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导读

   

   在第二届网络伦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晏辉教授立足网络社会现状,分别从伦理学和哲学角度对当代亲子关系和家庭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肖群忠教授以司马光家训思想为分析文本,说明父慈和子孝是对等的伦理义务,应树立慈孝相生、平等互动的观念。晏辉教授则以《家庭问题与问题家庭——哲学人类学的视野》为题,分享了现代性语境下家庭问题与问题家庭的八个趋势和九个后果。

   

   肖群忠:慈孝平衡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在当代的亲子关系上,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很好的,但在个别家庭中,亲子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因而冲突时起。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人们在震惊之余,也需要反思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肖群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他还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伦理也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家庭问题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二是现代家庭中的代际关系。传统的中国以宗族为主轴,在现在的家庭关系里面,代际关系依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树立良好的家风和家教就成为重要的话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传承发扬,受到民间百姓的广泛重视;第二,树立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响应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与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第三,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古今中西价值观念的冲突对亲子、夫妇、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事件,都反映出家庭代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北大学子吴谢宇涉嫌杀母潜逃事件、北大毕业生出国留学六年拉黑父母,与父母无任何联系。

   

   这些对家庭的稳定与和谐造成了很大影响的事件,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可以说,在当代的亲子关系上,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很好的,但在个别家庭中,亲子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因而冲突时起。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人们在震惊之余,也需要反思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家庭关系以父子亲子关系为主枢核心,“父慈子孝”是传统道德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内容,也是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一书在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四库全书》评价这部书“节目备具,切于日用,简而不烦,实足为儒者治行之要。”

   

   司马光在该书中对父慈子孝这一传统伦理义务与规范也做了较为周详的分析论述,不仅对父慈子孝的伦理义务进行了较好论述,而且难能可贵地提出了“不孝不慈,其罪均也”(《家范》卷三《父》)的平等主张。

   

   “不孝不慈,其罪均也”的主张里包含了两层伦理含义:一是父慈的伦理义务;二是子孝的伦理义务。

   

   《礼记·大学》中有记载:“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管子·形势解》中有言:“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左传·隐公三年》中讲“六顺”,其中也有关于“父慈”的记载:“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汉代学者贾谊在其《新书·道术》中表达了:“亲爱利子谓之慈”的观点。“慈”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以上典籍中对于“慈”的记载可以视作是对“慈”作为为人父的伦理规范的明确定义。

   

   道家和佛家也讲“慈”,把“慈”作为一种普遍的大爱。这与儒家所讲的“父慈”的“慈”是不一样的。“慈”作为父辈的道德义务,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上对下的爱,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爱而不溺,公平待子;2.行而有方,严而有礼;3.养教结合,教而有方。

   

   与“父慈”相对的另一个方面是“子孝”。“孝”有三层含义:1.尊祖敬宗;2.善事父母;3.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从“孝”的含义来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爱、敬、忠、顺。

   

   对于“孝”的伦理义务,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养亲,这是孝行的基础;第二,敬亲,这是孝行的根本;第三,顺亲,这是孝行的完成。三个方面有连续性,缺一不可。可以说,慈孝一体,即“慈”和“孝”是家庭道德之核心的“一体两面”,同源于亲亲之爱。慈、孝具有内在的双向互动机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离慈讲孝”,也不能“离孝讲慈”,慈、孝相生并且相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慈孝伦理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现代化的传承和创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 坚持义以为上,各尽亲子角色伦理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强调“义以为上”的角色义务伦理,互以对方为重,不以权利诉求为要,而以尽己之责为先,父尽父道、子尽子责。各尽义务不仅可以使亲子关系和谐,而且可以提升人的道德和人生境界。亲子之间或者人际之间之所以易起矛盾,就是因为“两面各自主张权利,而互以义务课以对方”。

   

   (二) 坚持等差与平等相结合,实现慈孝伦理传承创新

   

   我曾将现代新孝道的特点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人格平等性;第二,义务并行互益性;第三,注重情感性;第四,强调自律性。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是建立现代亲子关系的价值观念基础,义务并行互益,可促使亲子慈孝相互良性互动。

   

   实现亲近平等的互爱与出于等差的敬畏意识的统一,加强亲子沟通,培养亲子感情,使父母子女关系既有爱的情感基础又有别序礼敬的伦理秩序。这样才能提高各尽自己义务的自觉性、自律性。

   

   (三) 重视亲子关系伦理,促进形成良好家风

   

   在当代促进和谐、幸福家庭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传统慈孝伦理资源,协调改善亲子关系,有效应对当代社会代际关系疏离、留守儿童以及隔代抚养儿童、孝观念淡化、孝行缺失、子女啃老等问题,充分发挥父慈子孝等优良家风的家庭指导和规范作用,维护家庭的稳定。家和万事兴,搞好家教、家风建设是促进家庭和谐文明的重要抓手。

   

   晏辉:从哲学人类学视野解析家庭问题与问题家庭

   

   哲学人类学在看待家庭问题时,坚持复杂性原则和变动性原则,即认识到婚姻家庭自身的复杂性、家庭与社会相互嵌入过程的复杂性,在具体的历史场域中研究家庭问题。

                                                                                                                 ——晏辉

   分析和研究家庭问题,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健康人格结构包括“信、知、情、意”四个方面。

   

   在“信”的方面,当前家庭普遍存在着“信念教育”的缺失问题,父母应该把“过一种好生活”的信念传递给孩子。

   

   在“知”的方面,受到个人认知方式的影响,我们往往不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真美善义,而这种偏见也在影响着我们对家庭问题的处理。

   

   在“情”的方面,家庭中情感投资结构的分配非常重要,由此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情感分配对象的不恰当:对远方的人很亲近,对身边的人却很疏远。

   

   在“意”的方面,集中体现为“行动”的重要性。

   

   现代语境下的家庭问题,呈现八种趋势和九种后果。

   

   八种趋势分别是:①日趋增长的离婚率;②生育控制的广泛普及和家庭规模的缩小;③丈夫和父亲权威地位的丧失;④日益增长的非婚性关系;⑤妻子为薪金工作的人数增加;⑥家庭成员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度的增加;⑦社会日益替代家庭的保障功能;⑧婚姻和家庭中宗教行为的减少。

   

   九个后果分别是:①威望、权利和地位由以家为中心向以个人为中心转移;②家庭的活动功能被分解到社会的各个职能部门;③教育功能被分解到社会各职业部门;④社会保障、保险制度化;⑤赡养功能也社会化;⑥休闲与娱乐已不限于家庭;⑦认同感与归属感也组织化;⑧生育功能的分离、放逐与转移;⑨性观念革命。

   

   如何来应对中国的家庭问题?应在整体观的前提下理解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首先要有恰当的边界意识,作为夫妻关系的双方,和家庭以外的人交往,应该明确什么样的边界是合适的;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明确以什么角色和子女交流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是要有共同成长的理念,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向社会学习,向新知识学习。

   

   第三是坚持适度的原则,既要避免“教育不足”,又要避免“过度干预”,用人类学的话说是须以“友爱”的方式对待子女。

   

   第四是坚持知止与行止的原则,不论是作为父母的子女,还是作为子女的父母,应少说多做,从知止到行止。

上一篇:自己在家做菜作文
下一篇:面向21世纪的政治伦理学:赫斯勒和他的《道德与政治》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