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汇总热点主题:文化自信时评与范文,附精彩点评!
关注“语文阅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
主题:文化自信■主题阐释当代中国,接续传统、复兴国学已成为一股潮流。但文化价值的重建,任重而道远。除了社会人士的倡导、行动外,国家也在构建“民族复兴”的历史叙述,“文化重建”则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承载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的高考,必然会将目光聚焦在“文化重建”上,这一点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也有所体现:2014年高考北京卷的“老规矩”、辽宁卷的“祖孙二人倚窗远眺”,2016年高考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都在引导考生思考“文化重建”的问题。■命题方向 方向一: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造成了人心散乱、伦理缺位。与此相对应的,是近百年被主流激进思潮压制的传统文化,正在中国社会默默生长,重新塑造着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伦理世界。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建构“民族复兴”的历史叙述,“文化重建”必将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民族复兴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滋养的。方向二:坚持文化自信,去芜存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有“懒汉思维”。正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社会的东西拿来就用,同样也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西也简单地拿来就用。我们今天谈传统文化,不是以过去为导向,崇尚复古,而应该以未来为方向,在对传统的再解释中,寻找面向未来的新的普遍性价值。方向三:光大生长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道德光辉曾有学者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圣诞树上挂的果子花花绿绿很好看,但是它是假的,不管用;根深叶茂的大树上结出来的果子才有味道,才管用。这些年来也没少倡导过那些我们认为好的道德要求与价值观念,但往往很难深入人心、很难化为行为,究其原因,没有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不是在自己的文化沃土中生长出来的。■高分论点1.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3.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4.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5.继承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复古素材?名言名句1.在酒桌上正当人们酒酣耳热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酒文化;有品茗之雅好的人视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欢舞文弄墨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和玄学的角度,诸子百家,阴阳五行之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不在传统文化之列。——黄卧云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习近平
4、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唯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5.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龙应台6.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余秋雨7.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得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冯骥才8.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
素材?人物事件“洋名”情节:我们离文化自信还有多远?不久前,河南省关于“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为地名”的规定引起人们关注,这股狠刹“洋风”的做法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其实,每个人都有直观的感受,近年来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洋名”越来越多,小区、酒店、会所、商场等地名中的洋风浓烈。中国人的“洋名”情节绝不只限于地名,只要是非本土的名堂,人们往往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穷追不舍,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到国际电影节上蹭红毯,无不是“洋名”情节在作祟。有人认为,“洋名”时尚,“洋节”过瘾,追逐“洋名”“洋节”才显得有档次,有品位。个中是非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于传统精神的延续,却是任何时代都不应该遗忘的。首都北京洋地名也屡见不鲜。昌平有“威尼斯”,朝阳有“罗马”,顺义有“米兰”,海淀有“纽约客”在海淀,各种各样的洋名儿,正在冲淡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京味儿。但这种现象即将发生改变,北京市已经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一批大、洋、怪、重的名字将被清理整改。从2000年前后起,北京出现了一堆带着“威尼斯”、“罗马”等名字的小区和写字楼。一位参与地名普查的人士感叹,过去命名的随意性太大,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将建筑物名称进行了“不恰当的夸大和洋化”。市规划委表示,“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违背了《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符合国家汉语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结合这次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要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摸底,并进行清理整治。市规划委还表示,这次地名普查之后,有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地名,会在经过法定程序后被恢复。事实上,2012年10月,市规划委就启动了对平谷区“仁义胡同”这一老地名恢复的试点项目。“仁义胡同”位于平谷新城10号街区的老城区内。相传明朝时,两位当朝尚书的亲戚在此安家,只有一墙之隔,在修葺院墙时,两家各自主动让出了一墙之地,于是形成了这条五尺宽的胡同供邻里出行,从此人们就把这条胡同叫“仁义胡同”。这一名称从明朝沿用至1975年。其时,将北门大街、仁义胡同、北关路合并,更名为北大街,1981年又改名为北门街。2012年经过专家评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等审议讨论后,将“北门街”重新命名为“仁义胡同”。【多维解读】1.树立民族自尊心,开放无须媚外。取名是人们的自由,但取怎样的名字往往折射出取名者的心态,从所取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人们羡慕什么,提倡什么,给小区和写字楼取“威尼斯”、“罗马”等名字,归根结底还是媚外心态的反映。我们反对闭关自守,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事物,但是必须以我为主,决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崇高洋媚外。2.留住故乡的地名,记住回家的路。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会有一定的故事,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名字。珍爱乡愁,寻找乡愁,乡愁就融在地名中,记住了故乡的地名,就记住了回家的路。3.保护民族文化,从身边的事做起。 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必然产生影响,这并不可怕,问题是在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北京市启动地名普查,清理整改大、洋、怪、重的名字,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具体行动。民族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保护民族文化,就要从身边的事做起。
