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电影之《了不起的盖茨比》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一书一电影 之 

  了不起的盖茨比

  Great Gatsby

  

  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代表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了不起的盖茨比》首先是作为一部小说为人所熟知的。这部出版于1925年的小说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平庸之作,在作者菲茨杰拉德生前此部小说总销量不足2.4万册。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该书再版之时,它的价值才为人所发现并重视,其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这本短篇小说一版再版,但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一度达到了“洛阳纸贵”的状态。并且,这本小说还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的标准教材。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编辑委员会美国文学史上的小说进行投票评选,结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选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随后,该书入选2005年时代周刊百本最佳英文小说。

  (本书电子书中英文版均可在京东读书校园版APP及超星学习通APP中免费阅读)

  关于作者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电影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共被翻拍过5次,可谓是文学翻拍成电影的常青之作。

  1926年版

  

  这部电影诞生于小说发表的第二年,由赫伯特·布列努导演,沃纳·巴克斯特、洛伊斯·威尔逊、尼尔·哈弥尔顿主演,是一部时长80分钟的默片。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完整的影像早已无迹可寻,我们只有通过仅有的残片与海报来领略那个原汁原味的20年代了。

  1949年版

  

  1949年,艾伦·拉德和贝蒂·菲尔德主演了第二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但当时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均告失败,直到现在众多影评人也认为1949年版本是迄今为止所有版本中“最失败”的。该片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时长91分钟。

  1974年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改编电影是拍摄于1974年的版本,影片由罗伯特·雷德福和米亚·法罗两位当年最红的演员主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担当编剧,并且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最佳电影音乐奖和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堪称正统学院派最认可的版本。

  2000年版

  

  2000年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电视电影,虽然有奥斯卡得主米拉·索维诺主演,但反响平平。该版本可以说是五个版本的盖茨比中最让人印象不深刻的了,平淡无奇的改编与表演,连影评人都“不屑于”对它“指手画脚”。称之为各版里的“最水”之作也毫不为过。

  2013年版

  

  由巴兹· 鲁赫曼执导的2013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经典小说的再诠释,它借助新电影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的喧嚣与颓废;色彩和声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菲茨杰拉德笔下盖茨比的悲剧故事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刻揭露美国梦背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与残酷;同时以现代气息融入历史盛景,启发观众反观现实社会的价值丧失问题,是对经典小说的深情致敬。

  2013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

  导演

  巴兹·鲁赫曼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瑞·穆丽根

       托比·马奎尔    伊丽莎白·德比齐

  出品公司:

  Bazmark Films、威秀电影公司

  发行公司: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

  电影中的时尚元素

  2013年版电影中,巴兹·鲁赫曼导演的妻子、同时是电影服装设计师的凯瑟琳·马丁,有效运用当代的审美和时尚,以出色的时尚眼光和市场谋略,挑选了Prada 和Tiffany& Co 这两个当红的一线时尚品牌进行合作,为影片中的角色定制了大量符合20 年代特征、材料讲究、做工精致的服装。在电影拍摄期间,借助时尚传媒的追踪报道持续造势,明星云集、复古奢靡的“盖茨比”风从银幕到街头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最终促成了影片的成功。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服装设计师凯瑟琳·马丁曾提到:与Prada 合作的服装不仅具有美丽的外在形式,更将财富和权力的主题通过首饰和服装来表达,具有具象化和符号化的意义。

  主人公盖茨比的邻居、插叙讲述者尼克是旁观者和事件见证者,同时又是黛西的表哥。影片情节的推进即是以他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展现的,同时穿插讲故事时和医生的交谈。他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向往大都市的繁华、投身纽约但没有成功的作家,服装比较简单,大多采用沉稳理性的米驼色系的条纹面料。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都有领结,表现出他理性和教养的一面,可以看做是盖茨比的反面。

  主人公盖茨比直到影片开始30 分钟后才正式登场,身着20 年代上流社会男性最为常见的西装三件套——口袋巾、怀表、宝石袖扣一丝不苟,合体的剪裁和考究的面料表现出有教养的“绅士”形象,勾勒出当年成功男士的样本,黑色则为他的身份带来一丝神秘的气息。

  作为盖茨比追求的“美国梦”的象征,女主角黛西是影片浓墨重彩描述的对象,电影中最华丽闪亮的材质都聚焦在她的身上。20年代流行的低腰设计、精致的花边、浮华的水晶串珠首饰、蕾丝发带,流苏和水晶的装饰搭配精致,随着宏大的派对开始,金色、祖母绿、黄玉色的礼服奢靡又讲究。

