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设计研究:科幻电影中的建筑设计思路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科幻电影总是植根于当下,它几乎总是反映当代范式。”

  科幻电影这一流派在上个世纪中叶已经在电影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在1902年的时候,短片Le voyage dans la lune就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未来。1927年,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将《大都会》(Metropolis)的故事搬上银幕,他的灵感来自于他第一次纽约之行。这种未来主义的反乌托邦被视为这一流派的先驱,其装饰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电影制片人和建筑师。近年来,计算机生成图像(CGI)的使用使得构建整个虚拟世界成为可能,实现了非常高的细节和真实感,因此成为设计师进一步研究的迫切需求。尽管如此,大型模型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像H.G.威尔斯的《来事》(Things to Come,1936)或洛根的《奔跑》(Run,1976)这样的电影利用缩放的物理模型和拍摄技术来唤起人们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回忆。自早期无声电影以来,建筑一直是电影中讲述故事的工具,反过来,电影也成为建筑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我将会在此文向各位介绍建筑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影和现实世界中使用的建筑,其使用方式与其实际目的地不同。本文旨在分析科幻电影中的建筑表现,以期从中汲取实用的设计经验,并作为建筑师和电影制作人的工具。虽然用真实世界的标准来衡量那些不真实的建筑似乎不公平,但关键是要研究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为我们作为设计师在试图实现从未来或另一个世界看东西时应该做什么或应该避免什么提供指导。

  电影《大都会》截图

  科幻电影需要让观众相信他们讲述的故事,他们会使用不同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建筑环境;如果这些建筑对观众有效,那么其中的一些设计也可以对建筑师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幻小说中一些最具影响力的设计背后有一些名字,如西德·米德(银翼杀手,1982;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星际迷航,1979;异形2,1986)、约瑟夫·科辛斯基(创:战纪,2010;遗忘,2013)、弗里茨·朗(大都会,1927)或H.R.吉格(异形,1979);这些人在参与电影创作之前曾学习过建筑或做过建筑师。

  “除了电影制作之外,我唯一感兴趣的是建筑。我非常感兴趣的是,我们体验建筑师创造的三维空间的方式与观众体验构建三维空间的电影叙事的方式之间的相似之处——现实来自于一个二维的媒介,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组合在一起。我认为建筑中都包含着一段故事,有点迷人。” -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2010年;星际穿越,2014年)。

  电影中的建筑取决于故事背景;从反乌托邦的未来到太空歌剧的幻想,从后世界末日的腐朽结构到完整的虚拟世界,建筑环境的视觉效果大相径庭。其中一些使用真实世界背景中的虚构建筑,而另一些则使用真实建筑,因为它们的独特性或标志性地位。

  卡尔·加杜塞克(《遗忘Oblivion》作者,2013年)认为科幻小说的五大支柱是:外星人接触、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太空探索/冒险和起源故事。在本文中,这五个类别被压缩成四类,每一类都代表了一个故事风格的整体:地球的科技未来、后世界末日的地球、过去或现在地球和外星世界的平行现实(包括虚拟现实和架空世界)。

  当提到科幻小说时,首先想到的是未来,未来的科技进步,一个从当前范式发展而来的未来社会。通常,描绘未来的方式是,它对当今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发表声明,或者对科学各个领域的进展提出质疑。电影中使用的推测性技术激发了研究人员制作此类设备。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摩托罗拉开发的第一款手机,它实际上是一款翻盖手机,类似于1966年电视剧《星际迷航》中的通讯器。

  摩托罗拉第一部手机

  这类发生在地球未来的故事是科幻电影中最常见的主题,它所处的社会遵循的是技术发展的上升道路,而不会遭受重大挫折。因此,这时的建筑设计最为丰富,它通常是为了启发观众。这是该流派的一大组成部分,包括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世界,以及人类带来历史和建筑风格的宇宙其他部分的殖民。imdb上几乎一半的科幻电影是以地球的技术未来为背景的。尽管如此,有些电影既有一个部分被摧毁的世界,也有其他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或在少数人口稠密的城市里,在这种情况下,我将在2.2后世界末日地球中讨论。本节的主要重点是在不久或遥远的将来由人类完成并为人类完成的架构。