“最大份炒饭”纪录无效,网友拍手叫好2015年10月23日,在扬州由300人操作、耗费一个多小时制作完成了一份总重量为4192公斤的扬州炒饭,这份炒饭成本超过10万元,可供5000多人食用。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在扬州宣布:“经过我的现场认证,最终总重量为4192公斤,这是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过了一天,这份“世界最大炒饭”就惹上了麻烦。从网上公布的一段视频可以看出,现场一个巨大的瓷碗里,有工人站在炒饭上,也有工人站在碗的边沿,用铁铲将炒饭装进垃圾车车厢。而这个巨大瓷碗,正是这份炒饭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时的容器。视频一经现身,立刻引爆了网络,网友纷纷质疑主办方为了“破纪录”浪费粮食。据扬州市旅游局核查称,活动举办方原计划活动结束后将所有成品送到有关企业和学校给职工和学生食用,在实际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成品因存放时间超过4小时,不适宜食用,将这部分不适宜食用的炒饭送至养殖场处理,总重量约150公斤左右,其余的炒饭在当日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几天后又有消息传出,吉尼斯官方宣布“最大份炒饭”纪录无效,因为“最大份炒饭”存在浪费,不符合规定,吉尼斯不解释不道德纪录。消息一出,网民纷纷拍手叫好,称是活该。有网友指出,围观“最大份炒饭”,不仅止于对“炒饭喂猪”等食材浪费的吐槽,更需着眼于对靠拼“人海”和“撒钱”取胜浮躁心态的反思与矫正?专家认为这种靠“人海战术”、“量海战术”或“钱海战术”刷出来的纪录没什么含金量,劳民伤财。他们指出,从最大皮鞋到最大蛋糕,从最大火锅到最大炒饭,从最多人打太极到最多人拔河,累人积物式的记录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你追我赶,煞是热闹,荒诞不经的策划背后是浮躁不堪的价值错乱,嗜痂为美的招摇背后是急功近利的畸形思维。【多维解读】1.坚守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露天作业,人来人往,卫生难以保持,长时间暴露,多环节运送,质量难以保证,相关职工和学生未必敢于食用,“最大份炒饭”浪费的恐怕不是150斤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人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2.坚守诚善经营,反对盲目炒作。扬州炒饭的名气,是一代代艺人精心烹制出来的,是独特而富有意蕴的文化品质烘托出来的,更是靠消费者口耳相传礼赞出来的。一句话,扬州炒饭是炒出来的,扬州炒饭的名气却不是炒出来的。盲目炒作,即便爆得大名,但属于丑名,即便一时得利,却遗患重重。一个健康的社会提倡诚善经营,反对盲目炒作。3.远离虚名,保持定力。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味索求“世界之最”的猎奇游戏,无需考量科技含量与社会价值,它和“诺贝尔奖”和“世界遗产”等世界级项目是不能等量齐观的。“最大份炒饭”这种以浪费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为代价来满足主办方虚荣心的行为,既悖逆社会民意和发展大势,又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心态,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当代艺术:抄袭还是学习?艺术并不拒绝借鉴,但是在创作环境十分宽松,资讯共享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艺术家为了迎合资本的需要,不断进行着重复性的制作,这是值得警惕的。漫步今天的当代艺术展览,仍然可以看到不少以简单的拼贴和语言转换为创作手法的作品。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陈旧和单一造成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制造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这种模仿,不是突破,而是一种因袭,一种惰性!2014年7、8月间,一条标题为“大黄鸭走了,大金蟾来了”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大黄鸭(Rubber Duck)是由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系列。大陆网友称之为香港小黄鸭,香港媒体称之为巨鸭。先后制作有多款,其中一只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橡皮鸭,尺寸为26×20×32米。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以来,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截至2014年8月,大黄鸭先后造访了13个国家地区的22个城市。大黄鸭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效益。2014年7月21日,北京玉渊潭公园万平荷香景区内展出大金蟾。这只22米高的巨型充气大金蟾,全身肥硕饱满,眼睛浑圆有神,俯卧在一张大荷叶上。这次展览将延续到2014年8月20日。而它的首日亮相,就为玉渊潭公园吸引了五万游客。这只充气“荷叶金蟾”高22米、宽21米,长28米,底部直径34米,象征了吉祥文化、招财纳福,现正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万平荷香景区中。据介绍,这只充气“大金蟾”是以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郭永尧设计的作品——100厘米高、红木贴金《大金蟾》为原型,用特制的涂层布制作而成。它全身呈金黄色,蹲在一片青绿色的荷叶上,黑色的眼镜炯炯有神,身体胖乎乎的。【多维解读】1.拒绝模仿,锐意创新。从大黄鸭到大金蟾,这一次模仿,不是创新。社会要稳固地向前发展决不能只依靠一成不变的模仿,文明在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会出现,古猿有社会,但无文明可言。虽然古猿们懂得模仿,但模仿毕竟只是一种较低级的反射行为,无法从蛮荒中开拓出文明。模仿仅仅可以让当下之前的文明得到延续,创新方能使当下之后的文明得以诞生。人类文明借助创新一次又一次地砸碎了阻隔时空的禁锢,穿越时间的甬道,跳出了须臾,获得了永恒。2.学会借鉴,成就自我。从大黄鸭到大金蟾,确实有抄袭之嫌。但是借鉴说白了就是抄。“抄”的水平分为好几个等级:白痴级,普通级和高手级。“借鉴”就相当于“抄”中的高手级,抄的最高等级就是借鉴。不要惧怕模仿,模仿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模仿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找到创新的途径。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反映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我们不能凭空创造历史,总是在借鉴、继承中创造生活,成就自我。3.传承文明,扬弃历史。从大黄鸭到大金蟾,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这里有继承,有创新,它体现了艺术创造乃至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太阳不能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总是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中生存着,人类不能割断历史,抛弃前人,同时人类又不能照搬照抄前人的生活。文明需要传承,社会需要发展,前人需要尊重,后人需要前进,解决传承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扬弃,有保留地克服。抛弃前人,独走异端,往往是疯子;照抄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所作为的表现。4.善于倾听,敢于坚守。当公园里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不曾听到网上有什么异样的声音,一旦大黄鸭在公园里落户了,指责也随之而来,有所作为遭罪怪,这似乎有些不够公平。