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新海诚的“毒瘤”恋爱观?难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三年前一部日漫《你的名字》刷爆网络,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网名叫做三叶的女孩,而我的好友圈也不幸被“攻陷”。

  时隔三年,那个男人带着全新的作品《天气之子》又来了。

  《天气之子》在日本本土的上映时间在7月19日,经过了三个月的时间沉淀,目前豆瓣评分锁定在7.1分,距离导演新海诚的神作《你的名字》8.4的高分确实有些下滑。

  之所以拿出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是因为在《天气之子》的剧情中加入了《你的名字》中男主立花泷和其家人奶奶的角色,通过这种交替方式将两部动漫的时间线并在一起。

  蹭自己热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关于这个话题,目前电影圈里最成功的的案例非漫威公司莫属。漫威公司打造了超级英雄钢铁侠这个爆款后,又相继打造了美队、锤哥、绿巨人等一大批超级英雄,然后通过巨大的漫威宇宙框架将这些英雄们聚在一起,形成了复联体系。

  那么新海诚的这次尝试能否看作是他的一次“新海诚宇宙”的探索呢?

  我感觉不排除这个可能。

  新海诚对于《天气之子》的殷切期望让我看到了他的“野心”,他不仅要将自己的动漫风格打上标签,还大有将这种异次元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的平行空间上持续延续。

  在日本本土,《天气之子》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电影在日本首周票房16亿4380万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周票房冠军。上映34天(8月21日),票房突破100亿日元,新海诚成为在宫崎骏之后,第二位达成2部作品突破100亿日元的日本电影导演。

  从票房成绩上看,更加助攻了新海诚作为“宫崎骏接班人”的坊间说法。

  抛开日本本土“作战”,三年磨一剑的《天气之子》目前在内地影院的票房成绩1.92亿,最终大数据推测该片票房在2.8亿左右,要知道这与三年前的《你的名字》5.7亿的票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天气之子》可以肯定的讲是一部不错的新海诚式日漫,每个画面、每个构图都能找到他的作品风格标签。每帧壁纸的实力还在那,这是毋庸置疑的。

  真的,没办法,这个画面美的有一种不真实感,湛蓝苍穹下柔美少女洋溢着的青春气息总能让我想起那句广告词:XXXX万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

  即使到了准大叔年纪,面对《天气之子》的人设还是会表现出难以抗拒的“钟意你”,这里要感谢一下角色设计田中将贺。

  除了男女主角外,不知是不是因为映衬故事曲折性的考虑,其余角色均“不简单”。

  例如学姐的御姐人设,与男主初次相见时画面是满满的“AV画质”,难怪男主一度认为学姐是老板的情妇。

  新海诚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解开男主的这种错误关系认知,反而“愈演愈烈”。

  “我刚刚发现你在偷窥我的胸部”,围绕着“胸部”的话题学姐不止一次调戏了我们可爱的男主,基于这种导演的恶趣味在影院里确实引发了观众一阵欢笑。

  学姐问的只是男主吗?我想这是对所有未成年、处男甚至男性同胞的质问吧。特定的构图中某些敏感部位被“提醒”般的放大,恐怕连女人也会注意到吧。

  《天气之子》的配音演员中据我个人而言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小栗旬了。

  抛开电影不说,小栗旬配音过的动漫作品也是家喻户晓级别,例如《哆啦A梦》、《航海王》、《海绵宝宝》等。

  小栗旬配音了一个小老板,有自己的事务所。与男主的相识也是一场套路。所以新海诚真的挺“无聊的”,不是玩“套路”就是玩“暴露”。

  这次的造型中最大的雷点就是上面这位警视厅警官了,如果不是自报家门的话,还以为这家伙是一个混混呢。

  头可断,发型不能乱,从此二次元中又多了一个同好。

  画面依旧很A,糟糕的是整个故事的叙述。

  据消息称新海诚创作《天气之子》的灵感源自《你的名字》大获成功后,他仰望天空,渴望去积雨云里放松一番。

  对比两部作品,有趣的是两者均来自自然现象(灾害),千年一遇的彗星和特大连续暴雨席卷了日本。

  不同的是同为灾害,前者新海诚做到了自然,后者却和女主做了“捆绑”成为了所谓的“人柱力”。

  人柱力这个词最早接触于日漫《火影忍者》,这部作品中成功让我联想到火影是因为女主穿过的那道神奇的“门”——鸟居。

  日本在文化方面尤其关于神明和祭祀方面的信仰有着严格的仪式特征,很多动漫深受影响。

  宫崎骏的经典《千与千寻》便是其中之一,女主通过隧道穿越到异世界,体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梦幻之旅”。

  这里新海诚引用了这种设定,让女主“通过”鸟居获得放晴天空的能力。

  一个汉堡助力百分百晴女的传说成为现实

  看电影真的不能太较真,艺术的成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有些设定的情节没必要钻牛角尖。

  你不必好奇为什么东京连续的豪雨,也不必对男主在垃圾堆里机缘巧合地捡起手枪。别问为什么,因为妲己都在一直爱着主人呢!

