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这只虫子官方讳莫如深 民间奔走相告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这是SEAL陪您看的第 118 部电影

  《寄生虫》

  上映时间:2019/05/21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

  李善均

  豆瓣评分:8.9

  关键词:金棕榈的韩国虫子

  自《寄生虫》于今年戛纳摘得金棕榈奖之后,国内广大影迷无不期待这部电影早日熟透。上影节引进了七部戛纳主竞赛单元作品,唯独缺少这部金棕榈大奖。上个月西宁的First影展上,作为闭幕影片的《寄生虫》临时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其在韩国网络平台播放的前一日,国内某字幕组遭到某公司不得翻译投放的警告。种种迹象让大家一度以为《寄生虫》的到来将遥遥无期。

  还好,《寄生虫》仍在第一时间与我们见面了。这部影片熟透的当日便登上了国内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高晓松评价其:艺与术俱佳,夜不能寐。到底这只韩国虫子拥有怎样令官方讳莫如深,民间奔走相告的魅力?

  即便你刻意避开了关于这部电影的长评,但影迷观影后的民间小短评几乎刷屏了各大社交平台。似乎每个人都产生了共情,却又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抑郁难抒。大家感慨这个故事带来震撼的同时,却又觉得作为金棕榈奖又缺少了些什么。正是在如此矛盾的情感纠结中,我们不断的被填满,再被掏空,想要表达却一时间不知从何谈起,找不到出口却仍试图做着困兽之斗。

  是的,这个故事戳中了绝大多数人的心,故事中的一切浅显异常,我们每个人都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但我们总是将自己小心翼翼的掩藏好,试图旁观故事中所表达的现实。我们妥帖的展现着固若金汤的成熟稳重,竟一瞬间被奉俊昊残忍而赤裸裸的表达打击的溃不成军。

  失语,战栗,落荒而逃,但,无处可逃。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建议至少刷过一遍再行阅读。

  这部电影我用了四天的时间刷了两遍,仍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色泽来讲述自己的观点。是地下室的逼仄灰色,还是庭院中的体面绿色。

  如片名中的明确比喻,寄生虫的意指我们是在开篇便知晓的。故事开始时兄妹俩于半地下室的家中寻找wifi信号的画面也明确了这处于社会底层的一家“寄生”的本性。意料之中的基调,为何会在故事的不断深入中步步为营,以至最终令我们失语。

  除了寄生二字,导演奉俊昊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揭示这个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却常常被我们刻意遗忘的真相。

  背景音乐意指鄙视链

  按照反转的节奏,这个故事基本分为三个阶段:主角一家的成功寄生,寄生同类的自相残杀,以及最终的杀害宿主。导演在第一阶段的深入寄生中使用了大量的西洋弦乐背景音乐,配以穷人一家全面寄生的行动中大量慢动作镜头,他们的小聪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优雅的伪装似乎也因着背景弦乐的加持而真正成为了上层阶级的一员。

  然而当故事行至第二阶段同类间的自相残杀之时,在前帮佣自以为抓住了一家人把柄之后她畅快说起了北朝鲜的段子。段子之后两伙人的厮打下,背景音乐亦由西洋弦乐转为了朝鲜民歌。仍是大量的慢镜头,但已然全无吸血宿主时的优雅伪装,徒剩人性间的你死我活。

  在最后的生日趴上,再次响起弦乐的BGM,甚至生日会上嘉宾的表演也是大提琴和歌剧的元素。直至最终混乱的绝杀时刻,背景音乐隐为无声,慢镜头下的仓皇在阳光下无处遁身,一切都未曾改变,一切亦无从改变。

  西洋音乐代表了什么?女主人多次提到美国元素:家庭教师的毕业院校,平时的日用品,只要沾了美国的边儿,女主人就会充满笃定与自信。影片在展示男主人事业成功时也只展示了一张其名下企业打入纽约市场的报导封面。可见,亲美是韩国上层阶级的主流元素。