作为舆论,当然要公正客观,但是,林子大了,什么声音都会有,我们应当学会倾听,敢于坚守。人应当有所作为,同时又应当有所担当,害怕指责,担心舆论,而作逍遥公,或者一听到不同声音便放弃自我,不再有所作为,都是可悲的。学会倾听,审视自我,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我们在网络时代应有的态度。■金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传统文化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的话题,极具当代性,也极具挑战性。要写好这类主题的文章,首先要端正有关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写作的思想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传统文化就是民族文化。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就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而这文化是从历史上流传下来,一以贯之的,它与民族存亡共始终;继承和捍卫传统文化就是坚持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不能每天都从头开始练习生存本领;传统文化又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是保守的因素,是社会前进的包袱。民族文化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唯有置于世界性的交流之中,取长补短,共存共荣,才能得到发展和繁荣,才能不断丰富和成熟,从而赢得世界意义和世界地位。传统文化类主题的写作,就文体而言,没有优劣之分,议论文、记叙文、散文,都可以写,也都能写出佳作来。相对而言,议论文容易把握一些,可以立论,也可以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也可褒贬当今社会的个别现象。写成其它文体能否成功,除了必须遵循有关文体的一般规律以外,关键看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考场范本七夕岂是情人节年年七夕,今又七夕。打开电视,一行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祝你情人节快乐!”七夕何以成了情人节?先是愕然,继而释然,原来在某些人的眼里,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亲爱的同胞,谢谢你还记得七夕,可是,为什么要用西方人的标准改造我们的传统节日呢?是不是也要把春节改成什么圣诞节,中秋节改成什么感恩节?当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自是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为什么要将我们的传统节日西方化呢?洁身自好、忠贞守正是我们民族信奉的人生信条,尽管现实里二奶、小蜜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在中国建立情人节,背离国情,理法不容。更何况七夕本是女孩儿乞巧、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与情人毫不相干。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新春佳节,合家团圆;清明之节,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七夕之时,仰望夜空,乞巧求福,盼幸运之降临,寄希望于未来。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浴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佳节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联系血脉之情的纽带。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年年七夕,今又七夕,面对企图西化七夕的人们,我要高呼:七夕不是情人节,亲爱的同胞,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阳光!【名师点评】文章抓住“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一说法,敏锐地指出这是西化中国传统节日,然后历数中华节日之内容,高歌中华节日之魅力,字里行间跳动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读来令人感奋。文章从七夕起笔,目击整个中华传统节日,视野开阔,收放自如。 ■同题借鉴父亲节的沉思6月19日是父亲节,人们忙不迭地打电话,发短信,戴玫瑰,纷纷向健在的和逝去的父亲表示敬意。一查资料方知,我们过的原来是外国人的父亲节,其实我们有过自己的父亲节,那就是每年的8月8日。8—8—,爸爸的谐音,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日子。但是,对不起,我们只认识洋人的父亲节,土著的父亲节,我们与你素不相识,只能请你靠边站。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我们为什么非要对外国人的节日如此衷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本来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拾起外国人的父亲节,大过而特过之,我们表达里还有多少民族的元素呢?忘了自家的珍藏而拾人牙慧,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更可怕的是用外国人的标准来改造我们的珍藏。年年七夕,今又七夕。打开电视,一行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祝你情人节快乐!”七夕何以成了情人节?先是愕然,继而释然,原来在某些人的眼里,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亲爱的同胞,谢谢你还记得七夕,可是,为什么要用西方人的标准改造我们的传统节日呢?是不是也要把春节改成什么圣诞节,中秋节改成什么感恩节?洁身自好、忠贞守正是我们民族信奉的人生信条,尽管现实里二奶、小蜜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在中国建立情人节,背离国情,理法不容。更何况七夕本是女孩儿乞巧、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与情人毫不相干。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新春佳节,合家团圆;清明之节,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七夕之时,仰望夜空,乞巧求福,盼幸运之降临,寄希望于未来。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浴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佳节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联系血脉之情的纽带。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拒绝一切先进的外来文化,这是可怕的。可是,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唯西方马首是瞻,同样可怕。一个没有文化根底或是有了文化根底而不知守卫的民族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我们对外来文化趋之若鹜,明天,我们就会失去民族个性而被人同化。【模拟得分】20+20+18=58分评分依据:文章由“只知外来的父亲节”展开沉思,议论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问题,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项得20分。从父亲节谈到情人节,由忘了民族固有的节日到用外国人的标准改选民族固有的节日,然后论及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观点明确,层层深入,说理辩证,句式丰富多样,表达项得20分。从如何对待文化传统、守卫民族根底的高度来认识节日问题,高瞻远瞩,发展等级项得18分。说古道今话磕头过年不再摸门钉放鞭炮了,上元不吃汤圆扭秧歌了,端午节也不插艾条挂香符了,于是有人惊呼:传统文化丢失了!传统文化能不能丢弃?今天的人们是不是对一切传统都应该顶礼膜拜?对这个问题,我们暂不抽象的回答,单说一说磕头这一传统的遭遇。磕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跪拜礼。《周礼》有“九拜”之说,其中的稽首、顿首就是磕头的意思。古人写信,也常以“某某顿首”作结,这里的“顿首”也是磕头的意思。