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1

  (一)方法

  1.认真查找护理潜在风险排查发现,新招录护士或护龄较短的护士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应对潜在风险能力,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在药品使用管理上,需警惕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风险隐患。护理管理上,相关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管理是否到位是防范重点。在患者个性化服务上,对患者个人隐私是否保护到位,是否与患者有效沟通,操作过程是否知情同意均是引发风险的重要环节。

  2.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1)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一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每周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法》、《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知晓率。二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针对易出现护理风险的疾病,认真总结既往护理不良事件规律和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模拟处置妇科突发不良事件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三是健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完善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定岗定责。同时,建立护士长、各小组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指导护理人员发现护理风险高危险人群、高危环节时段及时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不定期开展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规范化护理操作示范、进修学习等方式并采取老护士带新护士的排班策略,不断提高护理操作熟练程度。五是加强护理资料痕迹管理。要按照科室护理制度规定,加强对每一名患者护理的规范记录,及时归档。

  (2)积极开展优质护理。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通过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躯体舒适,协助其平衡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同时,用爱心、责任心开展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

  (3)加强药物使用的风险管理。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同时,详细记录用药处理过程以及实行双护士核对患者用药。同时,密切留意患者用药后的反馈,出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处理。

  (4)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对于实施流产、处女膜修补术等疾病诊疗操作时,在尊重患者知情权的同时,要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在开展疾病诊治、实施会阴、胸腹部检查过程中,注重私密性,在隐蔽空间开展检查治疗。

  (二)评价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由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及出院时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5个方面打分,每项满分20分。由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护士专业知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4个方面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评价

  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性提高(p<0.05),

  (二)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仅发生10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三)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远高于对照组58.66%(p<0.05),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认真查找妇科护理潜在风险、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加强药物使用的风险管理,同时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力度等全面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评估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提升对妇科危重患者的管理能力、与医生抢救配合能力、应急能力及执行力,主动服务能力,使妇科病房风险事故发生率较未开展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研究发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说明通过实施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基础知识与风险管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通过良好的服务,改善了患护关系,对防范和控制医疗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2

  1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明确工作内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要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综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一起来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心理辅导员是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具体事务的负责人,是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院系学生工作中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工作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利于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要明确心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制度,要为心理辅导员搭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准入机制,如要从事心理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必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必然趋势。当前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等。但是,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解决。各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适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3

  【摘要】目的:探索在神经外科护理方面出现危机事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方法:针对56例神经外科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寻构成原因。结果:由于疾病因素造成事故占32.14%,由于护理因素造成事故占19.64%,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占26.79%,由于环境和药物的因素占12.5%和8.93%。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危机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必须通过防范评估、提高预见性、协调人力配置、促进环境安全、强化人员培训、医疗物品规范管理等护理防范举措,从而合理控制神经外科护理危机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防范措施

  医院护理危机通常指对医院政策执行或者声誉造成破坏的事故,往往会给院方带来很大的损失,影响形象和运营。由于神经外科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很容易造成护理危机事件。为了防止护理危机事故,就要强化对危机因素的预测和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共完成的入院病人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危机因素作了准确的预测以及预害,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护理投诉事件,护将理不良事件限制在2%以下。表述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一共收治神经外科患者中,其中出现护理危机事件一共56例。

  2 方法:对上报的56例护理危机事故的资料做综合调查和分析。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经过、可能因素、患者身体状况、当事人情况等。将其总结为疾病、药物、患者、环境、护理人员5类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二 结果

  三 讨论

  神经系统负责人体的精神、循环、意识、、运动、呼吸等非常多的功能。如果人一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就会产生不同的神经系统损伤的状况,导致由病变转化成护理危机的因素。位置不同、性质不同的神经外科疾病,会造成各种不同的护理危机事故,增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调查中31.14%的危机事件,都是由于疾病的因素导致的。

  通过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有非常大的可能引发癫痫症状。因而为了能够有效防止癫痫神经症状的长生,需要给患者服用抗癫痫的药物。但是因为抗癫痫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副作用,会让患者产生头晕的症状,导致患者跌倒。另一方面,如果抗癫痫药物的剂量、时间、浓度等改变时,患者会出现癫痫复发,造成护理危机或者隐患。调查中有8.93%的护理危机事件跟药物有关。

