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的酒:人生终将何去何从?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酒,可与情怀调和,可与爱搭配,可与青春永存,不管哪种,酒似乎永远只是配角。可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久了久了,酒摇身一变升了级,也就有了自己的文化。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一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一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更是一种,这些场景里的酒,或柔或媚,多如雨天的伞,冬季的暖宝宝,可有可无,权且当它们为生活的调剂品。

  但红酒与毒品组合时,你还会当它是调剂品么?

  贩毒电影因为其本身题材的特殊性,以及其中包含的黑道、警匪等元素,使得影片极具看点。

  2007年,一部缉毒电影在华语影视圈掀起了一股浪潮,有人称,这部电影对毒品题材的熟悉及深入程度,堪称一部社会学教科书,它处处体现着对毒品为祸人间的忧患及痛恨之情,可一方面,它也展示了向死而生的人性之美,坏人似乎不是哪哪都坏,好人似乎也不像看上去的那样充满正能量。

  这部电影就是由尔冬升执导,由张静初,吴彦祖,刘德华等主演的《门徒》。单线条电影中的一切元素包括人物都是为情节做铺垫的,与这些电影不同的是,《门徒》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发展主线,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

  阿力——法律与人情难决断吗?

  “我一直都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了之后,我才想通,其实一切都源自于空虚,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我真是搞不清楚……”

  阿力(吴彦祖饰)是警方卧底,他潜伏在一个贩毒团伙8年,任务是给上级提供线索,目标是摧毁毒贩子的毒品窝点。与《无间道》中的陈永仁(梁朝伟)一样,做卧底的时间久了,阿力也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警察还是毒贩:一边是有情有义的大哥,比上司关怀他,一边是法律与正义,不容侵犯。

  阿力的故事有三条线:

  一是与阿昆。阿力开始费尽心思接近阿昆时,是想尽快破案,将这些毒贩一网打尽,在阿力的眼里,毒贩十恶不赦,但他发现阿昆这个大哥对他很好,很有底线和原则。主要的是,与阿昆共事多年,他对这个大哥也有了说不出的情与义,所以才会答应帮阿昆最后一个忙。

  二是与阿芬。阿芬在渴望戒毒时遇到了阿力,与蛮横的丈夫不同,这个男人不只在生活上照顾她,也让她心里觉着暖,阿力呢,虽然知道阿芬是吸毒者,可他没有避之三舍,看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给了她一份工作,帮她照顾女儿,帮她戒毒。

  三是与上司。没当卧底之前,阿力一直以为他的上司不只是上司,还是交情甚厚的哥们,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但阿力慢慢发现,上司的所谓帮忙不为别的,一是工作需要,二在升职加薪。

  天台鸽子是他们的特殊联络员,案子了解后,上司怕禽流感,立马处理掉它们。

  阿昆——为什么一个毒枭要有情义

  “是我逼他们的吗?又不是我逼他们的,有人买就有人卖,做生意讲求供求啊。是我逼他们的吗?是我逼他们的吗?是他们自己要吸的,关我什么事?”

  阿昆(刘德华饰演)的出场很普通:一个卖家电的邻家大叔,和蔼可亲,跟妻子还有两个女儿过着大家都过的生活,家庭和睦;为大女儿的叛逆头疼,小女儿患病,他自己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也在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到了制毒厂,阿昆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人,他专业,警惕,一丝不苟。对制毒的每个过程了如指掌,技术娴熟,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心腹阿力。正因如此,阿昆比其他毒贩走得更远,获得的也更多。

  阿昆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在即将出国时被警方在机场拦住,这里有一场他与阿力的“博弈”——阿昆请阿力成全自己提出的自杀请求,说这是为家人做的最后一件事,阿力最终成全了林坤。

  平心而论,抛去毒贩这层外衣,阿昆这个人设还是很好的:对妻子来说是个好丈夫,对女儿来说是个好爸爸,对兄弟讲义气,贩毒但不吸毒,甚至烟都不吸,可他错就错在,不该把毒品当普通的商品贩卖。

  阿芬与丈夫——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古天乐与张静初在电影中饰演一对夫妻,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都说了这样的话:他(她)哄我吸毒,我吸毒就想为了证明给他(她),毒是可以戒掉的,我要帮他(她)戒毒。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电影似乎故意将阿芬丈夫(古天乐饰)刻画成一个瘾君子:暴虐成性,经常殴打老婆,为吸毒逼老婆卖身,甚至想把女儿卖了换钱。以至于观众自然而然以为先吸毒,毒瘾重的是丈夫。

  其实在很多小细节上,阿芬表现得比丈夫更像瘾君子。首先,电影将大部分吸毒镜头给了阿芬而不是她的丈夫,这算不算是一种暗示?其次,阿芬的毒已经在腿上注射了,而丈夫还在胳膊注射阶段。这又能说明什么?电影中有个情节,阿芬与阿力做爱时,给阿芬的胳膊给了一个慢镜头:她的胳膊上全是针孔。胳膊上没地儿了,这才转为大腿注射。第三,吸毒猝死的是阿芬而不是他丈夫。

  关于主题——到底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世界很复杂,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在发生,主管选择能否大得过丑恶存在?电影的最后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回答:阿芬阿昆死后,阿力回到那个出租屋,挽起袖子准备给自己注射毒品,阿芬女儿的出现及时将他从犯罪边缘拉了回来。

  这就是一切关于毒品的真相。

  像阿坤,阿芬那样的人生,终将何去何从?

  废墟上还能长出花来么?

  1982Petrus

  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天喝一次,

  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年喝一次,

  Petrus则是一生才能喝一次的葡萄酒。

  影片酒评——贵在心意

  影片在57分钟左右时,林昆带着全家及阿力去泰国度假,表面上是去放松,其实在做进一步的工作交接,他要带阿力到东南亚的制毒秘密基地与联系人接头。到泰国的前一晚,林昆请家人在高档餐厅吃饭,除香槟外,侍者还郑重其事地给这位大哥开了4瓶1982年的红酒Petrus。

  很多人以为拉菲是红酒中最贵的酒,其实,与Petrus(珀翠,又译柏图斯)比起来,它并不贵。Petrus几乎是所有酒客、行家公认的酒王,加之其产量稀少(全世界每年只出产25000-30000瓶),这就使得Petrus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电影中出现的1982年Petrus当年更是拿到了98分的高分评价,属于超班好酒。

  酒庄简介——英女王订婚宴上的酒

  Petrus位于法国波尔多Pomerol(庞玛洛)地区,是该地区葡萄酒的领军人物。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订婚时,Petrus庄园酒已经是英王室贵族们的杯中物,法国高级社交圈、英国上流社会到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它又走进白宫,受到肯尼迪家族的赞赏。几乎一夜之间,欧洲的绅士名媛若不知Petrus为何物,就会被认为是乡巴佬。

  由于品质超群加上产量稀少,Petrus每瓶的售价往往都在万元以上,碰到好的年份更是天价。

  Petrus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品质要求一丝不苟,碰到坏的年份宁愿停产,所以1991年没有Petrus。(《飞驰人生》中已经探讨过)

  总有人说

  有些人生来站在云端俯视苍生

  有些人深处泥淖仰望天空

  前者光彩,后者精彩

  可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

  拼尽全力

  还有一些人,生来

  只是为了死

  向死,而生

  还是向生,才死

  this is a question

上一篇:300天从南极跑到北极!极限跑者白斌今天出发了!
下一篇:《千与千寻》18 年后中国上映,这两首电影音乐太值得循环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