磕头的习惯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上至帝王,下至死囚,无不视磕头为必守之礼。慈禧太后要见西方传教士,可传教士只肯握手,不肯磕头,这可难坏了老佛爷,到我堂堂中华,见我巍巍太后,不行跪拜之礼,岂有此理?太监李莲英告诉老佛爷,外国人没有膝盖骨,不能下跪。于是慈禧太后善心大发,免除教士的磕头之礼,于是皆大欢喜。阿Q身在刑堂,死之临头,他想的却是衙门大老爷怎么让他站着,他应当跪着才对。再看看今人对磕头的态度。今年大年初五,赵本山举行收徒仪式。当天,老赵和夫人端坐太师椅,35位徒弟经过叩拜、敬茶等7个环节后,正式拜老赵为师。一时间,磕头拜师立即成为网民声讨的对象,有人说是封建闹剧,有人责问:赵本山收徒咋搞得像教主登基?郑州大学的一个学院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磕头”作业题,即放假回家给父母磕头一次。此举立即遭到一片反对之声,专家、学者都指责这是过时之举,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学生去认真完成这道作业。为什么磕头在前人心目中那么神圣,而今人却弃之如敝履呢?简言之,这是因为磕头所蕴含的精神与现代文明所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我国封建社会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强调上下尊卑不可簪越,磕头正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它要求卑者在尊者面前弯腰曲膝,俯首着地,彻底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以表敬意。今天,我们虽然也提倡尊敬师长,但这种尊敬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与子,师与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迫使他人屈从自己。在强调平等和尊严的现代社会,人们自然不会欣赏磕头这种子有辱人格的礼仪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磕头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退出舞台的又何止一个磕头呢?【点评】文章单借磕头说传统,以特殊现一般,笔墨经济。先叙古人重磕头,再叙今人轻磕头,传统可丢,可见一斑;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原因,指出磕头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故遭现代从丢弃。文章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很有逻辑力量。
1
1、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观点明确,凸显人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开篇论述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②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引用新时代领路人的言论,强调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③靠有担当的文化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他们应该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④靠有绝技的手艺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 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绝活的手艺人。)
⑤靠有情怀的开拓者。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情怀的开拓者。)
⑥靠有坚守的本地人。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坚守的本地人。)
⑦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将激发“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首尾照应,期许鼓励。)
2
2、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标题即观点,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①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开篇由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的“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引出数字技术的话题。)
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重要性分析。论述利用数字技术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③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重要性分析。阐述数字技术的优点之一: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
④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重要性分析。阐述数字技术的优点之二:可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⑤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现实性分析。数字技术在文博与非遗领域的运用与青年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⑥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也就意味着数字化的工作极其繁重,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数字化进程。只有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提出要求,勉励期待。)
3
3、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
(题目即论点,简洁明了,发出号召,指明方向。)
①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列举当今热点历史文化现象,指出历史的魅力。)
②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新时代领路人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借新时代领路人的“用典”初步说明了解历史的作用,强调其重要性。)
③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的确,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这个鲜活事例,进一步指出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必要性-走进历史、了解传统,理解当下、定位自身。)
④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翻看《史记》《汉书》,能听见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看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回肠。我们其实“去古未远”,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国家史、地方史、行业史、家族史,都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间活泼地呈现着。进入这样的历史场景,使得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历史兴趣。(提出建议,指出感受历史魅力的方法、途径之一——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
⑤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或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它们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历史的景深。(提出建议,指出感受历史魅力的方法、途径之二——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