  2.1.1 乌托邦

  根据《乌托邦》,设定在一个普遍和平的未来,充斥着科技的电影,社会被描绘成田园诗般的,即使在整个电影中,使用了不同的叙事方法,或者角色意识到了不同的现实。这是出于研究目的,这意味着一部电影可能被视为反乌托邦的故事,但它在建筑上呈现为乌托邦,因此与其他乌托邦世界有着视觉上的相似性。基本上,一切不是明显的反乌托邦(压迫或野蛮的性质)或偏远殖民地的东西都属于这个标签。

  最早唤起乌托邦未来的电影之一是《来事》(Things to Come,1936),设定是2035年,在虚构的城市Everytown。这座城市建在地下,类似露天矿,建筑都是白色的,没有任何装饰;电梯是外部的玻璃管,长线性桥梁在几个方向交叉。这些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带有柔软的曲面或阳台。可以看到一些植被,但并不丰富。在地下数十层的坑底,有一个巨大的广场,上面有一个由反光材料制成的方尖碑,从底部发光。在洛根的《奔跑》(Run,1976)中,2274年的田园诗般的社会生活在一座圆顶城市中,与外界隔绝(尽管它靠近海洋),一切都由计算机处理。圆顶是巨大的,高出地面数百米,覆盖着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建筑:金字塔形、凹面或多面的正面、圆锥形或方正的外观。虽然白色占主导地位,但也引入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并偏爱白色。这里有很多植被,在建筑物之间穿行是通过树上方水平透明管道中的小胶囊完成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幻电影将乌托邦带到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高层城市。《破坏人》(Demolition Man,1993)、《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2002)、《我,机器人》(I,robot,2004)、《岛屿》(The Island,2005)、《星际迷航》(Star Trek,2009)和《星际迷航:暗黑无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2013)中的塔楼覆盖着玻璃和钢,闪闪发光,有时甚至是透明的。

  《奔跑》截图《破坏者》截图《星际迷航:暗黑无界》 截图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被渲染成蓝色和银色,偶尔出现白色,这些大城市的植被已经慢慢消失。可以说,在所有这些场景中,城市都是真实的,它们所设想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当前的轮廓和前几年的发展趋势。然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2263年《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中的纽约市,这一愿景延续并夸大了其装饰艺术传统,移除了几乎所有的玻璃幕墙,呈现了一座高出地面的城市,只有垃圾和污染的地方。这里人烟稠密,交通更加繁忙,它已经通过自由女神像扩展到了海洋中,曾经的标志性岛屿已经变成了一个太空港。主要材料为混凝土和石头,颜色为米色和深褐色。《第五元素》截图

  《魔力女战士》(Aeon Flux,2005)和《给予者》(The Giver,2014)两部电影都以反乌托邦为主题,呈现了一个似乎和平、平衡、令人向往的封闭社会。这些都是墙后的圆形城市(自然或人造),许多植被和社区呈圆形排列,总体布局对称。《魔力女战士》截图《给予者》截图

  《魔力女战士》故事背景是2415年,世界上还有500万人,都生活在布雷尼亚市。建筑环境中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使用的是在德国柏林发现的真实建筑(其中包括Treptow火葬场、Adlershof Trudelturm、Windkanal风洞设施、世界文化之家和包豪斯档案馆)。在给予者中,所有的建筑都是白色的;这些房屋一模一样,风格极简,白色,镶有小的木板,它们的位置由蜿蜒的小径随机连接。中央广场上有一个覆盖着玻璃的大型测地穹顶,加上几座略微弯曲的公共建筑,以及一座中央办公楼,该建筑采用古典式建筑,并在后面和上面都有一个大型延伸部分,风格与相邻建筑相同。除了主要的白色饰面外,一些建筑还采用混凝土、石材和金属饰面。

