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劳动观研究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论 1
第一章 恩格斯《劳动》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劳动观的思想来源 9
1.1恩格斯《劳动》创作的历史背景 9
1.1.1社会经济背景 9
1.1.2政治背景 10
1.1.3科学文化背景 11
1.2恩格斯劳动观的思想来源 12
1.2.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思想 12
1.2.2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劳动思想 13
1.2.3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劳动思想 15
第二章 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17
2.1“劳动”的涵义与发展 17
2.1.1“劳动”概念的界定 17
2.1.2劳动形态演变的趋势 18
2.2劳动本质论 21
2.2.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1
2.2.2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23
2.2.3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创造为财富 24
2.3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反生态性批判和超越方略 25
2.3.1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反生态性的批判 25
2.3.2科学分析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实行方略 27
2.4 劳动发展史与劳动解放的真意 29
2.4.1劳动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30
2.4.2劳动和人类未来的解放的出路的指向分析 31
第三章 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理论贡献 33
I
3.1夯实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 33
3.1.1实现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33
3.1.2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34
3.1.3廓清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边界 35
3.2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观 36
3.2.1对劳动范畴的补充 36
3.2.2对马克思劳动本质论的捍卫 37
3.2.3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生态含蕴的引申 38
3.3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39
3.3.1资本主义社会进化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客观历史的过程 40
3.3.2实现人类同自然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是人类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 40
第四章 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42
4.1有益于深化在新时代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42
4.1.1对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丰富 42
4.1.2不同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过程贡献大小的科学理解 43
4.1.3人的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问题的深化认识 44
4.2有助于指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 45
4.2.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5
4.2.2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原则: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 46
4.2.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充实知行并进的教育内容 47
4.3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48
4.3.1加强生态教育,培育全民生态意识 48
4.3.2实现劳动的目的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9
4.3.3倡导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产劳动 50
结 语 52
参考文献 53
致 谢 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7
II
引论
1.选题的由来、研究目的和意义
1.1选题由来
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属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马克 思曾把劳动比喻为社会旋转之太阳。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第二小提琴手”,为马克思 主义劳动观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国内很多学者更多地关注马克思的劳动 思想,而对恩格斯劳动观的关注不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以下简称 《劳动》)一文是收录于《自然辩证法》的10篇论文之一,由恩格斯创作于 1876年, 发表于恩格斯逝世的第二年 1896年,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经典名篇,该文万余字, 包涵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观、马克思主义进化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等等丰富内涵”①。其中,该文本中蕴含的劳动观涉及多层面、多角度,一直是学 术界争论的重点,非常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深入细致研究《劳动》的 劳动观,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劳动思想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使人们对劳动的认识由 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从而为我们在当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提供借鉴。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研究目的来说,通过梳理《劳动》一文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来源,以《劳动》一文 为基点,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的科学内涵,并通过对劳动概念、劳动的本质、劳动 蕴含的生态意蕴、劳动与人类的解放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剖析,实现对恩格斯劳动观的 深入解读,揭示恩格斯《劳动》中劳动观的理论意义,最终实现在当代发展和运用马克 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意义。
就研究的理论意义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问题的阐述贯穿在他们各大理论著作 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连贯起来。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发 展史。劳动形式不断变更、劳动工具不断发展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恩格 斯作为马克思共事多年的战友,在劳动的认识上虽然考虑的视角与马克思存在不同,但
①甘霞.百年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1,38(03):114-121.
1 并未实质上的对立。通过深入细致研究《劳动》中的劳动观,有利于人们对马克思恩格 斯劳动思想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认识。
就实践意义而言,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发展日 新月异,新时代的问题和冲突也不断涌现。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 益丰富,人们逐渐褪去缺衣少食的印记,社会变得更为文明和进步。但社会上存在劳动 价值虚无化,劳动教育形式化、边缘化、狭隘化、功利化,生态意识薄弱、劳动目的过 于物质化等问题。通过对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马 克思恩格斯在劳动对人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人与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思考能够在新时代为我们的实践提供理论和思想启迪,具体体现在有益于深化我们 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生态危机的实 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从而在新时代,为落实新发展观,实现美好生活, 创造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达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说,针对《劳动》的劳动观的研究不多,而且现有的研究中欠缺 系统性,更多的是针对该文中某一个劳动观进行特别阐述。但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劳动 观研究资料较丰富,其中不乏涉及对恩格斯《劳动》的劳动观的部分观点的研究。
1.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研究
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这一论断长久以来在国内便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所以 从搜集的资料看对该命题的研究最为广泛和丰富。王南湜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该命题 进行了维护,他首先驳斥了学界对该命题的质疑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了恩格斯想 要表达的思想,认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理论目标而言,是要将体质人类学与社会 文化人类学贯通起来,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所以必须加以全面维护。①张严 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吸收自然科 学理论思想的基础上,集合社会科学的理论精华,针对人类起源相关问题做出的哲学式
①王南湜.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解 个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阐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
实,2020(05):41-52.
2 回答。①王卫阳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作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劳动是与人类共始 终的,永久的。一、通过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 系的形成、发展的作用中体现;三、劳动不但在数百万年中提供产品,保证人类祖先的 生存、促成手脚分工,语言产生,终致“形成中的人”转变为“完全形成的人”。②吕 世荣、刘旸认为,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明确指出的“劳 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即科学又辩证地实现了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回答,对于理 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具有基础意义。③
2.关于怎样理解“劳动”的研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存在的学术争鸣,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界对劳动的更全面 和深入的理解,使学界对 “劳动”的研究也跳出狭隘的物质生产活动,从广义的、深层 的哲学层面去理解创造了人本身的劳动。学者乌恩奇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 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是 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 有之义。④学者张严则回到文本,认为:对人类起源过程中的劳动的理解应跳出狭义劳动 的界定范围, “劳动”本身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自我发展的,离不开体力和脑力的消 耗。⑤学者毛勒堂认为:马克思劳动与人之间存在相互生产的观点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 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得到了具体论述。⑥
3.关于劳动与生态的关系的研究
黄志斌、钱巍在《恩格斯生态劳动思想探析》一文中,认为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其对劳 动的阐述有着内在的联系,关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态化路
①张严.“劳动创造人本身”命题的再考察一一重读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J].理论视
野,2020(12):69-74.
②王卫阳.全面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一学习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J].西南民
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65-71.
③吕世荣,刘旸.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的哲学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1-8.
④乌恩奇.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02):10-15.
⑤张严.“劳动创造人本身”命题的再考察一一重读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J].理论视
野,2020(12):69-74.
⑥毛勒堂.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一人”思想及其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06):91-99.
