的是背景中樵夫的反应镜头,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匕首的去处。
罗生门的结构分析
本片运用框架故事和内容故事的相互交叉和相互引导来完成故事情节的发展。构筑了多个时空,让不同的人物从各自的角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讲述同一事件。筑了多个时空,让不同的人物从各自的角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讲述同一事件。他们的讲述互为否定,事件表述互相抵触消解、彼此对立,是观众看不到真实何在。他们的讲述互为否定,事件表述互相抵触消解、彼此对立,是观众看不到真实何在。
故事的开头用摄影机的慢慢摇动,全景拍摄京都城外破落的罗生门,形成作者驾驭整个故事的摄影机视点;在这一视点的关照下摄影机移至框架故事人物身上,一视点的关照下,驭整个故事的摄影机视点;在这一视点的关照下,摄影机移至框架故事人物身上,即樵夫、行脚僧、杂工,通过框架故事人物的不断追问,引出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樵夫、行脚僧、杂工,通过框架故事人物的不断追问,引出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多襄丸、真砂、武士分别讲述的三个内含故事,由多襄丸、真砂、武士分别讲述的三个内含故事,从而形成叙事行为中的套层交叉结而摄影机进入故事俯拍形成的长镜头、构,而摄影机进入故事俯拍形成的长镜头、三个内含故事和两个框架故事共同形成的六个视点有机完整地构成了电影文本,六个视点有机完整地构成了电影文本,使每个故事在完成叙事的同时又成为叙事聚焦的对象。的对象。
关于叙事结构的多点建构
影片《罗生门》是通过三个象征性人物对一桩不可思议的强奸案进行文本叙事的,影片《罗生门》是通过三个象征性人物对一桩不可思议的强奸案进行文本叙事的,由于探求隐私心里的驱使杂工对事件不断追问,由于探求隐私心里的驱使杂工对事件不断追问,并且通过追问这种谈话方式把事件的参与者与旁观者、把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参与者与旁观者、把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多个视点的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对多襄丸、真砂、方式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对多襄丸、真砂、武士在各自的表述中的虚伪道德外衣下的价值寻找。虚伪道德外衣下的价值寻找。
故事的情节先由樵夫的叙述展开,这是影片的第一个视点。这个视点讲述者的身份为一般平民,其象征意义和出发点是平民的道德价值。电影尾部樵夫的“修改版”份为一般平民,其象征意义和出发点是平民的道德价值。电影尾部樵夫的“修改版”,正是通过这个视点提供了鉴别整个事件真假的判断依据,还原了事实的真相,正是通过这个视点提供了鉴别整个事件真假的判断依据,还原了事实的真相,揭开了两个男人的懦弱、胆怯与自私,暴露了真砂的虚伪面目,两个男人的懦弱、胆怯与自私,暴露了真砂的虚伪面目,然而这个视点也给杂工一个对樵夫本人进行道德解构的机会与理由使樵夫在不断的被追问下,默认了自己偷拿行道德解构的机会与理由,对樵夫本人进行道德解构的机会与理由,使樵夫在不断的被追问下,默认了自己偷拿短刀的事实。短刀的事实。
第二个视点是通过行脚僧来讲述的,主要从宗教情感的角度叙述武士金泽武弘和其妻子真砂,提供了情节发展的开头;并给予了整个故事一定的宗教关怀,其妻子真砂,提供了情节发展的开头;并给予了整个故事一定的宗教关怀,其象征意义为宗教式的形而上的追问,表现为对客观真理的执着,对怀疑主义的恐惧,义为宗教式的形而上的追问,表现为对客观真理的执着,对怀疑主义的恐惧,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怀念与记忆。最后一场“新生戏的设计,不仅肯定人的同情心,美好情感的怀念与记忆。最后一场“新生戏”的设计,不仅肯定人的同情心,蕴含了宗教在虚伪道德之间艰难探险中的尴尬,而且也给宗教让出了一条生存的夹缝,宗教在虚伪道德之间艰难探险中的尴尬,而且也给宗教让出了一条生存的夹缝,即行脚僧所说的:我又可以相信人了”脚僧所说的:我又可以相信人了”
