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误杀」:为什么结局要自首?
一
《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剧情比原版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很多地方连台词也一样。
不过,相对于《误杀瞒天记》,《误杀》增加了一些细节,并进行了一定处理,使得剧情比原版更为有逻辑。
《误杀》进行的变动,总体上使得这部电影优于原版,这也是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再找来原剧观看的原因之一。
从0到1很难,而从1到2,却相对简单的多。对于这种在原剧基础上的完善,多数观众是买账的。
这部电影跟原版最大的区别在电影结局上。在原版中,主角维杰没有去自首,而在这个版本中,李维杰最后却选择了自首。
二
对于这部翻拍片的结局,很多人并不喜欢。因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李维杰一家才是受害者,就像李维杰自己在电影中说的,并且拉韫儿子被杀也真的是误杀。
即使有人会站到拉韫的角度看问题,但考虑到她的儿子有罪在先,同时拉韫一家是强势一方,还是会有更多人将同情给予李维杰一家。
不过,同情归同情,我们观众对于电影中人物的评判基本建立在上帝视角。通过电影的铺陈和剧情情节的揭示,观众很容易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甚至可以知道每个角色的内心想法。
然而,剧中的角色并不是我们观众,他们没有上帝视角,很难知道电影中其他人的内心想法。对此,剧中人物只能通过推测的方法,获悉事件真相。
正是因为心罪难定,法律不判心罪,法律只针对行为,法律对人们主观心理状态的判断建立在行为基础之上。
三
如果我们移开作为观众的上帝视角,而是从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李维杰妻子和女儿的做法?
电影中,李维杰及其妻子和女儿是一方,拉韫和警察局是另一方。如果在法庭上,一方肯定说自己是误杀,而另一方一定说是蓄意谋杀。
法官在审视这两方时,并没有我们观众的上帝视角,法官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即使法官私下知道李维杰一家是什么人、拉韫一家是什么人,他的审判依据仍然是法律事实,而不是个人好恶。
在这个案子中,实际上事实对李维杰一家不利,法官看到的两个行为都是对李维杰一家不利的。其中,一个是拉韫的儿子与李维杰妻女发生冲突,另一个是李维杰妻女埋掉拉韫的儿子。
在这两个行为,法官据此推测李维杰妻女的主观心理状态可以有天壤之别。
四
在拉韫儿子与李维杰妻女发生冲突的这个阶段,法官看到的行为是,李维杰妻女与拉韫的儿子发生冲突,而冲突的结果是拉韫的儿子死了。这一阶段,李维杰妻女的责任认定不好说,不同细节下有不同结果:
一是,李维杰妻女是正当防卫,结果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二是,李维杰妻女与拉韫的儿子发生冲突,冲突过程中失误致人死亡;三是,李维杰妻女有杀人动机,并合谋杀害了拉韫的儿子。
这一阶段,李维杰妻女是否存在杀人故意,有待商榷,至少存在回旋余地。不过,对于后来李维杰妻女毁尸灭迹的行为,却很难认定为非主观故意。
假如警方掌握了更多情况,这点剧情也进行了揭示——通过棺木上的带血抓痕,我们知道当时拉韫儿子被埋时并没有死。
虽然李维杰妻女并不知道拉韫儿子被埋时没有死,但鉴于李维杰妻女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知道也应该知道将任何一个人埋到坟墓里都会导致人死亡,李维杰妻女想要脱开故意杀人的罪名其实很难。
也就是说,李维杰妻女后续毁尸灭迹的行为,使得她们被判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或过失杀人罪的几率下降,而被判故意杀人罪的几率上升。
五
对于这一点,李维杰应该进行了衡量,知道走法律审判之路并不可行,所以开始了他的“误杀瞒天记”,并为此做了很多事情。
我们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是,李维杰替他的妻女顶了罪,让他的妻女不至于遭到法律的惩罚。
事实上,通过剧情的揭示,李维杰为妻女做得远超于此。他不但替他的妻女顶了罪,还尽力减少他的妻女在心中为此事而生的自责和愧疚——隐藏拉韫儿子是因被埋入棺材才死亡的事实。
因为在李维杰妻女的心中,她们并不是有意杀害拉韫的儿子的,她们只是无意中误杀了拉韫的儿子,而如果她们知道实际上是后来毁尸灭迹的行为才杀掉了拉韫的儿子,他们的内心的自责和愧疚或许更多。
六
此外,李维杰利用蒙太奇技法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骗那些证人,让他们给李维杰一家作证洗脱罪名,也不只是骗警察,让警方找不到线索。
李维杰利用蒙太奇技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影响妻女的记忆,让这些拼凑的记忆能够最终影响妻女的记忆,让妻女改变对这一事件的回忆,减少他们内心对于误杀这件事的负罪感。
与其说,在李维杰的导演下,李维杰妻女和证人群演给警方导演了一部电影;不如说,与此同时,在李维杰的导演下,李维杰和证人群演给自己的妻女导演了一部电影,李维杰和警察给民众导演了一部电影。
由此,通过让自己和妻女的“表演”行为,改变证人对事实的认知,方便为自己一家脱罪;通过让自己和证人群演的“表演”行为,改变妻女对于事实的记忆,减少妻女心中的自责和愧疚感;通过让自己一家和警察的“表演”行为,改变民众对于真相的认识,为自己赢得舆论支持。
七
事实上,李维杰的导演非常成功。警方为这个案子下了定论,李维杰一家顺利脱罪,李维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是,既然这么成功,并且就像李维杰在刚开始实施计划时说的,他们一家才是受害者,最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维杰自己选择了自首?