3
向,蕴涵了生态劳动的规定性。①陈爱华教授从伦理的视域,认为在《劳动》一文中,恩 格斯着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系统考察了劳动如何创造了人本身以及人-自然-社会伦 理关系何以产生,是基于对劳动本身向脑力劳动发展,尤其是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 发展,使人产生了认识误区的反思,进而产生了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这一问题的反思, 提出了以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观,以 及超越历史上生产方式局限的生态伦理方略。②温莲香教授从批判的角度,认为恩格斯在 《劳动》一文中,不仅阐明了劳动如何使猿转变成人,更重要的是在批判资本主义雇佣 劳动的反生态性时,蕴含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劳动观,表达了从雇佣劳 动走向生态劳动的路径选择,恩格斯的劳动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指导。③尽管各个学者对劳动和生态的关系研究的角度各异,但都指明了恩格斯的劳动 具有丰富的生态含蕴,非常值得研究。
4.关于恩格斯劳动思想的总体研究 关于恩格斯劳动思想的总体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关系 问题。韩璐在《基于文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劳动观研究》一文中,通过详细 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劳动观,认为就文本解读的“劳动”理论的主导思想和内容 来讲,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无本质对立,但是不是完全“同质”。两人从一开始就存在理 论视域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并非是我们单纯解读他们理论研究旨趣的结论。就阐发的 “劳动”这一论题,恩格斯捍卫了他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立场,在 此基础上他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④学者姜慧,刘宝杰认为:恩格斯从猿到人的 演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间关系的重塑、财富的创造、人的解放五个方面,揭 示并认证了劳动对人类的起源、发展以及社会演进的决定性意义。恩格斯劳动观是培育 新时代劳动者的理论依据,对当前劳动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⑤。潘宁在《恩格斯劳动 观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启示》一文中,首先认为恩格斯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
①黄志斌,钱巍.恩格斯生态劳动思想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5):10-15.
②陈爱华.恩格斯劳动视域中的生态伦理观一一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伦理解读[J].马克思主义
与现实,2012(03):67-75.
③温莲香.批判与超越:从雇佣劳动走向生态劳动一一读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
究,2015(02):19-24.
④韩璐.基于文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劳动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9.
⑤姜惠,刘宝杰.恩格斯劳动观及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9-12.
4
部分,就逻辑向度而言,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一,实现了和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展现了劳动自在到自为的发展。恩格斯对劳动 的新见解不仅推动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深化,而且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仍然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①王映莲在《马克思恩格斯“劳动”概念的逻辑里路与当代 意义》一文中,分析了斯密的劳动思想和黑格尔的劳动思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 斯密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把劳动与人的本质、自由和解放联系起来,通过劳动将划分 成为连串的范畴,揭示了劳动异化的轨迹及其实质,并提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是通 向人的自由的必然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概念为打破西方社会主流的资本叙事提供 思想资源,为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提供了理论基础。②
2.2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更多的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观作为整体的马 克思主义劳动思想进行研究,很少单独研究恩格斯的劳动观,而且因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更多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否定,当然,不少学者在研究劳动观的同时, 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借鉴的思想。
一、 关于劳动概念的研究。在《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一书中,赫伯特•马尔库赛从 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劳动概念的区别,认为从哲学层面来说劳动是人的实 践,决定着人的存在与否,从经济学领域来看的劳动是针对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将人 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相等同是不正确。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将劳动仅限于经济领域和财 物世界定义于物质生产活动,等同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劳动,就不能正确理解内涵, 人们要劳动是因为人有超越现实世界的需求,而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人的超越存 在性构成了劳动的本质③。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 认识论》一书中,认为社会化的交换行为逻辑塑造了思维的抽象逻辑,进而催生出交换 与劳动的分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劳动,理性体系对劳动者的剥削,而且指出 劳动并非向来就是抽象的,将劳动变成“抽象人类劳动”的抽象也不是劳动自己的作为。
二、 关于劳动是否是人的本质的研究。著名的思想家阿伦特虽然对马克思恩格斯劳 动思想进行了批判,但在她所著的《马克思与西方政治传统》和《人的境况》中关于劳
①潘宁.恩格斯劳动观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21 (06): 20-25.
②王映莲.马克思恩格斯“劳动”概念的逻辑理路与当代意义[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02):38-47.
③[美]赫伯特•马尔库赛.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1.
5
动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的观点值得借鉴。阿伦特将人的近代的实践区分为劳动、工作、 活动三种形式,认为劳动是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基础形式,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因为生存而从事的劳动与动物活动本质并无区别。但是 人的政治活动即公众领域的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展现了人的个性和自我意 识,构成了人与动物的区别。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关注了“劳动异化”与 人的“本质”的关系,认为马克思已经把人的本质上升为历史的和经济的总问题,从人 类学的维度看,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广义上的人类劳动,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活动,这种 独特的人类生活活动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三、关于劳动作用的研究。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肖恩•塞耶斯在其所著的 《马克思主义与人性》一书中,批判了英国流行的功利主义,强调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在分析工业文明社会中劳动的核心作用时指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人为了 生活和消费,必须从事生产活动是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此外,他还强调劳动对人的发 展的影响,认为人在劳动过程中,完成了发展了自身,形成了社会,与自然界其他生物 相区别。①作为老一辈的法兰克福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一书中阐述了科学技术对劳动的积极意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劳动过程中 控制劳动工具,也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因而科学技术也成为意识形态。哈贝马斯非 常重视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试图用交往理性替代工具理性。
3.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3.1论文框架
第一部分梳理了恩格斯《劳动》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劳动观的思想来源,认为恩格斯 是立足于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条件,吸收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学家的劳动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劳动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学家的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完 成创作的。
第二部分集中概述了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主要内容,从劳动的涵义、劳动的本 质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反生态性批判、劳动和人类未来的解放几个方面阐释了恩格 斯的劳动观内容。
①[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M].冯颜利译.北京:东方岀版社,2008. 83.