  部分患者因为偏瘫、吞咽不便,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导致跌倒、误吸等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神经外科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增加心理负担,甚至导致自杀事故。调查中因为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危机的占26.79%。

  患者所在的治疗环境也是引起护理危机的重要因素。比如医院内使用的病床的床挡高度过低,对患者的可防高度过低,极易造成偏瘫患者坠床;病房门窗都设计成自由开放式窗户,很容易造成患有幻听、幻视、精神障碍等病人坠楼的地点;敞开式的病房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患有记忆障碍、精神异常的病人迷失方向等等。在调查中,有12.5%的危机事件是跟环境因素有关的。

  该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29.6岁,其中护理工作年限都在5年以下的占极大一部分,因为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护理技能不够熟练,很容易引发护理危机事故的发生。调查中表明,护理人员原因造成护理危机占总数的19.64 %。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以下神经外科护理危机的预防措施。

  1 要建立健全安全评估体系,做好护理危机预警。院方要对患者的智力、精神、意识以及生活自理等各种能力作准确评估,对容易造成护理危机事故的高危因素做好充分的预警,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特别重要的是,评估工作务必要贯彻住院的全过程,保证其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在患者出入院等重要环节。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或者病情改变时要采取所示进行评估。

  2 提高病房可视度,改革病房模式。病房改革要保证宽敞通亮、光线充足、空气新鲜,病床充足,整齐排列两旁,病房内医疗设备排列整齐。因为神经外科患者有很多护理危机的因素,所以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将工作站转移到病房中,从而提高患者的可视度,以便进行及时的观察和治疗。然而这类病房虽然可以提高对患者的可视度,在患者隐私保护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协调好患者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3 关注高危时间段,合理调整护理人员。通常情况下,护理的高危时段为节假日、周末、夜班以及工作量大时。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发生护理危机事故的高危时间,合理配置人员,主要做到以下点:老少搭配。结合工作能力强、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护士与年资较短的护士进行配班;实行节假日护理人员负责制;实行交接班留岗制,只有当交接班完成后,才能下班;根据工作量动态调整护理人员。

  4 强调细节管理,完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留意病房内物品和设施的安全性。特别是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按时核查床挡、轮椅、平车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在患者进行床头升降操作后,留意将床头的摇把收好;将病房的窗户设计成半封闭式,杜绝坠楼事故的发生;进行病房巡视时,务必清点患者人数等等。

  5 强化年资较低护士的培训,增强护士专业技能。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跟护理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同时也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和前提。首先,护士人员要在完成基本技能、知识的专业化培训后,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授课,从而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观念,增强专业素质和技能。其次,要对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轮转,以增加年轻临床护士的专业护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神经外科护理人才。

  结语

  神经外科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缘故,存在很多造成护理危机事故的因素。因此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科学合理做好危机的评估预测,避免危机事故的发生,并且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应对措施,以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杨华、颜廷杰.现代医院危机和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19(4):200-201.

  [2] 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J].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3] 贾金秀. 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分析与防范策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

  作者单位:410600 湖南宁乡县人民医院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辅导员 深度辅导 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33-03

  深度辅导是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首先提出并率先进行尝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从此,它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逐渐推广应用。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广西8所高校辅导员为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广西地区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与访谈。其中辅导员有效问卷99份,回收有效率为99%;同时对16名辅导员进行了访谈。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反馈,此次问卷调查问卷有效比例、对象分布、数据对比分布均比较合理,具有参考价值。

  (二)调查对象

  辅导员男女比例为53∶47;50%以上的辅导员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呈多样化分布,思政与心理专业仅占22%;辅导员工作三年以上的占62%;大多负责学生数量较多,超过1∶200比例的辅导员就达到7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深度辅导育人效果的辅导员因素

  1.多数辅导员对深度辅导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深度辅导指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业、情感、发展、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帮助和指导。针对这一定义,尽管调查显示72%的辅导员能够完全理解,但结合实际访谈发现,个人理解差异还是很大。可以预见,在没有充分理解其内涵的背景下开展具体工作势必会影响育人效果。因此,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充分认识深度辅导的内涵、要求与操作技能是必要的。