  而在生日会桌子的摆放问题上,女主人提到了李舜臣将军的鹤翼阵。在1592年的闲山岛海战中李舜臣将军率领的朝鲜水师击沉日军48艘战船。这一次战役被朝鲜人民无限放大,在影片中由女主人口中调侃提及,可见韩国上流社会显然未将日本放于眼中。这又像极了两伙寄生虫在厮杀中调侃北朝鲜的段子。

  故事中几处似乎无意的笔墨已然将国别间的鄙视链展露无遗。

  矩形窗户的视线对比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穷人一家半地下室的窗户空镜。这是一块狭长的矩形窗户,与我们通常所在的地下室鸽子笼式的窗户差距很大。起先我只认为这是导演艺术审美上的要求,但很快,当镜头转至豪宅庭院前巨大的落地窗前时,我们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隔断视线。

  是的,地下室的窗户同庭院前的落地窗拥有比例相似的矩形结构。然而不同的是,地下室的视角始终是逼仄的仰视,它所看到的是耍酒疯的醉汉、扑面的农药、倒灌的暴雨。而豪宅庭院前的落地窗外是平视角度下的开阔绿野,是即便暴风雨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栖息的地方,是阳光下生日会上的欢声笑语。这片落地窗前望去的景色恰恰正是上流阶级本身,他们无需窥视着谁,他们体面而优雅的成为自己的风景。

  当镜头一次次在地下室与落地窗前切换时,巨大的落差也便轻而易举的击穿我们的堡垒,无需语言的赘述。空镜的力量在奉俊昊流畅的切换下成为了最佳的叙事者,没有喧闹声,寂静的令人忍不住颤抖。

  暴雨下的计划与快闪

  男主角与儿子对话中涉及最多的字眼便是计划二字。一家人精心计划的成功实施使他们迅速侵入上层阶级的豪宅,寄生于富人一家。然而,暴雨夜的来临不仅挖出了更深的寄生虫,令两伙寄生虫兵戎相见。更在主角一家逃回自家地下室时全面爆发了一场暴雨带来的危机。

  家中已然齐胸的污水,似乎已无关狼狈。他们前一秒还在豪宅中喝着威士忌,而这一秒却不得不与同阶级的大多数人挤在体育馆中避难。那一刻,男主明白了所谓计划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讽刺意味。“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难道这些人都是计划好了今晚来体育馆睡觉的吗?人不该有计划,没有计划就不会出错。”

  与精心计划对比的是富人一家临时起意的快闪生日趴。如穷人家的儿子所说,经过一夜的暴风雨,这些人丝毫没有慌张的情绪,明明就是临时的活动,但他们依旧如此体面、从容。

  想想暴雨夜里男主带着儿子女儿在淹没的家中抢救可怜的家当。男主拿了妻子的银牌奖状,儿子拿了那块激发一切欲望的石头,而女儿只是坐在马桶盖上取下了天花板上小心藏好的烟。而豪宅内的夫妇却任由儿子在倾盆大雨的庭院内搭建帐篷,他们从容的躺在沙发上望着帐篷,甚至还做了场角色扮演的爱。

  一场暴雨,令穷人的计划宛如笑话般狼狈不堪,却让富人的快闪莺歌燕语般熠熠生辉。如男主的妻子所说:钱可以熨平一切褶皱。

  蟑螂的味道

  很多影迷关于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味道的诠释。豪宅男主人曾多次提起金司机的味道,就连他们家的小儿子也闻得出区别。然而味道在孩子眼中尚只是不同的分类,而在男主人那儿则是界限分明的等级。

  男主在开始时也并未觉得味道的不妥,一家人坐在一起分析着洗发水、洗衣液的不同,女儿说这是地下室的味道。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给予男主刺激,直到暴雨夜里一家人躲在茶几下听着男主人与女主人的对话。男主人又一次闻到了穷人的味道,那不是老人味,而是地铁的味道。但女主说她很久没有坐过地铁了。那一刻,男主第一次因为自己味道的不同而感到羞愤。