6
第三部分考察了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理论贡献,认为恩格斯《劳动》的劳动观 夯实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观、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第四部分介绍了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当代价值,认为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益 于深化在新时代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启示。
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文本分析方法。经过深入研读《劳动》一文,并拓展研读与《劳动》劳动观 相关的经典原著中的片段,在总结和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 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内容和理论贡献。
第二、比较研究方法。《劳动》劳动观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思想的一部分, 对其进行研究,必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的劳动观点比较分析,同 时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学家的劳动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劳动思想、空想社 会主义学家的劳动思想进行相比较分析。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并回到实践中指 导实践。恩格斯《劳动》的劳动观是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同时,在新 时代,研究恩格斯《劳动》的劳动观,必定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使理论与 当代实际问题相结合融入实践,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指导劳动教育的 发展生和态文明建设。
3.3创新之处
首先、在马克思劳动理论发展历程中,恩格斯颇有功绩,但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当 前学界以恩格斯劳动思想为主题的研究和专门分析恩格斯独著中的劳动观的学术论文均 不多。本文通过研究恩格斯的经典名篇,呈现了恩格斯的劳动思想。
其次、当前,学界对《劳动》中的劳动观很大一部分都是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命题的研究,本文借鉴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劳动》一文中能够所蕴含劳动思想, 不仅仅侧重于论述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从更广泛的角度对《劳动》中的劳动观进行了 系统、全面的研究。
第三、秉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研究恩格斯《劳动》中的劳动观时,注重挖掘其时
代意义和价值,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章 恩格斯《劳动》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劳动观的思想来源
《劳动》的创作与恩格斯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恩格斯 在该文中对劳动问题做出的深刻论述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 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劳动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运 用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反复探索、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劳动》一文的创作具有深刻 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
1.1恩格斯《劳动》创作的历史背景
恩格斯在《劳动》中围绕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从自然进化和社会发展两个 方面对人类起源以及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系统阐述。它的创作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下,一方面,生产力、自然科学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污 染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有关。
1.1.1社会经济背景
19 世纪,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蓬勃发展阶段,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德国均已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机器取代手工业,工厂 取代了工场,物质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 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①。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造成当时社会 方方面面的巨变和矛盾的日益凸显。首先,劳动社会化趋势更明显,由于机器取代手工 业,人的劳动更依赖整个社会,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人只要完成整个生产链中的某道 工序,单个人已不能独立完成产品的生产,没有一个人说,这个产品是我做的。这种情 况让人们容易拘泥于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其次,机器大 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逐渐被物质利益支配。自然经济状态 的自给自足成为过去,人成为资本的雇佣者与其他人竞争,生存竞争更加激烈,社会贫
①马克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12:405.
9 富差距扩大,拜物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世风日下。“人沦落为单面的物质人和经济 人……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神自圣的根底信仰,人的灵魂、心灵、情感、意志完全为 物质充满。”①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从属于资本,成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的手段,已被异化,导致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频发。资本的逐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成 为劳动的唯一目标,社会利己主义盛行,对自然环境漠不关心,必然引起生态危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是惊人的,以英国为例,在 19世纪末期,煤烟污染公 害事件屡次发生,英国伦敦被号称“雾都”。恩格斯正是基于对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 的社会经济状况细致深刻观察后,阐明了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重要问题,揭示 了劳动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整体性。
1.1.2政治背景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也必然对政治生活带来改变。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小资 本和小土地占有者被大资本家和大土地占有者吞并,被迫进入无产阶级队伍,社会中间 阶级日益萎缩,阶级分层日益明朗和稳定,欧洲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大阶级因为阶级立场有根本上的不同,随着竞争关系的加剧,矛盾日益凸显。因为, 在社会经济关系中,资产阶级日益掌握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富有,无产阶级日益贫困, 甚至一无所有,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生活现状越来越悲惨。致使两大阶 级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日益加剧,社会的紧张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产阶 级必然会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来看,欧洲工人运动已经从 19世纪三四年代的序幕,经过了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涨,到了 19世纪七十年代已逐步成熟。特别是 1864年第一国际 的成立,指导了更多的国家的工人运动,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已变得更加普遍,这极大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也不再只争取基础的经济利益,而是诉求更多的政 治权利。但是,随着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第一国际在不久也宣布解放,社会主 义运动进入低潮,这时资产阶级为了阶级利益,在思想上加强了对无产阶级进攻,社会 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种客观的政治形势要求马克思主义更具革 命性来引领无产阶级,恩格斯在《劳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赋予了劳
①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岀版社,2005:113.
10 动史无前例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彻底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革命,从而用更明 确的哲学阐述有力地引导无产阶级。
1.1.3科学文化背景
随着资本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与科技文化结合后,带动了大批科学家投身于对自 然科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和研究,促使自然科学得以突飞猛进。到了19世纪 70 年代,自 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非凡的成绩,尤其对人类起源的研究,经过演变,思想理论已 相对完善和科学,但是社会上不断有一些新的问题和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恩格 斯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文化背景创造了《劳动》一文,并在文中大胆探索了人类起源问 题。
19 世纪人类起源于高等哺乳动物的观念已基本是共识,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的提出,明确了人类起源于猿类。早在19世纪初,进化论的先驱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 一书中,就阐述了人类起源于“高等的猴子”的意思,并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 遗传”两条生物进化论法则。拉马克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达尔文和恩格斯均受这 一模式的影响。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但是当时达尔文受各方面许多的诘难,并没有发表。后经过其个人在思想上的调整,才 在1871年发表《人类的由来与选择》,并明确提出了人类起源于人猿的观点。恩格斯和 马克思两位战友早在达尔文发表《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之前,就人类起源问题,围绕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起源和变异》一书进行过短暂的激烈讨论,并不时地关注着进化论 的发展动态。达尔文的著作面世后,恩格斯很快就阅读,并极为关注达尔文等人关于人 类起源的观点,对达尔文进化论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恩格斯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极大。 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思想的进攻,自然科学领域涌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思想,造成自然科学领域思想混乱,出现了很多争论。例如:在生物领域,生物获得性 性状究竟能不能遗传给后代,就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理论重新复活。 因此,恩格斯充分利用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花了极大心血研究《自然辩证法》,并创 作了《劳动》一文,“以便达到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揭露 各种反动思潮的反科学性质,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①的目的。但是考虑了当时社会 文化思想在生物学领域的一些争鸣和混乱的现状,恩格斯也没有急于发表《劳动》一文。
①李惠国.《自然辩证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新领域一一纪念恩格斯诞辰二百周年[J].自然辩证法研 究,2020,36(02):3-9.
11
1.2恩格斯劳动观的思想来源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明确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他 认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深刻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形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恩格斯《劳动》的劳动观也绝不是横空岀世 的理论,也是各个时代的思想投射到恩格斯身上的“时代智慧”。
1.2.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思想
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这些古典政治经 济学家中,具有代表性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对劳动的价值, 劳动与财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岀了许多的看法,这些看法成为恩格斯劳动观的重要 “思想酵素”。
威廉•配第作为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他阐明了劳动和土地对财富产生具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曾在《赋税论》中指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是创造财富 的能动要素……”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劳动应该比土地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因为 财富的生产虽然需要必备劳动力人口和土地,但是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因为土地上的生 产物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岀来。因此,他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增加人口来提升生产力, 劳动能力的丧失等同于社会财富的削弱。同时,他还建议,对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 人以及乞讨者的惩罚,可以通过让他们参加劳动,让劳动改造他们。“即使是让他们到 索尔兹布里平原修建毫无用处的金字塔;或者让他们把斯顿享奇的石头运到塔山上,等 等类似的工作也无所谓。”②劳动可以让他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吃苦 耐劳的精神品格,为他们今后从事对社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这可 以看岀,配第对劳动的社会意义做了积极评价,认为劳动本身具有改造意义,对人本身 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正方向的作用。此外,配第还认识到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源于劳动, 并率先提岀了劳动价值理论。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对政治经济学体系做了系统阐述,促进了资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亚当斯密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提岀一般劳动概念,他并不 把劳动局限于某个部门的特定形式的劳动,而是抽象的一般劳动,把“劳动一般”作为
①[英]威廉•配第.赋税论[M].邱霞,原磊译.北京:华夏岀版社,2013:97.
