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智商158的哈佛学霸,提出六度分隔理论,解释权威服从现象,却遭天妒英年早逝!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菲利普·津巴多参观湛庐文化

  巧的是,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跟米尔格拉姆是要好的中学同学。津巴多不仅人长得帅,而且人缘超好,特别受女孩子欢迎。米尔格拉姆则相反,他虽然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但在受欢迎方面远远不如帅气的津巴多。毕业时米尔格拉姆酸酸地为津巴多配了一首诗句:

  菲尔副主席高又瘦,

  蓝眼睛征服女孩心。

  津巴多则对他的聪明非常羡慕,他说,当其他学生还在看《每日新闻》这样的小报时,米尔格拉姆就已经开始看成年人专属的《纽约时报》了。

  2. 半路出家的哈佛学霸

  在大学期间,主修政治科学的米尔格拉姆,对领导服从和大众说服之间存在的团体现象非常感兴趣,在好友弗莱德和哈佛社会关系学系主任的建议下,他转到哈佛就读社会关系学研究生,哈佛有世界最顶级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们教会米尔格拉姆用严谨的科学实验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在这里,他也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奥尔波特和阿希,他们将他引进社会心理学的大门,并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米尔格拉姆的博士导师是所罗门·阿希教授,他做过非常著名的从众实验,在实验中假被试通过给出错误答案的方式,干扰真正的被试者,从而研究个体的奴性是否会屈从于集体的力量。这样的实验让米尔格拉姆对人们服从于权威的现象异常好奇,他很希望找出人们屈服于权威的原因。而且,作为一名犹太人,他也更希望弄明白,为什么在二战中会有那么多任轻易地迫害犹太民族,却没有丝毫的愧疚心理。

  

  阿希教授的从众实验

  虽然米尔格拉姆把研究方向定为权威,但生活中他却是个敢于挑战权威的人,他经常冒出很多富有想象力的怪点子,时不时展现出古怪的幽默感。在博士期间对从众的跨文化现象研究时,他来到巴黎,研究之余,也考察生活,详细比较了浪漫之都小姐的价格。他在给密友的信中说,一个中等偏上的妞要1500法郎,特别漂亮的要5000法郎……5000法郎的找不起啊,比西班牙妞贵多了!

  3. 名震天下的服从权威实验,是福是祸?

  米尔格拉姆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知道想要在心理学界功成名就,他必须找到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并能够得出重大结论,然后“钻研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哈佛博士毕业后,在奥尔波特的帮助下,他来到耶鲁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在这里,他做出了最著名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实验中,米尔格拉姆要求被试对另外一个人实施450伏的电击,65%的人遵照执行了。实验揭露了人性中一个不受欢迎的真相:我们会轻易地服从权威,这种强烈的倾向超过其强度足以让人违背道德标准。

  

  上图是服从实验图示:E 为Experimenter,实验主试;T 为Teacher,实验中真正的被试;L 为Learner,助手假办的学生。如果L 犯错误,E 就指挥T 用电击给予惩罚,在E 的指挥下,大部分T 将电击的电压增加到了可以致命的450 伏

  他首次提出了服从理论,他认为,服从倾向是这种社会组织的一个前提,在进化的过程中,服从演变成了人类的天性。一个社会情境中的人,如果主观地将自己放在被更高阶层管理的位置,就处于代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认为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将自我定义为执行其他人意愿的工具。

  在进行实验期间,发生了一件很巧合的事,纳粹战犯艾希曼被秘密逮捕,进过审判,艾希曼被判处死刑。拉死刑执行日与米尔格拉姆结束服从实验,前后相差4天。这两件事情之间也许有着冥冥中的联系,预示着米尔格拉姆实验将为阐明纳粹行为做出重要贡献。

  这个实验为米尔格拉姆赢得了1964年美国科学促进会颁发的社会心理学奖和1000美元的奖金,这个实验在后来甚至被评选为20世纪最经典的10大心理学实验之一。在他看来,这是他第一次在业内获得认可,是他获得成功的标志。这个实验让这个仅有28岁的天才小伙子名声鹊起,但实验当时引发的巨大伦理争议也把他推上了社会舆论风口浪尖,甚至一辈子被打上烙印,人们视他为非主流心理学家。

  由于社会对他的种种争议,他的终身教授最终没有批下来。这次失利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长久以来高昂的自信受到打击。

  但他并没有因此倒下,尼采曾说,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加强大。

  4. 之后的选择——六度分离实验

  权威服从实验的争议让米尔格拉姆身心疲惫。实验结束之后,他希望能进行一些无须直接接触被试的研究。被试者要求给遥远城市的陌生人寄一封信,他们要只能通过熟人转交的方式一步步找到最终的目标人,实验结果表明,起始者平均只需5个中间人就能找到目标。这说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小世界中。

  米尔格拉姆的这项研究开创了两个第一。首先,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两件亲身经历的“小世界”轶事。比如,在越洋飞机上,你身旁的乘客原来是你在多伦多的小舅子的大侄子的同班同学。这证明人与人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互联性。其次,他第一次设计出一个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法,计算将随机选择的两个人连接在一起需要多少中间人。第一次向我们展示出,这种互联性是社会中一种可以计量的普遍特征。

  

  六度分离理论在我们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起到了非比寻常的意义。比如社交网络的诞生,Facebook、微信、QQ等,如果,你在朋友圈点了赞,过了一会,你会发现,哦,原来我的朋友也是认识她!

  5. 一带心理学大师的最后岁月

  米尔格拉姆平时身体很好,但他的父亲51岁心脏病发作离世,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他总就对老婆说,他也活不过51岁。事情真的如他所料。1984年的12月20日下午,在主持完他的学生泰勒的论文答辩后,51岁的他死于心脏病。

  即使在弥留之际,他还是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幽默,他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时跟医生开玩笑,问现在有没有狒狒的心脏。他指的是当事的“菲依宝贝”事件,一个叫菲依的新生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移植了狒狒的心脏后有多活了20天。

  

  这张照片是米尔格莱姆为学生泰勒博士答辩后拍摄的照片,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拍照数小时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米尔格拉姆传奇的一生,斑斓多彩,在阅读米尔格拉姆的文章时,他会帮助我们感知微妙的社会压力,对控制和心理授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他的字里行间,会更深刻地认识大屠杀、会从一个平衡公正的全新视角观察城市生活,抑或是在各种熟悉的现实世界活动中找到一个令你兴奋不已的全新发现……正如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合作者克雷格·哈尼说的:

  服从研究极具吸引力,难以计算它到底激励了多少学生在个人的事业道路上奋勇向前,探索人性潜藏的层面,至少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成就推动我们冲破实验研究的伦理束缚,冲破来自同行的指手画脚。他的工作帮助我们拓展自我感知,了解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做出怎样的成就。他的成就还给予我们勇气,帮助我们大胆地在研究中使用从实验室中获得的知识。

  服从研究极具吸引力,难以计算它到底激励了多少学生在个人的事业道路上奋勇向前,探索人性潜藏的层面,至少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成就推动我们冲破实验研究的伦理束缚,冲破来自同行的指手画脚。他的工作帮助我们拓展自我感知,了解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做出怎样的成就。他的成就还给予我们勇气,帮助我们大胆地在研究中使用从实验室中获得的知识。

  本文摘编自湛庐文化出品的《好人为什么会作恶》。

  实习编辑:韩其昌

  本文摘编自湛庐文化出品的《好人为什么会作恶》。

  实习编辑:韩其昌

  

上一篇:近代文学史(精选5篇)
下一篇:【渡边淳一——永远的失乐园】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