⑥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历史要“活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场景。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围绕新时代领路人的重要论断,重点解释“活起来”,再次强调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的重要性。同时首尾照应。)
⑦历史学家说,往昔就是异乡。其实,对于公众而言,历史绝不是异乡,而是精神的原乡。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还乡”。于汗青古籍中采撷智慧,在追昔抚今中神交千古,历史就一定能成为一道来自过去的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收束全篇,发出号召。)
4
4、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题目即论点,整齐优美。)
①“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为在广东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24日下午专门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要求做好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深切关怀、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由讲话引出话题: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②有人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城市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容器,而是洋溢着生命力的有机体。城市的生命,正来自于文化的传承。我们一说到“水巷小桥多”,往往能想到苏州的园林;一提及“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往往会想到石头城南京;而“万里山峦舞巨龙”,也让世人领略到了北京的沉雄大气。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品格。可以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举例论证。指出城市的生命来自于文化的传承。)
③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筑就是生命的“纹理”,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原因在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隐藏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延续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为城市营造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就拿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来说,因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不仅给后人以心灵启迪,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参观者谦让的品格。可以说,历史建筑的传承,并非只是丰富城市风貌那么简单,还关乎着百姓的精神世界。(举例论证。论述建筑不仅为城市营造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
④然而,一些城市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重经济价值、轻精神价值,忽视文化的传承,不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以至于出现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过度开发等问题。大同小异的“钢筋水泥森林”,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不仅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更让城市的精神气质荡然无存。一位学者便曾感慨,“推开窗子一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如此,“记住乡愁”“诗意的栖居”谈何而言?(论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着忽视文化的传承,不注重保护历史建筑的现象,并阐发了其弊端。)
⑤有人或许会以为,保护“花钱”不“挣钱”,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要保护就难言发展。事实上,保护与发展,从来都不矛盾。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恰恰能成为发展的契机。湖南的凤凰古城,北京的南锣鼓巷,山西的平遥……正是因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老的建筑,迸发出了无限活力。某种意义上,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化记忆,不仅装扮了人居环境,产生社会效益,更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经济效益。(论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契机。)
⑥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下一番“绣花”功夫,我们才能让城市舒展其生命,让文脉得以传承,让百姓有更多的精神滋养。(结尾点题,提出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来源:遇语文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兴华中学高三(1)班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已搜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李华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张明说:“一位小学校长这样讲道,书法有着汉字的画面美感和韵律美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孩子们学书法,不仅是让他们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持之以恒的珍贵品质,净化心灵。”
赵齐说:“京剧虽然只有近二百年历史,然而它却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比如道德伦理、家国情怀、人生际遇等,通过京剧的舞台、演员的表演以及音乐传递出来。京剧之美包括表演美、音乐美、唱腔美、化妆美、服饰美五个方面。”
听了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悟?下周,学校要组织一次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从上面三人的发言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演讲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
首先审材料。材料一说的是“汉字美”,材料二说的是“书法美”,材料三说的是“京剧美”。
其次审任务,主题是“文化自信”,文体是演讲稿,另外要注意要从以上三人的发言中任选一个角度,可不能面面俱到。
综合材料段与任务段,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审题:从汉字、书法、京剧中任选一个角度,来谈他们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如果多角度或泛泛地写传统文化,则为偏题。
优秀标题:
秉汉字之魅力,谱文化之自信
赏书法之美,扬自信风帆
一笔一划总关情,文化自信要坚定
点竖撇捺蕴风骨,笔墨纸砚皆乾坤
演方寸红尘,谱自信华章
京腔咏华韵,神州应自信
乘京剧艺术之韵,拥文化自信长空
学生佳作
承往昔向未来,谱自信之华章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4) 班张葭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承往昔向未来,谱自信之华章》。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出悲欢离合;扇开合,锣鼓喧响,演尽喜怒哀乐。古来江山易改姓,唯有国粹自如一。正如赵齐所言,京剧作为国粹,不仅在表演等方面夺人眼目,更承载着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自信。吾辈青年当承往昔向未来,谱写自信华章。
