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只有芸知道》真的是烂片吗?
上映3天,票房刚破7千万。
《只有芸知道》有可能是近几年来,冯小刚票房最低的电影。(《芳华》14.23亿;《我不是潘金莲》4.83亿;《老炮儿》8.99亿...)
争议接踵而至,网友用“想不到”、“陌生的冯小刚”、“太慢了”来形容这部电影。
想不到,导演这次放弃了熟悉的黑色语境。
陌生的冯小刚,竟也拍了一部《山楂树之恋》。
太慢了,132分钟,几乎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当这三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往往意味着口碑要翻车,但我觉得《只有芸知道》纵有缺点,还不至于用“烂片”来定论。
用当下的眼光来打量,影片“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爱情主题,的确与现今“打小三”“防闺蜜”“婆媳争斗”的语境格格不入。
在人人开口闭口,都是“房子、车、户口、钱”的时候。冯小刚反而执意要过滤掉这些杂质,一心还原爱情最原始的样貌。
它虽怀旧、过时,但又足够真实,80%都是真事。
你相信,会看到相濡以沫的力量。
不相信,会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所以,《只有芸知道》不是“烂不烂”的问题,而是你“信不信”的问题。(以下有剧透)
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冯小刚这样解释,拍《只有芸知道》的初衷。
过了60岁之后,我的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
不得不说,近几年发生在冯小刚身上的事,让他不再“讽刺”和“黑色”了。
他的镜头开始变得柔软、私人化。
《只有芸知道》就是当下的见证人。
它改编自冯小刚好友张述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替亡妻完成遗愿的故事。
影片故事很简单,30个字就能概括。
冯小刚把心思,都用来营造过程。
隋东风,来自文工团,专业吹长笛。本打算考音乐学院,但因为学费问题,做起了厨子。虽然放弃梦想,屈身现实,但他依然潇洒乐观。
罗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怀揣秘密远赴重洋,在新西兰处理海鲜。因为身体原因,对于爱情,她本不抱希望。
但爱情往往来的突然又猛烈,二人在新西兰的出租房相遇,一眼万年,定了终生。
东风和罗芸的爱情萌芽,像极了我们在80、90年代剧中看到的样子。
当时的情侣,不需要社交媒体见证,也不用刷卡、豪车来维系。
浪漫就是,女生坐在男生的自行车后座,在温暖的日光下穿梭,感受细风和花香的样子。
幸福就是,男生对女生说一句,“将来,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饭的时候你吃肉;我吃肉的时候你吃燕窝。咱们家最好的东西,一定在你肚子里”。
反观当下,我们常常对恋人说,我要跟你过一辈子。但半年、一年、两年后,转眼就离婚的数不胜数。
但在那个年代,承诺是有分量的。两个几乎一无所有的人,给出的承诺,往往最接近爱情本真的模样。
什么是一辈子?冯小刚给出的答案,是相濡以沫。
东风和罗云去了新西兰偏僻的小镇,开了十几年的中餐馆。
影片在此阶段,用了很多唯美的空境,记录了二人日复一日的宁静。
早上开张,一句早安。
晚上关店,一口小酒。
平淡的日子,在笑声中,消磨了多少“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
这让我想起了,影片的一句宣传语,“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慢,让恋人可以在树下依偎,因为一朵云的散去而感叹时间流逝。
慢,让宠物得到悉心照料,珍惜每一刻陪伴,直至为它养老送终。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这些狗血情节,与他们无关。
但《只有芸知道》偏又是个注定悲剧的故事。
人们常说,最怕走的人,心中有遗憾。
罗芸生前就有两个遗憾:怀孕和看鲸鱼。
因为身体原因,她无法孕育爱情的结晶。
而鲸鱼象征着自由,罗芸曾想走出小镇,尝试新生活。但为了东风,她做了妥协。
这份遗憾,在罗芸走进手术台的前夕,成为最椎心泣血的催化剂。