  两位女配角中,乔丹第一次出场时候的几何条纹低腰长裙暗示了她性格中的冷静和自持,之后的服装也多用暗色系表达;

  而默特尔饰演的情妇却以一种耀眼和亮丽的色系出场, 一反主角的高雅路线, 主打色红色却搭配墨绿色的发带,还佩戴繁杂无章的戒指和多层次的手镯、耳环和网袜等,内心的物质欲望和低俗品位彰显了人物地位的卑贱,正符合夏奈儿女士曾经说过的:时尚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

  电影中角色的服装是设计师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遵循角色身份地位、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刻画而进行的设计创造,是表现人物的性格、提升影片视觉效果的重要途径。人们经常称服装是身体的延伸,那么电影中人物的着装就成为了角色的一部分,如同无声的语言般解释和推动情节。正因为这层特殊的关联,电影诞生以来的历史就像一部时装的历史。对于观众而言,适当的服装造型有助于解读角色的性格和定位,角色的情绪和命运随着视觉可见的造型变化,从而有利于情节推进和转折,即使没有台词的时候也能够展现出丰富内容。

  黛西第一次出场的时候, 带着优雅和浪漫的气息。镜头首先掠过的是房间里整幅的白纱窗帘,飘逸美丽,极为引人注目,接着伸出了一只保养良好的芊芊玉手,手指上大颗的Tiffany 钻戒熠熠生辉;

  镜头推移,观众可以细细品味黛西身上做工精美的衣裙,典雅高贵的浅灰色上衣、布满精细的花瓣和羽毛的装饰的裙边,一切都显示着这是一个上流社会令人艳羡的高雅女子,难怪令盖茨比念念不忘。然而接下来,貌似高傲的黛西被盖茨比领到自己的豪宅游玩时,盖茨比向她展示了自己奢华巨大的衣橱,里面装满了各种西装、晨衣和领带,还有整打整打堆起来的衬衫,衬衫上绣着他的姓名字母,衬衫的种类也多得惊人:薰衣草色、珊瑚色、淡橘色、细法兰绒、厚绸、薄夏布、方格、条纹、Paisley 花纹……每一件都柔软而珍贵,令黛西拜倒号啕大哭,立刻同意了盖茨比的追求。

  

  盖茨比等待了五年的光阴,不择手段地获得财富来试图追寻一个关于爱情和家庭的美梦,他奢华的大衣柜就像是一个见证。电影非常细致地表现了这个著名的小说场景,女主人公沉沦在这豪华的场景准确地暗示了这个女人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一面。

  之后盛大的宴会一幕幕上演,观众领略到盖茨比豪宅里极致华美的家具陈设,以及令人称羡的美食、舞会、美酒、乐队。整部电影越是华丽,就越凸显原著中“博大、世俗、虚饰的美” 的世界的悲凉。

  但和奢华的环境形成对比的是,盖茨比一次次试图伸手去触摸隔海相望的另一栋别墅所发出的绿光,眼前这一切灯火璀璨、彻夜笙箫的奢华其实都是盖茨比为追逐逝去爱情的美好愿望所做的努力,终将化为悲凉。此后电影情节急转直下,在盖茨比被指责靠非法买卖发了横财而失态后,有着精致华丽外壳的女主角, 原来只是凡尘俗世的空虚灵魂。她轻易背叛了爱情,逃避无意间撞死丈夫情人的责任,最终导致盖茨比的死去,影片开头那曾经的完美形象一下子击得粉碎。之前情节中盛大的视觉享受崩塌了,宴会中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的灵魂如此虚伪与丑恶,在这声色犬马中上演了一场梦,令人叹息。观众自始至终都深深沉浸在导演设定的叙事氛围中,影片悲剧主旨的表达不言而喻。

  文章来源:张洽.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电影中时尚元素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17(02):188-191.

  色彩与声乐的完美结合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作,电影中多次写到了爵士乐。鲁赫曼巧妙地借用了音乐时代这一大背景,调和了多种音乐舞蹈风格,把百年前的爵士世界搬到了观众面前,令人们仿佛置身于现代戏剧舞台旁透视那个年代的浮世繁华。而这个庞杂的舞台又极其突显现代风格,奢华繁复又蓬勃喧哗,冲击观众感官之外,多了一层与现实交杂糅合的意味,既回味往昔岁月又拥抱当下实际,让人沉迷之外,不由得回观现实社会。

