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获奖并不意外,深度揭露奥斯卡评奖真相!
谁能想到,“神仙打架”的第92届奥斯卡最终九九归一,结局成了一场为《寄生虫》造神的“独角戏”。
典礼后半程高潮迭生,将“最佳导演奖”给到奉俊昊时已些许意外,谁料到,最终大奖居然同样荣归《寄生虫》。
要知道,奥斯卡向来喜欢“分猪肉”,像今年这样将几个重磅大奖都颁给一部电影的情况相当罕见。
本号之前的预测文章中有提到,今年奥斯卡最终会是一场《1917》与《寄生虫》的“双雄对决”。
但即便如此,奥斯卡真把最佳影片给到《寄生虫》的时刻小编仍惊喜万分,因为这意味着太多太多了…….
这意味着,继去年征服戛纳金棕榈后,《寄生虫》再次征服奥斯卡。
换言之,它同时获得了这个世界上最好、最艺术电影节和最好、最知名电影奖的青睐。
在影史上,能达到这种“大满贯”成绩的电影屈指可数,且部部成为经典。
这还意味着,《寄生虫》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
它完成的是《放大》《铁皮鼓》《芬尼与亚历山大》《乱》《美丽人生》《卧虎藏龙》《罗马》都没有完成的任务!
去年《罗马》最终惜败《绿皮书》
最重要的,这意味着,奥斯卡终于迈出真正求新求变、开放包容的那一步。
无论对于韩国电影,还是所有非英语电影市场来说,这都值得庆贺。
最为全世界影迷动容的是,奉俊昊在发表导演奖获奖感言时,号召所有人为当晚颗粒无收的马丁·斯科塞斯起立鼓掌。
在那一刻,是属于所有电影人和影迷的“暖心时刻”,我们看到了好莱坞新老传承的优良传统。
而当《寄生虫》拿奖时,台下的汤姆·汉克斯大喊up、up,全场人振奋到“从地板到天花板都在震颤”。
在那一刻,能看得出来,现场所有人都很喜欢《寄生虫》。
在那一刻,国籍、语言、人种都不再重要,全世界影迷都在一同狂欢。
01《寄生虫》如何打入奥斯卡
因《寄生虫》创造的历史时刻,本届奥斯卡在国内完成了疫情严峻后最成功的一次话题转移。
然而,国内观众似乎对这一结果颇有微词。
一方面,突然纷纷讨论起“《寄生虫》配不配得奖”的话题;
另一方面,发起了一场关于“韩国电影好,还是华语电影好”的“真理大讨论”。
在小编看来,如果你不了解奥斯卡的“游戏规则”,这一切讨论都难免无稽之谈。
奥斯卡学名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要受到它的表彰,首先是让你的电影被大多数美国人知道并认可。
换言之,“在北美市场取得高票房”与“积极公关”是一部非英语电影入围奥斯卡的最基础条件。
只有把这两者做好,你才能有资格去玩“奥斯卡”这款游戏。
但仅前一项,过去一年,大多数非英语电影都无法做到。
事实上,美国人观影一直以来有个惯性。
他们只喜欢看英语电影,对讲非英语的“带字幕电影”接受度一直不高。
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非英语电影连奥斯卡的边都沾不上。
《寄生虫》则不然。
截止上周日,《寄生虫》北美累计票房已达3547万美元,位居外语片历史第6位。
不难猜测,这个数字还会继续爆增。
除了票房,《寄生虫》的公关活动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了。
在这次颁奖礼舞台发言时,人们认识了《寄生虫》背后的出品公司韩国CJ,以及CJ的副会长李美敬女士。
从去年年底,这位《寄生虫》“背后的女人”就率领团队在美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公关活动。
例如,去年十月,团队就刻意增加奉俊昊导演在美国节目中曝光的次数。
奉俊昊悄悄接受了《大西洋杂志》《时代》等的采访,并首次登上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吉米秀》。
此外,《寄生虫》在美国的发行公司是以擅长行销知名的Neon,由此公司代运营的《寄生虫》推特账号活跃度与人气都颇高。
从进入北美市场并拿到高票房,到一系列公关操作让更多美国观众知道《寄生虫》,它终于艰难拿到了奥斯卡的“入场券”。
由此,接下来我们将谈到奥斯卡以会员投票制为核心的评奖机制。
简单来说,奥斯卡奖是由一群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选出的电影奖项。
长久以来,奥斯卡会员的人员结构组成一直是一个“谜”。
直到2012年,《洛杉矶时报》一项调查发现,奥斯卡会员里94%是白人,77%是男性,54%超过60岁,舆论哗然。
这也是为什么奥斯卡在后来一直被说成是“由一群又老又白的‘老白男’操控”的原因。
为此,奥斯卡在当年承诺,“2020年前将女性和非白人会员的比例翻倍,并发展更多的国际会员”。
某种程度上来说,近些年,“女性电影人”与“少数族裔电影人”受到奥斯卡重视都与这一机制改革有关。
因此,《寄生虫》的获奖某一方面可以被解读为“投票会员国际化趋势”的阶段成果所致。
但这仍不是主要原因。
从最科学角度的直接原因来看,《寄生虫》最终获奖是因为“有更多投票会员将《寄生虫》摆在了排名第二、第三的位置”。
