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台】我们都爱“南京白局”——访《金陵十三钗》南京话指导徐春华及其徒弟夏天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今天的节目是由中国南京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制作的,我是主持人小燕。

  听众朋友,您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名叫"秦淮景",它是最近正在中国国内热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一个美国神父、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由于故事发生在南京,影片的台词主要是以老南京话为主。担任南京话指导的是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今年70岁的徐老师说, 2011年有两件让她特别开心的事,一是能参与拍摄《金陵十三钗》;二是他的徒弟夏天组建了大学生"南京白局"社,很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门传统曲艺。今天的节目,我们请来徐春华和他的徒弟夏天,一起来感受南京白局的独特魅力。

  周: 徐老师,您好! 欢迎您来到我们今天的节目。

  徐: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周: 还有夏天,也欢迎你。这些天南京的天气比较寒冷,但是电影院却在热映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前些天我也去看了。往常在电影结束之前,我可能就早早地离开电影放映厅了,但是那次我没有急于离开,我就要看那个工作人员的名单,终于看到了这样一行字:南京话老师--徐春华。不知道徐老师您有没有注意到?

  徐: 我也看到了。

  周: 那您看到这一行字会怎么想呢?

  徐: 非常的高兴。虽然工作是做了,但是我认为我们南京的方言能这样在影片上推广,推广到全国,也是对南京话的一种保护。所以我非常高兴。

  周: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74年前南京大屠杀的那些故事,电影中的台词,我们注意到,大多用的是南京话,张艺谋导演他怎么就想到请您来做南京话的指导呢?

  徐: 一是张导在5年前就有这样的打算,就是我们南京人说南京事,讲南京话。这样影片更加真实、贴切,契合历史;另外一个呢,近几年来,国家对南京白局的保护,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我是江苏省两位传承人之一。

  周: 影片中有一半演员是南京人,按理说徐老师教起来可能问题不大,还有一半是外地人,可能教他们困难更多一点,对吗?

  徐: 十三钗里有东北人、江西人、杭州人、青岛人、安徽人,他们学习南京话就更困难一点。

  周: 徐老师,这么多演员,你怎么教他们?

  徐: 训练的时候主要在北京。我们像上课一样。我们到北京时,是没有台词的,所以我刚到北京比较困难。

  周: 对啊,你教什么?

  徐: 教什么?因为我去的时候,导演到我家来,跟我们交流了一下,定下来明天就走,明天到北京。我当时非常有信心。

  周: 没得问题。

  徐: 没得问题。你只要拿台词来,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结果到北京傻眼了,什么材料没有,就上课了。

  周: 拿什么教?

  徐: 这个时候,南京白局就用上了。我教的第一节课,在黑板上写的就是:今儿明儿昨前后,锅碗盆碟筷,蒲包芭蕉扇,拎桶马子盖,这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教完以后,从吃的我们吃的什么烧饼油条脆麻花,小麻酥,生果仁,葵花子,吃的开始教。还有穿的,我们那个年代穿什么,穿的棉裤子、棉撴子、棉袍子、棉帽子、棉袜子、棉鞋子。

  周: 是棉鞋(sie)子,不是棉鞋(xie)子。

  徐: 对。这个吃穿用,包括衣食住行,包括南京古里八怪的地名、节气、儿歌,还有方言俚语啊民谣啊,那就是天天想着法子让他们学这些。

  周: 叫他们背?

  徐: 对,叫他们背。他们呢也感兴趣。

  周: 这样培训了多久?

  徐: 50多天。

  周: 都在让他们讲南京话?那这样的培训是不是效果很明显呢?

  徐: 挺明显的。比如讲,他们有一句"阿是美花啊?"就是她们喊那个小胖子,她的名字叫美花,那就是我在那个时候教的那个花(ho)。其实她这个花怎么出来的呢?当时我不知道电影里有一个名字叫美花,不知道,我是从正月什么花,二月的迎春花,正月水仙花,三月什么花,一直学到十二月,十二个月的花都叫她们背得。

  周: 剧本台词都是普通话,然后你把它改成南京话。现在电影放映了,听到他们的台词了,徐老师觉得特别满意,因为他们说得非常地道。

  徐: 对,地道。

  (片花:南京白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00年前,云锦工人劳动时唱响了白局,成就了南京唯一的地方曲艺。南京白局传承人徐春华把很多人带入了南京话氛围;她的学生夏天创办的大学生"南京白局社",更是让众多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一传统说唱艺术--南京白局。)

  周: 徐老师,您今年除了担任《金陵十三钗》电影南京话老师这个工作非常开心,另一件很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您的学生夏天他成立了"南京白局社"。夏天,你好。

  夏: 主持人好,徐老师好。

  周: 为什么当时想到拜徐春华老师为师呢?

  夏: 现在想来真是非常的幸运。因为徐老师是江苏省的代表性传承人,在全国也只有两位。第二个,徐老师对待别人特别宽厚特别平和。

  周: 你组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南京白局社",引起媒体很多关注。这一点,相信也是徐老师愿意看到的,徐老师是吗?

  徐: 对。因为夏天为什么我比较偏爱他呢,那就是他除了自己学,他还能把周围的一些同学影响到一起学,来组织了白局社。我们现在有的时候想做的事是做不了,那么对于他们,对于夏天,就等于是对白局的一种希望,看到白局有希望了。他除了在保留文化遗产,继承好白局的传统以外,他们还要创新,还要发展,还要让年轻人来接受它,这个一定要由年轻人去做。

  周: 夏天,听到这里。其实这也是你一直在思考在努力要去做的事情。

  夏: 我们社团创立之初的宗旨就是这个,就是希望将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我们社团另一个宗旨就是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留到原始的南京白局。

  周: 然后在表演形式上会有一些改变?

  夏: 是的,我们主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首先创新是在形式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白局坐唱的形式,我们是改成站,站着说唱从视觉效果上,给大家一种活力和挺拔的感觉。第二个,我们在内容上,更多地加入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一些网络的时事,或者说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大事。比如说,青奥会啊,都可以编成段子。第三个,是在一些伴奏形式上,由于传统的白局使用江南丝竹来伴奏的,胡琴、琵琶,或者碟盘。但是我们除了有这些之外,我们加入了一些西方的东西,比如说B-box,还有吉他。这样伴奏形式上丰富了。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根本的白局的曲牌不会变,只是在曲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东西。

  周: 在你们改变创新以后,这样的南京白局的表演在大学生同学当中怎么样?

  夏: 非常受欢迎。因为其实大家也有一个审美疲劳,你看惯了流行的摇滚这些流行的东西之后,当他以另外一种形式看待传统文化的时候,哎,传统文化还是蛮给力的,蛮有意思的。我们看到台下的观众仔细地在听,而且听到我们一个段子,一个包袱,都能心领神会。这时候,我感觉到传统文化真的是非常有魅力。

  周:我想在我们节目结束的时候,特别希望徐老师和夏天师徒二人可以一起来表演一段南京白局,也是给我们的听众朋友送上最好的新年祝福了。

  好,今天的"中国之窗"就到这儿,是由中国南京金陵之声电台制作的,采写小燕,编辑陆平,祝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幸福美满,我们下个月的8号再见!

上一篇:人民日报用两个版面评《流浪地球》:体现中国电影文化自信
下一篇:《大话西游》结局:“他好像一条狗啊”,读懂的就是星爷忠实粉丝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