②[英]威廉•配第.赋税论[M].邱霞,原磊译.北京:华夏岀版社,2013:23.
12 财富的源泉。他在《国富论》开篇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 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的源泉”①。可以说,亚当斯密就劳动的价值及意义在整 个人类范畴率先进行了验证。不仅如此,他还首次把劳动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 劳动类型。他认为:“有一种劳动,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增加物的价值。 前者因为可生产价值可成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成为非生产性劳动”②。由此可知,在亚 当斯密看来,生产性劳动可以生产资本,而服务性的劳动不能创造有任何价值,所以归 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总而言之,亚当斯密对劳动的阐述非常系统和深刻,肯定了劳动在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能启发人们对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意义的认识。 这些思想为恩格斯劳动观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大卫•李嘉图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思 想,坚持亚当斯密理论中的生产中消耗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立足劳动价值论, 对劳动价值论做了守正立新的表述,使得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达到了顶峰。不同于亚当 斯密理论中自然法的观点,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中更多展现了数据,从客观的角度对劳 动问题进行解释,总体来说,他肯定了劳动的积极意义,认为劳动可以克服自然的阻力, 从而创造新的土地、资本及劳动力,劳动能力得到发展,生产力就越发达。
总之,从先锋者威廉•配第,到系统阐发者亚当斯密,再到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 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恩格斯对劳动的积极肯定、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 与财富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继承和批判基础上形成 的。
1.2.2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劳动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相比以往的哲学,它显著的超越点是非 常强调主体的能动性,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由此产生对人的问题的思考, 这些深刻影响恩格斯劳动思想的形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作为古典哲学的代表,提出了 许多富有深意的劳动思想。恩格斯直接吸收了他们对劳动问题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了超越。
黑格尔作为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将劳动与人的本质结合在一起,首次将劳动提升 到哲学范畴,并运用思辨逻辑,多角度揭示了劳动与人的自我生成关系。在《精神现象
①[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等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03.
13 学》中,黑格尔利用一个主人和奴隶之间的辩证转化的理论做类比,阐述了人的自我意 识是如何从意识中发展岀来,阐明了人的本质的历史展开的过程,并指岀:“在主人面 前,奴隶感觉到自为存在只是外在的东西或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在陶冶事物的劳 动中则自为存在成为他自己固有的了”①。由此可知,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主人、奴隶和物 的辩证中介,也是“自我”存在证实的基本条件。显然,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突 岀了劳动对自我生成和证实的推动作用,从哲学层面上揭示了劳动丰富内涵,论证了劳 动的意义和地位。此外,黑格尔还从其他角度揭示劳动的涵义,诸如,从人与动物的关 系角度,认为劳动是区别与动物本能的“理性活动”;从人与自然层面,认为劳动通是 “陶冶事物”,以实现欲望的现活动。总的来说,黑格尔的劳动思想抽象度很高,他在 “抽象思辨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活动”②,对恩格斯探究人 类起源过程中的劳动影响很大。但是,黑格尔哲学是以绝对精神为其本体和核心,也就 是说,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③。这种劳动把现实的人当 作劳动的客体,把绝对精神当作劳动的主体,其本质上不是现实的感性对象活动,是无 法承担改造世界的功能。所以说,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面,没有看到劳动对人的 异化,无法为克服异化劳动的指明路向。因此,虽然黑格尔对劳动问题的看法丰富和深 刻,但因其属于唯心主义主义,所以其劳动思想也表现为唯心主义。正因如此,恩格斯 在继承黑格尔的劳动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越,创造性地提岀了富含深意的劳动概念, 特别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的提岀,是恩格斯直接吸收了黑格尔劳动与人的自我 生存的思想。
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精 神的基础”,肯定自然界的物质性,在他看来,自然界的活动是第一位的,意识活动是 第二位的。同时,他还提岀了“感性活动”概念,认为世界是感性、直观而为我们所拥 有。他指出:“只有感性开始的地方,一切怀疑和争论才停止”④。与黑格尔不同,费尔 巴哈不从抽象的推理岀发,认为世界通过感性可以为我们所有。但在费尔巴哈那里,强 调的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人”。可以说,费尔巴哈的这些观点为马克思 恩格斯与黑格尔之间搭建了桥梁,但是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也没有认识到劳
①[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岀版社,2013:189.
②毛勒堂.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本体论意蕴及其当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35-4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24.
④[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70.