  2.大多数辅导员愿意进行深度辅导。调查显示,92%的辅导员开展深度工作的原因是基于对学生成长的真正关心,但也有部分辅导员言语中透露出只是责任所在,履行工作职责。深度辅导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的重要体现和工作方式,其实与学生的单独沟通一直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只不过“深度辅导”更为科学、专业,因此,“深度辅导”一经提出便受到关注与认可。但是根据调查结果与实际访谈发现,仍然有部分辅导员主动性还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辅导员的认识不够全面、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其他学生事务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宣传以及认知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辅导员自觉、自愿地去做好这项工作。

  3.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影响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为此我们专门设计多项题目针对辅导员综合素质进行调查。第一,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发现,每位辅导员都参加过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其中,“心理咨询”方面的最多,达到72%;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分别占56%、53%。其他如新媒体技术、法律法规、管理等方面也占到较大比例。实践证明,辅导员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是有助于深度辅导工作开展的。尤其以“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方面最为突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第二,根据辅导员业务提升的形式调查发现,通过“专题培训”与“座谈会”是最多的,分别占到72%、65%。其次还有45%的辅导员是通过“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但访谈中问到“你觉得那种形式最有效?”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最有效,而对于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专题培训”与“座谈会”却没有得到更高的认可。其实辅导员作为年轻人,日常工作繁忙,有时节假日也无法休息,与传统的培训、座谈会相比,一些精心组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可能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第三,综合调查与访谈发现,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承认要想更好地开展深度辅导工作,个体必须具备多种能力素质(其中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亲和度最为重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相关技术等)。但实际情况是多数辅导员工作时间短、社会阅历浅(访谈中很多人认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实现良好沟通的重要资源);年轻辅导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无法满足深度辅导工作的需求,正如前面所述,尽管每位辅导员参加过不同种类的学习培训,但所调查的辅导员中也没有百分之百参加过两种以上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面达到76%、72%),其他诸如职业规划指导、危机事件处理等比例更低,这明显达不到岗位要求。而且,多数辅导员还是“半路出家”,真正思政相关专业的很少。许多辅导员虽然都意识到专业知识与技巧对于开展深度辅导工作非常重要,但却“无可奈何”。

  (二)影响深度辅导育人效果的过程因素

  1.深度辅导前期准备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一,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途径比较单一,调查显示选择“通过自我观察了解”、“通过周围其他学生侧面了解”是最主要渠道,分别是90%、91%;其次“通过查阅档案了解”、“通过家长了解”,分别占45%、46%;选择“通过任课教师了解”最少,仅占37%。从每种途径的百分比来看,大多数辅导员主要凭借自我观察以及观察周围学生来获取信息,没有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是最为熟悉的。无疑,这对深度辅导的最终效果是不利的。第二,深度辅导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辅导员在前期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制订详细的辅导提纲,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达到预期效果。调查显示在辅导提纲准备方面,只有少数辅导员会制订详细提纲(16%),大多数辅导员要么只是制订简单提纲(45%),要么只有基本方向根本无提纲(34%),甚至还有部分辅导员是“即兴发挥无目的”。第三,大多数辅导员均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调查显示大多数辅导员要么是“根据学生情况随时安排”(49%),或者是“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安排”(23%),还有随机安排(25%)。该情况一方面说明辅导员日常工作确实繁忙;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3.强化深度辅导制度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一,建立深度辅导督导机制。随着深度辅导工作的持续展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辅导员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同时辅导员也会因为负面情绪的滋生影响深度辅导工作,因此,需要较为专业的资深人员组成专家队伍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督导,一方面有助于更新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员负面情绪的释放,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第二,建立深度辅导检查反馈机制。以定期听取辅导员汇报、检查深度辅导记录为主,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发放问卷与随机访谈学生为辅助措施全面了解深度辅导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结果反馈辅导员,以便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提高业务水平。第三,建立深度辅导考评机制。根据本校深度辅导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深度辅导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指标,如深度辅导时间和人数、辅导笔记与进度安排、师生评价等;通过不同层面的评价检查深度辅导效果。第四,建立深度辅导激励机制。在科学合理的考评基础上,不断建立有助于调动辅导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机制。例如绩效补贴、荣誉称号等,给辅导员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通过为表现优秀的辅导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外出进修学习等机会,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4.强化硬件配套建设,积极改善深度辅导工作条件。良好的沟通环境、轻松的沟通氛围以及私密的空间对深度辅导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设施,通过现有会议室或者活动室进行改造和布置,提升其作为深度辅导室的功能,或者单独建设一些专门的深度辅导室,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艳洁,倪潇潇.首都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6)