  2.1.2 反乌托邦

  这是一个在科幻小说中非常丰富的子类型,在大多数电影中都使用真实的建筑,通常是现代主义者、理性主义者或野蛮主义者来强调它的压迫主题,如《华氏451》(Farenheit 451,1966)、《发条橙》(1971)、《1984》(1984,1984)、《巴西》(Brazil ,1985)、《变异煞种》(Gattaca,1997)和《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 ,2002)。以《撕裂的末日》为例,拍摄地点包括法西斯运动标志性建筑: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和罗马国会大厦;在巴西,帕拉西奥·德·阿布拉克萨斯(Palacio D’Abraxas)的公寓大楼也采用法西斯风格设计,用作主人公的住宅。《撕裂的末日》截图

  如果这些布景强调一致性、对称性和节奏性,另一个趋势是将建筑、汽车和垃圾等元素聚集在一起,并以鲜艳的颜色进行分层。在《银翼杀手》(1982)中,这些建筑装饰得很好——拍摄地点包括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埃尼斯之家(Ennis House)和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布拉德伯里(Bradbury Building),整个城市都有一种工业氛围,由一家强大公司的两座大型金字塔所主导。凭借这部电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向大都会致敬,并确立了一种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电影制作人和设计师的风格。对幽闭恐怖集团的另一种看法是,Johnny Mememonic(1995年)或《时代》杂志(2011年)、Total Recall(2012年)和《极乐世界》(2013年)中使用的网络朋克风格——类似于南美洲贫民区(贫民窟),穷人和工人住在下面,富人住在上面。同样受《银翼杀手》的影响,在几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亚洲元素的组合,包括《巴比伦纪元》(2008年)、《云图》(2012年)和《环太平洋》(2013年)。

  “许多电影制作人回到熟悉的场景,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地方的破坏更令人不安”如《逃离纽约》(Escape from New York,1981)、《机械战警》(Robocop,1987)、《活套》( Looper,2012)和《发散》(Divergent,2014)中所见,但这在后启示录电影中更为明显。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特警判官》(Dredd,2012)——展示了勒柯布西耶的拉维雷迪厄(La Ville Radieuse)模型,该模型有一个孤立的200层巨塔,一公里高,由混凝土制成,配备了钢制防爆门和窗户,可以有效防护,将其与外部世界隔离。但不管怎样,所有反乌托邦世界的一个共同标志就是缺乏植被;大自然不属于地球的未来。《特警判官》截图

  2.1.3 殖民地、基地或定居点

  如前所述,本研究不包括临时设施,如研究容器、太空舱或吊舱,也不包括空间站,因为它们大多数是作为一艘有居住区的船,而不是作为一个城镇,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室内,没有建筑物可言。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获得者《极乐世界》(2013)和《星际穿越》(2014)除外,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是铺天盖地的绿树和分散的建筑;这是为了对比他们来自的世界(在《极乐世界》,地球被污染,人口过剩;在《星际穿越》里,枯萎病带来了生态崩溃,尘埃覆盖了一切),但在太空中一个欣欣向荣的绿色乌托邦的效果令人信服。

  与这一愿景相反的是军事基地或公司殖民地《异形》(Aliens ,1986)、《全面回忆》(Total Recall ,1990)、《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1997)、《火星幽灵》(Ghosts of Mars,2001)或《阿凡达》(Avatar,2009),它们通常建立在恶劣的环境中,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保护——防爆门窗,粗糙的金属外墙或外露的混凝土墙——让它们看起来像不透明的容器建筑,强调这些设施(军事或企业)管理的严格和有时残酷的利益。《异形3》(1992年)中的偏远监狱式设施也是其共同特点。在遥远的行星上描绘的其他监狱被设计在自然洞穴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改编,如《星际迷航:复仇女神》(2002)或《里德克编年史》(2004)所示。