金玉燃灯簇花树,一招一式,谱尽自信篇章。
大红金丝戏袍曳地,款款风情无限;苍翠青衣水袖飘飞,戚戚别情难掩。从李香君浓情悔认真,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不在何种风格、何种题材,都令人心怀赞叹、自信满满。传统京剧所表达情感之多样、意蕴之丰富,恰似万千游鱼游过钴蓝色的天幕,又如浮空的灵魂编织出瑰丽梦境。每一本剧本、每一折戏,背后都淋滴尽致书写出一颗或爱或恨的心,都代表着一片可歌可泣的赤诚情怀。凡此种种,皆是传统戏剧之辉煌,国民也为此而自信满怀。有如此深厚底蕴,吾辈当传承往昔携文化自信以邀游。
收拾山河向未来,一颦一笑,彰显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淡忘了京刷大师梅兰芳、谭元寿,淡忘了那种唱念做打的程式与精彩,转而投向美国队长、蜘蛛侠的怀抱。回首繁华如梦渺,我们不得不反思:将国粹置于此般境地下,我们的文化自信何在?对外来洋文化趋之如骛,而对自身传统艺术却不理不睬,此非文化自信,实为“文化自卑”。与此同时,更有甚者打着“创新”的旗号将京剧与动画相结合,挖空京剧内核,披一层羊皮而哗众取宠。如此这般,我们的旧山河何在?文化自信又何在?我们现在常强调“传承与创新”,殊不知忽略了一个前提:我们首先应做到的是“继承”,收拾旧山河而后出发向未来,才可彰显文化自信。
不论是荒腔走板高歌大江东去,抑或是轻扰慢捻低吟晓风残月,京剧所表达的永远都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云:”人惟求旧,物惟求新。”京剧如此,其它传统艺术亦如此,守得住内核迈得开腿,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更应挖掘其内在精髓并传承、创新,让过去自信,现在自信,未来也自信。诚如谭门八代代代继承,梅葆玖、王佩瑜人人担责,只有如此才可使文艺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在此基础上,吾辈便可乘时代之长风,稳接前辈接力棒,扶摇直上,纵乱云飞渡亦不改从容。以高楼之上的花冠珠翠博得四海喝彩,描绘出京剧之彩图,书写出文化自信之新华章!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点坚撇捺蕴风骨 笔墨纸砚皆乾坤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4)班 高樱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竖撇捺蕴风骨,笔墨纸砚皆乾坤》。中华文化,如同香茗,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千年积淀大国底蕴,从夏商西周到宋元明清,从甲骨文到楷书;从王羲之到柳公权……变的,是文人墨客,不变的是人们对于中华文化所持有的的自信。
一撇一捺,体会书法之古韵,奏响自信之旋律。
南北朝庾信曾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追念往昔,从商朝的大篆到秦朝的小篆,再到汉朝的隶书,从笔画详备、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的楷书到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的草书,再到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有审美实用价值的行书,书法文化不断发展,并尝试着向不同风格的道路迈进。其中充分体现的,是中华人民依靠渊远源长、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所培养出的独特的中华文化之自信。
一笔一墨,体现书法之内蕴,拓展自信之路途。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文化自信,内蕴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之自信。”书法所展现的,并不只有外形的优美,更有深在其中的情感。东晋时期,王羲之潜心钻研书法,成就书法大家,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畅叙古今幽情;唐时草书书法家张旭,写下《肚痛帖》,记录自我生话;颜真卿写下“天下第二行书”《祭娃文稿》,展露家国情怀。由此可见,经过历代书法家的用心雕琢与创新,书法文化不断被赋予新内涵,更具文化特色,彰显文化自信。
一点一竖,塑造书法之魅力,敦促自信之发展。
南怀瑾有言: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能翻身。当下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密切,人们开始用电子产品打字,不再注重自己的汉字书法,更不用说练习书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笔忘字。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不能忘了我们的根,根深方能叶茂,我的汉字书法中,一点一竖中都蕴含精华。写好书法,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广大,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环视寰宇, 更自信地迈向未来。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同学们,让我们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以书法之美,书法之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化,增强文化自信!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汉字风华 立文化自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8)班 马笑颜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汉字风华,立文化自信》。
她从远古走来,方正古朴是她的风采:她从天涯走来,洪洪黄河是她的文脉:她向未来走去,浩浩长江是她不停的脚步。中华文化历尽干载风霜,树立文化自信对当今民族发展格外重要,对汉字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干帆舞”,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如美玉,历经干年而更加温润生辉。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我对此深有感触。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言不语便己心意相通,人海一眼就已热泪盈眶。是的,正是汉字带给了我这样的感受。安阳,中国汉字博物馆,我站在出土片片甲骨的巨坑前,听着那个倾尽一生守候的故事,我看着那坚定有力刻在玉石兽骨龟甲上的“文字”,突然一刻,我想我懂了:因为一脉相承,所以心意相通。西安,陕西历史埋物馆,我在一排秦律简面前停下了脚步。那小篆,我细细端详,不知不觉已热泪盈眶,因为那竹简上刻的是文字,更是文化。汉字,不需精工美饰,单这一份古朴厚重,这一份庄重传承,足以令国人自信!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丽跳珠乱入船”,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如翠竹,在历尽风吹雨打更加坚韧青翠。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称赞中国汉字“如诗,如画”,并教育女儿学习。但这如诗如画的背后更不乏惊险、令人心酸的故事。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西方思想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有人提出“全盘西化论”,有人提出要以“英法文取代汉字”,还好,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汉字,我们坚定地守住了自己的“根”。历史从未停止磨砺汉字,而汉字更从未停止奋斗,变革,适应时代。从吸收西方精华产生音标到网络汉字录入系统,从文言晦涩到白话简明易简,时代选择与汉字一路相伴前行。汉字薪火不绝、与时俱进,彰显了中华文化之自信。
看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如朝阳,在新时代将烨烨闪光,助力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曾说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学们,汉字记录着我们我们民族的源远流长,记录着我们国人的前世今生。重汉字,力传承, 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同学们,汉字如画,中藏山河万里;汉字如诗,抒写时代华章。让我们以汉字之风华,树中华文化之自信,昂首阔步,迈向新的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京腔咏华韵,神州应自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8)班 王嘉馨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京腔咏华韵,神州应自信》。