第三个视点是强盗多襄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提供的,从抬升自己形象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其角度是从一个社会伦理制度以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讲述这个故事,其角度是从一个社会伦理制度以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呈现多襄丸自认的高超武艺、富有吸引力的男性阳刚之美、宽阔的胸怀等。这个角度象征着对丸自认的高超武艺、富有吸引力的男性阳刚之美、宽阔的胸怀等。这个角度象征着对社会理性的反抗,象征着原态的生命形式。但由于社会规范的排斥,社会理性的反抗,象征着原态的生命形式。但由于社会规范的排斥,这个角色在多襄丸的叙述中也游移在英雄与强盗的角色定位之间。丸的叙述中也游移在英雄与强盗的角色定位之间。
第四个视点是以一个暴行受害者和承担者(武士之妻)的角度来叙述的,她始终强调自己的不幸,把日本传统女性在暴力事件中的真切感受作为事件关心的重心。强调自己的不幸,把日本传统女性在暴力事件中的真切感受作为事件关心的重心。表现了传统价值观对女人的要求及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女性的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传统价值观对女人的要求及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女性的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现了传统价值观对女人的要求及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女性的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自然本性与家庭伦理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及冲突。本性与家庭伦理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及冲突。整个事件中道德观念的两难选择便成为她关注的焦点,用她自己的话则是“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可怜女人该怎么办才好哇”关注的焦点,用她自己的话则是“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可怜女人该怎么办才好哇”以,此掩盖事实的真相铸造自己的道德面具。此掩盖事实的真相铸造自己的道德面具。
第五个视点是从受害者的角度来呈现的,受害者为了掩饰妻子被当面羞辱而自己无能为力的自尊,讲述了一个武士为了声誉而自杀殉道的完美道德故事,无能为力的自尊,讲述了一个武士为了声誉而自杀殉道的完美道德故事,并借助它来掩盖自己的无能与懦弱,维护男人虚伪的面具和推卸责任责任,掩盖自己的无能与懦弱,维护男人虚伪的面具和推卸责任,于是美化自己与赞美暧昧关系中的妻子则是他当时语境的唯一选择。关系中的妻子则是他当时语境的唯一选择。
第六个视点是由摄影机本身无形中形成的观众视点,也称摄影机视点,这个视点旨在提供与驾驭框架故事和内含故事,把这些故事显露给观众,旨在提供与驾驭框架故事和内含故事,把这些故事显露给观众,让观众去进行价值判故事画面由俯拍开始,镜头慢慢摇到谈论案件的框架故事中,断。故事画面由俯拍开始,镜头慢慢摇到谈论案件的框架故事中,并通过框架故事中叙事人对人类形而上的道德问题的叩问,把故事带入观众的审视之中,叙事人对人类形而上的道德问题的叩问,把故事带入观众的审视之中,让观众充当价值判断的主角。这是一个建构在框架故事中的隐形叙事视点叙事视点,值判断的主角。这是一个建构在框架故事中的隐形叙事视点,它的建置是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观众对案件始终不渝的审视来完成的。的运动和观众对案件始终不渝的审视来完成的。
然而,各种观点所建立的虚伪道德面目与人的丑恶本性是遮蔽不了的,剥去每个人的道德外衣,武士、强盗、妇女、人的道德外衣,武士、强盗、妇女、事件见证人等人的道德观念都毫无保留的被消解的干干净净。以多个视点的应用不仅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干干净净。所以多个视点的应用不仅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为故事中的角色塑造提供了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象征意义。塑造提供了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象征意义。
上一篇: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创建及成效14-44-16
下一篇:男子集资性侵女主播事件曝光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