  在借机逃离豪宅时,最后爬出的男主被帐篷内外的交流卡在了半路,他面目表情,一步一步的爬向暗处,脏兮兮的脚板在地板上拖过,仿佛已然失去了知觉。他的老婆曾自嘲的说过他们就是蟑螂,在灯光亮起的时候迅速逃亡暗处。而这一刻,他是一只行动迟缓却尽责的蟑螂。

  令羞愤达到顶点的是生日趴前的采买。金司机如往常般载着女主人,或许是因为暴雨夜的狼狈,或许是因为丈夫的提醒,女主人悄然打开了车窗捏起了鼻子。金司机的双眼终于由羞愤转为空洞。这位善良而单纯的女主人,原来也闻得出自己的不同。

  味道在故事的结尾终于引来了杀身之祸。穷人家女儿喷薄而出的鲜血令男主和他的老婆再也无法伪装成尽着本分的司机和帮佣,男主人忙着送自己的儿子去医院,对倒在血泊之中的老师无动于衷,那一刻,男主并未迁怒于他,他只是被突如其来的血光怔住了。但当男主人捏着鼻子从死去的流浪汉身下取钥匙时,味道的排斥最终激发了男主积蓄已久的情绪。干净利落的一刀毙命,是他自己都未曾料到的。

  关于四个孩子

  两个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偏向男孩的思想,只不过穷人家体现在经济支持上,而富人家则体现为具体的关注上。

  穷人家的儿子经历了四次重考仍然没有考上大学,而女儿却因为没钱上补习班而无法继续学业。但通过两人的言行来看,显然女儿更具备考学的资格。而哥哥非常清楚妹妹之于自己的实力,在后面豪宅生活时也感叹过妹妹彷佛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男主也曾开玩笑的说过,如果首尔大学有伪造文凭的专业女儿一定会被录取。这表面上似乎是调侃了女儿的小聪明,实则是对女儿能力的肯定以及未让女儿继续升学的愧疚。

  富人家的多慧和多颂。多慧非常厌恶弟弟依靠伪装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博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但弟弟确实曾撞见过流浪汉,他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并不完全是伪装。令多慧真正不喜欢弟弟的恰恰是父母过于倾斜的关注。一切以弟弟为中心,甚至一碗深夜为弟弟提前准备好的乌冬面在弟弟不吃之后妈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丈夫吃,甚至给帮佣吃,都未曾想过同样爱吃乌冬面的女儿。

  为什么呢?儿子在艺术上展现的与众不同是上流社会光耀的体面,因此当然会倾注更多的关注。而穷人家的父母却因经济上的窘迫无法满足孩子基本诉求上的平衡。

  当同样敏感的多慧遇到同样不自信的哥哥,当善于伪装的多颂遇到更擅乔装的妹妹,迅速拿下两个孩子在逻辑上已然合理化。

  多慧的日记、多颂的箭,一个被动一个主动,却都是抵御外部侵袭的姿态。金钱带于他们的优越尚未体现,他们需要的是每一个同龄人都渴望的陪伴与关注。

  反观穷人家的兄妹,妹妹在网吧抽烟,在车内褪下内裤,在浴池的泡泡浴中颐指气使,一切的神情都是远超年龄的早熟。在茶几下听着关于自己廉价内裤的段子,她的脸色远比父亲镇定。正如刚刚被哥哥表扬过适合豪宅的她却误吃了宠物狗的零食。

  她的伪装术一流,却是这个寄生家庭最本真的成员。她非常清楚自己在做的事以及会带来的后果。在家人碎碎念因他们的计划被迫离职的司机和帮佣时,只有她毫不遮掩的说出先管好我们的话。但后来前帮佣夫妻被困于地下室时,也是她最为关心他们的生死。