我回望华夏历史涛涛洪流,它年湮世远而经久不息。它砯崖转石之间便浪声滔天,声声皆是教诲。
我问何为爱情,它只唱,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我问何为政治,它只唱,楚庄王有道施仁政,四季安清守封疆。
我问何为忠义,它只唱,关公犯罪,刘备押保,豪杰犯罪,怎能够饶。
中国多少年情仇爱恨,剑影刀光,在西皮二黄的唱词里糅作唱念作打。清帝国始,京剧承载中国古近现三代伦理道德、人生境遇、家国情怀,途径二百年世事无常青灯古佛,仍以优雅不可亵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代云谲波诡,在世界文化喷薄发展甚至有侵略之势态的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吾辈肩鼎复兴大任的必由之路。而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练,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京剧何以造就文化自信?细想来,皆融在那一颦一笑的匠心、一唱一和的内涵中了。
中华文化向来匠心独运,京剧更然。胭脂染红眼角唇瓣,狭长蜿蜒的眼线勾得摄魂夺魄,水袖蟒袍金线来绣,翠簪红珠银丝来勾,京剧重行头,妆容衣裳样样讲究。由此不难看出中华文化的匠心精神。有言“细节定成败”,而我看来,“匠心”这一方,世上再无出中华文化之左。
再品京剧之内涵。《挡谅》教人忠义两全好汉相惜,《乾坤袋》教人礼贤下士宽宏大量,《铡美案》教人惩恶扬善明察秋毫。京剧从不身无病之吟,不搔无端之痒,以小见大,中华文化亦然。慎思之,当京剧的深刻内涵为文化底色点睛,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因其中氤氲的高洁情操、高尚品行是我们中华文化引以为傲的底蕴。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传统京剧弃沉疴痼疾,踏时代步伐,即可大放光彩,彰显文化自信。
君可见。当电影《金陵十三钗》走出国门,随之唱响的还有“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的《秦淮景》。当相声《口吐莲花》惹起哄堂,随后返场的还有观众整体跟唱的《探清水河》。京剧亦可效仿之,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与当代时尚潮流相融合,推动其传播四海。当异国他乡的华夏儿女听到这古色古香又新颖有趣的京剧惊艳四方来客,自会涌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同学们,我们身处时代的风口浪尖,“铃儿响叮当”异军突起冲击着我们原本的民族文化。文化并无雅俗之分,但倘若只知追逐下里巴人,而将阳春白雪束之高阁,不只是个人精神修养的损失,更是丧失文化自信的悲哀。
京剧说到底蕴含的是醉里乱刀,醒时折花的情愫,李玉刚说台上人走过,我只觉得步步生莲,皆是春色。京剧唱洛神,漫天云雾湿轻裳,如在银河碧汉旁,殊不知它自己便是华夏文明的洛神。
京剧咿咿呀呀,起承转合,萦绕耳廓,浸润心泽。也因它的独具匠心、深刻内涵、它的与时俱进,滋养吾辈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弘扬神州国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文(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回味叫"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令人见识到中国美食特有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使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有一种意蕴叫"诗词大会",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的吟诵固然让人动容,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诗书气质和文化内涵更令人敬佩。有一种浪漫叫"给航天器取名",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每一个响亮的名字都是一张闪亮的中华文化名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考多学科的考查重点,近几年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更加多。不同学科考查的角度也不太相同。为方便大家备考,小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全面的梳理,考前要多看几遍。
传统文化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具、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中国对联等。壹 优良的民族精神
1.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担当。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理想、正义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不负我心的独立精神
我们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语中感悟了“谪仙人”的凛然决心。他曾名纵一时,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却终究不愿为权贵所倾,卑躬屈膝,出卖自己心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专心于自己的梦想,依赖于自己的本心。
4.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贰 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尾生抱柱、曾子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叁 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宇宙、敬畏自然、思考人生、关注心灵,因此在他们的文章中显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引人深思、值得寻味。教材中有不少充满哲思的佳作。
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之后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体现的正是道家哲学的本质内涵。
《秋水》以神奇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描绘了河伯和海若的形象,告诫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宏观地看待问题不做井底之蛙。
《邹忌讽齐王纳谏》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强调了类比联系、迂回推理的重要性。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一次半途而返的游览生发开去,点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阐述了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的消长盈虚之变生发出人生须臾、宇宙无穷的感慨,更由此阐明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传达一种旷达自适的处世哲学。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肆 凝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这些思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节选自《史记》的《完璧归赵》和《鸿门宴》,让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事件中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
《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腐化不体恤民意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警告。