  不过有一说一,这次的叙事方面新海诚是要为掉粉负责的。

  大都市东京是男主心里的希望,他的目的性很明确——在这里活下去。结识女主后,目标也没有改变——我们一起活下去。

  关于二人的三相部分(相遇相知相爱)在我看来更像是男主一个人的单相思,片中多次用内心独白来表现一个初次恋爱的小男生的胆小笨拙,侧面烘托出女主早熟的一面。

  另一方面,整个大都市巨大的生存压力不断压榨着年轻的两个人。这里女主依然比男主更现实,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考虑去做援交。

  而男主呢,只是躲在房间里看着电脑投投简历,通过减少开支维持生活。有人会说他比女主有钱?抱歉不明显。

  未成年人应该以怎样的意识形态生存,才不算成年人道德标杆里的异类?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个疑问。

  客观分析,像男主这样的未成年,自身方面没学历没经验,尤其还在竞争力巨大的一线大城市里飘着,生存对他们来说比其他人更为艰难。

  女主获得了超能力也没能找到方向,原因很简单——我会这能力但没实质作用,还是要受生活所迫,还是要受制于人。

  男主的出现为她带来了新的致富方法,减少了生存的压力女主开始重新思考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理所当然的在一起了。

  对于两个恋爱新手来说爱情绝对像泉水一样清澈纯粹。讨厌做晴女的女主却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角色,因为这样能够让她喜欢的男生开心。

  男主的内心独白与女主的默默奉献拼成了完整的爱,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根本问题,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威胁社会的基础上。

  社会与个人利益在这里永远无法两全其美,正如网上有很多人说男主的做法是反人类反社会的行为,违背了人类既定的大道德标准。

  从人类发展和时间维度考虑,男主是自私的。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观概念,家国天下凡是以大局为重,只要是违背了这一准则都将受到无情的抨击。

  这也是新海诚叙事的弊病所在,他创造了一个社会,一个对待男女主没有任何照顾的真实社会。他们的爱情既有来自警视厅警察的无情追捕,又有小栗旬大叔的正能量阻拦。

  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群人构成的社会群体,却要反过来伸手要求男女主主动献祭成全大家,所以后面男主拔枪对准“社会”的行为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倘若非要找出一个“背锅侠”的话,我认为一定是警察无疑了。

  警察做了一件正确的“错事”。发生枪击这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本来就要受到依法逮捕,这是完全正确的。

  错就错在新海诚把警察推到了男主的对立面,警察成为了片中社会的“代理人”。在男主看来,女主的“死”等同于警察亲手造成,加剧了两个阶级的矛盾。

  警视厅和收容所被新海诚“设定”成恐怖至极的东西,这难道是在折射现实中缺失的公信力吗?

  新海诚对警察的“不友好”远不止如此,弱化后的警察简直不堪一击。

  例如专业过硬的警察们竟然能在警局让男主从大门顺利逃脱,暴露出的管理缺陷让人无语;其次在大楼中抓捕男主的行动堪称闹剧,完全有一种大人被小孩耍的感觉。

  女警察亦是如此,审讯室里负责看管“学长”的女警官被一群小女孩设计套路,丝毫感受不到应有的专业性。

  片子还有一个环节让我感到突兀,那就是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在追捕男主的那场戏。

  一直遵循正能量、正向价值观的大叔在被男主拿枪指着脑袋后产生了特殊的“化学反应”,价值观的崩塌让人猝不及防。然后是袭警,还是一挑三,这身手不做特警着实可惜。

  后半段大楼的戏码如果删减我相信评分还能涨一涨。

  音乐方面《天气之子》再一次由《你的名字》的乐队RADWIMPS担任创作,尽管还是原来的配方,药效却弱了许多。

  这一部分最大的问题在于转场略显生硬,而且乐曲多次重复性出现,不仅没有激发出观看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反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强烈疲劳感。

  

  事实说明“输出全靠吼”并不是万能的,情感的升华还需要营造出顺其自然之感。说哭就哭的那是演员,不是观众。

  最后说一些题外话吧,《天气之子》中个体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碰撞让我想起了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的女人:叶文洁。

  叶文洁的遭遇具有时代性,是错误的大环境下的无可奈何,具有被动性;而动画中男主主动离家出走的行为更像是一种“作”的体现,他的选择权始终在于自己。

  因新海诚的“任性”创作出《天气之子》,因男主的“任性”又险些淹没东京,没有汉堡就没有爱情,没有爱情就没有矛盾冲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被作者支配的恐惧吧!

  你有没有去支持《天气之子》呢?欢迎在下方区域留言互动。

  单选|为了爱情与社会为敌,你愿意吗?

  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哪吒之后又一巨作《姜子牙》大年初一能否一战封神?
下一篇:星际探索《机战》引爆战舰研发热潮(图)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