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白岩松说:中国人最缺死亡教育!爱孩子,请给他上一堂死亡教育课
四年前,我被诊断出白血病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做搏斗,我的病友们和我一样,不过他们有的斗赢了,像我一样继续活了下来,有的人斗输了,留给亲人的只有无限的悲痛。
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有一个隔壁学校的小姑娘,才18岁,和我一样刚上大学,从发病到死亡不过两个多月,听到她去世的消息后,我整个人都愣住了,很难过。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我,现在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所以每次看到那些因为和父母拌了几句嘴后就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的孩子时,心里不由会想,这些孩子太不把命当命了。
中国孩子为什么能把生死看的这么轻?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一种教育,叫做“死亡教育”。
一、为什么中国父母没有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的意识?
1、习俗问题,忌讳谈生死
我始终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年大年初一,和来拜年的表哥表姐玩的很疯狂,你追我赶,最后当着大人的面大声嚷了一句:“你们别跑啦!我快累死了!”后果就是我爸打了我一大嘴巴,奶奶在边上“呸呸”呸个不停。似乎在热热闹闹的新年里,说到“死”这个字是非常不吉利的。
在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非常行“避讳”的事情,死这个词是人们非常忌讳谈的东西。
每当小孩子说了这类不吉祥的词汇时,大人都会用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告诉孩子,以后不要说这么不积极的话,然后仿佛害怕暗中有人听到一样补充一句“百无禁忌百无禁忌”。就好像人不说,死亡就不会找上门一样。
2、观念问题,对生死的态度不同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无论怎样,你都要给我撑下去。
诚然,有的陷入困境中的人确实凭着这样的意念撑了下来,然后“走上人生巅峰”,但是也有另外一种相反的例子。有的身患绝症的人,因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最终选择自杀,我觉得做出这种决定是很正常的,当活着带给自己的已经不再是快乐只有痛苦,不如早点解脱,所以在国外,每天要被病痛折磨的人有一个能让自己走得舒适一点的方法,叫做“安乐死”,但是这样的方法在中国是不可能存在的,当人们生病的时候,有的会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病魔,成为一个奇迹,有的会因为受不了折磨选择回家自生自灭。
这就是中国与外国对生与死抱有的不同态度。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小诗: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是他对生与死的认识。
二、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有哪些好处?
1、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
中国为什么每年都会爆出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说她两句就离家出走,甚至是做出自杀抉择的事件?还不是因为他们对“生命只有一次”这个理念体会不深。只有大难不死,与死神擦身而过的人才会对生命之珍贵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以前就听说或一个人自杀,为了怕自己后悔,或者中途被家里人发现送去医院最后死不成,于是自杀的时候选择了那种毒性极强的药水,就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余地。最后喝下药水的那一瞬间,疼痛让他睡觉后悔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生命不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能够让他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明白生命的美好,这样他才能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敬畏生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
2、懂得生,学会死
“懂得生,学会死”的含义是懂得生命的尊贵,但是面对死亡的离别时,即便心里很难过,但是还是会知道,这个人即便去世了,他也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
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死亡,只不是是离开的早晚问题罢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真谛就在于告诉活着的人,已经去世的人并不是就不存在了,相反,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甚至在某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团聚了。
新生命的降临带给人的是欢喜,但是生命凋零的那一刻,不过是我们都进去了自然循环中罢了!
正因为死亡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更要让孩子知道,活着的时间有多么珍贵了。
三、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父母该怎么做?
首先要摆脱固有的观念,不要讳谈死亡。
要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家长首先就要摆脱原本固有的观念,不要让死亡成为一个不能提及的话题。上面也说了,中国人会因为习俗的问题而害怕提及死亡的事情,但是我们又都明白,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便古代时人们称呼皇上为“万岁”,那他就真的能活那么久吗?不可能的。
我们要给孩子开展死亡教育,就不能让死亡成为一个禁忌的词汇。
相反,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你养的小宠物,养的小植物,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一定会先你而去往另外一个世界,即便是爸爸妈妈和家里的所有亲戚,因为比你来这个世界更早,所以也会先你一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让它发光发热。
其次要告诉孩子,生命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并尊重他人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这句话孩子们其实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孩子们对这句话并不会产生很大的感触,所以在遭受到一点点刺激的时候就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小我几岁的小男孩跳水自杀了。我们以前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听闻他自杀的消息时,我内心是极度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的。他自杀的原因只是因为被老师误会了考试作弊,加上爸妈离婚,和外公外婆生活,平时几乎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然后就选择在早上的九点多钟,骑车上学的过程中,静悄悄的远了一个池塘,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吗?作为一个已经上了初二的孩子,我相信他是知道的。我也不清楚,在他即将溺毙的那一刻他有没有后悔做出自杀的决定,但是不管他后悔了没有,当时正处于早上,农忙的人还没有出门。即便他后悔了,也没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了。
以前看一期综艺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环节就是提前感受死亡,选取的方式就是躺在模拟的棺材里,假装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把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别人说的话说出来。嘉宾们一个个都切身处地地想了,讲到动情处甚至还哭了出来。
那个环节结束后,每一个嘉宾都说自己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珍惜生命。这就是死亡教育的一种。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珍贵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你对爸爸妈妈来说就是最珍贵的宝贝,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好好保护自己,珍惜你的生命,于此同时,也要尊重世间一切有生命的物种。
最后关于死亡,要告诉孩子去世的人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将长留在我们心中。
我表姐,小的时候养了八年的狗死了,当时很伤心,以至于到现在都不敢养小动物,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动物的寿命不长,如果投入了感情过后又失去,这是很让人接受不了的事情。
动物是这样,何况还是人呢?有亲人朋友去世的时候,我们心里会难过是肯定的,但是不免换一个说法,我的家人就像《寻梦环游记》里面去世的人一样,他们和先辈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相聚了,我迟早还是可以再见到他们的,等着就可以了。我要过的快乐,过的幸福,这样他们看到之后才会感到欣慰。
关于死亡,当孩子知道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亲人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就会一直存在。这样看来,他们其实是永生的。
白岩松说的很有道理,中国人最缺死亡教育,只有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死亡,他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重要,体会到活着的重要,自然也就不会在做出轻易了结生命这种只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悲伤和痛苦的选择了。
因为,活着,太美好。
所以,如果你爱孩子,就请给他上一堂死亡教育课。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