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借古讽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欧阳修借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苏轼的《教战守策》认为当今之严重危险,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天下虽平,不敢忘战”,居安思危,能逸能劳,方可以御不测之患,因而主张平时教民习战讲兵。这些文章无不体现古代历史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他们借古讽今,警示后代应以史为鉴,君明臣贤教化清明才能受百姓拥戴,绵延历史。
伍 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文学大师们在一篇篇精美绝伦的文字中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愉悦、淡泊之美;《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流淌着旷达和超然的情怀之美;《项脊轩志》满载着归有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细腻真挚的亲情之美;《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骨肉分离字字血泪的至爱亲情之美;《石钟山记》凝聚着清雅、深沉之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陌上桑》赞颂不为权势所屈敢于斗争的秀外慧中的女性之美……这些空灵而丰富、至真而至纯的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出深沉的美学积淀。文化自信:本质属性与力量之源来源:人民网 作者:冯鹏志
在5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理想信念,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道路和命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在漫长历史中确立起来的包括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理念自信,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文化心性,开拓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道德自信,维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团结统一、泱泱大国的伦理秩序和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人文自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创造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在人类文明史上矗立起卓越而独特的中国传统和中华格局。
文化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生息繁衍、超越突破、融合交流、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天地境界。理念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天下理念、大同追求和知行观念;道德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刚毅朗健的担当意识、爱国情怀、优良品格和荣辱观念;人文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仁恕宽厚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理想抱负、进取精神、教化观念、博大胸怀和生活理念。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昂扬而现实地展现中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建构了中国方案的文明气度。“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不论是体现为中国道路的深化扩展和坚持完善,还是体现为中国方案的实践推进和意义呈现,其所坚守和强调的始终都是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之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其所瞩望和践行的始终都是在对话学习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共存共赢中美美与共。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展开和实现,以中国方案为重要内容和表征的“中国特色”及其文化自信,必将在21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
人民论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中国的文化自信,究其本质,无法与5000多年文明传承分割开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深厚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化犹如强大根系般深植于人民、历史和时代的沃土中,奠定了我们的强大底气,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当前,中华文化的价值意蕴日益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得以彰显。通过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中国传统思想,当代中国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包容等价值理念传达于世界,以“中国方案”不断向世界贡献着“中国力量”,使我们在与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和建设性互动中建立更强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文化都能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华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吐故纳新、继往开来。推动社会结构不断完善和经济持续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未来发展相承续,成为当代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生命力,还在于中华文化是否能够赢得“他信”,获得世界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足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基本准则,指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创新成果亟待传播。中华文化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旋律中不断追求和谐共振,把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内涵,彰显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与他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文化的选择。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从绵延不绝的历史纵深处淌出的清泉,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孕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与精神,最终汇聚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洪流,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底气。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更多资源请加入 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①257017198 ②14648143③1130949986(①②群若满员可加③不必重复加)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试题作文(shitizuowen )
上一篇:为何对八卦欲罢不能?
下一篇:夜梦幻娃娃网免费在线观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