14 动对人及人类社会的根本性意义,恩格斯正是在吸收和批判过程,借鉴黑格尔的观点, 完成了新唯物主义观点的创立。
1.2.3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劳动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经过发展,到了 19世纪,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 主义学者,在借鉴前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未来社会原理的探索的基础上,推动空想社 会主义学说进入高峰。
圣西门详尽地分析了社会制度更迭的规律,他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具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替代了封建制度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遵循 了社会历史自身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应该是遵循这一发展轨迹不断地向前,使得 更完美的社会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他构想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称为“实业 制度”,在实业制度中,劳动作为每个人的义务可以得到保障。个人的报酬和地位差别 应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业务。同时,圣西门提出,注重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以激发人 们的劳动创造热情,由此可见,圣西门还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傅立叶是与圣西门同时代 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猛烈揭露资本主义私有之下的不公平问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 度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强迫劳动者创造财富,但不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使他们处 于饥饿和失业中,劳动是建立在一种以贫困、剥削威胁的关系上。由此,他设计了一种 称之为 “法郎吉”的和谐制度,在这种组织中,每个人都均有劳动的机会,劳动与个人 的爱好相关,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所长,劳动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使人得 以全面发展。
欧文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最发达的英国,他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劳动者的悲惨状况做 了详尽的分析,并从个人人道主义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合理,认为劳动者因为不占有 生产资料,他们的劳动得到回报只能得到自己创造价值的及其微小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而不是全部价值,并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社会财富分配方面,欧文主 张财富应当由劳动者共享,因为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时,他还构想了理想的“合作 公社”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提倡人人劳动,劳动是自愿愉悦的事情,分配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
恩格斯在创作理论过程中大量收集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以继承他们的思想为骄 傲。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无情批判和揭露、对新社会原则的构想、对
15 劳动的积极作用的认识,这些都为恩格斯劳动理论的创造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思想酵 素”,但恩格斯更强调要以“物质的经济事实”为立足点,来创立新学说。
16
第二章 恩格斯《劳动》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立足于时代背景,在继承和批判了以往思想家的劳动思 想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释他对劳动问题的看法。
2.1“劳动”的涵义与发展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在探究人类起源过程中使用的劳动概念不仅是指“正在 形成中的人”独有的劳动,而是“自身有其发展阶段的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创作性的人 类劳动”①。所以,我们应跳出侠义的范畴,从广义角度对劳动进行理解。
2.1.1“劳动”概念的界定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 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②这是马克思给劳动下的经典定义,也是《劳动》一文中, 恩格斯使用的“劳动”概念所具有的涵义。在文章开篇,恩格斯就写道,“政治经济学 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 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劳动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 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 身”③。在这里,恩格斯首先明确指出了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创造为财富,“揭示了 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与劳动的经典定义的内涵一致。其次,强调了劳动是以人作 为劳动主体的有目的性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④。这种能动活动是整个人类生活 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某一类人或者某一阶段,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劳动,不仅创 造了人的肢体手、脚、脑等,而且对人的精神思想等主观世界也实行了改造,这一点在 文中后面也得到了印证,“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
①王卫阳.全面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一学习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J].西南民
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65-7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5)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20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0.
④刘向兵主编.劳动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20:2.
17
面……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一宗教,也发展起来”①。在此意义上,劳动等同 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恩格斯写道:“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 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岀的改变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 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认同其他最终的本质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②。 恩格斯认为人的劳动是有意识和目的对象性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人可以有意识的 制造、使用工具改变、支配自然界,实现自己的需要,这种劳动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行为,只能被动消极适应自然界,“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 的意志的印记”③。
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界实现物质变换的现实过程,对于劳动的主体而言,剥离劳动的 特殊形式,究其根本不外乎是体力或是脑力的消耗,可以说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 学意义上的消耗”④。可见,“劳动”是脫离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一般人类劳 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劳动》一文中的“劳动”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劳 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是将人内 在体力、智力对象化的过程,劳动过程和劳动目的的实现使人确证到自己的本质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本身就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生存的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自我创造、自我升华”⑤。
2.1.2劳动形态演变的趋势
恩格斯认为:“劳动本身也会一代又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多面了”⑥, 说明恩格斯是从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来考察人类起源过程中的劳动,劳动会随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而自我发展。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可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形态的演变呈 现三个趋势: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5)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60.
⑤刘向兵主编.劳动通论[M]//赵汀琪.从必然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历史飞跃.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年1月25 日.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18
1.脑力劳动将成为主要劳动形式 脑力劳动是相较于体力劳动而言,在人类各个发展阶段,劳动的形式会有不同,
从劳动的概念,可知劳动是劳动主体体力或脑力的消耗,而这种消耗体有的以体力 为主,有的以消耗脑力为主。恩格斯认为,人类迅速前进的文明“归功于脑的发展 和活动”①,因此,以脑力消耗为主的劳动将是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继续前进的趋势。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类人猿过渡到人的过渡时期,人们的活动支出几乎 是体力。这时候人的活动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动物的本能。制作工具是由猿向人的转 折点。制作工具代表了人的能动性,但是在原始社会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劳动工具 也仅仅打猎、捕鱼等一些的简单工具,劳动形式表现为以消耗体力为主。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蓄力、风力、水利、蒸汽、电能与核能 的利用已远远超过了人自身的自然能力,毫无疑问,让人类社会取得进步的改革、 发现与利用无疑归功于人的大脑,体力劳动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实现。先进的劳动工 具将大大降低劳动中的体力消耗,进一步解放人类,并为人的脑力劳动提供更多的 空间和条件。
2.间接劳动将成为主要劳动形式 间接劳动是相较于直接劳动而言。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与动物最后的最终的根
本不同,劳动主体必定是人,劳动过程则也就离不开人的参与。“劳动过程的简单 要素包含“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②。可见,劳动是人 和物的结合过程,其中人是最积极、主动的要素。不过,人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间 接参与,直接参与的称为直接劳动,间接参与的称为间接劳动。在原始社会和农业 社会,因为生产力发展有限,人的劳动表现为更多的是表现为直接动手的单个直接 劳动,但随着“劳动的发展必然使社会成员更紧密相互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 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③。因此,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劳动向社会化发展。 特别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和环节进一步社 会化,劳动变为“集体”劳动。在这种社会化劳动中,因为劳动工具的使用,一部 分直接劳动会被机器取代,劳动者不再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因此,劳动者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②马克思.资本论(卷1)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4:20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3.
19 的直接劳动比例逐渐降低,间接劳动的比例日益增加,并且,这种趋势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会逐渐明显。
3.精神劳动将成为主要劳动形式
精神劳动是相较于物质劳动而言。物质劳动是生产满足人的吃穿住行等物质需 要的产品,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是以消耗体力为主。 而生产人类需要的艺术、文化等精神产品称之为精神劳动,精神劳动过程中的劳动 手段和劳动对象都是“精神”,是以消耗脑力为主。恩格斯认为劳动的发展历程是: “伴随着商业和手工业,最后岀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 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一起,人间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宗教, 也发展起来了”①。所以,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紧密关联,物质劳动是精神劳动发生 发展的条件,精神劳动推动物质劳动的发展。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人 类要生产和发展首先必须要 “吃穿住行”,但是,生活的基础需要不仅指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 表现为更强烈,因此,精神劳动也将日益重要。
在人类起源过程中,起先因为生产力及其低下,不管是类人猿、正在形成中的 人,还是完全形成的人均是因为生存需要,向自然索取吃喝住行的物质资料,才从 事劳动,这和动物的本能活动目的类似。但是随着人本身的发展,人离动物越来越 远,人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手、说话器官和脑不仅在每个 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发生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岀和 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②。所以,精神劳动就在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逐步分化出来。 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大大改进了劳动工具,社会财富 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带动精神劳动的专业化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日趋上升。 而在物质劳动方面,因为生产工具的创新,更多的以消耗体力为主的直接的物质劳 动被机器所替代, 物质劳动的占比日趋下降。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7.