手术前最后一拥,罗芸的一句“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给这份爱情画上了句号。
罗芸走后,东风一个人踏上了还愿之旅。
在鲸鱼跃起的一刻,他将骨灰,洒在了海中,满足她最后的愿望。
《只有芸知道》两位主演,延续了《芳华》中的黄轩(刘峰)与杨采钰(林丁丁)。
这部电影,像是刘峰和林丁丁的一部外传。
《芳华》中,林丁丁给了刘峰致命一击,人生一路下滑。
《只有芸知道》做了弥补,罗芸妥协自己,成就东风的生活。
平淡跟宁静,给了他们一个相濡以沫的结局。
纵使中途有人下车,但只有芸知道,两个人的心依然相连。
单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只有芸知道》是有不少问题的。
这是部情绪主导的影片。
冯小刚处理的很任性,逻辑和人物都让位情绪。
罗芸和东风,在国内的境遇,基本一 笔待过。
二人为何一定要来到新西兰?没有明确定论。
东风用赌局定终身大事,还赢了10万块,过于巧合。
罗芸在婚前,隐瞒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动机不明。
132分钟的时长,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说,有些冗长。
.............................
这些细节,都经不起推敲。
影片其实可以做的戏剧冲突更强一些,但冯小刚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私以为,这个答案,同样适用于影片的逻辑问题。
冯小刚这次就是要塑造一个远离喧嚣的静谧之地,将一对恋人安置在这里,展示爱情的美好和纯真。
至于有没有失真,是不是去社会化的疑问,他并不想交代那么多。
冯小刚在上周发了一条微博,称自己曾羞于浪漫,怕观众起鸡皮疙瘩,只好把本性藏起来。年过六旬,他决定直面本心,脱掉了铠甲。
这说明,《只有芸知道》里的爱情,的确是他喜欢的类型。
不过,这条微博还有一层意思,是“让自己做舒服的事,别较劲了”。
想想《只有芸知道》诞生的环境,其开机时间离《手机2》杀青还不到1年。
《只有芸知道》今年5月开机
我们不去揣测冯小刚这段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但他在新浪娱乐的采访中,曾提到自己为何没有继续拍喜剧。
喜剧需要特别好的社会环境,开明的、开放的、包容的,如果不能够包容,你拍什么都能在这里头给你挑出一些刺来,那你只能拍一些没心没肺的喜剧。我还是喜欢喜剧有强烈的讽刺在里面,显而易见,现在不太是时候做这样的戏剧。《新浪》
不拍喜剧的冯小刚,争议也一直不断。比如,这次口碑不一的《只有芸知道》。
影片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映,其实带有一丝警示意味。
这份警示,在当今社会,是有价值的。这也是让我觉得,它不至于被批为烂片的核心原因。
看看现在年轻人,身处的环境。
打开交友APP,有多少搭讪,是目的明确的速食行动。
点开情感类文章,有多少在贩卖“物质至上”的焦虑。
打开电视,有多少七大姑八大姨告诉你,对象一定要有车、房、户口、存款。
甚至走过公交站牌,都有广告提醒你,“一个人,累了吧?”再往下仔细一瞅,是卖房广告。
看,没人提醒你,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也没人问你,你想嫁给/迎娶爱情吗?
《小时代》中,顾里一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被多少人奉为圣经。
当年马诺那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又被多少人记在了心里。
《只有芸知道》,恰好就是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电影。
它挑战了当今人们对于爱情的定义。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愿意在当下浮躁的环境,提供一片净土。
尽管这片净土,有些不切实际,让它像个生不逢时的孤儿。
你向往《只有芸知道》中,相濡以沫的爱情吗?
—End—
上一篇:美国流感死亡人数上万,但为什么我们更应警惕新冠病毒?
下一篇:《唐人街探案3》原班人马杀向日本,他们拍摄打卡的这些景点,你想去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