  《星河战队》截图

  虽然仍然在地球上,G.I.乔的水下研究设施《眼镜蛇的崛起》(2009)拥有一个偏远军事基地的所有特征。它通过三根类似于工业排气塔的金属管与冰冻的北极表面相连,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工厂平台。为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殖民和扩张(没有军事或公司议程的推动),定居点采用了不同的基调。这些殖民地完全是大城市,当位于新文明的核心时,它们大多是白色的,带有弯曲的有机形状,并设置在绿色田园诗般的环境中,如宁静(2005年)或地球之后(2013年),但当被描述为遥远的边缘文明时,它们似乎常常取材于西方电影或cob建筑——《星际迷航:最后的边境》(1989)、《星际迷航起义》(1998)、《里德克纪事》(2004)或《宁静》(2005)。

  无论是环境灾难、瘟疫还是对人类致命的病毒、核毁灭、外星人入侵,还是决定将人类从地球上抹去的人工智能(AI)的兴起,都有少数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却生活在当今文明的废墟中。在这些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新的建筑,而当我们看到新建筑时,建筑环境是由回收的碎片、被清理或重新利用的材料和装置构成的。在一些电影中,挑起人类末日的人要么拥有自己的行动基地,几乎没有受到破坏,要么建造了一些新的结构以维持控制和/或安全,如《黑客帝国:革命》(2003)、《终结者拯救》(2009)或《生化危机:报应》(2012);这些设施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因此看起来像工业平台。《黑客帝国:革命》截图

  《遗忘》(Oblivion,2013)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即在云层上方建造一座小房子,而不是一个大型工厂结构,房子表面光滑,有白色和灰色,有大型玻璃窗,有一个透明的水池和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平台,所有这些都由一根柔软的柱子支撑。这座房子看起来很先进,有点陌生,因此,为了强调这一点,电影还展示了一个小木屋,隐藏在山间的一片空地上,旁边有一个泉水。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片被破坏的土地上发现的,那里的水正被大型漂浮式采集器从地球表面抽取。为了向《人猿星球》(1968)或《奔跑》(1976)等电影致敬,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展示了一些典型的美国建筑,这些建筑部分被摧毁,几乎被大自然征服(本例中为暗灰色多尘地形),如帝国大厦、大都会人寿体育场、,五角大楼和纽约公共图书馆。

  在其他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生活方式的回归:原始木屋和类似原始定居点的土坯结构被用来展示技术和建筑知识和工具的损失——《人猿星球》(1968年、2001年)、《火之王》(2002年)、《云图》(2012年)、迷宫奔跑者(2014年)等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对科技有如此激烈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后遗症。经历重建过程的《末日世界》(1989),其第一步是建造一堵巨大的墙,将其与破坏性环境隔离;这些例子包括《特警判官》(Judge Dredd,1995)、《魔力女战士》(Aeon Flux ,2005)、《特警判官》(Dredd,2012)、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2013)、发散(Divergent ,2014)和《机器纪元》(Automata,2014)。

  本节讨论了发生在今天但发生了微小变化的情景,或发生在过去的另一个时间,并通过对显著事件的解构或在未知或隐藏的一部分历史中添加虚构事件来改变我们所知的历史。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涉及虚构种族的存在或投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这些是漫画书中的超级英雄和超级恶棍、吸血鬼和狼人、变种人、超自然生物或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外星人的世界。代表性的是漫威电影宇宙,其中多部个人英雄电影共享相同的背景设定。其他虚构的世界包括《变形金刚》(2007)系列、《刀锋战士》(1998)三部曲的《吸血鬼》或《黑社会》(2003);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真实世界的构建环境根本没有改变。

  然而,在《第9区》(2009年),约翰内斯堡市为一个外国团体增加了一个难民营,该团体变成了一个军事化的犹太人区,而在赫尔博伊(2004年),捷克位于布拉格维特科夫的国家纪念碑被解释为一个秘密组织的总部(电影大部分在布拉格拍摄)。《侏罗纪公园》(1993年)在一个虚构的岛屿上设计了一个带有展览空间和几个旅游住宿的研究设施,灵感来自类似主题的公园。如果这些电影在建筑上不是很有创意,那么《超人:钢铁之躯》(2013)就不能说是这样了。在《钢铁之躯》(2013)中,整个城市都是用CGI制作的,只是为了在主角之间的战斗中被撕裂。这座虚构的大都市以纽约为原型,既尊重其装饰艺术传统,又尊重摩天大楼设计的最新趋势。《第九区》截图