这就要说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投票规则,它采用的是“排序复选制”。
即,第一轮,每个会员将9部提名影片排序,如果统计后最终排在第一位的影片获得50%的投票,那么它就是“最佳影片”。
但很显然,这种情况很罕见,毕竟一部电影强势排第一的情况太少见了。
于是,剔除第一轮末位影片,进行第二轮投票,仍要选出超过50%投票的影片。
没有的话,进入第三轮,以此类推。
直到哪一轮有影片超出半数,哪部片得奖。
在“排序复选制”规则下,你会发现如果一部影片很优秀但评价两极分化,它很难拿奖。
因为虽然有很多人将它排第一,但很可能过不了半数。
而如果一部影片大部分人觉得好,即使很多人不认为它是第一,但大概率会都把它排在第二、第三的话,它很容易最终就是BP。
《爱乐之城》那年就是这种情况。
很多人把《爱乐之城》排在第一,但也有人会把它排在很后的位置,形成分票。
《月光男孩》也许没有那么好,但多数会员会把它排在前三的位置,结果就给了它。
今年,《寄生虫》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它是那种大多数人觉得好的电影,是那种多数会员会把它排前三的电影。
02《寄生虫》为何征服奥斯卡
以上是从“入围资格”和“评奖机理”两个角度解释《寄生虫》为什么拿奖,但这只是基于传播学和统计学的冰冷解释。
换言之,以上可看作是《寄生虫》拿奖的“法理原因”。
而从情理上来说,个人认为,《寄生虫》拿奖其实是奥斯卡与《寄生虫》的一次“相互成就”。
长久以来,奥斯卡最广为人指摘的弊病就在于它老白男式的保守、陈腐、无趣。
纵观奥奖历史,“奥斯卡最佳影片”最终都会颁给在价值观上最普世、最广为人接受的那类电影。
从这个角度来说,《寄生虫》获奖可能并不是一种进步。
韩国电影拿奖并非偶然,因为在亚洲电影维度,韩国本来就是电影工业发展取向最接近好莱坞的国家。
韩国擅长拍摄类型片,而很少拍欧洲式的艺术电影。
其经常广为汲取的正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犯罪/悬疑/动作/暴力/社会/情色/科幻等类型元素,这种电影审美取向就是很“好莱坞”的。
我们曾经辉煌的港片之所以能举世闻名,与好莱坞开展合作,也基于类似的原因。
奉俊昊作为商业性很强的导演,相比其他韩国导演,他和他的电影也是最有“好莱坞味道”的那一个。
事实上,《寄生虫》之前,他的前两部电影《玉子》和《雪国列车》皆大量启用好莱坞演员。
奉俊昊,这位英语不太好的导演,其实已经花了好几年时间尝试“国际化”,以及试图进入好莱坞的创作体系内。
《寄生虫》肯定不是奉俊昊质量最好的电影,却是他与奥斯卡审美标准最契合的一部电影。
一方面,它采用国际性的叙事策略,将创作母题定为“阶级分化”这一全球性社会议题。
这个故事揭露的正是资本社会当下都普遍存在的现状,也能轻易让任何国家的观众理解与进入这个故事。
另外,从今年提名影片来看,有这样现实主义深刻表达的电影似乎就只有《寄生虫》和《小丑》。
而《寄生虫》显然在表达体系上更为系统、完备,超越今年所有好莱坞原创剧本。
另一方面,奉俊昊采用的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家庭剧叙事很“美国化”,运用的是很西式的创作手法。
相对来言,《寄生虫》虽是韩国电影,但其中并没有任何“东方式”的独特景观与美学。
换句话说,《寄生虫》不是典型的亚洲电影,它本质上就是一部“好莱坞类型片”。
因此,从保守的视角看,是《寄生虫》契合了奥斯卡的评选标准而获奖,而不是奥斯卡终于接受了“外来者”。
03是奥斯卡更需要《寄生虫》
尽管《寄生虫》拿奥斯卡不一定会产生连带效应,但客观上:
这个结果仍显出学院开放、包容、国际化的姿态。
我们不禁要畅想这会对未来非英语电影市场产生实质影响。
过去这些年,奥斯卡一直着力于扩张国际化、多元会员构成,意图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大家想不想看到成效?
大家想不想看到有一天的奥斯卡能够完全打破英语片的垄断?
今年的评委告诉你,我们敢颁奖给《寄生虫》,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只是说说而已。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当然要为今年奥斯卡的勇气点赞。
但反过来说,《寄生虫》后,还能否有其他非英语片也能拿“最佳影片”还未可知。
今年往后,奥斯卡能否在实质上开放评选标准给非英语片也未可知。
“因《寄生虫》获奖而放开更多非英语片进入北美市场”或许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非英语片的“破奥之路”任重道远,打破奥斯卡的英语片垄断,一部《寄生虫》肯定远远不够。
今年的结果与其说是奥斯卡开放了,不如说是:“希望开放”的奥斯卡刚好遇到了一部“好莱坞化”的韩国电影。
《寄生虫》需要奥斯卡,但何尝不是奥斯卡更需要《寄生虫》。
也许《寄生虫》只是奥斯卡用来彰显自己开放包容姿态的工具,很大概率的,明年奥斯卡我们看到的仍会是一堆美国电影的“内战”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