20
2.2劳动本质论
劳动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范畴之一,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劳动本质的 思考。在《劳动》中,他对劳动问题作了集中的论述,重点表达了其对劳动本质的看法。 在文中,他提岀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肯定了劳动对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 展的决定性意义,揭示了劳动所具有的创造性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形 式,蕴含了现实的世界和人类历史的奥秘,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找到一切现实问题的根 源。
2.2.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借鉴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论断, 描绘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认为人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①。劳 动首先把属于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塑造更完善,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塑造了人的社 会关系,为人成为世界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1.劳动塑造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在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是劳动使古猿手脚分工、制造工具、产生语言、发展人 脑,终致“古猿”进化成“形成中的人”再转变为“完全形成的人”。恩格斯写道: “一种叫类人猿的生物在逐步进化,由于它们在攀爬时手和脚干不同的活,岀现了手和 脚的初步分工,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②。这个决定的一步使 得手越来越自由可以从事其他活动了,比如:采摘果实、挖掘根块、捕捉动物等,因此 通过手的劳动锻炼,引起手的肌肉、关节、韧带等变化,手在“劳动”中变得更自由, 这些变化在它们的身体基因中一代代地遗传下,并进行了更替和进化。
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工具的使用扩大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视野,认识到公共 劳动的优势。“正在形成中的人”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劳动形式增多,致使他们“已经达 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③“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也同步 得到了进化 ,早期的初级语言也就随之诞生。在语言和劳动的影响下,推动了人脑的形 成。因为随着劳动的发展,“正在形成中的人”与外界接触的面更广、视野更大,大脑 感知到的信息也越多来,特别是劳动工具的进步带来饮食结构的变化,能给脑髓得到更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3)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12:51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0-55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3.
21 为丰富的营养,促使猿脑过渡到人脑。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感觉器官的发育,并推 动抽象能力和推力能力的发展,并且,“这种进一步发展,并不是在人同猿最终分离就 停止了,而是整个来说仍然大踏步前进……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 因素一社会”①。可以说,从人的生物进化来看,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劳动起着核心作用。
2.劳动塑造了人的自然关系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自然界是一体的。劳动在人与自然界的发展 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劳动是自然界分化和发展的结果。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部分,恩格斯写道:“在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岀了动物的无数 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生岀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 形态,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岀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 自我意识,这就是人”②。人具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以后,便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 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征。总而言之,“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通过自身的 存在自然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们所作岀的改变来使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 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③。 所以说,是劳动的发展,使人才能从自然界中独立岀来,因而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统一 要通过劳动,人与自然的对立也是因劳动而起。
人从自然界独立岀来后,人的能力因劳动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为了满足自己的需 要走上支配和控制自然之路。正如前文所述,劳动的方式和形态是不断发展的,劳动一 代代地变得更加不同。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程度、人与自然的 关系也不断向前。所以说,劳动越往前发展,人就越有能力认识和使用自然规律,也就 说明也就越具有走向“自由王国”的能力。人类社会文明的脚步从远古时代踏进农业文 明,再从农业文明踏进了工业文明。人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人逐渐改变了自身在自 然界的地位。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从被动到主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可以对自然随心 所欲进行支配和控制,而是说,人从动物中独立岀来后,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随着劳动的 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劳动塑造了人的社会关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4
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岀版社,2018:2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9.
22
劳动是人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关键。那人是什么?这个命题一直是现代哲学的核心问 题。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在马克思那里,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而那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是讲劳动。最初,在完全形成的人岀现之 后,为了生存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防御敌人,人类缔结族群,这种合作关系把个人的 力量汇集成群体的力量,同时也逐渐转变成了为实现目的和需要而缔结的共同劳动关系。 但是,这种原始的合作生存或集体生产显然是单个人力量太小的结果,而不是生存资料 公有化的结果。②后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改变,人的能力提高,社会成 员相互协作和帮助的场景也增多,并且使人清楚的意识到了合作带来的好处和福利。共 同协作和帮助就转变到了一个自觉水平,而不再是一种本能水平,劳动就是这种转变种 的枢纽。
劳动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在协作转变自觉水平过程中,人类为了探索社会 福利最大,不断探索新模式。例如:曾经依靠老一辈的经验和习惯来教育下一代,后为 了社会教育福利的模式最大优化,就岀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超岀人们的认知局限 和经验,专门传授和深化人类知识的职责。这种新模式的探索随着劳动的发展不断深化 和拓宽,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人对 于核心的生产关系的认知也有相比以往更深刻和本质的理解,例如:空想社会主义中的 “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的设计和实践就是人类对生产关系优化模式探索的示例。 这也表明,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不断变化,人类希望从奴役的 社会关系解放岀来,取得社会力量的支配地位,从而实现自由的需要。而且这种趋势在 人类历史长河中会永息不止。这也证明,劳动的发展,可以不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对调节社会关系的矛盾具有决定意义。
2.2.2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得到解释。人与自身、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都是在劳动基础之上建立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劳动 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因而劳动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不仅蕴含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场景, 也蕴含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场景,还孕育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社会形态不过是劳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6) [M].北京:人民岀版社,1974:18.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9) [M] .北京:人民岀版社, 2006:434.
23 动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样态,它会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 造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模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形成和发展基础都是 在劳动之中的,它们是劳动能力的体现。劳动可以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 变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一部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劳动即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前提。马克思认为:人 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有生命的个体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 要吃、穿、住、行的生活资料,保障自己能生存和发展。也只有解决了生存需求,才能 从事艺术、科学等精神活动。可见,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第一个历史 活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础。在劳动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劳动资 料去影响自然界,实现自己的物质变换的目的,这样,自然界就会被人所需要。劳动与 劳动对象得以相结合,使人的动态的活动形式转化成了静的产品形式,劳动消失并物化 在产品中,劳动对象被加工。劳动过程也就简单表现为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三要素的结合和运用,也归纳为“一边是人及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②。至此,我 们得知,劳动表现为人的脑力或智力的消耗、劳动资料的运用和消耗、劳动对象的改变。 所以自然便渐渐被人类打上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因此,整个外部世界和人类历史都 是由劳动塑了形。
2.2.3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创造为财富
劳动的本质是创造和改变。因为劳动的极大推动力,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 进入农耕文明社会,后又因劳动的创造,把人类推进了工业文明社会,至此一直向社会 的文明之路前进。所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是劳动对人及人类社会极性作用的表现, 也是人的需要无限发展的过程。但是自然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为了达 到自己的目的,只有通过劳动去改变自然界,借助自然界创造岀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 财富的创造过程就是人类再生产自然的过程。从文本中,恩格斯明确指岀“劳动与自然 界在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③,由此,我们可知,创造财富必须要有个要素:一个是自 然,它提供劳动资料,另一个是劳动,它把劳动资料变为财富。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3)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2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3) [M].北京:人民岀版社,1972:20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550.