  妹妹令观众印象最深的镜头来自于暴雨夜的家中。那个疯狂喷出污秽的马桶被她沉着坐于身下,她小心取下的藏于天花板上的香烟是这个家中此刻唯一体面的存在——洁白、干燥、一尘不染。也许妹妹的烟正是她对于生活全部的寄托。

  下面重点说下哥哥。哥哥的戏份很重,几乎多于男主。四次重考说明他是这个家庭奔向光明的唯一希望,故事全程的计划也几乎由他一人制定。然而哥哥是敏感而又不自信的。比如在面对醉汉的撒泼时,他和父亲都不敢正面做出制止。而是他的同学出面呵斥了醉汉。

  是因为他的同学更勇敢吗?是因为他的同学学历高吗?不,只是因为哥哥一家潜在的底层卑微意识导致他们没有底气去做本身正确的事情。与之对比的是,一家人全面入侵豪宅后再次遇见醉汉时的反击。

  哥哥的同学带来了奇石托哥哥照顾自己家教的学生。这是影片得以开始的引子,而这块石头同父亲挥之不去的味道相同,亦是自始至终伴随哥哥的意指。同学说,这块石头可以带来财运和考运,这两项恰恰是哥哥当下最为需要的。因此他视若珍宝,也开始了他如天方夜谭般的计划。

  然而从同学的角度来看,他因出国托哥哥照顾多慧,他选择哥哥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卑微的阶级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多慧是不可能看上这样的男生的。但他千算万算也没想到的是,在敏感孤单的多慧看来,陪伴的价值远大于阶级本身。

  而这位功能性人物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哥哥带来了这块石头。在暴风雨夜浮在污水之上的石头揭穿了同学的谎言,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奇石,而只是随意买来的假货。以哥哥所处的卑微阶层,同学无需“送礼”亦能达成目的,但他为什么仍然要送呢?作为可以出国留学的孩子,这位同学至少身处中产阶级,礼尚往来的戏码在他看来是必要的,至于礼物本身的价值则无需深究。

  中产尚且以伪善顾全体面,那么富人男女主人优雅微笑下丝丝入扣的友善当然足以反噬寄生虫一家。比如女主人明明说是给了哥哥更多的工资却在放入信封时随意抽出了几张,比如男主人说是没有试乘,手上却端着一杯咖啡时刻观察。而哥哥正是抓住富人的体面本性成功寄生的。

  想想男主人发现内裤却不肯报警时的样子,不是为了司机的颜面,而是为了顾全自己的体面;女主人发现前帮佣的痨病时不肯说与丈夫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作为妻子的体面;最后男主人建议妻子打电话咨询专业公司不其实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分量。

  明明是金司机一家撺掇的并不高明的局,却因为有钱人间欲说还休的处世之道而得以顺利实施。寄生不是通过小聪明便可以成功的,它同时依赖的是富人虚高的信任体系。

  说回那块石头。在石头浮出水面时,哥哥已然清楚这是一块假石头,但他为什么还要带上它呢?这块石头已然成为了哥哥的精神支柱,他抱着它就似乎还有进入上层阶级的机会。而生日趴上他带着石头是因为他的计划便是杀死地下室中的二人。石头的假没有换来哥哥对同学的怨恨,他只恨自己一家的寄生计划被同阶层的人搅乱。

  当他被流浪汉反杀时,真正的血腥启幕。令人讽刺的是,同学的虚伪带来这块假石,而这块假石也最终救了哥哥的命。

  在杀戮结束的病床上,哥哥望着刑警与医生狂笑。他笑刑警没有刑警的样子,医生没有医生的样子。对照他在生日趴上问多慧的“我适合这里吗”,哥哥终于知道不是模样像便可以真的成为上层阶级。正如他一切的计划都是自作聪明的浮于表面,虚假繁荣只要一场暴雨便可被轻易击溃。