  纵观首尾,爵士乐贯穿始终,辅以其他音乐类型,恰到好处表现电影主题。序幕的爵士时代色彩浓厚,色彩、图案、音乐都突出了爵士风格。叙述者思索或写作时,音乐低缓沉闷,似压抑着的内心呼唤释放。当尼克介绍整个纽约当时的风貌时,用了“癫狂”一词。经济一派繁荣,股市利好行情看涨,人们纵情声色。伴着直升机的刺耳轰鸣和人群的嬉笑喧哗,强有力的爵士乐节拍,奏出了整个社会的躁动不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

  面是,尼克跟随汤姆到市区公寓与情人厮混,半醉半醒间走上阳台俯瞰四周。我们看到了满屏的众生相,以居高临下半清醒的俯瞰审视世间百态。尼克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正微笑远远旁观,印证了原著中他似在其中又置身其外,既是叙述者又是参与者的双重视角。他眼中,路人恣意谈笑,小号吹奏者在激扬乐声中自我陶醉,公寓楼乃至全纽约的间间房内,每一帧画面都在他眼中放大,电影胶片般上演,小女孩的孤单,忙碌的父母,孤独老人,老男人与青春女,人性、亲情、爱情接踵而至,目不暇接。匆匆上演又结束,世界是旋转的、虚浮的、不可控的。穿插于他视野的是吹小号的黑人摇摆的身形,清亮刺耳又悠长的小号,哗众取宠又鼓噪人心,是爵士乐的替代或者说变体,是当下浮华世纪的标志性注解。这是鲁赫曼式的声与景带给我们的爵士时代,也是最具全局视野的精彩呈现。

  接下来是盛大的狂欢派对,爵士乐不是唯一的,鲁赫曼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而舞蹈都是爵士时代风格。从拥挤的人流、惊诧的目光、疯狂的音乐和跳跃的舞姿,全面呈现了一个盛世狂欢派对。人们被惊艳、被裹挟,不知所措又按捺不住兴奋,沉醉其中不可自拔。鲁赫曼对人物和场景的塑造旨在重现一个时代缩影。

  第三幕视觉冲击的重点是形成社会阶层鲜明对比。场景转换到通往纽约繁华市区的必经之路——灰烬谷。烟尘蔽日,垃圾遍地,沿路零星建筑低矮脏乱,道路两旁黑灰色调,黑山似的煤堆上,底层劳工埋首挥臂苦干,破旧修车店、咖啡馆店主、路人辛勤劳作疲态毕露,唯有烟尘滚滚的火车和疾驰而过的汽车宣告这炼狱之地仍和外面的世界相连。上帝注视着一切,广告牌上医生圆睁的双目即为上帝之眼。

  影片中尼克和盖茨比途经皇后大桥去往市区,上桥时盖茨比的车被一辆豪车超越。车中白人驾驶车辆,一个黑人时尚女郎站在敞篷车内,随着喧闹的说唱乐极尽扭摆。尼克神情困惑地望着女郎,她身上塑身衣裙金光闪闪,眼神轻蔑地盯着尼克,身旁的篮子里,酒瓶同样金灿灿。这座大桥连接新旧世界,分隔繁华与贫穷。尼克自白,“我感到迷惑了,一切皆有可能。”在这迷幻世界金钱与梦想,真实与虚幻,是并存的。

  文章来源:林妮斯.鲁赫曼与菲茨杰拉德的美妙合奏——2013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8(01):101-103.

  获奖记录

  No.1

  Awards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服装设计 获奖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2014年第6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服装设计 获奖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最佳化妆/发型 提名

  2013年第18届金卫星奖

  最佳原创歌曲 获奖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最佳服装设计 提名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冯健飞.从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看当今文学经典改编新趋势[J].名作欣赏,2019(06):31-33.

  李灵芝.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分析[J].电影新作,2018(06):119-121.

  邱明婷.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伦理探微[J].现代视听,2018(07):40-42.

  张忠喜.《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J].电影评介,2016(12):82-84.

  陈鸿雁.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分析——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5):46-51.

  张松存.《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本到电影[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8):106-108.

  程建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色彩象征艺术[J].电影文学,2016(23):138-140.

  夏胜武.从叙事学框架角度赏析《了不起的盖茨比》[J].语文建设,2016(08):69-70.

  宋青.《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爱情的悲剧性及成因[J].大舞台,2015(07):88-89.

  以上文献均可至全球学术快报APP(中国知网CNKI)阅读下载

  图片来源:百度,爱奇艺,豆瓣电影  

  文字来源:百度文库,CNKI  

  编辑:LZC  

  审阅:SJ  

  

上一篇: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
下一篇:用于基因组编辑的CRISPR/CAS9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