  2.3.1 漫威电影宇宙不同的过去

  2004年《神奇四侠》及其2007年《神奇四侠2:银色滑翔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座新的“老”建筑——巴克斯特建筑——利用温哥华现有的海洋建筑及其装饰艺术外观,并以数字方式将其嵌入纽约的城市景观中。《复仇者联盟》(2012)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在纽约的场景中增加了虚构的斯塔克塔;这是通过改变现实世界中大都会人寿大厦的上部来实现的。《钢铁侠》(2008)及其2010年和2013年的两部续集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壮观的住宅从外观上完全是CGI,它被放置在国家公园的悬崖上(实际上那里没有建筑),其内部由建筑师华莱士E.坎宁安在剃刀住宅内拍摄。同样的方法也用于特里斯基隆大楼——虚构的国际机构。

  在《美国队长:冬兵》(2014)里,设计师将计算机生成的模型放置在华盛顿特区西奥多·罗斯福岛上。该建筑还横跨波托马克河下,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机库。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一另类电影世界,建筑的精心设计不仅使它们看起来可能,而且自然地属于环境。《钢铁侠3》建模《美国队长:冬兵》截图

  2.3.2 不同的过去

  在过去的科幻小说中有两个常用的主题:儒勒·凡尔纳的维多利亚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一种利用蒸汽朋克元素和设计:齿轮和管道的复杂机制,通常带有金属刺绣的高度装饰的立面,以及结合砖石覆层和铸铁元素的大型工厂设施。调色板由土色调和深灰色、青铜色,有时还有银色组成。这些例子包括《海底2万里》(1954年)、《儿童之城》(1995年)、《一次又一次》(1979年)、《维多克》(2001年)、《时光机器》(2002年)、《非凡绅士联盟》(2003年)和《恩伯城》(2008年)。第二个主题采用了黑色电影技术,建筑环境让人联想到工业时代,有时带有蒸汽朋克元素;这种特殊风格被称为新黑色或科技黑色(有时是科幻黑色),例如《黑暗之城》(1998)、《天空队长与明日世界》(2004)、《守望者》(2009)、《牧师》(2011)、《铁天》(2012)。在这些电影中,生活在城市中的恶劣社会通常被描绘成稠密、黑暗和污染。《守望者》截图

  这些世界与我们熟悉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规则,通常是由人类以外的生命形式建造的外星世界,或者是物理定律可以改变或根本不存在的世界。

  2.4.1 外星世界与太空歌剧

  如果说建造一个未来的地球是一个挑战,那么建造一个与我们所知道的完全不同但同时又可识别的环境的外星世界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级别的挑战。在大多数电影中,人类只接触到一个外星世界,它具有强大的设计范式,通常围绕外星生物的解剖结构展开。当外星人是人形的时候,他们的建筑可能借鉴了地球历史的元素,但是当他们一点也不像我们的时候,想象中的世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包括《普罗米修斯》(2012)在内的所有系列电影中都有《异形》(1979)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基于H.R.吉格创造的被称为“异形”的生物。这种视觉风格被称为“生物力学”,在建筑学中,它受到安东尼奥·高迪作品的影响,但带有一种更为黑暗和超现实的感觉。从类似的灵感来源中汲取灵感的是《恩德的游戏》(Ender's Game,2013)中独特的“蚁族”世界,这是一种有机的架构,无缝地融入到环境中,以至于无法将一个与另一个分开。《恩德的游戏》截图

