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叶问4》:偏见隔断沟通,傲慢助长疏离
《叶问4》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电影讲述功夫大师叶问生命最后的一段有些冒险,有些温情的经历。有人赞叹于叶问高超的武艺,有人感动于叶问父子间略显纠结的父子情谊。但是,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矛盾主线,一个是“父对子”之以过来人身份展现的一种“偏见”,一个是优越感下产生的“傲慢”。过来人的“偏见”也好,还是优越感下的“傲慢”也罢,造成疏离结果的,大抵可以可以归结为“缺乏沟通”。
1、名为“偏见”的矛盾:两位父亲,一种教育方式
《叶问4》这部电影中,有两位父亲让大家印象十分深刻,一位就是叶问本人了,一位则是美国华人街中华总会会长万师傅了。
电影中,叶问的儿子喜欢打拳,但是,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打拳”终究只是一个爱好,孩子还是需要以“学业”为主,剧中的叶问也是这般想的。但是叶问这般想,他的儿子并不这般想。叶问的儿子在学校反击抢他漫画的同学,最终因打架被学校开除。一代功夫大师在校长室低声下气请求校长再给孩子一次机会,但是无果。褪去“功夫大师”的光环,叶问其实也是一个不太懂得表达感情的父亲而已。而叶问的儿子,显然是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对叶问的态度,不耐烦中有些个埋怨。
因为儿子多次打架,香港再没有学校收他,而叶问为了儿子,只得去美国找学校。在那里,叶问遇到了另一个和他有些像的父亲,那就是华人街中华总会会长万师傅。万师傅虽然在美国生活,但是却对美国人没有太多好感,也正是基于此,他坚持让自己的女儿跟着自己学习太极拳,并且十分不赞成女儿学习她喜爱的啦啦操。即便女儿被人欺负了,万师傅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女儿和人打架。
很明显,叶问也好,还是华人街的万师傅也罢,这两位父亲是“慈父”不假,但是两位父亲都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子女身上。他们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不合时宜”的保护,反而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叶问和万师傅,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也是所有孩子的父母都容易犯的错误,即在“偏见”的促使下“忽略孩子的兴趣”。因为否定孩子的“兴趣”,所以否定孩子为了“发展兴趣”而做的一切努力,这实在不是“慈父”应该做的事情。
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以近乎霸道的方式否定孩子的“兴趣”,往往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甚至是疏远自己的父母。明明赋予了全部的“爱”,为何却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因为父母以过来人身份自居,这种“过来人”的自我认知,让父母对孩子的兴趣衍生出偏见。父母根据“自己踩过的坑”来调整孩子的成长路线,避免孩子再“踩坑”,在父母心里,孩子的“不理解”,往往源自于孩子的“经验不足”。但是,在这种逻辑指导下,父母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人生导师,而是类似于“霸君”一般的存在。这样的父子关系,在“过来人”之偏见的激化下,就显得有些可悲了。
2、名为“傲慢”的矛盾:两位中国功夫大师,两种对外态度
虽然叶问和万师傅,在子女教育上,都表现出对孩子兴趣的不支持,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和子女关系的紧张程度,也是如出一辙。但是,两位父亲,在作为不同宗派的中华武术大师时,对外态度,却截然相反。
万师傅因为数代居住在华人街,在时代变迁中,家族难免受到过美国人的刁难,即便是电影中叶问那个时期,华人街的华人,大抵也是多少受到过苛待的。万师傅因为在这里居住,所以积怨已久,对当时的美国人有偏见也不难理解。也正是如此,万师傅很排斥叶问的徒弟李小龙将中国功夫在美国进行传播,并因此与叶问有多番摩擦。具体在此不做剧透,希望各位自己去看。
而叶问对美国人的态度,则显得比万师傅缓和太多。叶问赞成自己的徒弟在美国宣扬中国功夫,即便面临当地军方势力的无理挑战,叶问依旧赞成自己徒弟的做法,并且以期用互相沟通的方式,达到相互理解的效果。当地军方势力对华人街的武馆不满,无非是源于对本土武术文化的维护,这种维护,以近乎傲慢的姿态呈现。而华人街的功夫大师们,对本国文化,自然也是十分推崇与维护,虽然“身在异乡为异客”他们也自信中国功夫之博大精深,面对当地军方势力的傲慢,华人街的功夫大师们亦用傲慢姿态回敬。
当傲慢碰上傲慢,并且双方都拒绝沟通时,碰撞下产生的“火花”,肉眼可见。
到这里,电影的核心大抵就呼之欲出了。这部电影是在强调沟通,父亲与子女的矛盾也罢,还是文化与文化的冲突也罢,大抵在于缺乏沟通。没有沟通,又何来理解?不理解下的偏见越积越多,最终必然会相互抵触,甚至相互伤害。
3、沟通能促进理解,是化解傲慢与偏见的钥匙
这部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叶问和万师傅作为父亲,他们虽然深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却并不支持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兴趣发展,两位父亲都采取“暴君式”的压制态度。二位父亲,没有尝试过去了解孩子的兴趣,也没有尝试过去了解孩子多么希望自己能过获得父亲的支持,仅仅以“过来人”的经验,用近乎命令式的态度,告诉孩子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记得电影中,万师傅的女儿与叶问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这里说个大概:
万师傅的女儿对叶问抱怨说,自己虽然很喜欢拉拉操,但是她的父亲绝对不会支持她。叶问继而问道:“你为什么不和你的父亲尝试沟通一下呢?”万师傅的女儿回答说:“他的心里从来都只有自己,从来不会在乎、也不会听我喜欢什么。我相信叶叔叔肯定不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叶问一时语塞。想必叶问此时想的大抵就是:“原来,我从来没有认真和儿子沟通过,没有认真去考虑过他的兴趣啊。”
有时候,还真不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孩子说了,父母却并不在意。这是父母内心深处将自己看成“过来人”,继而对孩子略显“稚嫩”的选择产生自己都难以察觉之“偏见”而导致的结果。
而电影中美国当地军方势力刁难华人街武馆,继而导致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亦不难分析。首先,美国军方势力对自己的武术文化有着优越感,亦如华人街的功夫大师们对自己的功夫文化同样有着优越感一样。双方在优越感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相互试探、碰撞、挑衅,最后矛盾激化,两败俱伤。说白了,双方的矛盾,大抵是源于缺乏沟通下无处安放之优越感衍生出的傲慢与自大罢了。
缺乏沟通,会导致了解不足,在偏见和傲慢的激化下,矛盾孕育而生,所以,沟通能促进理解,是化解傲慢与偏见的钥匙。我想,这也是《叶问4》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之一了,你觉得呢?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