  [2]姜恩来.深度辅导工作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王伟,车阳,郑睿.关于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调研――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王民忠.青春引航――北京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实务工作模式研究与实践”(2015LSZ027)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5

  【摘要】“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培训者在承担各类项目的过程中与学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了解到基础教育的某些困窘,诸如教育理念滞后、职业心理倦怠、专业知识退化、专业能力弱化、教育技术薄弱等。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精心构思培训课程,从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来提升学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关键词】“国培计划”;基础教育;困窘;对策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自2010年全面实施,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要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自2010年开始就承担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与中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培训过程中又陆续增加了一线教师培训者团队示范性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班主任培训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项目县培训团队集中研修项目以及一些省培项目。

  一、“国培计划”实施中凸显的基础教育困窘

  参加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湖南省各个市、州的农村学校,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二十年,他们是中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学员的相处与交流,基础教育的某些困窘展示在我们面前。

  (一)教育理念滞后

  参加培训的学员从学历而言,根据近七年学员信息表统计,本科学历比例达到了90%左右,其余的都拥有大专学历。这些学员多数是在一二十年前接受大学教育,当然有的是中师教育然后再提升学历。学员在自身求学期间,囿于当时比较陈旧的教育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中心,所以成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毕业后学员自己成为教师,自然也就把读书时的状态顺延至教书之中,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在与参加培训的学员交谈之中,对于教育的理解,很多教师就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对每天的教学没有进行反思,更不用说深层次地去思考教育。在很多中小学,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大多也只是做到:上课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不停地讲课,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做笔记;下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坚信熟能生巧。他们秉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认为历史、地理与思想品德都是副科,主课必要时可以占用副科的时间,时不时地组织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千锤百炼,最终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希望学生做一个乖乖仔,不要惹是生非,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由于惯性使然,又由于长期不学习,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很多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重视、理解和尊重学生。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让学生什么事情都要听教师的,忽视了学生某些正当的需求,缺乏全面发展的理念。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学生沟通,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关爱,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些教师缺乏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智商教育,忽视情商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

  (二)职业心理倦怠

  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各个项目以来,为了确保培训人数齐全,我们会提前按照名册电话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很多教师在接到我们的电话通知时颇有抵触情绪,甚至找种种借口来推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国培计划”多数学员来自湖南省的农村学校,有的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如湘西的古丈、凤凰、泸西、花垣、永顺和保靖,张家界的慈利、桑植,怀化的麻阳、辰溪、溆浦、中方,郴州的汝城、安仁、嘉禾、临武、资兴、宜章、桂东、桂阳,永州的祁阳、南山、东安、江华、宁远、新田、道县、双牌等。由于工资收入低下,长期待在偏远地区,难有出头和发展的机会,很多教师刚入职时的那种冲劲和激情在工作几年后慢慢消散,教书成了谋生的手段,能混过去就混过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培训聊天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抱怨教书是件苦差事,苦得无休无止。无休止地备课,无休止地上课,无休止地改作业,无休止地跟班,无休止地晚自习坐班,无休止地与学生斗智斗勇,无休止地评比,无休止地做材料,一个人忙得连轴转,分身乏术。在培训的QQ群里,有些教师经常发一些调侃的段子以自嘲,如:“老师是什么?老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老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老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儿态度和蔼,一会儿暴跳如雷;老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老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老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老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教师自己总结自己是什么时是这样说的:“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每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每时每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z查让人崩溃;晋升职称次次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这些抱怨、调侃、讽刺等,其实是职业倦怠的表现。有些教师在交谈中流露出对某些人的羡慕:有些人根本没读什么书,早早地去经商,现在腰缠万贯;有些人从政当官,人前显贵,八面威风。

  (三)专业知识退化

  在日复一日的模式化教学中,很多教师逐步养成了一种惰性,导致专业知识退化。我们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通过与学员的交谈,发现某些素质上的问题。首先,某些人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在记忆上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上的错误。其次,知识面不广,交谈中话题打不开,总是某些语言的重复。再次,对于新知识与新概念比较陌生,不了解学科前沿与动态。最后,理论水平肤浅,不能把教学经验总结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退化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只是照本宣科,甚至不敢脱稿讲授,这是专业知识不熟悉的外在表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对教学内容充分展开分析,只是要求学生在书上标记所谓的重点,甚至只是对书上的内容循环念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回答学生的提问,不敢与学生开展对话与交流,有时候干脆“顾左右而言他”;一些教师不喜欢研究教材,更加不擅长对教材内容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认识,同样不能拓展进行案例分析;一些教师不愿意读书,更加不愿意读专业书,不愿意写读书笔记,不愿意写教学反思,不愿意写论文。

