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烂尾?不,你可能是没看懂这几点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万万没想到,2019年12月份的中国电影市场会如此热闹。

  在《误杀》上映时,前有《南方车站的聚会》、《利刃出鞘》、《被光抓走的人》,无一不是7分以上的高分作品;后有来势汹汹的《只有芸知道》、《半个喜剧》等具有爆款气质的强势影片。

  夹在中间的《误杀》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成为2019年最生猛的国产犯罪悬疑片。

  但国产+犯罪悬疑的组合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喜欢的人觉得这是国产犯罪悬疑片难得的高光时刻,电影的节奏和风格都让人欲罢不能;而批评的人,也觉得国产悬疑片始终没有摆脱“不真实”的标签,比如地点在泰国,比如结尾的自首,而电影的优点,节奏紧凑的剧情也归功于原版《误杀瞒天记》的优秀。

  可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误杀》在一片争议中已经取得了成功,上映25天,累计票房已经接近10亿,豆瓣上近30万人给出了7.6的高分,好于81%的悬疑片,好于78%的犯罪片。

  不管再怎么批评《误杀》的人,都无法否认《误杀》这部电影在节奏上的紧凑、在推理上的硬核、以及对细节的把控这些优点。

  而这些恰恰是如今国产悬疑推理片最为缺少的部分,所以在这一点上《误杀》显得尤为的难能可贵。

  紧凑的节奏

  你要是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情。

  仔细研究过一千件案子,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的案子。

  电影的开始,仅仅只是用了数分钟,就将一边是看了1000部电影的李维杰的小人物身份和一边是研究过1000件案子的拉韫办案手段的雷厉风行交代的一清二楚,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都铺垫的十分到位。

  “误杀”这个主要剧情来的并没有太晚,当李维杰的妻女将当地警察局局长拉韫的大儿子素察“误杀”之后,整部电影的节奏就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展开,密集的刺激和反正应接不暇。

  

  首先是李维杰率先出招,因为他清楚“误杀”警察局局长的儿子,是无论如何也瞒不住的,但同时他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女入狱,所以他想到了电影中的“完美犯罪”。

  在电影里,李维杰的每一次精心算计,都会闪现出其所看过的对应的电影情节。在处理好素察留下来的汽车和手机之后,李维杰就开始策划一家人的犯罪掩藏。

  

  他一边利用自己周六出差和看拳的经历制造自己和家人周末均不在场证明,它巧妙利用“蒙太奇”手法,将人脑海中的时空进行错位;一边不断利用自己看电影的经历,帮助家人如何应对警察一遍又一遍的盘问,尤其是小女儿。

  所有人都清楚,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女儿会是突破点。

  拉韫则是在发现儿子失踪后,迅速锁定有重大嫌疑的李维杰一家,这个时候电影再次利用对比将剧情的紧张感表现了出来。

  彼时电影开局拉韫破案的快准狠留给观众的印象尚未模糊,此时寻子心切的拉韫更是像一头快要失控的母兽,破案更加不遗余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维杰的身后,是三个脆弱无比的女流之辈。

  尤其是几个回合下来,拉韫都没有攻破李维杰的防线之后,拉韫直接面目狰狞的吼向安安,更是让无数人心里捏了好几把汗。

  

  电影的高潮发生在拉韫以安安为突破点成功寻找到“埋尸点”,此时双方的矛盾已经被激化到了极致,这已经不再是拉韫和李维杰的对抗,而是特权和民众的抗争。

  此时的电影是冷冽的,清冷的青色基调,暴风雨中李维杰一家三口的不安,都将电影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可以说整部电影中,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情节,在原版《瞒天误杀记》的基础上,更加精简了剧情,同时又没有丢失掉电影最重要的硬核的推理。

  电影的细节

  1.羊

  这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的,羊多次出现在电影中,并且屡次成为电影的转折点。

  第一次出现是在李维杰处理素察留下的汽车时。当时李维杰已经将车子推入湖中,正站在湖边看着车子缓缓沉入湖底,这时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出现。此时的羊是一个见证者,它见证了李维杰消除证据的过程。

  

  第二次出现是李维杰愤怒得一脚踢向正在找麻烦的警察,警察随即恼羞成怒,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对着手无寸铁的李维杰。

  警察扣动扳机,一声枪响,应声倒下的不是李维杰,而是旁边的羊。

  此时的羊是替罪羊,代替李维杰承受了惩罚。

  

  第三次并没有真羊出现,而只是出现了“羊”这个词。是在大女儿回到学校上课后,上课的内容正是在讲关于羊的食物链。

  此时的羊,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表,象征着李维杰一家被动和无力,代表着李维杰一家就像羊一样,处于食物链的末端。