  石头最后一次出现是康复后的哥哥将它放会溪水之中。这一次石头沉了下去。也许,沉下去的不是石头本身,而是哥哥的心境。如他在心中对父亲所说:我开始做一些基础的计划。他打算脚踏实地的从头努力,挣很多的钱,最终可以买下那幢豪宅,让遁于地下室的父亲光明正大的走上来。

  然而视角从庭院再次回归地下室的窗户,什么都不曾改变。

  关于哥哥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他在刺目的阳光下躺在庭院中看书,与妹妹坐在马桶上的镜头相映,是底层人民现实与幻象的两极。

  感应灯与摩斯码

  关于感应灯的第一个特写镜头是男主人第一次回家时,门廊的台阶每上一级便亮一盏灯,充满了低调的仪式感。

  而感应灯的终极开关恰恰在富人一家并不知晓的地下室中。故事中曾介绍说地下室是豪宅前主人为了躲避北朝鲜袭击而设计,因为觉得丢人而没有告之后来的买家。这也是前主人留下的帮佣能够将躲债的丈夫藏于此处四年之久的前提所在。

  帮佣的丈夫常常通过感应灯的开关发送摩斯码问候语,以感谢男主人对他寄生的再造之恩。多颂作为童子军出身是了解摩斯码的。很多人对后来帮佣丈夫发出求救摩斯码时多颂翻译出却未向父亲传达信息有疑问。

  我的理解是,多颂之前天天都会看到问候语,即便后来看到不同的内容也早已经麻木,他应该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游戏。如果非要引申一下,或许,上层阶级对于底层的求助本就是冷漠、视而不见的。这是理所应当的,本就无需解释。

  回到豪宅的设计上,既然地下室是为了躲避朝鲜袭击而设,那么感应灯开关设于此也正是为了向外界传递信息。地下室墙上粘贴的摩斯码表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结尾处男主角发出的家书也正是依靠这张摩斯码表。

  富人设计的求助信号最终变成了偷生的贫民最后的精神支撑,除了他们的家人没人知道他们苟且于此,这是否是比半地下室的窗户内更深层不可自拔的桎梏。

  金钱与善良的关系

  故事开篇便明示了豪宅女主人善良而单纯的人设。单纯的她抽出了给凯文老师的薪水,单纯的她吃掉了女儿喜爱的乌冬面。她真的是这个故事中最善良的人,因为她从头至尾没有当面伤害过任何一个人。

  然而如男主妻子所说,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那么多钱,我也可以很善良。影片在这个细节的表达上丝毫没有仇富的意味,反而是无限幻想般的柔声细语。

  那么穷人有没有善良呢?当两伙寄生虫兵戎相见时,我们当然看不到善良二字。在生存面前谁还在乎善良呢。

  但是,在前帮佣临死前的头晕目眩时,她却反复向丈夫念叨忠淑姐是好人,只是最后踹了她一脚。在临死前的一刻,她终于想起,若不是忠淑放她进来,地下室内的丈夫早已饿死,而豪宅外的自己也早已被讨债的人打死。然而她也记得,致她于死地的正是忠淑最后的那一脚。但她也明白,忠淑的那一脚不得不踹。

  底层人民之所以卑微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财富是被上层阶级掠夺,却对上层阶级毫无怨言,而是摇尾乞怜式的病态感恩。相反,对于身处同阶层的伙伴却充斥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对于彼此的劣根性再清楚不过,无需伪装,唯剩最为原始的抢夺。

  而她最后一刻是懂得忠淑的好与难的。正如她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掩藏的矛盾与纠结。

  如果有钱,谁又不想活得善良呢。

  想想生日趴时忠淑递给女儿的肉丸,她们终究是惦记地下室二人的生死。然而女主人拦下了杰西卡老师为自己的儿子送惊喜蛋糕。这一拦,拦下了肉丸,送来了石头。这一拦,也最终要了寄生虫彼此的性命。