  (四)业务能力弱化

  在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对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与专家的交流中轻理论重技巧,希望专家能传授一种一劳永逸的上课技巧。这种片面追求技巧的情况恰恰反映出当下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弱化。据了解,在很多学校,教研活动基本处于废止状态,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去听课与评课,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有的学校虽然展开了此类活动,但多数流于形式,教师参与程度不高,教师上完课后就忙自己的私事去。备课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参教案抄到自己的备课本上,更有甚者,上课时拿着教参教案念,只是到了要检查教案时才匆匆地抄教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上课需要PPT,一些教师奉行“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毫无修改地生搬硬套地使用。平日里,有些教师不喜欢钻研教材,不喜欢反思课堂教学,没有认真地开展教学设计,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去,教学设计循规蹈矩,缺乏生机和创新。课堂上,一些教师上课没有激情,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顾自说。课后布置作业走极端,要么O少,要么极多,更多情况是题海战术,批阅作业不用心,敷衍塞责。一些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泾渭分明,成绩好可以包容一切,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所以在评价学生时缺乏艺术性,缺乏引导性和激励性。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上心,美其名曰是让学生自主管理,实质上是当甩手掌柜,乐得清闲,不愿意花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关爱。有的教师不愿意出去学习、交流与培训,参加某些培训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远程培训看视频,在网上打开视频,放在那里让它播放,然后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纯粹是凑学分拿结业证。

  (五)教育技术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的手段由单一不断走向多样。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教师必须不断掌握和提升教育技术。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该标准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培训学员的表现来看,教育技术确实比较薄弱,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如极少数学员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更不要说运用多媒体技术了,这个听起来可能让人吃惊,但却是事实。一些偏远的山区学校,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没有配置电脑,教师由于工资收入比较低下,也无力自己购置电脑。曾经湘西一位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参加我们承担的初中思想品德培训,上机时竟然连电脑都不会开,这个教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他没有见过电脑。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现在连农村学校多数也配置了电脑,教师也自己购置了电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使用几张PPT,但是年纪大一点的老教师基本不会做也不会使用PPT。在培训中,很多教师在上机时一般干三件事,即浏览网站,炒股,聊QQ,至于把PPT做到极致,学做微课和微视频,兴趣就不大了。

  二、“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的对策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中,我们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参培学员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主题,精心打造培训课程,解决学员的实际困难,做到有的放矢。

  (一)通过头脑风暴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

  如何推进新课改,理念转变当先行。不从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中摆脱出来,教师不会去触及课改深处和探索课改的有效途径,甚至根本就不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把教育理念的转变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理论讲座、具体示范对学员展开头脑风暴,使学员慢慢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开设了《现代教育理念解读》《全面认识素质教育》《〈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素质教育要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探讨》《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讲座课程,让专家从理论的高度对学员进行洗礼。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反思素质教育,领会专业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放眼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拨动学员的课改之弦。在培训中,我们请到了株洲景弘中学的教师,通过体验式研修的方式,让学员了解景弘中学的课改模式。比如“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师不搞“一言堂”,学生分组,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地展示自己。又如高效阅读,让每个学生的读写总量每年达到500万字以上,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再如自主自治管理,学生管理晚自习,学生给课堂打分做评价,学生实行无人监考,学生自己命题组织考试试卷。通过具体示范,让学员充分认识到新课改最终落实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上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开展专题沙龙,通过各方的发言、辩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认识的飞跃,最终落到新课改这个主旨上,完成思想的洗礼。