24
通过劳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可以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变为财富。恩格斯在文中指 岀:“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这样,随 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他们在唯心主义的影响下,没有认识到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 用。”①这说明要以用“需要”来解释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劳动的原因。作为生命个体 的人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须取得一定的生活必需品,满足衣食住行就是他们的需要,但 是自然界是不能直接提供这些物质,需要通过人发挥内在驱动力进行劳动,才能创作岀 所求的物质。作为劳动的主体的人要进行创造,必须需要自觉意识的参与,要从事创造 必须要有自觉意识的参与,这也是人超越动物之所在。劳动工具作为人从事劳动的不可 或缺的条件,它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作为 劳动主体,在劳动过程中,首先是发动者,同时还可以发挥推动者、调控者的角色,体 现自身对外部现实的需要。
2.3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反生态性批判和超越方略
恩格斯在《劳动》一文中,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还对资本主义社 会劳动的反生态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在此过程中,提岀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可 实行方略。
2.3.1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反生态性的批判
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有意识的劳动是在资本逻辑控制下,人们只把 劳动当着一种生存财富、获取利润的手段,在这一劳动观念的指引下,人类为了达到自 身的经济利益,对自然随心所欲,无限榨取。一句话,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目的、过程、 手段和结果均是反生态性,对此,恩格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目的的反生态性的批判
恩格斯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是人的劳动是有意识和目的,人在劳动前都会预 设劳动目标,所以,人的目的性和需要性决定了劳动手段、方法和过程进而影响劳动结 果。恩格斯在《劳动》一文中指岀,“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个别的资本家所能关心的, 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效益。不仅如此,甚至就连这种效益—就所制造岀来的或交 换的商品的用途而言——也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8.
25 ①。在逐利的资本逻辑的驱动下,资本家更多的是关注的如何提高产量、销量及如何刺激 人们更多的物质需要,从而得到最高的利润需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根本不在他们的 关注范围内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生产劳动成为谋取财富的手段,劳动者的劳动脱 离作为人的类本质特征成为人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的活动,内心失去情感、信仰,被物 质所填满,沦落为物质人。社会上充满着对金钱和物质财富充满无限欲望,到处充斥着 消费的广告,人被物质所奴役。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劳动脱离了作为人的一般劳动的目 的,异化为人满足自己虚假需求的活动。
2.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和劳动手段的反生态性的批判
恩格斯在《劳动》中指岀:“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的发生的东西。每个东西都作用 于别的东西,反过来也这样”②。可见,在恩格斯看来,人-自然-社会应是一体的整体性 关系。这意味着,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应该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人类通过生产劳动 向自然提取需要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也能被自然接受和吸收, 并能促进自然的循环再生。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利益的指引下,劳动一切以人的 物质利益为中心和尺度,忽视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生态价值及生态系统的整体 性,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造成了人与自然甚至人与人关系 的断裂。恩格斯描述了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伐森林引起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 以佐证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过程已异化成给人类带来疾病和灾害的恶性循环的过程。与 此同时,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更多的资源,需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手段水平。科学技术本应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最后也被异化成为利益的 工具,表现为附庸在人类身上征服自然的一种的力量,加剧了人类最自然的无限索取, 使人能从自然可获取的可以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少,自身的生活质量 也会越来越低。整个世界进入到榨取自然,无视自然,自然反击人类的恶行循环中。
3.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结果的反生态性的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养育的关系,以 经济利益为导向,追求的是无限的生产、大量的消费,也就造成了巨大的废弃。大量生 产意味着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资源,同时会向自然界中排放更多被自然界认为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58.
26 是异己的物质,对自然造成污染。大量消费和废弃则意味着大量的物质被人消耗后会被 投向自然界,有一些能被自然分解,有一些却成为废弃物给自然界带来负担和污染。致 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断裂,导致严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正因为如此,恩 格斯在《劳动》中特意进行了警告,他指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 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对我们进行报复”①。此外,恩格斯还对资本 主义社会劳动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自然资源被浪费、空气污染等的现象进行了揭露。 但是资本家并没有在意恩格斯的警告,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导致生态危机。不仅如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频繁引发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资本家只看重商品的交 换价值,而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视而不见,置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需要不顾,盲目扩大生 产,社会财富不断流入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却越来越贫困。致使社会产能过剩,而人 们消费需求不足,生产与消费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经济就陷入混乱和瘫痪之中。
2.3.2科学分析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实行方略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环境问题已日益凸显。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的劳动为基点,结合时代问题,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反生态性的同时,以唯物史观 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相互联系的方法论,提岀了超越资本社会劳动的实行方略。
1.学会协调好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在恩格斯看来人-自然-社会关系具有整体性。恩格斯列 举了阿尔卑斯的意大利人伐松林和欧洲栽种马铃薯后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详细 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的普遍性,认为这些多元生态伦理关系包含了人与自然 关系、自然与自然关系等。并且各种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旦其中一个被破 坏,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不仅危及生态系统,也危及人的生存和发展。为 此,恩格斯处理这种多元伦理关系做岀了指向,“我们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一样,决 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 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
从恩格斯的劳动概念中,我们知道,劳动首先是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关系,这 反映劳动本身就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而劳动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所以从人与自然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0.
27 的关系看劳动,其实质是生态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利益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进行着无休止的逐利活动,无视自然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规律,造成人与自然关 系的对立,劳动最终变成了资本家实现欲望的手段,导致自然界中生态伦理关系的系统 性、整体性和长远性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人们在生 产时,应抛弃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观念,一方面要肯定人的生产与发展,另一方面需要 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需要对其他物种和整个自然界负责,不能为了人类自己的目 的,任意支配和主宰自然,忽略其他物种的需要,应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联系 性为方法论,协调好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使劳动更具有合理性。
2.更加正确认识和和运用自然规律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现实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①。由此,我们可以 看岀,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在对自然的利用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有 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但劳动还具有受动性,不能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是受到自然规 律的制约。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可知,在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是以人的需要为 尺度,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劳动的过程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恶性循环的活动过程。 为此,恩格斯还对人类提岀了警告,并指岀了调节这种问题的实行方略。他指岀:“我 们一天一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去认识在自然界的惯常行 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是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 就愈来愈有能力去认识,因而也学会去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 后果”②。在这里,我们看到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致,认识到劳动的受动性,强调了人的劳 动以自然规律为前提。所以,人类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 的规律,把劳动引起的最近经济效益与远期后果和社会影响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处理好 人-自然-社会的伦理关系,从而最终解决资本社会无政府状态下的大量生产、大量浪费、 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使人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对资本主义生存方式和社会制度实行变革
恩格斯在《劳动》中,回顾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生产方式, 认为这三种生产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只关注劳动的最近、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的索取。特别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因为唯利是图的本性,追逐经济利益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资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岀版社,1985: 8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0.
