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直钩垂钓背后的故事: 钓钩虽然是直的, 但是钩上有饵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姜尚,东海人,祖上为羌人。《左传》记载:姜姓为太岳后裔。近人如章太炎、傅斯年等人皆认为,姜羌于字同源,在姓为姜,在种为羌。傅斯年更进一步考证,四岳其实是四座大山,太岳即今山东泰山。四岳之后即四座山中生活的羌人部落。他们在舜帝时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和申地。后世子孙遂从其封姓,姓吕或者姓申。因此姜尚又叫吕尚。《史记》记载姜子牙穷困年老,于是在渭水垂钓以待周文王。周文王出去打猎,占卜能得到“霸王之辅”,两老头相见大悦,文王说:“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肯定会有一位圣人来到西周,帮助西周龙兴。这个人难道就是你吗。吾太公望子久矣”。于是让人称呼姜尚为“太公望”,与他一起坐车回去,还立他为武王师。

  这个故事的疑点在于,姜尚素无名德,就是长了一张好嘴,会说,周文王作为当时不世出的大政治家(黄仁宇语),会单凭一个钓鱼穷叟的几句话就把他作为圣人看待,而且将国政大权放心交给他吗。后世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寄人篱下的情况下也只是对自称“卧龙”的诸葛亮考察性使用。而今西周要实现克商大业,难道会如此草率吗。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真相在。

  太史公也觉得这么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于是又写了两种可能作为补充。补充了之后就有点靠谱了。前一种可能是,姜尚是个博学多闻的苏秦张仪类的纵横家人物,全天下游说诸侯,然而上到殷纣王下到各国诸侯都对他没兴趣,最后没办法投靠了西伯侯姬昌,把姬昌忽悠了,姬昌将他当做圣人。后一种可能是,他是个诸葛亮式的隐士,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其臣属全天下找高人想把他捞出来。闻姜尚名前去求指点,姜尚说,我听说西伯侯这人很好,每天管饭不要钱,于是乎前往。三个人商量出的办法就是花钱往出捞。捞出来之后众人向姬昌表功,说姜尚这个人厉害,想出来花钱捞人这一招,于是姬昌就邀请他作“文武师”,也就是文武大臣的老师。

  看到这里,我想太史公也会觉得这么写太不好了,但这正是太史公严谨的地方,他觉得一个历史人物搞不明白,也不瞎编,而是将自己所知都写出来,供后人参考。其实姜尚还有一个身份。《战国策 秦策》记载:“太公望,齐之逐夫”。逐夫也叫出夫,意为被赶出家门的上门女婿。《封神演义》根据这个史实给姜尚娶了个六十岁的黄花大姑娘,而且编了好多故事,最后看他没出息,跟他离了婚。齐人出夫事件姜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女招赘上门女婿和至死不嫁但是儿孙满堂之事屡见不鲜。吕思勉先生说,这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

  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姜子牙是东夷女主的上门女婿,东夷和殷商常有战争,女主为了联合西周夹击纣王,就找了个借口把姜子牙扫地出门,并且秘密交给他联周克商的任务。姜子牙几经辗转到了西周,借直钩钓鱼为自己造势,周文王闻名前往,二人在经过深入交流之后姜子牙向姬昌道出了东夷女主联周克商的计划,姬昌闻言大喜,给了姜子牙极高的待遇,让他辅佐周武王共图克商。后来时机成熟,东夷首先作乱,纣王把全国精锐派去镇压东夷,西周在武王和姜尚的带领下趁着朝歌空虚直扑而来,纣王猝不及防被击垮自焚,姜子牙功成首封齐国,就是他的东夷老家。这才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真相。太公钓鱼是有饵的。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从未遗忘星的天空
下一篇:《唐人街探案2》美国拍戏花钱如流水,群演一人2千,加词直升2万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