  (二)通过“走出去”舒缓职业倦怠

  长时间地从事某一项工作出现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关键要善于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调适。“国培计划”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来培训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让他们走出来接触新的知识,使其得到提升和发展。“国培计划”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心理调适,让学员获得后续发展的动力和坚定国家不断会改变乡村教师困窘的认识,点燃了学员从事教育的激情。在培训中,我们开设了如《教育家的师德情怀》《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师德热点与两难问题辨析》等师德修养课程,培养学员的师德情怀和践行动力,通过邀请一些扎根乡村的师德先进标兵与学员互动交流,如邀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盘晓红老师现身说法,其大爱无疆的先进事迹与学员产生共鸣,激励着学员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到一些课改先进的学校去观摩课堂教学,与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释放了心理压力。这种观摩和学习缓解了职业倦怠,可以激励学员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与培训的专家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鼓励学员大胆地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在众人面前秀出自己的风采,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让学员在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在培训中,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设置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实行一对一的交流。通过心理咨询师与学员推心置腹的交谈,解决学员心理上的困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通过主题提炼与课程设置提升学员的能力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解决学员的短板真正产生实效?提炼培训主题,设置课程内容是成功之本。适应新课改潮流,针对培训需求,历年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我们都精心提炼培训主题。在几年的初中思想品德培训中,我们提炼了诸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等主题。这些主题的提炼,其一,紧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其二,紧扣新课改背景;其三,紧扣学员教学需求。在这些主题的指引下,我们的培训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学员的现实与迫切的需求得到满足,培训才不至于流于形式而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以至于在每年的测评中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本区域内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和乡村教师的迫切需求,做到既依托又突破。课程设置由两大维度构成,即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之中,学科知识侧重于课程标准全方位的解读,教育教学知识侧重于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认知,同时又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专业能力中,教学设计与实施侧重于高效课堂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侧重于对PPT美化技术以及微视频、微课的制作,教学技能上侧重于说课与评课、同课异构、教学沙龙。这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训,首先是让学员回炉重修,夯实专业知识与提升专业能力;其次就是提高升级,点燃专业知识发展与专业能力发展的引擎。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提升学员的能力为目标,实践课在总课时中不少于50%,多的时候达到了60%-7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15-02

  一、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管理观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仍然十分淡薄,管理工作的方法仍然沿用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这些落后的管理模式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而随着档案资源的不断增加,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问题和状况。而问题的发生一旦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并不断堆积,必定会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限制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落后与时展的脚步。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急需得到广大档案管理部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认识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2.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不高。一方面,档案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些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技术人员由于利益的驱使,蓄意破坏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篡改或者偷盗;同时网络档案管理硬件运行不稳定、设备安装不到位、受到外界电磁场信号干扰、硬件设施的偶然故障、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失真,其完整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高度透明,以及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传播速率,同时由于档案数据的收集缺乏行之有效的明确标识,这就对档案系统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档案管理系统不稳定将制约网络运行和数据传输的速度甚至造成部分或全部数据的丢失或出错。如果网络安装不规范、线路不畅通、接触不良、软件安装不当,必然会影响网络的稳定运行,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处理和传输的速度,也对档案管理的安全造成威胁。

  3.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维护不当、数据无备份等造成的风险,其危害主要是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数据产生错误、数据丢失等。在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一旦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这与手工档案管理不同,一旦口令失窃,追查起来相当困难。同时,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和保存集中在网络系统,数据处理形式产生了质的变化,对电子数据的修改、转移、篡改、非法拦截、伪造、删除、隐匿等行为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不容易及时发现。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与手段已不适应计算机的环境,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面临失效风险,因而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建立严密的档案管理控制体系,保证企业私密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将是档案管理体系面临的最为艰难的事情。

  二、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当前许多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沿用至今,因此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如何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熟练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同时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系统的理论培训,有些甚至是从头开始学习档案管理系统,这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有必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职业道德素养。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掌握的是企业单位所有私密档案的保管工作,因此,首先应当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不会因为私人交情或者利益诱惑就私下将企业私密档案技术资料外泄,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这些档案息息相关,技术资料、工程图纸、标准规范等,这些档案资料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巨大的信息支撑作用,特别是当前面临着企业改革改制、市场激烈竞争,档案信息资源更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依据,这些档案资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直观重要,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必要的。(2)提高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是与档案管理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完善档案管理系统软硬件,提高系统稳定性。加强档案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从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在硬件系统选配方面,可以优先选配运行速度高,运行稳定,工作寿命长的配置,同时保证高速网络带宽并且优化网络接口,保证服务器和网线远离电磁信号的干扰,硬件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确保信息传输稳定性的根本基础。在此基础上,档案管理软件的合理选择,实时升级,及时弥补漏洞,并对安全配置参数进行合理设置能够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对系统安全提出明确、具体的需求,改变过去重功能轻安全的做法,软件系统的稳定运作是保证信息传输稳定性的上层建筑。