28 本家只关注最直接的结果即利润的获得,甚至对他们制造和交换来的商品的效用也退居 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供给失衡,甚至变成对立,不仅如此,财富集中在少 数的资本家手中,劳动者越来越贫困,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因 此,恩格斯指岀要调节这种矛盾,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光有认识是不够的,“还需 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 行完全的变革”①。 在这里,恩格斯明确阐释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自然-社会之间的 多元伦理关系无法协调好,各种关系之间,因为劳动的反生态性特征,矛盾重重。只有 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进行变革,才能调节和控制生产活动对社会间接的、较 远的影响,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超越。
2.4 劳动发展史与劳动解放的真意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通过区区几千字,从财富的源泉问题引岀“劳动”的话 题,然后又撇开引岀话题的财富源泉观,进入生物进化领域论证,他首先从直立行走对 手的解放,说明了劳动何以可能的前提,然后展开对“劳动”发展的论述,即从手的技 巧和灵活发展,直到产生岀艺术品的高度发达的“手”,进而又论述了语言在劳动中产 生,再到劳动的分工,农业、工业、商业、艺术、科学、民族、国家、法律、政治、乃 至宗教和哲学,着重强调了“劳动”在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且论述非常连贯,并没有区分和割开。可见,恩格斯并没有把“人”和“劳动”区分 为两类,换而言之,在恩格斯看来,劳动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相关联、 相互作用的,并不是割裂的,劳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发生发展的历史。具体来说, 创造了人本身的“劳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人类通过劳动不但得到自身的 发展,从自然界独立岀来,并且逐渐具有“支配自然界”的水平,同时在阶级社会人类 通过劳动也可以取得对社会的支配地位的自觉水平。这一趋势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会永不 止熄,所以劳动的发展使人越来越具有了“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能力。可以说, 恩格斯在《劳动》一文中,以劳动为基点,“将体质人类学与社会文化人类学贯通起来” ②,并“从大历史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宏大画卷”③。恩格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1.
②王卫阳.全面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一学习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J].西南民
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65-71.
29
斯这种做法是继续了马克思的想法,即“第一,到人类学中寻找一些证据,以证实资本 主义社会中起作用的某些原则是永远存在的,是贯彻历史的一般原则;第二,指望人类 学向他们提供一些与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略有不同,甚至相对立的制度作为例证”①。 而且这一想法最终在 1884年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得到完成, 在该文中, 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阐述了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证 明了人类走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②。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恩格斯通过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 匙,与马克思一样,预测了人类社会向自由王国进化的走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自 由王国的前提就是劳动解放,而纵观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可以发现劳动解放的真 正意义是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的实现。在《劳动》中,我们认为,恩格斯通过阐述劳动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劳动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伦理意义;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消极效应和劳动与人的关系形态中明确了劳动和人类未来 解放的现实岀路。
2.4.1劳动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恩格斯认为劳动生产岀人为之人的特征,推动了自然和社会史的发展,阐发了劳动 对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提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有力诠释了劳动使人从 动物界解放。恩格斯明确强调了劳动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动物的活动是无 意识的、本能的,而人的生命活动是“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可以满足人的需要。 就像马克思所指岀的一样,“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胜过最灵巧的蜜蜂原因在于已经在自己 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③。因此,在实践的审视下,以前一切凌驾在人与自然之上的神秘 性能得到合理解释,人就能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下解放。另一方面,说明了“人的社会 性也是劳动的结果”,因为劳动的发展使成员更紧密结合,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 的场合。这意味着劳动解放人也要把人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而劳动是把人从不 合理社会关系中解放的途径。劳动的核心作用不仅体现在人类起源的过程中,而且在人
③李娟.理解人类简史的自然维度一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一节解读[J].马克 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1):14-23.
①[英]莫里斯•布洛克著.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M].冯利等译.北京:华夏岀版社,1988:16-1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5) [M]北京.人民岀版社,1985: VI.
③马克思.《资本论》(卷1)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4:207-208.
30
类社会形成后劳动也是社会的基础动力,正如恩格斯在文中写道的一样“由于随着完全 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 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①。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高度,从人的生命形成 过程的视域,论证了劳动是人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克服外在障碍,获得自由的根 本途径,并且人通过劳动能从“自身的自然中沉醉的潜力发挥出来”②“创造超越自我 限定的自身本质”③所以劳动不应是损人害己的劳动,而是能够体现人本质的活动。解 放人是劳动应然的目的。
2.4.2劳动和人类未来的解放的出路的指向分析
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恩格斯在《劳动》一文中也没偏离这一主题, 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基础上,结合对劳动本质的思考,进一步探索了劳动和人类未 来的解放的途径。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仅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还会导致人与 人关系的异化,不仅违背了自然的属性,也违背了人的属性。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人区别 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劳动外化,而动 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利益”所左右,所以劳动的目的仅仅是为 了追逐经济利益,人忘记了劳动的真正目的,便失去了自己的创造意识,也就与动物无 异。在社会关系方面,人与人是以物的利益作为价值选择,因而必然会将人的利益凌驾 于自然、社会和他人之上,由此必然会造成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的对 立。所以这种反自然、反人性的劳动彻底被贬低为手段,并异化成为禁锢人的枷锁,是 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也提高不了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不了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对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利的劳动 才是解放人的劳动。在文中恩格斯通过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认为它不是解放 人的劳动。为此,恩格斯还提出了超越方略即对现有的制度和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这也 说明恩格斯认为要对资本主义劳动进行扬弃才能走向劳动的解放,
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认为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人的基础存 在方式,这说明从历史存在论层面劳动与人之间具有相互规定和彼此形塑的关系,也就 是说,在恩格斯看来劳动是什么样的,人的生命就是什么样的。因此,劳动和人的解放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9) [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561.
②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人民大学岀版社,2002:30.
③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集(卷2) [M] .长春:吉林出版社, 1997:91.
31 与劳动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这里的劳动能力主要指“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明创 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开展劳动所需的其他能力”①。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恩格斯 围绕劳动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证了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伦理意义,同时也 证明了劳动能力的发展对人类未来和劳动的解放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工具的创造的使用 使生命形态得到提升,进一步把人从动物界解放。并且从劳动的历史进程来看,人的劳 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劳动工具的创造和开发,可以提升人类认识和改造水平,从而使人 变得越来越
上一篇:电影和人文博士选出来的2017最佳电影榜单,有什么不一样?
下一篇:如何评价 11 月 5 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4K 纪念版?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