  在《超人:钢铁之躯》(2013)的氪星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更为熟悉的方法,将生物和有机模式与岩石恶劣的环境相结合,从而给人以生长而非建造的印象。在《星际迷航》(2009)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神星球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对建筑的看法非常不同——他们没有采用有机设计,而是创造了多面建筑,看起来像是穿过地球的岩石碎片,它们模糊地指代了哥特式大教堂。有机元素与分形启发的形状和各种棱柱形轮廓的组合构成了《绿灯侠》(2011)中行星Oa的建筑环境。在《星际迷航:进入黑暗》(2013)中,属于“克林贡”外星种族的一个名为Praxis的小卫星上的废弃采矿设施借鉴了玛雅建筑的元素,但将其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设计,与该种族的战士本性相呼应。《超人:钢铁之躯》截图

  《星际之门》(1994)中的设计也借鉴了古代文明,其前提是围绕外星生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而解释了古埃及建筑。在《星际之门》工作的设计师霍尔格·格罗斯后来被带到《星际传奇2》(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2004)的概念艺术团队,以帮助创造影片的关键外观。“巨大、细致、优雅但沉重,点缀着黑色金属饰面,格罗斯称之为Necro world”。《星际传奇2》截图

  展示了多个世界,每个世界在气候、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和外星生命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星球大战》(1977)系列的标志,并被命名为太空歌剧(它以前被用于科幻文学中的一个亚类型);电视剧《Doctor Who》(1963-1989),《星际迷航》(1966-1969)和《星球大战》自上映以来影响了几代人,被认为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最近的电影《银河卫士》(2014)和《木星升天》(2015)也以类似的乐观基调和浩瀚精致的世界出现。在《星球大战》系列中(1977年、1980年、1983年、1999年、2002年、2005年)从塔图因的手工住宅到覆盖整个地球的科苏斯坎特大城市,从水下冈根城到贝斯平的云城,我们了解到了大量的影响、图案和主题。《星球大战》系列建筑

  道格·蒋,《星球大战:第一集——幽灵的威胁》首席艺术家(1999)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发现你应该避免把事情搞砸,而不是把它们锚定在世界历史的坚实基础上。”他进一步解释说:“有许多建筑影响。为了使这些新世界可信,我们必须在现实中锚定它们。我们为纳布研究了威尼斯的折衷建筑风格。冈根城采用了新艺术运动,特别是高迪的作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海洋国家文娱中心为阿米达拉女王宫殿的蓝色圆顶提供了灵感。休·费里斯(Hugh Ferris)和阿尔伯特·斯佩斯(Albert Speers)的纪念性建筑影响了科洛桑。最后,突尼斯的杰巴建筑启发了奴隶广场塔图因的居民。” 他继续了概念艺术家拉尔夫·麦夸里(Ralph McQuarrie)在正传三部曲中的作品,该三部曲最著名的设计包括碟形浮云城及其高层装饰艺术——流线型现代风格,以及莫斯艾斯利太空港(Mos Eisley space port)的圆顶土坯建筑还有赫特人贾巴在塔图因的堡垒——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将其描述为更像一个铁铸造厂而不是宫殿。

  《星球大战》系列建筑

  在前传三部曲中,一座城市覆盖的星球在地表上下绵延数公里,这是对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大都会》(1927年)的致敬,同时也是对里德利·斯科茨(Ridley Scotts)的《银翼杀手》(1982年)的致敬,展示了两座拥有统治权的巨大建筑:参议院,一个两公里宽的圆顶和绝地圣殿,这是一座玛雅风格的金字塔式塔,有五座塔楼,“与伊斯坦布尔围绕着阿赫亚索菲亚的宣礼塔相似”。其他值得注意的建筑环境包括海洋星球卡米诺上的克隆设施——在中央巨大的柱子上,几个圆顶平台高出水面,吉奥诺西斯星球上带有新哥特式细节的蜂巢结构(包括一个露天竞技场)以及奥德朗星球的首府,拥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塔楼和新艺术的影响。