  档案管理系统中系统信息的集成使得各个有权限的部门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输入数据,根据经验,权限范围越广,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几率就越大。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必须及时更正出现的错误,这就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容错性要求。

  在一直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电脑或网络故障,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档案处理的不完整,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档案数据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更加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环境,因此不断更新完善系统内部问题是保证档案管理系统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善:(1)建立输入控制制度。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础。建立会计确认制度,对电子化原始凭证加以认可,并通过动态数字签字对其可靠性加以确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建立操作控制制度,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石。企业必须明确规定档案管理操作人员对软件操作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管理软件。(3)建立系统关联方和企业内部人员道德的控制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教育,对不同层次上的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利用密码进行权限控制。

  3.建立档案监管制度。计算机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系统,去除了重复和无效的工作环节,从而确保了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会计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意识到档案管理系统的实施中,应有技术部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只有深刻地理解、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企业应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对原始数据重要性的认识,并要求相关部门重视数据的录入工作,尽可能减少出现差错的概率,保证原始数据录入的正确性。从源头上保证系统内所有业务信息的准确,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质量,更好为提供决策而服务。为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档案管理系统应建立更趋成熟完善的监督机制上。不仅要对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行了重重验证,对每一条数据的产生、修改、去向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使得数据记录更改责任到人,确保档案数据传输的可靠不被恶意修改。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普及的今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是档案管理行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是未来的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及时改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的使用、保存以及传送都向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档案管理体系给工作带来的便利。目前,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难题和困难,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分阶段进行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按步骤进行,最终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寿惠.刍议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

  [2]赵梦临.浅议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12.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7

  管理部门组成及职能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由医学工程部门负责。临床试验中心由中心办公室、研究者组成的专业技术组、质量控制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和中心器械库房组成。组织结构。

  1.1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办公室组成及职能

  (1)组成:临床实验中心主任由医学工程处副处长担任,另设副主任1名,负责运行和管理该中心所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内容,对中心进行全面管理;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办公室负责,办公室人员由医院管理、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等组成,分别对人员、项目承接审核、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包括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档案、资料、财务等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2)职能:①制定并不断完善机构的各种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技术性文件等;②对外洽谈医疗器械试验工作,对临床试验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③负责各专业科室试验设施、抢救设备的统筹调配,并与各专业技术组协调沟通,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④对临床试验的各项任务,在试验前、中、后各阶段均按照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及监督;⑤妥善保存临床试验记录和基本文件;⑥组织院内专业人员培训,开展临床研究咨询及交流;⑦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时,中心办公室和研究者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及时报告伦理委员会、通报申办者;⑧监督各专业科室完成日常任务,迎接资质认定、复核评审及相关的检查。

  1.2专业技术组组成及职能

  (1)组成: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申报的专业科室达到资质认定水平,中心办公室对申报的专业科室的发展状况和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最终决定将肝胆外科、骨科等11个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的重点学科作为专业技术小组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工作。

  (2)职能:①试验开始前,配合申办者向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按规定递交相关材料;②确保足够数量的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并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内,合规和安全地完成试验;③负责招募受试者,与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谈话,告知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预见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确保将临床实验中任何观察与发现均正确完整地予以记录,并认真填写病历报告等。

  1.3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成及职能

  (1)组成:包括医学工程处应急调配中心人员、各相关科室责任工程师、项目研究者等。能够积极有效地预防或及时控制和处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害和突发事件。

  (2)职能:①保障突发事件中医用设备于完好待用状态;②应急医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③应急医用设备的维修与技术指导;④统计汇总医用设备状态、使用情况等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和参加人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伦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能伦理委员会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

  从不同角度保护受试者,二者既是协作关系又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1)组成:独立的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由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8名委员参加,委员中有医学专业人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器械专家及1名临床试验机构以外的代表。

  (2)职责:①审议试验方案及相关文件,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②建立工作秩序并履行职责,遵守政府管理部门要求;③监督临床试验项目是否按照已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实施和操作;④试验完成后的全部有关记录至少保留5年。

