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些神话传说并不久远,“刑天”这名确认其实只有82年的历史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农历八月二十三,民间传说是“刑天神诞日”。关于“刑天”的神话传说,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里,他原本为一个无名氏,之所以被称为“形天”,是因为他被断首后才有此称。那么在神话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为何后世又把“形天”改为“刑天”呢?刑天这个名字又和陶渊明、鲁迅有什么关系呢?

  在关于形天的神话中,传说炎帝与黄帝大战,黄帝胜成为天帝,炎帝败逃南方;然而炎帝的手下有一位无名的巨人,却不甘心,誓要替炎帝夺回天帝的宝座。于是这位巨人就一手持盾牌,一手握着大斧,与黄帝在常羊山进行了一场战斗,结果被黄帝砍掉头颅;可是这位巨人并没有死,知道自己头颅被砍掉后就便更加愤怒,使自己的两个乳头变成了眼睛,肚脐变成了嘴巴,仍然挥舞着大斧和盾牌继续战斗,后战死。

  上述故事记载的原文为: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个记载中,提到此人被斩首后称为“形天”,而非“刑天”,那么公认的这个刑天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就曾引起过一系列讨论,这些讨论其实都围绕着陶渊明的一首诗展开。

  在提到陶渊明这首诗之前,我们先说说就神话传说中,刑天的这一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呢?这也是神话能流传的根本因素,只有对社会有进步积极意义,才会被人们记颂。通过故事显然就是一种“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英雄精神”,而这个精神在改朝换代及古代争斗中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精神肯定是值得宣扬的。

  我们再回到陶渊明的这首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讨论的焦点就在第三句上,因为这一句在传抄中出现了两个版本分别是“形天舞干戚”和“形夭無千歲”,仔细看这五个字,在形体是不是非常相像,显然误抄一说,也是有根据的。这里的“形夭”的意思,据南宋著名文学家周必大的观点,此为“形体夭残”之意,他也比较赞同原诗句应该是“形夭無千歲”。

  既然已经更认可“形夭無千歲”,现在我们读到这首诗,怎么又变成“刑天舞干戚”了呢?在鲁迅1935年成书《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采用的却是把之前的两种说法里的另一种“形天舞干戚”改成了“刑天舞干戚”,据鲁迅解释,是为了更加凸显这一人物精神形象,即“刑天”更突出向天帝(黄帝)邀战的气魄,这里的“干”指的是盾牌,“戚”是指斧头。如此说来,被鲁迅这样一改,刑天成名也就82年历史吧。

上一篇:催泪预警!黄轩《只有芸知道》哭倒一片
下一篇:中国神话上古时期女神,每一个都决定人类发展,女娲并非最早一神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