  《星球大战》系列截图《星球大战》系列建筑

  2.4.2 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有两种类型:网络空间和梦中世界。在这两种世界中,物理规则都可以从内部改变,通常是重力弯曲、折叠或扭曲构建的环境。《盗梦空间》(2010)设计了一个梦中有4层的世界——每个梦都有一个不同的场景,其中前三层相当传统:一个城镇、一家酒店、一座山中的堡垒,但第四层几乎完全由计算机生成。梦中景观是由排列成网格的高层建筑组成的,有些已经腐朽,但大部分都完好无损。这是一座没有人的建筑师的梦想之城——由棱柱形塔楼组成,排列整齐,混凝土、钢材、玻璃和瓷砖等冰冷材料,带有大型水池的广场,所有设计都是现代主义风格,色调不饱和,主角对这种风格的喜爱证明了这一点。

  

  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虚拟世界被认为是一个赛博空间,但有着与《盗梦空间》相似的共同梦想元素,并且几乎不加改动地利用了真实世界构建的环境。如果在这些电影中,虚拟世界被认为是与现实相似的,那么在《创世纪》(1982)和《创世纪:遗产》(2010)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CGI;它的本意是类似于电子游戏。尽管当今的电子游戏具有逼真的图形和物理效果,但《创:战纪》呈现了一个极简主义和超风格化的环境,建筑物和车辆具有相同的设计特征:颜色一致,带有轮廓形状的光带,与电子电路板上的图案相呼应。“电影中的建筑就像那些说话和穿衣的角色一样,都是一组角色。所有的场景……都代表着特定的想法。”《巴西》导演特里·吉利安(Terry Gilliam,1985年)说。

  在经历了科幻电影中的各种主题以及它们对建筑表现的使用之后(真实的或为电影场景构建的),两个基本趋势是可以确定的:1.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最具未来感的视觉围绕着机器及其表达,以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黑暗色调为机械装置添加烟雾和蒸汽——我们可以称之为黑匣子环境;2. 世纪之交之后,未来将是一个白色、干净、半透明和有光泽的环境——我们可以称之为白色立方体环境。这也可能与当前社会的数字革命和范式变化有关。

  乍一看,从未来看建筑的共同点是让它看起来明亮但寒冷,抛光,颜色浅,形状和风格各异。在描绘乌托邦式的未来时,玻璃被大量使用,而反乌托邦社会则使用了较重的材料和较小的窗户,首选材料为白色抛光混凝土、玻璃(大部分为反射蓝色)和闪亮的钢构件。金属盖主要用于展望更黑暗的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建筑的规模——过大的建筑给人一种凌驾于人口之上的感觉,从而突出了它们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另一种使建筑环境看起来更先进的技术是使用传统的建筑模型,并用半透明介质覆盖它们。

  当试图获得一个更老的“复古”外观或给人一种技术不那么先进的感觉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回忆从蒸汽朋克到赛博朋克的工业设计:大型明显的管道、齿轮和电线、排气管、转动的轮子,具有更多机械控制而非数字控制的显示器和设备。这种将各种元素聚集在一起的技术通常用于表示对建筑环境的美学缺乏兴趣——军事化或企业开发设施、棚户区或其他通常贫穷和/或人口过多的定居点。

  这些例子说明了在为贫困地区或灾区开发设计时应避免的问题。当描绘乌托邦城市(接近极权政权)时,电影中的设计师在布局中利用对称和圆形图案。大量的植被意在软化完美的对称性,但在对未来不太完美的想象中,大自然几乎被消灭了。

  这里可以强调一个重要的教训: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大自然都必须在其中找到一小部分。这并不令人惊讶,但有时可能会被忽略。虽然有机设计似乎可以解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问题,但探索这一途径的电影已经证明,生物工程和拟人设计被夸大了,最终看起来似乎不自然。

  尽管如此,在寻求实现“异域美学”时,将生物图案与矿物表面相结合可以做出强有力的声明。实现可信的未来派外观的一个不太明显的技巧是风格的混合——当所有的建筑看起来都一样时,它们会给人一种时间冻结的反乌托邦氛围,我们所知道的生活已经变得僵化和贫瘠。当一座城市融合了不同的风格,但又没有过度拥挤时,其结果是一个丰富的环境,可能背后有丰富的历史——因此观众(以及其中的建筑师)都是可信的。

上一篇: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结构与制度演进前瞻.docx
下一篇:我听摇滚(民谣)二十年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