  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

  (1)中心办公室:现有中心办公室、档案室、质控室、器械库房各1间。配备了办公桌、电脑、电话、传真机、会议桌、文件柜、储藏架等,并指派专人管理。

  (2)专业技术组: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待室是研究者和受试者讨论临床试验相关问题的重要场所,考虑空间私密性,各临床专业组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科室内的小会议室改造成受试者接待室,配备了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所需的设施,还配置了心电图机、呼吸机等抢救设施及与各专业相符合的急救药物,并指派各科室器械护士为试验器械管理员。

  4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设

  我院中心办公室成立了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写小组,实际工作由中心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涵盖了准备实施到总结报告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每项试验活动的不同特点与性质,制订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工作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行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用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培训制度》等。根据现行规定制定相关的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急救预案和急救、质量控制管理、资料保存和档案管理、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等不同方面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操作规程。

  5人员培训医院通过各种途径

  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人员创造培训条件,同时,制定完备的培训制度及长、短期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机构人员、专业科室、伦理委员会及相关辅助科室人员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注重人员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循环教育,又注重实施操作过程的专业技术培训,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检查培训效果,从而保证每个临床实验参与者都能正确执行有关规程。

  6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我院建立了专业科室、项目质控员和中心办公室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各级质量控制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工作内容,同时,配合申办者选派监查员的监查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与核查,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临床试验全过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制定完整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质控计划,对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的医疗器械均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同时对部门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与经验、工作态度、持续改进等进行质量管理。

  7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现承接项目

  我院现承接了RHQ系列椎间融合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负压伤口敷料3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分别在骨脊柱科、肝胆外科、甲乳疝血管外科进行,对试验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计划安排、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中国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CRF)的填写到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目前进展顺利。

  8结束语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医疗器械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同样是衡量医疗机构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临床试验工作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科室的耗占比,因此需建立良好的临床试验管理体系来提高试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学科发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规范临床试验过程,完善制度体系,同时注重机构的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和知名度建设,抓好临床试验发展的大好契机,拓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在国内外新医疗器械试验的份额。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新时期

  在新的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才能给社会带来长足进步,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1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员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特性也不断增强。流动人员加大了区域的流动性,缩短了流动时间,这加强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虽然部分组织已经意识到存在的挑战,也加强了管理,但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

  1.1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虽然部分组织已经加强了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仍有部分组织,如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缺乏重视,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过小,方法过于陈旧,设备也没有进行更新,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并不很合理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利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如存在部分不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资质的组织和机构私自提供有偿服务,扰乱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但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仍采用旧的机器设备,管理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交接流程存在漏洞

  由于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部分企业员工在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并没有按照制度进行相应的交接工作,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组织没有统一保管员工的档案,而是交给员工私自保管,大大加大了档案出现损坏或丢失的几率,也降低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加大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此外,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寻求一些不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进行管理,破坏了档案管理现有的制度,增加了其混乱程度。

  2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2.1增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体现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只有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度,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和机构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就会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安排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企业和组织要对在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宣传工作,对于企业职工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引起大家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提高企业人员的责任感。此外,企业要加大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用于相应设备的更新换代,用于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用于对于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弥补等。此外,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规范档案工作的程序,提高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2.2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人员的工具,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规范相应人员的管理行为。在新时期下,健全相应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对于部分组织和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此外,要加强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查,对于不合法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对于是否认真填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企业员工的考核。

  2.3增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度

  除了要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还要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管理。要引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走科学化、规范化的正确道路,不断向标准靠拢。要增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就要加大对于档案管理的保护程度,不仅要保证档案的安全,还要保证档案的私密性,尊重流动人员的隐私。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查阅、借阅,要进行规范的登记,进行档案的查阅要提出查阅的请求,企业和组织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此外,要登记仔细查阅的日期、人员等。

  2.4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

  改革和创新能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增加新的生机与活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制度调整,根据实际发生的状况,创新性的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不会破坏制度本身的规范性,相反,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2.5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因此,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要安排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结语

  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不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为了更好面对新时期带来的挑战,企业和组织要进行足够的准备和重视,不断解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本文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对于改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总结能对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军.对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6):151~152.

  [2]莫玉芬.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政策措施研究[J].管理观察,2015(14):28~29.

  [3]刘雪梅,徐小娟.浅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J].人才资源开发,2015(4):126.—152—

上一篇:汉语言毕业论文(精选5篇)
下一篇:员工道德规范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