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好看,你看过吗?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作品,给人实在是太多的震撼,以至于观影十几年后还想要出来写一点东西。对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只是电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而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救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个人因为被错误的关进了监狱,十几年如一日的毅力坚持,让他最终带着一大笔钱逃了出来。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简单,其实它也不简单,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电影之中男主角那样的事情。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做人最可怕的不是身陷囹圄失去自由,而是心被关住了。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贴上某某的标签,我能做什么,我做的了什么,我能力如何,但是很少人去尝试自己认为不能做的什么。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因为被人陷害失去了自由,需要在监狱之中近乎是失去下半辈子的自由,如果换做一般人,一定是破罐子破摔,或者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他则是不同,他从进去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不懈的为之而努力,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成功。

  这部1994年上映,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主演的影片,一举拿下10项奥斯卡提名(奇怪的是没有一个获奖,算得上电影界的一大罗生门事件),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时至今日,再看这部影片,仍堪称经典。一个越狱的故事,是怎样做到如此吸人眼球的?我想,原因之一,是对希望的探讨。

  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饰)被指控谋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法庭判他无期徒刑。在监狱,安迪与同被关押的瑞德(摩根·弗里曼)成为朋友。一次,在典狱长办公室,安迪冒险用广播播放光碟歌曲,被关禁闭1周。狱友们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包括瑞德。安迪解释,是因为心中存有希望。瑞德严肃地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事,会让人疯狂,在监狱没用。你最好习惯这个想法。为什么说希望是危险的事?从瑞德自身经历来讲,几次申请假释都被拒绝,希望一次次落空,是很痛苦的。相反,不抱希望地活着,可以避免这种痛苦。

  不抱希望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不再排斥监狱,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甚至体验到“价值感”。譬如,瑞德能在监狱里搞到任何东西,香烟、海报、大麻等等,狱友们都需要他。相反,希望容易惹祸上身。拿安迪来说,在典狱长办公室冒险播放歌曲,被关禁闭1周;向典狱长争取重审他的案件,被暴打不说,又被关禁闭。比起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望,在监狱里踏踏实实过日子更现实,所以,瑞德坚信,希望是最危险的事,作为朋友,他不希望瑞德以身犯险。那么,放弃希望就会过的好吗?在特定时间段,是这样的。就像狱友布鲁克,是图书室管理员,在监狱算是体面人,大家都尊重他。瑞德也是如此,因为能搞到监狱外的东西,在监狱混得如鱼得水。

  无论布鲁克,还是瑞德,或者其他刚入狱的人,起初都对监狱充满抗拒,希望尽快获得自由。但是,当他们发现,牢笼如此坚固,希望如此渺茫,他们放弃了憧憬,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了监狱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希望变成现实,自由猝不及防地降临,布鲁克不但不高兴,反而感到愤怒和恐惧。狱友伍德跑来祝贺他,他激动得几乎要杀死伍德。是的,他不想出狱,在监狱生活50年,他已经难以适应社会。虽然政府为他安排了工作,但是他每天被恐惧折磨得难以入睡,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正如瑞德所说,一开始你憎恨它(监狱),后来你习惯它,再后来你离不开它。一旦被迫离开,过去惯用的生存方式毫无用武之地,新的生存法则又完全不了解。更要命的是,布鲁克心中的希望之火,早在狱中被扑灭。就算有了自由,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利用。过去向往的自由,反倒成了一块儿烫手的山芋。放弃希望可以轻松地活一时,却不能活一世,生活告诉我们,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影片中还讲述了一位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大半生,出狱时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老先生。他在出狱后不久就将自己的生命终结在了一段麻绳上,瑞德说他已经被体制化了。瑞德在出狱之后,没有得到允许就无法正常小便,多年来监狱的体制化生活,使他们自身都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的一部分,一旦脱离,无法轻易融进新的生活。

  对自由的向往,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最后一跃,成为拯救自己最有力量的武器。安迪为自己赢得了新的生活,几乎是那一刻观影人的心也跟着安迪一起感受到了希望带来的强大力量。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你对“自由”和“希望”这两个词的含义有些什么看法呢?请在评论区回复小编哦!

上一篇:《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你变了
下一篇:《疯狂的外星人》真疯狂,黄渤沈腾徐峥同台飙戏,雷佳音神助攻!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