  富人的诉求是儿子的惊喜,冠冕堂皇,无可厚非,却因此让穷人不得不做出生与死的选择。这就是为何整个故事看上去富人都没有做错什么,却最终招来了冲破等级的杀身之祸。

  故事另有几处精彩的细节值得一提。对男主妻子链球亚军身份的交代,以及后来男主同妻子吵架假装打得赢妻子,都是为结尾处妻子对流浪汉一击毙命做铺垫。而暴雨夜男主回家只带走了妻子的链球奖状,除了这个家本身并没什么值钱的家当外,也显示出这个奖状是这个家庭唯一值得展示的荣耀。意指竞技体育上的成功无阶级之分,是对于他们最为公平的一次角逐。

  前帮佣有一次在地下室旁的酒柜里盛梅子酒的镜头,那时的她还是位优雅稳妥的管家,一勺勺舀着酒,享受着主人家带给她的体面。后面与其对应的是,她的丈夫冲出地下室后第一件事便是拿起一罐梅子酒一饮而尽后将酒罐摔碎。不免令人唏嘘。

  男主进入地下室看到流浪汉的日常起居时不禁皱起眉头质疑:这是人住的地方吗?而男主在杀人之后正是躲藏在这间地下室中继续过着非人的生活。

  男主杀人后由车库返回豪宅,正对车库的监控线路恰恰是暴雨夜潜入豪宅的前帮佣剪断的。前帮佣因为自己行为的见不得人而破坏了监控,未曾想同阶层的男主做出了更见不得人的事。

  豪宅男主人有一次向男主提及前帮佣时说她没有什么毛病,除了吃两份饭。后来前帮佣丈夫的出现证实了两份饭的去处,但前帮佣仍然向忠淑解释是用自己的工资养活丈夫。这一次同阶层间的谎言是为了掩盖自己寄生的本质,让忠淑心软以达成丈夫继续生活在地下室的愿望。对比上层阶级无伤大雅的谎言是为了活得体面,底层阶级的谎言则是为了生存。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部分影迷认为差些意思是因为它的故事非常完整,完整至不足以承担金棕榈应有的分量。然而正是因为这份完整性,它得以令更多的影迷关注到,甚至也吸引了非影迷的广大民众的参与讨论。

  我们之所以感受到了它的完整性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社会等级制度之中。即便影片的某些隐喻我们并未完全get,我们仍能感到切肤的战栗与恐惧。这不是一部需要共情的影片,因为没有人能做到不产生共情。

  也有人拿这部《寄生虫》与去年的《燃烧》做比较。两者虽然讲述的都是下层与上层间永远打不通的渠道,但《燃烧》在各大电影节之后走势低迷是因为它的受众本就不是大多数人,它需要影迷联想、补充的部分太多,它的晦涩和开放性让一百个观众心中存放着一百个燃烧的大棚。结构上的惊艳无法取代故事性本身的参与感。这是文艺片曲高和寡的通病。

  然而《寄生虫》不同,它如此直白甚至残忍的揭开了我们小心翼翼掩藏的本性,通俗的过于完整的结构让你无需一丝遐想的空间。你不必想,因为它真真切切的游走于你的身边。然而你又不能说它俗。它通篇的隐喻与艺术呈现令你的颤抖是在赏心悦目的132分钟内优雅完成的。

  或许,我们仍不敢深入去想这部影片,因为我们都知道某些事物的固化不是凭借你我的力量就能够改变的。不自量力的挣扎终究只是一个笑话。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希望你记住那个庭院,记住那个躺在草坪上看书的男孩,目光所及皆是蓝天与阳光。挣扎无用,但我们依然要有向上的勇气。

  可是我也知道,生活不是电影

  然而

  我仍愿

  你是电影中

  最真实的自己

  End

  时光自有积少成多的力量

  在某个转角给出惊喜

上一篇:金鸡奖大片秀,《囧妈》《南方车站》《唐探3》出招
下一篇:新主播如何提高直播效果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