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的骗局,美股大跌加息不担责 背后另有隐情!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1
手机版

  华尔街有句谚语,如果圣诞牛市没来,那么熊市就会降临华尔街。

  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自2016年3月以来首次跌入技术盘整区间之后,周一美股跌势继续扩大,纳指再度年内转跌,美股三大股指创下1980年以来最惨淡12月开局表现。

  市场将美股的下跌责任推给美联储,认为这是加息造成的,但从历史的数据来看,并不支持这种当下较为流行的观点。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升至5.25%的加息周期中,美股并未出现下跌,反而是一路上涨。2015年美联储开始加息,但股市并未受到多大影响,道指三年内攀升了近1万点。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巴菲特在1999年《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从1964年到1981年的17年间,美国GDP增长了373%;而道指在1964年12月31日是874.12点,17年后的同一天是875点,几乎持平。

  传统的理论认为降息周期刺激股市,升息周期遏制股市,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拿08年的次贷危机来说,2003年-2006年美联储升息过程中,单纯看美国确实是在紧缩,但当时还存在个日本。1998年美国人极力向日本兜售货币主义的量化宽松政策,2001年——2006年日本央行开始执行定量的宽松货币。在信息化异常发达的今天,日本央行的政策实际上是制造了一群世界上最繁忙的日元利差套利交易者,而这些钱迅速换成高息货币进行投资,或用美元与日元的利差优势投机高风险资产 — 美国次级债。

  美联储反复升息,导致美日利差迅速扩大,反而是吸引了更多的日元套利者进入美国市场。换句话说,美联储加息,反而是制造了美国地区流动过剩,因此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股是不断上涨的。

  但到了2006年7月,事情发生了变化,日本央行结束零利率政策,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25%。次年2月,日本央行再次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5%,这给套利资金带来压力,但并不致命。美国市场还没出现大问题,真正的麻烦是,2007年9月伯南克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猛降50基点,至4.75%。导致美日利差迅速缩小,引发套利资金大举出逃美国市场,降息所释放的资金根本无法覆盖日子出逃的那部分资金。也就是说,伯南克降息产生了收紧流动性的效果,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全球爆发的是世界性大萧条。

  在宏观大神的眼里,经济是市场的晴雨表,尤其是欧美成市场。但宏观经济涉及层面实在太广,很多人也只是抓住了一点,以偏概全。所谓的宏观大咖对基本面的分析,本质上都是建立在静态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在外围变化莫测的情况下,依然以静态死的角度看问题,自然是漏洞百出。

  股市的问题,往往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这和宏观政策还真没多大关系。

  即便是周三美联储决议放弃加息,又能怎样?美股熊市周期已经展开,只是成色深浅的问题,如果强行扰乱美联储加息节奏,谁能保证08年的事不在重演一次?

上一篇:神经病版《你的名字》爆红,“手书”到底是个啥好东西?
下一篇:从预售开启首日来看,春节档到底怎么样?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