  第四次是在拉韫开馆寻找素察的尸体时,拉韫手下的经常打开棺材,里面不是素察的尸体,而是一只死去的羊。

  此时的羊,是帮凶,帮助李维杰掩盖其犯罪的真相。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李维杰决定自首后,活羊出现,同时寺庙钟声,暗示着李维杰得到了救赎,解开了心结,决定认罪。

  2.片名

  电影的英文名字《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意思为失去牧羊人的羊。这句英文同样出自《圣经》,原文是这样的: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在电影中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警察是牧羊人,平民百姓是羊。作为牧羊人的警察,其职责本应是维持羊群的秩序,服务好羊群。但是当作为权利、秩序代表的警察,站在羊群对面时,羊群便就失去了牧羊人的约束,暴乱也就随之而来。

  对公众权利失去信任的民众,就像到处乱跑的羊群,发泄着自己的愤怒。

  第二层,失去牧羊人的羊也引申为乌合之众。那么谁是乌合之众?除了没有了牧羊人的羊以外,没有了羊的牧羊人,也会沦为乌合之众。

  对于眼中没有了羊群的牧羊人而言,羊群不再是服务对象,而是徇私的工具,最终,也只能和羊群一样,沦为乌合之众。

  李维杰为什么自首

  很多人认为李维杰的自首,在电影中十分突兀,甚至成为电影的败笔,这样的特色结局直接将《误杀》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其实不然,为了这个结尾,《误杀》从一开始就做了铺垫,只不过由于节奏和剧情的优秀,让人很容易忽略掉这些埋在电影之中的伏笔。

  

  1.首先大家都知道,素察并不是李维杰妻女误杀的,理由有二:

  一是李维杰妻女“误杀”时,电影科普了一个叫“吞舌”的定义,并且在运送素察的“尸体”时,素察的手指有轻微的动作,这都在暗示当时素察只是昏迷了,而不是死亡;

  二是拉韫追踪到素察“尸体”的埋葬地时,被打开的棺材上有明显的手抓的血印,结合李维杰转移尸体这个动作,可以推测,李维杰开馆转移素察“尸体”时,意外发现素察并没有死,但是李维杰并没有选择救素察或者直接选择了弄死素察,不管是哪个可能,李维杰都将是杀死素察的凶手。

  2.,电影的开头就已经交代,李维杰是信佛的。佛是什么?是代表善良、宽恕的信仰。信佛的李维杰定然无法接受自己是杀人凶手这个事实。

  电影中,李维杰在误杀案发生后曾去寺庙请求僧人布施,却遭到拒绝,这也为李维杰最后的自首埋下了伏笔。

  同时,《误杀》有了原版所没有的暴乱戏份,这是生性善良的李维杰不愿意看到,电影中有好几个镜头,都给到了李维杰看着暴乱的人群若有所思的表情。再加上李维杰的父母便是死于暴乱,所以因为“误杀”案而引起的暴乱,给了李维杰很大的心理压力,自首便会是他的选择。

  3.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女儿安安。安安是整个案件为数不多的见证者,也是李维杰编制完美犯罪的亲历者。幼小的安安无法明白父亲李维杰的良苦用心,在她看来,一家人成功的躲避了牢狱之灾,完全是因为李维杰撒谎撒的很完美。

  所以,当李维杰承诺,如果安安考试考了100分,就给她买一台琴时,安安内心就想到了作弊。

  电影中阿玉将安安100分的成绩单交给李维杰时,给了100分这个分数一个特写,可以明显看到这个100分是从70分人为的修改过来的。

  但李维杰并没有选择拆穿安安,而是遵守承诺给安安买了一个口琴。李维杰清楚,自己已经没有立场去批评教育安安,人是不能撒谎的。

  所以,李维杰心里清楚,他必须让安安明白,撒谎也许可以暂时达到不为人知的目的,但终究是要得到惩罚的。对于李维杰来说,他的惩罚就是自首。

  原版《误杀瞒天记》的优秀固然无法让人忽视,但《误杀》在其基础之上对人性的升华,是原版所没有的。这不应该是《误杀》的减分项,相反的,这应当被视作《误杀》的加分项。

  另外想提的一点是,华语片里终于也植入了数不清的彩蛋,有兴趣的影迷们可以动手盘点起来了。

上一篇:让我来!整个中国记住了你的名字
下一篇:《速度与激情8》酷炫有余,剧情仍旧是硬伤,布莱恩竟然现身!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