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叶问4》,不让打差评?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两强相遇,背景音的鼓声奏响。

  何须声色俱厉?

  一抿茶,一挑眉。

  足以剑拔弩张。

  

  《叶问4》剧照

  再看功夫。

  转动盘子,走过半圈停下。

  茶杯一丝一毫没动,茶水一点一滴没少。

  和《头文字D》里拓海开车的风范,颇有神似。

  

  这一幕。

  或许是大家近来,关于电影院最后的记忆。

  上映2个月,关于它的呼声渐渐平复。

  再回头看看,条姐不无感慨地发现。

  或许,它也将成为我们关于功夫片最后的记忆。

  01

  必须得先弄清一个概念:

  何为功夫片?

  举个反面例子。

  前不久条姐刚骂过的《肥龙过江》,同样是甄子丹主演,同样有打斗段落。

  但它根本不配叫“功夫片”。(甚至不配叫任何片)

  除了占很大比重的武打戏份,并靠武打推动剧情发展之外。

  最重要的一点,功夫片需要借助“功夫”来传递精神。

  在这样的前提下,条姐着重说说《叶问4》里的3场动作戏。

  一是在学校。

  叶师傅出手,教校园霸凌的小混混做人。

  揪耳朵。

  

  捏鼻子。

  

  打屁股。

  

  俨然一副教育小孩的家长模样。

  但也就是因为艺高人胆大,小臂负伤。

  有形的破绽,从此刻开始显露。

  无形的破绽,也正是他远渡重洋,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孩子。

  有形无形,通贯全片。

  二是在会馆。

  太极咏春,两派宗师因意见相左,必有一战。

  拳掌相抵,数合间难分轩轾。

  

  你伤一臂,我让你一手。

  公平对决,出自武者的骄傲。

  酣战正浓。

  突然墙壁摇晃,砖石碎裂。

  两人不约而同躲在桌子下面,面面相觑。

  地震面前,谁也别强逞英雄。

  

  三是在后巷。

  李小龙把上门挑衅的老外臭揍一顿,老外不服,从兜里掏出双截棍防身。

  低头憋笑,还无奈地摇了摇头。

  

  夺下双截棍。

  当年在《少林足球》中特型出身的陈国坤,终于以“李小龙”的角色身份迎来自己的银幕高光。

  

  类似这3段的硬核功夫戏码,《叶问4》绝不藏私。

  每段都尽力,每段都贴题。

  它们连成针脚,为这段终章织出华美的衣袍。

  可“以貌取人”久了,不免忽视“人”本身的气质。

  褪去华美的招式。

  条姐看到的,是一副贫瘠的躯干。

  02

  四部《叶问》,给出的人物范式大体相同。

  凡白人登场,势必歧视叫嚣。

  凡各派高手上前迎战,势必落花流水。

  

  也势必有配角沦为“定点角色”。

  动机与心理成谜,最大程度地被压缩表现空间。

  像被设置好规定路径,只需走到某点说出某句台词。

  用脸谱化的形象,激起高昂的民族情怀。

  要条姐说,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隔壁《复联》,可是把神灵都拉来看家护院——

  最多算是马丁·斯科塞斯口中的“主题公园”。

  到了《叶问4》,又在这串范式上加了一环。

  按时间线,那时的叶问已经71岁。

  即便是用斑白的鬓角,也没法解释忽略掉年龄上的错位。

  就连甄子丹也坦言。

  用还原历史的眼光去看这部戏,就没法看下去了。

  单拿出来,这些都无伤大雅。

  可汇集一处。

  《叶问4》的遗憾,在于“武侠”与“片”的分离。

  换句话来说。

  它只谈武功,不讲武林。

  它只谈情怀,不讲故事。

  3次重拳出击后的情感宣泄,精准到秒。

  从上面李小龙的笑容。

  到叶问放倒哥连,打出那套熟悉的日字冲拳。

  

  再到一生传奇的蒙太奇回放。

  

  从骄傲,到热血,再到惋惜。

  比起体面的告别,更像是淌完最后一滴的殆尽。

  还有。

  那份脱胎于传统武侠世界的二元论世界观。

  狭隘与开放,黑与白的绝对界限。

  胜负输赢,永远代表着身后的众人。

  《叶问》走尽,未来的道路似乎更加明朗。

  但遗憾上面,又生长出新的“遗憾”。

  最让条姐扼腕的一点,也是大家不忍心丝毫贬损《叶问4》的理由:

  或许国产电影不会有下一个《叶问》了。

  03

  2008年,是许多港片迷的大年。

  香港导演进入大陆的创作进入井喷期。

  尤其是对功夫片迷来说。

  成龙李连杰两位巨星终于“王见王”,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

  虽然片子本身不太美好

  《功夫之王》剧照

  那一年,受袁八爷提点进入影视行业的甄子丹45岁。

  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角色,卡在瓶颈。

  终于,他等来了《叶问》。

  12年过去。

  他为生存而战,为家庭而战,为战而战。

  

  到了第四部,他的双眼反倒格外清晰。

  打得过的,哪怕用不光彩的标手也要拿下。

  

  可有一样东西,打也无处发力——

  时光。

  武术在被“驯化”。

  就拿叶师傅从来不屑施展的标手跟败形脚来说。

  刺人要害,本是古代武术的利刃要诀,却在现代的比试中渐遭废止。

  英雄在老去。

  靠拳头打进世界殿堂的华语动作巨星中,最年轻的甄子丹也已56岁。

  《叶问4》之于甄子丹,就如同《霍元甲》之于李连杰。

  2002年《英雄》剧照

  不光是武术被“驯化”。

  现在的明星,又何尝不是这样?

  形体漂亮的,能够以舞及武已是不易。

  更别提。

  抠图替身,技术和人力成本被空前降低。

  苦练功夫,又价值凡几?

  浪潮褪去,所有见识过波涛的人都在叹息。

  今年奥斯卡颁奖礼致敬“最佳国际影片”的环节,播放了一段《卧虎藏龙》的片段。

  在条姐看,那是也曾被点燃激情的大洋彼岸传来的一声叹息。

  倏忽远去,只留下不太分明的颤音:

  武林不再来。

上一篇:跑男中最不受欢迎的女嘉宾:唐艺昕上榜,第一名非她莫属!
下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爱炒房?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炒房?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