对于李维杰自首应该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李维杰从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就决定最后自首;一个是,李维杰没有从一开始决定自首,而是在实施自己计划的过程中才慢慢有了自首的念头。
对于这个问题,剧中也提供了一些线索。这些线索让我们确定,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李维杰在实施自己计划的过程中才有了自首的想法。
八
这些线索有:
在很多瞬间反复出现的见证者——羊,被素察枪杀的羊最后被从坟墓里挖出来,预示着被杀掉的见证者迟早大白人间,这给李维杰带来了触动?
李维杰许诺二女儿说,如果能够考到一百分,就给买一个口琴。后来,二女儿拿来一百分的试卷,但是可以明显可以看出成绩被涂改过。为此,李维杰想通过自首给女儿做表率?
第一次李维杰给路过的僧人布施,僧人接受了布施;第二次李维杰再给僧人布施,但却被拒绝了。李维杰认识到自己需要救赎?
因为自己的计划,素察被打,拉韫失去儿子,街头发生暴乱,李维杰心中愧疚,导致最后自首?
九
李维杰之所以最后选择自首的原因到底是哪个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更愿意相信,上述这些原因都是这部剧中李维杰之所以自首的原因。
毕竟,李维杰在生活中是一个好人,从来没有犯过什么罪。后来,因为自己的家人碰到了麻烦,他选择了冲在前面,帮家人洗脱掉罪与罚。
一旦家人的麻烦解除了,他自己本质上那颗善良的心,却没有因为看了近千部电影变得复杂而蒙尘,让他在解除了家人的麻烦之后开始了救赎。
但是,矛盾之处是,我们明明又从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看到李维杰计划越狱的细节。
这个细节到底是李维杰单纯想逃出来的想法,还是因为他看了越狱类电影想实践一次,抑或是这部电影单纯想给《肖申克的救赎》致敬?这点很难从剧情上获得推测。
十
剧中,我们顺着这部电影的逻辑,对这部电影最后自首的结局进行了猜想。这种猜想也就只能算作一种猜想,权当看完电影后闲着没事。
既然没事,可以再深一步瞎猜下——为什么这部电影非要安排一个自首的结局,是因为审查,还是因为我们观众自己?
好人好报,坏人恶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些,到底对于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影响?是不是因为我们文化里的一些东西让我们更倾向这样的自首结局?
这部电影的原剧《误杀瞒天记》,主角维杰并没有自首;之前看过的另一部电影《天作凶杀案》,作为作家的杀人犯最后也成功逃脱,没有被法律制裁。这两部电影都是印度电影。
而我们翻拍的这部背景发生在泰国的《误杀》,却是自首的结局;另一部泰国拍的《天才枪手》,最后结局也是自首。
考虑到印度和泰国都有佛教,而佛教有来世报、现世报、他世报,是不是这些电影结局的不同背后反映了不同文化下对于“报”的不同认识。由此,电影结局的不同,是否只是因为我们观众自己?
上一篇:龙珠超:致敬龙珠GT?剧场版的悟空将以超四激战远古超赛神!
下一篇:《误杀》票房破9亿,将延长上映,与《唐人街探案3》正面PK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